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二学期(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3 3.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共20张PPT)

• ①1935 意大利不宣而战,埃军民粉碎意速胜企图 • ②西方大国的纵容政策,助长侵略气焰
• ③1936年意攻占埃首都,正式吞并埃 • ④19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失利的原因
“阿比西尼亚(即埃塞俄比亚)为什么灭亡了呢?第一,它不
但是弱国,而且是小国。第二,它不如中国进步,它是一个古
• (3)影响 • 西班牙内战性质的变化
• 由西班牙内战演变成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 斯民族解放战争。
• 4、国际反应
• ①英、法、“不干涉”政策,美 中立政策
• ②苏联、国际纵队的援助
• 5、失败
• 1939年3月叛军攻陷马德里,佛朗哥法西斯独裁 政权建立
探究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原因: 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
二、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1935-1941)(非洲最早)
地中海
红 海
埃塞俄比 亚
问题:阅读P51
页,并结合图
片回答,意大
印 利为什么入侵
度 洋
埃塞俄比亚?
• 1、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原因: • ①埃塞俄比亚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
富;
• ②意大利经济危机的影响;意大利无力在 欧洲抗衡,把矛头指向非洲。
⑵原因: ①力量对比:法西斯国家力量强大,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无法 单独取得斗争的胜利 ②大国政策: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使30年代的局部 反法西斯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③国际环境: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 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反法西斯局部战争
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
• 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止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 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 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
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3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探究结论]
(1)观点:德国人口太稠密,必须向外抢夺并守住生存空间;意大利要想避免衰落、 获得生命力,就必须扩张。特点:武力对外扩张。
(2)情况: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和意大利,两国 处境十分艰难。评价:对外扩张是饮鸩止渴,不仅给国际社会带来空前浩劫,也使 两国走上不归之路。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发展: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
②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
争进入
抗战的新阶段。
抗战。
政策推动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
局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特别提醒】分析该要点应注意两点:一是法西斯国家结盟的原因在于其对外扩张 中有共同的利益需要;二是法西斯国家为了麻痹西方大国,打出了“反共产国际” 的旗号。
【典例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西斯国家以“反共”作为招牌结盟的主要目的 是( )
A.以“反共”迷惑西方大国,掩盖侵略意图 B.以“反苏”为诱饵,鼓励西方大国执行绥靖政策 C.打破共产国际提倡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拉拢西方大国加入轴心国军事同盟
西班牙,同西班牙人民一起抗击法西斯的进攻。
2.教训:只有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共同联合起来,组成国际反法西 斯同盟,才能制止战争。对于法西斯的侵略只能进行坚决的斗争,任何用退让来换 取和平的想法和做法,都只能是空想,最终都要遭到失败。
【特别提醒】1936年,德意两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演变为由人民阵 线领导的,得到国际进步势力支援但遭到西方大国遗弃的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 西班牙战争涉及国际上各种政治势力,被称为“小二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案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课程标准了解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了解埃塞俄比亚军民对意大利侵略的抵抗;简述西班牙内战的经过;了解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感受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国人民为抵抗法西斯侵略所作的不懈努力和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2.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通过二战是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认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西班牙内战德意干涉;国际纵队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德意议定书》与“柏林—罗马轴心”;《反共产国际协定》与德日结盟重点难点重点: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难点:埃塞俄比亚抗击侵略意大利战争的原因;西班牙内战的性质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问探究、问题比较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只经历了短暂的20年,就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再次把人类拖进了灾难的深渊。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矛盾;德国、日本先后确立了法西斯专政,进行了疯狂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
英、法、美推行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
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课时练习(2022年(有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课时练习(2022年(有答案))选择题1. 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2. 促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A.佛朗哥发动军事叛乱B.“国际纵队”参战C.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D.德意法西斯公开进行武装干涉3. 20世纪30年代各国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相继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B.都没有得到国际援助C.法西斯势力较早实现了联合D.各国反法西斯的力量相对弱小4. 下图是一幅美国人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漫画,标题为《一块一块》。
它反映了A.美国操纵日本控制中国的意图B.日本占领中国的意图C.美日联合共同侵略中国的意图D.中国被列强共同瓜分的局势5. 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
”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A.一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6. 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
这件事表明①德日在国联中起操纵作用②英法等大国纵容意大利的侵略③国际形势有利于意大利的侵略④国联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宗旨具有虚伪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 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 )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B.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C.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D.英国实际与法西斯国家结成了反西班牙联盟8. 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第二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大 西 洋
直布罗陀海峡
非
洲
精品课件Biblioteka 表现:西班牙内战头两年德意向叛军提供的武器装备
品种
飞机(架) 坦克、装甲车(辆) 大炮(门)
德 国
650 200 700
意大利
1 000 950 约2 000
据有关统计,在整个内战期间,德意派往西 班牙的军队分别达到5万和15万人,提供的援助总 额分别为5亿马克和15亿里拉。
【阅读与思考】
什么是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是谁?绥靖 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直接影响是什么?实质是什么?
含义: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为保住既得利益, 自身安全,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 的侵略欲望并试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向苏联的政策 主要推行者:英国、法国 表现:英法控制下的国联没有把重要战略物资列入对 意大利的禁运范围,苏伊士运河照旧供意军使用美国 不禁止向交战国输出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
精品课件
分别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 法西斯局部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概括说明这 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中国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它是中国人民由局部抗战发展
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的 反法西斯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 单独抗击日本侵略军,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埃塞俄 比亚 1935~1936年的抗意民族解放战争。它是非洲地区最早的 反法西斯战争。它的不畏强暴、坚持抗战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 宝贵启迪。西班牙1936~1939年的局部战争。它是由西班牙内战 演变为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30 年代的侵略活动,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三国人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势力,但是 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由于一些大国纵容、绥 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 精品课件 斯发动世界大战的阴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单元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课件2) (共23张PPT) 】

(2)埃抗意(反意法西斯)的结果及原因 ??
第一、埃装备陈旧落后,而意武器先进
失败, 1936年5月,意占领埃首都,并 第二、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吞并埃
第三、孤军奋战,没有得到西方大国的援助 第四、西方大国姑息纵容(绥靖政策)意,助 长了意的侵略气焰
二、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①五大事变
②南京大屠杀 ①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联 ③细菌战、毒气战 ①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反法西斯斗争 军 1、亚洲反法西斯的代表:中国的抗日斗争 ④傀儡政权、奴化教育 ②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②由局部抗日发展到全民族抗日 等 ③一二· 九运动、西安事变 ③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日 (1)时间:1931——1945年 ④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 ④两个战场、两条战线 州会战、百团大战
内容简介:1937年的西班牙,共和军与 代表法西斯势力的国民军展开了殊死搏 斗。正在西班牙教书的美国教师罗伯特 毅然加入了国际纵队,投入到反法西斯 的战斗中。
《战地钟声》
二、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3、欧洲反法西斯的代表: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
(1)西班牙内战的爆发
(2)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3)面对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斗争,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态度 (4)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的结果及原因 ?? 第一、法西斯势力异常强大,且相互支 援 第二、西方大国的不支持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一、经济危机的影响 1929年 两种方式 经济危机
实行政府对经济进行全 面干预(以美国为代表) 建立法西斯政权,实行对内 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 (以德日为代表)
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法西斯独裁专政 道路
世界大战的欧亚策 源地形成了
一方面疯狂地扩军备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三单元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课件(23张)

(2)概况 ①正面战场:___淞__沪__会__战____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企图;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 捷重创日军,歼敌两万人。 ②敌后战场:消耗和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 (3)意义 ①到1938年10月,日本____速__战__速__决___的战略计划破产。 ②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A.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 A
探究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材料一 “三头怪兽”漫画
[探究思路] 漫画式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能力及对历史知识 的 综合迁移能力。第(1)问观察漫画中的三个头像可知分别代 表 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同一个身体说明三国勾结在 了 一起。第(2)问中的“狗”关键通过其身上的国旗判断是英国, 然后结合教材内容综合回答即可。 [尝试答题] (1)现象:德、日、意法西斯建立了同盟(三国轴心同盟)。 影响:法西斯势力走向联合,使新的世界大战日益迫近。 (2)英国。因为英国采取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
二、西班牙内战 1.爆发 (1)背景: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上台执政,共 和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击保守势力。 (2)爆发:1936年7月,_____佛__朗__哥____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 爆发。 2.国际力量的介入 (1)德、意公开派军援助叛军,进行武装干涉。 (2)苏联向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 (3)“___国__际__纵__队___”开赴西班牙,同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三、学习延伸(教材P53) 依据以上材料,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论。想一想日本发动全 面侵华战争的原因还有哪些? 提示:作者认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有:日本 掠夺中国市场和资源的需要;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 反侵略精神;转嫁国内危机的需要。这些观点有一定道理, 但并不全面。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日本为实现蓄谋已久的吞 并中国,霸占亚洲,称雄世界的侵略方针的必然结果。1936 年所谓“国策基准”的出台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的加 重,德、意、日勾结扩大侵略,都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的重要原因和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3-2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课程标准:了解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1931年中国开始局部抗战;1937年开始全面抗战。
1935年,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侵略者。
西班牙内战的爆发与性质。
德意日三国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2、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西方大国的纵容下,意大利于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失败。
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归纳:比较中国和埃塞俄比亚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西班牙内战和埃塞俄比亚抗战失败的共同点。
2、问题探究:20世纪30年代欧、亚、非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探寻局部战争逐步发展成为全面战争的过程。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评价《反共产国际协定》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开始侵略亚、非、欧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开始了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2、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集团,扩大侵略,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
难点:埃塞俄比亚抗击侵略意大利战争失败的原因。
西班牙内战的性质。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二战爆发前亚、非、欧三洲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战争、西班牙内战,以及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本课内容比较浅显,易于理解,便于学生掌握。
建议教师除自己讲解外,还要引导学生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1.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个计划”是指A.割占苏台德地区B.吞并奥地利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进攻波兰2.20世纪30年代各国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相继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B.都没有得到国际援助C.法西斯势力较早实现了联合D.各国反法西斯的力量相对弱小3.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唯一办法。
”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A.发动对波兰的战争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4.墨索里尼曾明确规定“事情的解决必须不迟于1936年”;在打几场胜仗之后,“要想瓦解那个帝国不应该是一桩艰难的任务”,“用这种方法什九能够保证成功”。
这件“事情”指的是A.颠覆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B.吞并埃塞俄比亚C.建立“新罗马帝国”D.同德国缔结盟约5.30年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的矛盾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D.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势力的矛盾6.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以反共作为招牌结盟的主要目的是()A.以反共迷惑西方大国,掩盖侵略意图B.以反苏为诱饵,鼓励西方大国执行绥靖政策C.打破共产国际提倡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D.拉拢西方大国加入轴心国军事同盟7.观察下面的漫画,该漫画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D.反映了法德两国之间的矛盾8.对于二战全面爆发前举行的某次会议,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曾深有感触地说:“他们极其爱好和平,愿意以高昂的代价去换取它,而不敢相信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竟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敲竹杠的恶棍。
"R.R.帕尔默所说的这次会议A.使得德军摆脱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B.承认了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现实C.使德国法西斯得到了“向西进军”的鼓励D.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9.下列事件若按照发生时间排列,位列第三的是A.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B.日本正式确立法西斯统治C.德国法西斯统治开始D.《慕尼黑协定》签订10.1934年,美国情报机关搜集到一本日本小人书并送交白宫。
其中有一幅插图:两个日本小孩一个身着陆军制服,头戴钢盔;另一个身着海军制服,嘴巴大张。
他们脚底下的地图包括整个太平洋,从菲律宾群岛到旧金山和马雷岛。
日本国旗第一面插在标明为菲律宾的地方,第二面插在关岛,第三面插在夏威夷,第四面插在旧金山。
对此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该插图说明了日本陆海军分别觊觎着不同的战略目标B.该插图一定程度上预示出美日之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C.该插图反映了一战结束后所签订的《五国海军协定》D.反映美国情报部门战前对日本国内动态保持高度关切1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订立之后的整个形势,大大地打击了日本,援助了中国,加强了中国抗战派的地位,打击了投降派。
中国人民,对于这个协定表示欢迎,是很正确的。
"(《毛泽东选集·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给毛泽东这段话的合理评价是A.非常正确B.比较片面C.完全错误D.比较客观12.二战之前,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都发生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局部战争,但未能遏制二战的爆发。
下列对这一结局出现原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力量弱小,且各自为战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C.德意日法西斯正式结成军事同盟D.美国、英国等实行中立或自保政策13.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际联盟对其采取的措施有:①石油禁运②封闭苏伊士运河③经济制裁④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A.①②④B.③④C.①③D.②③④14.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策略,未对下列哪一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产生重大影响:A.捷克斯洛伐克B.西班牙C.中国D.朝鲜15.有一种观点认为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又可看作是“二战的彩排”。
这主要是因为A.西班牙战争导致了二战的爆发B.西班牙成为参加二战举足轻重的国家C.西班牙战争充分反映了当时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了一场国际冲突★非选择题16.材料一战以后,英国的和平主义思想严重,许多人对战争造成的巨大苦难刻骨铭心,希望和平永久保留,反对一切战争。
但纳粹党在德国掌权后,战争的阴云正在聚集,英国是否要重整军务、防范侵略?这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大多数政治家此时坚持和平主义立场,他们虽然反对纳粹的黩武政策,却希望用经济手投来安慰希特勒,因此,反对重整军务。
对于时局的变化,保守党从1935年起开始进行有限度的重整军备。
尽管保守党重整军备是半心半意的,其政策重心是经济主义,但这些半心半意的的军备措施仍然发挥了作用,在二战初期帮助英国度过了难关。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英国备战“半心半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绥靖主义的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5年1月法国同意把法属吉布提港到埃塞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铁路20%的股票让给意大利。
意大利则放弃对法属突尼斯的要求,并同意照顾法国在埃塞俄比亚的特殊利益。
……赖伐尔后来曾露骨地说:“如果意大利扩张,向着巴尔干、多瑙河和近东,那对全欧洲是一种灾害,势必演成欧洲战争。
所以把这个潮流澎湃的意大利转移一个方向‘开渠疏通’岂不更好些吗?让我们向着非洲沙漠吧!在那里它将畅流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了。
”——摘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 1935年10月3日,墨索里尼的军团侵人独立的非洲王国埃塞俄比亚。
……墨索里尼决心排除出现第二个阿杜瓦惨败的任何可能性。
他准备了一支25万人的军队,这支军队加上非洲的援军和劳工队伍共达40万人。
这支队伍装备着难以对付的坦克队、摩托化部队和飞机。
相比之下,埃塞俄比亚军队不到30万人,且几乎所有人员的装备都比意大利非战斗人员的装备差。
……摩洛哥里夫(部落)人的胜利证明用游击战术来对付装备优良的欧洲军队是十分有效的,但埃塞俄比亚部族首领以其自取灭亡的傲慢和无知藐视游击战,认为它毫无价值,有失身份。
相反,他们企图进行阵地战,结果遭到无情的炮击、轰炸,甚至还遭到了芥子气的喷洒。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材料三国际联盟行政院于1935年10月7日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
4天之后,国际联盟大会投票表决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
但石油或煤不在制裁项目之内,同时国联没有对意大利采取海上封锁或对意大利关闭苏伊士运河以切断在埃意军的供应线。
……墨索里尼在1938年承认: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去,我就将不得不在一周中从埃塞俄比亚撤退。
这对我来说将会是一个无比的灾祸!”——摘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法国对意大利在非洲扩张的态度,其目的是什么?②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把埃塞俄比亚反法西斯战争失败的原因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不得摘抄材料原句)③材料三表明英法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采取了什么政策?从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12月,苏联拟定了一项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联;不反对在国联范围内缔结反对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同意让比、法、捷、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芬兰其中某几个国家参加这个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一旦遭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应相互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质援助。
材料二1934年2月,法国也提出了一项建立欧洲集团安全体系的建议:对德国毁约扩军行动采取强硬立场,不承认其合法性,坚持维护国联,维护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和领土边界;加强法国的欧洲同盟体系,创建一个由若干区域性防御条约和互助公约构成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材料三1935年6月,英德两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英国同意德国提出的要求,即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舰艇总吨位的比例为35∶100;德潜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潜艇总吨位的比例为45∶100。
这与《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国海军实力限额相比大幅度增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苏、法两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建议的相同点。
苏、法两国为什么都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为什么要求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3)材料三中,英国为什么要同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4)为什么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在二战前没有建立起来?参考答案1.C2.B3.C4.B5.D6.A7.B8.C9.B10.B11.B12.C13.B14.A15.C16.(1)原因:一战对英国的创伤;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英国对德实行绥靖政策;英国对欧洲大陆采取“均势”政策。
(2)影响: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使欧洲局势进一步恶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苏联对英法失去信任感,与德国签署条约,使希特勒更加有恃无恐;英法白食其果,也损害了其自身利益。
17.①态度:与意大利达成妥协,将祸水引向埃塞俄比亚。
目的:确保法国在北非殖民地,特别是欧洲的利益和自身安全。
②原因:意大利侵埃准备充分;埃意实力对比相差悬殊;埃领导人军事指挥不当;国际联盟对意未采取有效的经济制裁。
③政策:采取了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
该政策实质是纵容侵略,促进了大战的爆发。
教训:必须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及早组成一个强大的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8.(1)相同点:都主张在国联范围内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防御的主要对象是德国。
原因: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面临德国侵略的威胁。
(2)互相承担抵制德国侵略的责任,形成对德国的包围;在德国进攻苏联时,有一个东方的屏障。
(3)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扶植德国,抑制法国。
(4)英、法、苏等大国矛盾重重,英法有欧洲霸权之争,英国不希望法国过于强大;英法与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矛盾,互不信任;德国采取灵活的外交,分化瓦解欧洲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