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
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

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中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这之中,有很多经典唐诗宋词不仅成为了文学的经典之作,而且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精神寄托。
本文将为您精选100首经典唐诗宋词,希望通过这些诗词欣赏,能够带给您一些灵感和启发。
唐诗1.《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杜甫的这首《登高》写的是他登高观景的情景,写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和神秘,此诗句势恢宏,气势如虹,融入了杜甫的宏大思想,心潮澎湃。
2.《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杜甫的这首《春望》描绘了一个飘摇不定的时代背景和人们的疾苦,此诗语境苍凉,悲壮感人,引起人们对战火带来的苦难的深思,在表达疾苦和悲愤的同时,满怀温情与鼓舞向前的力量。
3.《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是一首流传最广的古诗之一,诗三句短小,词句优美,发人深思,其写述了对乡愁的怀念,对故园的思念,充满深情,引人咀嚼。
4.《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赏析:李白的《将进酒》句句富有激情,充满豪情,用词豪放,气势磅礴,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振奋。
此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属于辞格豪放体,表现了他豁达奔放的胸怀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5.《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王之涣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离别之情,在诗写内容上深入触及了人生的忧艰和主人公的意志力,同时顺应变幻空气,揭示一个人自觉的非常态,内容妙趣横生,深刻人心。
二十首唐诗及赏析

1 古风·其十九唐·李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惶惶忽忽跟他们去,乘鸿雁到紫色天廷。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赏析: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
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
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
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
"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
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2 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译文: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赏析: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
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
“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
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
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
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
唐诗三百首原文及赏析

唐诗三百首原文及赏析【第一首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绝古诗。
诗人通过描绘山水壮丽景色,表达了对中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意愿。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宏伟与壮丽。
诗人借景衬托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赶和向往。
诗的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味着登上高山之后,仍然渴望追求更高的境界。
这种追求是对人生的力量和向善的追求。
诗意深远,体现了对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第二首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静夜思》是李白创作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由于其简短、意境深远和流传广泛而为人熟知。
诗中通过描绘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来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描绘了夜晚明亮的景象,同时给人一种寂寥之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将内心的感受与外在的景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整首诗字数很少,但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作者在异乡漂泊的思乡之情。
诗的意境幽深,给人以宁静、恬淡的感受。
【第三首诗】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饮酒歌咏的场景,着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欢愉、豪放不羁的追求。
诗中通过黄河之水奔流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两个比喻,揭示了时间无情的流逝,以及人生短暂而易逝的真理。
作者通过表达对欢愉与豪放人生的追求,表现了个人主义和个性自由的态度。
最新古诗词唐诗解读鉴赏_古代诗词鉴赏

最新古诗词唐诗解读鉴赏_古代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如果你还在烦恼不知道如何答题?对诗人的情感琢磨不透?不如看看这篇文章。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最新古诗词唐诗解读鉴赏,供大家参考。
唐诗解读鉴赏1丹青引赠曹霸将军杜甫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犹酣战。
先帝玉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注解】1、丹青引:即绘画歌。
2、为庶为清门:玄宗末年,曹霸因罪被贬为庶民,也就成为寒门了。
3、英雄割据:指曹操与刘备、孙权鼎立。
4、文彩句:指曹氏的文章风度还能影响曹霸。
5、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晋汝阴太守李矩妻,工隶书,王羲之曾从地学习书法。
6、赤墀:宫内涂红漆的台阶。
7、斯须:须臾,一会儿。
8、韩干:玄宗时官太府寺丞,初以曹霸为师,后自成一派。
【译文】曹将军是魏武帝曹操后代子孙,而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成为寒门。
英雄割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曹家文章丰采却在你身上留存。
当年为学书法你先拜师卫夫人,只恨得没有超过王羲之右将军。
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
开元年间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见,承恩载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
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
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
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
优美的唐代古诗赏析

优美的唐代古诗赏析优美的唐代古诗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美的唐代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美的唐代古诗赏析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小传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年轻时很有侠气,喜欢击剑、打猎,生活放荡不羁,后来折节读书,以诗歌博取了很高的声誉。
关于王之涣的诗歌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有一则旗亭画壁的故事: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到酒楼小酌,正巧梨园主管带着十几名弟子也来会饮,三位诗人便悄悄避开,在旁边偷看她们的歌舞。
三位诗人约定:“我们都是诗坛名人,但一直不分高下,正好趁这个机会,看看她们唱谁的诗最多,谁就算第一。
”先有一名歌女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便在墙上画了一道,说:“这是我的诗。
”第二名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在墙上画了一道,说:“这是我的诗。
”第三位歌女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又伸手画壁,说道:“这还是我的诗。
”王之涣自以为成名已久,见没人唱自己的诗,便对王昌龄、高适说道:“这些歌女都是潦倒乐官,所唱的不过是下里巴人之词,而阳春白雪之作则不是这等庸俗脂粉胆敢接近的。
”于是便指着歌女中最美的那个道,“咱们等着听她唱什么,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一辈子不再与你们二位争胜;如果是我的诗,你们二位就该拜我为师。
”很快,便轮到那名头上梳着双鬟的最美的女子歌唱,她唱的正是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便揶揄起王昌龄和高适来,不觉大笑出声,惊动了那些伶人。
三位诗人便把来龙去脉讲述一遍,伶人们竞相礼拜道:“俗眼不识神仙,请三位加入我们的宴席!”三人依言,饮醉竟日。
最简单的唐诗三百首赏析(优秀8篇)

最简单的唐诗三百首赏析(优秀8篇)深度赏析篇一这是组诗词《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这首诗词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
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
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
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
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
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
“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
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读者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诗词人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词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
在这首诗词中,这样突出“野草花”,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已经荒凉冷落了。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
“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
而现在,诗词人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诗词人的感慨了。
但诗词人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诗三百首译文及赏析

唐诗三百首译文及赏析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华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三百首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是对唐代文化艺术的最好诠释。
这些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部分唐诗三百首的译文及赏析。
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赏析:太阳落山山已无,黄河水入大海流。
想要看尽万里情,高登一楼更精神。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沧桑和壮丽的自然景色,通过登楼望远的景象,揭示了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
2.《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赏析:春天醒来不知天,到处听到鸟哭声。
昨夜风雨吹门外,花儿落下多少情。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通过描绘春天的醒来与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内心的思考。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赏析:窗前明亮月如光,怀疑地上覆霜霜。
举头望见高悬月,低头怀念故乡乡。
这首诗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乡的心情。
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冷冽的寒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译文及赏析:花间一壶酒,独自喝,无同伴。
举杯邀明月,与影成三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在花前独自饮酒,借喻着人与自然的交流和思考。
酒、明月和影子成为了作者与自然对话的桥梁。
5.《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赏析:太阳落山山已幕,黄河水流进大海。
想看尽万里情况,再爬登一楼更开怀。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落山幕,河水流入大海的景象,表现了人们对广阔世界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这些诗歌不仅是对唐代社会生活、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反映,更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诗歌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卓越的艺术价值以及优美的语言形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著名的古诗及赏析

著名的古诗及赏析导语:我国的古诗非常多,那你都知道哪些著名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著名的古诗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著名的古诗及赏析101、《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点评赏析】《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
《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02、《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赏析】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建安风骨 曹丕推崇文章体气的高妙、放逸、遒劲、壮 大,开风骨论的先河 唐人固有的乐观情绪,与建安文学中的英雄 性格以及屈原以来的理想精神的传统相结合,就 构成了唐诗(尤其是盛唐)的风骨。她扬弃了 “汉魏风骨”中慷慨悲凉的成分,而着重开其豪 壮明朗的一面,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特有的素质。 这也是唐诗做为一代诗新风的客观依据。
张籍,字文昌,苏州人,唐贞元十五年进士,官 拜太常寺太祝,迁秘书郎。后经韩愈推荐,得为 国子博士等官职。许多当时的名士,都乐於与他 同游。
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 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 手可热。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 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 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 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 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 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 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 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 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李商隐诗《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 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 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 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 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 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 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 。
伏,跌宕多姿。
行路难三首》作于天宝三载(744)初离朝廷 之时。李白此时心情复杂:失意、愤懑、迷惘困 惑、愤世疾俗、自负、自信等种种情感交织在一 起,感慨万千。在诗里,他以行路艰难比喻世路 的艰难,抒发了不平之感和继续追求理想的愿望。 《唐宋诗醇》:"冰塞雪满,道路之难甚矣。而日 边有梦,破浪济海,尚未决志于去也。后有二篇, 则畏其难而决去矣。此篇被放之初,述怀如此, 真写得'难'字意出。"应时《李诗纬》卷一:"太白 纵作失意之声,亦必气概轩昂。若杜子则不然。"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 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 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 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 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 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在这两句里,既有失 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 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 彩。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 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 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 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 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 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 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 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 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 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 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 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 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 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 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 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 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 (今山西河津)人。少有“神童”之称, 博学多才。十五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 后为沛王府侍读,因戏作斗英王鸡檄文, 触怒高宗,斥逐出府。遂南游巴蜀,漂泊 西南。返长安后,补虢州参军,因事免官, 其父亦受累贬交趾令。赴交趾省亲,渡海 堕水,受惊而死。善为文,与杨炯、卢照 邻、骆宾王齐名,时称 “四杰”。后人评 其 诗,亦列初唐四杰之首。所作诗清新流 畅,质朴自然,是新旧诗风过渡的标志。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 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 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 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 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 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 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 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 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 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 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 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 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 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中国 古代文学专题
宋尊晰
唐诗赏析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 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从诗经、楚辞开始,经过长期 的酝酿和演变,到唐代登上了繁荣的高峰。唐代诗歌创作 的盛况空前,仅目前留存的唐人诗作就有五万余首,有姓 名可考的作者两千多人,散逸、失传的可能更多。唐代诗 坛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除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 这样千古宗师、中外驰名的大师外,其余在文学史上独自 名家、开宗立派的诗人,尚有熟十位之多。题材内容的丰 富、体制形式的齐备,艺术表现的动人,风格流派的纷繁, 影响后世的深远,这一切都标志着诗歌创作的全面成熟。 唐诗作为人类艺术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当之 无愧的。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 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 边4。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 在?长风破浪5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 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 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 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 的不 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 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 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 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 杯投箸”、“拔剑四顾”,又 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 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 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 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 “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 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人一反往日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不以含蓄蕴藉见长,而以爽朗明快取胜。 诗人的激情出自于胸臆,发自于肺腑,有 如江堤决口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全诗从 头至尾一气呵成,毫无斧凿痕迹,感情真 切,笔势奔涌,旋律轻快,是杜甫诗中绝 无仅有的生平第一快诗。具有强烈的艺术 感染力。 还乡的奇妙幻想融化在诗中,现实主义与 浪漫主义手法浑然一体,恰到好处地写尽 了在听喜讯忽传时,刹那间由悲喜交集转 为喜欲狂的激情,从而使诗人在喜讯突至 时奔涌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 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 搞得屋漏床湿。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 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 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这种忧国 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这 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 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有 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