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的历史与发展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该校坐落于“北国春城”长春市,本部校区地处人民大街中断,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净月校区设立在净月潭旅游开发区,占地94万平方米。

东北师范大学原名东北大学,1946年2月始建于辽宁本溪,而后在战火中辗转于丹东、通化、梅河口、吉林、长春、哈尔滨,1946年6月定址于佳木斯。

1948年7月,南迁吉林与吉林大学合并,定名东北大学,走向正规化办学道路。

1948年至1949年间,原长白师范学院、沈阳东北大学等校陆续并入东北大学,使东北大学成为当时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

1949年7月,校址迁至长春。

1950年4月,根据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东北大学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隶属教育部,成为一所高等师范院校。

1958年4月,东北师范大学隶属于吉林省,同年10月校名变更为“吉林师范大学”。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重归教育部领导。

198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了“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名。

自此东北师范大学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原有学科,增设新学科,同时成立了研究生院。

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大学。

2009年,承担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

近年来,在“211工程”、“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以及教育部、吉林省共建协议的支持下,东北师范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有特色、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学校首任校长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学思,著名教育家成仿吾、丁浩川、张如心等也先后承担学校主要领导职位。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杨晓慧教授、校长为刘益春教授。

2004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后,学科综合实力有了卓越提升。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宣传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宣传
网络工程
培养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 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网络规划、设计、实施、 维护等方面的能力。
软件工程
培养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 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软件开发、测试、维护等 方面的能力。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培养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方面的能力。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
校企合作
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 实验室、实践基地和工程中心,为学 生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促进产学研 一体化发展。
产学研一体化
学院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推动产学研一体 化进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 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学习和交流机 会。
实践项目
校企合作项目
实践内容
软件学院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解决方 案,提升实践能力。
学生就业与深造
就业情况
软件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 在95%以上,多数毕业生就职于 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
深造情况
学院毕业生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的比例逐年上升,他们选择在国 内顶尖高校或国外知名学府继续 深造。
竞赛名称
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竞赛名称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荣誉
软件学院学生在该竞赛中多次获得金奖、 银奖和铜奖,展示了学院在算法设计和编 程能力培养方面的实力。
荣誉
软件学院学生代表队在全球总决赛中获得 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光。

冶金院校的前世今生(原14所冶金工业部院校的变迁)

冶金院校的前世今生(原14所冶金工业部院校的变迁)

冶金工业部,是国务院曾经的组成部门之一。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冶金工业部被撤销。

前冶金部共有14所院校,其中3所划入教育部【北京科技大学(211工程)、东北大学(985、211工程);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另外11所归省市直属管理。

冶金部属院校原来校名多带“钢铁”“冶金”字样,后来多数以科技大学、工业大学命名。

一、东北大学【原名:东北工学院】【学校所在地:辽宁沈阳、河北秦皇岛】东北大学前身为东北工学院,简称东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

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具有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资格的高校。

1987年在秦皇岛设立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成为东北大学的组成部分,毕业证、学生证和学生档案等统一著名“东北大学”。

1998年东北大学及秦皇岛分校划入教育部直属。

学校建有有189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另设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08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有1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

二、北京科技大学【原名:北京钢铁学院】【学校所在地:北京】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52年由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山西大学六所著名院校的矿冶学科组建而成,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20世纪50、60年代,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北大、清华、钢老三”。

被誉为“钢老三”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自建校之初就得到中央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国家钢铁工业的最高学府,学校的发展与新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

1988年,学校定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校史

东北大学校史

东北大学校史我们东北大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

我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我们东北大学的校史吧!我记得在2001年时,我爸爸妈妈曾带我去过这里。

那时的它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校,可现在已经变成了让全世界瞩目的学校,因为它已经培养出了很多著名的科学家、教授等。

这所学校培育出来的人才真的数不胜数,就像钱学森、周光召、李永乐……他们在各自领域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正因为如此,东北大学还被列入了中国“ 211”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

我们东北大学原名东北工学院,是一所由沈阳机电学院和沈阳黄金学院组合而成的。

在1960年更名为东北大学,并迁到沈阳。

2000年,在辽宁省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中,学校进入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6年,教育部和辽宁省共建东北大学,使学校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我上初二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应该努力学习,以后要考上好的大学,比如清华、北大,最好是去国外留学。

因为只有好的大学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栋梁之材。

你们说,我说的对吗?”他问的这个问题让我心潮澎湃,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好的大学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栋梁之材。

当然也要从好的中学出发,没有一个好的中学怎么能培养出好的人才呢?我还记得我上小学时,每次上课前都要排队进班级。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进班级都不用排队了,因为我们有先进的通讯技术了。

而且每个人的手腕上都有一个计算器,只要你拿起它,摁一下“开始”键,所有的门窗都会打开。

想什么时候进班就什么时候进班,非常方便。

不但如此,现在每一节课结束,学生都可以去按自己的座位。

这样一来,教室里不会留下一片纸屑,更不会有地方让你擦嘴了。

看,我们的学校环境多么优美,比以前进步多了。

同学们,请你们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学习,好的中学、好的大学会接纳你们的。

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向我提问题,因为你们应该知道,你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现在就让我们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学习吧!我相信,你们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

白山黑水

白山黑水

白山黑水天地精华东北大学的荣辱史同济大学机械能源学院任雁1352072 内容摘要:1 序言校徽校徽颜色校训校风校歌2 东北大学历史沿革东北大学名称变更,创刊东北大学著名校长,校内人士3 东北大学历史回眸东北大学历史上的两个“特殊”时期东北大学知名校友二三事4 东北大学现况5 总结6 注解一、序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当这首歌想起的时候,一个特定的历史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一群求学的大学生,一群有爱国热情的青年,从东北自己的家园,向大西北、大西南流浪。

穿过历史的风烟,当一个全新的国家建立以后,同样是这片沃野,风采完全不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玉树银花,松江雾凇”,把北方的冬季渲染的冰清玉洁,玲珑剔透。

千里沃野,一马平川,正是这片黑土地上的绝美风采。

东北以他的博大、厚重正走在历史的潮流之中。

而今我在东方明珠的同济大学上学,且选择了《同济大学史》,美丽的校园,悠远的历史,让我对同济充满了向往,在了解同济大学历史的时候,作为东北——白山黑水来的孩子,我也想向大家介绍我家乡的一所大学——东北大学,她在建校以来的变迁兴盛。

那就先说说她的底蕴:1、东北大学的校徽:白山黑水是学校校标的主题。

校标的原设计是中国国徽的设计者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教授于1929的作品。

现在的校标在此基础上做了个别修改,主要是加入了张学良老校长1992年为东大题写的校名。

2、东北大学校徽颜色:东北大学采用蓝色作为标准色。

蓝色代表理智和科技感。

3、东北大学校训:“自强不息,知行合一”4、东北大学校风:“献身、求实、团结、创新”5、东北大学校歌:词刘半农曲赵元任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

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

《东北大学宣传》课件

《东北大学宣传》课件

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举措介绍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高素质人才
课程设置改革:增加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模式改革: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 机会和就业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
06
开展公益活动:学校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如支教、扶贫、环保等, 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提高学校的公益形象。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 意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
07
未来发展
学校的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设定
未来发展规划: 明确学校的发展 方向和目标,制 定科学合理的规 划,推动学校的 可持续发展。
产学研合作和校企合作的意义:产 学研合作和校企合作对于推动学校 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 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的社会服务品牌和影响力提升举措
01
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学校积极开展各类社会服务项目,如科技研发、 文化传承、教育普及等,以满足社会需求。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 意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
科研实力:东北大学在科研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实力,承担了多项国家级、 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教学质量:东北大学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了学生实践能 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
学科建设: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一流学科 科研实力: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科研平台:拥有多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 师资力量:拥有一批优秀的教授和学者,为学科建设和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

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

电气工程学科专业介绍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二O一一年五月本专业历史与发展历程1875年法国巴黎火车站建成世界上最早的一座火力发电厂,1882年爱迪生建立商业化电厂和直流电力网能发660kw电力,1876-1878年俄国人亚布洛切科夫成功试验了单相交流输电技术。

1880年前后英国费朗蒂改进了改进了交流发电机,并力主采用交流输电。

1882年法国人高兰德和英国人约翰。

吉布斯成功研制了第一台实用变压器,使得交流输电,变压变得得心应手,1885年英国工程师菲尔安基设计的第一座交流单相发电站建成发电发电功率1000kw,电压2500v升压后10kv传输,最后用户供电电压为100v,交流和直流输电在历史上有过很大的争议,但是最终交流输电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

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力网理论和控制理论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则为其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也包含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系统管理与决策等研究领域。

该专业还有一些特点,就是强弱电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宽口径”专业。

我国许多大学设立了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电气工艺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并为国家培养了许多的这方面人才。

他们已成为本行业的专家学者,分布在我国许多省、市,成为骨干力量。

“文革”期间,由于受政治的影响,全国的高等院校相继停止招生,本专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先是老师被批斗,后来学校根本办不下去了,只能停止招生。

但是,即便如此,许多老师并没有停止研究。

历史趣谈:民国军阀如何办教育?张作霖创办了东北大学

历史趣谈:民国军阀如何办教育?张作霖创办了东北大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军阀如何办教育?张作霖创办了东北大学
导语:张作霖创办的东北大学理工楼从关于民国的史料中发现,过去一向被我们视为不顾人民死活、只顾靠武力争夺地盘的军阀,竟也会不遗余力地兴办
张作霖创办的东北大学理工楼
从关于民国的史料中发现,过去一向被我们视为不顾人民死活、只顾靠武力争夺地盘的军阀,竟也会不遗余力地兴办教育。

无论是在军阀割据时期,还是在战乱时期,许多军阀都十分重视教育。

几乎个个尊师重教,他们的某些做法,让我们感到汗颜和感动。

陈炯明劝学手段独特
民国十年,陈炯明为了推动广东教育,成立了广东省教育委员会,聘请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当委员长,将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时推进。

那时候,民间比较守旧,没文化的人不重视教育,有文化的遗老反对新式教育,政府花大力气建成了国民小学和高等小学,大多数家长却不愿意把孩子送进学校。

家长们认为读四书五经比读数理化有前途,更看不惯男女同校。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时任广东省省长的陈炯明听取陈独秀的建议,成立“巡回教员”制度,给新式学校的老师发补贴,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轮流到附近的私塾授课,给里面的学生讲新知识。

半年之后,家长终于明白了新式教育的好处,终于把孩子送到新式学校就读了。

陈独秀还建议陈炯明大搞社会教育,提高成年人的文化修养,陈炯明悉数采纳。

当时社会教育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一、办市民大学,请文化名人办固定讲座,市民免费入场听讲;二、搞通俗讲演,在全省宣讲新思想和新式知识;三、设流动图书馆,当时叫做“巡回文库”,由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大学的历史与发展 (部分 概要)
• 1.云涛日破
(1923-1931) • 2:风雨载途 (1931-1949) • 3. 力耕躬学 (1949-1993) • 4. 知馨行远 (1993-2003)
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和奉天省教育厅厅长谢荫昌向时任东 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的张作霖建议:欲使东北富强,不 受外人侵略,必须兴办大学教育,培养各方面人才。
1922年春,东北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次年4月19日,奉天省公 署颁发“东北大学之印”,4月26日正式启用,东北大学宣告成 立王永江为928年8月16日,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 件刚刚过去两个多月,身负国仇家 恨的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长张学良 继任东北大学校长。一直以教育为 立国之本的少帅对东大的发展倾注 了大量心血,明确提出以“研究高 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应社会之 需要,谋求文化之发展”为办学宗 旨,在学校建设和管理方面采取了 一系列新举措,东北大学从此进入 了发展的新时期。
“九 一 八” 的 炮 火 炸 碎 了 东 北 大 学 的 强 校 之 梦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军一夜之间占领沈阳,城陷 未几,日本南满公学学堂堂长 来校,伪致慰问,劝照常上课, 称经费由日本供给。全校师生 悲愤已极,严词拒绝,被迫走 上流亡之路,成为第一所流亡 大学,东大师生先到北平、后 迁开封、西安,南下三台,一 路求学,一路斗争。
1993年,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复将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 学。 4月22日复名仪式隆重举行。在东北大学的发展史上,这是 值得铭记的一天。

复名以后的东北大学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
1996年成为全国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
1999年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

2001年实现部、省、市共建。
首参奥运
1932年,为了粉碎日本帝国主义霸占我国东 北合法化的阴谋,艰难办学的张学良校长出 资8000现洋资助我校学生刘长春参加第十届 奥运会,此举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有力的还击。 1932年7月30日,刘长春手执中国国旗阔步 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这是中国首次派运动 员参加奥运会。
• 东北全境解放后,为适应新中国建设对人才的大量 需求,1949年3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以东北大 学工学院为基础建立沈阳工学院,校址设在原沈阳 奉天工业大学和市第二工科学校。 • 次年4月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决定筹建东北工业大学, 包括沈阳工学院、抚顺矿专和鞍山工专。8月,东北 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将上述三校合组为东北工学院, 校址设在长沼湖,也就是现在的沈阳南湖,著名冶 金专家靳树梁担任院长。 • 1950年9月,东北工学院举行成立大会暨首次开学典 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