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第二章 柳永与第一代词人群1
高二语文通用版 第2章2.5柳永词 Word版含解析

第2章2.5 柳永词一、《雨霖铃》解读词中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
“寒蝉凄切”,点明节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
这是秋天骤雨刚停的黄昏,是舟楫齐备、急待出发的时刻。
对这些景物的描写都是为抒发离情别绪服务的。
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以“寒蝉”“长亭”“骤雨”这一系列形象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
正当离人依依难舍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了,他们只有泪眼相向,“无语凝噎”,万千话语只能堵在心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用一个“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南望,令人不胜伤感。
上片,词人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幽清的词境。
下片,词人从实写眼前之景转到预想别后之情,虚实相济,利用时间的跨越,多方位地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意。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词人先宕开一笔,说离人伤别,自古如此,是多情使然;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这样就拓宽了词的境界,下面再设想别后生活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伊人不见,风清月冷,情何以堪?“杨柳岸”“晓风”“残月”本是无情物,但是在满心愁绪的词人眼中,却都成了“情语”。
而“经年”的“千种风情”便从此失去了意义,因为知音已远,良辰不再。
这首词情事纷陈,铺叙委婉,语言清畅,音节幽咽,充分表现了慢词的优点和柳词的艺术特色。
1.柳永的词有何特点?1.阅读下面的三首词,完成小题。
(8分)满江红①柳永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中国古代文学简答笔记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简答笔记宋元时期古代文学第一讲宋代文化与文学总论宋代文化与宋代文学的关系:1、文官政治,崇文抑武的国策,极大刺激了宋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理学的兴起“文以载道”说的盛行,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促使宋代诗文的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3、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宋人的审美情趣的转型,促成了宋代文学从严于雅俗之辩转向以俗为雅;4、都市的繁荣,促使词的兴盛,促使说话、杂剧市井俗文学的迅速兴起和发展。
近二十年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主流观点:一、政治结构、文化心理的的近代色彩与文学中的淑世精神。
唐型文化:代表了中国封建文化上升期的辉煌成就。
宋型文化:宋代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全面繁荣和高度成熟而且显示了由中唐逐渐发展起来的近代文化色彩的文学。
宋代文化的近代色彩:1、文官政府、科举取士,提高了封建政权的开放性,刺激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权力结构中的多种平衡机制,助长了政治上自由议论的风气,而且在士大夫阶层催生出限制君权思想的萌芽。
3、宋代上层政治中的党争,尤其是新旧党争,具有近代政党竞争或斗争的萌芽性质,表现了崇尚政治品节和高尚人格的精神面貌。
4、文化心态,儒家重教化的文学观。
宋代文学的淑世精神:1、宋代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传统的文学样式成为士大夫干预时事的有力工具。
2、词的逐步雅化,以及从自娱娱人的功能转向力图有益于世道人心、道德教化,从内心世界的低徊书写转向对社会世间的一定关注。
二、儒、佛、道三教合流与文学的重理情节。
1、宋人内省而广大的哲学思维——宋代文学浓郁的知性反省的思辨色彩。
2、独立的主体意识——重理情节的基本特征。
3、习惯向内心追寻生存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追寻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
4、对历史、人生的思考,对现实乃至日常生活的关注敏锐。
三、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整合与文学的盛极而变。
宋代文化的高度成熟,以对文化的倾心研读为前提。
宋四大部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柳永:政界失意者,词界一达人

柳永:政界失意者,词界一达人他是北宋词人,是婉约派代表人物。
他精通音律,才华横溢。
他混迹青楼,却不是世俗的风流浪子。
他平生与歌伎交好,知己红颜无数。
他写尽世间情爱,描尽市井风情。
他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这一生,他论功名,黯淡无光,论词名,流芳百世。
他就是柳永。
1太宗雍熙元年(984年),柳永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原名柳三变,三变乍一听感到普通,实质竟出自《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如此一个有涵养,又寄予深切期待的名字,说明柳永自降生起,父亲不止希望他成长为一个仪态庄重,举止雍容的翩翩公子,更希望他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谦谦君子。
自幼聪慧有灵气的柳永,10岁作《劝学文》,寥寥数百字,字字珠玑,堪称教子良方。
14岁作的《题中峰寺》,令人称奇。
柳永的幼年到少年时代,从费县、濮州、全州、扬州,跟父亲多次随迁,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
柳永早年衣食无忧,纵情山水,走遍苏杭,把惬意的生活过了一个遍。
然古代读书人大多“学而优则仕”,狂傲自负的柳永也不例外。
谁都想凭借一身才华,考取功名,得到赏识。
只有报国有门,方可发挥才能济世安民。
从小成名,满怀豪情壮志的柳永,18那年背起行囊,决定赴京城考取功名。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柳公子在途中路过苏杭之地,抑制不住骨子里放浪形骸的天性,竟逗留下来了,没成想,这一逗留就是六年。
浪漫多情的柳公子,自此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陶醉于烟花柳巷之畔。
试问,这世上还有比柳永更率性而为,更洒脱不羁的人吗?20岁那年,柳永在杭州,作《望海潮》一词,首创词牌“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他用慢词的优势极尽铺排,展现杭州的繁华美景。
该词音律协调,情致婉转,广为传颂。
2公元1008年,24岁的柳永结束流浪,由扬州启程,前往汴京,准备参加礼部考试。
北宋本就是个重文轻武的王朝,加之自己满腹才华,踌躇满志,这几年又早已声名远扬,柳永相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一代词宗柳永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 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 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 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低唱。
遭遇坎坷: 1、科举两次落第后,填词得祸: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2、第三次科举考上,可宋仁宗批: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再 次落榜。(自嘲:奉旨填词柳三变)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得人憔悴。 《凤栖梧》 (4)早知恁地难拌,悔不当初 留住。 《昼夜乐》 (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 虚设。 《雨霖铃》
(6)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长圆, 春色易为老。 《梁州令》
(7)想佳人妆பைடு நூலகம்顒望,误几回天 际识归舟。 《八声甘州》
柳 永
一 代 词 宗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 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 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 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 苦,真实感人。
人们在品读区分‚豪放词派‛ 与‚婉约词派‛时说: ‚豪放者,须关西大汉,抱铜 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婉约者,合十七八女郎, 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 残月’。‛[豪苏腻柳]
柳永 (约980--约1053 年),一说出生于987 年。原名三变,字耆 卿,福建崇安人。中 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专 门致力于写词的文人。 他天赋异禀,但一生 遭遇坎坷 。
天赋异禀,而接近词的条件又得天 独厚: 是南唐后主李煜旧臣柳宜之子, 父亲、叔叔及两位哥哥都是进士。 少年时才思敏捷,天赋异禀,深得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挚爱。范 仲淹派柳永随军出关,了解关外风 情,塞外奇景、边塞战争。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章节测试,柳永与北宋词坛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一、单项选择题1.在词中首开大量描写羁旅行役感受和城市风光风气的词人是()A.柳水B.秦观C.周邦彦D.李清照【解析】(P78):A 本题考查柳永的相关知识。
柳永扩大了词的题材领使词向着更广的社会空间拓展。
词中大量描写羁旅行役的感受和城市风光的风气,就是由柳永首开。
2.“准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冯煦《蒿庵论词》,这里提及的两位词人是()A.秦观、周邦彦B.朱敦儒、晏几道C.周邦彦、朱敦儒D.秦观、晏几道【解析】(P81.82):D本题考查秦观、晏几道的相关知识。
“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中的“淮海”“小山”分别指宋代词人秦观、晏几道。
秦观,字太虚,后改字为少游,号淮海居士。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
3.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 )A.稼轩词派B.清雅词派C.大晟词派D.婉约词派【解析】(P84):C 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大晟词派。
4.李清照在词论方面的重要主张是()A.“点铁成金”B.“夺胎换骨C.“别是一家”D.“别材”“别趣【解析】(P87):C 本题考查李清照的词论主张。
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一是尚雅;二是强调词与诗有别,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
二、多项选择题1.北宋词创造时期的代表词人有()A.欧阳修B.柳永C.苏轼D.秦观E.周邦彦【解析】(P77):BCD本题考查北宋词的发展时期及各期代表词人。
欧阳修、周邦彦分别是北宋词发展初期、总结期的代表词人。
2.张耒《东山词序》认为贺铸词的风格主要有()A.悲壮B.清新C.盛丽D.幽洁E.妖冶【解析】(P77):ABCDE本题考查贺铸词的风格。
张耒在《东山词序》中称贺铸词:“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
”故张耒认为贺铸词有盛丽、妖冶幽洁、悲壮四种风格。
三、名词解释1.易安体【解析】(P87-88):指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时间上, 今宵——去年离 时间上 , 今宵 去年离 别时——去年以前的初见 去年以前的初见— 别时 去年以前的初见 —现在 , 形成了一个美丽的 现在, 现在 诗的圆环。 诗的圆环。
三、对仗工整和名句。 对仗工整和名句。
“落花”一联引用五代翁宏《春残》 落花”一联引用五代翁宏《春残》 中诗句,但比原句更出名。 中诗句,但比原句更出名。因为与全篇融合 紧密,形象表达了伤春怀人的情感。 紧密,形象表达了伤春怀人的情感。燕双飞 而人独立。 而人独立。
四、“念”字用的极好
“念去去”为内心独白。 念去去”为内心独白。 念去去 清人万树《词律发凡》 清人万树《词律发凡》云:“名词 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 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三声之 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则独异。 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则独异。 ------当用去者 非去则激不起。 当用去者, ------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 念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 念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 千里”一气流贯。叠加“去去” “千里”一气流贯。叠加“去去”,愈 显激越之声情。读时一字一顿, 显激越之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使人顿 觉去路茫茫,路漫漫兮。 觉去路茫茫,路漫漫兮。
五、柳永 原名三变,字耆卿。 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第一个大 力写词的人,因词出名,因词受累, 力写词的人,因词出名,因词受累,最 后穷愁潦倒,死后无人安葬, 后穷愁潦倒,死后无人安葬,由群妓合 金葬之。 乐章集》 存词200 多首。 200多首 金葬之 。 其 《 乐章集 》 存词 200 多首 。 代表作《八声甘州》 代表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天)、《雨霖铃》(寒蝉凄切)。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 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 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一、填空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
宋之、、、、,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一、填空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1、什么是白体?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4、什么是西昆体?三、论述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二、填空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四、论述1、柳永词的体式、内容和语言有哪些创新?2、柳永词的主要艺术表现方法有哪些创新?影响如何?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新一、背诵篇目:《醉翁亭记》。
二、填空1、欧阳修议论文《》揭露批评高若讷的卑劣行为,《》针对保守势力驳斥了其谬论;其记叙文如《》一类历史散文言之有物,其亭台记代表作是《》,其文赋代表作是《》;其散文中《》最为简洁流畅、纡徐委婉、平易自然。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文学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由雅转俗的转变时期。
主要文体包括词、诗、散文(雅);小说、话剧(俗)·注:关于词的拓展1、文学作品之分类(1)西方三分法:叙事类作品(《荷马史诗》)、抒情类作品(抒情诗歌)、戏剧类作品(时空舞台表演)(2)我国四分法:诗歌、散文、戏剧、小说2、什么是词(1)欧阳炯:“因集近来词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花间集序》(2)孙光宪:“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布于洛阳,洎ji入相,专托人收拾,焚毁不暇。
…号为曲子相公。
”—《北梦琐言》(3)总结:就初始而言,词可谓曲子词之简称,是一种密切配合燕乐歌唱的文学形式。
娱乐功能,通俗和新奇俱备。
后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独立诗体。
(4)“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乐府余论》[清]宋翔凤(5)因为它与音乐的关系,又被称为“倚声”、“乐府”、“乐章”,此外还有“诗余”、“长短句”等别称。
3、宋前之词(1)词源于唐朝民间,以敦煌曲子词为代表。
《云瑶集》、《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2)文人词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百代词曲之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第一首文人词,据传李白所作)和《忆秦娥》(据传李白所作)(3)宋文人词之门,由晚唐五代打开。
文人词,最早的集子名为《花间集》,它是由后蜀赵崇祚zuo所编。
晚唐第一大词人—温庭筠yun,《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南唐李煜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南唐中主李璟、宰相冯延已也很棒,欲罢不能。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宋词红粉佳人晏殊~失意文士苏轼周邦彦~苦闷志士南渡词~悲剧英雄辛弃疾一. 因革期(开国960-1060)宋词真正发展是在真宗、仁宗朝(11C后)第一代词人群,分两大正营1、台阁词人·创作特点:承袭花间、南唐风格反映承平时代达官贵人的生活情趣及其人生反思体制以小令为主整体看,因循多于革新(1)晏殊(北宋倚声家初祖)《珠玉词》词风闲雅有情思《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2)欧阳修余力为词,柔情艳词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词的内容:
反映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宦途 潦倒后的悲愤和不满心情。如《鹤冲天》 (黄金榜上) 抒写羁旅行役之苦。如《八声甘州》(对 潇潇暮雨洒江天) 描写都市风光与繁华。如《望海潮》(东 南形胜) 描写歌妓及于歌妓的恋情,以及离情别绪。 如《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词的创新:
悲凉感伤是小晏词的总格调。
语言自然真率、清浅可爱、语
淡情深是小晏词的风格特色。
三、欧阳修(1007—1072)
有《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编》,存词242首
欧词革新之处:
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 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 创作联章组词,咏叹复杂的内容,他是第一个自 觉向民歌学习的人。
柳永与第一代词人群
词人群体的更迭 政治环境的变化 抒情范式的变革
第一代词人群: 以柳永(987?—1053?)、范仲淹 (989—1052)、张先(990-1078)、晏殊 (991—1055)、欧阳修(1007—1072)等为 代表。另有宋祁(998—1061)、杜安世等人。
他们主要生活在真宗、仁宗两朝的“承平”时代,个体的社 会地位都比较显达,其中晏殊、范仲淹和欧阳修官至宰辅,位极人 臣,人生命运相对来说比较顺利适意。其词所反映的主要是“承平”
六、柳永(987?—1053?)
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 (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为举子时,多游狎 邪,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 为词。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仁宗景祐元年(1034) 进士,授睦州团练推官。历知余杭县令、监晓 峰盐场、泗州判官、著作郎、西京灵台令、太 学博士。累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死于润州(镇江)。有《乐章集》传世,存词 213首。
三是创法。 晚唐五代词,最常见的抒情方法是意象烘托 传情法,即运用比兴手段,通过一系列的外在物 象来烘托、映衬抒情主人公瞬间性的情思心绪。 而柳永则将赋法移植于词,铺叙展衍,或者对人 物的情态心理进行直接的刻画;或者对情事发生、 发展的场面性、过程性进行层层的描绘,以展现 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不同的情感心态。因而他的 抒情词往往带有一定的叙事性、情节性。从小令 到慢词,体制扩大,结构有变。柳永的铺叙衍情 法,正适应、满足了慢词体制、结构变化的需要, 解决了词的传统抒情方法与新兴体制之间的矛盾, 推动了慢词艺术的发展。后代词人,诸如秦观、 周邦彦等,多承此法并变化而用之。
张词的创新之处:
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在日常交际中的 实用功能,从而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缘题赋词, 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取向逐渐贴近作 者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无题的格局, 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 创调。谙于音律,创有十六调之多,如《师师 令》、《醉红妆》等。 写慢词。张词中有不少慢词,尽管写得不算好, 却是小令到长调的过渡桥梁,作用是重大的。
“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名句。
从动态中刻画了月夜的景色,特别是‚弄‛字, 写态传神,历来受到称赞。‚破‛、‚弄‛两 字用的极其生动、细致,天上云破,地下花影 在动,暗示有风,为下面‚遮灯‛、‚落红应 满径‛埋下伏笔。这一句,不仅在于修词炼句 的功夫,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 后,居然在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 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 象给曲曲传绘出来,让读者也分享到一点欣悦 和无限美感。
柳永与第一代词人群
一、晏殊 晏殊生平(991—1055) 《珠玉词》三卷,存词140首。 晏词的思想内容与新变 1. 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写男女 恋情,但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 艳冶的杂质,显得纯净雅致,略去对女性容貌 色相的描写,而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
2.对人生的反思和体悟。晏词感叹 人生短促,人生有限,是圆满人生 体悟人生的不圆满,即想延续这圆 满的人生而苦于人生的短暂。本质 上是乐极生悲的人生哲学。晏词虽 流露感伤,但最终表现的是词人对 生活的热爱,以有节制的情感抒发, 启迪人们的思考,富有厚重的哲学 韵味。
晏词的艺术特色:
风流蕴籍、温润秀洁
王灼《碧鸡漫志》:晏元献公(长 短句),风流蕴籍,一时莫及;而温 润秀洁,亦无其比。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后人 称为天然奇偶、工巧丽对。明人卓人月:“实处 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
“花落去”只能惋惜,“燕归来”是丝丝欣慰。在惋惜 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 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 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这一 联,将情、景、理融为一体,在对景逝去的感叹中,表
二是创意。 柳永给词注入了新的情感特质和审美内涵。晚唐五代以来的文 人词,大多是表现普泛化的情感,词中的情感世界是类型化的、 “共我”的情感世界,与词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分离错位,不像诗中 的情感世界那样与诗人自我的心灵世界对应同一。 其中只有韦庄和李煜的有些词作开始表现自我的人生感受。柳 永沿着李煜开启的方向,注意把词的抒情取向转移到自我独特的人 生体验上来,表现自我的情感心态、喜怒哀乐。他的"羁旅行役"词, 就是倾泄他在仕途上挣扎沉浮的种种苦闷。他的羁旅行役词中的情 感世界,是"荡子"柳永自我独特的心灵世界,从而冲决了此前词中 普泛化、类型化的情感世界的藩篱,给词的情感增添了个体化、自 我化的色彩,使词的抒情取向朝着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回归、贴近。 此后的苏轼,虽然词风与柳永大相径庭,但在抒情取向上却是沿着 柳永开辟的自我化、个体化方向前进的。
张先的年岁与柳永相仿而高寿,他享年八十九岁, 创作活动一直延续到第二代词人陆续登上词坛后的神宗 熙宁年间(1068—1077),颇受新一代词坛领袖苏轼的敬 重。张先创造了不少脍灸人口的抒情写景名句,提高了 词的艺术品位。他创作的慢词,数量仅次于柳永,对慢 词艺术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张先词又常用题 序,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具有一定的"纪实 性"。词的题材取向开始由远离创作主体的普泛化情事 转向贴近于创作主体的日常生活环境,由因情"造境" 转向纪实"写境"。从此,词像诗一样也具有表现创作 主体自我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功能。其后苏轼词多用 题序,点明词作的时、地、环境和创作动机,就是受到 张先的启发和影响。
不过,晏殊和欧阳修等人,在宋词的发展史上,仍然有其创 造性的贡献。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 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抒情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 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
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将艺术镜头由传统 的青楼歌妓、红粉佳人移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 象的描绘生动传神,一洗秾艳的脂粉气,给词坛带来一股自然清 新的气息。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更将艺术视野延伸 向塞外孤城,让“白发将军”和戍边征夫昂首走进词世界,尤其 具有开创性。 伴随“白发将军”而来的,还有欧阳修笔下“挥毫万字”的 “文章太守”(《朝中措》)、“四纪才名天下重”的元老勋臣 (《渔家傲》),苏舜卿笔下“壮年憔悴”“耻疏闲”的大丈夫 (《水调歌头》)等抒情人物形象。 这些男子汉、大丈夫形象的出现,动摇了五代以来词世界 由红粉佳人一统天下的格局,预示着男性士大夫的抒情形象,已 开始进入词世界而欲与红粉佳人平分秋色。
游”。
四、张先(990—1078)
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 圣八年(1030)进士。明道元年(1032), 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以秘书丞 知吴江县。庆历三年(1043),为嘉禾判 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 辟先为通判。五年(1053),知渝州。嘉 祐三年(1058),知安州。以都官郎中致 仕。元丰元年(1078)卒,年八十九。有 《张子野词》,存词165首。
大量创作慢词,丰富词调,使慢词取得了与小 令并峙的地位。创作了慢词87调125首。他还改 造旧调,自创新调,所增新声多为长调慢曲。 如《长相思》本双调三十六字,增为双调103字; 《浪淘沙》本双调54字,增为三叠144字。又创 三叠词调(此前无),如《夜半乐》、《戚氏》 等。词至柳永,体制始备。慢词体制加长,篇 幅加大,音调更加繁复曲折,句式又富于变化, 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编》不同:
《六一词》:
《醉翁琴趣外编》:
较庄重 用文言 代表的风格是五代 南唐词风的余波 风格以婉和为主
较艳冶 用俗语 代表的是新兴宋词 的某种趋势 以明畅为主
欧词艺术风格:
轻柔妩媚、疏隽深婉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评欧
词,称其“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
达“无可奈何”之情,从而表达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
理。然而作者对生活十分热爱,感伤而有节制,这便是
晏词既有理性的思致,而又含蓄蕴籍、温润秀洁的特色。
二、晏几道(1038—1110)
与乃父合称“二晏”或“大小晏”。有《小山词》一卷, 存词256首。 小晏词特点: 有明确的思恋对象(《小山词 • 自序》:“始时沈十二 亷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毎 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 而。……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 感情真挚,追忆往日失落的爱情(由女想男→男想女) 借梦境表现爱情如梦
晁补之云:‚张子野与柳耆卿齐名,而时以子 野不及耆卿。然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 陈廷焯云:‚张子野词,才不大而情有馀,别 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中不可 无此一家。‛(《词坛丛话》) 陈氏又云:‚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 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 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 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 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 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 气格却近的“因革期”。既有因循传承, 又有革新创造。如果说,晏、欧们主要是因循五代花间、南唐词风, 因循多于革新,那么,柳永则主要是对五代词风的革命,其革新、创 造多于因循。 概括地说,柳永具有“三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