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CSCO神经内分泌瘤要点解读(全文)

合集下载

2021CSCO神经内分泌瘤要点解读(全文)

2021CSCO神经内分泌瘤要点解读(全文)

2021CSCO神经内分泌瘤要点解读(全文)本文旨在解读2021CSCO关于神经内分泌瘤的治疗指南,神经内分泌细胞遍布全身各处,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3左右。

发生于支气管肺/胸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恶性程度、有丝分裂相和Ki-67指数等可分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典型类癌和类癌。

以下主要针对源自支气管肺/胸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除小细胞肺癌外)治疗的指南推荐进行概述。

总体治疗原则是根据肿瘤相应AJCC TNM分期,如有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

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分期以及肿瘤是否伴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激素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决定后续是否行全身治疗(包括化疗/放疗/生长抑素)。

对于可切除支气管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推荐,根据表格1和表格2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对于局部支气管肺/胸腺不可切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推荐,根据表格3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对于远处转移性支气管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推荐,根据表格4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对于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推荐,根据表格5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由于支气管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低,病理分型复杂,很难开展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探索新型治疗方案。

在如今肿瘤免疫治疗的时代,对于晚期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除了传统的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亦有一些前瞻性的单臂II期临床研究或基于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或真实世界研究,探索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在该类患者中的作用。

一项来自以色列和美国四家癌症中心的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显著提升晚期肺神经内分泌癌(LCNEC)患者的生存期。

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ICI治疗的患者中,中位生存期是未接受ICI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的两倍(p=0.02),提示ICI在晚期LCNEC患者中的应用可能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2021CSCO乳腺癌年会:指南更新要点解读(全文)

2021CSCO乳腺癌年会:指南更新要点解读(全文)

2021CSCO乳腺癌年会:指南更新要点解读(全文)4 月9 日-10 日,2021 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年会盛大开幕。

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针对《2021CSCO 乳腺癌指南》进行要点解读。

早期乳腺癌放射治疗讲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佳艺教授根据BIG 3-07 结果,全乳大分割推荐从浸润性癌延伸至DCIS。

全乳大分割瘤床加量也推荐采用同样的大分割(CH-BC-013Trial),部分患者可推荐全乳超大分割(FAST-FORWARD)。

APBI 外照射技术优先推荐IMRT(FLORENCE APBI)。

低危老年患者内分泌治疗下豁免放疗级别提升至IB(PRIME II 10 年随访)。

注释注释1:由于证明大分割方案与常规分割方案的放射生物学等效的证据越来越充实, 本指南推荐在严格限制危及器官剂量, 保证靶区剂量覆盖和剂量均匀性的前提下, 可考虑实施联合区域淋巴结大分割放疗方案, 优选包括IMRT 在内的精准放疗技术。

注释2:本指南推荐符合pN2 及以上或T4 患者术后胸壁和区域淋巴结放疗为I 级推荐, II 期患者为2A 类推荐,同时本指南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国内外针对精准医学指导下N1 以及包含部分高危N0 患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乳腺癌病理诊断讲者: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月平教授1、依据2019 版WHO 乳腺肿瘤分类对乳腺病理诊断进行更新:非特殊亚型的特殊形态(8500/3 浸润性癌NOS)新增 5 个癌种。

新增「少见涎腺型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NET),进行诊断名称的统一。

Nottingham 组织学分级的核分裂象指标更新。

2、按照2018 版ASCO/CAP 及2019 版中国指南进行HER2 判读更新,强调了HER2 低表达判读:HER2 判读时,建议在每次染色过程中都加入阳性和阴性对照。

首次提出HER2 弱阳性理念。

3、按照2020 版ASCO/CAP 指南,对ER 和PR 检测进行更新,提出了ER 弱阳性概念:实践中注意浸润性乳腺癌组织病理学与ER 染色的一致性。

2021CSCO肺癌指南更新亮点

2021CSCO肺癌指南更新亮点

● 随后,柳影教授还分享了免疫治疗在局限期SCLC的探索,包括STIMULI研究、ADRIATIC研究、 ML41257研究等局限期SCLC放化疗后免疫巩固治疗研究进展和SHR-1316-III-302研究等放化疗 联合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三线以上治疗
● 1.增加注释3:增加“但是纳武利尤单抗在SCLC二线治疗的III期研究CheckMate 331和一线治 疗后维持治疗的III期研究。CheckMate 451研究均以失败告终,BMS公司已于2020年12月30日 决定撤回纳武利尤单抗在美获批的SCLC的适应症,2021 V2NCCN指南将纳武利尤单抗由2A类 推荐改为3类推荐,作为6个月复发SCLC后续全身治疗选择。”
● 1.T1-2N0局限期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术+辅助化疗。 ● 2.术后N+患者:建议加用辅助胸部放疗。 ● 3.T1-2,N0不宜手术者:可推荐SBRT +化疗(2A类证据)。 ● 4.超过T1-2N0患者标准治疗:同步/序贯放化疗(同步放化疗优于序贯放化疗)。 ● 5.局限期的脑预防性放疗。建议PCI:放化疗治疗达PR/CR患者;酌情PCI:接受根治性手术和系
● 2.II级推荐:删除“CAM5.2”。
● 3.注释:组织标本诊断原则2,增加“当不具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组织学形态时,不推荐进行神经 内分泌标记物染色,明确的鳞状细胞癌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并不影响治疗决策或预后。”和 “应尽量减少诊断辅助检查项目,以节约标本用于后续治疗指导性检查。”
分子标志物
● 2.一线联合治疗:RATIONALE 307研究、ORIENT 12研究、CameL-sq研究、GEMSTONE 302研究CM227/9LA研究
● 3.二线治疗:RATIONALE 303研究、ORIENT 3研究。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指南(2022年版)要点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指南(2022年版)要点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指南(2022年版)要点1 概述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并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少见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肺及胃肠胰NEN(GEP-NEN)最常见。

国内外研究数据均提示,NEN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

NEN的高度异质性决定了其诊断的困难和复杂性,除了临床症状,还需包括特殊生物标志物、内镜、超声、计算机体层成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常规影像学检查以及各种功能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此外,NEN的治疗方式涵盖了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放疗及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等多种手段。

治疗策略的确定既需要遵循指南规范,又要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抉择。

2 临床表现2.1 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F-NEN)的临床表现F-NEN是指能够分泌激素,并导致激素相关临床症状的NEN,约占所有NEN的20%。

功能性肿瘤好发于胰腺,其次是小肠、支气管肺及胸腺。

胰腺F-NEN包括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瘤、血管活性肠肽(VIP)瘤和生长抑素瘤等。

小肠和支气管肺F-NEN常见为伴类癌综合征的肿瘤。

胸腺常见为异位ACTH瘤。

2.1.1 功能性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F-GINEN)的临床表现2.1.2 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F-pNEN)2.1.3 功能性支气管肺NEN2.1.4 功能性胸腺NEN2.2 非功能性NEN的临床表现大部分NEN都是无功能性的,患者可多年甚至终身无症状,临床上也无特异性表现,大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或因为一些非特异性肿瘤相关临床症状如压迫、梗阻、出血和转移征象而被发现。

不同部位的非特异性肿瘤相关临床症状不尽相同,中央型肺NEN常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咯血、胸痛等,胸腺和周围型肺NEN则多以体检偶然发现为主。

胰腺NEN 可出现梗阻性黄疸、胰源性门脉高压及胰腺炎等表现。

2023CSCO神经内分泌癌要点解读(全文)

2023CSCO神经内分泌癌要点解读(全文)

2023CSCO神经内分泌癌要点解读(全文)2023CSCO神经内分泌癌要点解读1. 引言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是一种罕见且复杂的肿瘤类型,发病率在近年来逐渐增加。

本文将对2023中国肿瘤学会(CSCO)关于神经内分泌癌的要点进行解读和总结。

2. 流行病学特点根据CSCO的研究数据,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最为常见。

该疾病具有多发、分布广泛和易发生转移的特点,对临床治疗提出了挑战。

3. 临床表现和诊断神经内分泌癌的症状表现多样化,常见的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等。

诊断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确定病变的类型和分级,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和扩散情况。

4.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神经内分泌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一直是热门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通过对肿瘤基因、表观遗传学和代谢途径等方面的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5. 治疗策略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

根据病变的部位、分级和转移情况,医生将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6. 转化医学研究进展神经内分泌癌是一个复杂的肿瘤群体,转化医学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整合多学科的力量,科学家们致力于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提高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7. 结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复杂、多样化的肿瘤类型,对于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来说,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进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对2023CSCO关于神经内分泌癌的要点进行了解读和总结,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思路。

以上是一份关于2023CSCO神经内分泌癌的要点解读,总字数约为200多字,若需要达到800字以上,请再补充具体内容或对每个要点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1)

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1)
Ki-67/MIB1染色及其他免疫组化染色,并按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细胞增殖活性 进行分类和分级。
诊断
• (五)功能性pNEN的实验室检查
• 1.对疑诊胰岛素瘤的患者
• 若血糖≤3.0mmol/L(或≤550mg/L)时,胰岛素水平>3.0mU/L、C肽浓度 ≥0.6μg/L、胰岛素原水平≥5pmol/L,即可诊断为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必要 时还可进行72h饥饿试验进一步明确诊断。
缓解患者激素相关症状并减少相关药物用量。 • (五)遗传相关性pNEN的手术治疗 • 对于多数遗传相关性功能性pNEN,目前仍推荐积极进行手术以控制激素相关症
状,手术方式通常与散发性功能性pNEN类似。
局部不可切除和转移性pNEN的综合治疗
• 1.生物治疗 • pNEN的生物治疗主要包括SSA和干扰素-α。 • 2.系统化疗 • 对于肿瘤分级较高、肿瘤负荷较大或疾病进展较快的局部进展期、转移性pNEN
• pNEN可表现为散发性或遗传相关性,亦可因肿瘤的激素分泌功能导致相应的激 素相关症状或综合征,且不同分级、分期的pNEN在预后上存在较大差异。
分类
• (一)功能性pNEN • 1.胰岛素瘤 • 又称胰岛β-细胞瘤,多数胰岛素瘤为单发、散发。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Whipple三联征”。 • 2.胃泌素瘤 • 多数胃泌素瘤为散发,伴发于MEN1的胃泌素瘤常为多发。胃泌素瘤以肿瘤大量
佳的功能性pNET患者,可尝试干扰素-α单用或联合SSA方案。 • (4)对于表现为库欣综合征的RFT患者,推荐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酶抑制
剂或糖皮质激素受而刺激胃酸过度分泌而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其临床综合征又 称为“卓-艾综合征”。
分类
• (二)无功能性pNEN • 无功能性pNEN起病隐匿,部分肿瘤亦可有激素分泌功能,但尚未达到引起相关

CSCO:SCLC诊疗指南神经内分泌肿瘤部分解读_2023年学习资料

CSCO:SCLC诊疗指南神经内分泌肿瘤部分解读_2023年学习资料
MEDICAL-@-2021CSCO-SCLC诊疗指南神经内分泌必肿瘤部分解读
01-可切除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02-可切除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MEDICAL 03-局部支气管肺/胸腺不可切除神经内分泌肿-04-远处转移性支气管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②-C NTENS-05-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06支气管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常用治疗方案-0 -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研究进展总结
PART-远处转移性支气管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
治疗原则-分期-分层-I级推荐a]-Ⅱ级推荐-Ⅲ级推荐-无症状、低肿瘤-负荷,低级别-观察,每 ~6个月复查胸部增强-奥曲肽或者兰瑞肽(如-生长抑素受体阳性和-典型类癌-CT和腹部/盆腔多时 CT或MRl-或激素症状-临床显著的肿瘤-在部分选择性患者中观察旧;或奥-IV期-曲肽d;或兰 肽[d(如生长抑素-负荷和低级别受体阳性和/或激素症状;或依-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典型类癌或 维莫司;或顺铂/依托泊苷;或卡-177u-dotatate(如-进展期征象或-生长抑素受体阳性 奥-中级别(不典型-铂/依托泊苷阳];或替莫唑胺±卡-培他滨阳];如一线治疗中疾病进-曲肽/兰 肽治疗进展-展,推荐更换治疗d-多发肺结节或微观察,每12~24个月复查胸部CT-小瘤及多发性 (无须增强);-或出现新症状;-天性肺神经内分或奥曲肽;或兰瑞肽(如生长抑-泌细胞增生素受体阳 和/或慢性咳嗽/呼吸困-DIPNECH-难-a.-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在决定最佳治疗 式时,需考虑所有因素(如:肿瘤负荷,症状,组织学类型和生长速率)。-b.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 时相CT或MRI。-c.仅限于无症状忠者或肿瘤属于低级别的患者。-d.疾病进展时,对于无功能肿 患者应该停止奥曲肽或兰瑞肽治疗;对于有功能的肿瘤患者则仍应继续奥曲肽或兰瑞肽治疗。这-些药物可 其他的后续治疗方式联合使用。-e.推荐用于Ki-67增殖指数和有丝分裂指数偏高的中级别不典型类 患者。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CSCO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CSCO

CgCAG
Syn MIB1 8% - G2
按WHO GEP-NEN分级
G1
G2
G3
Ki67 指数
≤2
3–20
>20
(% of positive cells per 100 counted cells)
核分裂像
<2
2–20
>20
(10 HPF)
诊断NEN的可选择项目
多肽激素和生物活性胺 胃泌素、生长抑素、高血糖素、血管活
神经分泌颗粒的膜蛋白
肽类激素
在神经内分泌颗粒内
分泌至血浆
生物标记物
NEN
Klöppel G. et al.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Neuroendocrine Tumours. Vienna, Austria. 2011.
NE细胞标记物的例外情况
CgA可能(几乎)阴性 生长抑素阳性的十二指肠NEN 直肠NEN 副神经节瘤 Syn可能阳性 肾上腺皮质肿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 肿瘤由大细胞组成,大细胞可呈巢状、小梁状、菊团形状和栅栏状 排列
● 与小细胞癌相比,LCNECs 细胞的胞质丰富,核空泡化明显,核 仁突出,常可见到局部的坏死。
● 必须有两个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CD56)阳性才能诊 断为LCNEC
Makino. A. et al.Virchows Arch (2006) 448: 644–647
性肠肽、5-羟色胺和组胺等 其它标记物 CD56、PGP9.5、NSE 生长抑素受体(SSTR2、SSTR5等) 广谱角蛋白(AE1/AE3)、CK7、CK20 CDX2 CD34、D2-40
NET镜下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CSCO神经内分泌瘤要点解读(全文)
神经内分泌细胞遍布全身各处,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3左右。

发生于支气管肺/胸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恶性程度、有丝分裂相和Ki-67指数等可分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典型类癌和类癌。

以下主要针对源自支气管肺/胸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除小细胞肺癌外)治疗的指南推荐进行概述。

1、总体治疗原则
根据肿瘤相应AJCC TNM分期,如有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

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分期以及肿瘤是否伴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激素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决定后续是否行全身治疗(包括化疗/放疗/生长抑素)。

2、可切除支气管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推荐
表1 可切除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原则
表2 可切除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原则
3、局部支气管肺/胸腺不可切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推荐
表3 局部支气管肺/胸腺不可切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原则4、远处转移性支气管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推荐
表4 晚期支气管肺/胸腺不可切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原则
5、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推荐
表5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原则
如前所述,支气管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低,病理分型复杂,很难开展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探索新型治疗方案。

在如今肿瘤免疫治疗的时代,对于晚期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除了传统的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亦有一些前瞻性的单臂II
期临床研究或基于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或真实世界研究,探索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在该类患者中的作用。

2020年,一项来自以色列和美国四家癌症中心的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显著提升晚期LCNEC的OS。

进一步将患者年龄、ECOG PS评分匹配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接受ICI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达到未接受ICI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的2倍(p=0.02),提示ICI在晚期LCNEC患者中的应用可能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在这些小样本的队列研究或回顾性研究中,受限于肿瘤组织标本的可及性及入组患者数量限制,免疫治疗在该类患者的治疗价值与地位、是否需要联合治疗以及更优的联合或单药治疗方式,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

针对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亦有赖于更多的临床研究或真实世界病例的总结与分析,探讨PD-L1表达、TMB、肿瘤组织内免疫细胞浸润等与疗效的相关性,并研究如何改善免疫微环境以提高疗效。

未来,针对这种发病率较低、异质性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还需要广大临床医生、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们以及新药研究领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