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处理污水实验报告
环保炭泡水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水体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本研究采用环保炭作为吸附材料,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去除。
本实验旨在探究环保炭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附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研究环保炭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附效果。
2. 分析不同条件下环保炭的吸附性能。
3. 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环保炭:活性炭、椰壳炭等- 水样:含有污染物的水体- 仪器:锥形瓶、烧杯、磁力搅拌器、滤纸、电子天平等2. 实验方法1)称取一定量的环保炭,置于锥形瓶中。
2)将一定量的水样加入锥形瓶中,搅拌均匀。
3)将锥形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一定时间。
4)取出锥形瓶,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5)测定滤液中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去除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环保炭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环保炭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在实验条件下,活性炭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附去除率可达80%以上,椰壳炭的吸附去除率可达70%以上。
2. 不同条件下环保炭的吸附性能1)吸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污染物的去除率逐渐提高。
在吸附时间为30分钟时,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0%以上;椰壳炭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
2)吸附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污染物的去除率逐渐提高。
在温度为30℃时,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5%以上;椰壳炭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3)吸附剂用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污染物的去除率逐渐提高。
在吸附剂用量为1g/100mL时,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5%以上;椰壳炭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
五、结论1. 环保炭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可作为水体净化材料。
2. 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吸附剂用量对环保炭的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
活性炭吸附法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法实验报告活性炭吸附法实验报告引言: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结构和吸附能力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水处理以及空气净化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炭吸附法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效果,并分析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活性炭样品、去离子水、有机污染物溶液。
2. 实验仪器:烧杯、滴定管、磁力搅拌器、分光光度计等。
3. 实验步骤:a. 准备一定浓度的有机污染物溶液。
b.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样品。
c. 将有机污染物溶液加入烧杯中,并使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
d.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出一定量的溶液样品进行分析。
e.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活性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活性炭样品的加入,有机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
吸附效果与活性炭样品的质量、孔隙结构以及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有关。
讨论:1.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包括微孔、介孔和宏孔。
微孔对小分子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而介孔和宏孔则对大分子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因此,在选择活性炭样品时,需要考虑有机污染物的分子大小与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匹配程度。
2. 活性炭样品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活性炭样品的质量与其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密切相关。
表面积越大,孔隙体积越大,吸附效果越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具有较大表面积和孔隙体积的活性炭样品可以提高吸附效果。
3. 有机污染物性质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不同的有机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对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也有所差异。
有机污染物的极性、分子大小以及溶解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与活性炭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有机污染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活性炭样品。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活性炭吸附法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有效性。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质量以及有机污染物的性质都对吸附效果有影响。
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

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取水样100ml进行活性炭吸附实验,吸附时间为30分钟。
把经过吸附后的废水进行过滤,然后取10ml的清液进行微波消解,测量其CODcr值。
实验步骤如下:一、测量原水pH值(原水PH=2~4)二、活性炭吸附实验1)分别用电子天平衡量活性炭5mg 、10mg 、25mg 、40mg 、50mg 、75mg 、100mg、300mg。
2)量取100ml废水,投加步骤1)活性炭。
3)搅拌30min后,进行过滤。
三、微波消解测定COD实验本实验采用MS-3型微波消解COD测定仪测量废水COD。
本实验采用密封消解法。
1)用吹式移液管吸取10.00毫升水样加入消解罐中,分别加入5.00毫升重铬酸钾消解液和10毫升Ag2SO4-H2SO4催化剂,旋紧密封盖,使消解罐密封良好,摇匀,将罐均匀放入炉腔内。
2)消解结束后的消解罐,冷却后打开密封消解罐时,将反应液转移到200mL锥形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消解罐帽2-3次,冲洗液并入锥形瓶中,控制体积约60ml。
最后,加入2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盛有硫酸亚铁铵的滴定管来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
实验部分图片:分别称取50mg和75mg的活性炭加入活性炭粉后搅拌30min过滤取水样10ml加入消解罐内加入5ml重铬酸消解液加入10ml硫酸银-硫酸催化剂消解后,将反应液移动200ml锥形瓶内测定后实验数据:序号加入活性炭量(mg)CODcr(mg/l) 原水0 609.241 5 611.112 10 572.651 25 474.793 40 477.183 50 470.09。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实验 3 3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一、研究背景:1.1、、吸附法吸附法处理废水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吸附质)以去除或回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净化了废水。
活性炭是由含碳物质(木炭、木屑、果核、硬果壳、煤等)作为原料,经高温脱水碳化和活化而制成的多孔性疏水性吸附剂。
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吸附能力,因此被应用于多种行业。
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
除此之外,活性炭还被用于制造活性炭口罩、家用除味活性炭包、净化汽车或者室内空气等,以上都是基于活性炭优良的吸附性能。
将活性炭作为重要的净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 、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
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
此外,pH 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
1.3 、研究意义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
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采用活性炭间歇的方法,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某些杂质的吸附能力。
希望达到下述目的:(1)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
(2)掌握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
(3)掌握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等温吸附式的方法。
(4)利用绘制的吸附等温曲线确定吸附系数:K、1/n。
K 为直线的截距,1/n 为直线的斜率三、主要仪器与试剂本实验间歇性吸附采用三角烧瓶内装人活性炭和水样进行振荡方法。
1 3.1 仪器与器皿:恒温振荡器 1 台、分析天平 1 台、分光光度计 1 台、三角瓶 5 个、1000ml 容量瓶 1 个、100ml 容量瓶 5 个、移液管 2 3.2 试剂:活性炭、亚甲基蓝四、实验步骤(1 1 )、标准曲线的绘制1、配制 100mg/L 的亚甲基蓝溶液:称取 0.1g 亚甲基蓝,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标线。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一、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实验报告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有机物的降解和微生物的去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考察活性污泥的生物降解能力。
实验过程中,我们收集了来自生活污水管道的污水样品,并在实验室中将其投入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降解剂和调整剂。
之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测量。
首先,我们观察到添加降解剂后,污水中的悬浮物显著减少。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已经增多,并且有机物浓度有所下降。
随后,我们对处理后的污水样品进行了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的测量。
结果显示,经过活性污泥法处理后,污水中的COD和BOD 浓度均有明显下降,达到了污水排放标准。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活性污泥法可以有效地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然而,我们也发现实验过程中温度和搅拌速度对活性污泥的生物降解能力有一定影响。
下一步,我们计划进一步研究不同操作条件下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以寻找最佳的处理方案。
二、借助植物的生物吸附作用处理污水的实验报告植物的生物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这在污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植物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分析植物吸附机制。
实验中,我们收集了来自工业废水的样品,并选择了几种植物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在容器中加入污水样品,将植物的根部浸入水中,并适量调整温度和光照条件。
随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和测量。
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吸附效果不同。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植物根系的生理特性、表面积以及根部与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对吸附效果有重要影响。
本次实验表明,借助植物的生物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
然而,植物吸附作用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植物种类、环境条件等。
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究植物吸附机制,并寻找适合污水处理的高效植物种类。
活性碳吸附综合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2) 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3) 掌握用“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4) 学会使用一级动力学、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分析,对 PAC 的吸附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5) 了解活性炭改性的方法以及其影响因素。
2 实验原理2.1 活性炭间隙性吸附实验原理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己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向都受到同等大小的力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就使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此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的结果。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的活性炭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在变化,而达到平衡,此时的动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而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量q表示。
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g/g;V ——污水体积,L;C0、C ——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浓度,g/L;X ——被吸附物质重量,g;M ——活性炭投加量,g。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称为吸附等温线,通常费用兰德里希经验公式加以表达。
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g/g ;C ——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g/L;K、n ——溶液的浓度,pH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
K、n值求法如下: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C相应之值,将式取对数后变换为下式:将q、C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则为K。
此外,还有朗缪尔吸附等温式,它通常用来描述物质在均一表面上的单层吸附,表达式为:由于间歇式静态吸附法处理能力低、设备多,故在工程中多采用连续流活性炭吸附法,即活性炭动态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报告[活性炭吸附实验]
![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报告[活性炭吸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0ef55af524de518964b7d87.png)
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报告[活性炭吸附实验] 活性炭吸附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并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2、掌握用“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活性炭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其基?原理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当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吸附时,水中的溶解性杂质在活性炭表面积聚而被吸附,同时也有一些被吸附物质由于分子的运动而离开活性炭表面,重新进入水中即同时发生解吸现象。
当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称为吸附平衡。
这时活性炭和水(即固相和液相)之间的溶质浓度,具有一定的分布比值。
重量的活性炭吸附溶质的数量qe,即吸附容量可按下式计算:V(C0?C)qe?m式中 qe—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mg/g;V—污水体积,L;C0、C—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浓度,mg/L;m—活性炭投加量,g;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曲线称吸附等温线,通常用Fruendlich式加以表达。
qe?K?Cn式中 K、n—是与溶液的温度、pH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K、n值求法如下: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e、C相应之值,将式上式到对数后变换为下式:1lgqe?lgK?lgCn将qe、C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则为k。
三实验设备及用具1、振荡器一台;2、分析天平一台;3、分光光度计一台;4、250mL三角烧杯5个;5、100mL容量瓶6个;6、活性炭(粉状和粒状);7、亚甲基兰。
8、活性炭连续流吸附实验装置四实验步骤1、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①配制浓度为50mg/L的亚甲兰溶液于1000mL容量瓶中;②用十倍稀释法依次配制浓度为5mg/L、1mg/L、0.5mg/L、0.1mg/L、0.05mg/L、0.01mg/L的亚甲兰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③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值(吸附波长为665nm),记录到表1中,绘制标准曲线;④取5个250mL的三角瓶,用天平分别称取100mg、200mg、300mg、400mg、500mg的粉活性炭投入三角瓶中,每瓶中加入100mL50mg/L 亚甲基兰溶液;⑤将三角烧瓶放在振荡器上振荡(震荡器的速度要由小变大,但也不能太大,否则会将活性碳粉粘到瓶壁上),当达到吸附平衡时停止振荡。
活性炭处理污水实验报告

活性炭处理污水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1 ) 了解固-液界面的分子吸附;(2)对水中耗氧量COD与水体污染程度有所了解;(3)探究活性炭对废水中还原性物质的吸附。
二、实验原理水的需氧量大小是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COD是指在特定条件下,O 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消耗氧化剂所相当的氧量,以每升多少毫克2表示。
COD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本实验用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水样中的耗氧量COD。
水样加入硫酸使呈酸性后,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并在沸水浴中加热反应一定的时间。
剩余的高锰酸钾加入过量草酸钠溶液还原,再用高锰酸钾溶液回滴过量的草酸钠,通过计算求出水样中的耗氧量COD。
对于比表面很大的多孔性或高度分散的吸附剂,象活性炭和硅胶等,在溶液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由于吸附剂表面结构的不同,对不同的吸附质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因而吸附剂能够从混合溶液中有选择地把某一种溶质吸附。
根据这种吸附能力的选择性,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糖的脱色提纯等。
本实验通过测定污水受活性炭吸附前后的耗氧量COD来了解活性炭对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的吸附情况。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HY-4型调速多用振荡器(江苏金坛)1台,电炉1台,移液管(25mL) 1支,洗耳球1支, 250mL锥形瓶,50mL酸式滴定管,温度计1支,电子天平1台,称量瓶1个。
2、实验试剂高锰酸钾溶液(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0.002mol/L),4 mol/L硫酸,草酸钠标准溶液(0.005mol/L),活性炭,废水。
四、实验步骤1.溶液的配置分别配置250 mL 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500 mL 0.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及500 mL 0.005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
2.吸附前水样中的耗氧量COD的测定取25mL混匀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
加入2.0mL4 mol/L硫酸,并准确加入0.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5mL,立即加热至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炭处理污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 1 ) 了解固-液界面的分子吸附;
(2)对水中耗氧量COD与水体污染程度有所了解;
(3)探究活性炭对废水中还原性物质的吸附。
二、实验原理
水的需氧量大小是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COD是指在特定条件下,
O 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消耗氧化剂所相当的氧量,以每升多少毫克
2表示。
COD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本实验用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水样中的耗氧量COD。
水样加入硫酸使呈酸性后,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并在沸水浴中加热反应一定的时间。
剩余的高锰酸钾加入过量草酸钠溶液还原,再用高锰酸钾溶液回滴过量的草酸钠,通过计算求出水样中的耗氧量COD。
对于比表面很大的多孔性或高度分散的吸附剂,象活性炭和硅胶等,在溶液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由于吸附剂表面结构的不同,对不同的吸附质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因而吸附剂能够从混合溶液中有选择地把某一种溶质吸附。
根据这种吸附能力的选择性,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糖的脱色提纯等。
本实验通过测定污水受活性炭吸附前后的耗氧量COD来了解活性炭对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的吸附情况。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HY-4型调速多用振荡器(江苏金坛)1台,电炉1台,移液管(25mL) 1支,洗耳球1支, 250mL锥形瓶,50mL酸式滴定管,温度计1支,电子天平1台,称量瓶1个。
2、实验试剂
高锰酸钾溶液(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0.002mol/L),4 mol/L硫酸,草酸钠标准溶液(0.005mol/L),活性炭,废水。
四、实验步骤
1.溶液的配置
分别配置250 mL 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500 mL 0.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及500 mL 0.005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
2.吸附前水样中的耗氧量COD的测定
取25mL混匀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
加入2.0mL4 mol/L硫酸,并准确加入0.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5mL,立即加热至沸。
煮沸5min溶液应为浅红色。
趁热立即用吸管加入趁热加入5.00mL 0.005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溶液应为无色。
用0.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由无色变为稳定的浅红色极为终点。
平行滴定3次,记录数据。
3.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活性炭的量对吸附的影响
分别取50mL同上的混匀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
将120℃下烘干的活性炭(本实验不宜用骨炭)装在称量瓶中,瓶里放上小勺,用差减法称取活性炭各约0.5g﹑1g﹑1.5g(准确到0.001g)放于锥形瓶中。
塞好瓶塞,在振荡器上振荡半小时。
4..吸附后水样中的耗氧量COD的测定
从锥形瓶里取25 mL的样液,按照(2)中的步骤进行分析。
五、实验记录与处理
1. 高锰酸钾溶液的标定
C高锰酸钾=0.005×10÷5×2÷10.575=0.001891(mol/L)
2. 吸附前水样的COD的测定
,mg/L)=
COD (O
[5C高锰酸钾(V1+V2)-2C草酸钠V草酸钠]×8×1000÷V水样
2
COD
1(O
2
,mg/L)= [5C高锰酸钾(V1+V2)高锰酸钾-2C草酸钠V草酸钠]×8×1000÷V水样=(5×0.001891×6.08333-2×0.005×2.5)×8×1000÷25
=10.40572(mg/L)
3. 吸附后水样的COD的测定
活性炭质量对吸附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1. 活性炭质量对吸附的影响
活性炭质量大的吸附易达平衡,在固定的时间内容易吸附又脱附,因此要想测得较准确的COD值,就要选择适量的活性炭。
(2)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振荡时间过长或过短,水样中剩余的COD都偏大。
振荡时间过短,吸附未达平衡,振荡时间过长,会使水中的还原性物质解吸。
因此只有选择适当的振荡时间,才能得到较准确的COD值。
七、注意事项
(1)在水浴加热完毕后,溶液仍应保持淡红色,如变浅或全部褪去,说明高锰酸钾的用量不够。
此时,应将水样稀释倍数加大后再测定。
(2)在酸性条件下,草酸钠和高锰酸钾的反应温度应保持在60-80℃,所以滴定操作必须趁热进行,若溶液温度过低,需适当加热。
(3)滴定时注意观察终点的到达。
(4)温度及气压不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大小不同。
(5)注意密闭,防止与空气接触影响活性炭对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的吸附。
八、思考题
1.水样加入高锰酸钾煮沸后,若红色消失说明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答:红色消失说明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太多,高锰酸钾反应完了,此时应该补加高锰酸钾。
2.吸附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吸附作用与溶质和溶液的性质有关,它们的极性会影响它的吸附作用。
温度,溶质的溶解度等也是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