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培训资料
岩土测试技术第3章-动力触探试验

02 动力触探试验的基本原理
动力触探试验的原理
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通过锤击或落锤的方式,使一定形状和质量的探头贯入土层 ,根据贯入过程中所受阻力和探头贯入土层的深度来推求土层工程性质的原位测 试方法。
动力触探试验的原理基于能量守恒和动量定理,通过测量锤击能量、贯入时间和 单位时间内贯入的深度,可以推导出土层的力学性质指标。
锤击装置包括锤头、锤杆和支架,用于产生锤击力。
触探杆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传递锤击能量和支撑 探头。
深度测量装置用于精确测量探头贯入土层的深度。
03 动力触探试验的操作流程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试验目的
明确试验的目标,是为了评估土体的力学性 质、确定地基承载力还是其他目的。
准备试验场地
清理试验场地,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并 按照要求整平场地。
提出结论和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结 论和建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
提供依据。
04 动力触探试验的结果解读
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的解读方法
原始数据转换
01
将采集的原始动力触探数据转换为击数和能量等参数,以便进
行后续分析。
对比分析
02
将试验结果与标准值或已知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岩土的力学性
质和承载能力。
曲线拟合
选择合适的探头和钻杆
根据试验要求选择适合的探头和钻杆,确保 能够达到所需的探测深度和精度。
安装探头和钻杆
将探头和钻杆安装到测试仪器上,并确保连 接牢固。
试验操作步骤
调整测试仪器
根据试验要求调整测试仪 器的各项参数,如落锤重 量、落高、贯入速率等。
进行触探
操作测试仪器,使探头 贯入土体,记录贯入深
度和相应的锤击数。
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讲解学习

图3-4
7
图3-5 标准贯入器探头(单位:mm)
8
二、试验方法
(一)轻型、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的测试程序和要求
1.轻型动力触探
(1)先用轻便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0.3m处,然后对所 需试验土层连续进行触探。
11
(二)标准贯入试验
1.试验方法 (1)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0.15m处,清除残土。 (2)将贯入器放入孔内,避免冲击孔底,注意保持贯入器、 钻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测定贯入器所在深度,要求残土 厚度不大于0.1m。 ( 3 ) 将 贯 入 器 以 每 分 钟 击 打 15~30 次 的 频 率 , 先 打 入 土 中 0.15m,不计锤击数;然后开始记录每打入0.10m及累计0.30m的锤 击数N,并记录贯入深度与试验情况。若遇密实土层,锤击数超过 50击时,不应强行打入,并记录50击的贯入深度。 (4)旋转钻杆,然后提出贯入器,取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 别、描述记录,并测量其长度。将需要保存的土样仔细包装、编 号,以备试验之用。
(5)重复1~4步骤,进行下一深度的标贯测试,直至所需深 度。一般每隔1m进行一次标贯试验。
12
2.注意事项: (1)须保持孔内水位高出地下水位一定高度,以免塌孔,保 持孔底土处于平衡状态,不使孔底发生涌砂变松,影响N值; (2)下套管不要超过试验标高; (3)须缓慢地下放钻具,避免孔底土的扰动; (4)细心清除孔底浮土,孔底浮土应尽量少,其厚度不得大 于10cm; (5)如钻进中需取样,则不应在锤击法取样后立刻做标贯, 而应在继续钻进一定深度(可根据土层软硬程度而定)后再做标 贯,以免人为增大N值; (6)钻孔直径不宜过大,以免加大锤击时探杆的晃动;钻孔 直径过大时,可减少N至50%,建议钻孔直径上限为100mm,以 免影响N值。
动力触探试验讲义共47页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动力触探试验讲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报告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报告1. 简介本文旨在总结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以及对这些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2. 试验目的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土壤和岩石的物理特性,以帮助工程师和地质学家更好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 试验步骤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3.1 准备工作在进行试验之前,需要进行试验设备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包括确保试验仪器的正常运行,准备试验材料和所需工具。
3.2 钻探首先,需要进行钻探操作,以获取试验所需的土壤和岩石样本。
钻探的深度和位置应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来确定。
3.3 安装试验装置安装重型动力触探装置,并根据试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探头和锤击能量。
确保试验装置正确安装和固定,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 进行试验根据试验步骤和要求,对土壤和岩石样本进行一系列的锤击测试。
记录每次锤击的能量和触探深度,并记录相应的阻力数据。
3.5 数据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包括计算阻力-锤击能量曲线、计算触探曲线和计算动力触探指标等。
3.6 结果录入和报告将试验结果录入电脑或手持设备,并生成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试验目的、步骤、数据分析和结果的详细说明。
4.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讨论:4.1 土壤和岩石物理特性通过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可以评估土壤和岩石的物理特性,如密度、强度、压缩性等。
这些参数对于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4.2 地层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触探曲线,可以推断出地下地层的类型和属性。
这对于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4.3 工程项目应用根据试验结果,可以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例如,可以确定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地下岩层的分布等信息,以指导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5. 结论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有效评估土壤和岩石物理特性的方法。
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12.1 适用范围12.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地基土或加固土增强体的均匀性,判定地基处理效果。
12.1.1[条文说明]动力触探试验还可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等;另外,当具备本地区可靠对比验证经验资料时,根据动力触探试验指标,还可推断地基土或加固土增强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等)。
12.1.2本方法根据锤击能量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轻型动力触探适用于浅部的填土、砂土、粉土、黏性土等原状岩土以及采用粉质粘土、灰土、粉煤灰、砂土的垫层和水泥土搅拌桩、单液硅化法加固地基;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于砂土、中密以下的碎石土、极软岩等原状岩土以及采用矿渣、砂石的垫层和强夯处理地基、不加填料振冲处理砂土地基、碎石桩振冲法、砂石桩、石灰桩、冲扩桩、单液硅化法加固地基;超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于密实和很密的碎石土、软岩、极软岩等原状岩土以及强夯处理地基、不加填料振冲处理砂土地基、砂石桩、石灰桩。
12.1.2[条文说明]轻型动力触探的优点在于轻便,在判断水泥土搅拌桩的搅拌均匀性等方面有实用价值。
重型动力触探是应用最广泛的动力触探试验,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而且它的落锤能量与标准贯人试验及国际上通用的动力触探试验相一致。
12.2 仪器设备12.2.1动力触探仪由穿心锤、圆锥触探头和触探杆(包括锤座和导向杆)组成。
其规格如表12.2.1所列。
表12.2.1 动力触探设备类型和规格设备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落锤质量(kg) 10±0.2 63.5±0.5 130±1.0落距(cm) 50±2 76±2 100±2探头直径(mm)40 74 74 截面积(cm2)12.6 43 43 圆锥角(°)60 60 60触探杆直径(mm)25 42 50~60 每米质量(kg)<8 <13锤座质量(kg)10~15注: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探头直径的最大允许磨损尺寸为2mm;探头尖端的最大允许磨损尺寸为5m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动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
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锤的质量(kg)10±±120±1落距(cm) 50±2 76±2 100±2直径(mm) 40 74 74锥角(°)60 60 60探杆直径(mm)25 42 50~60深度(cm)30 10 10锤数N10 N120(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1.穿心杆2.穿心锤3.锤垫4.触探杆5.探头B.试验步骤:(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 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
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C.资料整理:(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
(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D.试验成果的应用: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15 20 25 30fa(Kpa)105 145 190 230注: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J7-89)表3-35 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10 20 30 40fa(Kpa)85 115 135 160注:本表引自《铁路动力触探技术规范》(TBJ18-87)表3-36 含少量杂质的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15~20 18~25 23~30 27~35 32~40 35~50fa(Kpa)40~70 60~90 80~120 100~150 130~180 150~200空隙比e ~ ~ ~ ~ ~ <本表引自西安市资料.(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主要用于碎石土、砂土及一般粘性土。
重型动力触探讲解学习

重型动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报告报告编号:工程名称:工程地点:试验日期:2012年06月15日重型动力触探(N63.5)检测报告重要提示:1、报告无试验、编写、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2、报告发生改动、换页或剪贴后无效。
3、未经试验单位同意,报告不得部分复制。
4、如对试验报告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试验单位书面提出,逾期视为认可试验结果。
目录1、前言2、场地工程地质概况3、试验方法及依据4、试验结果分析5、结论附图表试验汇总表、深度—击数曲线--------------------------------------------3张1. 前言受的委托,我公司()于2012年06月12日对工程的段基础换填级配碎石进行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此次试验共检测3点,工程概况见下表1。
工程概况表表12、受检场地工程概况场地的地质情况详未提供,受检地基的详细资料参见施工方的现场施工记录。
3、试验方法(1)试验原理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的规格圆锥探头打入土中,然后依据贯入击数或动贯入阻力判别土层的变化,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其中锤击的能量主要用于克服土对探头贯入的阻力,另外极少数消耗于锤与触探杠的碰撞、探杠的弹性变形、探杠与孔壁土的摩擦等。
可用公式表示如下:1000AeHq)(Q 2Q d q ⨯+=式中:d q 为探头的动贯入阻力kPa ;A 为探头横截面积(2m );e 为每击的贯入度(m );Nh s /=;q为触探器,即被打入的部分(包括探头,触探杆、锤座和导向杆)的重量、(kN );Q 为锤质量(kN );H 为落距(m );1000为单位换算系数;当e 、Q 、H 、A 、q 一定时,探头的单位动阻力或锤击数N 的大小,反映了土层的动贯入阻力。
它与土层的密实度、力学指标有联系,经过大量试验数据与其它测试建立经验关系,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
(2)试验方法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前,应保持触探杆垂直。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动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
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锤的质量(kg)10±±120±1落距(cm)50±2 76±2 100±2直径(mm) 40 74 74锥角(°)60 60 60探杆直径(mm)25 42 50~60深度(cm)30 10 10锤数N10N120(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1.穿心杆2.穿心锤3.锤垫4.触探杆5.探头B.试验步骤:(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
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C.资料整理:(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
(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D.试验成果的应用: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15 20 25 30fa(Kpa)105 145 190 230注: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J7-89)表3-35 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10 20 30 40fa(Kpa)85 115 135 160注:本表引自《铁路动力触探技术规范》(TBJ18-87)表3-36 含少量杂质的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15~20 18~25 23~30 27~35 32~40 35~50fa(Kpa)40~70 60~90 80~120 100~150 130~180 150~200空隙比e ~ ~ ~ ~ ~ <本表引自西安市资料.(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主要用于碎石土、砂土及一般粘性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3.2.6.4动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
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锤的质量(kg) 10±0.2 63.5±0.5 120±1落距(cm) 50±2 76±2 100±2直径(mm) 40 74 74锥角(°) 60 60 60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深度(cm) 30 10 10锤数 N10 N63.5 N120(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1.穿心杆2.穿心锤3.锤垫4.触探杆5.探头B.试验步骤:(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 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
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C.资料整理:(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
(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D.试验成果的应用: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 15 20 25 30fa(Kpa) 105 145 190 230注: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J7-89)表3-35 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 10 20 30 40fa(Kpa) 85 115 135 160注:本表引自《铁路动力触探技术规范》(TBJ18-87)表3-36 含少量杂质的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 15~20 18~25 23~30 27~35 32~40 35~50fa(Kpa) 40~70 60~90 80~120 100~150 130~180 150~200空隙比e 1.25~1.15 1.20~1.10 1.15~1.00 1.05~0.90 0.95~0.80 <0.80本表引自西安市资料.(2)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主要用于碎石土、砂土及一般粘性土。
A.试验设备: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主要由触探头、触探杆及穿心锤三部分组成(可参见图2-3)。
落锤升降由钻机操纵B.试验步骤:(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测出锥尖到锤垫底面之间长度,即触探杆长度。
(b)待锤尖打入到预测位置时,从触探杆上标出,从地面向上每10cm的位置。
(c)穿心锤自由落距76cm,记录每贯入土层10cm的锤击数N63。
.5′。
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d)每加上一根触杆时,需记录所加杆的长度,重新统计触探杆长度。
(e)若土质较松软、探头贯入速度较快时,亦可记录锤击5次的贯入深度。
(f)对触探杆侧壁摩擦影响较大的土层,可考虑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
(参见轻型动探相关内容)。
(g)如N63.。
5′>50,连续三次,可停止试验。
C.资料整理:(a)触探杆长度的校正:当触探杆长度大于2m时,需按下式校正:N63。
.5=a·N63。
.5′式中:N63。
.5—修正后的重型动探击数a--为触探杆长度校正系数,查表3-37。
(b)触探杆侧壁摩擦影响的校正:对于砂土和松散-中密的圆砾、卵石层触探深度在15m内,一般可不考虑侧壁摩擦的影响。
(c)地下水影响的校正:对于地下水位以下的中、粗、砾砂和圆砾、卵石,锤击数(N63.5)可按下式修正:N63.5=1.1N’63.5+1.0(d) 绘制重型动探击数N63.5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表3-37 动探杆长度校正系数α5 10 15 20 25 30 35 40 ≥50≤2 1.0 1.0 1.0 1.0 1.0 1.0 1.0 1.04 0.96 0.95 0.93 0.92 0.90 0.98 0.87 0.86 0.846 0.93 0.90 0.88 0.85 0.83 0.81 0.79 0.78 0.758 0.90 0.86 0.83 0.80 0.77 0.75 0.73 0.71 0.6710 0.88 0.83 0.79 0.75 0.72 0.69 0.67 0.64 0.6112 0.85 0.79 0.75 0.70 0.67 0.64 0.61 0.59 0.5514 0.82 0.76 0.71 0.66 0.62 0.58 0.56 0.53 0.5016 0.79 0.73 0.67 0.62 0.57 0.54 0.51 0.48 0.4518 0.77 0.70 0.63 0.57 0.53 0.49 0.46 0.43 0.4020 0.75 0.67 0.59 0.53 0.48 0.44 0.41 0.49 0.36注:l为杆长。
D.试验成果的应用:(a)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原规范为标准值fk)(表3-38,3-39):表3-38 碎石土、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与N63.5关系N63.5 3 4 5 6 7 8 9 10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0碎石土fa(Kpa) 140 170 200 240 280 320 360 400 470 540 600 660 720 850 930 970 1000中、粗、砾砂fa(Kpa) 120 150 180 220 260 300 340 380注: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表3-39 粘性土、粉土N63。
.5与承载力特征值fa的关系N63。
.5 1 1.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fa(Kpa)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65 290 320 350 375 400 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注:本表引自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b)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E0(表3-40):表3-40 圆砾、卵石土的变形模量E0与N63。
.5击数平均值的关系N63。
.5 3 4 5 6 7 8 9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5 40E0(Mpa) 10 12 14 16 18.5 21 23.5 26 30 34 37.5 41 44.5 48 51 54 56.5 59 62 64注: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1988年)(c)确定地基土(碎石土)的密实度(表3-41)及地基土(砂土)的密实度(表3-42):表3-41 碎石土密实度与N63。
.5平均值的关系N63。
.5 ≤5 5<N63。
.5≤10 10<N63。
.5≤20 >20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注: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小于等于50mm, 且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的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表3-42 砂土密实度与N63。
.5平均值的关系砂土 N63。
.5 砂土密实度孔隙比<5 松散>0.655—8 稍密 0.65—0.508—10 中密 0.50—0.45>10 密实<0.45<5 松散>0.805—6.5 稍密 0.80—0.706.5—9.5 中密 0.70—0.60>9.5 密实<0.60<5 松散>0.905—6 稍密 0.90—0.806—9 中密 0.80—0.70>9 密实<0.70注:N63.5系指因杆长影响校正而未经地下水影响校正的锤击数。
本表引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表3-2-13。
E.记录格式:动力触探记录表工程名称地点动探类型钻孔编号钻孔标高地下水位深度(m)杆长(m)实测击数(击)修正系数修正击数N 深度(m)杆长(m)实测击数(击)修正系数修正击数N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时间:校核:记录:3.2.6.5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及一般粘性土。
标准贯入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一般粘性土及强风化岩等。
该试验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自由落距,将一定规格的标准贯入器预先打入土中0.15cm,然后再打入0.30cm,记录0.30cm的锤击数,称为标准贯入击数(N)。
标准贯入试验的工程目的是:(a)划分土层类别、采集扰动试样;(b)判断砂土的密实度或粘性土及粉土的稠度;(c)估测土的强度及变形指标、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d)评价砂土及粉土的振动液化;(e)估算单桩承载力及沉桩可能性;(f)检验地基加固处理质量。
(1) 试验设备:标准贯入试验由触探头(又称贯入器、对开式管筒)、锤垫及导向杆、落锤(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三部分组成(图3-8)。
落锤距离由自动脱钩装置控制。
图3-8 标准贯入试验设备1.穿心锤;2.锤垫;3.探杆;4.贯入器;5.出水孔;6.贯入器内壁;7.贯入器靴(2) 试验步骤:(a)先用钻具钻至欲测土以上15cm。
且钻具拔出后孔底与孔壁应保证无软粘土等挤出堵塞钻孔。
(b)标贯探头入土之前,先测出探头靴口到锤垫底面之间的长度,及探杆长度。
(c)将探头压入欲测土表面,然后进行锤击,锤击速率为15-30击/min,锤击落距76±2cm,先记录贯入15cm的预打击数,然后记下再贯入30cm 的标贯实测击数N′。
(d)若30cm内锤击数超过50,则停止试验。
(e)若需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时,一般应隔1m后在进行。
(f)整个标贯过程中,孔壁不能有垮坍或孔壁上软粘土等挤出,造成探杆侧壁摩擦加大。
(g)拔出探入器,分开对开式管筒,取出筒内土样描述和试验。
(3) 资料整理:A.探杆长度校正:当探杆长度大于3m时,需按下式修正N=αN·N′式中:N—修正后的标贯击数(击/30cm)αN—杆长修正系数,按表3-43确定B.土的自重压力的影响:(a) 图表法:锤击数、上覆土压力—砂土的相对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