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柳永俗词研究

柳永俗词研究

i i m学教育 2。

19.0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俗词研究®休夏箐内容摘要:柳永是北宋词坛第一位对词进行大力革新的词人,在词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当时不 被正统社会认可的柳永,他的词作,尤其是俗词,却有着“凡有丼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广泛影响。

本文将从柳 永俗词中俗之成因、俗之表现和俗之影响等三方面入手,来探讨其俗词之美。

关键词:柳永俗《乐章集》柳永善为诗文,但“皆不传于 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他的词 内容丰富,感情细腻,明白晓畅。

尤其是他能将民间俗乐融人到词 的创作中,以市井通俗之音调换 贵族风雅之曲调,形成了别具一 格的“俗词”。

因此,本文将通过研 究柳永俗词,从俗词之“俗”的成 因与表现等方面来探究柳永对宋 词发展的影响,来感受柳词之美。

一.俗之成因艺术来源于生活。

柳永词之 俗,其成因有内外之分,主要包括 当时社会环境的外在因素以及自 身经历的内在因素。

(一)外在因素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对农业 进行革新,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方 式,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刺激了他 们生产的积极性,使得粮食产量 不断增加,经济也得到很大程度 的发展。

这一点,从柳永的《望海 潮》里“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参 差十万人家”看出都市经济的极 大繁荣。

经济发展、都市繁华,为宋代 市民们优雅富足的生活提供了沃 土,享乐之风也尤为盛行。

经济水 平的繁荣发展,使得生活在这样 优渥环境里的文人士大夫便拥有 了足够的条件纵情于歌舞声色。

与这样的社会风气相适应,宋代 的歌妓行业也随之不断发展繁荣。

秦楼楚馆的发展,为宋词创作 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带来了宋词 的繁荣。

敏感多情的柳永在这种040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也不禁沉浸其中,动情而唱《倾杯乐》“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此外,柳永时期的统治者对待文臣们相对宽松的政策,通过文化娱乐礼遇文人,大量搜集民间“俗乐。

借此缓和与旧贵族的关系”。

统治者对“俗乐”的要求,也使得与“俗”有关的各类“新声”因此萌芽。

关于词人柳永研究的研究综述[终稿]

关于词人柳永研究的研究综述[终稿]

摘要: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柳永, 曾经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贡献, 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进入21 世纪以来的近十年柳永词研究呈现繁荣态势, 据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 仅研究论文就超过340 篇, 比整个20 世纪一百年间发表数量的总和还多。

审视角度多样, 研究范围不断扩展,许多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 笔者仅就所见, 对近十年来所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新世纪以来(2001——2009 年)柳永及词的研究在上世纪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焦点主要集中在思想人格、艺术成就、社会文化意蕴、师承与影响及恋情词研究等方面,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做了详细的梳理。

本文对近几年柳永及其词的研究做简要的回顾,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柳永生平、思想性格、悲剧心态、悲剧成因研究;( 2) 柳永词研究;( 3) 柳永与其他作家及柳永词与其他文体比较研究;( 4) 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在文学史上如何定位的研究。

关键词:研究成就如下:在宋代词坛上柳永是批评和研究的重点,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

20 世纪柳永研究硕果累累,共有444项研究成果。

上世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平事迹考证、思想人格的探讨、艺术成就的论证等方面。

在生平事迹的考证中基本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在细节方面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思想人格的研究中向历史真实不断开掘和接近;在艺术成就上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

另外,柳永及其词史地位的研究学界从比较研究、感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证。

上世纪柳永研究取得的巨大而可喜的成就,也给新世纪的柳永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新世纪以来(2000 年——2009 年)有关柳永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413 个。

柳永研究的重心有所转移,研究者在上世纪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焦点主要集中在思想人格、艺术成就、社会文化意蕴、师承与影响及恋情词研究等方面。

下面作详细叙述。

一、生平事迹考上世纪有关柳永生平事迹做了大量的考证,新世纪以来有关这方面细节的探讨也颇有价值。

柳永词研究报告

柳永词研究报告

柳永词研究报告柳永是中国明代文学家、戏剧家和词人,被誉为“南曲之神”,他的词作被称为南曲。

柳永的词作以其浪漫、细腻的风格,深深地打动了后世读者,并对后世文学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柳永的生平柳永出生于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长大。

他有才华出众,早年间广泛涉猎文学艺术,受到了当时文坛的认可和赞赏。

然而,柳永的一生却经历了不少困苦和挫折。

他曾经心仪的女子被别人抢走,他的父亲也离世了。

这些挫折和伤痛情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柳永创作了大量的词作,涉及到爱情、离别、唐诗、抒怀等不同的主题。

他的作品大都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语言,打动读者的心弦。

他的词作在当时十分受欢迎,因其曲调婉转动听,文采斐然。

然而,柳永的一生并不顺遂,不少时候他被贬为官,经济上也陷入了困境。

他曾经多次请求复职,但都未能成功。

柳永的一生中,他的词作受到了明代的文人墨客的高度赞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柳永词的特色柳永的词作以其细腻、浪漫的风格著称,他的词作常常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

他善于运用音乐的节奏和曲调,使得他的词作在朗诵或演唱时显得更加动人。

柳永的词作在爱情主题上尤为出色,他巧妙地把握了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语言,将爱情的苦、乐、悲、喜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的词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现实世界的描写,也有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柳永善于借助诗词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能够将琐碎的生活细节和抽象的情感相结合。

三、柳永词的影响和价值柳永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采斐然的作品,成为了明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柳永的词作不仅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柳永的词受到了后世文人墨客的推崇,不少后来的作家、词人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柳永的词作也是中国古典音乐的宝库,他的词作被广泛地运用于戏曲和民间音乐中。

近几年柳永研究综述

近几年柳永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7-05-21作者简介:明智(1976-),男,安徽阜阳人,安徽师范大学2005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第23卷第2期2008年2月Vol.23,No.2Feb.2008近几年柳永研究综述明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本文对近几年柳永及其词的研究做简要的回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柳永生平、思想性格、悲剧心态、悲剧成因研究;(2)柳永词研究;(3)柳永与其他作家及柳永词与其他文体比较研究;(4)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在文学史上如何定位的研究。

关键词:柳永;词;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08)02-0046-06近几年(2001-2005)柳永研究呈现繁荣态势,成就蔚为大观。

仅研究论文就超过一百四十篇,比80年代初到20世纪末这二十年论文发表数量的总和还多。

有的从新的视角对柳永及其词进行研究,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展,许多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笔者仅就所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简述。

一、柳永生平、思想性格、悲剧心态、悲剧成因研究(一)生平研究限于《宋史》中没有柳永传,加之柳永生平研究缺乏其他确凿证据与充分材料,柳永生平众说纷纭,故关于其生平考证的文章较少。

王辉斌《柳永生平订正》一文认为,柳永生于987年,于1031年考中进士,其卒后由王安石之弟王安礼与陈朝请共同营葬。

《镇江府志》所载泗洲判官、著作郎、太常博士诸职,均非柳永生前所任,所谓的《宋故郎中柳公墓志》,乃系一篇伪作。

这个观点较为新颖,值得学术界进一步商榷。

曾大兴《柳永宦迹游踪考述》根据柳永《乐章集》本身提供的一些重要线索,参考宋元一来有关史乘、笔记、方志记载,对柳永在睦州、昌国、苏州、泗州、华阴、灵台、江夏、九嶷山和成都等九处的宦迹与游踪作了细致的考述,同时对学术界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应予以重视。

唐宋词研究:柳永

唐宋词研究:柳永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 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 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 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 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 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 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 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 眠。



柳永
一 柳永的生平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 (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大约 与晏殊、张先同时,主要生活在真宗、 仁宗时代。早年屡试不第,晚年才中 进士,当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世称 “柳屯田”。词集名为《乐章集》。
柳永很早就以写“淫冶讴歌之曲” 即世俗喜爱的风流曲调闻名,曾写过 一首《鹤冲天》,末句是“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据说当他考进士时, “留意儒雅”的宋仁宗特予黜退,说: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弄得 他很久没有中进士,干脆号称“奉旨 填词柳三变”,专写歌辞去了。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 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 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 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 处是潇湘!念双燕、难恁远信, 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东坡云:‚世言柳耆卿词俗, 非也。如《八声甘州》:‘渐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 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

有关柳永都市夜景词研究的文献综述.

有关柳永都市夜景词研究的文献综述.

有关柳永都市夜景词的文献综述摘要: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柳永,曾经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过去评价柳词,多肯定他在词的形式上的开拓,在内容方面多论述柳永的歌妓词和羁旅词。

近年来,柳永都市词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人们将这些作品放到他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考察,与此相关的研究论述则主要集中在都市风俗风貌方面。

关键词:柳永都市夜景词近几年有关柳永都市夜景词研究,大多包含于柳永的都市词研究之中,对柳永都市词的研究大概从以下几方面研究:一、都市词创作的原因及条件方面(一城市的繁荣,大城市的兴起,都市娱乐的盛行陈登平《宋型文化视域下的柳永都市词评价》认为北宋都市经济繁荣,城市化发展,经济基础的改变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改变, 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文化自然也相应地产生变化, 即北宋都市经济的繁荣为北宋都市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首先, 都市娱乐方式丰富多样。

其次, 都市的集体狂欢精神。

宋代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长时间的相对太平, 统治者的政策倾向, 崇奢竞侈之风日渐兴盛,夜市成了最佳选择。

再次, 商业化气息的浓厚。

宋代无商不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娱乐业的商业化气息自然也在词这一领域,逐渐浓厚起来, 人们已经不以把词当作商品用来交换为耻。

柳永以词与歌妓做交易,以应对生活。

胡春玲《论柳永城市词》中认为:第一, 新的娱乐姿态之呈现。

词是依傍于都市的文化娱乐而存在的, 北宋都市各式各样娱乐方式的兴起,为词的创作奠定基础,都市的各种娱乐形式都在词中得以反映。

北宋相对稳定的社会局势也为娱乐之风创造了极为适宜的环境。

第二, 各种风俗人情之显现且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风俗和特色。

北宋时期, 由于经济的发展,其都城汴京、杭州、成都、苏州、扬州等一些大城市极为繁荣昌盛, 这些在柳永城市词中都得到一些反映。

(二柳永的个人创作胡春玲《论柳永城市词》中认为柳永之前文人写城市, 还未真正深人城市, 且着重于城市外部自然风光的描摹, 也没有形成规模,直至柳永, 描写都市风俗市民生活的繁华景象才蔚为大观。

柳永文献综述

柳永文献综述

三是有关柳永笔下的市井生活反映的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
主要有2021年陈琴的?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浅析柳永词市民化语言?中涉及到市民化语言是柳词的一大特色,柳永词通俗流利——将俚俗语言入词,极富韵律美和节奏感,所以更能吸引市民群众的眼光。

2021年薛莲的再论柳永词的“俗〞?分析了柳永“俗词〞的创作与其个人境遇以及与北宋前期社会开展需要的关系,对柳词的“俗〞与“雅〞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些作品对柳词所反映的“俗〞文化给予了肯定,也就为本论文写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1年邹华、王晓蓉的?风尘中的真善美——论柳永的歌妓词?介绍了柳词中歌妓的柔美与坚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柳永进步的女性观以及他对女性的人文关心。

2021年裴军?柳永词的市民意识浅探?分析了柳永创作慢词过程中,插入了市井口语和俚语,表现了柳永注意迎合群众审美需求,将日渐“雅〞化的词又一次推向了“俗〞化,复原其通俗面貌,具有鲜明的市民意蕴。

这些都为本论文研究柳永词作反映了市民审美观念的转变给予了一定借鉴。

结论
通过以上论文、学术著作的研读,为论文写作提供了充足的写作素材和指导,包括柳永词作的解析,其作品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以及柳永作品反映出来的市井文化。

前人对柳永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在查找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有关柳永笔下市井生活反映出的审美观念的转变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柳永笔下市井生活进行分类,然后分析这类作品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分析柳永作品中的市井生活反映了市民群众审美观念发生了两方面的转变,一是对“韵〞的崇尚和追求,二是在文化上,推崇“俗〞文化,旨在为以后对柳永思想创作的研究和多角度理解柳永的作品有所裨益。

柳永词 研究综述

柳永词 研究综述

摘要:柳永作为北宋的一位非常重要的词人,柳永本人以及柳永的作品在北宋以及以后的时间里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在近十几年里对柳永词研究呈现出繁荣态势,角度多种多样,范围也不断扩展,问题的探讨也是在不断深入。

根据对大量的学术论文的阅读,对近十几年对柳永词所做的讨论研究主要综述为柳永其人以及悲情的思想人格,柳永词的题材、雅与俗、传播研究等方面。

关键词:柳永其人词作品综述一、柳永其人及悲情的思想人格在北宋词人中,“浪子词人”柳永的生平研究,始终是词学界、史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关于柳永家世与生平行迹考证就众说纷纭,值得参考的有王辉斌《柳永生平订正》中指出的柳永生于公元987年,于公元1031年登进士第,其卒后由王安石之弟王安礼与陈朝请共同营葬。

1柳永仕途坎坷,与歌妓乐工厮混,对封建士子恪守的梦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背弃,柳永被世人看作是那一时代背离主流的背离者,针对柳永的时代的悲剧性和其人经历的悲剧性许多研究者都对他的悲情思想进行了研究。

袁美丽在《试论柳永人生悲剧的深层文化意蕴》指出柳永流连风月,终生沉沦,堪称悲剧的一生。

上层统治者视柳词为“小词”,“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伤了风化,加之,柳永词通俗浅显的形式,被士大夫们视为低俗。

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使柳永成了时代的牺牲品,铸就了他一生的悲剧。

2当然在当时的环境中柳永的悲情有那一个出时代的特点,在《柳永生存悲剧之因探析》中胡春玲则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探析柳永生存悲剧的内容、成因及时代意义,认为人们通常所公认的人品和文品并不是其生存悲剧的症结。

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柳永所代表的俗艳文化和士大夫阶层所代表的正统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对抗,这种冲突和对抗就演绎成他的生存悲剧,并显示出时代特色。

3宓瑞新《论柳永的文化人格》中论述了柳永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无关价值重建,而是在自己悲苦不安的处境中对传统一元化仕宦价值的反思与追寻,对个体生命与充实的维护。

他的创作,也使俗词在一种更高的层次上,以其本身所具备的各种素质吸引感应了同时、后代的词人,使他们在其影响下各随性情所近作出了新的个性化拓展.4二、柳永词作品研究(一)题材的研究根据对学术论文的阅读发现其中在对柳永词的题材的探讨大致分为羁旅行役、都市词、恋情词以及在对宋词题材的开拓等几个方面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研究综述
柳永,字耆卿,北宋著名词人,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柳永对宋词的深远影响,关于他的研究成果也是硕果累累。

薛瑞生《柳永的被理解与被误解》(《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提到,新世纪伊始,学术界掀起了一股“柳永热”,研究成果呈井喷之势。

近几年,柳永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现将有关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柳永词的题材内容与风格的分析
目前学术界一般把柳永词分为两种,一类是为士大夫填的雅词,一类是市井传唱的俗词。

谢慧明《柳永词之“雅”、“俗”考辩》(《群文天地》2012年第24期)一文对柳永词进行了深刻剖析。

谢文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对柳永词的评价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从俗到雅俗并存再到以雅为主。

柳永词的俗主要表现在描写女性大胆意识和下层歌妓的言行,多用俗言描写市井之事并不符合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被视为轻浮。

文章分析《雨霖铃》一词,认为柳永词用俗言却不落俗套,词中感情自然流露,使读者感同身受,艺术造诣高超,可谓之雅。

孙雪霄在《以赋为词:柳永的市井之“俗”》(《河北学刊》2011年第一期)一文中提出了对柳永词雅俗兼备原因的独到见解。

孙文认为,柳永出身儒学传统的仕宦之家却屡试不中,长期与市井人物相处,对雅俗之别不像其他文人一样泾渭分明,而是具有一种朴素的平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柳永作词时不避俗,甚至有意趋俗,作品中充斥着大量俚语。

这一点也跟北宋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蒋金芳《柳永词社会内涵研究》(《剑南文学》2013年第1期)指出,宋代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俗文化,这种文化是繁荣的经济和膨胀的市民阶级促生的。

对柳永词的内容的研究,葛蕾《也谈柳永歌妓词中的情感》(《文学研究》2014年第1期)一文分析的很有代表性。

葛文将柳永的歌妓词分为两大类,一类以歌妓本身为主体,或描述歌妓的美貌,或展示她们的内心世界,第一次向社会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歌妓这一社会群体,勾画出形象鲜明的歌妓群体。

另一类以词人为主体,表达词人对歌妓的思念、追忆,情感真切,感人至深。

文章还提到在柳永的一部分词对男女情事和床笫之欢的描述极为香艳露骨,难登大雅之堂,而这也成为上层士大夫不齿柳永的一大原因。

学术界普遍认为柳永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几年对柳永的豪放词研究却大有进展。

王立厚《柳永才是豪放词的创始者》提出柳永在词作风格、意境等方面对豪放词的问世和风行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苏、辛派豪放词人提供了经典创作模板。

张爱良《温婉背后的豪情》(《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对柳永豪放词的特点做出了概述:意境壮阔高远,以景写情;思想旷达感情沉郁悲壮,有感而发;用词简练有气骨,炼字讲究。

二、柳永思想人格的探讨
对柳永思想人格的评价是柳永研究的一个热点和焦点,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

许璟璇《雅俗异势下的角色错位与困境突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一文谈到,柳永的人格精神与当时的整个社会时代是充满矛盾的,他渴望成为士大夫阶层,却屡试不第,尽管写下了鄙弃功名的词作,但骨子里仍是且乐太平的,长期的市井生活冲淡了他身上的士大夫气息,他代表的新兴市民阶层意识与当时的士大夫价值取向大相径庭。

柳永的超然,实际上是郁郁不得志的无奈。

薛瑞生《柳永的被理解与被误解》(《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一文对柳永的思想人格进行分析,薛文认为,柳永的思想人格是复杂的,而对他的研究与评价陷入了棒杀与捧杀两种极端;察柳永应察其全,不能偏执一端,肆意涂抹。

薛文反对将柳永研究小说化,人物脸谱化,认为将柳永塑造成一个完人不利于柳永研究。

薛瑞生对柳永思想人格评价为“殆不出儒家规范,却又不划地自囿,如此而已”。

柳永是市民文化兴起潮流下催生的一个词人,也仅仅只是一个词人。

三、关于柳永的比较研究
柳永是词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朱晓凯《柳永与苏轼的师承关系》(《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8期)谈到,柳永、苏轼、周邦彦分别代表词学发展的三个高峰,柳永作为第一座高峰,奠定了宋词的生命基调;苏轼的革新和周邦彦的“集大成”则将宋词的地位提升到与诗相提并论。

关于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和比较研究,周华旭《浅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神州》2012年第23期)一文提出东坡词受柳词影响颇深,对柳词进行了继承和开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鲜明的主体意识,柳词注重大量使用“我”,注重自我感情的抒发,开拓了词境。

二、高远开阔的意象,柳词一部分作品意境开阔,隐有豪放之气,东坡词更是豪迈之气充盈于词作之间。

柳词与东坡词其实殊途而同归。

周邦彦作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常常被提出来与柳永进行比较研究。

顾琳磷《柳永与周邦彦词的比较探析》(《学理论》2011年第23期)一文对柳、周二人的比较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柳、周二人同为开拓型词人,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柳永更像一个开荒者,而周邦彦是收获者,柳永开拓了词的意境和手法,周邦彦则集众家之长于一体,使词的表现方式更丰富。

柳永作为世俗文学的代表,灵活性更强,而周邦彦则书卷气浓厚,稍囿于格律,这也和他集大成者的身份是分不开的。

李宇《浅析柳永与周邦彦词作之异同》(《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期)一文认为柳、周词作同中有异,异中存同。

柳永与周邦彦都曾出没于青楼楚馆,相同的生活经历使他们词作出现大量艳情,二人都擅长于化腐朽为神奇,但周邦彦长居官场,写词含蓄委婉;而柳永深处市井,词作不避讳,直抒胸臆,更为坦荡。

表现手法上,柳善白描,周善勾勒,相同的是二人都精通音律,为后世词作开辟了道路。

柳永在词作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宋史》却并未为他立传,而野史矛盾颇多,这给柳永的研究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目前柳永研究仍在起步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柳永研究会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