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的贡献

合集下载

论柳词的贡献

论柳词的贡献

论柳词的贡献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系宋朝工部侍郎柳宜的第七子,以填词名世,与兄弟三复三接并为“柳氏三绝”,生于一个典型的官宦世家。

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汴京度过的,常流连于歌楼妓馆之间,繁华的汴京在他心目中是生活各感情上的真正故乡。

又由于连续几次科考都未及第,其功名上的失意促使他到烟花巷里寻求慰藉和刺激。

他深入市井,与民间艺人和歌女舞妓结下了不解之缘,有过不少风流韵事,逐渐成为纵情风月的浪子才人,成为著名的流行歌词作家,而他在词作方面的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承民间传承,使词具有俚俗色彩这主要表现在师法渊源、创作态度和社会影响上,词本有民间和文人两大传承。

北宋初期,几乎无一例外地只继承文人词而排斥民间词,只有柳永冲破了这一局限,既以文人的身份写词,又有意识的多与民间保持联系,使民间词的传承得以继承。

不管是在京城候试,还是在各地旅游,柳永都常为艺人歌女填词谱曲,并从他们身上吸取丰富的创作营养,培植自己富有俚趣的创作风格。

由于柳永曾长期混迹于市井中,有人认为他的词是民间的,不是士大夫的,虽未如此,但柳永词确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趣而著名。

他能够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言情道爱。

本以含蓄为贵,而柳永所表现的却是尽而又尽,浅而又浅,把一见倾心表现的急不可耐。

二、内容题材的开拓柳永词作的内容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笔下的范围广泛,显示着他词作的多样性。

早期词原本狭隘的内容,到了他则得到了扩大,充分的开拓了词作的内容题材。

1、描写享乐与风情的传统题材。

由于柳永少年风流,再加上他天性浪漫,常常流连于青楼楚馆中,身在声色犬马之中,所言所听尽是莺声燕语。

再加上本身与歌妓的情欲纠缠,所以在他的词作中,有许多描写情欲生活的作品。

例如《菊花新》欲掩香帏论缱绻。

先敛双蛾愁夜短。

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

须臾放了残针线。

脱罗裳、恣情无限。

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

在柳永词中,多的是对妇女不幸的遭遇加以刻画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一股真挚情感的表现,虽然对情欲有如此露骨的表现,但我们却可从其中看到柳永坦率、真切、毫不矫情的性格。

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

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

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柳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不可忽视。

柳永的词作不仅在形式上革新了,同时也在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表现在他对词的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他首创了“长短句相间”的排比结构,使词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这种排比结构使得词的韵律感更强,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柳永还注重运用对仗和变调的手法,使词的音乐性更加突出,更加贴合中国古典文学追求的“音韵悠扬”的特点。

他的词作以“咏物”、“咏怀”为主题,借助细腻的描写手法和精妙的意象构建,令人如痴如醉。

其次,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还在于他对内容的创新和情感表达的独特风格。

他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情感真挚深沉,同时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词作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的内敛与细腻,同时也展现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与关注。

柳永的词作充满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种种琐事的引咎自责和无奈。

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倡导真情实感,崇尚人性与人的情感交流。

柳永开创的北宋词坛不仅在形式上创新,更重要的是他的词作深深地触动了后世的词人。

他的词风从而影响了南宋以及整个后期的词坛,为后世的词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柳永的艺术成就既在于他对词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又在于他对情感的深刻揭示和表达。

他作为北宋词坛的开拓者,为后世的文人树立了榜样,指导着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寻求新的突破与进步。

柳永的开拓之功是不可磨灭的,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的才情和创作精神为词坛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也为后来者指明了词的发展方向。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情的情感表达,成为北宋词坛的瑰宝,同时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柳永的成就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源泉,他的开创性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崇敬。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柳永的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首先,柳永的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以情感为中心,追求个人情感的自由和真实。

柳永的词中表现出的爱情观念,迥异于以前的词人,他的爱情观念是自由而随性的,而非依赖于社会和家庭的束缚。

这种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方式,为宋词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

其次,柳永的词语言简练,充满音乐性,他特别注重音韵和节奏感的表达,使得他的词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同时,柳永的词句中常常运用双关语、换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词意更加深邃,更富有意境。

最后,柳永的词具有社会意义和时代性,他的词中表现出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种对社会现状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特点和时代背景,也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柳永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以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为宋词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艺术表达方式,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1.发展了慢词。

柳永常纵游于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的交往,因而认识了慢
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视,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

2.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小令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
慢词的需要,因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

3.加速了词的传播。

柳永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变“雅”
为“俗”,使词从贵族的文学重新走向市井。

4.对豪放词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20柳永

20柳永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写出高远的景色和开阔博大的形象,具有盛唐博 大高远的气象。以上写仰望,往下转写俯视。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这两句接写楼头所见,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
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家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
落的景象。在感叹时光的消逝中,包含有对宇宙
人生变与不变的哲理认识。上片全是写景,且寄 予着悲秋的感情。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不忍”是因为在登临时想到自己年岁老大、落 拓无成,心情悲伤;
如果登临时,再望见远方的山水,勾引起对
故乡的思念,归家的念头就会难以收拾,内心增
添一份悲伤。那为什么还长年漂泊在外呢?
想佳人、妆楼顒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表面写佳人对作者的盼望,实际是加倍写出 作者对佳人的怀念。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
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 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 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词作赏析: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秋色的萧瑟凄凉。 气势磅礴,境界开阔。
争知我,倚栏干处, 正恁凝愁。 为对方设想自己,抒发成就是多方面的:
刚柔相济,动静相生 浑朴自然,开合有致
善用领字,层次分明
在这首词中,最值得称道的有两处:
一是“不减唐人高处”
“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 不减唐人高处(苏轼) “唐人高处”解:“唐人之诗,但取兴象超妙”, (清人翁方纲《石州诗话》 ) “兴”则诗的感发力,“象”是形象。唐人的高明 之处就在感发力与形象的统一,触景生情,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 而且气象高远,气势恢宏。

论柳永词的开创之功

论柳永词的开创之功

论柳永词的开创之功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改革的词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改革,是他在词学上最大的贡献。

他的改革成就主要表现在:
1、开创慢词时代。

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并被广为传诵的曲调(即词牌,约21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是慢词(即长调,近90个),彻底打破此前花间派小令一家独大的局面。

柳之创作主要来源有二:教坊曲调与民俗歌曲的改造,以及自创曲调。

2、扩大了宋词的传播范围。

此前宋词仅在上层社会流行,柳永词一出,民间争相传诵。

文人贵族的文学,逐渐向普罗大众的文学转变。

平民百姓得以共享文化建设发展的成果,柳永功不可没。

3、极大丰富了词作内容。

不再像小令那样多写上流社会的生活,柳永词大量描写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感情状态,展示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4、灵活多变的文学表现手法。

雅俗并陈,大量使用通俗语言和白描手法,巧妙利用时空转换,善于将景、物、人、事等多种因素交错融合,浑然自成一体。

深受柳永全面改革宋词影响的,包括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

苏轼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
创了豪放派;黄庭坚与秦观的俗词与柳永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的铺叙点染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来;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脱胎于柳词。

可惜的是,自柳永之后,再无第二个作家对宋词进行过深刻的改革。

可以说,柳永的改革,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

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

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下面是柳永对词的贡献评论,供大家参考!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1、大量制作长调慢词.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词至柳永,体制始备.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2、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柳永多用赋体,开拓了词的内容.柳永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这样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能表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如《望海潮》、《雨霖铃》.3、确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如《雨霖铃》、《八声甘州》都是如此.4、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在慢词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词人便是柳永.而且,柳永还发展了词的俚俗性特征,使之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口味,开创了“俚俗词派”.柳永是宋词发展转变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正是因为柳永的出现,才使宋词的创作走向更为广阔的道路.他的创作为宋词的发展展示出灿烂的前景.具体地说,柳永词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形式上有新的创造;内容上有新的开拓;艺术上有新的进展;语言上有新的变化.1、形式上有新的创造2、内容上有新的开拓3.艺术上有新的进展4、语言上有新的变化对柳永词的俚俗、直率、大胆,时人几乎持一致的非议态度,因为这与词坛整体“趋雅”的审美倾向完全相违背,与时人的审美期待心理相矛盾.同时代的文坛领袖晏殊的态度十分鲜明.其后,苏轼特意将柳永标举出来,立为反面靶子,努力追求一种不同于柳永的审美风格.然而,正是这种“俚俗”、“尘下”和“鄙语”,才赋予柳永词以崭新的时代特征;也正是这种“俚俗”,才使得他的词在下层人民中间广泛流传,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正如宋翔凤《乐府余论》所说:“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两宋时期,尽管文人阶层对柳永俚俗词加以贬斥,而平民百姓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事实上,文人阶层口头上虽然不断对柳词加以指责,创作实践中却或多或少都要接受其影响.在以后讨论各家创作时就会常常接触到这一话题.柳永在词史上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柳永词由于三点原因而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的喜爱:其一,语言俚俗浅近,易于被接受.《碧鸡漫志》卷二称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后山诗话》称柳词“作新乐府,骫骨皮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徐度在《却扫篇》中说:“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宋翔凤《乐府余论》说:“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柳永词首先被民间下层以及边疆汉文化修养层次较低的少数民族所喜闻乐见是不容置疑的,《避暑录话》卷下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就说明了其受欢迎的普遍程度.胡寅在《酒边词序》中也说:柳词“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即使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和社会上层,虽然口头上和理智上表示反对,现实中也掩饰不住对柳词的喜爱.仁宗在人前人后的两套作为,以及晏殊、苏轼等事实上是熟读了柳词却加以贬斥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二,大量创制新调,符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李清照《词论》说: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得声称于世.”在艺术欣赏方面,人们的审美心理永远是“喜新厌旧”的.最动听迷人、流行一时的乐曲也要逐渐被新兴的音乐所替代,柳永“新声”的出现,正好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其三,“艳冶”的'话题,迎合了人们的性心理.《艺苑雌黄》说:“柳之《乐章》,人多称之.然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媟之语.”张端义《贵耳集》说:“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故使人易入.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男女性爱是出自人的自然本性的,因此也成为文学的永恒主题,这类题材的作品便受到了无论哪个阶层、哪个时代的读者的普遍欢迎.尤其是宋代都市经济繁荣之后,出现了一个古代的“市民阶层”,他们由中下层官员及家属与仆人、衙门吏卒、商人、手工业者、艺人、城市贫民等等组成,他们在工作闲暇、茶余饭后需要精神调剂,需要娱乐享受,而这个阶层平日最大最多的娱乐方式就是赤裸裸地谈论“性”话题.柳永词因此深得他们的喜爱,趋之若鹜.然而,更值得注意的却是柳永能一片真诚地对待新事物.柳永长期生活于歌伎舞女之间,他一面继承敦煌曲子词的传统,一面从民间的“新声”中汲取丰富营养,从而在形式、内容、手法以及语言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创造,并由此而获得很高声誉.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方面:慢词形式的大量创制和运用,从而使其成熟并得到推广,成为两宋词坛的主要创作形式;民间文学与语言的汲取,以及俚俗词派的创立.在词史上,作品在当时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除柳永以外,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了.而且,柳永词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当时就传播到西夏、高丽,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柳永对宋词的革新和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宋词的革新和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宋词的革新和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在宋词的世界里,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他对宋词的革新与贡献,那可是相当了不起的事儿。

柳永之前,宋词大多走的是典雅精致的路线,像宫廷里的贵族,端着架子,讲究格律严谨、用词高雅。

可柳永就像一阵自由不羁的风,吹进了这略显沉闷的宋词天地。

他的词,题材那叫一个广泛,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各种奇珍异宝的大箱子。

他写市井生活,那些街头巷尾的小人物、小商贩,在他笔下活灵活现。

什么青楼女子的情思哀怨,普通百姓的柴米油盐,都能入词。

这难道不是给宋词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吗?就像在一潭平静的湖水里扔进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有趣的涟漪。

柳永的词风,那是独树一帜。

他擅长用直白而细腻的语言,像一位能工巧匠,精心雕琢着情感的艺术品。

他的词里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典故堆砌,就像家常菜,朴实却美味可口。

比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简单几个字,把离别的愁绪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能让读者看到那对即将分离的恋人,泪眼婆娑,喉咙像被堵住一样说不出话来。

这与以往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捉摸不透的词风相比,是不是更能打动人心?就像温暖的阳光,能照进更多人的心里,而不是像遥远的星光,虽美却清冷。

在词的传播上,柳永更是个“营销大师”。

他的词在当时的民间那叫一个火,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大街小巷都有人传唱。

他就像一个明星,粉丝众多。

为啥呢?因为他的词通俗易懂,又饱含深情。

那些青楼女子唱着他的词,就像现在的歌手演唱热门金曲,吸引了无数人的耳朵。

这使得宋词不再只是文人雅士在书斋里把玩的高雅玩意儿,而是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能接触到、欣赏到宋词的魅力。

这难道不是把宋词从一个小众的艺术圈子,拉到了大众的舞台中央吗?柳永还大胆创新词的体制。

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这慢词就像一部部长篇小说,而以往的小令则像短篇小说。

慢词有更多的篇幅来铺陈情感、叙述故事。

他在慢词里像一位出色的导演,精心安排情节的起承转合。

比如在《雨霖铃》中,从离别前的场景描写,到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再到离别后的思念惆怅,通过慢词的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词的贡献
柳永对于宋词的主要贡献可概括为两点,即“屯田蹊径”和“柳氏家法”,具体的表现如下:
一、变旧声为新声: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得慢词和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慢词篇幅体制扩大,相应的扩大了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强了词的表现功能。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可以说“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二、变雅为俗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在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a)在题材上,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首先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
泼辣的爱情意识。

其次表现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
心声,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
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和忧愁,如他的《满江红》;
再次,表现了北宋繁荣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
情,如他的《望海潮》;最有他还工于对于羁旅行役内容的描
写。

b)在语言表达上,大胆革新,充分利用日常口语和俚语,富有表
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直接与人对话,诉说
时使读者与听者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接受
三、以赋为词
1,善于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从景入事,因事牵情,情因景系,情景交融。

柳永使用慢词,将“敷陈其事而直言
之”的赋法移植入词,铺陈描绘事情的发生,发展的场
面和过程,以及人的情感心态的变化。

2,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即从自我思念对方到对方思念自我的多
重空间结构。

3,与铺陈相配合,柳永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综上所述,柳永的词作对后世的影响甚大,一方面后人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他们又充分吸收了柳词的表现手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词的一代新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