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高僧玄奘取经走过的详细路线是怎样的
玄奘大师的西行求法之路

玄奘大师的西行求法之路玄奘大师,又称唐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佛教高僧之一。
他以其波澜壮阔的西行求法之路而闻名于世。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玄奘大师的西行求法之路,以及他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克服困难的智慧。
第一章:初出茅庐玄奘大师出生于陕西长安,当时正值唐朝盛世。
他从小就对佛法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深入研究并广传于世。
年仅十六岁的他便进入名寺青城山受戒,开始了他的修行之路。
第二章:从长安到天竺玄奘大师决心要亲自前往天竺(现在的印度)寻求真经。
为此,他经历了一系列的艰难旅程和准备工作。
他首先向当时的皇帝请求许可,得到了支持。
之后,他集结了一批学徒,加载船只,准备了大量的供应品,并带上了重要的文献和佛像等物品。
他的西行求法之路由此开始。
第三章:遭遇困难玄奘大师的西行之路并不顺利。
他们面临着艰险的河流和崇山峻岭,终日风雨兼程,步履艰辛。
在途中,他们遭遇了猛兽、贼匪等困扰,甚至有一次险些丧命。
然而,玄奘大师坚持不懈,凭借坚强的信念和智慧,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第四章:开启学问交流最终,玄奘大师和他的团队到达了天竺。
在那里,他们开始与当地的学者和僧侣进行交流。
玄奘大师以其博学多才和谦逊的态度,赢得了当地人的尊敬和友谊。
他们在学术交流中分享了中国佛教的独特理论和文化,也从当地学者那里学到了新的知识和观点。
第五章:西行归来经过多年的传道和学术交流,玄奘大师和他的团队终于准备回到中原。
他们带回了许多重要的佛经和文化宝藏,丰富了中国佛教的理论体系和经典文献。
他们的西行求法之路不仅为中国佛教贡献了宝贵的瑰宝,也促进了中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结语:玄奘大师的西行求法之路是一段令人敬佩的历史纪录。
他不畏艰苦、乘势而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跨越重重困难,为佛法传播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信念,不断努力追求真理和智慧。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对玄奘大师的西行求法之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西游记》取经图(全100回)

《西游记》取经路线图(含故事简述,全100回)【长安】拜别唐王(贞观13年9月12日)【巩州城】(行了数日)【河州卫】福原寺歇息(两三日)【双叉岭】野牛精、熊罴精、老虎精吃了二从者,太白星搭救(行了数十里)路遇斑斓虎(山猫)伯钦(镇山太保)相救(行了半日)【两界山/五行山】收悟空打死六贼,悟空水晶宫见龙王,受龙王规劝返回,观音秘授紧箍咒(行了半日,出了唐朝地界)【蛇盘山鹰愁涧】收白龙马观音收其做脚力(行了数日,腊月寒天)【西番哈咇国】落伽山山神、土地里社祠送鞍辔【观音禅院】老僧设计纵火欲霸占锦襕佛衣悟空借广目天王辟火罩(行了两个月,五六千里)【黑风山黑风洞】黑熊怪偷锦襕佛衣观音收服做了守山大神【乌斯藏高老庄】收猪八戒(行了五七日)【浮屠山】乌巢禅师授《多心经》(行了一个月,出了乌斯藏地界)【黄风岭】(行至夏天光景)虎先锋掳掠师傅,悟空打死虎先锋,黄风怪使出妖风,护教伽蓝化身老者送三花九子膏治疗眼疾,太白金星指路,灵吉菩萨降服(定风丹、飞龙宝杖)【流沙河】(行了一月,秋天)收沙和尚(观音授意,木叉帮忙渡河)【西牛贺洲】莫家庄院(行了两个月)黎山老母试禅心【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子悟空偷吃人参果,观音起死回生人参树【白虎岭】三打白骨精唐僧不识妖怪,听信八戒谗言,撵走悟空【碗子山波月洞】唐僧被掳遇百花羞(宝象国公主)求情放走唐僧【宝象国】(行了299里)三藏倒换通牒,备言女儿托书,被黄袍怪诋毁为白虎,小龙搭救却战败,让猪八戒去请回悟空,悟空请玉帝收了黄袍怪【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捉了唐僧、猪八戒、沙和尚,悟空设计偷走葫芦和净瓶,打死压龙山压龙洞老母(九尾狐狸),拿走幌金绳,二王后又使计用幌金绳捆了悟空,悟空逃出两次叫战,用瓶化了银角大王,金角大王战败逃至压龙山,悟空打死狐阿七大王,收了金角大王【敕建宝林寺】乌鸡国王托梦【乌鸡国】悟空讨金丹还魂乌鸡国王,收服青毛狮【六百里钻头号山】(行了半个月)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捉了唐僧、猪八戒,伤了悟空,悟空请了龙王灭不得火,请菩萨收了红孩儿做善财童子【黑水河】(行了一个多月)峪黑水河神府妖变作艄公掳了唐僧、八戒,悟空请了西海龙王俱前事,龙王遣太子拿下逆侄【车迟国(敕建智渊寺)】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车迟国国王兴道灭僧,罚和尚给道士做苦力,悟空放了五百囚僧,三徒弟三清观变身大吃大喝,换取通关文牒时与三道斗法求雨、坐禅、猜物等,把三道砍头、剜心、油炸。
描述玄奘西行的路线

描述玄奘西行的路线
传说中的玄奘大和尚是中国佛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在公元6年于中国出发,西行乞求佛法,历经长达17年的千里跋涉后,玄奘大和尚终于于公元23年玄奘回到故土。
玄奘大和尚曾经在西行过程中,穿越多条重重难关,连贯调撼了许多地域,驶过千山万水,终于完成了这一壮举。
下面,就通过描述玄奘大和尚的西行的路线来概述一下玄奘西行的路线吧。
从中国出发,玄奘大和尚在公元6年穿越大海,驶过函谷关,来到巴黎,然后前往印度,在那里他旅行了约6年,历经跌宕起伏,最终传播佛法,使众人信仰佛教,他也领悟了许多佛法,这是他西行最佳的一部分。
之后,玄奘大和尚来到僧伽罗,又穿过了大山一直到斯里兰卡,在那里他又求取了一年的佛法,接着又来到泰国,在那里他有一段不错的佛法学习之旅,最后来到河内,在那里他获得了佛教的真谛,又从河内出发前往中国,于公元23年凯旋而归,把佛法带回故土。
此行也让玄奘大和尚开拓出了一条经典的西行之路,这条西行之路因玄奘大和尚受到后世人尊敬而流传至今。
从中可以发现,玄奘大和尚为西行在路上所作出的贡献,至今仍值得人们铭记。
- 1 -。
玄奘西天取经往返路线

玄奘西天取经往返路线长安--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兰州(今甘肃省兰州市)--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肃州(今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瓜州(今甘肃省瓜州县)--渡葫芦河(今疏勒河)--至唐玉门关(今甘肃省瓜州县城东五十公里疏勒河南岸双塔堡水库,已被水库淹没。
非今日敦煌市的玉门关遗址,此为汉代玉门关)--沿疏勒河上溯十里许过关(即玉门关关口)--过五烽(五座烽燧)--行八十余里到第一峰(今甘肃省瓜州县白墩子,在312国道边,此地今有一低矮烽燧,并有西路军与马匪血战的白墩子纪念馆)--避开第二烽(今甘肃省瓜州县柳园镇,即铁路敦煌站)、第三烽(今瓜州县大泉村,铁路大泉站)--抵达第四烽(今甘肃省瓜州县境马莲井,在312国道边)--绕过第五烽(今新疆哈密市星星峡镇),出了当时大唐帝国控制的疆域--往西北行百余里沙漠(今新疆星星峡镇至苦水间)--行八百里瀚海(即唐时莫贺延碛,今称大南湖戈壁,处于新疆哈密市南偏东,与甘肃省瓜州县交界)--到达伊吾城(今新疆哈密市)--到达白力城(今新疆鄯善县)--抵达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市三堡乡高昌故城遗址)--经过无半城(即布干台,今吐鲁番市东南10公里处的恰特卡勒乡境内)--过阿父师泉(今托克逊县阿拉布拉克)--西上银山(天山南脉哈尔乌拉山,南北疆的分界带。
古时称银山碛)--入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过王城(今焉耆县四十里城子遗址,也称博格达沁古城)--渡孔雀河--过铁门关(今库尔勒市境铁门关遗址)--过乌垒州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乌垒古城遗址)--入屈支国(即龟兹,今新疆库车县)--西行六百里至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西北行三百里至凌山(今新疆乌什县城西部天山南脉别迭里山口,海拔 4284 米,出山口即出今中国境)--经七昼夜翻越险峻冰山--行四百里,至大清池北岸(今吉尔吉斯斯坦西北部伊塞克湖,唐称热海)--沿湖西北行五百里至素叶城(亦称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八公里处)--西行四百里,至千泉(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阿克苏泉)--西行一百五十里至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南行十余里,至小孤城(仅三百余户人,均为突厥劫掠而来的中国人)--西南行两百里到白水城(今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市东北)--西南行两百里,至恭御城(今址不详)--南行五十里至笯赤建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西南)--西行两百里至赭时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西五十公里处)--南行千余里,至沛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之间)--西行千余里,至窣堵利瑟那国(今塔吉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西北行入大碛(今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沙漠)--行五百余里,至飒秣建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三公里处,其内城东门叫中国门)--西行三百余里,至屈霜你迦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一百公里处卡拉库尔干市)--西行两百里,至喝捍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依市)--西行四百里,至捕喝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西四百里,至伐那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西)--西五百里,至货利习弥迦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基华城),这里已近咸海,为玄奘行程中的最西之地--西南三百余里,至羯霜那国(今乌兹别克斯坦以南的沙里夏勃兹)--西南行两百余里入山,登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西端,先前翻越葱岭是走的高原东北边缘进入西突厥,现在则要翻越它的西部边缘才能到达北印度)--沿山行三百里,至古代中亚向南的重要交通孔道、葱岭的险要隘口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达尔本特之西)--出铁门,沿河岸而行至坦蜜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南界铁尔梅兹市)--东南行数百里至缚喝国(今阿富汗马扎里沙夫以西之巴尔赫)--西行数百里,至活国(今阿富汗北部昆都士省)--南行入揭植国(今阿富汗德哈斯城)--东南入大雪山,山行六百里,入梵衍那国(今阿富汗巴米扬省巴米扬市)--东南行两百余里度今希巴尔山口,至迦毕试国(今阿富汗喀布尔流域)--东行六百里,进入当时的北印度境(今阿富汗北境),至滥波国(今阿富汗东北拉格曼省)--南行渡河,至那揭罗喝国(阿富汗贾拉拉巴德市)公元628年秋,进入北印度境(今阿富汗境),从那揭罗喝国(阿富汗贾拉拉巴德市)东南山行五百里,至健陀罗国都城布路沙布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市西北)--东北行百余里,渡印度河—东南三百多里,至乌铎迦汉荼城(今巴基斯坦阿托克之北,印度河渡口)--北涉山川行六百余里,入乌秅国(今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杜西里山西北)--南渡印度河,至坦叉始罗国(今巴基坦拉瓦尔品第周市附近)--东南山行五百里,至乌刺尸国(今巴基斯坦东北境)--东南登危道度铁桥行千余里,至迦湿弥罗国(故都在今印控克什米尔斯利那加市)--西南逾涉山涧行七百余里,至半嗟国(今克什米尔朋奇)--东行四百余里,至遏罗阇补罗国(今克什米尔西南端的拉加奥利)--东南下山渡水行七百余里至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故城奢羯罗(今锡尔亚科特)--东行五百里,至那仆底国(今印度旁遮普邦费罗兹普尔)--东北行百五十里,至阇烂达那国(今印度旁遮普邦贾朗达尔)--东北行七百余里,至屈露多国(今印度北部西姆拉之西北)--南行七百余里,越山度河至设多图卢国(今印度北部沙特累季河流域)--西南行八百余里,至波里夜坦罗国(今印度北方邦贝拉特地区),入中印度境--东行五百里,至秣兔罗国(今印度马土腊西南的马霍里)--东北行五百余里,至萨他泥湿伐罗国(今印度旁遮普邦的塔内沙尔)--东行四百余里,至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之北)--河东行八百里,渡河东岸至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罗希尔坎德的曼达瓦尔)--北行三百余里,至婆罗吸摩补罗国(今印度北部加尔瓦尔地区)--东南行四百余里,至掣坦罗国(今印度北部拉姆那加尔)--南行两百余里、渡河,西南至毗罗那拿国(今印度北方别尔沙尔)--东行两百余里,至劫比他国(今印度法鲁卡巴德)--东南行两百余里,至羯若鞠阇国(即曲女城国,今印度恒河与卡里河汇流处的卡瑙季)--东南行六百余里,渡恒河,南至阿喻陀国(今印度法特普尔的阿普依)--东行三百余里,北至阿耶穆法国(今印度北部贝拉和赖巴雷德一带)--东南行七百余里,至钵罗耶伽国(今印度北方邦阿拉哈巴德)--西南入大森林,行五百里,至侨赏弥国(今印度阿拉哈巴德西南约五十公里的柯散)--东行五百余里,至索迦国(今印度毕塞浦尔)--东北行五百余里,至室罗伐悉底国(旧称舍卫城,今印度北部巴尔兰普尔西北约二十公里处)--抵达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和伽耶、即格雅地区,都城为王舍城,今印度腊季吉尔以北数公里处)。
历史上真实的西游记-玄奘西天取经故事,附详细路线图(二)

历史上真实的西游记-玄奘西天取经故事,附详细路线图(二)引言到底是历史选择了个人,还是个人创造了历史?我们常说一句话,叫“时事造英雄”,大概意思是,历史形势是决定因素,即便没有英雄A出现,也自有英雄BCD冒出来。
可我感觉,这个事还真不能一概而论,单说玄奘西天取经这事,假如没有玄奘此人,大概玄奘B,玄奘C也是难得冒出来的。
历史上也就没有这一段了,历史的放映员,就把这一段掐了,不播了。
玄奘像是老天派来,专门来完成“西天取经”这项工作的。
因为偶然的成份实在太大了,好像另换任何人,都是极难做到如他这般完美的。
这需要有坚定的信仰,超脱对世俗欲望的追求,还要有坚强的毅力、优秀的体力、非凡的智慧、雄辩的口才、渊博的佛学根基和独到见解,甚至还要有冥冥中超好的运气。
随后的西游过程,我们将看到,上面的特质,将一一证明,任何一项,都是不可或缺的。
玄奘像(图片来自网络)闲话少叙,继续西游了公元627年秋末,玄奘绕过了玉门关,孤身一人,继续西行,走向了荒凉的大漠。
他需要先穿越边境上的五座烽火台,五烽之间是一望无垠的荒漠。
过度饥渴使他出现了幻觉,通过辨认前人留下的痕迹,玄奘提醒自己不要迷失方向。
八十多里后,终于看到了第一座烽火台,烽火台就建在水源边上。
据专家考证,如今的白墩子遗址很可能就是当年玄奘来到的第一座烽火台。
趁夜色偷水的玄奘,还是被守军发现并抓获了。
意想不到的是,指挥官王祥竟然也是一个信佛之人。
白墩子遗址(图片来自纪录片示截图)对这些远离家园的守边将士而言,佛教提供的心灵慰藉至关重要。
王祥非但没有处治玄奘,还为他准备了足够的干粮和饮水,并告诉他可前往第四座烽火台,那里的指挥官是他的宗亲,也是信佛之人。
于是,玄奘依言来到第四座烽火台,补充饮水后,绕过第五烽,从此走向了八百里沙漠。
从瓜州到伊吾的路况示意图(莫贺延碛即为大沙漠)五烽过后,一直到西域小国伊吾,他将再无外援。
通篇看完《玄奘之路》纪录片,我始终觉得,这一段绝对是他五万里取经路上的最大一难!不光是环境恶劣,主要是孤单一人,所有苦难挫折,都得一力承担。
西游记——唐僧取经的详细路线与八十一难

西游记——唐僧取经的详细路线与八十一难西游记——唐僧取经的详细路线与八十一难西游记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取经路线已经很多人整理过了,今天整理一份带有磨难的取经路线图唐僧取经经历的国家有:大唐,两番哈咇国,乌斯藏国,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西梁女国,祭赛国,朱紫国,比丘国,灭法国,天竺国,舍卫国通关文牒上的国家数是: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
唐僧还是比较厉害的,在狮驼国能让妖怪给盖印信。
(大鹏鸟把一国的人都吃了,狮驼国只有妖怪没有人)看看唐僧详细的路线和磨难:一、大唐长安:经历四难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双叉岭:遇见寅将军(老虎精)经历三难出城逢虎第五难,落坑折从第六难,双叉岭上第七难两界山:收孙悟空经历一难两界山头第八难,蛇盘山鹰愁涧:收小白龙经历一难陡涧换马第九难,二、两番哈咇国观音禅院:路遇黑熊怪被观音菩萨收服经历两难夜被火烧第十难,失却袈裟十一难,三、乌斯藏国高老庄:收猪八戒经历一难收降八戒十二难,浮屠山黄风铃:黄风怪(黄毛貂鼠)灵吉菩萨收服经历两难黄风怪阻十三难,请求灵吉十四难,流沙河:收沙和尚经历两难加一难流沙难渡十五难,收得沙僧十六难,四圣显化十七难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推到人参果树经历两难五庄观中十八难,难活人参十九难,白虎岭:白骨夫人(白骨精)经历两难贬退心猿二十难,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难,碗子山:黄袍怪(奎木狼)经历一难宝象国捎书二十二难,四、宝象国宝象国:百花羞(三公主)经历一难金銮殿变虎二十三难,平顶山:金角、银角大王被太上老君收服经历两难平顶山逢魔二十四难,莲花洞高悬二十五难压龙山:九尾狐狸被孙悟空打死宝林寺:国王托梦五、乌鸡国乌鸡国:全真道士(青毛狮)文殊菩萨收服经历两难乌鸡国救主二十六难,被魔化身二十七难,六百里钻头号山:圣婴大王红孩儿后观音菩萨收服经历四难号山逢怪二十八难,风摄圣僧二十九难,心猿遭害三十难,请圣降妖三十一难,衡阳峪黑水河:鼍龙,观音安排至黑水河后被西海龙王长子摩昂太子收服经历一难黑河沉没三十二难,六、车迟国智渊寺:和尚被抓做苦力三清观:三徒弟大闹三清观车迟国: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经历三难搬运车迟三十三难,大赌输赢三十四难,祛道兴僧三十五难,陈家庄:解救童男童女陈关保和一秤金通天河:灵感大王(金鱼)观音菩萨收服经历三难路逢大水三十六难,身落天河三十七难,鱼篮现身三十八难,金兜山:独角兕大王被太上老君收服经历三难金兜山遇怪三十九难,普天神难伏四十难,问佛根源四十一难,七、西梁女国子母河:如意真仙(牛魔王的兄弟)经历一难吃水遭毒四十二难,西梁女国:经历一难西梁国留婚四十三难,毒敌山:蝎子精被昴日鸡星官所杀经历三难琵琶洞受苦四十四难,再贬心猿四十五难,难辨猕猴四十六难,火焰山:牛魔王被哪吒带回天庭经历三难路阻火焰山四十七难,求取芭蕉扇四十八难,收缚魔王四十九难,八、祭赛国金光寺:九头驸马被二郎神打败,败逃北海经历两难赛城扫塔五十难,取宝救僧五十一难,荆棘岭:劲节十八公(松树)等被猪八戒砍杀经历一难棘林吟咏五十二难,小雷音寺:黄眉老佛(黄眉童)被弥勒收服经历两难小雷音遇难五十三难,诸天神遭困五十四难,驼罗庄:红磷大蟒经历一难稀柿衕秽[tòng huì]阻五十五难,九、朱紫国朱紫国:赛太岁(金毛吼)被观音菩萨收服经历三难朱紫国行医五十六难,拯救疲癃五十七难,降妖取后五十八难,盘丝岭:蜘蛛精被孙悟空所杀经历一难七情迷没五十九难,黄花观:百眼魔君(蜈蚣精)被毗蓝婆菩萨收服经历一难多目遭伤六十难,八百里狮驼岭:收服青狮(文殊菩萨)、白象(普贤菩萨)、大鹏(如来佛祖)经历四难路阻狮驼六十一难,怪分三色六十二难,城里遇灾六十三难,请佛收魔六十四难,十、比丘国比丘国:国丈(白鹿)被南极寿星收服经历两难比丘救子六十五难,辨认真邪六十六难,镇海禅林寺:地涌夫人(老鼠精)被李靖和哪吒收服经历三难松林救怪六十七难,僧房卧病六十八难,无底洞遭困六十九难,十一、灭法国灭法国:国王杀一万个和尚经历一难灭法国难行七十难,隐雾山:南山大王(豹子精)经历一难隐雾山遇魔七十一难,十二、天竺国天竺国外郡凤仙郡:大闹披香殿经历一难凤仙郡求雨七十二难,天竺国下郡玉华县:黄狮精(金毛狮)等被太乙救苦天尊收服经历三难失落兵器七十三难,会庆钉钯七十四难,竹节山遭难七十五难,天竺国外郡金平府:辟寒大王(犀牛精)等被四木星君和摩昂太子收服经历两难玄英洞受苦七十六难,赶捉犀牛七十七难,十三、舍卫国舍卫国百脚山:假公主(玉兔)被太阴星君带走经历一难天竺招婚七十八难,铜台府地灵县:监禁唐僧经历一难铜台府监禁七十九难,华光行院:智救寇员外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凌云渡:接引佛祖摆渡接金蝉经历一难凌云渡脱胎八十难,大雷音寺:取经,封衔通天河:老白鼋经历一难通天河遇鼋[yuán]湿经书八十一难陈家庄:返回长安送经:回灵山五圣成真。
玄奘之路徒步路线图

玄奘之路徒步路线图
大致路线:长安(西安)→秦州(天水)→兰州→凉州(武威)→瓜州→玉门关→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阿耆尼国(焉耆)→屈支国(库车)→跋逯迦国(阿克苏)→凌山→大清池(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昭武九姓七国(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即便在今天,想要完整走完“玄奘之路”,也绝非易事,玄奘当年取经的艰辛,可想而知。
即使无法走完这段路,但我们仍可以沿着玄奘的足迹,踏上丝绸之路的某段,小小感受下这位高僧当年走过的路,感受这一路的风土人情。
重走“玄奘之路”,这段路,不是要改变你,而是让你遇见新的自己。
毕竟,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一场内心不断被摧毁、却又自我重建的旅程
玄奘在遥远的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孤独涉险,从长安到天竺,西行几万里,历时19年,途经过110个城邦、地区、国家,终于抵达了他心目中的佛教圣地,取得了“真经”。
跟随他的脚步西行,既是一场信仰之旅,也是一场孤独的探险。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他一路向西,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路,只有轻言放弃的人。
唐僧取经的真实故事

唐僧取经的真实故事
唐僧取经是一个历史事件,其真实性无可置疑。
这个故事讲述了唐朝的一位高僧玄奘法师,为了取得佛经,历经千辛万苦,从大唐出发,历经沙漠、雪山、森林等各种艰险,最终到达印度取得真经的经历。
玄奘法师在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由长安出发,经过凉州,到达了西域。
在西域,他历经各种艰险,包括沙漠、雪山、森林等等各种地貌,有时甚至只有他一个人。
他曾被当地的官员抓住并送回长安,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完成取经的决心。
在经过了九死一生的旅程后,玄奘法师终于到达了印度,取得了佛经。
他的这一行动被视为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玄奘法师的故事也被后人以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和宣传。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可以从多个方面得到证实。
首先,玄奘法师的取经历程被记录在了《大唐西域记》中,这是他本人所写的游记,详细记录了他的旅行经历和所取得的佛经。
其次,玄奘法师的取经之旅也被其他的历史文献所记载,如《旧唐书》、《新唐书》等等。
这些历史文献都记录了玄奘法师的旅行经历和取得佛经的情况,进一步证明了故事的真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高僧玄奘取经走过的详细路线是怎样的
本文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玄奘,原名陈祎,出生于河南洛阳。
四岁丧母,十岁丧父,同年被僧人哥哥带到白马寺做起了和尚。
十三岁时在剃度和尚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了最小的小沙弥,法号玄奘,这也是他玄奘之名的由来。
中国佛教派系杂乱,众说纷纭,玄奘为得到定论于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西行去天竺探索真正的佛学。
以长安为起点,走出玉门关,途径瓜洲,凉州,走出新疆后抵达天竺,开始他为期十年的学习之路。
他游说各地,与各地的学者辩论,在天竺享有声誉。
而后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并携带了大量经书,古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玄奘的佛学求教之旅,耗时十八年,徒步走过一百一十个国家,耗程五万多公里,他从印度带回来了六百多部经书,五百多部佛教经典,并将这些佛经翻译成中文,成为我国佛教史上重要的一笔财富。
贞观627年,玄奘通过偷渡出关,从长安出发,向西出发,开始他的西征之路。
经过秦州,兰州,凉州,瓜洲,路过瓜洲时,遇到一个胡人,这个人也是他的第一个徒弟名叫
石磐陀,受到玄奘佛教思想的影响,对他甚是崇敬想要跟随他一起去取经,但是没过多少天,他吃不消动起邪念想要杀了玄奘,但最终还是不敢下手,玄奘便放他走了。
走到玉门关的时候,迷失在戈壁上,身上的水已经喝完,最后在一匹瘦马的带领下找到了水源走出了沙漠。
后取道哈密,到达高昌,沿着天山继续前行,一路步行,走出新疆来到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玄奘继续西行,路过七个国家,翻越大铁门,进入阿富汗,后又南行直至印度。
在印度他进行了为期十年的学习,返程时带来了大量的佛学资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影响可见一斑。
他的西天取经之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磨砺一种灾难,若不是真的对于佛学思想的渴求,极少数人能做到这点。
也正因为如此,后世才会有这么多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以会他为原型,展开故事,玄奘这一生便是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