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三字经

合集下载

三字经的历史典故

三字经的历史典故

三字经的历史典故《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

它以三字一句、四句一韵的方式,将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历史典故、伦理道德等内容融为一体,成为古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读经典。

《三字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已不可考,但一般认为它出现在南宋时期。

最初的版本是以文言文撰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出多种版本,包括明清时期的官方版本、民间手抄本等。

《三字经》的内容涵盖广泛,包括了中国古代的著名典籍、历史事件、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

其中,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体现了儒家的人性观,“唐有李世民,论文讲以经”则是介绍了唐朝的文化政策。

此外,还有关于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例如“日东升,月西沉,北斗七星挂天边”、“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七雄秦最强”等。

《三字经》以其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广泛的内容,成为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教材。

它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基础知识,也传递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理念。

在今天,虽然《三字经》已经不再作为小学教材,但它的价值和意义仍然不减,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总之,《三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

通过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和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它也对我们今天的儿童教育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洋河历史文化典故洋河,这片充满神秘色彩和悠久历史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带大家探寻洋河历史文化的典故,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洋河位于中国东部,流经今天的江苏、安徽和山东三省。

自古以来,洋河就是一片富饶的土地,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物产和资源。

在历史的长河中,洋河地区经历了数个朝代的更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

洋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白酒文化。

洋河白酒源于古老的酿酒技艺,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白酒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知识。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中国历史——三字经

中国历史——三字经

东汉末,黄巾起。变苍天,立黄天。魏蜀吴,鼎足立。魏武帝,招举贤。战官渡,平北方。丰积谷,广屯田。蜀刘备,请诸葛。隆中对,踞西川。吴孙权,守江南。派卫温,去台湾。赤壁火,烧战船。三国争,六十年。晋统一,司马炎。八王乱,大混战。东西晋,南北朝。大分裂,百余年。各民族,大融合。开江南,兴塘堰。王羲之,兰亭序。子献之,书法展。炼精钢,蜀锦著。机械动,千里船。圆周率,祖冲之。水经注,郦道元。神灭论,范缜辩。贾思勰,农学研。龙门窟,留宝库。木兰辞,广流传。
秦始皇,建郡县。修驰道,筑长城。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划一统。焚异书,坑逆儒。徭役重,用酷刑。挖骊山,建阿房。百姓痛,始皇亡。陈胜出,吴广起。大泽乡,举义旗。沛亭长,名刘邦。先项羽,占咸阳。文景盛,武帝强。司马迁,记史章。卫与霍,是大将。征匈奴,通波斯。派张骞,通西域。苏子武,苦牧羊。和匈奴,有昭君。新朝建,西汉亡。绿林聚,赤眉扬。光武帝,叫刘秀。建东汉,都洛阳。释奴婢,查豪强。汉中兴,百年强。有蔡伦,造纸张。地动仪,张衡创。天地合,万物生。著论衡,是王充。张仲景,是医圣。麻沸散,华佗功。班都护,派使节。
中国历史——三字经
人之初,由猿变。距现代,千万年。腊玛猿,人祖先。群居始,常攀援。 森林稀,气候异。求生存,改习惯。找食物,四处转。遇兽攻,群开战。造工具,顺自然。脑发达,器官演。交往多,用声唤。由单音,变语音。劳动因,人出现。进化论,传名言。神造人,是欺骗。泥捏人,更荒唐。
元谋人,在云南。北京人,周口店。洞为巢,木取火。用兽皮,做衣衫。 原始制,无私有。初氏族,共甘苦。尝百草,教桑蚕。存仰韶,留龙山。有剩余,私出现。部落间,相侵犯。炎帝姜,黄帝姬。两部落,居中原。炎黄合,华夏建。载史册,五吴南唐,励耕织。桑满野,无弃田。
赵匡胤,陈桥变。袍加身,北宋建。杯酒计,兵权揽。清明图,繁华见。杨家将,赴国难。包龙图,称青天。行法度,理财军。王安石,变法难。均贫富,民造反。政衰落,宣和年。相对立,辽契丹。西夏朝,都银川。金灭辽,攻北宋。掳徽钦,宋南迁。岳家军,美名传。贼秦桧,造奇冤。南宋时,外贸繁。通远航,造大船。金统治,在中原。互影响,有发展。蒙古族,铁木真。 征天下,进中原。忽必烈,灭南宋。定大都,国号元。留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爱国言。元疆扩,民族和。兴水利,修黄河。手工业,有发展。传纺织,黄道

三字经的历史故事

三字经的历史故事

三字经的历史故事(30篇)1、《孟母断机》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

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

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

”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

”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2、《五子登科》《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

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

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3、《孟母三迁》《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段机。

”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

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

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

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4、《黄香温席》“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

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

三字经正文全文

三字经正文全文

三字经正文全文《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字经正文全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豚,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嘉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敬》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三字经历史篇解读

三字经历史篇解读

三字经历史篇解读一、历史起源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

在那个时期,一些学者和教师开始用三个字的韵律来教授儿童,以便于记忆和传授。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字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教育形式,包含了广泛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知识。

二、古代王朝三字经中涉及到的古代王朝主要包括夏、商、周、秦、汉、唐等。

这些王朝的更迭和发展构成了中国历史的重要部分。

其中,周朝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王朝,其礼制和文化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基础。

三、南北朝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这个时期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动荡。

然而,也正是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和艺术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如南京的明故宫和敦煌的莫高窟。

四、隋唐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隋朝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其在政治制度和文化方面的贡献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朝则以其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态度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朝代。

五、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这个时期的文治和学术成就显著。

宋朝的科技发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辉煌,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运用等。

同时,宋朝的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六、元明清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统治,其在军事、商业和文化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

明朝恢复了汉族的统治,其政治和经济都有所恢复和发展。

清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期间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七、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

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和现代民主政治的开始。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动荡,但是也孕育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潮,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现任政府,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三字经的故事

三字经的故事

关于三字经的故事大全三字经的故事1、《孔融让梨》中国人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孔融是东汉末年人,他四岁时,一次有人送来一筐梨,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个。

有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说“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

”孔融这么小年纪已知道传统美德。

三字经的故事2、《母子同刑》三字经的故事3、《孟母断机》有一天,孟轲读书厌倦了,跑回家。

正在织布的孟母十分生气,就把梭子折断,在了地上。

孟轲很奇怪,问母亲为什么发火。

孟母说》“一匹布要一根根一寸寸地织,你的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分夜才能有所成就。

如今你学业未成就厌倦了,就像折断的梭子一样,还能织布吗?”孟轲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学习更用功,终究成为著名思想家。

三字经的故事4、《五子登科》三字经的故事5、《孟母三迁》孟轲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很早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十分贫穷,但母亲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

他们最初住在坟地旁,孟轲就模仿做丧事。

孟母很担心,就搬到集市上,与一家屠夫为邻,孟轲又模仿起杀牛羊来了。

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一座学校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专心学习礼议。

孟轲从小受到教育,最终成为著名思想家。

三字经的故事6、《铁杵成针》三字经的故事7、《鸿门宴》秦末,刘邦攻下秦都咸阳,其手下告诉项羽说,刘邦有野心,项羽听后很害怕欲杀刘邦,即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席间指使项庄舞剑要杀刘邦,多亏项伯保护幸免于难,后来在刘邦护卫的斥责下,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三字经的故事8、《韦编三绝》三字经的故事9、《杀妻求将》三字经的故事11、《孙敬悬发》三字经的故事12、《苏秦刺股》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纵横战略家,开始时随鬼谷子学纵横术,学成后变卖家产四处游说,。

几年后,没有一官半职,钱也花光了,只好回家。

父母。

妻子。

兄嫂都认为他没本事没出息,都不理他。

于是,他开始发愤读书,困了就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

最后终于学成,提出了六国联合对付秦国的.合纵术,成了天下名人。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它是中国最重要的古典文学作品,乃至于亚洲最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来源于儒家思想,是孔子孟子著作的精华,也是舆论批判的支点。

《三字经》全文共有六十篇,每篇三句,每句三个字,因此而得名。

其全文如下:一、孝悌忠信:孝,指孝顺父母,敬畏父母,尊重父母;悌,指兄弟之间的谦虚亲热;忠,指忠实信实,不背弃朋友;信,指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

二、爱人如己:指爱他人如爱自己,不贪图他人之利;不占他人之便;与他人同舟共济。

三、敬老尊贤:指敬老爱幼,尊重长者,颂扬贤良;尊师重道,敬重先贤,学习古代文明,谨记古之道。

四、耻辱非常:指耻于自己的行为,耻于自身的行为;非常,乃至于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守护伦理和道义,忠贞不渝。

五、勿惮尔身:指不要畏惧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贫穷而畏惧,不要怯懦不敢做你知道是正确的事;只要坚持正义,少犯错误,就可以克服贫穷。

六、知止而不殆:指知道自己的本分,知道自己的计略,尽量避免犯错,不走极端,做到有知、有力、有德,从而获得成功。

七、存心而谨行:指要守在心中,尽善尽美,先考虑到别人,少作过多之无益之事。

八、莫若父母:指对父母的尊重,毋庸怨恨,父母才是我们家庭的支柱,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我们应该把守在最宝贵的父母身边,给予父母最深的恩爱。

九、近朱者赤:指有时候身边的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他们熟悉自己的行为,也有时候会帮助自己,像朱砂,一旦你接近他就会变得很清楚,把问题弄明白。

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指一步一步来,不可急躁不慎,不可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会达到很高的地位。

十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指小小的事情,不可忽略,要积累,最终可以称之江海,容量大。

十二、志固不忘:指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记住自己的目标,坚持下去,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十三、立义在人:义即正义,指立立正义,守正义,不搞腐败,反对虚假,去实现正义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三字经人之初,由猿变。

距现代,千万年。

腊玛猿,人祖先。

群居始,常攀援。

森林稀,气候异。

求生存,改习惯。

找食物,四处转。

遇兽攻,群开战。

造工具,顺自然。

脑发达,器官演。

交往多,用声唤。

由单音,变语音。

劳动因,人出现。

进化论,传名言。

神造人,是欺骗。

泥捏人,更荒唐。

元谋人,在云南。

北京人,周口店。

洞为巢,木取火。

用兽皮,做衣衫。

原始制,无私有。

初氏族,共甘苦。

尝百草,教桑蚕。

存仰韶,留龙山。

有剩余,私出现。

部落间,相侵犯。

炎帝姜,黄帝姬。

两部落,居中原。

炎黄合,华夏建。

载史册,五千年。

尧禅舜,舜让禹。

禹以后,世袭传。

桀暴虐,被汤灭。

武伐纣,西周建。

奴隶制,统治严。

夏商周,两千年。

修阡陌,开井田。

一匹马,值四人。

青铜器,换工具。

生产力,大发展。

五霸争,春秋乱。

初税亩,废井田。

孔子教,儒家兴。

九九诀,称数学。

药百种,医分科。

诗经集,至今传。

战国时,有七雄。

赵魏韩,齐楚燕。

秦孝公,用商鞅。

颁法令,变封建。

秦强盛,并六国。

有苏张,纵横联。

灌渭北,郑国渠。

调岷江,都江堰。

诸子争,百家鸣。

儒学说,孟子传。

墨家始,讲兼爱。

无为论,老子宣。

荀况论,人胜天。

韩非子,法制严。

医学家,赞扁鹊。

四诊法,传今天。

孙武子,著兵书。

赋离骚,是屈原。

秦始皇,建郡县。

修驰道,筑长城。

书同文,车同轨。

度量衡,划一统。

焚异书,坑逆儒。

徭役重,用酷刑。

挖骊山,建阿房。

百姓痛,始皇亡。

陈胜出,吴广起。

大泽乡,举义旗。

沛亭长,名刘邦。

先项羽,占咸阳。

文景盛,武帝强。

司马迁,记史章。

卫与霍,是大将。

征匈奴,通波斯。

派张骞,通西域。

苏子武,苦牧羊。

和匈奴,有昭君。

新朝建,西汉亡。

绿林聚,赤眉扬。

光武帝,叫刘秀。

建东汉,都洛阳。

释奴婢,查豪强。

汉中兴,百年强。

有蔡伦,造纸张。

地动仪,张衡创。

天地合,万物生。

著论衡,是王充。

张仲景,是医圣。

麻沸散,华佗功。

班都护,派使节。

东汉末,黄巾起。

变苍天,立黄天。

魏蜀吴,鼎足立。

魏武帝,招举贤。

战官渡,平北方。

丰积谷,广屯田。

蜀刘备,请诸葛。

隆中对,踞西川。

吴孙权,守江南。

派卫温,去台湾。

赤壁火,烧战船。

三国争,六十年。

晋统一,司马炎。

八王乱,大混战。

东西晋,南北朝。

大分裂,百余年。

各民族,大融合。

开江南,兴塘堰。

王羲之,兰亭序。

子献之,书法展。

炼精钢,蜀锦著。

机械动,千里船。

圆周率,祖冲之。

水经注,郦道元。

神灭论,范缜辩。

贾思勰,农学研。

龙门窟,留宝库。

木兰辞,广流传。

隋杨坚,都长安。

二十年,新局面。

炀帝广,造龙船。

刮民脂,筑西苑。

凿运河,促经济。

南北贯,五千里。

征徭役,攻高丽。

赋税重,民起义。

窦建德,占河北。

瓦岗军,有李密。

李渊起,自称帝。

建唐朝,削割据。

唐太宗,李世民。

民比水,帝比船。

用魏征,善纳谏。

贞观治,称盛年。

均田制,修灌渠。

唐作坊,强经济。

嫁文成,联吐蕃。

民族和,百姓欢。

女皇帝,武则天。

奖农耕,重才贤。

隋唐时,文化灿。

赵州桥,李春建。

书法研,苦磨练。

欧阳询,柳公权。

唐本草,国家编。

吴道子,称画圣。

唐李杜,诗圣仙。

莫高窟,举世闻。

敦煌画,态自然。

天竺国,取经卷。

陈玄奘,历艰险。

各友帮,使长安。

鉴真师,东洋传。

崇佛教,修寺院。

僧一行,天文研。

唐玄宗,开元盛。

天宝后,信谗奸。

安史乱,朋党争。

藩割据,宦专权。

僖宗年,唐衰落。

民无米,吏贪婪。

黄巢起,号大齐。

伸民意,取长安。

唐帝逃,宗室尽。

贵落坑,贱出泥。

五代继,十国乱。

又分裂,五十年。

吴南唐,励耕织。

桑满野,无弃田。

赵匡胤,陈桥变。

袍加身,北宋建。

杯酒计,兵权揽。

清明图,繁华见。

杨家将,赴国难。

包龙图,称青天。

行法度,理财军。

王安石,变法难。

均贫富,民造反。

政衰落,宣和年。

相对立,辽契丹。

西夏朝,都银川。

金灭辽,攻北宋。

掳徽钦,宋南迁。

岳家军,美名传。

贼秦桧,造奇冤。

南宋时,外贸繁。

通远航,造大船。

金统治,在中原。

互影响,有发展。

蒙古族,铁木真。

征天下,进中原。

忽必烈,灭南宋。

定大都,国号元。

留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爱国言。

元疆扩,民族和。

兴水利,修黄河。

手工业,有发展。

传纺织,黄道婆。

发明多,宋元年。

活字版,毕升研。

造火药,我国先。

罗盘针,能指南。

郭守敬,授时历。

司马光,编通鉴。

宋朝词,有苏辛。

陆放翁,佳作传。

李清照,留词篇。

侍女像,晋祠见。

有沈括,梦溪谈。

元代曲,开新篇。

关汉卿,窦娥冤。

元朝末,天下反。

红巾军,教白莲。

朱元璋,高筑墙。

广积粮,缓称王。

垦荒田,重产棉。

疏河渠,修塘堰。

天安门,国象征。

古建筑,蒯祥建。

华严钟,重八万。

永乐典,至今传。

有郑和,下西洋。

浩荡荡,红海岸。

戚继光,惩倭寇。

鸳鸯阵,平倭患。

邓子龙,援朝鲜。

中朝胜,日大败。

徐光启,编农政。

李时珍,本草全。

李自成,大顺建。

出商洛,战陕川。

崇祯帝,吊煤山。

明室落,清入关。

驱殖民,战荷兰。

郑成功,收台湾。

资本萌,甚缓慢。

雇佣工,丝织产。

清康熙,抗沙俄。

收疆域,活西藏。

赐达赖,封班禅。

宋应星,天工物。

黄顾王,唯物观。

小说盛,六长篇。

才子书,中外传。

嘉庆后,清腐败。

列强欺,英抢先。

林则徐,虎门烟。

三元里,平英团。

鸦片战,换琦善。

定条约,丧主权。

割香港,赔银两。

入侵者,谋特权。

民起义,聚金田。

称天王,洪秀全。

十八省,十四年。

太平军,占江南。

圆明园,火冲天。

找借口,英法联。

那拉氏,夺政权。

刽子手,曾国藩。

太平军,安庆战。

留业绩,天京陷。

洋务派,造军械。

新工业,民族办。

无产者,渐出现。

冯子材,威名扬。

中法战,镇南关。

甲午年,黄海战,水师勇,撞敌舰。

爱国将,邓世昌。

卖国贼,李鸿章。

马关约,割台湾。

沙俄凶,强侵犯。

租界地,洋人占。

瓜中国,八国联。

有康梁,戊戌变。

谭嗣同,把身献。

民愤起,义和团。

抗联军,廊坊战。

辛丑约,中国变。

半殖民,半封建。

孙中山,唤民众。

同盟会,立兴中。

黄花岗,留英名。

南北起,华侨援。

辛亥年,清代完。

张复辟,袁洪宪。

国不应,军阀战。

十月节,炮声响。

苏维埃,马列传。

五四起,惩国贼。

新民主,新起点。

新文化,出鲁迅。

批礼教,揭黑暗。

写檄文,陈与李。

新青年,始创办。

詹天佑,京张线。

赞冯如,飞蓝天。

共产党,二一年。

在上海,火炬燃。

国与共,搞统战。

大革命,速发展。

省港地,工潮涌。

无产者,贯长虹。

安源矿,狂飙起。

京汉线,罢二七。

五卅声,风暴起。

北军阀,工农赞。

克长沙,会武汉。

四一二,七一五。

蒋与汪,先后叛。

陈独秀,右倾观。

革命者,受摧残。

八月一,枪声激。

南昌城,军旗展。

八七会,形势险。

枪杆子,出政权。

秋收时,暴动起。

旌旗汇,井冈山。

蒋冯阎,大混战。

根据地,大发展。

出左倾,害革命。

红苏区,损失重。

反围剿,军民勇。

黄洋界,炮声隆。

遵义会,放光芒。

毛泽东,拨航向。

二万五,到延安。

艰苦路,传万代。

九一八,震中外。

东三省,遭沦陷。

国耻仇,不可辱。

一二九,要河山。

西安变,张杨将。

国共定,把日抗。

卢沟桥,炮声响。

国民党,不抵抗。

南泥湾,大生产。

延安风,四海扬。

白求恩,永怀念。

平型关,灭顽敌。

百团勇,世人赞。

八年间,把日抗。

敌投降,时局转。

胜利后,风云变。

蒋介石,掀内战。

辽津淮,三战役。

决胜负,歼顽敌。

百万师,过长江。

蒋王朝,逃台湾。

十月一,礼炮响。

天安门,红旗扬。

新天地,民做主。

国家盛,民族昌。

五零年,援朝鲜。

公有制,新阶段。

文革起,十年乱。

经济溃,近边缘。

天安门,鲜血染。

四人帮,被审判。

三中会,决策对。

党为民,国平安。

搞四化,目标定。

二十年,翻两番。

十亿人,齐动员。

兴中华,文明建。

国统一,神州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