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徒福音摘要

水徒福音摘要
水徒福音摘要

《水徒福音摘要》(《水徒行纪》,又称《彼得福音》)

第一部:

第一章:叙述耶穌母亲玛利亚的身世

第二部,

第二章:『施洗』约翰的出生(耶穌的表兄)

第三章:耶穌出生

第六章:犹太王下令捕杀新生婴儿,玛利亚与丈夫约瑟携带耶穌逃入埃及避难。同行者,有姨母伊利沙白及其子约翰(施洗)。

第十章:约翰与耶穌同在埃及佐安(Zoan)接受教育,师傅是一位隐士伊利胡(EliHu)

第十章:

第一、二节:伊利胡教给耶穌知道:『古时候,遥远的东方,有一种宗教,他们居住和平之中,他们看见内悟的光,他们在智慧之中修行,他们称为婆罗门。

第三节:但是婆罗门祭司们肉体欲望太贪婪,他们擅改律法,以作为满足因欲与贪欲,使贫苦的人民负担沉重,婆罗门教已经越来越腐化。

第四节:幸而在那黑暗世代之中,尚有少数的圣者洁身自爱,秉持看伟大的智慧灯光照耀世界。

第五节:他们保存婆罗门的智慧,你可以在他们的神圣经典中学到那些大智慧。』

第六节:在沙地亚(Chaleada波斯滔古国迦底亚)有一个虔诚的婆罗门,名叫德拉(Terah),住在乌尔(Ur),他的儿子更是虔诚信奉婆罗门教,人们就称他为『阿婆罗门』(Abram)。他被遣派离开父亲,去开宗成为希伯来民族的祖先!

.第七节:德拉带了妻子和儿子,和他的羊群西行,同行还有他的一些亲族。来到哈兰(Haran),德拉死於彼处。

第八节:德拉的儿子阿婆罗门继承父亲的羊群牲口,率领亲族继续向西方移居。

第九节:他来到迦南(Canan---即今日以色列叙利亚一带)地区的摩拉橡林(Oaks of Morah,就设立营幕居留。

第十节:不久,当地发生了饥荒,阿婆罗门率领牠的亲族和牲口羊群,进入埃及,来到肥沃的佐安土地,设营居住。

第十三节:在佐安,阿婆罗门设立了圣庙,传授婆罗门教的智慧及天文科学。

第十四节:他教会了很多人,后来他率家同到迦南地区居住,定居於马末利平原(Mamre),老死於彼处。

第十五节:他的一生事蹟及其子孙的事蹟,都载於以色列民族的希伯来圣经之内!

(这位阿婆罗门,即是旧约中所讲的阿伯拉罕Abraham ---本文作者註)经彼得福音一说明,我们就恍明白,原来希伯来人是婆罗门的子孙!可是基督教与犹太教圣经早已删除这些记载!)

第十六节:在波斯,人们尊奉婆罗门教,好比极远远东国度的人信奉道教一般。

第十一章:

第一节:伊利胡师傅教给耶穌:『印度的祭司都已腐化,婆罗门教已经腐化了,人权已经堕落在尘埃。』

第二节:伊利胡说给耶穌听:『幸而后来有一位有大能大力的圣人师傅出世,就是佛陀释迦牟尼,他放弃了财富尊负和世俗的荣耀,他出家到荒野山林洞穴去修行,后来终於获得觉悟的大智慧成为佛陀。

第三节:佛陀教导世人修行佛法以获昇华的人生,又教世人怎样尊重他人。

第四节:佛陀不讲那些神祇的律法,他只讲人的本性,他的规律只是公正平等,慈悲和公正。

第五节:伊利胡就说:『我可以引用一些佛陀的教训给你听,那都是很有帮助於妳的。』

第六节:『憎恨是一个残忍的词语,假如有人憎恨你,你不要理会:你能将他人的憎恨转变为爱和慈悲善心,尤其是,慈悲是像诸天空一般伟大的』。

第七节:『人人都应行善,善必灭恶,捨施可令贪鄙羞惭,真实无偽会使错谬的曲线恢復为直,因为错谬只不过是歪曲及迷失的真理。

第八节:『小有邪念者行邪行者,必自招痛苦烦恼,比他脚下的车轮旋转一样,必会迴向循环。』

第九节:『人若能克制自己,就比作战杀掉一千人都伟大得多。』

第十节:『人若能先以身作则以行所信之道,就是一个完人。』

第十一节:『以德报怨,以恩报仇,别人就不会再行不义,因为爱会净化心,受可净化施予者及受施者。』

第十二节:『佛陀的教训,都记载於印度的佛教圣经群书之内,你应去学习它因为佛语就是神圣的上帝的言语。』

(本文作者註:此一章内各节,均是意译,并非一字一宇直译,观其含义显然是佛陀所教的八正道内的大意的一部份,由於语又多次转译而走了样子。)

第十二章:

第二十二节:伊利胡与沙乐美在埃及佐安的山林,讲学了三年教育耶穌及其他学生,一切的学问都有记录下来在一本叫做『录』(Lo)的书内,那就是语录,是有价值的权威书籍。

第二十三节:玛利亚,约瑟,伊利莎白,约翰等,全家离开埃及,但是不敢回耶路撒冷,因为希律王虽已死,其子阿凯劳斯为王(Archelaus),仍然在位,十分残酷。

第二十四节:他们来到苦海边上(Bitter Sea)(註:可能是今之死海),他们到达安格地山地(Engedi),休歇在约述华(Joshua)家中,伊利莎白与其子约翰就在彼定居下来了。

(註:约翰后来长大成为施洗约翰,即是日后为耶穌施洗的,也是因为批评国土纳娶寡嫂,因而被捕下狱的施洗约翰。这位耶穌的姨表兄,后来被王后的女儿沙乐美向国土跳演七重纱脱衣舞,要求斩取约翰的人头,约翰因此丧命这是有名的圣经故事,英国十九世纪作家王尔德著作『莎乐美』及奥国大作曲家史屈劳斯的歌剧『莎乐美』内『七重纱之舞』,就是依此故事而写成。)

第二十五节:约瑟,玛利亚,带著儿子耶穌,走向约旦,经过多日旅途,回到故乡那撤列(Nazareth)

第五部:

第十三章:(第一至二十二节,叙述施洗先知约翰的童年及其教育)。

第四五节.埃及撒卡拉(Sakara)佛教大庙祭司马德诺弗(Matherno).成为隐士,在山洞教育约翰。

第十二节:约翰表示不明白犹太人屠杀及人羔羊燔祭,怎会得到上帝宽恕及福庇。

第十三节:马德诺说:上帝并不要求人屠杀牺牲燔祭,这种残忍野蛮的宗教仪式不是佛的,也不是婆罗门教的,而是向其他国土的邪教学来的。

第十四节:『屠杀人类或动物牲口来燔祭,并不能消除罪孽!』

第十五节:『罪恶是由人心邪恶所產生的,人若要消除罪恶,必须自行反省悔改一切心中的邪念!』

第十六节『人必须恢復净化心灵,净化方法就是爱心,慈悲和公正,然后才可获得消罪孽,获得宽恕。』

第十七节:『这就是你,作为先驱使者所应向世人传教的。』

第十八节:约翰问:『什麼是宽恕?』

第十九节:马德诺说:『就是偿还孽债:人若对别人做了不义的事,必须偿还,

然后才可获得宽恕。』

第二十节:这位韦陀菩萨又开示没:『人的错误过失,只有目己才可以改正!』

第二十一节:约翰说:『那麼,.人除了他自己本身的力量之外,哪裡还有别的力量可宥恕他呢?他自己能宥恕自己麼?』

第二十二节:韦陀菩萨马德诺说:『门是大大敞开的,你看见人回到正途,就是他的罪孽获得宥恕了:』

第十四章:(第一至二十七节,叙述韦陀马德诺的教训啟示。)

第十九节:『古时候,世上有很多照亮世人正的圣经,其中包括:韦陀经,波斯火经(Avesta),震旦道德经,还有许多佛经。』

第十五章,第三十一节:约翰被韦陀菩萨马德诺带回埃及沙卡拉佛寺教长十八年,直到他能够克制自己为止。

第一至第二十三章(叙述幼年耶穌在家乡的情形。

第十七章(叙述耶穌十二岁在犹太教堂讲道)

第六节,耶穌说:『假如人心中充满著爱,他就不能杀生,他就不能作假证,他就不能贪婪,他就会以尊敬上帝和人!』

第三四节:我看见一道金带,将十诫连繫起来,金带就是『爱』|.

第十三节:当耶穌与母亲单独相对之时,耶穌就说……

第十四节:『犹太教拉比(夫子)认为上帝是特别眷爱犹太人的,而且特别降福给犹太人多於其他民族。』

第十五节:『假如上帝果真如此偏袒犹太人,怎能称为公正呢7』

第十六节:『希腊人,罗马人,撤马利亚人,还有别的民族,不也都是上帝的儿女吗7不是跟犹太人一样吗?』

第十七节:『我认为犹太人已经自己建筑起了一堵高墙,看不见墙外了!』

第十八节:『犹太人不知道墙外有花朵盛开,有畜牧,有收割,还有其他民族!」

第十九节:『我们最好是打破这些墙障,好叫犹太人也看见外面还有受到上帝福庇的其他子孙!』

『我要离开犹太地方,到外面世界去参学和会见其他种族的兄弟姊妹!』第二十节:

第二十章.第一至二十一节,(叙述耶穌失综於犹太人的大祭节日宴会o)

第一节:犹太人大祭节日的盛宴结束了,各人上路同乡。

第二节:玛利亚问:我的儿子呢P没有人看见这孩子。

第二一节:约瑟(耶穌父亲)与眾亲友到处找寻耶穌不获 (按:后来两天以后找到他在犹太神庙十二石级上)

第六部:

第二十一章

第一节:印度南部名城奥理沙(Orissa)的王子拉凡那(Ravanna),亦应邀参加了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大祭宴会盛典。

第二节:拉凡那王子很富有,人又公正,他带者一批婆罗门教士来访。

第三节:耶穌站在犹太祭司群中讲话,拉凡那王子就注意到他了。

第十五节:拉凡那问可不可以将耶穌带回印度去供给他学习东方婆罗门智慧。第十六节:耶穌表示渴望前往印度参学,经过多日考虑之后,父母终於准许。

第十七节:於是,拉凡那王子带著耶穌和行列,登上归程,走向日出之方向,经过多日旅途,越过辛特(Sind),回到南印度奥理沙省份的王宫。

第十八节:婆罗门教各祭司欢迎王子,也欢迎王子带回的耶穌。

第十九节.耶穌被送入渣根那神庙(Jagannath)去参学,)在彼处研习韦陀经,与摩尼教律(ManicLaws)。

第二十二一章:第一至二十六节,叙述耶穌在婆罗门僧侣拉玛斯(Lamas)陪同之下,週游恒河流域参学求道。

第一节,耶穌和他的朋友拉玛斯一同週游奥理沙省全省各地和恆河河谷各城,寻求智慧正道,参学各地圣者高僧。

第二节:班那斯(Barnares)是恆河河畔的文化古城,人文薈萃,耶穌与同伴在此盘桓了很多日子。

第三节:耶穌在"大的印度神疗大家乌特列卡(Udraka)弟子。

第四节:乌特列卡教导耶穌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潦病,包括清水,泥土,植物,草药,冷疗,热疗,日光治疗,阴影治疗等等。

(本文作者註:印度草药专家的智识不亚於中国的草药专家,当今印度的草药研究所已经录有一万二千多种药用植物用法见加拿大电视访印特辑)

(本章全部讲述印度草药疗法,此处从略)

第二十四章:

第一节:耶穌在渣根那圣庙参学了四年。

第二节:有一天,耶穌问难於婆罗门群僧:『请告诉我,为什麼你们婆罗门教认为在上帝眼中是不平等的?』

(本文作者按:婆罗门教将人划分为十二等级,最低级者为贱民。)

第二十四节:婆罗门大祭师说:凡敢触犯婆罗教道理的,必须被处死!

第二十五节:拉玛斯慌忙跪下替耶穌乞求赦免死刑.他们就不杀耶穌,只缚住他放逐了事。第二十六节:耶穌於是离开了,走到黄皮肤与黑皮肤的人家去暂住。

第三十一章

第四节:耶穌在印度传讲人类应该如兄弟手足相亲相爱,不分种界,应该平等无分阶级。他并且谴责婆罗门教划分阶级不合理,祭司僧人腐化及祭祀仪式太繁褥而且无用。

第六节:婆罗门教的祭司们就说:假如仍然准许这个希伯来青年在印度传教,将来就会引起革命,平民和贱民就会起来杀掉祭司僧人和摧毁神庙。

第七节:他们就召集了全印度各区的婆罗门祭司僧人,班纳斯成为狂热的婆罗门烽火集中之地。

第十七节:祭司们图谋逮捕耶穌,但是,又苦於他并无犯罪。

第十九节:祭司们决定暗杀耶穌。

第二十节:他们僱了一个职业兇手,叫他乘夜去暗杀他们的眼中钉。

第二一十一节:拉玛斯转到这个暗杀耶穌的阴谋,就慌忙派人去通报耶穌,耶穌就连忙匆匆离开。

第二十二节:耶穌乘夜离开班纳斯,同北方兼程而行,所至之处,农人,商人,修行者,都无不帮助他。

第二十三节:经过多日旅途,耶穌来到伟大的雪山(喜马拉雅山),来到卡彼华斯都(Kapivasu)城市住下。

第廿四节:

第三十二章

第一节:有一位佛教高僧,名叫巴尔陀,阿拉宝(Barta Arabo),很赏识耶穌的上根智慧。

第二节:巴尔陀教耶穌研读韦陀经,和佛陀的大智慧结晶。

第三节:当他两人谈到人类起源之时,巴尔陀就说。

第四节:『人类足宇宙的奇妙生命。人有每一种生命的优点,因为人曾经歷各种生命形态。』

第五节:『在还未有人类的极古时代,人的原始以不过是一小小点的未只形态的物质,渐渐演变成一粒微小的单细胞生命。』

第六节:宇宙的律向是要一切的东西都不断改进以趋於完美的,那一粒微末的生命细胞不停地进化,进化为低等的虫,又渐进为爬虫类,鸟类,兽类……最后才进化为人类。

第七节:人类本身有心灵,心灵是从经验来获取完美的,心常常会以形出现,重演进化的经歷,由原始进化到完美,以是故,心往往现出各种形相,或为虫,或为乌,或为兽,或为人|.

第八节:『将来,每一种生命形态都会进化为完美的人!』

第九节:『当人进化修成最完美境界之时,就会提升至更高境界的生命形态。』

第十节:耶穌就问:巴拉陀啊,是谁教给您这些讲心,讲人类心歷进化过程的道理的呢7 (以下各节句一直到第四十节,是耶穌与巴拉陀辩论的纪录耶穌坚持生命是由上帝分别创造的,不是由单细包进化而来。)

第四十一节:最睿智的高僧韦狄雅柏迪(Vidyapti),听了巴拉陀对耶穌演说人的起源和耶穌的辩答之后,就说……

第四十二节:『列拉卡彼华斯都的高僧们啊:请听我一言:我们今天真是站在时代的颠峰了,六百年前,伟大的圣灵佛陀辟世来照耀出人类觉醒之路,今天,我们又得见另一位伟大的圣者站在这裡卡彼华斯都大佛寺!』

第四十三节:『这位希伯来先知耶穌是新升起的智慧之星:他带来了给我们许多上帝的奥秘,全世界将来都会听聆他的开示,都会荣耀他:』

第四十四节:『你们全寺的高僧啊:应该人人静听他的讲话。他真是上帝的活见证圣人啊:』

第四十五节:於是,所有的高僧都称感谢,合掌齐安唸佛,讚美啟悟的佛陀!

第八部:『禪修』(讲耶穌在西藏学禪)

第三十六章

第一节:西藏拉萨有一座雄伟的佛官,藏有丰富的古代佛经及原稿。

第二节:印度圣憎韦狄雅柏迪曾经去读过这些古代佛经宝藏,他对耶穌提及这些古代佛典,耶穌就想自己去一读这些古经。

第三节:那时候,极束(指中国)的最伟大的大喇嗽高僧圣者孟斯德住在西藏。

第四节:越过喜马拉雅山脉的伊莫特斯山峰(Emodus)是很艰难的旅程,但是,邸穌并不畏难,啟程前往,圣僧韦狄雅柏斯派有一个可菲的嚮导。

第五节:同时,韦狄雅柏斯写信给大喇嗽孟斯德向之介绍这位希伯来圣者耶穌,请其盛大欢迎。

第六节:经过多日的惊险长途跋涉,耶穌在嚮导领路之下,来到西藏拉萨佛宫。

第七节:圣僧大喇嘛孟斯德率领全寺僧人,大开宫门迎接耶穌。

第八节:於是耶穌住在拉萨佛宫,获得机会接近那些古代的神圣佛经原稿,在圣僧孟斯德的协助之下,耶穌得以能够研读这些佛经。

第九节:大喇嗽圣僧孟斯德时常为耶穌讲解。

第十节:耶穌在拉萨没有讲道传教,只是研究学习佛经。

第三十七章

第三节:耶穌从西藏来到拉荷Uahme巴取道前往波斯。

(以下各章,我只提纲目。)

第三十八章

第一节:二十四岁的耶穌,到了波斯。

第四十章:耶穌来到塞浦路斯岛传道。

第四十二章:耶穌来到亚述传道。

第四十五章:耶穌在希腊传道。

第四十七章:耶穌来到埃及传道。

第六十四章:耶穌回到加利利海,来到约但河,施洗约翰的洗礼。

从六十五章起,圣彼得福音以下的各章叙述,渐渐接近马太,马可与路加三福音所趋的耶穌事蹟,但仍有若干距离。

关於这五个福音书的漏洞和矛盾等情,我不拟在本文讨论下去了,只想提及『彼得福音』的最末一章:

第二十二部:

第一百八十二章,叙述大彼得在耶路撒冷成立第一座基督教堂,彼得被选为耶穌的继承弟子,眾人尊之为教师领导基督受其长兄这本彼得福音书英文本是在公元十八世纪初次出现的.无疑一向被基督教当局视为异端邪说,而予以否定,指为偽经,但是我认为它并非偽经,它被否定.只因为基督教不愿意承认耶穌曾经研究过佛教的经论。

----“神秘失踪的十八年”疑案--- 佛教与基督教的渊源探原之一

原载内明月刊作者冯冯居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