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南逢李龟年 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江南逢李龟年》精品课件

【部编版】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江南逢李龟年》精品课件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七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悟读感知情感美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主旨 明确: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 时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开元 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知情感美
小结: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 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 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 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 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 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 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七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文学常识
3、岐王与崔九 岐王,岐王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 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 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被封为岐王。 崔九,崔涤,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 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 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 姓,是当时一家大姓。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七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文学常识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4、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 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 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 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 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 下这首诗。
部编版七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吟读感知音韵美
部编版七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文学常识
2、李龟年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 曲等。为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 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 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 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 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 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 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部编版2022—2023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课件

部编版2022—2023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课件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作者名片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却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渊。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后离开岳阳到潭州,和流落的宫廷乐师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因而感慨万千作下此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虚写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此时正是江南风景绝好之际,在这落花时节又与您相逢。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暮春实写没有直接抒情1.“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做笔记)①真实的自然景色,点明暮春时令;②个人身世之悲,诗人和李龟年的颠沛流离;③国事凋零,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做笔记)①以乐写悲,反衬,借景抒情,②诗人用江南的美景反国事凋零和个人身世颠沛流离③抒写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主旨练习A.诗的前两句,“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交代了两人早前的交游生活。

B.联系诗歌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经历,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应另有所指。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映——衬对照的手法来突显主题。

D.全诗前后写了与朋友在两种不同情况里的相遇,寄托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A.这首诗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人事变迁反映国家兴衰,暗喻“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破坏,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B.“寻常”“几度”可见李、杜当年交往之密,如今暮年在江南重逢,意外得遇老友的喜悦。

——C.“正是”“又”一转一跌,飘零身世与春光形成反差,抒发了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感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PPT课件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 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 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旧识。
课堂检测
第叁部分
古诗精讲
1、赏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这两句诗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在达官贵人之家相互接 触的情景,间接写出当时的太平繁华,寄寓了作者对开元 初年国家鼎盛时的眷怀。
延伸拓展
第肆部分
古诗精讲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 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 国破家亡之际的深切感慨。该诗中与此相类似的诗句: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古诗精讲
3、《江南逢李龟年》的作者是(
古诗精讲
江南逢李龟年
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诗题意思:这首诗,描写和流落的宫廷乐师李龟年重逢 ,回忆当年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
古诗精讲
岐王宅里寻常见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范,以好学爱 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句意: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精彩的演出。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 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句意: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昔日的好友。
古诗精讲
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 ,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 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课文Fra bibliotek读第贰部分
古诗精讲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课件PPT(附教案、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课件PPT(附教案、说课稿)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 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 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 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 写下这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理解诗歌
当年在岐王宅,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 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 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这两个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 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达官贵人之家), 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 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 的美好回忆。
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 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 的有力反衬。)
诗文特色:
1.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虽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 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语 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2.前两句写过去之胜,后两句写现在之衰,四句诗,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 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流 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联结 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感谢 倾听
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许多蜜。
教师:文小语
2020年9月14日星期一
全诗主旨: 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时
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 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
同步教案
双击打开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课件

1、诗人追忆往昔盛况的句子是: 2、显露诗人无限沧桑之感的句子是: 3、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
1、诗人追忆往昔盛况的句子是:岐王宅里平常 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显露诗人无限沧桑之感的句子是:正是江南 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
答:(1)可以理解为暮春的落花时节;(2)也 可以理解为国运衰败之际;(3)还可以理解为 诗人衰病漂泊之时。
《江南逢李龟年》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 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被誉为“诗史”。
李龟年 : “著名歌唱家”
岐 王 :唐睿宗李旦的儿子 李隆基弟弟1·c·n·j·y
崔 九: 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得玄宗宠幸
•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 的那一年。大历五年暮春时节,在阔别四十多年以后, 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与同样流落异 乡的李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 安史之乱,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那样的繁华强 盛迅速跌落下来。面对苦难的现实、凄凉的晚境和曾经 光辉一时的旧交,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极具情韵 的七言绝句,抒发了动荡时代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故人重 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的无限爱恋,对现实的 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在什么季节?什 么地方?你从诗中哪里读出的?
(2)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 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4) “落花时节”有哪些深层意蕴?
诗的开头二句是追忆往日与李龟年的接 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 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 :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 ,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饱满。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江南逢李龟年》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江南逢李龟年》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品读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前两句在 叠唱和咏叹中,蕴含着深沉的感情,流露出对往昔盛世的无限眷 恋。后两句写眼前之衰落,“落花”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 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叹惋,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抒发的 无限感慨。
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人生之凄凉却尽寓其 中,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 感叹。诗很短,刚开头即煞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更让人体味 到那种深沉的悲哀。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 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描写现实两 人重逢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 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 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艺术特色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对比反衬, 感情深沉 。
课堂练习
1.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开元盛世” 的繁华。
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
学习目标:
1.准确朗读,并背诵默写诗歌。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情景交融
的特点。 4.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新知讲解
江南逢李龟年
课文朗读
七言绝句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安史之乱后,杜 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 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写下这 首诗。抒发今昔沧桑之感。
词语释义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课件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由写景开头,勾画出一幅登高远望的图景。颔联渲染了 秋天的气氛。在萧瑟荒凉中,有一种浑厚奔放的气势。颈联为作 者自况,说自己满怀悲秋之情在万里之外的异乡客居,一生多病 今日独登高台。尾联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不掩泣罢酒。。
——《明皇杂录》
写作背景
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杜甫年轻的时 候正逢开元盛世,曾与当时名动一时的乐师李龟年相熟。“安史 之乱”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潭,当他们几十年后相遇时,国家已 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 听歌的情景,不胜感慨,杜甫遂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大意,把握作品主旨。 2. 结合写作背景,理。
课前解疑
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指湖南一带。 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师,善于唱歌。
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
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 一提到这些地点就不免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这两句诗 在迭唱和咏叹中,显露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爱恋。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既是写景,又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 骚乱和诗人的漂泊,既有个人身世之悲,又有对一个繁华时代 落幕的慨叹。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平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旨
诗人追忆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之事,显露出了对盛世 美好岁月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对自 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江南逢李龟年》课件(24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江南逢李龟年》课件(24张PPT)
寻常 、几度
2、两人相遇的地点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沦落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
江南
战乱
3、明明是“江南好风景”作者眼里却强调“落花”
哀景衬托哀情---国家因为安史之乱满目疮痍,个 人生活颠沛流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阳节登高是要和家人在一起的,那么作 者此时不仅孤身一人,而且还在军旅途中,所以诗人对 于登高是被动勉强的。
何为“怜”:作者是在可怜家乡的菊花,如此不负秋阳, 开得泼泼洒洒的菊花竟然会生在乱世,感叹故园菊的生 不逢时;怜惜、爱惜菊花。
四、思考探究 •两首诗都写了“花”,但是这个两个花表达的 意义相同吗?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理解诗歌
•“三读法” 读标题

读作者和背景(知人论世)

读内容
一、读标题
江南/逢/李龟年 •地点:江南 •人物:李龟年、杜甫 •事件:李龟年和杜甫在江南相遇
二、读作者和背景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自 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 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等。
七、拓展训练
假如你要和你最好的朋友分别了,你会用什么 花来代表你的情感为什么?用纸和笔写下来,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落花”VS“故园菊”
“落花” 个人身世之悲(生命如
落花般凋零)
(景)
(情)
繁华时代落幕之叹(时代
如落花般衰败)
一切景语皆情语
”故园菊“ 的同情
对菊花的爱惜 对家乡的思念 对和平的渴望 对饱受战争的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在什么季节?什 么地方?你从诗中哪里读出的? (2)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 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4) “落花时节”有哪些深层意蕴?
总 结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 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 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 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 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 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 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 俱在其中”(孙洙评)。这首诗的成功创作似乎可以告 诉我们: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 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 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 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岐王 宅里 寻常见。
崔九 堂前 几度闻。
对仗(对偶)
• 古典诗文世界里最重要的艺 术手段 • 切合了中文单音独字。四声 平仄的特点 • 字数相等。平仄相和。词性 相对。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更逢君。
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结合课堂内容和课前资料,给 这首诗写一段三百左右的欣赏短文。
创作 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也就是杜甫 去世的那一年。大历五年暮春时节,在阔别四十多年 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与同 样流落异乡的李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唐王朝由于遭 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 那样的繁荣昌盛迅速跌落下来。面对苦难的现实、凄 凉的晚境和曾经辉煌一时的旧交,杜甫百感交集,写 下了这首极具情韵的七言绝句,抒发了动荡时代有着 不平凡经历的故人重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 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 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 (今河南巩义市市)人。世称 “杜工部”、“ 杜拾遗”,盛唐 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 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 1400多首,艺术地反映了李唐王 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诗艺精湛, 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 被称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 历史)。
பைடு நூலகம்
听教学资源\视频 朗读\《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_标清.mp4 读
指导朗读 自由读 齐声读
朗读 指导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多次 重 点字 词释 义
经常、 常常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遇见
译文:当年,在岐王府邸里常常看到你的演 出;在崔九的厅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 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2 )诗人前两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后两句写诗 ( )“落花时节”四字的深层意蕴: (4 3 )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他对大唐盛世 ( 1 ) 诗人和李龟年相逢的暮春时节(或 第一、是指自然界百花凋零的季节; 人在江南与李龟年的重逢;全诗抚今追昔,流露出诗人对大 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 春末夏初)的江南;诗中“落花时节”点明 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 第二、暗指诗人和李龟年青春已逝,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都随 人颠沛流离的感叹的。 听读思考 了时间是暮春(或春末夏初); 颠沛流离的感叹。 时光流逝; 第三、暗示李唐王朝国事凋零,盛世繁华不再。 “正是江南好风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