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有趣的测量》。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第一章:认识长度单位,学习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第二章:认识面积单位,学习使用面积尺进行测量。
3. 第三章:认识重量单位,学习使用称重工具进行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长度、面积、重量单位,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长度、面积、重量单位,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长度、面积、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面积尺、称重工具、测量道具。
学具:测量本、彩笔、橡皮泥、小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场景,比如两个小朋友在比身高,引发学生对长度的认识。
2. 讲解长度单位:教师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厘米、米等单位。
3. 动手测量: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桌子的高度等。
4. 观察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测量结果,发现长度单位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度单位(厘米、米)、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重量单位(克、千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尺子测量家里的床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2)用面积尺测量教室的面积,并记录下来。
(3)用称重工具测量一颗苹果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床的长度:厘米,宽度:厘米。
(2)教室的面积:平方米。
(3)苹果的重量: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长度、面积、重量单位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在测量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何改进意见。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测量单位,如温度、时间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测量竞赛,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
3. 邀请家长参与测量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三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课程名称:有趣的测量课程时间:60分钟课程对象:大班学生(年龄4-5岁)教学目标:1. 通过亲身参与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能力。
2. 了解常见的测量单位及其用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和推理能力。
4.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并能正确解读测量结果。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黑板、白板、教学画、站立计、计时器等教学工具。
2. 测量工具:尺子、天平、温度计等。
3. 适当数量的各种物品:水杯、书、橙子、小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创设情境:老师拿着一把尺子出现在教室中,向学生们询问:“大家知道尺子有什么用吗?”2.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尺子,并介绍尺子的作用和用途。
3. 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如何使用尺子来测量一本书的长和宽?”指导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4. 结果讨论:请学生回答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和简单的推理,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的重要性和乐趣。
二、探究(20分钟)1. 引导学生参与测量活动:老师分发一些物品(如水杯、橙子、书等)给学生,并要求学生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
2. 学生进行测量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和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长短等等,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的规律和特点。
3. 天平测量活动:老师介绍天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用天平来测量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 温度测量活动:老师介绍温度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用温度计来测量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三、操练(20分钟)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套测量工具和若干物品。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纸上。
2.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测量经验和问题。
四、总结(5分钟)1. 导出概念: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的重要性和测量所涉及的单位(长度、重量、温度等)。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和比较》第三节《有趣的测量》。
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测量工具,学习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理解测量的基本单位,并能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掌握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2. 培养幼儿对测量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测量知识的欲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操作。
重点:认识测量工具,理解测量单位,掌握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米尺、测量板、磁性教具。
学具:直尺、卷尺、测量板、磁性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提问:“我们如何知道这些物品的长度呢?”引导幼儿思考测量问题。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介绍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米尺等。
(2)讲解测量单位:厘米、米。
(3)演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木板,演示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测量2. 内容:(1)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米尺(2)测量单位:厘米、米(3)测量方法:放平、对齐、读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自己的身高。
(2)测量教室的长和宽。
2. 答案:(1)身高:以厘米为单位,记录测量结果。
(2)教室长宽:以米为单位,记录测量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测量方法、测量单位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思考:除了测量长度,我们还可以测量哪些量?(2)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测量活动,如测量树的高度、跳远的距离等。
(3)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测量活动,分享测量成果。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精品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精品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有趣的测量》。
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测量是什么”,详细讲解测量的概念,引导幼儿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第二章“测量工具”,介绍常见的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第三章“动手测量”,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测量的概念,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3. 能够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测量的概念,掌握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米尺、测量板等。
2. 学具:学生用直尺、卷尺、测量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幼儿帮忙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引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测量工具,讲解测量的概念。
(2)以测量桌子长度为例,讲解测量的步骤和方法。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桌子、椅子、窗户等物品的长度和宽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测量》2. 内容:(1)测量的概念(2)测量工具介绍(3)测量步骤与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自己书包的长度和宽度。
(2)测量家中电视机的长度和宽度。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测量,如何进行测量。
(2)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测量活动,如测量树干的高度、操场的长度等。
(3)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测量活动,分享测量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应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进行合理设置。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11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1活动目的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①幼儿分组操作材料:a铺地砖b串彩链c围围墙d排排队②花片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a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b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幼儿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c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幼儿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d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幼儿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评析:让幼儿设计物体的排序规律,是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幼儿可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便于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1、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2、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幼儿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
[评析: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
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四)让幼儿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2024年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

2024年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各种测量工具,掌握测量长、宽、高、容积、重量和面积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合作等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和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测量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认识测量工具,学会使用直尺、量杯、天平等进行实际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量杯、天平、砝码、积木等。
学具:每组一份直尺、量杯、天平、砝码、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测量的小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测量活动,激发幼儿对测量兴趣。
2. 讲解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10分钟)(1)展示直尺、量杯、天平等测量工具,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其用途。
(2)讲解测量长、宽、高、容积、重量和面积的方法,并通过举例进行说明。
3. 例题讲解(10分钟)(1)使用直尺测量积木的长、宽、高。
(2)使用量杯测量水的容积。
(3)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1)让幼儿分享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
(2)教师点评幼儿的操作,强调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测量》2. 内容:(1)测量工具:直尺、量杯、天平、砝码等。
(2)测量方法:长度、宽度、高度、容积、重量、面积等。
(3)注意事项:保持测量工具干净、整洁,注意安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使用直尺测量家中一件物品的长、宽、高,并记录下来。
(2)使用量杯测量一杯水的容积。
(3)使用天平测量一个苹果的重量。
2. 答案:(1)物品的长、宽、高数据。
(2)水的容积数据。
(3)苹果的重量数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测量,如何运用测量知识解决问题。
(2)开展家庭测量活动,让幼儿将测量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优质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有趣测量》优质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有趣测量》。
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测量工具,解测量方法,以及学会使用简单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解常见测量工具,如尺子、直尺、卷尺等。
2. 培养幼儿运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测量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在测量活动中团结合作、积极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认识测量工具,解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直尺、卷尺、教学图片等。
学具:幼儿用尺、测量卡片、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活动开始前,我准备一个小故事,告诉孩子们小熊要过生日,它想测量一下自己身高,可是不知道用什工具,怎办?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测量工具重要性。
2. 讲解测量工具(5分钟)向孩子们介绍常见测量工具,如尺子、直尺、卷尺等,并展示这些工具实物,让孩子们观察、解。
3. 测量方法学习(5分钟)通过教学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学习测量方法,如直尺使用方法、如何读取测量结果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测量桌子长度为例,演示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引导孩子们学习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测量教室里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测量2. 板书内容:(1)测量工具:尺子、直尺、卷尺等。
(2)测量方法:直尺使用方法、如何读取测量结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用自己尺子测量一下家里桌子、椅子等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桌子长度:80厘米(2)椅子长度:50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孩子们掌握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和测量方法。
课后,我将对孩子们作业进行批改,解他们在家庭测量活动中表现,并对表现优秀孩子给予表扬。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完整版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数学乐园》第四章第二节《有趣的测量》。
内容包括:认识尺子、了解尺子的使用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探索测量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知道尺子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幼儿运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理解长度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课件、实物(如铅笔、书本、桌子等)。
学具:每组一把尺子、测量卡片、铅笔、橡皮、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实物(铅笔、书本、桌子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2. 例题讲解(1)教师介绍尺子的基本结构(刻度线、数字、单位等)和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使用尺子测量铅笔长度,讲解测量方法。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把尺子和测量卡片。
(2)幼儿合作测量卡片上的物体,记录长度。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2)教师评价幼儿的表现,强调正确使用尺子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尺子的基本结构:刻度线、数字、单位2. 测量步骤:放尺子、对齐物体、读数、记录3. 实物长度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尺子测量家中任意三个物体的长度,记录在白纸上。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记录,如:铅笔长度为15厘米,书本长度为20厘米,桌子长度为100厘米。
2. 家长评价:请家长签字并评价幼儿测量作业的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对尺子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探索其他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等,拓展幼儿的测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