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
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解

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解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区域
经济发展。
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解。
一、发展新机遇。
一带一路经济带覆盖的地域广阔,横跨亚欧非三个
大洲,沿线国家总人口达到40多亿,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作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
合作,面向亚欧非市场,打造新兴市场优势。
二、促进沿线国家发展。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向沿线国家提供基
础设施建设、技术转移、贸易合作等方面的支持,共同推动区域的经
济发展。
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通过技术、财政等支持,得以逐步摆
脱贫困,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三、增强国际影响力。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可以增加沿线国家发
展的机遇,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将自己定位为全球经济合作伙伴,发挥大国的影响力,进而
建立起更广泛的全球伙伴关系。
四、推进政治合作。
一带一路经济带贯穿欧亚非三洲,涉及到诸多文
化背景和信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
友谊,推进多边关系发展。
进而在政治、安全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
区域和平与稳定。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是互利合作,通过通过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推动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只有通
过共建一条稳定、繁荣、和谐的道路,才能真正推动各国利益的互补,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全球和平稳定。
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脉络与提升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脉络与提升路径摘要本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提升路径。
通过对相关背景、政策措施和实施进展的梳理,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引言一带一路战略自提出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作为中国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脉络和提升路径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策措施和实施进展三个方面,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二、历史背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源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和互联互通的传统理念。
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结束以及亚洲、非洲的独立运动兴起,复兴古代丝绸之路的想法逐渐被提出并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关注。
三、政策措施一带一路战略在政策层面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旨在促进参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设立基金、签署协议、推动贸易自由化等。
3.1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战略致力于推动参与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公路、铁路、港口等。
通过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和物流条件,促进了参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同时也改善了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的发展状况。
3.2贸易便利化一带一路战略着力于降低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
通过与参与国家签署贸易协定、建立自由贸易区等方式,促进了贸易往来,并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
3.3金融合作一带一路战略重视金融合作,以促进资金的流动和投资的便利。
通过设立基金、提供贷款支持等方式,支持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强金融合作,推动参与国家间的金融交流。
四、实施进展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果。
通过与相关国家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了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五、提升路径为了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以下是几个提升路径的建议:5.1加强政策沟通加强参与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合作机制,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探析一带一路战略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探析一带一路战略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一带一路”沿线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沿线经济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探析一带一路的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带一路的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篇一:《“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产业正向多元化、体系化、合作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
“一带一路”沿线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沿线经济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带一路”已将成为我国沿线经济新的发展格局,也为我国在国际上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给我国沿线城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不断的推进,有效的将我国的各个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沿海城市;金融贸易近几年,我国对内的经济制度的改革和经济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转变后,我国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传统的沿线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沿线经济的经济产业,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沿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使我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
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理念,“一带一路”不仅为我国对外的发展中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我国的沿线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机遇,更起到了带头的组作用。
本文就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其发展的优势即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也给我国沿线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转移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也有效地促进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发展。
一、对我国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战略,均为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国家,这些国家具有较多的人口数量,需要较大的经济市场。
但是,在这些国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水平较低,人均消费也是有限的。
一路一带战略分析

—卡拉奇—瓜达尔港,
全长4625公里的交通 大动脉。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2013年5月,李克强访印
期间,中印共同倡议建 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推动中印两个大市场更 紧密连接。 中印联合声 明特别提出,两国共同 倡议建设中印缅孟经济
走廊,并将成立联合工
作组,加强该地区互联 互通。
4、推进亚欧一体化,改变世界格局
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
中国与外部海洋世界主要通过3条海上通道相连,
它们分别位于马六甲海峡、宫古水道和大隅海峡。
马六甲海峡,连接中国与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 宫古海峡,沟通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
大隅海峡,沟通中国与日本、加拿大和美国。
2003年11月,中国海军常规动力舰艇以半浮形式通过大隅海峡。
王小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坦率地说,我们以前国力很弱时候的一些口号 应该淡化了。比如像‘不干涉内政’,现在肯定 要干涉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美国干涉咱们内政
多了!我们只要干涉得好,干涉得有道理,干涉
得给世界人民带来福利,当然要干涉。特别是往
西的那条线,一直走到非洲,我们将来肯定是要
‘干涉’的。”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中共安阳市委党校 赵锡信
“一路一带”战略分析
一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
“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9月7日,习
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
演讲,倡议与中亚五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
带”
“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0月3日,习
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共
论“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意义

论“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意义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意义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迄今为止中国区域合作的最重要倡议,也是综合投入各种资源最多的经济外交战略。
本文结合“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意义,通过分析其潜在风险,对“一带一路”的前景进行了科学展望。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挑战机遇应对措施一、“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由来(一)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
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
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F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式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
实现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1]。
亚洲各国发展层次不同,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亚洲拥有外汇储备大、储蓄率高、财政状况相对健康、财富基金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可以将金融合作作为切入点,推动和激发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为亚欧国家深化合作勾勒了宏伟蓝图,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崭新机遇,丝绸之路意识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许多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有效对接。
对“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意义的认识和思考

对“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意义的认识和思考“一带一路”指的是什么?是怎么提出来的呢?“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这两条丝绸之路古而有之,一条沿路向西,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就有了一条以古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一条向海,秦汉时期开通,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两条丝绸之路一直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陆上、海上交通贸易要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10月,在出访东盟国家时又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把“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11月中国政府宣布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重大战略启动,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相关国家、地区的兴趣,成为今年热议的话题。
这样一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覆盖了40多个国家,总人口44亿,约占全球的63%,近2/3;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不到1/3,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
从“一带一路”途径路线和辐射范围看,向北与俄罗斯的交通线及管道连接,向东连接东亚另外两个主要经济体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中亚连接西欧,向南通过印度洋连接到北非,把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
另外,由于“一带一路”主要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已有的双多边机制,不另起炉灶,不涉及政治、安全等敏感领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旦形成示范效应和聚集规模效应,还可能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加。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

新经济 2016年6月(下)24浅析“一带一路”战略白拥建摘 要: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日趋复杂化,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2010年以来相继出现的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传统欧美国家发展遇到极大困难,新兴经济体却快速发展,中国尤为突出。
同时中国内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提出建立“一带一路”战略。
本文将从设立背景、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等若干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最后提出如何更好构建该战略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发展红利 经济战略一、设立“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一带一路”设立并实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和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
首先,中国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国内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例如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相当严重。
我们必须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让沿线国家帮助中国消化严重过剩的产能,这样也能推动它们的经济发展。
然后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国内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沿线国家进行转移,例如东南亚和南亚各国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这些国家如果能承接中国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初期就能够强有效地推动其国内经济的发展。
最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围堵中国的崛起,逐渐成立了如“环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协定”等经贸组织。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提高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的改革由于美国国会的强力阻扰而迟迟没有进行。
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话语权中只占据了很少的份额,而新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经济规模迅速增大,但相应的话语权却没有提高,经济规模和经济话语权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便顺应时代要求设立并实施了“一带一路”战略。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可以让沿线国家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红利,更重要的是该战略可以解决中国国内的许多经济问题,改善优化国内经济结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带一路”战略浅析

转 移 我 国部 分 过 剩 产 能 , 同时 也 可 以 与 周边 国 家形 成 优 势 互 补 ,对 各 方 均有利 。
( 二 )有利 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带一路” 的建设 为西部地 区向西扩大开放 提供 了机 遇 ,有利于 西部地 区在更 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加快经济发展 ,提 升对外开放 的 水 平 ,也有利 于推进西部地 区的城镇化建设 ,改变该地 区 占地面积广 阔 但人 口稀少 的现状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 为西部地 区的发展注入 了 活力,改 变了制约我 国西部地 区发展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等障碍 ,这一 战 略在基 础设施建设 、文化旅游 、现代农业等领域对西部地 区倾斜力度加 大 ,也 可以加快 西部地 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 三 ) 促 进 经 贸合 作 往 来 ,形 成新 的 经 济增 长 区域 带一路” 战略 的实施 ,不仅 可 以扩 大 国际投资 的范 围和规模 , 还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交流 、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等方面进行 合作。“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大多属于新兴经 济体 ,经济结 构还较为单 加 强区域经 济合作 ,优 化 资源 配置 ,可以实 现互 利互 惠 ,共 同发 展 ,有利 于发掘各 国的比较优势 ,形 成新 的经济增长 极 。 “ 一 带一路 ” 的核心区域为中国、俄 罗斯和 中亚 ,通过与周边国家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 带 ,不仅 可以推动中国西部地 区及泛 中亚经济圈的经济增长 ,还可 以形 成横贯 亚欧 、繁荣发达 的带状经济合作区域 ,具有广 阔的发展空 间。 三、“ 一 带一 路 ” 战 略 面 临 的 挑 战 与机 遇 ( 一) “ 一 带一 路 ” 战略 面 临 的挑 战 由于 “ ~带一路 ”沿 线 国家拥有 丰富的 自然资 源,突 出的区位优 势 ,近些 年来许 多大 国纷纷 出台了与此相关的战略方针 ,这 给 “ 一带一 路 ” 战略的实施带来 了一定 的挑 战。首先美 国 “ 新丝 绸之路 ” 战略 的 目的就是谋求其 与中亚地 区的长期合作关系 ,以便 控制该 地区丰 富的油 气和矿产资源 ,同时削弱 中国的影响力。同时 ,美 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 伴协定 也给我国的政治 、经济和军事安全带来了挑 战。其 次 ,俄罗斯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单位:学员五旅三队姓名:刘天林学号:20152063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
这一建设战略受到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内相关省份也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
但美国、俄罗斯、日本实施的力图主导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沿线各国应团结互信、合作共赢,努力打造亚欧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关键词:一带一路、欧亚、美国、俄罗斯、日本引言:“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一宏伟战略已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给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规划了美好蓝图,为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为世界发展繁荣提供了新路径。
(一)“一带一路”建设是续写古丝绸之路辉煌的必由之路随着时代发展, 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他国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
有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远及非洲、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数千年来,各国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教徒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川流不息, 沿线民众互通有无、互学互鉴,逐渐形成了沟通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古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走出来的。
各国人民排除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开辟了这条道路。
古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
新时代背景下,亚欧国家都面临着转变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力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沿线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使这条曾经创造无数财富、凝聚各国人民友谊的传奇之路重现辉煌,成为惠及沿线各国人民的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共赢之路。
(二)“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正在推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合作倡议, 中国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
”[1]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西部地区积极实施赶超战略,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2]“一带一路”建设, 有助于西部地区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进一步释放开发开放和创新创造活力。
(三)“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
“…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 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 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 63%和29%。
”[3]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 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对接起来,让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为亚欧国家深化合作勾勒了宏伟蓝图,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崭新机遇,丝绸之路意识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许多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有效对接。
(一)“一带一路”战略受到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中亚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2014 年5 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哈方积极支持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拉动经贸、交通和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领域合作。
”[4]南亚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2014 年5 月,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巴中经济走廊建设进展顺利,巴方愿为加快实施有关项目提供便利,希望双方加强电力合作。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重要组成部分。
”[5]6月, 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孟方赞同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重要倡议。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孟方愿积极参与。
”[6]欧盟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2014 年3 月,《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 “中欧加强交通运输关系潜力巨大,双方决定共同挖掘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盟政策的契合点, 探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展合作的共同倡议。
”[7]阿拉伯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2014 年6 月,《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指出:“阿方欢迎中方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双方愿进一步扩大中阿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并重点在以下领域积极开展合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阿产业合作发展,特别是深化能源、金融、人力资源领域合作。
”[8](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基础坚实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合作基础坚实。
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 各成员国之间加强了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促进了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能源、交通、旅游、安全等领域有效合作。
中国与东盟之间合作基础坚实。
目前,中国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合作基础坚实。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
(三)国内相关省份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陕西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
陕西要“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以构建欧亚立体大通道为基础,以加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科技教育、现代农业等领域合作为重点,紧紧抓住机遇、积极主动作为,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努力把陕西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物流商贸枢纽、文化科教交流核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端生产要素聚集区。
” [9]新疆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新疆要充分“发挥亚欧大陆核心地带的地缘优势、四大文明交汇的文化优势、富集的资源优势,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 以及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
[10]甘肃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
甘肃要“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努力把甘肃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
[11]广西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
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区, 海岸线1595 公里,与东盟“一湾连七国”,拥有防城港、钦州、北海等北部湾良港。
广西要深度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进一步开拓沿线国家市场,“充分发挥对东盟合作前沿窗口和桥梁作用,加速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面向东盟、走向世界的国际大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和重要平台”。
[12]除了上述省份踊跃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青海、宁夏、重庆、四川、云南、河南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海南等省份也都结合自身特点优势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规划方案。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挑战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美国、俄罗斯、日本纷纷实施了力图主导该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美国实施“新丝绸之路”战略和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1999 年美国国会通过“丝绸之路战略法案”。
2011 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
“2011年10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有关国家的大使馆发出电报, 要求将美国的中亚、南亚政策统一命名为新丝绸之路战略,并将其向国际伙伴通报。
这标志着新丝绸之路战略成为了美国的正式官方政策。
”[13]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明显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意图。
其主要目的是谋求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 控制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中亚、南亚新秩序,削弱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就给中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非传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是由美国主导、共有12 个国家参与谈判的一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 协议的内容和标准更多体现美国自由贸易理念及其战略利益诉求。
TPP 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设置高门槛限制中国加入。
从短期看,TPP 对中国参与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构成现实制约, 不利于中国提升在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从中长期看, TPP 的持续推进, 将使中国与周边大国关系趋向复杂,增加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压力, 甚至可能危及中国长期谋求的和平发展环境。
(二)俄罗斯实施“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和寻求欧亚地区事务主导权2011 年 10 月, 时任俄总理的普京在其纲领性文章《欧亚地区新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中提出了建立欧亚联盟的构想。
他倡议由原苏联共和国组成“欧亚联盟”,建立一个类似欧盟的超国家联合体,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间起桥梁作用,成为世界格局中的强大一极,跟美国、欧盟和中国三大中心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