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俭国际金融概论谜底第2章

王爱俭国际金融概论谜底第2章
王爱俭国际金融概论谜底第2章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国际收支的概念中居民与非居民的划分标准是______。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是由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子项目构成的。 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是_______。

4.国际金本位下,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是指大卫·休谟的_____机制。5.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中,一笔债务还本付息,本金的流动记入______,而利息记入______。

6. 遵循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则,对于金融资产来说,对外资产持有额的减少被记入_____,对外资产持有额的增加被记入_____。

7.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综合差额等于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排除_____ __的交易的差额。

8. 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关键是看_____ __所产生的借贷金额是否相等。

9. 一国长期存在严重的国际收支逆差,会对该国经济发展产生恶劣影响,引起该国货币_____,对经济发展形成强烈冲击。

10. 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财政政策调节手段主要有_____ __与_____ __两种。二、判断题

1. 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对该国的货币汇率和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 )

2. 政府机构(包括代表政府的个人,如使领馆工作人员、驻外军队的军人等),在国外居住时间超过一年,则属于原所在国的非居民,计入国际收支统筹范围。 ( )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对出口商品按离岸价格(FOB )计算,对进口商品却按到岸价格(CIF )计算,以保证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精确性。 ( )

4. 经常项目服务项下记录的是无形资产的运用所引起的收支,资本账户的资本转移项下记录的则是无形资产所有权的买卖所引起的收支。 ( )

5. 国际收支平衡表由于其编制原则采用复式记账法,所以其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相抵之后的总净值一定为零。 ( )

6. 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与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资本与金融项目都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项目。 ( )

7. 经常项目差额等于货物、劳务和收益差额加上经常转移差额,反映了实际资源在一国与他国之间的转让净额,或者说一国国外财富净额的变化。 ( )

8.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若综合差额为正,则储备资产减少,若综合差额为负,储备资产增加。 ( )

9. 如果补偿性交易项下出现借方余额,意味着自主性交易存在贷方余额,就可以说国际收支处于盈余,如果补偿性交易项下出现贷方余额,意味着自主性交易存在借方余额,就可认为国际收支出现赤字。 ( )

10. 通过降低准备金比率,可以缩小商业银行贷放资金的规模大小,从而影响国内总需求和国际收支,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 )三、单选题

1. 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看其( )引起的货币收支是否相抵。 A.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 B.资本与金融项目C.自主性交易 D.调节性交易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金融项目( )。

试卷

A.直接投资

B.收益再投资

C.贸易信贷

D.经销权买卖

3. 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专利权转让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金融项目

D.其他投资项目

4.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中属于借方项目的是()。

A.进口商品

B.本国居民收到国外的单方向转移

C.外国居民获得本国资产

D.非居民偿还本国居民债务

5. 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专利权转让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金融项目

D.其他投资项目

6. 属于补偿性交易的特点的是()。

A.事前性

B.自发性

C.分散性

D.被动性

7. 国际收支逆差对经济的影响包括()。

A.货币贬值

B.货币升值

C.通货膨胀

D.国际经济摩擦

8. 以下哪项不属于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货币政策范畴()。

A.贴现政策

B.建立外汇平准基金

C.外贸政策

D.存款准备金比率政策

9.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了著名的()理论,详细的阐述了国际金本位下国际

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A.货币论

B.利率平价

C.吸收论

D. 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10.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过程中,该经济主体经济活动属于非居民经济交易的是()。

A.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

B.驻外军队军人

C.驻本国的联合国机构

D.在本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公民

四、简答题

1.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

2.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中的主要差额。

3. 简述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判别标准。

4.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分析方法。

5. 简述“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

1. 论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中出现错误与遗漏的主要原因。

2. 论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3. 论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4. 论述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措施。

六、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请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2010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账户是顺差还是逆差?具体数额为多少?

(2)我国2010年一季度储备资产增加还是减少?具体数额为多少?

(3)我国2010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误差与遗漏一项的数字说明了哪些问题?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交易者的经济利益中心所在地

2.货物和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3.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 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5. 金融账户、经常账户的投资收入

6. 贷方、借方

7. 储备资产

8. 自主性交易

9. 贬值

10. 支出政策、税收政策

二、判断题

1. V

2. X

3. X

4. V

5. X

6. X

7. V

8. X

9. V 10. X

三、单选

1. C

2. D

3. B

4. A

5. B

6. D

7. A

8. C

9. D 10. C

四、简答题

1. 国际基金组织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常分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错误与遗漏三大类。(1)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又分为三个子项目:货物与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2)资本与金融项目(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由资本项目与金融项目两部分构成。(3)错误与遗漏项目(Errors and Omissions)。

2. (1)贸易收支差额。等于货物出口减货物进口(按绝对额计算)或等于货物出口加上货物进口(按记账符号计算),反映了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该国的经济实力。

(2)经常项目差额。等于货物、劳务和收益差额加上经常转移差额,反映了实际资源在一国与他国之间的转让净额,或者说一国国外财富净额的变化。

(3)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等于该账户下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交易及储备资产交易的差额。

(4)综合差额。等于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排除储备资产的交易的差额。它衡量了一国通过动用或获取储备来弥补的收支不平衡。

3. 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关键是看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贷金额是否相等。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下,自主性交易项下的借贷双方相等的情况很少见,为弥补自主性交易的差额政府或货币当局进行了补偿性交易。如果补偿性交易项下出现借方余额,意味着自主性交易存在贷方余额,就可以说国际收支处于盈余,如果补偿性交易项下出现贷方余额,意味着自主性交易存在借方余额,就可认为国际收支出现赤字,而无论盈余还是赤字,都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

4.(1)静态分析法

(2)动态分析法

(3)比较分析法

5. 英国哲学家与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了著名的“价格—现金流动机制”,详细的阐述了国际金本位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认为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以通过物价的涨落和现金(即黄金)的输出输入自动恢复平衡。

五、论述题

1. 出现错误与遗漏的原因主要有:

(1)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始统计资料来自各个方面,在原始资料的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某些当事人故意改变、伪造某些项目数字的做法,造成了原始资料的失

实或不完全。例如走私、资本外逃等等。

(2)统计数字的重复计算和漏算,原始统计资料来自于四面八方,有的来自海关统计,有的来自银行报表,还有的来自官方主管机构的统计报表,这就难免发生统计口径不一致

而造成的重复计算与漏算。

(3)有的统计数字本身就是估算的。

因此,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双方实现平衡,便人为地设立了“错误与遗漏”项目。

2. 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周期性失衡,指由于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国经济会呈现衰退、萧条、复苏和繁荣的周期性变化,在周期的各个阶段,经济条件的改变会产生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如当一国经济处于衰

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可能会产生顺差;一国经济处

于扩张和繁荣期时,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可

能出现逆差。

(2)货币性失衡,指在一定汇率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变化而引起进出口货物价格变化,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例如,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其出口商品成本必然上升,使用外国货币计价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会上升,从而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

争能力,起到了抑制出口的作用。同时,由于国内商品物价普遍上升,相比较而言,进口

商品就显得便宜,从而刺激了外国商品的进口,导致出现贸易收支的逆差。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货物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的原因被认为是货币供应量的过分增加,因此,称之为货币

性失衡。货币性失衡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长期的。

(3)结构性失衡,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失衡通常反映在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上。结构性失衡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

义是指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和困难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例如,一国的国际贸

易在一定的生产条件和消费需求下处于均衡状态,当国际市场发生变化,新产品不断淘汰

老产品,如果该国的生产结构不能及时根据形势加以调整,那么,其原有的贸易平衡就会

遭到破坏,贸易逆差就会出现。另一层含义是指一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或其生产的产

品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低、或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高而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低所引起的国

际收支失衡。这类结构性不平衡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结构性失衡具有长期的性质。

(4)收入性失衡,由于各种经济条件的变化引起国民收入的较大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

支不平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很多,一种是前面所述的经济周期波动所致,另外一种则

是由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而产生的。一般来说,国民收入大幅增加,全社会消费水平就会提高,社会总需求也会扩大,在开放型经济下,社会总需求的扩大,通常不一定会表现为价

格上涨,而表现为增加进口,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当经济增长率较低时,国民收入减少,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5)临时性失衡,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临时性失衡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在浮动汇率制下,这种性质的国际收支失衡有时不需政策调节,市场汇率的波动就能将其纠正。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般也不需要采取政策措施,只要动用官方储备就可以了。

3. 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表现为收支顺差与收支逆差两种情况。国际收支失衡,不仅直接影响到一国外汇汇率的上下波动,而且经过一定时期后,会逐渐影响到国内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甚至还影响到就业问题。因此,国际收支的失衡既可以破坏外部均衡,也迟早会破坏内部均衡。

逆差对于经济的影响。如果一国长期存在着严重的国际收支逆差,会对该国经济发展产生如下影响:(1)会引起该国货币贬值,如果属于严重逆差,会引起该国货币的急剧贬值,对经济发展形成强烈冲击;(2)如果一国实行固定汇率制,或该国政府不愿接受本币剧烈贬值以及由此带来的贸易条件恶化,就必然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从而使得该国的储备资产减少;(3)储备资产的减少同国内货币供应量存在着密切联系,外汇储备的减少会导致国内银根紧缩和利率上升,从而对收入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顺差对于经济的影响。一国出现的国际收支顺差的消极作用往往不像国际收支逆差那样明显,甚至有的时候国际收支顺差会成为政府追逐的经济目标之一。但是,如果国际收支顺差长期存在且数额巨大,也同样会给一国经济带来消极影响:(1)国际收支顺差会给本币造成升值压力,一旦本币升值,在一国对外贸易中就易产生由汇率引起的鼓励进口和抑制出口的局面,从长远来看会加重国内的失业问题;(2)持续的顺差会导致该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但同时也会在国内货币市场上造成本国货币供应增长的局面,会加剧该国的通货膨胀;(3)从开放经济的角度来看,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他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因此长期的顺差将极有可能导致国际间的经济摩擦;(4)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如果主要是由于贸易收支顺差,则意味着国内可供使用的资源的减少,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4. 一国对于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政策调节主要分为财政政策调节、货币政策调节、信用政策调节、外贸政策调节等方面。

(1)财政政策调节。财政政策的调节手段主要有支出政策与税收政策两种。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具体表现为政府减少公共开支,提高税收,使得投资与消费减少,减少社会总需求,从而改善了贸易收支与国际收支。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政府增加公共开支,减少税收,来刺激消费与投资的增加,增加社会总需求,来改善贸易收支与国际收支。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调节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贴现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贴现率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货币投放与信贷规模,吸引或排斥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出入,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第二,存款准备金比率政策。通过提高或降低准备金比率,缩小或扩大商业银行贷放资金的规模大小,从而影响国内总需求和国际收支。第三,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外汇平准基金是指由中央银行拨出一定数额的外汇储备作为基金,并由中央银行掌握运用,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活动。当国际收支发生短期性失衡时,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平准基金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以调节外汇供求,影响汇率变化,达到促进出口、增加外汇收入的作用,从而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第四,汇率政策。即通过提高或降低本国对外国货币的汇率来消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当一国发生国际

收支逆差时,可以利用本国货币贬值来增加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同时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逐步趋向平衡。当发生国际收支顺差时,可采用相反的调节方法。

(3)信用政策。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时,利用国际信贷方式加以调节也是各国常常采用的一项措施。例如当逆差发生时,一国政府可以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虽然利率较高,但由于这种方式限制较少,使用方便,目前已成为逆差国家弥补逆差的常用措施。如果发生顺差现象,则可以向国际金融市场贷放资金,以缩减顺差额,使国际收支得到调节。

(4)外贸政策。为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许多国家都采用一些保护性的外贸政策,如“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来限制进口;为出口商提供直接补贴或间接补贴来鼓励出口。

六、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1)我国2010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账户是顺差,因为为贷方余额,具体数额为365亿美元。

(2)我国2010年一季度储备资产增加了,因为为借方余额,具体数额为960亿美元。

(3)我国2010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误差与遗漏一项的数字说明,虽然国际收支平衡表由于其编制原则采用复式记账法,其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相抵之后的总净值应该为零。但实际上,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数字金额借贷方不平衡的现象,一般认为这种金额差异是由于统计资料有误差遗漏而形成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