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发展陷阱共77页

合集下载

经济发展的四大陷阱和五大失衡陷阱德尔伯格

经济发展的四大陷阱和五大失衡陷阱德尔伯格

经济发展的四大陷阱和五大失衡陷阱德尔伯格1. 四大陷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存在四大陷阱,分别是: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塔西佗陷阱。

1、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由于出现一些不利的因素,而导致该国家无法实现更高的人均收入水平,这些不利的因素主要有:1)经济过度依赖出口。

2)技术进步主要依赖进口。

3)环境污染、大量消耗资源。

4)高度腐败5)社会不平等比如马来西亚,自2011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之后,经济发展就停滞不前,甚至有时出现倒退,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还有很多国家甚至还没达到这一水平,就已经停滞不前了。

2、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一个新兴崛起的国家必定会挑战现有大国,而现有大国也会主动地采取手段应对这种威胁和挑战。

比如伯罗奔尼撒战争前的雅典和斯巴达、20世纪的德国和传统西方强国。

3、金德尔伯格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是由美国教授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提出来的,指的是全球权力转移的过程中,如果新兴大国不能够承担领导责任,则会导致全球公共产品短缺,进而造成全球经济混乱和安全失序。

就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实力最强的国家,但美国由于陷入经济危机,自顾不暇,没能接替英国的领导角色,结果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和世界大战。

4、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指的是古罗马哲学家塔西佗的一种见解,他认为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和坏的政策都不会让人民相信,也就是当一个社会机构失去社会公信力的时候,那么它无论做什么事情或者发表什么言论都不会被人民信任,相反,都会被认为是做坏事、说假话。

五大失衡1、经济增长不能带来充分就业人力成本过高,企业为了提高利润,转而引入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

对于企业而言,自动化生产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对于工业化刚有起色的国家来说,这会导致就业市场失衡,不充分就业现象严重。

2、固定投资增长过快,而有效需求不足。

俄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俄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八页,共16页。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开展
普列汉诺夫生平简介:格奥尔吉·瓦连京 诺维奇·普列汉诺夫〔1856—1918〕是第二国 际著名的理论家和活动家。俄国第一个马克思 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的创立者。出身于俄国 唐伯夫省一个地主家庭。19世纪70年代参加民 粹主此义处运添加动标。题曾俩次被捕。1880年被迫侨居瑞 士,逐步承受了马克思主义,脱离民粹主义。
第六页,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开展
从19世纪末解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俄走过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征程。其开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七页,共16页。
层级关系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后到1905年俄国革命是时期,是
第九页,共16页。
普列汉诺夫1882年翻译俄文版共产主义宣言,1883年创立解放社〔与 查苏里奇〕,1889年出席巴黎第二国际代表大会并发表关于俄国工人运动 的演说,同年赴伦敦会见恩格斯。1900——1903年同列宁一起主编火星报 和曙光杂志。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反对列宁道路。后成为俄国孟 什维克的指导人。1883——1903年,普列汉诺夫写下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 义根本理论的代表著作。如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我们的意见分歧,论一 元论历史观之开展,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等,这些著作全面阐述马 克思主义思想,为反对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做出了 奉献。
第十一页,共16页。
第十二页,共16页。
普列汉诺夫研究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提醒了马
1
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对历史做出科学说明的唯一理论,他使 人们可能把人类历史当作有其自身规律的过程来理解。
普列汉诺夫对马 克思主义历史唯 物主义的论述
2

现代化过程中的三大陷阱

现代化过程中的三大陷阱

现代化过程中的三大陷阱
现代化过程中的“三大陷阱”:“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最初来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历史》。

后被引申为一种社会现象,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中等收入陷阱:指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奉行GDP增长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由于道德沦丧、法治崩溃、腐败与两极分化严重,迅速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并使既得利益集团迅速垄断国家资源、掌控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国家大部分财富,造成国内市场萎缩、产业升级乏力、增长停滞不前、民族主体性削弱、经济对外依赖性增强的状态。

修昔底德陷阱: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此说法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就伯罗奔尼撒战争得出的结论,雅典的崛起给斯巴达带来恐惧,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格雷厄姆·艾利森用这个概念来说明,一个新兴大国必然会挑战守成大国的地位,而守成大国也必然会采取措施进行遏制和打压,两者的冲突甚至战争在所难免。

中国在踏上新征程之后又面临着三大陷阱,国际上是“修昔底德陷阱”、国内是“中等

中国在踏上新征程之后又面临着三大陷阱,国际上是“修昔底德陷阱”、国内是“中等

中国在踏上新征程之后又面临着三大陷阱,国际上是“修昔底德陷阱”、
国内是“中等
中国经历了历史性的转变,从一座垂直管理的国家到现在走向市场经济的一座
自由经济国家,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其中最为突出的三大陷阱分别是“修昔底德陷阱”、“政府腐败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

首先介绍的是“修昔底德陷阱”。

这是指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需要投入更
高的资金来支援更多的护态结构,但是却会遇到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情况。

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市民收入也会越来越高,消费减少,消费更多的是“非必需消费”,虽然能增加经济消费,但又比实际经济投入更慢,如此造成了“修昔底德陷阱”。

其次介绍的是“政府腐败陷阱”。

公谋的大部分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这也带
来了政府腐败市场上的把控。

虽然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做出大量的努力,推动政府腐败情况降低,但是面对如潮资本之流带来的诸多影响,政府也最终处于被动地位。

最后介绍的是“中等收入陷阱”。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不仅
仅是中国经济中“有钱”阶层,同时也加大改善老百姓生活的负担,给老百姓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前不久,中国财政部长汪的拉强调要抓住机遇,以更高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增长,以把中国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攻克。

从上文可以看出,中国在改革的道路上,已经成功地从另一个陷阱中解脱出来,但中国仍然面临着新的考验,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去克服新的陷阱,以改善社会结构,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期待中国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走向更加繁荣安康的明天。

(整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

(整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概述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原则和要求,以及过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个体系,包括4个部分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述,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

毛是原创性、基础性,邓等是创新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涵义:“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2)主题:共同的主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全部。

第二讲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第一,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三,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有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第二个层次: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即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第三个层次:即毛泽东精神,可把它归结为为人民服务精神、实事求是精神、爱国精神、独立自主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五个方面*这是毛泽东思想中最本质的内容,是比前两个层次更深一层的涵义,应该弘扬毛泽东精神。

第三讲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下、中、上)* 1. 产生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2.产生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3. 产生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二、社会主义本质 p 34+40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逻辑悖论与理论陷阱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逻辑悖论与理论陷阱

Criticism of Historical Logic of Marxist "Outdated
Theory"
作者: 彭志恩[1]
作者机构: [1]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出版物刊名: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29-37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期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分析
摘要: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一边肯定改革开放成就,一边质疑马克思主义合法性。

这一悖论的直接原因包括:误将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等同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西方思潮涌入导致的“晕轮效应”、形式逻辑主导下的错误归因、对党的建设存在问题的不当解读。

更深层原因是“西方中心论”的理论陷阱:体现了部分西方学者的傲慢与偏见、部分西方政治势力的保守性、部分西方利益集团的本质面貌。

事实证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性以及勇于独立思考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中国发展陷阱

中国发展陷阱

☞过度城市化造成环境恶化
• “北美现象”与“南美现象” •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 义精神》
中国以深化改革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面临的国外挑战:
第一,债务危机、量化宽松、财政悬崖(美、日、欧都面临所 谓财政悬崖)和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
第二,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的风险上升,主要原材料价格将继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 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 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日本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韩国
1987年超过 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从中等收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起源于国家信用,即政 府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其历史、体制和自身
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在希腊发生
而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
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使得出口始终较差,
经济虚拟化(西方称之为“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经济的本
质是一套价值系统,包括物质价格系统和资产价格系统。与由成 本和技术支撑定价的物质价格系统不同,资产价格系统是以资本 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这也就是虚拟经济。 由于资本化定价,人们的心理因素会对虚拟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在运行上有内在的波动性。广义地讲,虚
福利社会陷阱
一些拉美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应对贫富不均、社会收入差距 拉大的趋势,不顾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的制约,过早地 实现对发达国家的“福利赶超”,结果导致财政赤字过大、国内 外债台高、就业率下降,进而引发高额通货膨胀、债务危机、金 融危机、经济危机,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试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

试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

试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何为马克思主义?在我们所熟悉的政治教材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为了把它运用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中,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即把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包括中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它还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领导统治阶层的国家方针战略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但对于中国普通阶层的老百姓来说,马克思主义真的渗透并被运用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思维中吗?它是否能够成为我们的信仰并指导我们的三观呢?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晓”,充满青年人困惑的长信,并首次提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伦理命题,最后感叹:“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随即,一场持续了半年多时间的全国范围内的“潘晓讨论——人为什么要活着”就此引发,共有6万多人来信参与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