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主讲人:麻醉科主治医师刘光辉1、对于病人的病情应该作祥细的评估。
应对高血压病人的病期、发展情况、目前高血压程度、有无脏器(靶器官)受累及其严重程度、其他并存疾病以及治疗情况等做出评估,以便于估计麻醉风险,制订麻醉方案.2、应认真进行麻醉前准备。
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如术前未经降压治疗则术后发病率(mor-bidity)和死亡率均可较高,术中血压亦可剧烈波动。
WHO的降压目标为:中青年<130/85 mmHg,老年人<140/90mmHg;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应降至130/80mmHg 以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 甚至125/75mmHg以下.3、高血压病人易于激动,术前应充分镇静.4、麻醉管理比麻醉选择更为重要。
对于高血压病人,要求麻醉过程平稳,尽可通将血压维持于接近平日可耐受水平,防止低血压或血压过高所致之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意外和肾功能衰竭。
如血压较原来水平降低25%,即可应视为低血压:如降低30%,则为显著的低血压.麻醉期间血压下降的幅度不宜超过原来血压水平的20%.如血压较麻醉前升高〉30mmHg,则为血压过高。
作全麻静脉诱导时应缓慢、分次注射,并观察和监测病人对药物的反应,采用最小的有效诱导剂量。
此外,应注意变动体位要缓、轻巧、术中及时补充血容量,尽可能采取措施减轻手术所引起的不良神经反射如胆心反射、腹腔丛反射等。
另一方面,这类病人又常可由于麻醉偏浅时各种刺激所致的交感神径反应、或对于血管活性物质(药物)的高度敏感而出现血压过高。
因此在进行高血压病人的麻醉时,应在其心血管功能可耐受的情况下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尽力减轻气管内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避免低氧或二氧化碳蓄积,注意在输液、输血中不使血容量急剧增高。
在处理低血压而使用升压药时,也切忌一次注入较大剂量而致血压剧升。
对于血压过高,如针对原因处理无效时可用药物控制血压。
除传统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外,可采用效果好而副作用更少的药物,如尼卡地平(nicardipine)、艾司洛尔、乌拉地尔(urapidil)等.对过高的血压应及时处理,否则可增加心肌氧耗导致心肌缺血外,还可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心肌梗死、脑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

1 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高血压病初期,主要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
长期高血压导致全身小动脉硬化,主要表现为小动脉内膜下玻璃样变,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肥厚,弹力纤维增生,导致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窄。
持续的高血压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脏器供血减少,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最终功能衰竭。
2 高血压的分类?高血压分为:1)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90%以上的患者属于此类。
2)继发性高血压:A内分泌性,如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B 肾性:肾血管狭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C 心血管: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血容量增多等;D 神经性:颅内压增高,多发性神经炎等。
3 高血压患者术前应如何评估,高血压患者术前评估:λ病史和家族史,目的是判断是否有动脉硬化的证据包括冠脉或脑血管疾病、肾脏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社会史,有无吸烟、饮酒史及违禁药品使用史;λλ查体,包括眼底镜;评估靶器官功能不全或损害;λ证实心血管的危险因素或伴随疾病。
λ血压控制是否满意。
λ4 如何进行术前准备?术前准备:1)内科治疗:如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术前准备,在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应对高血压患者的并存疾病和生理紊乱进行治疗和纠正。
如心律失常的控制,血糖水平的控制、酸碱和离子失衡的纠正、肺部感染的控制、心绞痛发作次数的控制,肝、肾功能的保护和改善。
对于合并心衰者,手术前应尽力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
2)术前访视:详细了解病史,全面查体,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3)术前用药:高血压手术前应充分镇静。
手术前访视时麻醉前用药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状态,减轻因恐惧、紧张而导致的过度应激所引起的高血压、心动过速,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手术前口服安定5-10mg,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和异丙嗪25mg,可产生较好的镇静效果。
4)降压药用至手术当日。
5 围术期高血压危急症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围术期高血压危急症的诱发因素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睡眠不足,过度疲劳,在清醒状态下实施有创操作,手术创伤,输液过量,尿潴留,缺氧,CO2蓄积,手术后疼痛和不适当用药等。
高血压病人麻醉处理

高血压病人麻醉处理一、术前评估高血压病人接受手术治疗时,麻醉的风险主要取决于病人心血管系统的状况。
因此,麻醉前应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人高血压程度、重要脏器功能、药物治疗情况等。
同时,还应对病人进行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以了解病人整体情况和手术耐受能力。
二、麻醉选择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选择应遵循安全、平稳、有效的原则。
根据病人情况和手术要求,可以选择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适用于小手术或短时间手术,椎管内麻醉适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全身麻醉适用于复杂或长时间手术。
无论选择哪种麻醉方式,都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保证病人安全。
三、术中管理在手术过程中,高血压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
应保持病人安静,避免过度紧张和疼痛刺激,同时注意保暖。
在手术过程中,还应注意病人的液体平衡和电解质平衡,预防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还应注意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及时输血和补充血容量。
四、术后管理术后,高血压病人应继续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安静和舒适的体位,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应注意病人的疼痛情况和伤口愈合情况,及时给予止痛和抗炎治疗。
在康复过程中,还应注意病人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避免不良习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需要全面评估、合理选择、密切监测和科学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病人安全、平稳地度过手术期。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一、术前评估和处理在考虑为高血压病人进行麻醉处理前,首先要对病人的整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了解病人的高血压病史、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身体状况以及任何可能影响手术和麻醉的合并症。
对于高血压病人,充分的术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对病人的心理疏导,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同时,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病人的高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
术前应确保病人在手术前已经停用了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
二、术中麻醉处理在术中,对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应尽可能保持平稳和舒适。
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麻醉科术中高血压危象处理

麻醉科术中高血压危象处理在麻醉科手术中,高血压危象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高血压危象是指高血压在手术过程中突然升高,导致患者的生命体征受到严重威胁。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术中高血压危象的处理方法,旨在提供给医护人员在遇到类似情况时的参考。
一、高血压危象的定义和病因高血压危象是指患者在麻醉过程中,血压突然升高到临界点以上,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并伴有心脏和脑等器官功能障碍。
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麻醉药物相关:某些麻醉药物的使用,如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等,可导致血压升高。
2. 手术刺激:手术过程中,术区刺激或创伤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高血压。
3. 患者基础疾病:患者本身存在高血压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手术刺激引发病情加重。
二、高血压危象的处理步骤在遇到高血压危象时,及时正确的处理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因高血压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血压危象的处理步骤:1. 确认患者情况:及时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血压水平以及其他相关生命体征,例如心率、呼吸等。
2. 停用引发高血压的药物:如果可为高血压危象的原因是某种麻醉药物,及时停止使用,并寻找其他可替代的药物。
3. 给予氧气:将氧气面罩或鼻导管放置在患者鼻腔口,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有助于改善组织供氧。
4. 给予降压药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滞剂等。
5. 监测和评估疗效: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6. 寻找潜在疾病:对于发生高血压危象的患者,除了紧急处理外,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检查,以寻找潜在的疾病原因。
三、高血压危象的并发症与预防高血压危象发生时,如果未能及时有效处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意外、心肌缺血、脑卒中等。
因此,预防高血压危象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麻醉科对高血压患者的麻醉管理

麻醉科对高血压患者的麻醉管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手术中,麻醉科医生需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特殊的麻醉管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对高血压患者的麻醉管理策略。
一、麻醉前的评估在麻醉前,麻醉科医生需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病情稳定性、心血管功能、肾功能、药物治疗情况、并发症及家族病史等方面。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的全貌,为制定个体化的麻醉计划提供依据。
二、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很关键,麻醉科医生需要与患者和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其中的细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停用一些可能对高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如抗高血压药物等。
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或停用,以减少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2. 对于高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在术前使用降压药物,以达到血压稳定的目的。
3. 彻底检查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
并准备好必要的监护仪器设备,如血压监测仪、心电图仪等。
三、麻醉过程中的管理1.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于高血压患者,在麻醉方法的选择上需要特别谨慎。
一般而言,麻醉科医生会优先考虑局部麻醉或表面麻醉,以减少全身麻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2. 监测生命体征:在麻醉过程中,需要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
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麻药剂量,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
3. 控制麻药的使用:麻醉科医生在使用麻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影响循环系统的麻药,以防止血压的波动。
另一方面,也需要确保麻醉的深度和效果,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四、术后的监护与处理1. 术后监护:手术结束后,麻醉科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护,观察其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指标。
并根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处理并发症:在术后恢复期间,高血压患者可能面临一些并发症的风险,如高血压危象等。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会对手术患者的麻醉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为高血压病人提供麻醉时,医护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病人在麻醉中的注意事项和合理的麻醉管理,并介绍一些常用的麻醉方法。
麻醉管理的原则高血压病人在麻醉中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完善的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应仔细评估病人的病情和麻醉风险。
这包括测量血压、了解用药情况、查看任何与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等。
术前评估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2. 血压的控制:在麻醉的过程中,维持稳定的血压水平对高血压病人非常重要。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用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常用的药物有硝酸甘油、尼卡地平等。
3. 预防并管理术中并发症:高血压病人在麻醉中容易出现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医护人员应做好监测工作,密切监测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常用的麻醉方法1. 局部麻醉:对于一些较小的手术,可以选择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通常不会导致显著的血压波动,对高血压病人来说相对较为安全。
常见的局部麻醉方法包括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
2. 全身麻醉:对于复杂的手术或需要深度镇静的情况,全身麻醉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全身麻醉涉及使用麻醉药物控制病人的意识和疼痛感知,同时也会对循环系统产生影响。
因此,在全身麻醉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调整。
3. 蛛网膜下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是一种针对下半身手术的常用麻醉技术。
该方法在高血压病人中相对安全,能够提供有效的疼痛控制和术后镇痛。
4. 术中监测和支持:为了确保高血压病人在麻醉过程中的安全,医护人员应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支持。
这包括血压监测、心电图监测、氧合情况监测等。
同时,在需要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采取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血压,如β受体阻滞剂等。
结语高血压病人在麻醉中的管理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关注,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方面的详细指导。
对于这类特殊人群,正确和安全地进行手术前、中、后期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2. 高血压及其影响2.1 高血压定义与分类- 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被视为高血压。
- 分类:将高血按照原发性和继发性分成两大类型,并进一步划分不同级别。
2.2 对身体系统功能产生影响:- 心脏系统:增加心肌耗氧量,易引起冠心病等并发症。
- 脑部循环: 增加脑出现意外事件风险如中风等。
- 肾脏功能: 加速肾小球硬化过程, 导致肾损害甚至尿毒症.3. 执行手术前评估在执行任何形式手术之前必须确保以下事项已经完成: - 完整的病史记录,包括高血压诊断时间、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情况。
- 详细体格检查,特别关注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等相关器官功能状态。
4. 麻醉前准备在手术当天或之前进行以下步骤:- 确定患者是否已按医嘱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并告知其在手术中如何调整剂量。
-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全身/局部麻醉方式并明确操作计划。
5. 执行过程管理5.1 全身麻醉处理:根据个人实际需要确定最佳方法(例如静脉镇静法)以保持稳定循环动力学参数;5.2 局部浸润与表面防止感觉传导技巧结合应用于某些小型外科程序;6. 高血压引起的围手术期风险控制控制下列因素有助于预防可能发生严重事件:a) 術後恶性高温危象;b) 心源性急性肝损伤;c) 心肌缺血;d) 脑卒中;7. 术后处理-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关注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等器官功能。
- 根据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8. 附件:提供相关高血压患者管理方面资料及指南作为参考材料。
9. 法律名词及注释:a)法律名词1:根据《医疗事故责任条例》,对于因未按规范程序进行高血压患者麻醉而导致意外事件发生负有相应法定义务;b)法律名词2:依照《健康保险合同》第X条款,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则可能影响理赔结果;。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1、介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对于高血压病人的麻醉管理需要特殊考虑。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高血压病人麻醉原则,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麻醉操作时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服务。
2、高血压病人的评估2.1 基本病史和体格检查2.2 血压控制情况2.3 既往的麻醉史2.4 相关疾病的评估(如心脏病、糖尿病等)2.5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等)3、麻醉前的准备3.1 术前准备(包括手术室环境、监测设备等)3.2 麻醉用药准备(包括用药种类和剂量)3.3 详细的麻醉操作步骤安排3.4 与患者的沟通和心理准备4、麻醉的监测4.1 心电监测4.2 血压监测4.3 血氧饱和度监测4.4 CO2浓度监测4.5 过程性监测(如中央静脉压监测等)5、麻醉的管理5.1 控制血压和心率5.2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5.3 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5.4 维持适当的体液平衡5.5 预防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休克、心律失常等)6、麻醉的观察和后续处理6.1 监测麻醉效果和患者生命体征6.2 遵循术后的麻醉和镇痛处理计划6.3 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支持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高血压病人麻醉风险评估表- 附件2、高血压病人麻醉操作步骤示意图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hypertension):指血压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2、麻醉(anesthesia):通过给予药物以降低病人意识感觉和产生无痛状态的过程。
3、麻醉风险评估表(Anesthesia Risk Assessment Form):用于评估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风险和预测可能的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急处理
血压过高的紧急处理: 首先应排除麻醉过浅、缺氧、CO2蓄积、膀 胱过胀及手术强烈刺激。紧急状态下用药 选择:如尼卡地平1~2mg或10~20ug.kg-1静 注,之后1~3 ug.kg-1.min-1微泵输注维持, 硝酸甘油0.1~0.5mg静注,之后0.5~2ug. kg1.min-1微泵输注,特别适宜心肌缺血的病 人。
麻醉医生面临的血压问题
麻醉手术过程中,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波动几 乎无法避免。若血压升高或降低超过生理允许的 范围(对高血压病人,血压波动的范围宜于 110~150/70~100mmHg左右),其结果将导致严重 的并发症,如脑卒中、脑缺氧、心肌缺血、心肌 梗死、心衰、肾衰和呼衰等,严重者能致死。因 此,麻醉期间如何维持病人血压相对稳定,将血 压调控在生理允许范围内,这是高血压手术病人 麻醉期间处理的关键。
术前准备
术前对高血压患者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估,应明确以下方面 的情况: (一)高血压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手术前首先全面系统评估高血压的诊断。对继发性高血压, 要明确病因诊断,特别要警惕未诊断出的嗜铬细胞瘤。这 种疾病在明确诊断前麻醉手术,若术前术中准备不充分, 对病理生理改变不清楚,术中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和(或) 严重低血压,甚至导致死亡。 (二)高血压分级及进展情况 血压越高,病程越长,心、脑、肾等脏器易受损,麻醉危 险性愈大。对于病程虽短,但病情进展快,表现为急进危 重,心脑肾等脏器受累发病急骤,麻醉风险愈大。
(三)靶器官受累情况 1.心脏 病人有无心力衰竭表现(如运动性气短,夜间咳 嗽等)。有无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病史。 2.脑 病人有无脑缺血和脑血管意外病史。通过检查眼底 视网膜,判断脑动脉受累程度。还可以通过颅脑彩色多普 勒检查脑动脉血流,判断脑血供及脑血管情况。 3.肾脏 长期血压升高可致进行性肾硬化,并可加快肾动 脉粥样硬化,引起肾功能改变,病人可表现蛋白尿,肾功 能损害的临床表现。 (四)其他合并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人伴有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阻塞性睡眠呼吸 暂停综合征、脑血管意外史,患者年龄男大于55岁,女大 于65岁,吸烟,饮酒等危险因子,麻醉危险因子大
< 10% 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
五 麻醉实施
高血压病人到手术室,仍有不少患者高度紧张,尤其 急诊手术高血压病人,所以应立即监测BP、HR、SpO2, 常规吸氧,静注咪唑安定1~2mg,5~10分钟后血压可 下降到安全范围,即可实施麻醉操作。如果血压仍很 高,又行椎管内麻醉或神经阻滞,可静注硝酸甘油 50~250ug,或硝普钠50~250ug、尼卡地平1~2mg、乌 拉地尔12.5~25mg,血压可降到安全范围;如果行全 身麻醉,先麻醉诱导,诱导给药宜缓,分次小剂量给 药,使血压缓慢安全地下降,麻醉诱导完后,血压仍 高,再按前述给予降压药。
• 高血压是常见病,我国 高血压病人在不断增加, 根据1991年普查推算, 我国高血压病人超过1 亿,60岁以上人群 45%~50%有高血压,中 青年高血压病人也日益 增多。手术人群在增加, 手术伴高血压的比例明 显增多。
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改变
高血压病理改变主要在血管。长期高血压, 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粘滞度增加。高血压持 续进展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表现为小动脉玻 璃样变,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管壁增厚,管腔 狭窄,使血压维持和发展并进而导致重要靶器官 如心、脑、肾损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 主要累及中、大动脉。
一)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 一般认为蛛网膜下腔麻醉对高血压病人血压波动大, 不宜选用。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于1、2 级高血压病人,实施CSEA时,用小剂量、低浓度 局麻药,不仅起效快,麻醉满意,而且平面易控制, 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出现高血压的机会小。麻醉 平面不够时可用硬膜外麻醉去衔接,往往给2%利 多卡因5ml或混合液5ml既可满足手术要求,又能延 长作用时间,明显减少局麻药用量。对于某些病人 麻醉前血压升高大于180/110mmHg,不宜急于降压, 应先静注咪唑安定1~2mg,绝大多数病人血压可下 降到安全范围。
(一) 心脏:长期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心脏后负荷增加,使左心 室扩大。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II等物质 也可刺激心肌细胞肥大。心脏肥厚扩大,称为高血压心脏病, 最终可致心肌劳损、心肌缺血,甚至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可 使脂质在大、中动脉内膜下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如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 (二) 脑: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并发脑栓 塞。脑血管自身调节不适,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肿,甚至脑 血管意外。急性血压升高时引起脑小动脉痉挛、缺血、渗出, 致高血压脑病。 (三) 肾脏:持续高血压致肾小球囊内压升高,肾小球纤维化、 萎缩,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四) 视网膜:视网膜小动脉也从痉挛到硬化,可引起视网膜水 肿、渗出,甚至出血。眼底检查可以了解高血压病变的进展程 度。
麻醉选择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根据手术要求和病情需要, 选择对循环功能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 尤其对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心脑血管意外的 危险性很高,术中血压波动大。手术麻醉中操作 刺激,亦可引起血压升高,严重时有诱发急性心 力衰竭、脑水肿和(或)脑血管破裂的危险,在 手术麻醉中也可出现低血压。 上肢手术可选用臂丛阻滞,中下腹部或下肢手术 可选用单纯硬膜外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或联合 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对于体质好的轻度高 血压行上腹部手术,可应用单纯硬膜外阻滞;对 于年龄高或体质差的病人,宜选用全身麻醉;对 于体质好的患者,也可选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胸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则选用全麻,对极危病 人急诊抢救手术则选全麻。
紧急处理
血压过高宜逐渐降压,切忌猛降。术中最好采 用有创动脉监测,必要时行CVP监测。麻醉恢复 期,应防止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气管 拔管前10分钟气管内给2%利多卡因5ml,拔管前 2~3分钟静注尼卡地平1~2mg或硝酸甘油 50~100mg,但是在患者清醒前,必须保证呼吸 道通畅及充足的氧供,预防呼吸抑制引起的缺 氧和CO2潴留。加强术后镇静镇痛,防止病人躁 动或膀胱过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或 CO2蓄积,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的稳定,使患者安 全地渡过围术期。
术后
手术结束,麻醉作用逐渐消退,动 脉血管收缩,如果麻醉过程中血容 量已补足,可出现血容量过高,血 压升高,尤其高龄患者、心功能不 全的病人易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及脑血管意外。此时可硬膜外给镇 痛或(和)使用扩血管药物,必要 时用小剂量利尿剂,如速尿5mg,但 要防止低血钾发生。
总之,麻醉期间对高血压 病人血压的调控,应持有 全局和整体的观念,麻醉 与手术紧密配合,以预防 为主,加强术中监测,维 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有效 调控血压,以保证病人的 安全。
(五)高血压治疗情况 明确抗高血压药的种类、药理作用和药效,病人 用药情况及其治疗效果,有无并发疾病,是否需 要继续抗高血压治疗,明确抗高血压药物对麻醉 病人的影响,术前是否需要停用或换用抗高血压 药。需停用,停多长时间,需换用,换何种抗高 血压药物。术前对高血压病人全面系统的评估, 作好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工作,可使麻醉过程平稳, 显著减少或预防麻醉危险,保证病人安全。
术前血压监测
•
准确、客观反映24小时血压波动的状况 平均动态血压水平 血压波动的幅度
Hale Waihona Puke 正常参考值 24小时动态血压 平均值 白昼均值 夜间均值 < 130/80 mmHg < 135/85 mmHg < 125/75 mmHg 100%
夜间血压下降率 = > 10% 正常
白昼均值-夜间均值 白昼均值
二)硬膜外全麻联合麻醉(CEGA) 全麻可有效控制呼吸,保证呼吸道通畅,充 分供氧,肌松良好,抑制大脑高级中枢,病 人无痛感,有利于手术麻醉中的各种处理, 是高血压病人常用的麻醉方法。但是全麻仍 不能完全阻滞手术麻醉的有害刺激引起的不 良应激反应。有些操作可引起血压波动非常 大,麻醉管理难度增加。硬膜外联合全麻在 胸科、中上腹部大手术可选用,特别对冠心 病患者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