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农村变化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家乡变化调查报告一. 活动背景:为了能使学生对祖国的巨大变化有一个深刻的体会,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这段历史,了解中国的沧桑巨变,从而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用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我们设计了这次实践活动。

但对于这样大的一个主题,选择一个合适的视角是活动的关键,为此,我们从与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教育、卫生、医疗、收入四方面入手,由学生调查人们的教育、卫生、医疗、收入情况,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三十年来自己的家乡郭家店镇的变化情况,激发起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二.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1. 通过收集有关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情况的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认识到这种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通过采访一些老人,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家乡人民在教育、卫生、医疗、收入四个方面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给全国人民带来的巨大转变,认识到是党的政策好,从而让学生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进而使学生树立将来要报效我们伟大祖国的志向。

过程与方法:1.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查家乡在1978,1988,1998,和2008年教育、卫生、医疗、收入四个方面的具体情况。

2. 学生对这四个方面的调查和采访,对相关数据的记录、分析,运用分组收集数据,集体讨论和请教教师的方法解决问题。

3. 通过调查和采访,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情感与态度:1. 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的意识,使学生树立要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2. 利用倡议书,手抄报,调查报告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三.活动时间四.活动准备活动调查表格,相机五.活动实施过程第一阶段:活动启动阶段1.活动目标:点燃学生参与家乡改革开放调查的激情。

2.活动内容:活动启动3.活动时间:2008、9、32008、9、44.教师指导意见:说明本次活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们的活动热情和参与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家乡家庭的变化[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家乡家庭的变化[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家乡家庭的变化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

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

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

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

小荷作文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

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

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

具体而言: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调查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状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30年家乡经济巨变社会调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历史的标志点。

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自2006年1月1日起,农民种地不需要交农业税了;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经过十五年的努力,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006年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40多个非洲国家领导人、1500名非洲各国代表成员、20多个联合国相关组织以及非洲重要组织的代表齐聚北京;2007年11月5日,我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成为了我国第一颗绕月卫星。

中国在发展,渐渐跟上了世界的脚步。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一点鼠标就看到了整个世界。

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

30年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在我的家乡,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又如何,我通过暑假的时间就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时间:2015年08月二、调查地点:淮北市(经济开发区)三、调查方式:询问部分本地的人及自己的亲朋好友,去相关单位了解以查询网络的方式获得详细的数据四、调查内容:淮北市的人民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变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为主题进行调查五、总体状况及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1、按经济的发展来说安徽淮北经济开发区是1996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由新城综合区和龙湖工业项目区组成。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全市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突飞猛进,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的吃饱乃至吃好的问题,这十年里全市农村经济步入较快增长的阶段。

1982年-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从1983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到延长土地承包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进一步深化改革。

中央稳定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给改革初期的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呈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前所未有局面。

据统计,1978年粮食总产量97.9万吨,首次打破建国以来全市粮食产量记录,到1979年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06.5万吨。

198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6亿元(产值及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其增幅用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实现农业产值5.8亿元,牧业产值5.2亿元,农业、畜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0%和41.3%。

第二阶段(1989年-2003年),改革确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

农村改革的成功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把农村改革引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改革外部环境的更高层次。

随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全面确立,农村第二步改革进入了全面探索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改革重心放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企业发展等重要方面。

因此,第二阶段可以看成是农村改革迈向市场化的阶段。

通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之中,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奠定了基础。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推动了全国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家乡变化导读:本文是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家乡变化,希望能帮助到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家乡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汝城新貌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振奋人心的那一幕仿佛还在人们的记忆中,岁月如梭,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从经济濒临崩溃边缘成长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这是国家生命力从萎靡到迸发的30年,更是个人的生存空间、自由选择和各种权益得以逐步舒张的30年。

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终于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开始向腾飞之路大步迈进。

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在这30年中,我的家乡——汝城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汝城县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自东晋穆帝升平二年(公元352年)建县以来,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全县辖23个乡镇,其中有5个少数民族乡镇,309个行政村,总面积2401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5.8万人。

汝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同时也为共和国培养了汝城籍开国上将李涛、朱良才等老一辈将军。

这里物华天宝,人文鼎盛,神农在郴州汝城耒山制作农耕耒耜。

理学鼻祖周敦颐在此任县令时,著有《爱莲说》。

至今,明、清时期的一大批古建筑仍熠熠生辉。

改革开放以来,汝城县充分利用毗邻粤、琼和港、澳、台胞较多的优势,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效地促进了汝城经济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汝城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开明开放、诚实守信的汝城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的变化_高一作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的变化_高一作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站起来的亿万农民,三十年间演绎了亘古未有的历史性变迁,谱写出追求富裕,走向小康社会的壮丽诗篇。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服装颜色单一,黑、蓝、灰一统天下,布料基本上是粗布制成,一般人家一年添一次新衣服都不太容易,平时还不舍得穿,要留在过年过节或出门才穿。

家里孩子的衣服都是大的穿完,再给小的穿。

就这样,还有不少人穿着补丁的衣服。

穿的鞋大都是自己做的,很少有买现成的。

如今服装的色彩各种各样。

每个人的衣服都有很多套。

再也看不到身上有补丁衣服的人了。

人们很少有自己做鞋了,而是到商店去左挑右选自己喜欢的各式各样的鞋。

过去人们的饮食很简单,一年四季基本上以粗粮为主,过年过节才能吃上肉和面食,冬天蔬菜少,白菜、萝卜、土豆是主要的副食品。

要想买上好东西,还要凭票供应,限量购买。

如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蔬菜和肉,饺子都是家常便饭。

以至现在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上了档次,要吃绿色食品和粗茶淡饭,真可谓物质粮食极大丰富。

过去时好几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住东西屋、南北炕是最平常的事。

人均居住面积只有可怜的几平方米。

如今,很少看到几代人挤在一个房子里住了。

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三十平方米。

而且,居住的环境也比以前好得多。

过去人家没有几件家具和家用电器。

如今不但家具一应俱全,家用电器也应有尽有。

曾经的奢侈品已变成了普通用品。

过去人们出行,大多安步以当车。

或者坐马车驴车出行。

骑自行车的人是特别受人羡慕的人。

一个村里有一台机动车就不错了。

很少有公共的交通工具用。

如今马.驴车算是稀缺东西,自行车更是不值一提。

每个村子里光是摩托车就几乎每家都有,拥有轿车的也不算什么稀奇事。

现在要出门,可供选择的公共交通工具应有尽有。

随着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的农村,人们以穷为荣,以富为耻。

有钱也不敢张扬.而现在万元户在农村已是贫困户的代名词。

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农村变化(同名20750)

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农村变化(同名20750)

王四典:见证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变化作者:王四典决定亿万农民命运的中国农村改革,走过了风云激荡的30年。

多少“热词”曾经耳熟能详,多少“热词”依然流行不衰,它们生动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改革给中国农民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见证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变化【热词】农业税背景: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这意味着8亿中国农民从这天开始,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

从国家粮食定购任务通知书到夏粮征购明白卡,从农业税纳税通知书到领取国家补贴存折,河南省沁阳市柏香镇史村农民张俊生把多年来领到的每一份通知单都收藏了起来。

而随着这一份份通知单的变化,张俊生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张俊生收藏的这几十份通知单中,最早的是一份1983年由当时的中共沁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发放的《统一经营包干到户责任制合同书》。

1983年,沁阳市开始了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张俊生一家分到了9亩多的承包地,拿到自己的土地合同,老张兴奋不已。

在他看来,有了这几亩地,一家老少的温饱就算是有着落了。

到了2005年,我省取消了农业税,老张手里的税费通知单也换成了发放种粮补贴的存折。

张俊生感慨地说:“种地纳粮是天经地义的事,国家对咱农民格外照顾,连农业税都不让交,还倒找钱给你,不种好地是不中的。

”【热词】新农村背景: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女子锣鼓队、农民篮球队、夕阳红健身表演队,还有群英笑剧团、农民秧歌表演队……当记者走进陕县大营镇城村的文化中心时,村民们正在中心广场上健身、演出,还不时地说说笑笑。

村民张李成喜笑颜开地告诉记者:“村里富了,日子好了,生活也更有趣儿了。

”一道道文化大餐给许多村民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这可不得不提及城村这两年的发展。

农村30年变化征文三篇

农村30年变化征文三篇

农村30年变化征文三篇农村30年变化征文1时间消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喧闹非凡,大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走上了富强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说起改革开放三十年,听妈妈讲,妈妈小时候,也就是六七十年月农村住的大多数土坯房子,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连大米白面都吃不上。

更别说是零食了。

穿的是姥姥用省吃简用的钱买的花布做的衣服,大的穿了小的穿。

上学更艰难了,低矮破旧的教室,连书桌都没有,自己从家里拿个小凳子,自己在膝盖上书写作业。

艰难极了。

还有就是那时农村的街道,弯弯曲曲,破烂不堪,一下雨,都是泥泞不堪,处处是水洼。

特别难走。

行人苦痛之极。

等等······可现在我回老家,看到的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红砖瓦房,高大而美丽,吃的穿的都跟城市没什么两样,学校都是宽阔光明的教室,街道都是干洁净净的柏油公路。

等等······我虽然是一个小学生,我能体会到我们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比起我们的上辈人我们幸福多了。

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每天向上。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为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富强做出自己的奉献!农村30年变化征文2暑假里,妈妈带我回农村姥姥家,让我看看现在的新农村。

没去之前,我心里农村的样子就是:有一些七零八落、又不坚固的小草房,小草房四周是一些羊肠小道,通向没有规章的庄稼地。

夏天还算喧闹,植物长得特别茂密,冬天北风一吹,却显得特殊荒芜。

姥姥家到了,下了车,眼前的景象却和我想的一点儿也不一样,让我大饱眼福。

一排排整齐的房子,还有的人家盖起了三层小洋楼,样式很别致。

村里通了自来水,很多人家装了空调、按了暖气。

小院里的花儿五颜六色,还散发着淡淡的芳香。

菜园里种着各种蔬菜:绿黄瓜、红柿子、紫茄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农村变化
保定市徐水县釜山乡南陈庄小学四年级陈春妍辅导教师:李海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巨变,集中反映了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在改革开放道路上的辉煌成就。

下面我就以我们小学生的视觉来简单说说。

先说“衣”。

爷爷奶奶所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有三年’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颜色以青绿蓝一统天下的局面更是一去不复返。

如今的服装不论从款式、质地、颜色、舒适度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

就是我和身边的小伙伴穿的学生装也是五颜六色,样式也是五花八门,不仅穿出了我们的朝气,更彰显了自己的个性。

再说说“食”。

都说“民以食为天”、“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过去农村人的温饱问题一直梦魇般缠绕着每一个人。

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简直就让人难以置信。

爷爷奶奶口中的各种“票”,什么粮票、油票、……早已黄鹤一去不复返。

农村生活更是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了可喜的一大步接着说“住”。

过去成为农村住房象征的茅草房、土坯房早已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一以及一栋栋鳞次栉比的楼房,厨房、洗浴室、卫生间等更是一应俱全。

就连我的哥哥和我都有了各自的小书房,另有一台电脑更是我的最爱。

通过它,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更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小朋友沟通交流,真是方便极了。

最后说“行”。

三十年前,农村的代步工具几乎没有。

自行车已是凤毛麟角,更别说是摩托车、轿车了。

过去的村路、街道人们戏称“水泥路”——晴天扬灰、雨天水泥。

如今你看,村路是宽阔的真正水泥路,可容得下三两大卡车并行。

各式各样的摩托车、电瓶车乃至高级轿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每想至此,我就会对“改革——必由之路”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是啊,三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改革是完全正确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一国两制的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像一颗又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一条辉煌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学校地址:保定市徐水县釜山乡南陈庄小学
邮政编码:072558
联系电话:89920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