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肺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

经 内分泌分化[ 。 因其可 以产生多种异位激素 , 如促 肾上腺皮 质激素 ( A C T H ) 、 促 肾上腺皮质 激素释放激素 ( C R H ) 、 生 长激
素释放激 素( G HR H) 和5 . 羟色胺 ( 5 . H T ) 等, 所 以肺 神经内分 泌癌患者可 出现类癌综合 征 .表现为哮鸣样 支气管痉挛 、 阵
类 型的病例 。
其中 类癌 1 例, 不 典型类癌 1 例, 小细胞癌 9 例 。C T 主要表
现为肺 门肿块影 和阻塞性肺炎 ,平 扫密度均匀者 占 8 2 %( 9 / 1 1 ) 。增强后 肿块呈不均匀 强化较平扫强化约 1 5 ~ 3 5 H u , 纵
隔淋巴结转 移者 占 9 1 %( 1 0 / 1 1 ) 。
立存在 的肺癌类 型 , 而是分化 差的鳞癌 或腺癌的变 型 , 甚 至 可能是神经 内分泌细胞癌 的变 型 . 在 电镜下无任何独立存 在 的超微 结构特征 。 表现为腺分 化或鳞分 化特征 , 有 的则 为神
肺部. 扫描时 嘱患者深 吸气后屏住 呼吸 , 平扫 后进行增 强扫 描, 采用单筒高压 注射器 于肘前 静脉快速注入非离子 型碘对 比剂 ( 碘海 醇 ) , 剂量 2 m l / k g 体质量 , 注射 速度 3 m l / s , 注射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0 1 3 年 2月第 1 3 卷第 2 期C h i n e s e R e m e d i e s 鱼C l i n  ̄ F e b r u a r y 2 o 1 3 ’ 0 1 .
_ 2
・
1 85 ・
Hale Waihona Puke ・影 像 诊 断 ・
肺 神经 内分泌癌的 C T表现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

[ ]田洁 , 3 王胜军 , 化溪 . h 许 T 9细胞 : 一种新 型效应性 CM T细胞 I
亚 群 [ ] 细 胞 与 分 子 免 疫 学 杂 志 ,0 9,5 9)8 3 5 J. 20 2 ( :5  ̄5 . [ ]N u — r T L9 ad cKt matcl 1 e cr nti 4 or A aK .I- n — i+ i i s el i a l ̄i hii s sn
c sBod1 suin¥ ̄ie m t ̄a J1 l x m — ms l hnfs e e ,A se ml .Ci E pI mu o o n
nl 19 1 1 1 :2 —3 . o, 98,1 ( ) 1915 ( 稿 日期 :0 20 —6 收 2 1-41 )
肺 大 细胞 神 经 内分 泌 癌 临床 病 理 分 析
l 0例 L N C患 者 中男 8例 , 2例 , CE 女 年龄 4 2~ 7 (95 7 2 ) 。均有 长期 吸 烟 史 。临 床 表 现 6 5 .2± .4 岁 为 咳嗽 (0 ) 咳痰 (0 )胸 痛 (0 )呼 吸 困难 9% 、 6% 、 3% 、 (0 )发 热 ( 0 ) 2% 、 1 % 。胸 部 x线 表 现 为 结 节 状 阴
物技术 有 限公 司 , 步骤按说 明书进行 。所有抗 原均 经
6 5
型 4例 , 肿瘤直 径 2 5~8 5e 其 中 5例 可 见 肺 门 . . m, 和 ( ) 隔 内肿 大淋 巴结 , 可 见胸 膜 侵 犯 。肿 或 纵 1例
山 医 药 2 1 第 5 第 3 0 2年 2卷 1期 柠檬 酸( H .) E T p 80 高压 锅 煮沸进 行抗 p 60 或 D A(H .) 原修复处理 。经一抗 、 二抗及 D B显色后 , A 苏木 精衬 染, 中性树胶封 固 。以正常一抗 动物血清 和缓 冲液代 比例 , 色质细或 空 泡 状 , 见 核 仁 ; 免疫 组 化 一 染 常 ⑤ 种或 多种 的 神经 内分 泌 标 记 阳 性 ( 包 括 N E) 不 S 或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判断标准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判断标准1.引言1.1 概述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罕见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肺部疾病。
它起源于肺部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产生和分泌多种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对机体内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然而,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受到严格的调控,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这些细胞可能会发生异常增生并形成肿瘤。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家族性易感基因的突变可以增加个体患肿瘤的风险。
另外,长期接触烟草、放射线和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相关。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和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这类肿瘤生长缓慢,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初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
然而,随着肿瘤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
此外,一些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还可以分泌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导致患者出现荷尔蒙失调症状,如高血糖、高血压、低血钙等。
鉴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准确的判断标准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判断标准主要有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患者的临床症状等。
然而,这些标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寻找更准确的生物标志物、探索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判断和治疗水平。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具体内容如下所示: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背景和重要性。
其次,文章结构部分说明了本文的整体结构,并列出了各个部分的内容。
最后,目的部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定义和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
首先,定义部分详细解释了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概念和特征。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病理诊断标准

一、背景介绍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是一种少见但具有高度恶性潜能的疾病,通常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和快速转移。
其病理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组织学特点1. 组织形态学特点LCNEC的组织形态学特点主要包括大细胞型和小细胞型两种类型。
大细胞型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细胞具有大而多变的核形态,丰富的细胞质和可见的核分裂相;小细胞型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细胞则呈现出小型圆形或椭圆形的核,胞质较少。
2. 免疫组化特点LCNEC细胞通常显示强烈的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包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胺氧化酶(MAO)、色素半胱氨酸蛋白(CGA)等。
细胞角蛋白等上皮标记物也常常阳性表达,这有助于与其他类型的肺癌进行鉴别。
3. 电镜特点通过电镜观察,LCNEC细胞胞质内可见高电子密度的颗粒物,呈颗粒状分布。
细胞核内含有众多核仁,核膜清晰,核仁呈颗粒状分布。
三、免疫组织化学标记1. 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对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的阳性表达对于LCNEC 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NSE和CGA通常是首选的标记物,它们的强阳性反应提示有助于支持LCNEC的诊断。
2. 上皮标记物需要检测细胞角蛋白、继续分化标记物(如CK)、上皮膜抗原等上皮标记物的表达情况,以排除其他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四、分子病理学特点1. 基因变异最近的研究表明,LCNEC患者存在多种驱动基因的突变,包括p53、RB1、STK11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情况对于LCNEC的预后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分子标记一些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水平也与LCNEC的预后相关,如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被认为是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重要指标,高表达的Ki-67蛋白通常提示着恶性肿瘤的快速增殖和侵袭。
五、诊断标准根据上述的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特点和分子病理学特点,国际上尚无统一的LCNEC诊断标准。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LCNEC 归类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种亚型,其诊断主要依靠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阳性表达。
肺神经内分泌癌的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肺 神 经 内分泌 癌 的分 类 及 影 像 学表 现
西安 交通 大 学 第二 医院放 射科 ( 1 0 4 700 )
王 丽 华 综 述 郭 佑 民 李 润 明 审校
摘要
肺 神 经 内分 泌 癌 的种 类较 多 , 理覆 免 疫 蛆 化表 现 特 珠 。肿 瘤 恶 性 度 不 同 , 病 临床 洁疗 各异 , 而移 锥 学 表 现
癌 ) K C — I型 ( 细 胞 内 分 泌 癌 ) 、 C l l 小 3个 亚 型 、 恶 其
() 1 中心 型类癌 : 最常 见 , 多见 于成年人 , 童偶 儿
有发 生 肿瘤 多发生 于段 以上 大支气 管 内 ,呈息 肉 状肿块 或 结节 , 生长缓 慢 , 面粘膜完 整 。肿瘤 可侵 表 及 支气 管壁 或 浸润至周 围的肺 实质 。有 的可侵及 胸 膜或 心肌 , 出血 、 坏死 罕见 。病 变直 径多为 2 c ~4 m, 大者可 达 1 e 光镜 下瘤 细胞 大小 、 态较 一致 , 0 m。 形 胞 核 圆形 、 圆形 , 于细 胞 中央 , 卵 位 分裂 像罕 见 。瘤 细 胞 多排 列成 实性 巢 、 索或小 梁 状 . 可见腺 样或 菊 条 并 形 团结 构 , 乳头状 结构 少见 。肿 瘤 问质富含 血管 , 可 有透 明变性 , 见钙化 。 k n y 认 为肿瘤 钙化 的 偶 Ma o e ‘ 程度和 分 布与肿 瘤细胞 类 型和 大小无关 。电镜下 细 胞 内含 有 多量神 经分泌 颗粒 ( G) 较 大 , Ns , 多呈 圆
预 后 差 异 大 … 。 年 来 , 肺 神 经 内 分 泌 癌 的 病 理 学 近 对 及 临 床 已 有 了较 深 入 的 认 识 , 是 从 影 像 学 上 对 该 但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9例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张力 , 使骨折不 至 于因力 量失衡 而分 离 。但 在实 际操
t n r e s [ J ] .A r t h r o s c o p y , 2 0 0 2,1 8 ( 2) :1 5 6—1 6 2 .
能恢复不佳 。在 关节修 复效 果等 同 的条 件下 , 首选 微 创小切 口术式 既能 良好修 复关节 , 又能将手 术损伤 降 低至最低 , 它是 微创理 念 、 力 学原 理 、 现代 内固定技 术 的有机结合 。
参 考 文 献
[ 1 ] 李健 ,肖祥池 ,朱文雄 , 等.经皮穿刺张力带固定 术治疗髌 骨 骨折 1 2例 [ J ] .中华创伤杂志 , 2 0 0 3, 1 9( 7 ) : 4 3 3—4 3 5 . [ 2] T A N D OG A N R N,D E MI RO R S H,T U NC A Y C I ,e t a 1 .A r t h r o -
[ 6 ] 肖展豪 , 李炜 明, 翁绳健 , 等.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 手术治疗
的体会 l J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2 0 0 6, 2 1 ( 3 ) : 2 3 1— 2 3 2 .
[ 7 ] B A  ̄ A R I R K, E R D E M L I B , T U C C A R E , e t a 1 . S a f e z o n e f o r t h e
s c o p i c a s s i s t e d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s c r e w ix f a t i o n o f s e l e c t p a t e l l a r f r a c —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lung, LCNEC)是一种少见但具有高度恶性的肺癌亚型。
它起源于肺组织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类似于小细胞肺癌的特征,但其组织学特点与大细胞肺癌更为接近。
本文将从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对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全面的介绍。
一、概述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肺癌亚型,其罕见程度意味着对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的了解相对有限。
研究表明,该疾病与长期的吸烟史、年龄、性别、遗传因素以及与其他疾病的关联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肺组织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恶性转化是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主要起因。
二、临床特点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具有病程短、生长快速、侵袭性强等特点,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胸痛、气短、咯血等。
此外,由于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细胞学特点较为复杂,多个病灶可能同时存在,这给临床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诊断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检查,包括病理学与免疫组化学检查。
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的肺组织标本,可以观察到细胞大小不一、核分裂象增多、胞浆含有颗粒和囊泡等特点。
免疫组化学检查可以明确癌细胞中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表达情况。
四、治疗由于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较为恶性的肺癌亚型,传统的放化疗在治疗效果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目前,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治疗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在早期发现的患者中。
对于晚期患者,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可能会取得一定的疗效。
五、预后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相对较差。
由于其具有高度恶性和侵袭性强的特点,导致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进入晚期。
虽然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有所改善,但远期生存率仍然不高。
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六、结语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但恶性度较高的肺癌亚型。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lung)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侵袭性的肺癌类型。
虽然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被归类为非小细胞肺癌,但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更接近于小细胞肺癌。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一、临床特征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通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男性比女性更常见。
患者多数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
部分患者在肺外器官(如肝脏、骨骼、肾上腺等)也可出现转移。
二、病理特点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特点主要包括细胞形态学的异质性和免疫组化表型。
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细胞呈多形性,核大而深染,细胞发展呈群体样的排列,有时可见神经内分泌小体。
免疫组化上,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呈现出神经内分泌表型,如阳性表达CgA(嗜铬粒蛋白-A)和Syn(synaptophysin)。
三、诊断诊断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关键是临床和病理的综合分析。
除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外,还需要进行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以明确诊断。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PET-CT等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四、治疗由于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侵袭性和高度恶性,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标准治疗方案。
一般而言,综合治疗是常用的策略,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对于晚期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还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
手术切除是治疗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对于早期病变且患者具备手术条件的情况。
放射治疗可以用于术前辅助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以减少残留病变或预防复发。
化学治疗通常使用类似于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如顺铂和依托泊苷等。
靶向治疗针对于肿瘤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如EGFR、ALK等,可以提供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HC 标记物 肺 LCNEC 亦可表达典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标志物,如嗜铬素、 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突触素和生长抑素均是诊断 所需。而 IHC 检测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HMW)一般为 为阴性
分子标志物 肺 LCNEC 的增殖速率一般要高于经典的 LCC 和其他低分化 神经内分泌 (良性) 肿瘤。与 SCLC 类似,两者均显示高表达 Ki-67,Bcl-2,p21 和端粒酶活性;p53 异常及 Rb 缺失。
诊断和分期 LCNEC 的诊断可建议行胸部 X 片和 CT 检查, 传统的影像学检测无特异性表现。影像学上 LCNEC 常为外周浸润性病灶、边界不规则、 10% 有非特异性钙化。分期推荐行支气管镜检查。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建议应用肿瘤 TNM 分期来预测神经内分泌肿瘤生存及预后。
病理特征 肺 LCNEC 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如下:细胞体积较大(约三个或 以上淋巴细胞大)、胞浆丰富,核质比低、神经内分泌分化呈 瀑样巢式增长、具有小梁结构、玫瑰和栅栏样特性,核染色质 颗粒易变、清晰或非典型的核仁、肿瘤细胞核有丝分裂率高 (≥ 11/10 HPF)。
2015年NCCN指南 伴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患者,可执行铂类加依托泊苷 治疗或与其他非鳞癌治疗相同的治疗(类型:非正式共 识;证据质量:低;推荐等级:弱)。
治疗总结
肺 LCNEC 是一种罕见肿瘤,预后较差,因其分子生物学特性 归类为 III 级(高分化)神经内分泌 LCC,属神经内分泌肺癌 的一种。先前研究已报道 LCNEC 患者 5 年存活率为 15%57%。不能正确治疗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大型的 II 期和 III 期临 床试验,受限于肺 LCNEC 发病率低以及诊断困难因此很难设 计、开展实施,所以 LCNEC 的预后无变化。解决这个问题需 要创建大型国际多中心以获取足够的 LCNEC 病例进行前瞻性 临床研究。 早期肺 LCNEC 患者目前的标准治疗是根治性手术。尽管最佳 化疗方案还未确定,但 I 期肺 LCNEC 术后继续辅助化疗预后 生存可能获益。含铂方案新辅助化疗对潜在可切除肿瘤不失为 一个可行措施。最近 Rossi 等回顾性研究虽然证实(顺铂和依 托泊苷)EP 化疗 LCNEC 有效,但证据等级较低。 通过观察两者临床表现和一些基因相关研究发现 LCNEC 酷似 SCLC。HGNEC 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伊立替康加顺铂(IP)方 案化疗确实可行,目前日本正开展了一项同类患者术后辅助 EP 化疗效果对比的 III 期临床随机试验研究。
27%-67% 23 8 9.2-12.6
罕见的 病灶部位 分化程度
副癌综合征 周围型 高
神经内分泌标记物
嗜铬粒蛋白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生长抑素
有丝分裂计数 坏死
生长方式
>11 /10 个高倍视野 广泛的
倍增模式、大片坏死模式、栅栏状排列或花环样区
诊断时已发生淋巴结转移 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 治疗
临床表现 LCNEC 患者常常缺乏特异性症状,如咳嗽、咳血、难治 性阻塞性肺炎少见;有时患者以无症状结节或胸痛、类 似流感症状、呼吸困难、盗汗及良性肿瘤综合症等非特 异性症状就诊。副肿瘤综合征也非常少见。与 SCLC 类 似一般在诊断 LCNEC 时呈现淋巴结转移(60%-80%) 和远处转移(40%)。
治疗 至今肺 LCNEC 仍缺乏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由 于其发病非常罕见,以致相关临床随机试验 (RCT) 难以开展。即使晚期采用综合治疗手段、I 期肺 LCNEC 患者手术后复发率依然高,5 年总 生存率(OS)较差。
外科治疗 可手术切除(TNM 分期为 I 和 II 期)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这 也是肺 LCNEC 获得确诊的主要手段。但是大多数肺 LCNEC 患 者因局部或全身转移而失去手术机会。早期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 术是首选,
辅助治疗 所有(I–III 期)可外科切除的肺 LCNEC 仍应选 择手术治疗,而围手术期的新辅助治疗或术后辅 助化疗是不是防止肿瘤复发有效手段目前有肯定 有质疑。局限于回顾性研究及小样本数据存在太 多的不足无法在临床实践中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2006 年 IyodaEP方案 治疗行根治性切除肺 LCNEC 患者64例 对比本中心无化疗的历史数据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60—80% 40% 早期病灶可考虑手术治疗和辅助或新辅助化疗(I至II期) 多种治疗模式(III期) 晚期考 Therapy for StageIV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linical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2015 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A Single-Institution Analysis of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ulmonary 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 3、/guidelines/nsclc. 4、2015年肺癌诊疗指南:共识和争议,陆舜,虞永 峰,纪文翔. [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6(01) 5、生物标志物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疗,陆舜,虞 永峰.CSCO,2015.
一项关于 20 例晚期肺 LCNEC 患者以含铂方案辅助化疗的 RR 为 50%,可见,或许 NSCLC 样的一线化疗方案对肺 LCNEC 的疗效不会明显劣于 SCLC 样化疗方案。
肺原发 LCNEC的病理及临床特点
性别 年龄(岁) 吸烟状态 发病率 五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 I期手术(五年生存率 %) II期(五年生存率 %) III期(五年生存率 %) IV期(中位生存期 月) 临床症状 常见的 偶发的 咳嗽、咳血、阻塞性肺炎 无症状结节、胸痛、呼吸困难、盗汗、类癌综合征 男性为主(男性:女性=17:1) 老年(平均年龄=65岁) 重度吸烟者 2.1-3.5%(术后标本统计资料)
该研究共纳入127例LCNEC患者,其中125例接受以治愈为目的手术切除。 9例患者术前予以诱导化疗或放化疗,63例患者接受术后化疗。 99.2%的患者达到完全手术切除。
1y
os I期 II期 III期 pT1/2期 pT3期 83.7%
3y
5y
63.2%
53.8%
64.5%
40% 29.7%
58.5% 22.4%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LCNEC )诊疗现 况
2016.05.11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因其罕见,发病率很 低(占肺癌的3%)、恶性程度高(与小细胞肺癌存在许 多相同特性伴有高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特征)、诊断治 疗棘手、生存预后差,最佳治疗方案并不明确而引起了 学者的关注。
PS-校正分析表明没有证据表明ACT可使患者OS获益。
晚期或转移灶治疗:
晚期或复发肺 LCNEC 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目前 尚未达成共识
晚期或复发肺 LCNEC 患者的研究
时间 2005 2007 2009 2013# 作者 Rossi Fujjwara Tokito Le Treut 例数 83 22 24 29 分期 III/II IIIB/IV II/III IIIB/IV 方案 铂+伊利 铂+紫杉 铂+VP 铂+VP 54% 46.7% 5M 8M RR 29% 59.1% 4.1M 0RR PFS OS
2年DFS EP化疗 86.7% 5年OS 88.9%
无化疗
47.8%
47.4%
Pier Luigi Filosso的一项回顾性研究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全球17个中心1992年至2012年间手术切除 的234例LCNEC患者。67(29%)例患者接受术后化疗。中位随 访(FU)时间为38个月。通过Kaplan-Meier法评估手术切除患者 的总生存期(OS)。基于以下特征:年龄、性别、恶性肿瘤病史、 ECOG评分(ECOG-PS)、TNM分期和手术时间段进行倾向性 分析(PS)。使用Cox回归模型比较ACT或非ACT的原始,PS校正和多因素校正后的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