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包装设计——包装设计的变迁
第02章 包装的历史与发展

定窑白釉
青
“易定”款碗 五代
釉
弦纹尊商来自景德镇窑粉周人物图笔筒 清
1.3 成长时期--奴隶与封建社会
明代《野货篇》中记载了对易碎品——瓷器的运输过程中 所采取的一种绝妙的方法: “初卖时,每一个器内纳沙土及豆麦少许,数十叠辄牢成一 片,置之湿地,频洒以水。久之,则豆麦生芽,缠绕胶固, 试投荦(LUO)确之地,不损破者以登车。”
1.3成长时期--奴隶与封建社会: 金属容器包装,纸包装,印刷包装,陶瓷容器,玻璃容器, 竹木等植物材料包装,纺织品包装等…
1.4快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 由实用性发展为销售性媒介。
1.1 原始时期—远古时代
原始社会后期,由于剩余产品 的出现,需要储存和交换,因而产 生了原始的包装形态。早期的包装 属于就地取材,即利用竹、木、草、 麻、瓜果、兽皮等纯天然材料来包 裹物品。
1.维多利亚风格
维多利亚时代的设计通常是感情奔放、色彩绚丽的,但略显轻薄、技法繁琐。
2.新艺术运动
广泛使用有机形式、曲线,特别是花卉或植物等。装饰上以其对流畅、婀娜的线条的 运用、有机的外形和充满美感的女性形象著称。
3.装饰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的纺织品、墙纸图案其线条大多取自花梗、花蕾、藤蔓等自然 界优美、具有曲线的形体。
包装设计
第二章 包装的历史与发展
01 包装发展简史
02 包装设计风格演变
目
03 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录
PART ONE
01
包装发展简史
1.1原始时期--远古时代: 用兽皮包肉,贝壳装水,芭蕉叶,竹筒保存事物等开始了一 种原始的包装形态。
1.2萌芽时期--陶质容器出现(古代包装的飞跃): 增加的耐用性,防蚀性,防虫性…人类有目的、有意图的包 装创作。
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包装设计正处于不断创新和变革的阶段。
包装设计在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师们面临着不断追求创新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挑战。
下面将从材料选择、环保意识、个性化定制和数字化技术等方面,探讨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材料选择是现代包装设计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包装材料如塑料、纸张和玻璃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选择可降解和环保的材料。
例如,可生物降解塑料和纸浆材料在包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环保意识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更愿意购买环保包装的产品。
因此,设计师们需要在包装设计中加入环保元素,例如使用可回收材料、减少包装废料和采用可再生能源等。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还能够为企业树立环保形象。
第三,个性化定制是现代包装设计的新趋势。
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不断增加,他们希望购买独一无二的产品。
因此,设计师们需要通过包装设计来传达产品的独特性和个性化特点。
可以通过选择特殊的材料、独特的形状和创意的图案等方式,使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数字化技术对现代包装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着智能手机和电子商务的普及,消费者对包装设计的要求更高,他们希望通过扫描二维码或使用增强现实技术来获取更多关于产品的信息。
因此,设计师们需要将数字化技术与包装设计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互动和体验,同时也为品牌提供了更多的宣传和传播渠道。
现代包装设计正朝着材料选择多样化、环保意识强化、个性化定制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等方向发展。
设计师们需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人们对包装设计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是现代包装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只有紧跟时代的潮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经典包装设计史

中国经典包装设计史涵盖了几千年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时期和特点:
1. 古代包装设计(商、周、秦汉时期):在这个时期,包装主要以陶瓷、竹编、织物等为主要材
料。
包装设计注重纹饰的图案和符号的运用,以象征吉祥、纪念或者传达特定的意义。
2. 宋元明清时期:在这一时期,包装设计开始更加精细和复杂。
青瓷、瓷器、漆器等作为高级包
装材料被广泛使用。
包装设计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装饰的精细,常运用诗文、山水画等传统文化
元素来表达审美和意境。
3. 民国时期:在民国时期,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的包装设计开始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
纸箱、
铁罐等新型包装材料得到广泛应用。
简洁、实用、时尚成为了设计的特点,也开始兴起商标的
使用。
4. 当代包装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的包装设计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当代,
流行的包装设计风格多样化,兼具传统与现代的特点,同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总体而言,中国经典包装设计史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时代特色,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区域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从古代传统到现代创新,中国的包装设计呈现出多样性与独特性,彰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国内包装设计现状

国内包装设计现状首先,国内包装设计越来越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与过去单一的包装风格和设计相比,现在的包装设计越来越多样化,注重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个性化的元素。
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还包括包装材料的选择、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等。
例如,在食品行业,许多企业开始使用创新的包装设计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促使购买欲望的增加。
其次,可持续包装设计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增加,可持续包装设计的概念在国内得到了不断的强调。
可持续包装设计要求包装能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在材料选择上注重可回收、可降解性,减少包装废物的产生等。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可持续包装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力求在包装设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再次,国内包装设计技术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包装设计技术也不断提升。
尤其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包装设计更加灵活多样化。
包装设计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快速地制作出效果图和样品,更好地展示设计效果。
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为包装设计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例如通过可穿戴技术实现包装与消费者的互动等。
最后,国内包装设计注重跨界合作。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其他领域的设计师或机构进行合作,共同进行包装设计的创新。
例如,在酒类行业,许多企业与时尚设计品牌合作,推出了与众不同的包装设计,既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又符合时尚潮流的需求。
总之,国内包装设计在创新、个性化、可持续性、技术提升和跨界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与国际水平相比,国内包装设计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的需求。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提高设计标准,加强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以推动国内包装设计的发展。
包装设计发展简史(最新整理)

包装设计发展简史(最新整理)包装设计的发展简史人类最初的包装无疑是为了保护产品,便于储存和携带......手工时代的包装:青铜器,彩陶等可以说是最早的包装形式。
早期包装的特点是利用各种天然材料,是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所致,就地取材,但无意中保护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因为天然材料许多部件都还可以反复利用。
在现代少数民族之中,人们大量运用竹,木,各种草,植物叶,包装物品。
在手工业时代,中外都创造了许多简单的储藏物品的包装样式,如,中国传统酒包装,大红的标贴,与各色的酒坛相配,构成了中国关于酒包装色彩方面的特定传统。
到了工业革命前期,许多包装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只是在插画与文字编排等方面还没有真正的脱离关系。
新艺术运动艺术时代的包装设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各种印刷机械的出现与印刷技术的发明,完善,使包装的设计,制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同时,新的艺术流派与风格在欧洲层出不穷,它们不但影响建筑,绘画与各种工艺的设计,也推动了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
最典型的风格是,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
特点是设计中强调装饰性,象征性。
各种装饰纹样的运用十包装业增添了许多典雅,秀美的纹理效果,极大丰富了设计的表现力。
许多包装运用了当时非常流行的时装插图的技法,简洁而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如1930 年设计的“__”香烟,运用了喷绘技法,是这个时期包装设计的代表作。
中国解放前,上海月份牌上的香烟包装就带有强烈的装饰性与象征性。
如“骆驼牌香烟”,“蓝箭口香糖”。
在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对包装市场促销功能认识不足,设计理念相当落后。
只是把包装设计看成一种“装潢”,在设计时大量运用装饰图案,单纯追求装饰效果,画的很漂亮,但看不出装的什么东西,设计包装成了画包装。
功能决定形式―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一段时期中主导了世界设计的发展史。
强调设计的功能性,主张“功能决定形式”,设计首先是要解决功能的问题。
包装上的没一个视觉元素都必须具有自己的功能与作用,上面的信息简化为最基本的要素――品牌。
第二章 包装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自古以来,从人类群居洞穴开始, 为了储存与携带食物,就开始使用天然材料作 为包装之用。随着物质和精神需求的逐步提高, 人类创造出了人造包裹容器。
据考古材料发现: 北京猿人”(距今约六十万年)是世 界上最早使用火和石器的人,到了“山顶洞 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人类已经学会人工 取火并保存火种,这体现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 得到极大提高。火的运用使人类在满足基本生 存条件之余,创造了陶器、冶金之类的装饰和 储藏用具。此时期所采用之包装素材大都采自 大自然之简便材料,后期再经过手工之塑造发 展,则产生了皮袋、织袋、纸布、陶瓷器等包 装用具。
第二节
现代包装设计新理念
包装设计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经历了现代 和后现代两个时代。虽然这两个时代之间不存 在明显的界限,有时候两者的联系还大于对立, 但它们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调是“人类中心主义” ,主张人对自然的征服、利用和发掘;追求“ 进步”,强调“自我”,崇尚标准化、系统化 和集中;在知识论中主张知、情、意严格区分 ,认为纯正的认识活动中不能有感情的参与; 强调各学科的分离,崇尚大而全,以及重视抽 象,追求“独创”等等。
适正化原则体现在包装设计的许多因素中, 如从材料强度的保护功能看适正包装,各种物 品的性质不同,则保护强度亦不同,要依照物 品的易损性、重量、体积大小等来选择适当的 缓冲材料及决定包装材料的类型、厚度与质量。
在工业包装中,储运过程中的震动、冲击、 挤压、水、温度等会使商品发生破损、损伤而 降低其价值,因此“适正包装”即为防止上述 种种现象可能造成的损坏所设程外,更展现了人类生活过程之智慧结晶,亦 表达了崇尚自然的高度人文主义。传统的包装 素材,在科技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中,有的依旧 被广为运用,但也有些材料被淘汰。不论在时 代、经济与文化的观点下,传统的包装均具有 存在之实际价值,在这方面,日本传统风格的 包装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艺术设计课程的创新能力教育研究——以包装设计为例

学 内容 , 调衔 接性 、 代 性 、 强 时 实用 性 , 立 学 生 的 基 础 知识 结 构 , 立 正 确 的 创 造 性设 计 思 维 方 法 ; 在 专 业 设 计 教学 中 , 但 建 树 而 不
包装设 计是个 系 统工 程 , 涉 的学 科 门类 较多 , 牵 而包 装 设 计
课程 是一 门综合 性 很 强 的课 程 , 统 的教 学 中它 涉 及 到 平 面 构 传 成、 色彩构成 、 立体 构成 、 素描 、 色彩 、 业插 图、 商 广告 、I 多 门独 c等
立 的课 程 。以往 的基础课 教学 学生 学 习没 有 目标 重点 , 近几 年 而 改革 了 的设 计基础 课 , 分课题 在 平面 与立 体 、 态与 色 彩 、 础 部 形 基 与设 计之 间的穿 插 渗透 , 助 于 造型 思 维 的发 展 与 知识 的贯 通 。 有 从基 础 阶段 就导入 的这 种思 维 训 练方 法 对 培 养综 合 解 决 问题 的
・
7 8・
跨世纪
20 0 9年 1月 第 1 7卷第 1期
CosC nuyJnay20 V l 7 o1 rs etr , ur 09,o 1 ,N . a
艺术 设 计 课程 的创 新 能 力教 育研 究
以 包 装 设 计 为 例
宋 夏
( 郑州 轻工业 学 院 , 河南 , 郑州 ,5 0 0 400 )
要求学生掌握设计 的科学化程序 , 要加强实践环节和教学的互动与创新思维的激活 ; 更 同时应补充其他艺术欣赏及传统文化素 质教育 , 让学生的思想 和各种艺术形式不断交流与碰撞 , 创新设计能力就能得以提高 。本文拟就现代包装设计课程 的创新能力
分享包装设计的发展历史(二)2024

分享包装设计的发展历史(二)引言概述:包装设计是为产品提供保护、吸引消费者目光并传达品牌信息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包装设计的发展历史,以揭示其演变过程和对现代包装行业的影响。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分别是: 手工包装时代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包装设计、电子时代的创新、生态环保包装的兴起、数字技术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通过这些大点,我们将了解包装设计发展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和关键时期。
正文内容:1. 手工包装时代的兴起- 人类最早的包装设计是简单的自然材料的使用,如树叶和兽皮。
-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手工制作的容器和包装开始出现,如陶瓷罐和木质盒子。
- 手工包装时代的发展为后来的工业化包装设计奠定了基础。
2.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包装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机械化和工业化生产的兴起,推动了包装设计的转变。
- 人们开始使用机器制造包装容器和标签,提高了包装的效率和一致性。
- 新材料的出现,如金属和玻璃,增加了包装设计的多样性和耐久性。
3. 电子时代的创新-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包装设计开始融入电子元素。
- 电子标签和RFID技术的出现提高了包装的追踪和管理能力。
- 创新的包装设计理念,如可触摸屏幕和互动式包装,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4. 生态环保包装的兴起-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环保包装成为行业的重要趋势。
- 可降解材料的应用减少了包装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简约、可重复使用的包装设计得到了更多关注和采用。
5. 数字技术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包装设计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
- 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为包装设计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也在包装设计中得到应用,提高了印象和互动性。
总结:通过深入研究包装设计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和其对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手工包装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子时代、生态环保包装的兴起以及数字技术的影响,都为包装设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包装设计——包装设计的变迁
引言
包装设计日益成为当今社会受人关注的一种设计形式。
尤其在日益发达的商品社会中,包装设计与商品的流通、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总体的设计水平联系越来越紧密。
同时,由包装设计引发的各种争论,如过度包装与环保、低质包装与出口等等也被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和大众所重视。
解决好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要从包装设计最本质的层面去理清脉络,找到包装形态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关系,并以此为出发点“去伪存真”,对照当前的问题,为明天的包装找到一条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
一、我国包装设计形态的变迁
居住在华夏大地的原始社会的劳动人民就已经创造出以彩陶为代表绚烂夺目的原始文明。
实际上,原始的包装形态已经存在于这些伟大的原始艺术品中间。
首先,陶器是用来容物的,无论是粮食或水,都在其中经历了现在所谓的“仓储”、“搬运”甚至“展示”的功能。
其次,陶器本身也是被包之物,这一点可以从陶器外壁显现的束状的绳纹压痕得以证实。
这些原始包装形态蕴含的朴素、实用的元素实际上也渗透到了我国古代悠久的包装变迁史中。
大体上说,古代艺术可以分为宫廷和民间两种。
渗透在其中的包装形态也是基本沿着这两个脉络不断发展。
宫廷艺术雕饰奢华,民间美术质朴实用。
无论是御用的还是民间的包装,都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限制。
实际上我国的传统包装形态停留在一种竹木文化的层面上。
一方面,这是生产力主导的必然,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一个相对弱势的与大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自然、随和、内敛的生活方式。
宫廷包装繁缛的外壳下所透出的精巧好用的设计理念实际上也是广大劳动人民不断探索的智慧的结晶。
从这个角度,不妨将宫廷艺术归纳为“凝结了过多劳动的民艺品”。
二、建国以来包装设计(形态)的现状
1.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可以说我们国家的包装事业随着社会面貌的日新月异而飞速发展。
可以说我们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来补上因特殊历史原因而缺席的几百年的课程。
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
建国初期,因为艰苦的建设条件的需要和相对物质生产资料不足的原因,我们的包装明显呈现出一种简单好用的设计趣味。
比如当时沈阳卷烟厂生产的大生产香烟的包装形态——软盒设计,简单的用纸和有限几种颜色的印刷,但整个设计包含了庄重有力的文字和可亲的工农形象,给人一种“朴素、大方、庄雅”的感觉;布鞋和胶鞋用比较粗糙些的牛皮纸来包裹,既节省了材料,又可以快速的将商品送到祖国各地的广大劳动者手中;糕点的包装大概是最有特色的了:除了用食品用纸包裹、麻绳四面包扎外,上面还覆盖了一张印有吉祥图案的包装纸,设计简单,但是让人拿在手中,非常的温暖,富有人情味儿。
这一点或许值得现代糕点包装界的借鉴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加上受西方国家设计潮流的影响,
我国的包装设计在形态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包装设计渐显繁荣之势。
很多美术院校的包装设计教学也越来越有声色。
笔者查阅了一些80年代我国设计者设计的CD封面,第一感觉这些设计虽然少了电脑设计的味道,但是手工设计的图案和图案所反映出来的贴和主题的意境都使之成为不可多得的设计精品。
在这一阶段设计界普遍认为的观点是这二十年的时间,我们“先学日本、再学港台、然后学欧美”。
撇开这句话中武断和绝对的成分,我们应该认识到,相对滞后的设计文化(不仅是设计思想,还要考虑到设计的技术成分)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是一种必然。
但是文化的交流从来都是交互的,尽管程度不同。
就比如,我们以前并没有见到过诸如洗发香波或者午餐肉之类的商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东西总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如此,我们的设计,想不延续西方已有的涉及形态已是不可能了。
但这决不是说我们只能干些照搬照抄的活计。
实际上,我国的设计师面对这些商品的新面孔,一直在用中国人的方式设计。
一次包装课上,我的一个朋友提到了那个时候一种叫做“蛤蜊油”的商品,一种贝壳式的设计,曾经三分钱一个,却可以伴那个时代的人们一辈子。
当然产品好用,但谁又能忽略包装设计中那种浓浓的亲近和个性化的味道呢。
世纪之交,可以说我们从“学习”走上了“创造”的道路。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万众瞩目。
国际设计界也越来越多的有了中国人的声音。
我国设计家的商业广告设计已经屡屡在国际权威大赛上获奖。
可以说,面对这个全新的知识经济社会和越来越繁荣的商业大环境,我们的设计师的起点已经不在他人之后。
作为一名普通人,当你徜徉于各大超市的时候,你一定会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所诱惑,这里面正是蕴含了包装设计取得的巨大成就。
谈到目前包装设计,我们就不能不提到“传统的继承”的问题。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的设计师首先要做现代中国的设计,才能为国际设计界所承认。
这种中国的味道是我们的设计可以脱颖而出的重要一环。
那如何继承传统?继承不是囫囵吞枣,照搬全收,而要细嚼慢咽,去粗取精。
继承不是复古,传统中那些已经过时的,不再符合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要的东西我们不必再原盘的复制一遍。
记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国伦老师说过:“我们要继承的,是古代先人的智慧”。
在商品上直接印上一朵宝相花那不是继承传统。
同样,继承传统我们也惧怕外来文化的影响。
实际上,这反而有利于我们做出当代的独一无二的中国设计。
我们的前人在这方面也从未惧怕过。
试想当年大唐盛世,我们没有拒绝过外来文化的“做客”,相反,先人好像乐于将其变成我们的东西,为什么?因为我们自信,我们宽容,我们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没有这些,我们将看不到那整整一个时代的繁荣!没有交流,等待一种文化的结果只有死亡。
诚然,由于我们国家现在还不富裕,我们的文化客观地说其影响力
稍逊于欧美与韩日,我们要面对现实。
这也正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所在。
2.缺失
成绩是明显的,但是不足的地方却更值得深思。
2.1 过度包装的泛滥
当我们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除了感叹“生活条件好了”,或许不能不面对过渡包装的问题。
典型的是礼品的包装,尤其是像月饼这样的时令节日礼品。
或许礼品的属性制定了其包装的特殊性,但是镶金带银、包裹繁冗就达到了“特殊”的要求了吗?!光顾月饼市场,让人目不暇接的包装果然醒目至极,以至于屈屈几个糕饼,却要一个庞大复杂的盒子来盛放;
图案倒是精美无比,但是如此耗费工时,却只是为了吸引顾客短暂几天的注意力,然后就成了垃圾。
更深一层次的讲,这种华丽的包装却怎么也不能唤起当年那种简单的糕点纸包装给人带来的那种温暖和亲情,多的是一份匆忙和冰冷。
过渡包装的背后是人、财、力的极大浪费。
在我们国家资源日益
匮乏的今天,这种过度包装应遭到口诛笔伐。
2.2 民间文化的流失
民间文化是我们伟大祖国各门各类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源泉。
缺少民间文化滋养的设计是缺营养的。
实际上,说到底设计还是为人民的设计。
虽然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这里的“民间”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乡土的拙朴的元素会渐渐不合时宜,但是里面蕴含的那种真诚、简单、坦荡、热烈的人际关系却永远值得我们深思。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作品中就会拥有了一份可贵的温情。
我们强调的简单的包装绝不是说不要放感情在里面。
反观现在很多包装形态,过分强调冰冷的线条和造型,使用上没有充分做到“人性化”,让人有些“敬而远之”。
2.3 古人智慧的疏远
古人包装的形态已经无法适合现在绝大多数的商品。
但是,古人生活的智慧却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天人合一”已经成了很多设计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但是真的理解、领悟并做到有谈何容易。
目前的现状,很多包装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将设计者、使用者、商品本身与整个生态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分解困难的塑料材料和过度的木材、制版等木浆材料的使用、设计视觉上的污染以及不以人为出发点的设计还是比比皆是。
2.4 先进技术的缺席
所谓“技术”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词汇。
当印刷机、纸张乃至包装书籍大部分都需要舶来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担忧因为技术的落后而造成的相应的设计的力不从心。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设计艺术,一个好的包装设计需要深厚的技术层面的支持。
三、明天的包装形态
肯定成绩、承认缺失,是为了我国的包装事业在今后不断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明天会发生什么无法预言,但是文明总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体系各个方面的完善也是必然,历史前进的车轮永远是向前。
明天的包装一定美观、环保、节俭的,一定是目标明确、传达清晰的,一定是人性化的、理性又让人充满了对美的感激与渴望的。
总之,包装的目的是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又是新世纪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如此说来,对于包装的明天,在我们辛勤工作之余,倒也大可不必担心了
(整理编辑:苏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