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饭店

合集下载

北京香山饭店设计浅析

北京香山饭店设计浅析

北京香山饭店设计浅析摘要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和建成,对中国建筑民族化的追求和探索,对中国现代建筑的贡献和影响,有着相当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社会缺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拓展与深化,导致与当代社会文化的疏离。

本文阐述摆脱千篇一律的国际化转向批判的地域主义本土建筑是我们这一代及以后几代人共同的责任。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关键词香山饭店中国建筑民族化责任1979 年,在北京西郊的香山公园内,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主持设计了香山饭店,随即引发了中国建筑界的强烈震动。

这座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筑,以一个大家闺秀式的粉墙黛瓦出现在众人面前。

结合地形蜿蜒曲折,为了保护其内的百年古树,形成了11个院落,将体积约15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

一、北京香山饭店设计的特征香山饭店入口的低调与简单的小广场,为后面的丰富的院落拉开序幕。

进入大门就能看到一个开阔并经精心设计的中庭――常春四合院,四面白墙上磨砖对缝的青砖将菱形窗连缀呈一组颇富江南园林特色的图案。

常春四合院是贝聿铭在对中国传统“院”的理解之上,运用园林的设计元素和现代空间的处理手法,对中庭空间的全新阐释。

而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脊顶精髓。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几条又深又长的走廊,两种空间相互辉映,有松有驰,给人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后花园内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

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的水池、假山和青竹,使前庭后院具有连续性。

方形和圆形,是香山饭店的两种几何符号,增强了建筑的韵律感。

灰白方圆的不断重复,加强了整组建筑的统一识别性。

北京香山饭店

北京香山饭店

祝你有好的灵感!
贝聿铭:给年轻设计师的十大忠告
1、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 2、可以做设计,切不可沉湎于设计。 3、不要去做设计高手,只去做综合素质高手! 4、多交社会三教九流的朋友! 5、知识涉猎不一定专,但一定要广!
6、抓住时机向工程管理或行政方面的转变! 7、逐渐克服自己的心里弱点和性格缺陷! 8、工作的同时要为以后做准备! 9、要学会善于推销自己! 10、该出手时便出手!
传统建筑特点的运用:
1、布局上沿用轴线布局 2、传统符号的重复运用(圆形,方形,菱形) 3、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化的 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 脊顶精髓。 4、园林手法的运用 5、硬山和单坡屋顶 6、颜色搭配
园林手法的运用
打破传统体现现代;
1、打破传统的对称式布局 2、突破传统的大屋顶 3、庭院空间中前庭绿化较少 按照广场空间设计以此非传统的园林设计手 法来满足现代旅馆的功能需求。 4、后花园即长春四合院三面被建筑包围朝南 一面敞开远山近水叠 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 得非常得体既有 江南园林的精巧又 有北方园林的开阔。 5、材料的运用将现 代与传统完美的结 合起来。
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总结

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充满了中国传统园 林的特点,山,水,池,石融为一体,加上 三角形、菱形几何体的设计,传统而不失现 代,对光与影的运用及表达更是值得我们学 习和借鉴。建筑融合自然的理念主导者贝聿 铭一生的作品,香山饭店体现了建筑与环境 的完美融合,同时也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 美融合。
方形的运用
圆形的运用
色彩方面
在色彩运用方面,香山饭店主要采用白、灰、黄褐三色。三色 的搭配使其显得纯净而自然,古朴而典雅。 白色是主调,白色的墙面,包括外墙和内墙,白色的顶棚, 屋架,白色的桌面,茶几和灯具; 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在室外用在勒脚、门窗套, 联系窗户的装饰格带,屋顶、围墙压顶等处,而且一律用 磨砖对缝; 在室内,用在地毯,卧具,沙发,办公桌椅等处,黄褐色, 用作小面积点缀性,如墙面花岗石勒脚,木材的楼梯,室 内装饰格带,竹制的窗帘等处, 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十分统一,和 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的人们,看到每一个细小的部件 都不会忘记是在香山饭店。

建筑景观分析——北京香山饭店

建筑景观分析——北京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是贝聿 铭在中国大陆的第一 件作品。这座350个 房间的酒店以中国庭 院式风格建成。它的 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 建筑的轮廓,大堂像 一个中国庭院。在香 山饭店,西方现代建 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 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 ,形成了具有中国气 质的建筑空间。
室外
室内
从平面布局上来看, 对中轴线这一几乎是传统生命力 的东西,贝聿铭理所当然的加以利用,事实上这条轴 室外 线从入口处的广场就已开始,穿过入口,通过主体建 筑,直至后花园。如果说建筑内部“常春四合院 ” 的设置使室内外建筑环境相交融,那么后花园的设计, 使整个香山饭店更加整体。抽象的曲水流觞正是后花 园之于轴线的点睛之笔
从视觉上形成了看与被看得意趣。
后花园
谢谢观赏!
四季厅
窗洞向延伸的、院落式 的建筑,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因为重复 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前 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设 有“常春四合院”,那里的水池、假山和青竹,使前 庭后院具有连续性。
而这种设计,恰好符合中国 传统园林的层次丰富,藏与 漏巧妙结合的关系。
前院
行走香山饭店中,你可以感到中国 人寄情山水的情调,于是园林就不仅 仅使室外的院子,取于自然高于自然 的精髓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常春四合院的一片水池、一座假山、 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 光彩夺目的四季厅从形式、尺度上看 类似于北方四合院,但其空间的抑扬, 明暗的强烈对比又表明这是一座扩大 的苏州园林的天井,里面的假山水池 也很好的呼应了这一点。常春四合院 是贝聿铭在对中国传统 “院”的理解 之上,运用园林的设计元素和现代空间 的处理手法,对中庭空间的全新阐释。 而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 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 九脊顶精髓。

香山饭店论文

香山饭店论文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园林2011级北京香山饭店香山饭店一、简介项目名称:北京香山饭店地点:北京香山公园静翠湖西侧建成时间: 1982年造价:饭店总投资6260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预算造价3579.3万元,单方造价979元;土建工程实际造价25218641元,单方造价规模:规划用2875平方米。

建筑物占地面积11700平方米,占39.62%。

娱乐和公共用房地7572平方米,占20.7%。

服务用房14510平方米,占39.68%。

建造者贝聿铭介绍:美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代表作:肯尼迪图书馆,中银大厦,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等总述:香山饭店建筑别具一格,既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又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

整个饭店依凭山势,蛇蜒曲折,院落相间。

饭店中心面积为七百八十平方米,仿北京四合院天井形式颇具特色。

饭店拥有262套客房,设施齐备、宽敞舒适。

饭店还设有各种形式规格的会议室、多功能厅、宴会厅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风格各异的餐厅、完善的娱乐设施为宾客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二、区位分析北京(图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1]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

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级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香山公园内(图2),距离市区二十公里。

香山 饭店

香山 饭店
21 世纪的建筑设计不应该只是符合使用机能的需求,要力避大量制造普同性作品,更应在针对使用者的特殊性及个别性上多加著墨。贝聿铭曾说过:“只要建筑能够跟得上社会的步伐,它们就永远不会被遗忘。” 所以建筑师必须清楚设计对象在整个社会文化脉络中的位置,进而作适当的分析,从文脉中进行设计解析,透过文化历史符号系统来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以求达到一些精神层次上的文化认同。同时还要积极采用新的技术、材料以全新的形式结构进行再诠释,发展那些有承接价值的传统文化,这才是优秀建筑师所要追求的目标。
香山饭店由贝聿铭设计于1982年,十多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香山饭店的重要价值。贝聿铭选择设计香山饭店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正如他自己所说:香山饭店,并不仅仅是一个旅馆,而是代表了寻求一条道路的努力。贝聿铭寻找到中国建筑文化的基因要素,把它们提炼、整合,并与现代建筑有机融合成为贝氏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传统民居形式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他本人曾说过:“我重游了我家在苏州的园林, 我发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东西, 一些能使这种本土建筑语言成为可能的东西, 从某些方面说, 它们已经在那儿了。这些50 年前, 100 年前建造的东西, 至今仍是站得住脚的。建筑与人的生活休憩相关, 人们的生活没有改变。1978 年, 当时人们的生活与我在那儿生活的时候没有什么变化, 建筑没有改变, 有些仍被沿用。于是我打算按照这一信念去设计香山饭店。”
(二) 建筑立面造型
贝聿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 — 硬山和单坡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统风格。三角形构架的顶棚是传统四坡顶的新阐释。深色的钢管,浅色的玻璃重复着园林厅堂室内黑椽与青面瓦的关系。最令人震撼的还在于它的外观形象:醒目的白墙,美丽的线脚,深色的压檐。曾经被问到北京的气候与白色墙面是否不相宜,贝聿铭解释说:北京气候与南方的不同, 这是事实, 但北京住宅里的庭院布置与南方住宅里的没有什么差别, 家居生活仍是以庭院为中心的, 它们同样都是低层建筑, 尽管有气候因素的影响, 但在某些方面, 它们之间的差别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大。最初对于是否应该把墙壁粉刷成白色我有所保留。北京人对沙石的颜色会感觉更舒服些。在北京, 灰尘是个大问题, 他们说, 一幢白色的建筑要不了多久就会变脏, 但香山是一个公园, 灰尘要比城市里少些。”

香山饭店景观建筑分析

香山饭店景观建筑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云南山石运到现场,很多人为其奇美所动,着意重新安排 显要位置,以致置于“溢香厅”的对景位置。现在看来与“清音泉”有些争景 和重复。“烟霞浩渺”

对面的墙体砌得欠妥,松树遮挡不够,致使远景与近景的联系不紧,中间 隐约出现了隔断。“高阁春绿叶”和“古术清风"仍然显得分量稍轻,建筑气氛过 浓而园林气氛不够。 • 现景台”和“青盘敛翠”的挡墙处理稍显呆板,不够自然。其他如“流水 音”的坐凳过重、庭园中的石桌凳造型不够理想等等,主要是设计上考虑不够 造成的。 • 香山饭店建成后,在京的建筑界专家对其选址和建筑创作提出了不同的看 法,但就庭园来说是成功的,还弥补了建筑上的一些不足。就建筑为庭园创造 了主庭园和其他几个庭园空间而论,应该归功于建筑师的精心安排。


四、景观与意境
• 香山饭店大小庭园共13处,除人口的前庭和屋顶花园外,设计师承担了11处庭园的设计。 • 主庭园。该园位于“溢香厅”(玻璃大厅)以南,面积约7000平方米,东西为客房。 • 庭园中保留古松柏40多棵,还有两棵百年以上树龄的大银杏。为了给这些大树创造合适的 生长条件并使周围地形有机地联系起来,湖面成钟形,东西宽40米,南北长50米,面积 1400平方米。原有“流水音”中心线位置与建筑的南北轴线向东偏离3.5来,为了使建筑构 图更稳重、水面与建筑的关系更紧密,将“流水音”移至中轴线。这样水面也就分成了一 大一小,以小村大,又增加了景深。中心水面平静开阔,与三层的建筑物在体重、横竖线 条的比例都达到均衡和协调。白粉墙映在湖中,苍松翠柏回清倒影,几株金色的银杏、红 色的枫树幻影摇动,丹黄朱翠,丽而不妖,艳而不俗,胜似金碧辉煌的雕粱画栋。
二、历史与现状
• 香山在历史上是着名的风景区。据记载,在辽代(938年前后)为私人所有,盖 有住宅。金代开始建寺院,金大定26年(1186年)修建丁行官。金章宗时(1190 1208年)又在这里增建了“会景楼”和“祭星台”。从此这里就成了历代皇家的园圃和 游山幸寺。此后,元、明、清代都有扩建,规模较大者在清乾隆10年(1745年), 乾隆亲题二十八景,并定名“静宜周’’。1860年和1900年帝国主义者两次入侵北京, 周内大部遭焚毁。现香山饭店坐落在原“虚朗斋”和”学古堂”一带,其西南为“璎洛 岩竹,东西分别为原有的“郁兰堂”和“伫芳楼”。饭店院内尚存“流水音”亭座和“璎洛 岩”的延续地形。民国时期建起了“慈幼院”的一部分建筑。1957年开设了香山饭店, 以后又添建了大餐厅和一部分住房。1978年北京地震后经查原有房屋属危险建筑, 1979牟决定全部拆除改建为园林式的高级饭店。

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是人们熟知的,建于1982年,位于距北京市中心20公里左右的香山之中,是一座中型饭店。

他以与环境和谐共处为原则,尽量不破坏环绕四周的自然景观,并在院落中制造了一些人文景观,充当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协调过渡。

三面建筑、一面敞开、远山近水、小径叠石、高树低草的后花园,精巧的错落布置尽显“步移景异”的狮子林之特色。

用材上他没有突出玻璃和钢结构的现代材料,室内多采用木、竹等自然材料。

从外到内的色彩配制均以白、灰作为主色调,追求一种纯洁朴素的宁静,这同香山的地理位置也相互映衬。

而以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多层建筑为形式,将15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若干部分,并从中国传统住宅建筑多单元分开和联系的方式中得以借鉴,将整个建筑分为五个互联的部分。

在入口的前庭只配有少量的绿化,形成了缓冲地带,满足了功能上的需求。

中央为一巨大钢架玻璃顶棚的中国庭院,从这里伸延出客房和园林等区域。

外观将立面开窗设为三层,以视错觉的效果达到在心理上减低立面高度的目的,使建筑真正融入自然环境中。

“建筑不能与自然争美”。

贝聿铭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上,并没有硬性的使用现代主义风格,也没有对中国古典风格进行复古式的模仿,而是将东西方的技术和文化的元素进行了有效组合,传统的形式理念与现代的空间理念在他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认为:“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

贝幸铭选择香山兴建香山饭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

而且,他对香山饭店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以后与香山这个特定环境的关系是非常重视的,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

所以他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结合地形的、高低错落的、院落式的多层建筑。

这样将体积约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

同时,在对这些3层一5层的底层建筑设计中,比重较重地加入传统园林建筑的色彩。

北京香山饭店

北京香山饭店

材料尽是采用自然材料,特别是木,竹等。色彩中性
偏暖。 7 重复使用具有中国传统符号特征的形式:方
精心规划的长排洁白楼房,高度都不超过四 层,装饰着格子花样和八角窗,沿着中庭蜿蜒 开来,据说这样安排可以驱邪。这栋虚幻、祥 和的楼阁对中国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因为 这是贝聿铭参考苏州的平坦屋顶和白墙做的建 筑,在北京看来很不合时宜。有的人对贝聿铭 刻意营造的俭朴感到慌张失措。“贝聿铭希望 表达真正的美,”他的助手方佛瑞 (FredFang)解释说,“它就象没有搽口红 的少女一样。
M20.12.320.12.3
贝聿铭是最典型的第2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1982年贝聿铭设计兴建北京香山饭店,他在设计这
个饭店的时候,考虑到香山幽静典雅的自然环境,也
考虑到这里众多的历史文物,因此刻意设计设计成能
够和这种多元环境的文化因素融合起来的特别形式,
在设计中他把握了几个关键因素:1 建筑比较低矮,
不破坏四周的的景观,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想吻合。
2 布局采取了多院相的区分和联合方式,是从中国传
统住宅建筑多单元分开和联系的方式表现出来的3 采
用中国建筑传统的中轴线布局4 不强调现代建筑中玻
璃,钢的结构,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客房部
分依然采用承重砖的传统建筑结构,色彩配置上采用
中国传统的灰白两色为基本色调。5 重视园林和绿化
在建筑中的作用,借景入室的手法比比皆是。6 内部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1、
功的路 。20.12.320.12.3Thursday, December 03, 2020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

2、
。0 5:07:54 05:07:5 405:071 2/3/20 20 5:07:54 A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聿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 贝聿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 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 硬山和单坡屋顶,形成一种韵律, 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 — 硬山和单坡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 统风格。三角形构架的顶棚是传统四坡顶的新阐释。深色的钢管, 统风格。三角形构架的顶棚是传统四坡顶的新阐释。深色的钢管,浅色的 玻璃重复着园林厅堂室内黑椽与青面瓦的关系。 玻璃重复着园林厅堂室内黑椽与青面瓦的关系。 最令人震撼的还在于它 的外观形象:醒目的白墙,美丽的线脚,深色的压檐。 的外观形象:醒目的白墙,美丽的线脚,深色的压檐。
班 级:09艺术设计本二 制作人:强 乐 09110802069 董百惠 09110802076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主义相合
----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
坐拥在青山绿水中的香山饭店是贝聿铭一九七九年 开始接手设计的。自 幼热爱中国传统建筑的他,尤其对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 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承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极为热衷, 并在他之前数十年建筑设计中多有体现。于是,在贝聿铭不但多次到香山勘 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 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后,他呈现了将现代建筑艺 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北京香山饭店。
在平面布局上,沿用中轴线这一具有永续生命力的传统。 在平面布局上,沿用中轴线这一具有永续生命力的传统。由于对称性是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不容忽视的原则之一,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不容忽视的原则之一,旅馆的主要入口和中庭仍然具有一 条明显的轴线,这条轴线自旅馆大门开始,穿过入口门厅, 条明显的轴线,这条轴线自旅馆大门开始,穿过入口门厅,中庭直达主要庭 院中按原样重制的曲水流觞。 院中按原样重制的曲水流觞。但在一些具体的处理手法上并不完全受制对称 原则。 原则。而这种存在与对称之中的非对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传统手法的发 展。 所以说,香山饭店是在继承了中国传统上, 所以说,香山饭店是在继承了中国传统上,又融入了些许现代主义的手 让香山饭店在浓郁的中国特色中拥有了别样的风情。 法。让香山饭店在浓郁的中国特色中拥有了别样的风情。
海 棠 窗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个由外 国籍建筑师完成的建筑, 国籍建筑师完成的建筑,香山饭店有着其 跨时代的意义, 跨时代的意义,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可塑性和永久的活力, 可塑性和永久的活力,是中国文化和中国 人的骄傲。 人的骄傲。
现代的建筑设计不应该只是符合使用机能的需求,要力避 大量制造普同性作品,更应在针对使用者的特殊性及个别性上多 加著墨。贝聿铭曾说过:“只要建筑能够跟 得上社会的步伐, 它们就永远不会被遗忘。” 所以建筑师必须清楚设计对象在整 个社会文化脉络中的位置,进而作适当的分析,从文脉中进行设 计解析,透过文化历史符号系统来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以求达到 一 些精神层次上的文化认同。同时还要积极采用新的技术、材 料以全新的形式结构进行再诠释,发展那些有承接价值的传统文 化,这才是优秀建筑师所要追求的目标。
整个香山饭店的装修,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用三种颜 色,白色是主调,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黄褐色,用 作小面积点缀性,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 十分统一,和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的人们,看到每一个细 小的部件都不会忘记身处在香山饭店,这一点看起来似乎简单, 但最难做到。
整个香山饭店的装修,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用三种颜 色,白色是主调,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黄褐色,用 作小面积点缀性,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 十分统一,和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的人们,看到每一个细 小的部件都不会忘记身处在香山饭店,这一点看起来似乎简单, 但最难做到。
香山饭店中窗的设计非常精 妙,墙面上重复的菱形窗是高度 抽象的结果,来自园林建筑屋脊 上竖置的叠瓦。将传统建筑的纹 样加以改造重新利用是常见的手 法,但像 香山饭店这样大面积重 复利用尚不多见。
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 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
贝聿铭大胆地地重复 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 形正方形和圆形,大门、 窗、空窗、漏窗,窗两侧 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 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 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 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 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 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 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 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 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 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 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 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 的,深藏着设计师的某种 意图——重复之上的韵律 和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