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农业设施学考试要点

农业设施学考试要点

农业设施学考试要点1.园艺设施的特点:地区性,选适宜的类型;环境条件的可调控性;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高新栽培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技术。

2.简单的园艺设施:①地面覆盖:砂石田、瓦盆覆盖、地膜覆盖②风障:大风障、小风障、微型风障③阳畦:槽子畦、抢阳畦、改良阳畦④温床:酿热温床、电热温床、火炕温床3.简易地面覆盖:砂田覆盖;秸秆、草粪覆盖;泥瓦盆;浮动覆盖。

①砂田覆盖使用地区:西北地区在栽培西瓜和甜瓜时所用的一种保护措施。

主要作用:(1)造成地表上下温差大,因为石子的传导(热)快,而且散热快,太阳照到石子上温度很快就上升,阳光不足的时候,由于石子层的存在使土层的热量不能很快就散失掉,从而起到增温、保温的作用;(2)保水,在西北地区很干旱、阳光充足,铺一层卵石后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使土壤中的水分不能很快的蒸腾。

砂田覆盖区别于地膜覆盖,优点是下雨之后能很快地渗入地下,在地表不形成径流,减少水分的淤积。

缺点是费工,浪费资源。

②秸秆、草粪覆盖:保温,并能阻断病害侵入;阻止土壤水分蒸发;覆盖秸秆、草粪后,通过微生物活动分解释放CO2,CO2被释放后首先经过作物的底部,首先被叶片吸收,增加气费;有时候可以起到遮荫的作用,比如韭菜收割后撒一层肥料利于后茬的生长。

③泥瓦盆主要用途:就是防止冻害,在中原地区常用,霜冻之前盖上泥瓦盆起到保温作用,防止作物被冻。

类似泥瓦盆覆盖的还有套纸袋。

④浮动覆盖:主要指沙网、无纺布覆盖。

如:花卉→黑色沙网→遮荫;蔬菜→无纺布、塑料模→防止早春霜冻;果树→罩网→防鸟、冰雹、霜冻(罩寒冷纱)。

4.风障:就是挡风的墙。

结构:完整的风障有---篱笆、土背、披风,也叫完全风障(大风障)。

风障的倾斜度一般在70°左右,可保护的位置大约在7-8米。

性能:降低风速→被保护土地的热量散失减少,从而能提高地温;被保护土地的土壤冻土层厚度降低或减少,在春天可以早些化冻,能够提早生产;减少水分蒸发→由于有阻挡风的作用,风速减小,水分蒸腾散失就下降了。

设施园艺学考点总结[1]

设施园艺学考点总结[1]

第一章绪论1.设施园艺:是指露地不适于园艺作物生长的季节或地区,利用温室等特定设施,人为创造适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根据人们的需要,有计划地生产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蔬菜、花卉、水果等园艺产品的一种环境调控农业。

2.列举出中国设施园艺的几个发展阶段?答:推广传统保护地栽培阶段;塑料大棚和地膜覆盖阶段;温室、遮阳网、防虫网和防雨棚的推广阶段;大型现代温室的引进阶段;台湾设施园艺发展阶段。

3.我国的第一个塑料大棚在吉林生产并投入使用,地膜覆盖由石本正一提出和发明。

4.设施园艺发达国家有:荷兰、以色列、日本、美国等。

5.中国设施园艺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答:存在问题:1.栽培作物单一,专用品种缺乏;2.盲目引进,重硬轻软;3.设施配套水平低;4.设施连作障碍严重;5.绿色食品生产意识不强;6.环境调控意识有待提高;7.经营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解决办法:1.朝着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大生产方向发展;2.因地制宜优化设施结构,建立计算机环境自动控制系统;3.培育设施专用品种;4.开发设施作物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生产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使之成为环保型农业;5.经营管理技术现代化第二章园艺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与性能1.设施从设施条件的规模、结构复杂程度和技术水平可分为四个层次:简单覆盖设施、普通保护设施、现代温室和植物工厂。

2.设施根据温度性能可分为保温加温设施和防暑降温设施。

3.设施根据用途可分为生产用、实验用和展览用。

4.设施根据骨架材料可分为竹木结构设施、混凝土结构设施、钢架结构设施和混合结构设施。

5.设施根据建筑形式可分为单栋和连栋。

6.温室:是可以人工调控环境中的光、温、水、气等因子,其栽培空间覆以透明覆盖材料,人在其内可以站立操作的一种性能较完善的环境保护设施。

7.温室按覆盖材料可分为玻璃温室和塑料温室【或玻璃温室、硬质塑料温室(如PC板、FRA板、FRP板等)和软质塑料温室(如PVC、PE、EV A膜等)】。

设施农业环境学复习

设施农业环境学复习

日光温室墙体和后屋面的作用:承重、保温、蓄热。

叶绿素吸收太阳光中的红橙光、蓝紫光最多,这两种光也是植物光合作用旺盛进行的光源。

遮光主要目的:光合遮光、光周期遮光。

温室内热量散失的途径主要有:贯流散热、换气放热、地中传热。

高湿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温室内的湿度条件是引起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设施内的空气湿度由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形成的。

滴灌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

设施农业环境:指设施农作物正常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

温室效应:太阳发出波长较短的高能辐射,凉爽额地球表面发出波长较长的低能辐射。

温室允许波长较短的太阳辐射穿过,同时使波长较长的红外辐射不易穿透,使温室保持着一种温暖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贯流放热:透过覆盖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量。

土壤次生盐渍化: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着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盐碱灾害。

简述设施内的逆温现象及其形成原因逆温现象:有风的晴朗夜间,温室大棚的表面辐射散热很强,出现棚室内气温反而比外界气温低1--2摄氏度,此现象即为逆温现象。

原因:白天设施内地表与作物吸收热量后,夜间通过覆盖物向外辐射放热,有风的晴天夜间放热更加剧烈,室外的空气可从大气反辐射中吸收热量,而棚室内由于覆盖物的阻挡,不能从大气反辐射中吸收热量,因此,室内温度比室外低。

简述设施内的结露现象由于设施内部温度差异的存在,其相对湿度分布差异非常大,因此在冷的地方就会出现冷凝水。

冷凝水的出现与积聚,会使设施作物表面结露。

晴朗的夜晚,温室的屋顶会散发大量的热,这会导致高干作物顶端结露。

植物的果实和花芽在日出前后,易结露。

简述设施内光环境的光照度特点。

光照度低于外界;光照度随时间的变化与大自然关照同步,但变化较外界平缓;光照度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设施农业环境学

设施农业环境学

第一章设施农业环境概述一、设施农业概述(一)设施农业的含义和包含的内容定义--是指有一定设施,能在局部范围内改造和创造最优的动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而进行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农业。

设施的含义非常广,包括简易的地面覆盖;地膜覆盖;塑料中、小棚;塑料大棚;温室(日光温室、现代化温室)等。

其中,塑料大棚和温室是目前最主要的设施类型塑料大棚按棚顶形状可分为:拱圆形、屋脊形按骨架材料可分为:竹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架结构、钢竹混合结构等。

按连接方式可分为:单栋大棚、双连栋大棚、多连栋大棚设施农业包括:设施栽培——目前主要是蔬菜、花卉、瓜果类的设施栽培,主要的设施有各类塑料棚、各类温室和人工气候室。

设施养殖——目前主要是畜禽、水产品和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主要设施有各类保温、遮荫棚舍和现代集约化饲养畜禽舍及配套设施设备。

设施农业的作用: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增强抗自然灾害(大风、干热、冰雪等)的能力。

便于工厂化生产。

可以一年四季有优质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还可大量生产反季节、无公害的名、优、特食品。

(二)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1、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设施建设日趋大型化。

向管理信息化、控制自动化、生产机械化方向发展。

植物工厂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发展迅速。

美国走“宜地种植”的道路,设施面积不大(1.9万hm2),但设备技术一流;日本设施先进,但面积在逐渐缩小;荷兰号称“Greenhouse Kingdom”,是当今世界温室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现有大型连栋温室17000hm2,占世界玻璃温室的1/4。

2、存在的问题:重“硬件”设施建设,轻“软件”栽培管理缺乏适宜良种设施内环境调控能力差覆盖材料落后人才培养不到位解决对策:加强工厂化设施栽培专用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开发用于环境调控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设施装置及探测头研究开发新型覆盖材料在设施生产中建立绿色蔬菜产品生产技术始终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增加单产发挥优势,补足空缺规划和区划工厂化农业(四)设施农业发展前景1. 设施农业的类型结构与分区和布局更加合理。

农业环境知识点总结

农业环境知识点总结

农业环境知识点总结农业环境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过程中,与农业经济活动相关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有机集合体。

农业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农民生活的质量。

为了保护农业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需要深入了解农业环境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

本文将从农业环境的定义和特点、农业环境的影响因素、农业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总结,以期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一、农业环境的定义和特点农业环境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过程中,与农业经济活动相关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有机集合体。

农业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环境因地域、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差异而呈现出多样性,例如南方地区多为亚热带气候,适合种植水稻;而北方地区为温带气候,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2. 易受影响:农业环境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例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化肥农药的使用等都会对农业环境产生影响。

3. 脆弱性:农业环境的稳定性较弱,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的破坏容易导致农业环境受损。

4. 可塑性:农业环境受到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综合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也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来改善。

二、农业环境的影响因素农业环境的稳定性和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影响。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气候: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条件,包括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作物种植方式也会不同。

土壤: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土壤的肥力、质地、排水性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保证农作物的灌溉和生长需要充足的水资源。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生活行为等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设施园艺相关知识点总结

设施园艺相关知识点总结

设施园艺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设施园艺的概念设施园艺是指利用设施条件(如温室、棚架、塑料大棚、塑料薄膜、设施供热、设施保温、设施通风、设施遮光、设施控温和设施排水等)进行种植、生产、管理、调控和保护作物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设施园艺具有节水、增产、改良土壤、提高食品品质、延长种植季节等多种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二、温室设计和结构1. 温室的类型(1)常温温室:通常用于种植一般蔬菜、水果等作物。

(2)温度控制温室:适用于需要保持特定温度条件的植物种植。

(3)半温室:结合了常温温室和温度控制温室的特点,可以适应不同作物的种植需求。

2. 温室材料(1)玻璃:透光性好,但重量较大,易破碎。

(2)塑料:轻便且价格相对较低,但不耐老化。

3. 温室结构温室结构主要包括骨架、横梁、玻璃或塑料等覆盖材料、门窗和通风设施。

三、温室环境控制1. 温度控制通过设施供热、设施保温和设施通风等手段,保持温室内的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2. 光照控制可通过设施遮光布或者调节温室内的玻璃或塑料覆盖材料来实现光照的控制。

3. 空气湿度控制适当增加或减少温室内的湿度,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4. CO2浓度控制在温室内适时增加CO2浓度,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

四、水肥管理1. 滴灌采用滴灌系统进行水肥管理,可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肥利用率。

2. 肥料施用适当施用有机肥、无机肥等,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进行合理施肥。

五、病虫害防控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主微生物等生物制剂进行病虫害防治。

2.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选择剂型、剂量和施用时间,减少农药在环境中的积累和对植物的伤害。

六、作物栽培管理1. 种苗培育选择适宜的基质和盆苗培育方式,提高作物的苗期生长质量。

2. 种植密度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和产量目标,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3. 开花期管理通过控制水肥供应和光照条件,调控作物的开花期,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七、设施园艺的发展趋势1. 节能减排随着社会对环保要求的提高,设施园艺将越来越注重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设施农业环境学复习材料

设施农业环境学复习材料

设施农业环境学复习材料设施农业环境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一般只环境的总体或环境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2、二次污染物(54)一次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并可能生成一些新的污染物质,这些新的污染物质称为二次污染物。

3、水体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下缘的天然水域。

4、化肥污染在化肥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和技术上的原因,化肥利用率下降,进入到环境中的部分增加,以至影响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条件的现象。

5、农业环境监测定期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对农业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对农、畜、水产品污染状况的过程6、农业生态环境管理(265)7、社会环境(1)指人类的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念与机构等。

8、土地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上的江河、湖泊等水面。

9、大气污染(54)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10、固体废弃物(184)(简称废弃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半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存在的物质,或者是提取目的组分后弃之不用的剩余物质,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

11、环境监测在某时段内连续观测既定空间内某一种或几种污染物的浓度,跟踪他们的迁移、扩散、归宿情况及其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过程。

12、农业环境质量(238)反映农业环境与农村发展的关系中的农工业环境属性13、BOD(98)(生物化学需氧量)表示污水或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14、水体污染(100)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环境容量时,水体中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发生变化,破坏了水体中原有的生态系统,使水体不能作为供水水源的现象。

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考点总结

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考点总结

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考点总结第一章绪言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是在充分掌握农业生物生长发育与各环境因素相作用的基础上,研究如何采用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控工程技术与设备,创造优于自然界的、更加适于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和产品转化的环境条件,提高农业产品生产效率的一门学科。

环境:指围绕着生物体周围的所有事物。

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所关注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热辐射、空气、土壤和水的运动状态等。

影响和决定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各种因素可以概括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内容:1.温室内光、热、水、气、土五大因素的基本特征与变化规律。

2.温室内五大因素与作物生态发育的关系。

3.温室环境因子进行调控的设备与技术。

4.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

5.能源开发与利用。

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打破季节限制,实现动植物周年生产2.采用标准化管理,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产3.节约能源与光源,提高农业生产产值存在的问题:1.数量较大,质量较差2.设施种类齐全,内部功能较差3.种植种类较多,栽培技术不规范发展趋势:1.开发新型温室结构,制定设施标准体系2.开发设施内环境控制技术与设备3.开发与应用设施生产机械作业技术4.培养设施农业管理的专门人才5.研究与开发植物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

第二章设施光环境及其调控第一节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方式向外传递能量的过程。

被传递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太阳光波长的单位通常用纳米(nm)表示,1nm=10-9m。

狭义的太阳光是指可见光,波长在380~760nm之间,广义的太阳光应包含所有的辐射。

波长250~380nm的辐射称为紫外光、380~760nm的辐射称为可见光,760nm以上的辐射光称为红外光,4000nm以上的辐射被称为长波辐射。

一、太阳辐射的光谱能量分布(课本P9)二、太阳辐射强度以电磁波形式发射、传播或接受的能量称为辐射能(Qe)单位焦耳(J)。

单位时间内发射、传播或吸收的辐射能称为辐射功率又称辐射通量(Φe)单位瓦(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言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是在充分掌握农业生物生长发育与各环境因素相作用的基础上,研究如何采用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控工程技术与设备,创造优于自然界的、更加适于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和产品转化的环境条件,提高农业产品生产效率的一门学科。

环境:指围绕着生物体周围的所有事物。

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所关注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热辐射、空气、土壤和水的运动状态等。

影响和决定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各种因素可以概括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内容:1.温室内光、热、水、气、土五大因素的基本特征与变化规律。

2.温室内五大因素与作物生态发育的关系。

3.温室环境因子进行调控的设备与技术。

4.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

5.能源开发与利用。

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打破季节限制,实现动植物周年生产2.采用标准化管理,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产3.节约能源与光源,提高农业生产产值存在的问题:1.数量较大,质量较差2.设施种类齐全,内部功能较差3.种植种类较多,栽培技术不规范发展趋势:1.开发新型温室结构,制定设施标准体系2.开发设施内环境控制技术与设备3.开发与应用设施生产机械作业技术4.培养设施农业管理的专门人才5.研究与开发植物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

第二章设施光环境及其调控第一节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方式向外传递能量的过程。

被传递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太阳光波长的单位通常用纳米(nm)表示,1nm=10-9m。

狭义的太阳光是指可见光,波长在380~760nm之间,广义的太阳光应包含所有的辐射。

波长250~380nm的辐射称为紫外光、380~760nm的辐射称为可见光,760nm以上的辐射光称为红外光,4000nm以上的辐射被称为长波辐射。

一、太阳辐射的光谱能量分布(课本P9)二、太阳辐射强度以电磁波形式发射、传播或接受的能量称为辐射能(Qe)单位焦耳(J)。

单位时间内发射、传播或吸收的辐射能称为辐射功率又称辐射通量(Φe)单位瓦(W)。

点辐射强度(Ie)单位(W/sr)。

单位时间内到达或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定义为辐射密度,又称为辐射照度或辐射强度(I),单位(W/m2)。

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辐射波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W/m2)。

到达或通过单位面积的光通量称为辐射照度,单位勒克斯(lx)。

第二节光质:即光的组成,是指具有不同波长的太阳光谱成分。

1.了解不同波长的光热辐射对植物及环境的作用。

单位(nm)>1000 被植物吸收后转变为热能,影响有机体的温度和蒸腾情况,可促进干物质的积累,但不参加光合作用1000—720 对植物伸长起作用,并控制开花及果实的颜色720—610 被叶绿素强烈吸收,光合作用最强,某种情况下表现为强的光周期作用610—510 叶绿素吸收不多,光和效率也较低510—400 叶绿素吸收最多,表现为强的光合作用与成形作用400—320 起成形和着色作用<320 对大多数植物有害,可能导致植物气孔关闭,影响光合作用,促进病菌感染2.简述温室内光照环境特点设施内的光环境包括光照强度、光质、光照时数和光的分布均匀性四个方面。

设施内的光环境与室外的光环境具有不同的特征,表现在:(1)温室内光照强度比自然光要低,若采用薄膜覆盖,光强只有露地的50-70%。

(2)塑料大棚和大型连栋温室,因全面透光,无外覆盖,温室内的光照时数与露地基本相同。

但日光温室等单屋面温室内的光照时数一般比露地要短。

(3)光质成分有别于自然光,一般紫外光的透过率低,与透明覆盖材料的性质有关。

(4)设施内光照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均匀。

3.论述影响温室光环境的因素答:室外太阳辐射能、覆盖材料的光学特性、直射光入射角、屋面倾斜角、温室方位角、植株垄(行)向、温室光环境季节的变化。

4.了解各种覆盖材料的光照性能玻璃对可见光的透光率很高,但300nm以下波长紫外光基本不透过。

FRP板、PC板与玻璃一样,300nm以下波长紫外线光透光率低。

FRA板和MMA板紫外线光透光率较高。

EV A、PE和PVC薄膜对可见光的透光率相近,都在90%左右,但EV A和PE膜可透过300nm,以下的紫外线,PVC只能透过300—380nm的紫外线,所以PE和EV A膜对果色、花色和维生素C的形成有利,但保温性能不如pvc膜。

硬质塑料膜PET、ETFE的可见光透过率高达90%—93%,紫外光透过率也是最好的。

5.影响设施透光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温室方位、骨架结构、透光屋面形状、大小和角度、覆盖材料特性及其洁净程度等。

6.某地地理纬度为北纬420,欲建设日光温室生产反季节作物,请计算其适宜的前屋面角度,并列出计算过程,确定其适宜的方位角。

合理屋面角>理想屋面角-40+23.5°-40°=25.5°7.试述改善温室透光能力,增强设施内光照强度的措施(1)选用透光性好、防尘、抗老化、无滴的透明覆盖材料。

(2)采用合理的屋角面。

(3)温室架构选材上尽量选结构比小而强度大的轻量钢铝骨架材料,以减少遮光面。

(4)注意温室建造方位。

大型现代温室则以南北方向为宜,因光分布均匀,并要注意温室侧面长度、连栋数等对透射光的影响。

(5)经常打扫,清洗,保持屋面透明覆盖材料的高透光率。

(6)在保持室温适宜的前提下,设施的不透明内外覆盖物(保温幕、草苫等)尽量早揭晚盖,以延长光照时间增加透光率。

(7)注意作物的合理密植,注意行向(一般南北向为好),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增加群体光透过率。

(8)张挂反光幕和玻璃温室屋面涂白等增加室内光分布均匀度,夏季涂白,可防止升温等。

8.试述栽培补光对电光源的要求1.光照度:根据植物对光照度的要求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

阳性植物必须在完全光照条件下生长。

阴性植物在较弱光条件下比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中性植物对光照度的要求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2.光照时间:光周期是指一天中光照时数与黑暗时数的交替。

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

长日照植物在开花前需要一特定时期,每日的光照时数大于14h的临界时数。

短日照植物在开花前需要一特定时期,每日的光照时数少于12h 的临界时数。

日中性植物对光照与黑暗的长短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发育成熟,无论长日照条件还是短日照条件均能开花。

光源布置时应考虑的因素为使被照面的光照分布尽可能均匀,为此,布置光源时,应充分考虑光源的光度分布特性及合理的安装位置。

9.了解多类光源特征人工补光光源的主要类型有白炽灯、碘钨灯、萤光灯、利用气体放电发光原理制成的气体放电灯等。

白炽灯的光谱是连续光谱,能量主要是红外线辐射(占总能量的80~90%),生理辐射只占总辐射能的10~20%,其中主要是橙红光,蓝紫光很少,几乎无紫外线。

萤光灯发光光谱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域,其成份一般为蓝紫光16.1%、黄绿光39.3%、红橙光44.6%。

萤光灯光谱可通过改变萤光粉成份,以获得所需要的光谱,如用于育苗的萤光灯,需加强蓝色和红色部分。

碘钨灯功率大,发光效率高,为20~30流明/瓦,构造简单,使用可靠,体积小,装修方便,故障少,寿命长。

为温室常用光源之一。

利用气体放电发光原理制成的灯就叫气体放电灯。

主要有水银灯(汞灯)、钠灯、氙灯、金属卤化物灯、生物效应灯等第三章设施热环境及其调控1.概念简述:三基点温度、贯流放热、保温比、温度逆转现象三基点温度: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贯流放热:把透过覆盖材料或围护结构的热量叫作温室表面的贯流传热量。

保温比:设施内的土地面积与覆盖及维护结构表面积之比。

温度逆转现象:温室内因覆盖物阻挡得不到热量补充,再遇冷空气入侵,出现室内气温低于室外气温1~2℃的现象。

2.园艺设施热支出的途径有哪些贯流放热、换气放热、土壤传导失热3.论述保温原理及提高设施保温性的主要措施原理:减少贯流放热、换气放热和地中热传导,在白天尽量加大室内土壤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

措施:1.采用多层覆盖,减少贯流放热量2.增大温室透光率3.增大保温比4.设置防寒沟,防止地中热量横向流出。

4.叙述温室效应及其成因温室效应:在没有人工加温的条件下,设施内获得或积累的太阳辐射能,从而使设施内的温度高于外界的能力。

成因:1.透明覆盖材料塑料能让短波辐射透射进设施内,又能阻止温室内长波辐射。

2设施本身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外空气交换弱,使蓄积热量不易散失。

5.设施温度特点有哪些?1.气温季节性变化明显2.气温日变化大,晴天昼夜温差明显大于外界3.气温分布严重不均4.土温较气温稳定6.掌握温室水暖加温设计程序及内容1.要根据设施的结构、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最大采暖负荷的计算2.依据设施所在地及用途等具体条件确定采暖所用热媒3.根据最大采暖负荷及采暖方式进行散热设备、管道及锅炉容量计算等7.温室降温措施主要有哪些?遮光降温、屋面喷水降温、蒸发冷却降温、通风换气降温、屋面涂白等8.简述四段变温管理及其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上午、下午、前半夜、后半夜变温管理:依据作物在一天中生理活性的变化,将一天分为若干时段,设计出各段适宜的管理温度。

作用: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减少作物的呼吸消耗,最大限度的达到增产的目的。

9.简图示意电热温床及酿热温床结构10.影响酿热微生物繁殖的因素1.C/N比2.含水量3.通气4.温度11.微生物繁殖对温床温度的影响酿热温床:利用好气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酿热物)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加温。

原理:微生物碳水化合物+氧气→二氧化碳+水+热量酿热快慢12.掌握电热温床功率的确定总功率=床总面积×功率密度功率密度:是指单位面积苗床需要的电热功率(w/m2)电热温床的计算电热线根数=总功率/电热线的额定功率苗床内布线条数=(线长—床宽度)/苗床长度布线平均间距=床宽度/(布线条数—1)13.简述电热温床使用注意事项1.尽量利用阳光,节能降耗2.管理操作时先切断电源3.水分消耗多,注意浇水4.秧苗移栽前注意锻炼第四章设施水环境及其调控1.概念简述:绝对温度、相对湿度、湿生植物、耐旱植物绝对湿度:指每单位容积的气体所含水分的重量(g/m3)或(mg/L)相对湿度(RH):一定温度条件下空气中水汽压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湿生植物:生长在过度潮湿环境中的植物。

耐旱植物:植物在干旱时,体内水分丧失全株呈风干状态而不死亡(只是休眠),故称耐旱型植物或耐旱植物。

2.简述设施内空气湿度的形成、特点形成:设施内的空气湿度是由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在设施密闭情况下形成的。

特点: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一般都大于露地(高湿)、具有日变化、具有结露现象、沾湿现象沾湿(濡湿)现象:就是液体内聚力与附着力作用:如果液体的内聚力大于附着力称为不沾湿;反之称为沾湿3.请分析作物沾湿的原因1.屋面或保温幕落下的水滴;2.作物表面结露;3.作物吐水;4.设施内的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