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投稿知识大集锦

合集下载

发表SCI或EI类英文文章的一些投稿经验

发表SCI或EI类英文文章的一些投稿经验

发表SCI或EI类英文文章的一些投稿经验[转载](2010-11-26 14:19:14)转载▼标签:教育英文投稿的一点经验【转载】1. 首先一定要注意杂志的发表范围, 超出范围的千万别投,要不就是浪费时间;另外,每个杂志都有他们的具体格式要求,一定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把论文写好,免得浪费时间,前些时候,我的一个同事向一个著名的英文杂志投稿,由于格式问题,人家过两个星期就退回来了,而且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说投稿前首先就应该看清楚他们的格式要求;2. 论文写作一定要言简意赅,特别是摘要,引言和结论部分,特别是摘要和结论不能重复,发现有很多论文这两部分没有差别, 个人认为, 摘要是引人入胜的"药引子",要留悬念;而结论是你论文得出的有证据的东西,要简单明了(很多人写了一大堆,把推测的结果都写上,这种论文质量很差); 另外,很多人认为数据越多, 发表的可能性越大,但经过读一些论文, 发现很多人的论文很烂, 感觉就是数据的简单堆积,所以,论文的重点应该在观点上,保证一篇论文一个新观点,已经足够了.3. 投稿时,一定要找和你做研究内容相近领域的专家作评阅人,最好是国外的,不是说国内的不好,但就怕有人和你(或你老板)有过节,而且国内的很多所谓专家水平一般,且小心眼;4. cover letter要简单介绍你的工作的创新性,这样便于论文的快速发表, 当然也应该客气几句,让编辑感到心里舒服,主要是夸杂志好之类的话; 有人写coverletter,就是写上题目、然后说很荣幸投稿之类地话,也有人干脆把摘要全写上,这样个人认为不好,一定用两到三句话说明你论文“新”在哪,这个非常重要。

5. 前些时候看到论坛上很多人说不能写信催编辑,个人认为没关系,必要催信能够让人重视你的论文,一定要让人感到,你的论文在这发不了,好多地方在等着发呢(但很多牛杂志,可不吃这套哟,人家不缺稿,嘿嘿). 当然写信的时候要客气,说一些快速发表对于学术讨论和促进工作等方面的重要性之类的话;6. 能写英文,就不投中文稿, 特别是不投中文杂志英文版, 好不容易憋了篇英文,还投到低水平的杂志,很不甘心; 最重要的是国内杂志要钱,而国外很多不要。

关于SCI写作的知识 辑文编译-4027

关于SCI写作的知识 辑文编译-4027

关于SCI写作的知识随着SCI文章在国内科研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写作SCI文章的科研工作者也越来越多。

但是,我们真的清楚:什么是SCI文章?SCI文章具有什么样的价值?我们应该如何投稿和写作呢?关于SCI写作你了解多少呢?一、认识SCI文章不论你在某个研究领域了解多少丰富的知识,也不管你在实验室中成功了多少次的科研试验,如果没有一篇论著将这个过程,这些内容展现给同行乃至世人知晓,那么你将注定默默无闻。

于是SCI文章便成为了迈向成功的契机。

(1)原创性和显著性是论文的生命:在《再论科学道德问题》中指出,国际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原则上都应当是“在国际上首次”描述的新的观测和实验事实,首次提出的概念和模型,首次建立的方程,也包括对已有的重大观测(实验)事实的新的概括和新的规律的提炼。

与原创性相联系,任何期刊都不希望发表已见于其它杂志,或由其它语言发表、或以稍有不同的形式发表的文章。

太阳物理学权威刊物《太空物理学》(Solar,physics)主编Harvey专门谈到,少数作者主要结果用中文发表后又寄给《太空物理学》,这在过去是可以容忍的,但现在不允许。

公认的原则是:作者不能把已在经过审稿的杂志发表的主要结果以不同形式投寄给其它杂志再发表。

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不仅应该是原创的,其结果还必须是显著的,并对学科发展有所推动。

用Harvey的话来说,“至少有一两个其他研究者会读这篇文章,并利用这些结果发表他们自己的工作。

”对成果显著性的检验是论文被引用的多寡。

作者应当关心自己论文被引用的情况,注意国际学术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包括肯定和批评的方面,特别是注意同行们对自己发表结果的不同的理解;这是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

(2)充分评价已有工作,体现作者学术水平:是否客观而充分地评价了以往的工作,常常是审稿人和读者衡量作者学术水准和学术风范的重要方面。

部分作者引述国外知名学者的工作,往往有点“言必称希腊”的味道,而对国内同行发表的工作重视不够。

SCI论文发表:诀窍和投稿分享,初者必看

SCI论文发表:诀窍和投稿分享,初者必看

SCI论文发表:诀窍和投稿分享,初者必看SCI一区论文发表,可以说,任何国家发表SCI期刊论文都不容易。

无论哪个国家的科技期刊都需要英文写作。

所有被SCI收录的期刊基本上都是英文版。

例如,我国的一些学术期刊有中英文两种版本,大部分都是以SCI为索引的。

因此有的作者认为发表国内SCI期刊可能不需要英文写作是错误的,SCI期刊论文需要用英语发表。

那么发表SCI期刊有什么诀窍吗?今天就和大家SCI写作和投稿经验。

01.文章不宜太长。

15-20页,包括参考资料,应以1.5倍行距为基础如果文章太长,焦点就不够突出。

读了半天之后,审稿人很可能失去耐心。

对于读者来说,同样对于长篇大论缺乏包容性。

02.在引言中,一定要弄清楚你的研究和其他研究之间的区别这就是所谓的抢眼策略,当你的观念和其他人的不同时,人们有强烈的阅读冲动。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差异性并不是修改语句这么简单。

03.在方法部分,我们应该尽量采用国际主流的方法这部分是最简单的,没有技巧可言,实事求是。

对于一般的科学研究人员来说,SPSS完全有能力进行大部分的数据分析工作。

(1)原创性和显著性是论文的生命:公认的原则是:作者不能把已在经过审稿的杂志发表的主要结果以不同形式投寄给其它杂志再发表。

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不仅应该是原创的,其结果还必须是显著的,并对学科发展有所推动。

(2)充分评价已有工作,体现作者学术水平:原则上:除了教科书上公认的方程和表达式外,对用于特定目的、特定条件和问题的推演,只要不是自己的工作,都要列出出处和适用条件;即便是作者以往的工作,也要列出相应文献,让读者在充分评价作者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作必要参考,并清晰指出自己当前工作中独创性的贡献。

4.在结果部分,不要有太多的图表只要数据的结果能充分呈现给读者,就不必大张旗鼓,画出所谓的精美图表。

当然,如果图表设计精美,会给人带来视觉享受。

但是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种享受并不是很有效,因为要追求一种视觉冲击,看一部大型的美国电影绝对比看几张漂亮的图表更直接。

国外SCI投稿常识39页PPT

国外SCI投稿常识39页PPT
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CI投稿常识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9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SCI论文发表十大技巧2

SCI论文发表十大技巧2

SCI论文发表十大技巧21、SCI 论文没那么难要熟悉你的专业,实验方法。

要尊重结果,实事求是面对结果。

下笔之前多看看文献,尤其是国外近期文献。

相信只要是正确实验得来的结果都是可以解释的,是可以发表的。

对于初写者,「抄写」不可避免,妙在「抄写」技巧。

同类性质的研究文章,撰写格式大同小异,所以,格式可以「照抄」。

常用句型可灵活「抄」用。

有些描述性、结论性的句子在读懂的情况下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总结。

但千万不可照抄未读懂的原句,否则,小则笑话百出,大则断送文章前程。

尽量使用你熟悉的词汇。

不要故意使用华丽、少用或罕见词汇。

要舍得投入精力和时间。

文章写成后,一定要请导师、老板、共同作者或者同事审阅。

如果在语言方面没有把握可以联系US Top Ten Editing公司进行母语润色哦。

2、如何投稿论文投向哪份杂志其实还是有学问的。

一般视课题的新颖及创造性、实验结果的完整及可靠性和论文写作质量而定。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1 年以上)等,最好先投比你的目标杂志更高的杂志。

这些杂志要么直接拒稿,要么送审后退稿(极少数直接收稿)。

前者一般不到一周完成,后者1-2 个月。

所以即使拒稿,你不会有任何损失,反而有可能收到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如果你没有时间等,想让论文一次中的,又不愿「下嫁」你的大作,那么就要费心选择了。

首先要正确判断你文章的内容及水平,在从资料库查找相关专业的杂志。

再根据杂志刊名,杂志内容,IF 及年发表量等选择。

3、如何选择审稿人许多杂志编辑希望你推荐3-4 名审稿人,并很可能向你推荐的审稿人发审稿邀请。

所以推荐审稿人还是有学问的。

建议:推荐国外发过与你结果、结论相似文章的作者。

推荐你论文中曾引用论文的作者。

推荐你或你老板认识的同专业的教授、副教授。

在国际有些影响的国内学者也可以,这些学者在国内不一定是「牛」人,但深受国外学术界尊重。

4、关于撤稿有作者投稿后因种种原因需要撤稿,但又担心编辑不高兴,甚至会被打入黑名单。

SCI论文准备写作投稿技巧常用英文词汇汇总

SCI论文准备写作投稿技巧常用英文词汇汇总

一、先想先写最后做:1. 做研究之前,必须想清楚:结果能不能发表?发表在哪里?2. 先把文章大框写好,空出数据,等做完实验填完空就可以发了;正所谓心中有沟壑!3. 在未搞清―写什么、发哪里、自己研究与同类研究有何出色之处‖之前,就不要动手做!4. 继续去看文献,去想;想不清楚就做还不如不做!5. 要想这样做,就得先看文献!要知道如何把文章架起来、要知道别人是如何讨论的、要知道自己的数据是不是说明了与别人不同的东东或别人没有做过……这个过程就是阅读文献及思考的过程,这些搞清楚了,写就简单了!6. 要是先做事,做完发现别人做过,或无法用理论来解释,岂不是冤大头?二、如何科学选题:1. 课题选择和国际接轨。

想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文献,就必须了解国际研究动态,选择与国际学术研究合拍的课题。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科学研究选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距离。

我国一家权威科研机构不久前在国内挑选了许多前沿领域的研究课题,准备参与国际合作,但到美国后发现近三分之二的课题已经不属前沿,在美国很少有人研究。

在高校,一些教师治学严谨、基础扎实,但科研成果不突出,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有关领域学术动态,不能选得合适的课题。

2. 课题要有可发展性。

课题可发展性对高水平论文的持续产出具有极大作用。

中国科技大学范洪义另辟蹊径,发展了诺贝尔奖得主狄拉克(Dirac)奠定的量子论的符号法,系统地建立了―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1998年有24篇论文被SCI收录;他对自己论文高产的解释是,研究―具有开创性,突破一点以后就可以向纵深发展,使研究工作自成系列、成面成片‖。

我院被SCI收录论文最多的杨新民老师从事凸性理论研究,该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进入高峰。

作为新兴研究领域,该理论本身有许多尚待研究之处,同时该理论也可用来解决最优化方面的问题。

反之,有人由于所接触的问题已处于该研究分支的末端,即使在该点上有所突破,也难持续发展。

8r1__SCI投稿知识大集锦

8r1__SCI投稿知识大集锦

SCI 投稿知识大集锦(一)经验我也是一星期前收到清样,回顾SCI论文之路,真是感慨万千,其实发SCI论文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你用心去做用心去写。

在中国,病人比较多,病例也很多,这是我们的优势。

我们的不足就是写作问题,我的观点是尽量初稿就用英文写,尽量不要写好中文在翻译,除非你有能力找到人帮你翻译。

最好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因为这样你可以参考更直接的文献,更容易发表。

论文成稿以后,要多加阅读,修改,最好能找个本专业的老外让他们修一下,我们国人很多题目做的都不错,只是语言功底不行,有些稿子编辑一看就觉的写的差了,根本就不送审,只能修改后送审,因此语言一定把好关。

如果不是很急的话,先投影响因子高的杂志,因为这些杂志审稿周期比较快,而且提的意见很中肯,如果万一不中,你可以在编辑的意见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该投其它杂志。

锲而不舍,相信大家一定成功的。

经验今天我的第一篇SCI论文被接受,回想论文的写作发表过程,感触挺多,首先感谢丁香园的战友们给予我的无私的帮助和指导,在科研和论文发表过程中,我从丁香园上学到了很多,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丁香园的话,这个过程会是多么的艰难.我有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以求共同进步.1. 最好在实验进行之前就选择要投稿的杂志,找与自己的实验内容相关或相近的类似的文章,然后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修改实验内容,自己写的文章与这篇文章结构形式相近或更深刻更具体,最后将文章投到这个选定的杂志上,中的可能性大.2. 写文章时尽可能的多看参考文献,记一些常用的句型表达方法,有些文献不必细看,记住大体的内容结构,等需要某些表达方法时再回来找相应的句子,套上就行了.3.严格按杂志的要求格式投稿.4.文章修回时,要逐条细致回答提出的问题,无法修改的内容要说明原因态度要客气诚恳.5.呵呵,参考文献泛读一部分,精读一部分,尤其是外文综述,大牛们写的那是相当好投稿经历道听途说的某人投稿经历,作为经验介绍给大家。

sci 国外 投稿经验 分享

sci 国外 投稿经验 分享

sci 国外投稿经验分享有:
1.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式:根据刊物的要求决定发电子邮件,还是
投打印稿。

根据刊物的要求决定投稿论文的体例,按要求写摘
要、关键词,编好注释、选用刊物认可的字体、字号等。

2.稿件直接寄发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辑:稿件附上一封简短
的信函,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学术研究方向,说明自己的要
求、希望,不要对收件人和刊物奉送过分的溢美之词。

3.稿件直接送到编辑部:这种方式近似于毛遂自荐,作者带着稿
子到编辑部,向编辑推销自己,具有亲切感。

稿件上注明作者
自己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
电子邮箱等,以便联系与交流、沟通。

4.请导师或他人推荐:尽可能求得国内外知名专家,或领导者、
知名人士的推荐,这样的稿件更能引起编辑们的注意。

5.了解期刊的投稿指南: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投稿指南,包括接
受的字体、格式、长度等,投稿前需仔细阅读。

6.避免学术不端:确保论文原创,不抄袭,不剽窃,不伪造数据。

7.语言要准确:请找一位英语为母语的专家对稿件进行语言润色。

8.尽早投稿:早投稿会有更多的机会被接受。

9.耐心和毅力:SCI论文发表周期长,需耐心等待。

10.持续学习与反思:每次投稿都是学习的机会,仔细阅读审稿意
见,持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 今天我的第一篇 SCI 论文被接受,回想论文的写作发表过程,感触挺多,首先感谢丁香园的战友们给予我的 无私的帮助和指导,在科研和论文发表过程中,我从丁香园上学到了很多,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丁香园的话,这 个过程会是多么的艰难.我有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以求共同进步. 1. 最好在实验进行之前就选择要投稿的杂志,找与自己的实验内容相关或相近的类似的文章,然后根据这 篇文章的内容修改实验内容,自己写的文章与这篇文章结构形式相近或更深刻更具体,最后将文章投到这 个选定的杂志上,中的可能性大. 2. 写文章时尽可能的多看参考文献,记一些常用 的句型表达方法,有些文献不必细看,记住大体的内容结 构,等需要某些表达方法时再回来找相应的句子,套上就行了. 3.严格按杂志的要求格式投稿. 4.文章修回时,要逐条细致回答提出的问题,无法修改的内容要说明原因态度要客气诚恳. 5.呵呵,参考文献泛读一部分,精读一部分,尤其是外文综述,大牛们写的那是相当好
投稿经历 道听途说的某人投稿经历,作为经验介绍给大家。 1)稿子开始投到了一个影响因子 10 的期刊。没经过评阅人评阅,编辑部直接拒绝掉了; 2)稿件未做修改,转投影响因子 6 的期刊。第一次两个审稿人指出工作没有理论基础。作者虽然承认, 但对拒稿不能理解,一气之下,要求编辑部重新选择审稿人再审。第二次的审稿人评审结果更差,彻底拒 稿。 3)稿件再投到某影响因子 3 的期刊。3 个审稿人,2 个接受,1 个不接受。不接受的原因是 introduction 涉嫌 copy 他人文字。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相似度 80%。修改了那一段,再审,被拒! 4)转投某新办期刊。第一次审稿,4 个审稿人意见悬殊,2 个接受,2 个不接受。不接受的两个,一个要 求增加工作,另一个要求改变结论,要作者承认以前的一个理论比作者的好,如果承认就接受。修改后返 回,一个审稿人说未能领会其意图,拒稿;另一个要求修改结论的审稿人又提出新的意见,拒稿。作者不 死心,继续修改,返回编辑部近两个月,还没消息。 从第一次投稿到现在,大约 2 年时间。您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
啦。 3)严格按照所投杂志的发表格式 prepare your paper。记得我以前一个师兄,投一篇 paper 时,特别是 reference 没有按照杂志的要求写,结果被 editors 和 reviewers 一顿说落,不过幸好,文章的 idea 很好, 经过两次修改后也 accept 了。我个人认为格式问题是表明一个人态度问题的重要问题,不管是投稿还是 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 4)在回答 reviewers 的问题时要谦虚,有理有据,最好别和他们争,因为他们是决定你的 paper 生死的 大家。当然,他们的问题要是明显不合理时,你可以婉论之啦。 5)就是经常来园子里学习,会有很大的收获!
SCI 投稿知识大集锦(一)
经验 我也是一星期前收到清样,回顾 SCI 论文之路,真是感慨万千,其实发 SCI 论文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困 难,只要你用心去做用心去写。 在中国,病人比较多,病例也很多,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的不足就是写作问题,我的能力找到人帮你翻译。 最好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因为这样你可以参考更直接的文献,更容易发表。 论文成稿以后,要多加阅读,修改,最好能找个本专业的老外让他们修一下,我们国人很多题目做的都不 错,只是语言功底不行,有些稿子编辑一看就觉的写的差了,根本就不送审,只能修改后送审,因此语言 一定把好 关。 如果不是很急的话,先投影响因子高的杂志,因为这些杂志审稿周期比较快,而且提的意见很中肯,如果 万一不中,你可以在编辑的意见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该投其它杂志。 锲而不舍, 相信大家一定成功的。
投稿经历 三年前,研一时,我有幸结识了丁香园,我一下子就被其中的各种知识所深深的吸引了,我如获至宝,几 乎每天都到园子里汲取营养,让我不断成长,曾记得像东北石头等一大批优秀的园友,在园子里用自己的 经历和精华文章教像我这样的菜鸟,让我不断成长!曾记得自己发第一个帖子的兴奋和得到第一分时激动 的情景!后来,由于实验的原因,不能每天都来园子里,但也会定期来园子里向各位园友学习,总是得到 了很多指导!饮水思源,我想自己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能够不断的成长,和园子里的各位园友的帮助是 分不开的,在这里感谢各位园友的帮助,向各位版主的辛勤劳动表示敬意! 去年 12 月 10 日,我尝试着把自己的第一篇 SCI 投了出去,等了四个多月到今年 5 月 1 日,终于修回了, 真是激动呀,经过仔细的修改,于 5 月 30 日把修改稿投出,结果第二天就 Accept 了!真是又高兴又兴 奋啊!毕竟是自己的第 1 篇嘛,呵呵。在修回这段时间里,我是经常来园子里学习各位园友发 SCI 的经 验,呵呵,感悟很深呀! 记得在这四个月的漫长等待中,是最折磨人的,每天都会登陆查 current status,可它总也不变,等的人 憔悴呀(投稿综合症,呵呵)!结果还是等啊等啊,终于等来了 revison 和 acccept。
View Letter From: "Biochem Pharm" BP@ Subject: Your Submission Ref.: Ms. No. BCP-D-07-00498 Dear Dr Your submission has been reviewed by our editorial consultants. While they felt this study addresses an issue of topical interest, the priority score assigned to this work was not sufficient for publication in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Find appended the reviewers'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Thank you for giving us the opportunity to consider this work. Although the outcome was not favorable, I trust that you will find the referees' suggestions of value as you continue your research in this area. Sincerely, S. J. Enna, Ph.D. Editor-in-Chief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SJE/csm Reviewers' comments: Reviewer #1: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report that puerarin, a flavonoid found in a chinese medicinal herba, diminished the expression of aromatase in a human endometrium carcinoma cell line. They found on the promotor region of the aromatase an AP1 consensus signal, and a down regulation of c-JUN by puerarin suggesting that the down regulation of the aromatase can be the consequence of the down regulation of c-JUN. The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s is poor and the conclusions unjustified. Major point: Is puerarin a phytoestrogen or not? In their introduction the authors did not specify whether or not puerarin is a phytoestrogen. Two papers in the literature indicate that puerarin acts as a modulator of the estrogen receptors.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puerarin (the structure of puerarin should be given, or at least its chemical name) suggests that this compound should act as a SERM on estrogen receptors. Thus this may explain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s that have been made by the authors. The down regulation of the aromatase (I suppose that it is CYP19)is transitory and should not account for a durable decrease in the intracellular estrogen content. Reviewer #2: The manuscript of Li et al. addresses modulation of aromatase expression by isoflavonoids, in this case puerarin. However, the authors should revise their manuscript substantially to support their hypotheses. 1) There are numerous grammar and typing errors (missing verbs etc.) throughout the manuscript - I would strongly urge to check the manuscript text for these. 2) 3. 1. How was the concentration of puerarin chosen? The authors should provide teh reader with either a full dose-response curve or to state their reasons for selecting the 100 nM concentration. 3) Why did the authors concentrate only on c-jun as a potential puerarin target?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e.g. in MCF-7 cells, puerarin may increase expression of c-fos, another component of AP-1 (Biol Pharm Bull. 2006 29:2432-5). What is its status upon puerarin treatment in RL95-2 cells? If c-fos is missing or poorly expressed in RL95-2 cells, as indicated by an early study using this model (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 1994, 101, 167-171), this might partially contribute to explanation of the impact of c-jun on aromatase expression. 4) Authors suggest that c-jun mRNA is downregulated in the same time-dependent manner as aromatase. However, what is a time course of c-jun protein expression? Downregulation of c-jun should precede decreased AP-1 activity, if their hypothesis is valid. 5) In Figure 4, authors examined the impact of c-jun knock-down on aromatase expression. However, what was the impact of c-jun knock-down on AP-1 activity? 6) Did the authors check for the impact of puerarin on activ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s in RL95-2 cells? This would be interesting, given the known crosstalk of ERs with c-jun at AP-1 binding sit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