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营养元素、肥料ﻭ二、回答题1、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ﻭ2、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ﻭ3、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植物得营养成分一、回答题1、判断必需营养元素得依据就是什么?ﻭ2、目前发现得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按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可划分为哪几类?3、肥料三要素指哪些元素?为什么?4、什么就是营养元素得同等重要性与不可替代律?对生产有什么指导作用?5、什么就是有益元素与有毒元素?ﻭ第三章植物对养分得吸收与运输一、概念1、自由空间2、生物膜3、截获4、质流5、扩散6、主动吸收7、被动吸收8、根外营养9、根外追肥10、短距离运输11、长距离运输12、养分得再分配与再利用13、养分协助作用14、养分拮抗作用二、填空题1、植物吸收养分得器官有( )、()。

2、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得途径就是( )→( )→( )→( )。

3、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最活跃得部位就是( ),吸收养分最多得部位就是( )。

4、根系可吸收利用得养分形态有( )、()与( )。

5、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 )、( )与( ),其中( )就是长距离内补充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就是短距离内运输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6、根系吸收无机养分得方式有( )与( )。

7、根系吸收有机养分得机理有( )、( )与( )。

8、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环境条件有()、()、()、( )、( )、()与( )。

9、离子间得相互作用有( )与( )。

三、回答问题1、根系主要靠什么部位吸收养分?在生产实践将肥料施在什么位置较好?为什么?ﻭ2、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3、根系吸收养分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与区别就是什么?4、植物茎叶吸收养分得途径有哪些?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条件有哪些?生产实践中应如何调控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对养分得吸收?6、根系吸收得养分有哪些去向?7、根外营养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它只能作为根部施肥得一种补充?8、养分在植物体内得运输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9、论述养分在植物体内循环、再分配得意义?10、根据养分在植物体内再分配与再利用能力可将植物营养元素分为哪几类?分别与缺素部位有什么关系?ﻭ第四章植物营养特性一、概念ﻭ1、植物营养性状2、基因3、基因型4、表现型ﻭ5、基因型差异6、植物养分效率7、肥料农艺效率8、肥料生理效率9、相对产量10、施肥增产率11、养分吸收效率12、养分运转效率13、养分利用效率14、植物营养期15、作物营养阶段性16、作物营养连续性ﻭ17、作物营养临界期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19、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 20、根际21、菌根22、根长23、根密度24根/冠比25、根际效应26、高效植物与耐性植物27、遗传力28、根系活力二、简答论述ﻭ1、试述研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得意义。

电大专科《植物营养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电大专科《植物营养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电大植物营养学考试考点归纳总结1.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

2.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

3.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5.氧自由基(活性氧):由氧转化而来的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的含氧物质,由于它们都含氧,且具有比氧还要活泼的化学特性,所以统称为活性氧。

固氮酶:是豆科作物固氮所必需的,它由两个对氧敏感的非血红蛋白所组成。

一个是含铁和钼的蛋白,也称钼铁蛋白;另一个是铁氧蛋白。

6.有益元素:在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些营养元素,它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 (目前主要包括硅、钠、钴、硒、镍、铝等6种。

)7.生物有效养分: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一些矿质养分。

8.化学有效养分: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

(化学有效养分主要包括可溶性的离子态与简单分子态养分;易分解态和交换吸附态养分以及某些气态养分。

)9.截获: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10.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异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

11.养分的扩散作用:当根系通过截获和质流作用所获得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求时,随着根系不断地吸收,根际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的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的梯度差,从而引起土体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这种养分的迁移方式叫养分的扩散作用。

12.根际: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13.根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根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二章本章复习题: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性、性和性.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和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对于水稻、对于甜菜、对于豆科作物、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三章1、截获定义: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

2、质流定义: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影响因素: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与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3、问题:植物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移到根系表面?1。

截获:钙、镁 (少部分) 2. 质流:氮 (硝态氮)、钙、镁、硫 3。

扩散:氮、磷、钾4、质外体和共质体的概念对于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而言,植物体可以分为二部分:(1)质外体(Apoplast)--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2)。

共质体(Symplast)--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3)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一、介质中养分浓度二、温度三、光照四、水分五、通气状况六、介质反应七、离子理化性状和根的代谢作用八、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九、苗龄和生育阶段(植物营养的阶段性)6、被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 (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 (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7、主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机理(2) 离子泵假说 (Hodges,1973)①离子泵(ion’s bump):是位于植物细胞原生质膜上的ATP酶,它能逆电化学势将某种离子“泵入”细胞内,同时将另一种离子“泵出"细胞外。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李⽐希三个学说的要点和意义(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答:要点:⼟壤中矿物质是⼀切绿⾊植物唯⼀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长所起的作⽤,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壤肥⼒的⼿段从施⽤有机肥料向施⽤⽆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业的创⽴和发展;推动了农业⽣产的发展。

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壤中取⾛⼤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壤的养分,地⼒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就必须归还从⼟壤中取⾛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壤肥⼒有积极作⽤(3)最⼩养分律要点:①作物产量的⾼低受⼟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最⼩养分会随条件变化⽽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考虑李⽐希观点认识的不⾜和局限性:①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对⾖科作物在提⾼⼟壤肥⼒⽅⾯的作⽤认识不⾜;③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对腐殖质作⽤认识不够。

第⼆章植物营养原理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定义)及种类从必要性、专⼀性、直接性三⽅⾯来论述标准:①这种元素对所有⾼等植物的⽣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活史--必要性;②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性;③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直接性。

种类(17种):C、H、O、N、P、K、Ca、Mg、S、Fe、Mn、Zn、Gu、B、Mo、Cl、Ni。

植物营养学整理重点

植物营养学整理重点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元素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因素:1. 遗传因素 2. 环境条件(生长环境)第二节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种类(一)标准(定义)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2.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3.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二)种类和含量目前已确认的有17种铜铁锰硼锌钼镍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大量元素:C、H、O --天然营养元素非矿质元素来自空气和水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Ca、Mg、S --中量元素微量元素:Fe、Mn、Zn、Cu、B、Mo、Cl、(Ni)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各种功能一般通过植物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

而当植物缺乏或过量吸收某一元素时,会出现特定的外部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植物营养失调症”,包括“营养元素缺乏症”和“元素毒害症”四、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1. 同等重要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数量不论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生产上要求:平衡供给养分2. 不可代替律--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第三节植物的有益元素一、有益元素的概念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

(表)本章复习题: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性、性和性。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和。

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硅(Si) 对于水稻、钠(Na) 对于甜菜、钴(Co) 对于豆科作物、铝(Al)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第三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植物吸收的养分形式:离子或无机分子--为主有机形态的物质--少部分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矿质养分--根为主,叶也可根部吸收气态养分--叶为主,根也可叶部吸收第一节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一)根的类型从整体上分:1)直根系2)须根系从个体上分:1)定根2)不定根(三)根的构型:指同一根系中不同类型的根(直根系)或不定根(须根系)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造型和分布。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李比希三个学说的要点和意义(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答: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3)最小养分律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考虑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和局限性:①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③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认识不够。

第二章植物营养原理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定义)及种类从必要性、专一性、直接性三方面来论述标准:①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②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③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

种类(17种):C、H、O、N、P、K、Ca、Mg、S、Fe、Mn、Zn、Gu、B、Mo、Cl、Ni。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植物营养肥料矿物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二、填空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肥料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

3、肥料按组分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按来源分为农家肥和商品肥;按主要作用分为直接肥和间接肥;按肥效快慢分为速效肥和迟效肥。

4、海尔蒙特于1640年,在布鲁塞尔进行了著名的柳条试验。

5、李比希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国际公认的植物营养科学的奠基人。

6、英国洛桑农业试验站是由鲁茨在1843年创立的。

7、李比希创立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矿物质营养;在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8、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归还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9、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有针对性,应合理施用。

10、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生物田间试验法、生物模拟法、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和酶学诊断法。

三、简述题:我国肥料资源有何特点?肥料利用存在什么问题?第二章大量营养元素1、名词解释(1)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2)营养元素间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3)营养元素间的相互相似作用(4)活性氧2、填空题(1)一般新鲜植物含有70%-95%的水分,5%-30%的干物质。

干物质中绝大部分是有机质,约占干物质重的90%-95%;矿物质只有5%-10%左右,也称为灰分。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根据质量分数的高低,将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氮、磷和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

(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

(4) 作物缺氮时,叶色转淡,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症状首先出现在下部叶子,而后逐渐向上蔓延。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植物营养学复习题绪论小结:1、植物营养学含义;2、施肥在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3、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的内容)第一章(植物营养与根际)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性、性和性。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和。

5.植物的有益元素中,对于水稻、对于甜菜、对于豆科作物、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6.植物吸收养分的全过程可人为地分为、和等三个阶段。

7.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和等三种途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

8. 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在于: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代谢能量选择性被动吸收主动吸收9.我们学过的主动吸收的机理有和。

10.植物吸收有机态养分的意义在于。

11.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包括、、、、和等。

12. 介质中的离子间存在着作用和作用,从而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13.植物需肥的关键时期有和。

14. 植物叶部吸收养分的途径有和。

15. 影响叶部营养的因素有、、、和等。

16.养分的横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根的、、,最后到达中柱的过程。

17.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可通过和等2种途径进行。

18.养分通过横向运输从外部介质到达中柱的木质部导管至少穿过原生质膜次。

19.养分的纵向运输是指养分沿向上,或沿向上或向下迁移的过程。

20. 养分在植物的木质部导管与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之间存在着和的相互关系。

2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在轫皮部中的移动性与其再利用程度大小有关,如的移动性较强,故其再利用程度也较大,缺素症会先在出现;而是最难移动的元素,故其再利用程度很小,缺素症会先在出现。

22.在植物体内,较强的养分可通过和在植物的地上部和根部之间循环移动。

23.养分的再利用经历了从的过程。

24.植物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营养元素、肥料二、回答题1、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2、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3、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植物的营养成分一、回答题1、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依据就是什么?2、目前发现的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按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可划分为哪几类?3、肥料三要素指哪些元素?为什么?4、什么就是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与不可替代律?对生产有什么指导作用?5、什么就是有益元素与有毒元素?第三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与运输一、概念1、自由空间2、生物膜3、截获4、质流5、扩散6、主动吸收7、被动吸收8、根外营养9、根外追肥10、短距离运输11、长距离运输12、养分的再分配与再利用13、养分协助作用14、养分拮抗作用二、填空题1、植物吸收养分的器官有( )、( )。

2、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途径就是( )→( )→( )→( )。

3、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最活跃的部位就是( ),吸收养分最多的部位就是( )。

4、根系可吸收利用的养分形态有( )、( )与( )。

5、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的方式有( )、( )与( ),其中( )就是长距离内补充养分的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就是短距离内运输养分的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6、根系吸收无机养分的方式有( )与( )。

7、根系吸收有机养分的机理有( )、( )与( )。

8、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 )、( )、( )、( )、( )、( )与( )。

9、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有( )与( )。

三、回答问题1、根系主要靠什么部位吸收养分?在生产实践将肥料施在什么位置较好?为什么?2、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的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3、根系吸收养分的方式有哪些?其特点与区别就是什么?4、植物茎叶吸收养分的途径有哪些?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生产实践中应如何调控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6、根系吸收的养分有哪些去向?7、根外营养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它只能作为根部施肥的一种补充?8、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9、论述养分在植物体内循环、再分配的意义?10、根据养分在植物体内再分配与再利用能力可将植物营养元素分为哪几类?分别与缺素部位有什么关系?第四章植物营养特性一、概念1、植物营养性状2、基因3、基因型4、表现型5、基因型差异6、植物养分效率7、肥料农艺效率8、肥料生理效率9、相对产量10、施肥增产率11、养分吸收效率12、养分运转效率13、养分利用效率14、植物营养期15、作物营养阶段性16、作物营养连续性17、作物营养临界期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19、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 20、根际21、菌根22、根长23、根密度24根/冠比25、根际效应26、高效植物与耐性植物27、遗传力28、根系活力二、简答论述1、试述研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意义。

2、简述植物营养性状基因型差异的表现形式。

3、试述衡量植物养分效率高低的指标。

4、植物根系的哪些特性会影响养分吸收速率?5、根系分泌物有什么作用?6、结合生产实践试述肥料应重点分配在植物营养的哪两个关键时期?7、什么叫根系的趋肥性?这一特性对您有什么启示?8、根际微生物有什么作用?9、试述根际养分的分布特征?10、比较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理化与生物学特征。

11、菌根与植物营养有什么关系?第五章化学肥料的特点与分类1、什么就是化学肥料?其优缺点有哪些?2、缓效氮肥有哪两类?它与控释氮肥有什么不同?3、磷肥按制造方法分为哪三类?其产品分别有什么特点?4、钙肥与硫肥除了提供植物钙、硫营养外,分别还有什么作用?5、什么就是化学酸性肥料、生理酸性肥料、化学碱性肥料、生理碱性肥料、化学中性肥料、生理中性肥料?6、什么就是复混肥料?按功能分为哪几类?按加工方法分为哪几类?第六章氮素营养一、概念1、矿化作用2、生物固持作用3、晶格固定作用4、氨挥发5、硝化作用6、反硝化作用二、简答论述1、论述土壤中氮素的转化过程及对氮素有效性的影响?2、土壤氮素的损失途径有哪些?对生态环境或食品安全有什么影响?3、简述氮素在作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及其变化规律。

4、作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有哪些?NH4+与NO3-在植物体内同化途径有何不同?4、作物体内酰胺形成的条件与意义?5、作物以NH4+与NO3-为氮素营养时,各有何特点?6、作物氮素缺乏与过剩对作物生长有何影响?7、试述常见氮肥的种类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8、试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意义与途径。

9、为什么尿素适宜做根外追肥?第七章磷素营养一、概念1、临界浓度2、过磷酸钙的退化3、化学固定4、生物固定5、吸附固定6、闭蓄固定二、回答问题1、磷素在土壤中的固定方式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2、土壤中难溶态磷的释放机制有哪些?3、论述磷的生理功能有哪些?4、植物吸收磷的主要形态有哪些?5、试述磷素的失调症状?6、磷肥的制造方法有哪些?其产品分别有什么特点?施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7、如何充分发挥磷肥的增产增收作用?第八章钾素营养一、概念1、矿物态钾2、钾的晶格固定作用3、交换性钾4、水溶性钾二、填空题1、土壤速效钾包括( )与( )。

2、钾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 ),再利用能力( ),主要存在于植物的( )器官与组织中。

其在植物体内主要以( )形态存在。

3、钾可以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包括( )、( )、( )、( )、( )、( )与( ),并提高水稻根系的( ),使根际Eh( )。

4、氯化钾与硫酸钾均为生理( )肥料,在中性与酸性土壤上会引起( )与( ),酸性土壤上还会( )活化,对植物产生毒害,因此,应配合施用( )与( )。

三、回答问题1、钾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有哪些?2、论述钾素的失调症状。

3、为什么钾被称为植物的品质元素?第九章钙镁硫营养1、植物体内钙能稳定( )结构,稳固( ),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缺钙时,( )坏死,常引起植物生理病害,如辣椒与番茄的( ),大白菜与甘蓝的( ),苹果的( )与( ),萝卜的( ),芹菜的( )。

2、镁就是( )的必需成分,缺镁时,中下部叶片出现( )症状。

3、硫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 ),缺硫时( )部位的叶片出现( )症状。

4、石灰肥料包括( )、( )与( ),除能提供植物( )营养外,还可以改良( )土壤。

5、石膏属于含( )肥料,包括( )、( )与( ),就是( )土壤的化学改良剂。

第十章微量元素一、填空1、铁就是( )合成所必需,缺乏时顶端叶片( )。

果树缺铁出现( )病。

淹水时,铁的有效性增加,水稻常出现( )中毒,称为( )病。

2、缺铁时,双子叶与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通过根系( )与( )变化,禾本科单子叶植物根系分泌( )来适应缺铁。

3、硼与( )的建成与发育有关,缺硼时,油菜出现( ),小麦出现( ),花椰菜出现( )病,萝卜出现( )病。

4、缺锰时,幼叶脉间( ),并出现( ),使燕麦出现( )病,豆类出现( )病,甜菜出现( )病。

5、铜就是植物体内许多氧化酶的成分,参与细胞的( )反应,构成铜蛋白参与( )。

同时,铜就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重要组分,可以保护( )免遭超氧自由基的伤害。

铜还可以促进花器官的发育,缺铜时,禾本科作物丧失( )而不结实。

6、锌作为( )酶的成分参与光合作用,缺锌时植株矮小、簇生,中下部叶片出现( )症状,水稻出现( )病,玉米出现( )病,果树常出现( )与( )。

7、钼作为( )酶与( )酶的成分参与氮代谢,缺钼时,豆科作物( )。

花椰菜与烟草出现( )叶。

8、烟草就是( )氯作物,氯过多时,烟草的( )降低,叶片( )。

二、回答问题1、土壤施用固体微肥会出现什么问题?为什么叶面喷施微肥的效果好?第十一章复混肥料一、概念1、复混肥料2、化成复肥3、混成复肥4、掺合复肥二、回答问题1、简述复混肥料的优缺点2、简述复混肥料的发展趋势3、简述复混肥料中基础肥料选择的原则?4、简述肥料混合的原则?5、肥料配方的计算第十二章有机肥料的通性一、概念1、有机肥料2、热性肥料3、冷性肥料4、堆肥5、沤肥二、回答问题1、有机肥料有什么营养作用?2、有机肥料的特点?3、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的区别就是什么?两者配合施用有什么益处?第十三章粪尿肥一、概念二、回答问题1、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其目的就是什么?2、在施用人粪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3、厩肥在积制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4、厩肥的腐熟阶段及其特征就是什么?第十四章堆沤肥与秸秆还田1、简述堆肥的原理与意义;2、高温堆肥的腐熟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分别要注意哪些事项?3、堆肥腐熟程度的判定;3、秸秆还田的意义;4、秸秆直接还田为什么要配合施用氮肥?5、泥炭的性质;6、腐殖酸类肥料的作用。

第十五章绿肥与微生物制剂1、绿肥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绿肥作物的利用方式?3、生物固氮的概念及优点?4、提高生物固氮能力的途径?5、微生物制剂的概念及作用机理?6、使用微生物制剂的注意事项?第十八章植物营养与人类健康1、不合理施肥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哪些污染?2、论述植物营养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