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肿瘤

合集下载

神经内分泌瘤 病理 g1

神经内分泌瘤 病理 g1

神经内分泌瘤病理 g1
神经内分泌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它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
这些细胞通常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代谢和其他生理功能。

病理学上,神经内分泌瘤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其中G1代表着肿瘤的低级别,也就是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较好,生长缓慢,瘤细胞的异型性和增
殖指数较低。

从病理学角度来看,G1级别的神经内分泌瘤通常具有较好的预后。

这意味着它们通常生长较慢,对治疗反应良好,预后相对较好。

然而,即使是G1级别的神经内分泌瘤,也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因
为肿瘤的发展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此外,对于患有神经内分泌瘤的患者,除了病理学等级外,还
需要考虑肿瘤的部位、大小、症状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治疗选项可能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
或靶向治疗等,而针对G1级别的神经内分泌瘤,通常有较好的治疗
前景。

总之,G1级别的神经内分泌瘤在病理学上代表着较低的恶性程
度,但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神经内分泌肿瘤健康宣教PPT

神经内分泌肿瘤健康宣教PPT
早期医?
定期体检
有家族史或其他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建议定期进 行体检和筛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检查计划。
何时就医?
医生咨询
如果对自身健康状况有疑虑,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获取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医生会根据症状和体检结果,进行必要的检查和 评估。
如何预防神经内分泌肿瘤?
这些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常见的有胰腺神 经内分泌肿瘤、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发病机制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及激素 分泌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
某些家族性疾病,如多内分泌腺瘤综合症(MEN ),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流行病学
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对少见,但近年来病例逐渐增 加,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
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压力,有助于身 体的整体健康。
通过瑜伽、冥想等方式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
治疗选择与管理
治疗选择与管理
治疗方法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 靶向治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 健康状况来制定。
治疗选择与管理
随访与监测
治疗后需定期随访和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检 测复发风险。
在不同地区和种族中,发病率可能会有所差异。
谁会得神经内分泌肿瘤?
谁会得神经内分泌肿瘤?
风险因素
年龄、家族病史和某些遗传综合症是主要的风险 因素。
例如,MEN1综合症和VHL综合症患者更易发展为 神经内分泌肿瘤。
谁会得神经内分泌肿瘤?
症状表现
症状因肿瘤的类型和位置而异,常见症状包括腹 痛、体重变化、激素失调等。
神经内分泌肿瘤健康宣教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ETs)是较少见的源 于胰腺内分泌细胞的肿瘤,按分泌激素的
类型进行分类,包括胰岛素瘤、胰高血糖
素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多肽分泌瘤 (VIP瘤)、生长抑素瘤等,其中,15~ 30%为无功能性肿瘤。
概述
? 肿瘤细胞具有共同的生物特性 摄取胺前体并脱羧 (APUD细胞) 产胺产肽 神经内分泌标志物: NSE,铬粒素等
2010年,WHO提出了胃肠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 分类(4类):
①神经内分泌肿瘤(neroendocrine tumours,NETs)
NET 1级(类癌)和NET 2级;
② 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NECs)
其中有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是一种高分化NENs,低级别恶性肿 瘤。肿瘤细胞与正常原肠(gut)神经内分泌细胞类似,表达 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常弥漫强阳性表达CgA 和Syn)和某些部 位相关性激素标记物,细胞核具有轻到中度的异型性,核分 裂象少。根据增殖指数和组织学特征常为1级和2级,相当于 WHO 2000年分类中的类癌。
神经内分泌癌(NECs)是一种低分化NENs,高级别恶性肿瘤, 由小细胞或中~大细胞构成,有时可见类似NETs中的器官样结 构;弥漫表达神经内分泌分化标记物(Syn弥漫表达,CgA局 灶或弱阳性表达),核异型性明显,可见多灶性坏死,分裂 象活跃,按照增殖分数和组织学归为高级别(3级)。本肿瘤 相当于以往的小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或低分化 (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表现包括①反复发作性低血糖症,即Whipple三联症—空腹和 运动促使低血糖症发作(其他诱发因素有饥饿、劳累、精神刺激、 月经来潮和发热等);发作时血糖<2.8mmol/L,供糖后低血糖症 状迅速缓解。②交感神经兴奋性表现,如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 对低血糖代偿反应。③脑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述临床表现易被误 诊为癫痫、癔症或眩晕症,应注意加以区别。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复查项目
复查项目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其中影像学检查是重点,包 括B超、CT、MRI等。
05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防措施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尽量做到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适量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肿瘤的发生。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风险,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风险。
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基因突变
神经内分泌肿瘤存在多种基因突变,如TP53、RB1、PTEN等。
信号转导通路异常
神经内分泌肿瘤中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激活,如EGFR、MET、ROS等。
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增殖能力
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能够迅速生长并扩散。
凋亡不足
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凋亡不足,导致肿瘤细胞无法正常凋亡,进而形成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恶性程度通常较低,但晚期 病例也可能出现转移和扩散。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意义
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可能会出现激素分泌过多或过 少的症状,如库欣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等,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对患者 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预后因素
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治疗方式等因素 均会影响预后。
肿瘤复发与转移
肿瘤复发
神经内分泌肿瘤在治疗后可能复发,尤其是在术后短期内。
转移风险
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容易发生转移,如肝转移、肺转移等,而分化良 好的肿瘤则相对稳定。
随访与复查计划
随访时间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疾病名称
01 病因
03 检查 05 治疗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4 诊断 06 预后与随访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是机体内具有神经内分泌表型,可以产生 多种激素的一大类细胞。
神经内分泌细胞遍布全身各处,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 等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3左右。欧美人群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大在 2.5~5人/10万人,在过去30年内发病率增加了5倍,相比其他肿瘤,神经内分泌瘤的发病率的增加更加迅速。
过去20年中国台湾地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也显示出和欧美类似的增长趋势,但中国大陆尚缺乏发病率 数据。
根据WHO2010年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最新命名规定,以“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泛指所有源 自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将其中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命名为Neuroendocrine tumor(NET,神经内分泌瘤), 低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命名为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NEC,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表现
根据肿瘤是否具有激素分泌功能和有无出现激素引起的临床症状,将神经内分泌瘤分为非功能性(约占80%) 和功能性(约占20%)两大类。非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或肿瘤局部占 位症状,如进行性吞咽困难、腹痛、腹胀、腹泻、腹部包块、黄疸或黑便等;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 表现为肿瘤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激素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如皮肤潮红、出汗、哮喘、腹泻、低血糖、难治性消 化道溃疡、糖尿病等。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居多,包括胰岛素瘤、生长抑素 瘤、胰高血糖素瘤、胃泌素瘤等。

神经内分泌肿瘤预防和措施PPT

神经内分泌肿瘤预防和措施PPT
定期健康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为什么需要预防神经内分泌肿 瘤?
为什么需要预防神经内分泌肿瘤? 提升公众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神经内分泌肿 瘤的认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症状。
公众对疾病的了解可以促进早期就医。
为什么需要预防神经内分泌肿瘤?
降低发病风险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均衡饮食、适 量运动和减压,降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 风险。
预防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未来展望 社区参与
鼓励社区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和筛查活动,提高居 民的健康意识。
通过社区的力量实现更广泛的健康传播。
谢谢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选择低脂肪和高纤维的饮食能促进身体健康 。
如何实施预防措施? 定期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以保 持健康体重和增强免疫力。
运动有助于减轻压力,改善心理健康。
如何实施预防措施?
心理健康管理
通过冥想、瑜伽或心理咨询等方式,管理压 力和焦虑。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整体健康和疾病预防 。
预防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未来展 望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防与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2. 为什么需要预防神经内分泌肿瘤? 3.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4. 如何实施预防措施? 5. 预防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未来展望
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定义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源自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 瘤,通常出现在胰腺、肠道和肺部。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也是关键措施。
为什么需要预防神经内分泌肿瘤? 定期筛查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和监测,以便于 早期发现和干预。
遗传因素和家族史也是筛查的重要考量。

神经内分泌肿瘤疾

神经内分泌肿瘤疾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urs , GEP-NETs) – 由起源于胚肠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组异质性肿瘤组成 – 原发灶最常见于胃粘膜、小肠和大肠、直肠或胰腺 – GEP-NETs是胃肠道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大肠癌的肿瘤 胃
NEN的分类
分类复杂:最早根据胚胎时期的不同起源将NENs按前中后肠进行分类:其中前肠包括:肺、胰腺、胃、十二指肠、近端空肠;中肠包括:远端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后肠包括:结直肠。根据不同原发灶,GEP-NENs可以分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NENs)和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I-NENs),而GI-NENs再根据不同的原发部位进行命名。由于不同部位的肿瘤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各不相同,目前更加推荐以具体的原发灶进行分类。
NEN的治疗
对初始合并转移的pNENs,转移灶和原发灶均获得R0切除时,因复发率高,建议给予辅助治疗预防复发。 但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或药物,目前尚无成熟方案,建议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NEN的术后随访
所有pNENs均有恶性潜能,应进行长期随访。 根治性切除术后的pNENs患者:每6~12个月随访1次,随访10年,若出现症状随时复查。 未手术切除的低危患者:第1年应每3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半年随访1次,至少3年,之后每年1次。 有远处转移的pNENs患者:应每3~6个月随访1次,接受治疗的患者随访时间应相应缩短。 pNEC患者:应按照导管腺癌的随访要求进行随访。 随访内容至少应包括血清CgA和NSE;影像学检查包括CT或MRI检查,对于表达生长抑素受体2a的pNENs患者,也可联合生长抑素显像进行随访。

神经内分泌肿瘤科普宣传PPT课件

神经内分泌肿瘤科普宣传PPT课件

为什么会得神经内分泌肿瘤?
为什么会得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因
目前,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某些遗传综合征,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MEN),与这些肿瘤的发生有关。
为什么会得神经内分泌肿瘤? 风险因素
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能增加患 病风险。
家族史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为什么会得神经内分泌肿瘤? 预防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助于降低 风险。
早期发现和干预是关键。
神经内分泌肿瘤有哪些症状?
神经内分泌肿瘤有哪些症状? 常见症状
症状因肿瘤的部位和分泌的激素不同而异,包括 腹痛、腹泻、面部潮红等。
某些肿瘤可能无明显症状,直到晚期才被发现。
神经内分泌肿瘤有哪些症状? 特殊症状
这些肿瘤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常见于消化 道和肺部。
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分类
根据恶性程度,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分为良性、 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
常见的类型包括胰岛细胞瘤、类癌等。
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流行病学
虽然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对少见,但其发病率在逐 年上升。
近年来的检测技术进步使得更多病例被发现。
如何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 药物治疗
一些药物可用于控制症状和抑制肿瘤生长。
包括生长抑素类似物和靶向治疗药物。
如何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 放射治疗
用于某些无法手术的病例,以减小肿瘤体积 和缓解症状。
可能与化疗联合使用。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未来展望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未来展望 研究进展
近年来,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取得了显著 进展。
新型治疗方法和早期检测技术不断涌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分泌肿瘤
爱躲猫猫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钟捷
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相对罕见,许多医生对此病不太熟悉。

加之世界卫生组织在2010年出台共识前,临床上已经使用了几十个不同的术语来描述该疾病,这也造成了极大的混淆。

其实,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

它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单一的某一种肿瘤,而是一大类肿瘤的总称。

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根据原发肿瘤部位的不同,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前肠(胸腺、食道、肺、胃、胰腺、十二指肠)、中肠(回肠、阑尾、盲肠、升结肠)和后肠(远端大肠和直肠),其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

根据肿瘤分泌的物质是否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神经内分泌肿瘤又分为两大类——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

流行病学显示,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约为0.5-1/10万左右。

其肿瘤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仅次于结直肠肿瘤居第二位。

在过去30年间,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提高了约5倍,这可能与临床诊断手段的进步有关,但实际发病率在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

腹痛腹泻或是早期信号
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初的临床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比如腹泻、头面部和躯干部皮肤潮红、腹部疼痛等,这也导致经常被误诊为其它病变。

患者起初都会因为腹泻、腹痛等原因到医院就诊,医生往往诊断为胃肠道功能紊乱(IBS);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者症状更加严重了,消化科医生或其他专家会要求做一些影像学的检查,进一步寻找原因。

这时候就会发现原发肿瘤有的已发生肝转移等情况。

临床数据显示,超过60%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诊断时已处于晚期。

转移性
神经内分泌肿瘤5年生存率同其它转移性肿瘤类似,65%的转移患者生存期不超过5年。

所以,专家一致认为,早期诊断对于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争取生存时间至关重要。

治疗途径多样
目前临床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一般采取生物治疗、化疗和手术切除等手段。

由于诊断的延误,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属疾病晚期,因而丧失了手术切除的机会。

生物疗法主要为生长抑素类似物,例如奥曲肽可通过促进凋亡和使细胞周期停滞而减少肿瘤分泌,抑制肿瘤生长。

善龙则是唯一被证明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控制症状和抗肿瘤作用的生长抑素类似物,是目前已经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ENET(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等多个国际治疗指南推荐,作为治疗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首选药物之一。

来自18个医学中心,历时7年的PROMID研究证明:长效奥曲肽治疗明显延长转移性中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至疾病进展时间,至疾病进展时间由6个月延长到14个月。

1982年,美国批准了以链脲菌素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但化疗对晚期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疗效有限,并且链脲菌素目前在国内尚未上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