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浅表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护理

– 抬高患肢并制动 – 病情严重者卧床休息 – 保持病室通风、床单位整洁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3
学习内容
②饮食与营养
– 鼓励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 化饮食
– 高热及口唇、口底感染者,进食流质或半流 质饮食
③丹毒
– 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 应做好接触隔离防护
形成转移性脓肿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0
学习内容
6、甲沟炎和指头炎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沟炎:红肿热痛 指头炎:当指动脉受压时,出现搏动性跳
痛。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1
学习内容
甲沟炎
12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学习内容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及时处理原发病 灶,脓肿形成时切开引流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4
学习内容
2.病情观察 • 观察病人神志、精神状态,定时测量血
压、呼吸、脉搏及体温 • 注意有无感染扩散和脓肿转移 • 对于“危险三角区”疖和上唇部位的痈
需注意 • 对口底、颈部蜂窝织炎病人应严密监察
有无呼吸困难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5
学习内容
3.治疗配合 ①对年老体弱病人,遵医嘱营养支持
②遵医嘱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注意观 察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③对症护理,如发热与降温
④一般脓肿形成后,应配合医生及时切开 引流,及时换药,保持引流通畅,注意 观察引流液量的变化和全身反应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6
学习内容
4.心理护理
• 介绍康复过程
• 增强治愈信心
• 消除焦虑心部红肿、稍隆、界限不清、中央可见多个脓栓, 破溃后病变处呈蜂窝状。多伴全身症状。上唇痈可 因口唇多动或挤压而颅内感染。
第一章:浅表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ppt课件

治愈标准: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
浅表急性淋巴管炎
诊断标准
1.常有原发感染病灶,多见于四肢。 2.感染病灶近侧出现“红线”向近心端延伸,可达区域淋巴结。红线处肿胀或发 硬。蔓延迅速。 3.患者可有发冷,发热等全身症状。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疗效标准
治愈标准: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
疗效标准
治愈标准: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
浅表急性淋巴结炎
诊断标准
1.常继发于其他感染病灶。多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部。 2.受累淋巴结肿大、疼痛、压痛,可伴有皮肤潮红,局部温度高。可形成脓肿。 3.重症患者可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
治愈标准: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创面愈合
丹毒
诊断标准
1.好发于面部及小腿,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2.局部皮肤有烧灼感、稍肿胀、鲜红色,病变区域界限清楚,边界似“地图样” 并稍隆起,指压褪色,去压复原,有时伴有水泡。病变向四周扩大迅速而中心渐 褪色,脱屑。 3.起病是患者可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疗效标准
治愈标准:症状消失,创面愈合
急性蜂窝组织炎
诊断标准
1.局部皮肤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红色较暗,无明显界限,中 心区域色较深,疼痛及压痛明显。 2.病变发展,形成脓肿,破溃流脓。常并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3.患者可伴畏寒、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有 脓毒败血症状。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疗效标准
治愈标准:症状消失,创面愈合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
1 引言 3 临床表现 5 治疗方法 7 总结 9 注意事项
2 发病机制 4 诊断 6 预防措施 8 预后与转归
1
引言
引言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是日 常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疾病之 一,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疼 痛、发热等症状
本文将对该疾病进行详细介 绍,包括其发病机制、临床 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6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A
预防浅部组 织的化脓性 感染的关键 是保持皮肤 清洁和避免 皮肤外伤
B
在日常生活中, 应注意个人卫 生,勤洗手, 避免使用不洁 的化妆品和护
肤品
C
此外,应避 免搔抓和挤 压皮肤,以 免导致细菌
感染
7
总结
总结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 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 疾病,主要由细菌引
起
了解其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 及治疗方法有助 于更好地预防和
胀和压痛
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高 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4
诊断
诊断
5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01.
治疗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生素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医生 会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通常需要口服或外用抗生素,并可能需要配合局部清洁 和消毒措施
02.
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皮肤清洁、避 免搔抓感染部位等。此外,应定期进行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
1
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
2
这些细菌在皮肤或黏膜表面繁殖,导致局部炎症反应
当感染进一步发展,炎症可能扩大到周围组织,甚至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护理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护理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是指发生于皮肤、皮下组织、淋巴管、淋巴结、肌间隙及其周围疏松结缔组织等处,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常见类型有疖、痈、急性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
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痈是指相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急性淋巴管炎是指病菌经破损的皮肤、黏膜或其他感染灶侵入淋巴管,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网状淋巴管炎又称为丹毒;急性淋巴管炎波及所属淋巴结时,即为急性淋巴结炎。
外科感染主要临床特点:局部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表现;感染重者常有发热、呼吸心跳加快、头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全身表现。
处理原则:局部治疗包括局部制动、物理疗法、外用药物,脓肿形成者需行手术切开引流;全身治疗包括应用抗菌药物、支持疗法、对症处理等。
【护理措施】1.控制感染,促进炎症消退(1)炎症早期处理:局部理疗、热敷或药物外敷(鱼石脂软膏、金黄散、50%硫酸镁等),促进炎症消退。
(2)遵医嘱及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创面护理:若表面已破溃或行脓肿切开引流术者,应充分清洗创面、及时更换敷料,并充分引流脓液。
对厌氧菌感染者,予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创面和湿敷。
2.休息与营养注意休息,鼓励进食高能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3.对症护理(1)高热者降温:物理或药物降温,鼓励病人多饮水;(2)缓解疼痛:抬高肢体并制动,严重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4.观察病情(1)观察有无全身性感染征象:注意病人有无突发寒战、高热、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心率及脉搏加快和呼吸急促,有无白细胞计数增加、血细菌培养阳性等。
(2)颌下急性蜂窝织炎者,可因喉头水肿和气管受压而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应及时发现并配合救治。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护理课件)

第一节 概述
高
体温超过38.5℃时应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鼓励病人多饮水
热
的 疼痛护理
护
理
第一节 概述
健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婴幼儿、糖尿病病人尤应注意。
康
指
导 疼痛护理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护理评估
1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身体状况 2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处理原则
3
一疖 (furuncle)
唇痈易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三 急性蜂窝织炎
是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 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 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四 丹毒 (erysipelas)
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黏膜 的细小破损处侵入而引起的皮肤及
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蔓延迅速; 很少发生组织坏死或化脓; 有接触传染性,应注意接触隔离 容易复发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概述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概念
1
4
常见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病因
2
5
3
6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概念
• 指发生在皮肤、皮下组织、淋巴管、淋巴结、肌间隙及周围疏松 结缔组织处,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感染。
常见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疖 痈 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丹毒 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脓肿
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蔓延迅速;
很少发生组织坏死或化脓,起水疱;
有接触传染性,应注意接触隔离 容易复发
五、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acute lymphangitis)
致病菌从皮肤、黏膜破 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 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 其周围组织的急性感染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ppt课件

——五官科
.
1
病例:
男,63岁,右背部皮肤肿块伴畏寒,发热5天。
患者于5天前感觉右背部疼痛不适,触及约3cm直径皮肤硬 块,未予处理,逐渐增大,疼痛加重,伴有畏寒,发热,食欲 减退和全身不适。2天前家人发现有小脓点,曾间断服用“消 炎药”,无明显效果。患糖尿病10余年,服药治疗,但已半年 未就医检查,否认药物过敏史。
2,.脓液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为进一步选择抗
生素治疗做准备。
(4)治疗措施
1.应用抗感染药物,做好术前准备。
2.手术治疗,切开引流。二 Nhomakorabea什么叫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并说明其病因、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措施、以及健
康教育。
.
4
软组织背部感染
.
5
(2)病因
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 到皮下组织。致病菌大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细菌到磨擦和刺激,都可 导致疖的发生。疖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胆小鬼丰富的部位, 如颈、头、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沟部及会阴部和小腿。
查体:T39℃,P84次/分,R20次/分,BP160/
90mmHg,发育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双肺叩清,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嚼。心界不大,律齐,未闻及
病理性杂音。
.
2
一、请做出临床诊断?需要与那些疾病鉴别?还需做那些检 查?主要治疗措施有哪些?
(1)临床诊断:背痛,2型糖尿病。
(5)治疗原则
1.抗菌药物应及时应用,若必要可再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 素。
2.局部处理如理疗、药物湿敷、切开引流等,根据病情决定。 3.改善全身情况如糖尿病人需控制血糖;低蛋白血症者应予补充等。
上课外科感染第八版课件

绝大部分的外科感染是由外伤所引起。
外科感染一般均有明显的局部症状。
常为混合感染。
损伤的组织或器官常发生化脓和坏死过程,治疗 后局部常形成瘢痕组织。
痊 愈
慢性感染
局限化、吸收 或形成脓肿、蜂窝织炎
感染扩散
局部症状:急性炎症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体表病变脓肿形成时,可有波动感。病变位置深、则局部症状不明显。
临床特点:弥漫性炎症,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04
急性蜂窝织炎
二 蜂窝织炎
全身症状: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
呼吸脉搏加快、白细胞数增加
局部症状:局部增温、疼痛剧烈,呈弥漫性
大面积肿胀,有明显机能障碍 症状
(六)治疗
1.原则:消除病因、减少渗出、减轻组织内压、抑制感染扩 散、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局部与全身治疗并重。 2.方法 (1)局部疗法: 初期冷疗,控制后用温热疗法。 封闭疗法: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初期与冷疗法同用。 中后期:热疗、理疗 (2)手术疗法:切口须足长、足深,切口位于患处最低点。 (3)全身疗法:抗菌消炎和对症疗法
01
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如腹腔感染时,胃肠功能减弱,引起腹胀;泌尿系感染时有尿频、尿急。
02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感染重时常伴发热、呼吸心跳加快、头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
01
特殊表现:破伤风(强直性痉挛)、气性坏疽(皮下捻发音)、皮肤坏疽(发痒性黑色浓疱)
02
实验室检查:
2.全身症状:
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病因:链球菌、金萄菌侵入淋巴。 临床表现: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疼痛、触痛形成肿块、疼痛加重、皮肤红热脓肿形成。 急性淋巴管炎:浅层—红线;深层—条形触痛区。 诊治:诊断不难,但需同时诊治原发病。
外科护理重要知识点: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上)

外科护理重要知识点: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上)外科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疖、痈和急性蜂窝组织炎1.疖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初起时,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增大呈圆锥形隆起,数日后出现黄白色脓栓,脓栓脱落、脓液流尽后,局部炎症即可消退愈合。
疖一般无全身症状,发生在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如被挤压或处理不当时,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早期促使炎症消退,脓肿及时切开引流。
2.痈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初起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界限不清,表面有几个凸出点或脓点,疼痛较轻,继之,皮肤肿硬范围增大,脓点增大、增多,中央部为紫褐色凹陷,破溃后呈蜂窝状,其内含坏死组织和脓液。
痈可向周围和深部组织发展,伴区域淋巴结肿痛。
此时患者多伴有全身症状。
加强营养和及时给予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以控制脓毒血症。
出现多个脓点、紫褐色破溃流脓时,手术切开排脓,清除坏死组织。
3.急性蜂窝织炎①病因:急性蜂窝织炎是指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常因皮肤或软组织损伤而引起,亦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直接扩散或经淋巴、血液传播而发生。
致病菌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②临床表现:病变表浅者,局部皮肤和组织红肿、剧痛、向四周蔓延、边界不清,中央部位常出现缺血性坏死;病变深者表面皮肤红肿不明显,但有局部组织肿胀和深压痛,全身症状明显。
口底、颌下、颈部等处的急性蜂窝织炎,可发生喉头水肿而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③治疗原则:经积极的处理仍不能局限的病变,应尽早作切开引流和清除坏死组织。
口底、颌下的急性蜂窝织炎张力特别高,应尽早切开减压,以防喉头水肿、窒息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疗效标准
治愈标准:局部及全部及小腿,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2.局部皮肤有烧灼感、稍肿胀、鲜红色,病变区域界限清楚,边界似“地图样” 并稍隆起,指压褪色,去压复原,有时伴有水泡。病变向四周扩大迅速而中心渐 褪色,脱屑。 3.起病是患者可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外科疾病 诊断与治疗标准
主编:李荣 王子明
PPT制作:浴火凤凰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浅表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疖与疖病 痈 急性蜂窝组织炎 丹毒 浅表急性淋巴结炎 浅表急性淋巴管炎
疖与疖病
诊断标准
1.多见于头、面、颈、腋下、臀部等受摩擦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2.以毛囊及皮脂腺为核心的圆形硬结,红、肿、疼痛,顶端可有黄白色脓 点,溃破后有少量脓液。区域淋巴结可有肿大。 3.全身多处疖同时在身体各部散在发生或在颈、背、臀部反复发生疖者称 为疖病。 4.单一疖肿一般无全身症状;疖病者常有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疗效标准
治愈标准:症状消失,创面愈合
痈
诊断标准
1.好发于皮肤韧厚的项部、背腰部。 2.多个相邻毛囊和皮脂腺形成大片炎性浸润区,暗红、坚硬、剧痛、中心部 位有多个脓头及脓血性分泌物,继而坏死、溃烂。 3.常伴有发冷、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区域淋巴结可肿大、压痛。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疗效标准
治愈标准:症状消失,创面愈合
急性蜂窝组织炎
诊断标准
1.局部皮肤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红色较暗,无明显界限,中 心区域色较深,疼痛及压痛明显。 2.病变发展,形成脓肿,破溃流脓。常并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3.患者可伴畏寒、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有 脓毒败血症状。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治愈标准: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
浅表急性淋巴管炎
诊断标准
1.常有原发感染病灶,多见于四肢。 2.感染病灶近侧出现“红线”向近心端延伸,可达区域淋巴结。红线处肿胀或发 硬。蔓延迅速。 3.患者可有发冷,发热等全身症状。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疗效标准
治愈标准: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
疗效标准
治愈标准: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
浅表急性淋巴结 炎
诊断标准
1.常继发于其他感染病灶。多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部。 2.受累淋巴结肿大、疼痛、压痛,可伴有皮肤潮红,局部温度高。可形成脓肿。 3.重症患者可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疗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