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人工育王方法
海南饲养中华蜜蜂人工移虫培育优质蜂王

34APICULTURE OF CHINA海南饲养中华蜜蜂人工移虫培育优质蜂王王天斌│文海南省农业学校蜜蜂人工培育优质蜂王首先要有优质的种用蜂群,包括母群、父群、哺育群、交尾群,同时要掌握熟练的人工移虫技术,选择当地外界蜜粉源充足,优质雄蜂量充足,气候条件较好的适宜时机及时进行人工培育蜂王。
一、海南养蜂中华蜜蜂生产概况海南饲养中华蜜蜂,在岛内小转地饲养,可于3月份生产荔枝、龙眼蜜,4月份生产红树林、橡胶树蜜,5月份生产桉树、乌桕、海棠蜜,6月至9月主要辅助蜜源有椰子树,7月份的纸浆树(速生桉)、马占树,9月中秋节后各地蜜粉源开始变丰富,天气凉爽,进入繁蜂的理想季节。
此时主要辅助蜜粉源9月中旬水稻扬花,10月白背叶开花,10月至11月有大棵含羞草开花,12月份有大量野花开放如飞机草、飞龙掌血、八叶五加、海南栲等开放,冬至时强群可生产一批冬至蜜,1、2月有三角枫、木棉、南瓜等开花,繁殖荔枝、龙眼蜜采集蜂。
1、2月份的强寒流天气形成的连续阴雨对蜂群繁殖产生影响。
二、海南中华蜜蜂饲养常年育王时期海南中蜂饲养常年批量培育3次蜂王,第一次为2月初育王,2月底婚飞交尾成功,此次蜂群更换新王可起到蜂群在荔枝流期降低蜂群出现分蜂热及提高蜂群群势及产量的作用;第二次在5月份桉树花期育王,此时培育蜂王为蜂群提供新王越夏,新王越夏起到提高蜂群在外界高温、多雨,蜜粉源不足,人工补助饲喂花粉时蜂王产卵积极性高,蜂群哺育幼虫积极,有利于蜂群越夏维持稳定群势,减少蜂群越夏损失量;第三次育王于10月下旬进行,11月中旬婚飞交尾成功,这批蜂王为蜂群冬繁,培育荔枝蜜采集蜂提供强大的产卵力。
三、种用蜂群的选择及相关管理1. 母群母群是指在人工育王中提供培育蜂王幼虫的蜂群,母群的蜂王如果是从外地引进的,要先引种试用观察其优良性状在本地稳定表现才推广应用,如果在本地蜂场选种,则要从多个不同源的蜂群移虫,保持蜂场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否则长时间小区域单个母群移虫自繁自养会导致蜂王基因的纯合度提高,蜂群抗逆性减弱,增加蜂群饲养难度。
中蜂养殖技术杂交培育蜂王

中蜂养殖技术杂交培育蜂王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为了提高产蜜量,必须培育好蜂王,以提高中蜂采集、繁殖力,供生产上使用。
一、隔离劣质雄蜂实行优质杂交要想实行优质杂交,必须隔离劣质雄蜂后再与蜂王交配,才能起到杂交的作用。
选择两个时期:1、南瓜花期杂花流蜜;2、秋末冬初,我地有荞麦、野菊花等来培育蜂王和雄蜂。
因为这两个时期中间都有一段时间断蜜,无论群势多强,箱内都没有雄蜂出现,只有培育期喂糖才会有雄蜂出现。
秋末冬初育王能为早春流蜜培育越冬蜂群打下坚实基础。
二、杂交蜂群的培育靠自然王台来培育杂交蜂王的。
为了达到蜂王优质,在蜂群群势方面,要具备群强,糖(蜜)、粉、子脾充足,还要一年以上老王;使蜂群经常有发生分群的念头,在缺蜜季节喂糖。
父群的培育:在流蜜前20天,每晚以500g糖水饲喂,一直喂到雄蜂封盖。
如外面流蜜,雄蜂未封盖可停喂。
母群的培育:母群应在流蜜前4天喂一次糖,以使母群兴奋,提早培育王台。
王台造好后,首先将母群蜂王提出组成新群。
这只蜂王不能杀掉,留住以后再用来培育母群。
以后把王台分到多个小箱交尾,母群的雄蜂或其他蜂群的雄蜂要全部杀掉以保证杂交蜂王的质量。
要知道每个流蜜期只有一个来月,应保证新王在流蜜期交好尾,万一错过交尾期雄蜂群和新蜂王群要喂糖,以免拖长蜂王交尾时间,影响蜂王质量。
交尾成功后,分别介入到劣质群中去(先除掉劣王)。
之前有视频《国外养蜂技术相对乱伦是一种自然保护》与我们今天说的杂交不矛盾,国外采用性对乱伦是不得已的办法,因为农药,疾病对蜂群的危害非常大,所以采取了没办法的办法对蜂群种族进行保护。
最近几年我国专家也提出不建议去买蜂种,自我繁殖,强中选强,优中选优的方法,但是这些都是相对而言,根据自己的蜂群情况灵活把握。
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规程

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人工育王的场地选择和蜂箱摆放,育王条件,种用群的准备,哺育群的准备,人工育王,交尾群的组织和管理,疫病防控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活框饲养的中华蜜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68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GB/T20014.27良好农业规范第27部分:蜜蜂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王台queen cells蜂群中培育新蜂王时所筑造的一种临时性巢房。
[来源:GB/T20573-2006,2.3.4.3,有修改]3.2哺育群queen-rearing colony用于培育蜂王的蜂群。
3.3交尾群mating colony供处女王在交尾期间生存的蜂群。
[来源:DB21/T1762-2009,3.6]3.4蜂脾相称proportionality between bees and comb每个巢脾两面均匀又不重叠地爬附满工蜂,其间不留空隙。
[来源:NY/T1160-2015,3.6,有修改]4场地选择和蜂箱摆放4.1育王场地选择4.1.1育王场地应符合GB/T20014.27的要求。
4.1.2蜂场要求安静,以缓坡、小山坡为好。
4.1.3蜂场周围有1种以上主要蜜粉源植物和多种辅助蜜粉源植物。
4.1.4蜂场应设置警示牌。
4.2蜂箱摆放4.2.1依据地势,高低错落摆放,蜂箱宜垫高放置,前低后高。
4.2.2蜂箱间的距离应不少于0.5m,相邻蜂箱的巢门宜错开方向摆放。
4.2.3天气炎热时,蜂箱上方宜有遮荫物。
5育王条件5.1育王季节春季和秋季。
5.2外界条件有丰富的蜜粉源,气候温暖稳定,午间气温连续3d保持在20℃以上。
中蜂养殖,如何培育一个优质杂交王?老蜂农教你三步实现

中蜂养殖,如何培育一个优质杂交王?老蜂农教你三步实现中蜂杂交王如何培育?需要注意什么?答案全在这里在中蜂的传统养殖中,我国很多蜂农由于养殖经验缺乏,蜜蜂繁殖存在近亲交配的现象尤为严重,尤其是杂家技术,很多在农村养蜂的朋友完全不知所以,加上我国传统养殖中蜂大多在农村,直接导致了蜂群越来越弱,甚至灭绝的现象,这其中不得不说近亲繁殖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比例。
关于在家技术的有点相信有点生物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我们想要蜂群长期的保持强群,蜜蜂的采集能力、繁殖能力等各项都达到优秀条件,那么杂家技术不得不说是我们必须采用的一项技术。
那么中蜂杂交王如何培育?培育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今天蜂部落就来向朋友们介绍关于中蜂蜂王杂交的一点小经验,希望能帮到朋友们。
第一步:选择蜂群。
在上面蜂部落已经说到了我们在养蜂的过程中要避免近亲繁殖,所以我们在准备杂交育王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个外来物种作为育种群,这种物种我们怎么选呢?当然要没有可能与我们自己的蜂群发生交尾的蜂群,根据蜂群的活动范围而定,我们可以选择距离我们蜂群30公里以外的原始养殖蜂群。
在选择好育种群以后,我们可以饲养一年来进行观察,主要看看这个蜂群是否优秀,如果优秀,我们就可以作为育种群中的母群,同时在我们原有的蜂群中培育一个父群作为交尾群。
第二步:时间选择。
我们首先要淘汰掉劣质雄蜂,淘汰雄蜂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有断蜜期的时间,例如在秋末冬初的时间,由于外界没有蜜源,蜂群中不会培育雄蜂,当我们需要培育雄蜂的时候可以采取喂养的方式来增加雄蜂的数量,而在秋末冬初培育蜂王的好处在于可以培育越冬群。
第三步:父母群的培育。
看过蜂部落文章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在我们常见的三种王台中,质量最好的王台是自然王台,所以如果我们有经验,最好选择自然王台来进行杂交王的培育。
另外则是蜂王的选择,我们都知道,专业的养蜂场会使用一年两次换王来达到蜂蜜高产和蜂群繁殖快的目的,也就是说,一个蜂王实际上最优秀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超过了一年就会有分蜂的年头,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一年以上的老蜂王在缺蜜季节进行糖浆喂养。
中蜂简易育王法(非移虫改良版)

中蜂简易育王法(非移虫改良版)中蜂简易育王法(非移虫改良版)(转)摘要: 一、育王脾的准备(换成大面积的卵虫脾、天天大量饲喂) 育王前(第-10)天,将种用群(群势调整成4框)的巢脾换成大面积的卵虫脾,然后天天大量饲喂,在育王前一天(第-1天),保留2张子脾,在中间加入一张镶有四分之一 ...一、育王脾的准备(换成大面积的卵虫脾、天天大量饲喂)育王前(第-10)天,将种用群(群势调整成4框)的巢脾换成大面积的卵虫脾,然后天天大量饲喂,在育王前一天(第-1天),保留2张子脾,在中间加入一张镶有四分之一巢础的巢框,次日(第1天)取出,用刀将未产卵的巢脾割除,弄破下沿巢房露出卵,如果紧挨着铁丝,将铁丝取出,成为育王脾二、哺育群的准备(所有子脾调走,放入蜜脾、粉脾、囚王、大量饲喂)(第-2天)将群势在3框以上的蜂群的所有子脾调走(保留一张封盖子脾),放入蜜脾、粉脾,做到蜂多余脾,将蜂王囚入王笼,在巢脾上裁出合适的孔洞,将王笼嵌入,组织完成后立即大量饲喂,48小时后,加入育王脾,两天后,检查王台数量,保留位置适合、数量足够的王台,数量不足时,弄破下沿巢房露出卵虫三、王台的分配在加入育王脾后的第14天,选择巢脾下沿粗壮的王台,分配到交尾群、换王群中,注意不要把王台弄出破,特别是底部,王台稍有破损即会被工蜂破坏,最好使用王台保护圈我介绍的《中蜂非移虫—简易育王法(改良版)》这个方法,结合了几个经验得来,把方法素材整理出来给大家:1、限制蜂王产卵10天,解除限制第一天产的卵,比不限制产的大,据《蜂王培育技术》等书介绍,大卵培育的蜂王,卵巢管会比小卵培育的多,产卵力强2、在繁殖期,蜂群没有任何子脾的情况下,调入卵脾(育王脾),孵化后,可以看见幼虫浮在王浆上面,此时王浆哺育最丰富3、将老王囚禁起来,蜂群得到的王质减少,蜂群就会造王台,据我观察,蜂王囚禁在群中,改造王台的时间推迟、数量也少,最好,将老王囚禁在群外,在群中保留一张封盖子脾(目的保持蜂群稳定,无子无王群,工蜂会乱飞,部分进入他群),加入育王脾前,将封盖子脾调走,在王台数量达到之后,再将蜂王囚禁调回4、采用蜂卵培育的蜂王,更接近自然培育的蜂王中蜂简易育王日程表1号箱(第-10)天,将种用群(群势调整成4框)的巢脾换成大面积的卵虫脾,天天大量饲喂2号箱(第-2天)将群势在3框以上的蜂群的所有子脾调走(保留一张封盖子脾),放入蜜脾、粉脾,做到蜂多余脾,将蜂王囚入王笼,在巢脾上裁出合适的孔洞,将王笼嵌入,组织完成后立即大量饲喂1号箱(第-1天),保留2张子脾,在中间加入一张镶有四分之一巢础的巢框1号箱(第1天)取出,用刀将未产卵的巢脾割除,弄破下沿巢房露出卵,如果紧挨着铁丝,将铁丝取出,成为育王脾2号箱(第1天) 加入育王脾2号箱(第3天)两天后,检查王台数量,保留位置适合、数量足够的王台2号箱第14天,选择巢脾下沿粗壮的王台,分配到交尾群。
改良中蜂育王的方法

改良中蜂育王的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改良中蜂育王的方法
中蜂是我国优良蜂种,缺点是易分蜂,不易养成大群。
意蜂由于蜂王体形大、繁殖能力强,易于养成强群。
我把意蜂的优点移植到中蜂,采用营养杂交的方法。
培育出的中蜂蜂王,个大、产卵力强,一般这样的处女王,维持10框蜂没有问题。
现把培育方法介绍如下:育种条件:要在分蜂季节或蜜源较好的情况下,分别选好中、意2种优良品种作育王群。
对育王群的要求:意蜂群达12框蜂,中蜂群达8框蜂(蜂数不足调子脾补足)。
组成无王群育王:在育王的前——天分别把中、意蜂王拿走放另外蜂群保存。
使原中、意二群有失王感,有造王台要求。
移虫方法:分别在中、意蜂群育王框台基内移入本群内1日龄幼虫,分别放人中、意蜂群内,待台基装满王浆时,先去掉意蜂群育王框内幼虫,在台基内移入1日龄的中蜂幼虫,然后将育王框插入中蜂群内培育直至封盖王台成熟,最后将成熟王台介绍到中蜂交尾群内组成交尾群。
原有中蜂育王框要抽出将幼虫和王浆取出来。
营养杂交中蜂王的性能:蜂王体色不变,个子增大,尾部变长,产卵量明显提高。
育王时接受率达80%以上。
出房正常,但有个别蜂王延时1天出房,蜂王体色不变,产蜜量很高。
2。
中蜂培养蜂王的简单方法

中蜂培养蜂王的简单方法
在中蜂的养殖业中,人中育王一直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
比如说用人造蜡碗移虫时,就存在接受率很低的缺点同,而用裁脾法进行育王,培育出蜂王质量又很低,因此中蜂人工育王也就成了蜂农心中的一大难题。
大家其实也不用为此而发愁,小编拥有一种是蜂培养蜂王的简单方法,大家学会以后就能轻松培养出高质量的中蜂蜂王了。
中蜂培养蜂王的简单方法
1、大家在分蜂季节到来以前,就要选择一个质量好的蜂群做为种群,然后在蜂群所在的蜂箱中,安放一个隔板,同时要保证隔开后的两部分都有巢门存在,然后在隔板上打十几个小孔。
并且把带有蜂王的一个巢脾单独安放在一个空间之中,让其他的蜜蜂组成无王群。
2、大约过三天左右的时间,在无王蜂群的下部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王台,另外由于这个无王蜂群与另外一个带有蜂王的蜂群有气味相通,也就避免了工蜂产卵现象的发生。
3、再过七天左右的时间,把无王蜂群之中的带有王台的巢脾带着蜜蜂一起移动有带有蜂王的那一部分之中,由于新王台是本群蜜蜂所造,蜜蜂和蜂王都不会排斥,在新王台进入蜂群二十四小时内,蜂王就会在王台中产卵。
4、蜂王在前段时间产卵受到人为的控制,再次产卵时个头是很大的,蜂农发现王台有卵以后,就可以再蜂王移回到无王蜂群之中,让它继续产卵繁殖了,而原来拥有的王区也有成了专门的育王区,在十六天左右,新的蜂王就能出房试飞,并且与雄蜂交配,成为新一代优良蜂群之中的蜂王。
中蜂育王方法

中蜂育王方法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说说中蜂育王方法,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
你瞧啊,中蜂育王就像是培养一个小明星。
咱得先给未来的蜂王准备一个超级舒适的“家”,就好比给明星准备一间豪华的休息室。
咱得把蜂箱整理得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的。
你说是不是?
然后呢,咱得选出优质的种蜂群。
这就像挑选有潜力的明星苗子一样,得精挑细选才行!选那些身体健康、产蜜厉害的蜂群。
想象一下,如果挑了个“病恹恹”的蜂群当种蜂,那可不行呀!
接着说说移虫育王这个环节。
这就像给小明星精心打扮,要特别仔细、特别小心。
用小小的移虫针把幼虫轻轻地移到育王框里。
哎呀,可不能弄伤了这些小可爱们呀!
还有啊,育王期间的管理也超级重要呢!要给它们提供充足的食物,就像给明星准备丰富的营养餐。
而且还要注意温度和湿度,不能太冷也不能太
热,这就好比得给明星一个适宜的环境来成长。
你想想,要是环境不好,它们能长得好吗?
我记得有一次我育王的时候,不小心把育王框放歪了一点,结果那些蜜蜂可就不乐意啦,嗡嗡地围着我转,好像在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呀!”哈哈,现在想想还挺有趣呢。
总之啊,中蜂育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只要咱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就像培养一个优秀的明星,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细心。
所以呀,大家都动起来,去试试中蜂育王吧,说不定你能培育出超级厉害的蜂王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蜂人工育王方法
中蜂人工育王方法,能严格选择种蜂,创造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营养条件,按照计划要求的数量和时间,培育出成批的优良蜂王,以达到增殖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中蜂人工育王条件
⑴丰富的蜜粉源
育王要有丰富的蜜粉源条件。
蜂群建造优良的王台,是在蜜粉源丰富的阶段。
自蜂群繁殖最高峰算起,经过移虫、羽化、交尾、产卵,以至提用,不少于1
个月。
因此,应有连续40d左右的蜜粉源。
⑵温暖而稳定的气候
蜂王和雄蜂的发育、交尾,要有20℃以上稳定的气温条件。
⑶大量适龄健壮的雄蜂
雄蜂性成熟期,在10 d 以后;蜂王性成熟期,在3 d 以后,如从移虫育王算起,则在移虫16 d 以后。
因此,应在移虫育王前第17 d 开始培育雄蜂,这样就可使得所培育蜂王的性成熟期与雄蜂的青春期相吻合。
但是,当要使蜂王性成熟时有大量的雄蜂,还要将上述培育雄蜂时间提前7 d ,即在移虫育王前第24 d 开始培育雄蜂,或约在雄蜂开始出房时移虫育王。
(4)选择强群培育蜂王
在我国南北中蜂群势差异大。
在华南,能维持7-8框蜂不分蜂就算是强群;而在长江中游,7-8框蜂只能算中等群势;在华中地区,能维持8-10框蜂(中蜂标准箱)不分蜂的蜂群,可以算得上是强大的群势。
在同等蜜源条件、气候条件下,工作蜂出勤早,归巢晚,蜂群进蜜快,取蜜时产蜜量明显高于其他群,这样的蜂群采集力强。
在蜂场有的蜂群对巢虫和中囊病的抵抗能力强,遇上中囊病发生却安然无恙。
这样的蜂群就可以作为培育蜂王的哺育群。
性情温和的蜂群便于检查、取蜜等管理。
蜂群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遇上恶劣的气候条件时不飞逃,抗寒能力较强等。
(5)培育优质蜂王的群内条件
有足够的哺育蜂:工作蜂羽化第4日龄后,工蜂位于头部前额和两侧的王浆腺开始发育,并分泌王浆,哺育蜂是羽化出房中4-18日龄的年轻工作蜂。
群内哺育蜂多能够分泌充足的蜂王幼虫发育需要的蜂乳。
稳定的巢温:蜂王幼虫发育的适宜温度是33℃-35℃,哺育群的温度要保持在33℃-35℃,才能使幼虫健康成长。
群内刚出现雄蜂蛹:这时期蜂王的产卵量开始下降,也是群内积累青年蜂最多的时候。
此时蜂群对王台的接受率比较高。
中蜂人工育王操作
1、提前培育种用雄蜂
蜂王与雄蜂的发育期不同,为了使雄蜂与蜂王的性成熟期相吻合,需要提前培育种用雄蜂。
做法是选择经济性状优良的蜂群培育种用雄蜂,在春季蜂群进入快速增殖期,加人雄蜂房多的巢脾扩大蜂巢,促使蜂王产下未受精卵,同时加强饲喂。
如果蜂巢内贮蜜不足,孵化的雄蜂幼虫可能被工蜂拖掉。
春季外界气温较低,要适当给蜂群保温。
待雄蜂幼虫封盖后,子脾两面的蜂路保持在12-14mm,避免挤伤雄蜂蛹。
在培育种用雄蜂期间,非种用的雄蜂蛹要及时割除
2、选择哺育群
蜂王在幼虫期得到蜂乳的多少决定蜂王质量的优劣。
因此,选择哺育群特别重要。
在移虫前一个星期,在蜂场挑选性状优良的蜂群作为哺育群。
移虫前一天,对哺育群进行调整。
要求8框蜂以上的群势,巢内有大量的哺育蜂,保留封盖子脾和少量的幼虫脾,抽出空脾使蜂数密集。
中蜂在无王的状态下情绪低落,工蜂泌乳减少。
所以,在培育蜂王期间哺育群不能无王或靠临时抽出蜂王来提高接受率。
为了使哺育群正常繁殖和育王,在蜂巢当中插入隔王板,把蜂群划分为繁殖区和育王区。
繁殖区留成熟子脾,育王区留卵虫脾和蜜粉脾。
这样哺育群很容易接受王台。
3、制作人工王台
在自然蜂群里,中蜂王台刚产卵时的台基深度约6-9mm。
随着台基内幼虫发育工蜂逐渐加高台壁,封盖的自然王台高度在15-20mm。
根据工蜂在建造王台时表现出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台基以高9mm,直径8-lOmm为宜。
4、移虫
第一次移虫:工蜂饲喂蜂王幼虫是随着幼虫生长逐渐增加泌乳量。
根据这一特点,第一次移虫的虫龄可适当大一点。
这样的幼虫易挑,易被工蜂接受。
移虫时动作要轻,不能擦伤幼虫。
复式移虫:第一次移虫24小时后进行复式移虫。
复移前最好饲喂蜂群,剌激工作蜂多吐浆,便于挑虫。
然后从种群寻找不超过24小时虫龄的幼虫移人王台内。
为保证幼虫有足够的蜂乳,8框蜂的群势移人20-25个幼虫较合适。
移完后迅速把育王框放进哺育群。
复移后幼虫发育特点:当育王框重新放进哺育群后,哺育蜂对台基内的幼虫进行认真地检查,在复移后的2-10小时内决定取舍。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接受率。
复移36小时后幼虫发育很快,进食量增大。
这时哺育蜂饲喂的蜂乳随之增多,幼虫呈乳白色漂浮在蜂乳上面。
本人观察到,复移72小时后,哺育蜂对蜂王幼虫饲喂的次数明显增加,每分钟有10-15只工蜂把头伸进王台内饲喂或探视。
这时王台加高到17-19mm;王台周围的哺育蜂既繁忙又紧张,台内积累的蜂乳达到高峰期。
到了复移后90小时,工蜂将台口缩小,整个王台呈宝塔状,过不多久工蜂逐渐把台口封住。
5、组织交尾群和提高交尾率
王台封盖后的第7天组织交尾群。
组织交尾群方法有两种
1、原群交尾好:在蜂巢中间加隔离板,把蜂群分为有王区和无王区,两个区各开巢门。
分区第二天在无王区介绍成熟王台。
2、多区组织交尾群:把标准蜂箱分隔成三个小区,巢门开在不同的方向。
每个小区放子脾和蜜粉脾各一张,小区内要蜂多于脾。
三个小区四周要隔严,防止区间的工蜂和蜂王串通。
组织交尾群的第二天介绍王台
介绍王台一天后处女王出房,处女王出房的第一天在巢脾上不停地爬行。
第二和第三天处女王特别畏光,大部分时间静静地匍匍在巢脾上。
处女王在出房后
6-9天交尾。
根据处女王的特点,提高交尾成功率,在介绍王台后尽量不要检查交尾群。
在交尾群巢门前帖上标记,提高处女王交尾归巢辨认力。
交尾群要离蜂场采蜜群远一些,同时要防止盗蜂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