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一年级下册音乐

第一课《春天》

第一课时

课型:欣赏、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知识技能: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能编创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3、过程方法:聆听、绘画、律动、讨论、演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时值、内容和情绪。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此曲为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有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聆听《杜鹃圆舞曲》。

1、完整聆听全曲。

问:听乐曲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 模仿杜鹃的叫声。

2、复听乐曲。

操作:

(1)、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

(2)、说说音乐具有怎样的旋律线条。

(3)、用水彩笔在白纸上画出音乐的图形谱。

(4)、展示学生完成的图形谱。

(5)、评议。

(6)、讨论:如果用木鱼、碰钟等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应该怎样敲击比较合适?

(7)、分组演奏。

(8)、评议:看那组演奏的效果好,好在哪?

(二)、唱歌《布谷》。

1、感受。

(1)、聆听歌曲,完整感受歌曲的旋律。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用动作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

(2)、再听歌曲录音,学生边听,边用手有节奏地指点歌词,感受音的长短。

(3)、说说你听到的哪些音长,哪些音短?

2、律动。

方法:

(1)、分组。

(2)、个小组成员拉起手围成圈。

(3)、听歌曲录音有节奏地走动。听到第一段,顺时针转;第二段逆时针转;第三段再次顺时针转。

3、学唱歌曲。

(1)、分句学唱歌曲。

(2)、完整演唱。

4、分组创编动作进行歌曲表演。

5、评议。

(三)、小结本课。

1、请学生比较一下歌曲《布谷》和《杜鹃圆舞曲》节拍上有什么共同点?

2、唱唱相似的旋律。

第一课《春天》

第二课时

课型: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知识技能: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过程方法:聆听、观看影像资料、设疑、讨论、创编舞蹈

二、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学习内容包括聆听和唱歌。设计了听、看、想、议、做、舞等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准备:磁带《小燕子》、《小雨沙沙》、录音机、关于“春”的影像资料,琴等。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放牧》

课型:欣赏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了解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知识技能:

能安静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绪。

3、过程方法:聆听、讨论、讲授、演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

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内容,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三、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1、看P10图。说说牧童到哪里去了。

2、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步感受。

问:歌中唱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

3、师讲。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4、再听。学生轻声跟唱,边听,边唱,边想,为歌曲创编动作,以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二)、乐器:双响筒

1、探索:让学生观察其形质,视听音色。

2、说说这种乐器的制作材料是什么。

3、师简介双响筒的乐器名称、形质、音色特点、演奏方法。

4、创编:小组分别敲击双相同,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创编的节奏连起来敲击,或变换连接方式敲击,并未每一次敲击起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火车开了、小马跑等。

(三)、聆听:《牧童》

1、完整聆听《牧童》。

问:你都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再听。

问:歌曲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3、播放歌曲,学生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相筒。

第三课《手拉手》

第一课时

课型: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演唱《一对好朋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情。

2、知识技能: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演唱《一对好朋友》。

2、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

3、过程方法:聆听、模仿、律动、唱歌、演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唱歌。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分三部分:聆听、唱歌、编创与活动。在多次的聆听中了解歌曲的内容、情绪,并熟悉旋律。在熟悉的基础上再学习唱歌,这样,学生能更完整、准确和有感情地唱歌。最后,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学生进行编创活动,更好的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3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五、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聆听《一对好朋友》。

1、完整聆听歌曲录音。

问:你听到了什么?说一说歌曲的内容。

2、再听。在鸭、牛的叫声之处模仿出它们的叫声。

3、再听。边听便随音乐拍手,拍出节拍。

(二)、唱歌。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播放录音,随录音填词唱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