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柳永《定风波》原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诗词赏析: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诗词赏析: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诗词赏析:柳永《定风波·自春来》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柳永《定风波·自春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定风波·自春来宋代:柳永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译文自入春以来,见到那绿叶红花也像是带着愁苦,我这一寸芳心越显得百无聊赖。

太阳已经升到了树梢,黄莺开始在柳条间穿飞鸣叫,我还拥着锦被没有起来。

细嫩的肌肤已渐渐消瘦,满头的秀发低垂散乱,终日里心灰意懒,没心情对镜梳妆。

真无奈,可恨那薄情郎自从去后,竟连一封书信也没有寄回来。

早知如此,悔当初没有把他的宝马锁起来。

真该把他留在家里,只让他与笔墨为伍,让他吟诗作词,寸步不离开。

我也不必躲躲闪闪,整日里与他相伴,手拿着针线与他相倚相挨。

有他厮守,免得我青春虚度,苦苦等待。

注释是事可可: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无兴趣。

一切事全含糊过去。

可可:无关紧要;不在意。

暖酥:极言女子肌肤之好。

腻云:代指女子的头发。

亸(duǒ):下垂貌。

无那:无奈。

恁么:这么。

鸡窗:指书窗或书房。

语出《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

柳永《定风波慢》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柳永《定风波慢》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柳永《定风波慢》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定风波慢宋-柳永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

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

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

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

何意。

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

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

注释:1)定风波,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

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

另有双调六十三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双调六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两仄韵等变体。

2)伫立:长时间站立。

3)淡荡:舒缓,恬静。

4)多用来形容春天景色。

5)箭波:水波迅速,有如飞箭。

6)走舟车:水路旱程并进。

7)念荡子、终日驱驱:想到旅途之人不停地漂泊。

8)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9)泛泛:飘流浮行的样子。

10)孟光:东汉贤士梁鸿妻。

11)举案齐眉的典故说的就是梁鸿、孟光。

12)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

13)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14)迩来:从某时以来,从那以来。

15)香笺:加多种香料所制的诗笺或信笺。

翻译:久久的站立在长堤之上,轻柔的晚风吹拂着,但见骤雨刚过的边地天晚风凉,一片萧条冷落,毫无可观,唯有千万株柳树种在堤坝上,遮掩着奔腾不息的江河。

人们都争相着往这里来,不管是什么途径,只是为了追名逐利。

想到旅途之人终日不停的漂泊,这些追名逐利的人又怎么会察觉到在终日驱驰中已经渐进啊的远离了家乡。

轻率的离开绣阁(代指女方),很难收到妻子的来信,随便度过了一年,无奈的到处旅行,厌烦的情绪,近来尝遍了在外流动做小官的滋味,这些想法,我就是写成书信,又能寄给谁呢?即使孟光一样贤惠的女子,又怎么能知道我一天比一天愁苦,增添憔悴呢。

《定风波》原文和赏析

《定风波》原文和赏析

《定风波》原文和赏析《定风波》原文和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①可可:平常。

②暖酥:指肌肤。

③腻云:指头发。

④无那:无柰。

⑤雕鞍:华丽的马鞍。

⑥鸡窗:书室。

⑦蛮象管:纸笔。

⑧镇:镇日,整天。

【译文】:自从春来到,只觉得见绿叶凄惨,看红花愁烦,对事事漫经心情怀慵懒。

太阳照上花树的梢端,黄莺儿穿尺在垂柳枝间,我还压着香被酣眠。

香暖柔酥的肌肤消瘦,细腻如云的头发散乱,整日里委靡厌倦,懒得妆打扮。

无奈,只恨薄情郎这一去,竟连个音信也不传。

早知叟此,后悔当年,没有锁住他那雕饰华丽的鞍鞯。

让他对着书窗,只摆弄蜀地的信珠,象牙的笔管,约束他教他吟诵书卷。

整日形影相伴,不抛离不躲闪,空闲里穿针引线,陪他坐在身边。

答应我,免得虚度过青春年华。

【赏析】:这首词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

词中细腻地描写了一位孤守空房的少妇百般无聊和思念怨恨的矛盾心情。

在柳永的词中,有很多写下层妇女和市井生活的类似作品,按历代文人雅士的说法,属于用语鄙俚、格调低俗。

但正是由于这种俚词语言通俗、情感率真,所为宋元时代的平民所喜爱并被广泛传诵。

然而,柳永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因为写俚词而为晏殊等文人学士所鄙视致排挤,以致影响一仕宦前途,这大概是柳永自己的'不曾预料到的。

开头三句写人的寂寞、愁苦、百无聊赖。

通过人对景的感受,来反映这位妇人的精神界。

春花春草本身还美好的;如今的“惨”、“愁”,是出于这位特定的、具体的、“这一个”人的感受。

定风波原文翻译及赏析

定风波原文翻译及赏析

定风波原文翻译及赏析
定风波原文翻译及赏析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已而:不久,一会儿。

2
翻译:
三月七日,
在沙湖道上遇到了雨,
避雨的工具之前已经舍弃了,
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
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
所以写了这首词。

不必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
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
一边悠然徐行。

竹杖和草鞋轻快胜过骏马,
谁会怕!
披一身蓑衣,任凭一生风雨。

料峭的春风将酒意吹醒,
我感到有些寒冷,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
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
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
“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柳永《定风波》原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柳永《定风波》原文及赏析

柳永《定风波》原文及赏析《定风波》年代:宋作者:柳永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作品赏析【注释】①是事可可:凡事不在意,一切事全含糊过去。

②暖酥消:脸上搽的油脂消散了。

③腻云亸:头发散乱。

亸:下垂貌。

④蛮笺象管:纸和笔。

蛮笺:古代四川产的彩色笺纸。

象管:象牙做的笔管。

⑤镇:镇日,整天。

【评解】这首词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

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反衬人物的厌倦与烦恼情绪。

下片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反映歌伎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这首词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运用通俗的语言,不加雕饰,把人物的生活情态与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颇能体现柳词的特色。

【集评】张燕瑾《唐宋词赏析》:柳永的身世处境,使他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妓女的生活,有着很深的了解,对她们的思想感情也有着很深的了解。

因而,词里刻画的许多妇女形象栩栩如生,描绘她们的心理活动,显得格外生动、真切。

《定风波》就是一首描写很成功的以妇女为主人公的词。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生动地体现出柳永“俚词”的特点。

柳永在语言上的“俚”和他“变旧声,作新声”,制作了大量的慢词一样,是他在词的发展上作出的贡献。

这首词以代言体的形式,为不幸的歌妓似诉内心的痛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歌妓的深怜痛惜,这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是不为正统文人所认同的。

相传柳永曾去拜访晏殊,晏殊就以这首词中“针线闲拈伴伊坐”相戏,足见两者艺术趣味之迥异。

这首《定风波》表现的是被情人抛弃者的一腔闺怨。

词从春来写起;“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自从春天回来之后,他却一直杳无音讯。

《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原文翻译赏析-柳永-宋词三百首

《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原文翻译赏析-柳永-宋词三百首

《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原文翻译赏析-柳永-宋词三百首原文定风波柳永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月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腻云:代指女子头发。

亸(duǒ):下垂貌。

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貌。

无那:无奈。

鸡窗:指书窗或书房。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

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

处宗因此言巧大进。

”后遂以鸡窗称书斋。

蛮笺象管:纸和笔。

蛮笺,古称南方或外域所产彩笺。

象管,象牙所作笔管。

镇:常。

译文译文1自入春以来见红花绿叶全带着愁苦,样样事都让我心烦意躁。

太阳已升到了花树梢头,黄莺已在柳条间鸣啼穿梭,我仍在香被里躺卧。

腰身消瘦了,秀发乱蓬蓬,整天无精打采懒得把脂粉胭脂抹。

真无奈,只恨那薄情郎一去后,从不把书信捎。

早知如此,后悔当初没有把他的马鞍锁。

让他留在书房里,只和彩笺毛笔为伍,紧紧管住他让他吟诗作功课。

一天天紧相随,不分开,我手拈针线伴他坐,我们要快快活活长厮守,免得青春年少光阴虚度过。

译文2自入春以来,看满目绿叶红花也似笼罩着哀愁,这颗心哪,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

太阳已升至花树梢头,黄莺儿已在垂柳间穿梭嬉戏,我还懒懒地卧在锦被里不想起床。

温软柔嫩的肌肤渐渐消瘦,如云的发髻也散乱低垂,终日里慵懒厌倦,全无心情对镜梳妆。

满心无奈啊,只恨那薄情人,一别之后,竟只字片言也无。

早知如此,真后悔当初没有把载走他的宝马香车锁起来。

那样的话,便可以将他留在书斋,每日只与笔墨为伍,吟诗作词,管束住他不作别想。

我也就天天伴着他,再不躲躲闪闪,整日里闲闲做着针线,与他偎依相伴。

如此,有他厮守,也免得我这大好青春,白白虚度了。

译文3自入春以来,见到那绿叶红花也像是带着愁苦,我这一寸芳心,越显得百无聊赖。

[宋]柳永《定风波慢自春来》原文、注释、赏析

[宋]柳永《定风波慢自春来》原文、注释、赏析

[宋]柳永《定风波慢自春来》原文、注释、赏析原文:自春来、惨绿愁红2,芳心是事可可3。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4,腻云亸5。

终日厌厌倦梳裹6。

无那7。

恨薄情一去,锦书无个8。

早知恁么9。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10、只与蛮笺象管11,拘束教吟课12。

镇相随13,莫抛躲。

针线闲拈14伴伊坐。

和我。

免使少年,光阴虚过。

注释:1 《定风波慢》:《乐章集》注林钟商,为柳永自制曲,与唐教坊曲《定风波》不同,唐教坊曲《定风波》六十二字,前片五句三平韵,后片六句四仄韵。

此词则九十九字,前片十一句六仄韵,后片十句七仄韵。

从此阕“代闺怨”所抒之情来观察,与前词谓其妻“虽悔难追”之情态是一致的,当写于远游之第二年即景德元年(1004)春。

2惨绿愁红:见绿即惨,见红亦愁,谓春愁。

3是事可可:谓事事都漫不经心。

是事,事事。

可可,漫不经心貌。

4暖酥消:温润如酥般的身体消瘦了。

5腻云亸(duǒ):发髻也懒得梳理,任其下垂。

腻云,比喻光泽的发髻。

亸,下垂。

6 “终日”句:整天无精打采,懒于打扮。

厌厌,懒倦无聊,无精打采。

7无那:无奈。

8无个:《诗词曲语辞汇释》:“个,估量某种光景之词,相当于‘价’或‘家’。

凡少则曰‘些儿个’。

”9恁么:如此。

10鸡窗:谓书斋、书房。

《艺文类聚》卷九十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晋兖州刺使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着窗间。

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

处宗因此言巧大进。

”后遂以鸡窗指书斋。

11 “只与”句:谓只让他与纸笔打交道。

蛮笺,高丽所出之笺,亦指蜀笺。

《天中记》:“唐,中国未备……故唐人诗中多用‘蛮笺’字。

……高丽岁贡蛮纸,书卷多用为衬。

”象管,象牙制的笔管,代指笔。

12 “拘束”句:拘管住他,教他整天吟咏诵读。

13镇相随:谓整日相跟随。

镇,整日。

14针线闲拈:谓做针线活儿。

赏析:全词在铺叙中抒情,一泻直下。

思妇之没精打采,懒睡慵妆,直逼出“无那”三句脱口而出,是恨极语,是爱极语,也是点睛之笔。

柳永《定风波》意境赏析

柳永《定风波》意境赏析

柳永《定风波》意境赏析
柳永《定风波》意境赏析
《定风波》,出自宋代柳永,被认为是宋词的杰作,全诗共三句:“定风波,劝君更尽一杯酒;但愿长醉不复醒,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该词以此为题,以“劝君更尽一杯酒”为句,将物象与情思相互勾连,以隐而不显的抒情表达人生的无常。

此诗蕴含着深厚的境界,它揭示出宋人的深情厚谊,也体现出诗人对于无常的悲哀。

从前半句“定风波,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可以看出诗人与朋友在一起聊天时,也不愿放弃一些对于仍在相依相偎的旧日痴心来做最后的纪念。

诗中“定风波”此词取自宋词《浣溪沙》,形容天地之间层林尽染,无垠无涯,可以说诗人久别重逢,以此景物想起他们之间当年而今重现的美好时光。

而“更尽一杯酒”乃是大家拼酒来示爱,这柔情的拼酒,以酒杯之间拉开一帘窗,让他们把天地距离在那一杯杯酒里渐行渐远,也唤起友人之间不舍分开的情绪。

后半句“但愿长醉不复醒,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中,诗人表达了他朋友之间强烈的深情厚谊。

把“古今多少事”放在笑谈中,暗示“千古烟火,莫诉无常”,诗人把昨日的情谊抹去,与友人共享此刻的快乐,去体会在此刻的方方面面,越过时间的限制,拉开彼此之间朦胧的距离。

此外,诗人在此句中也表达了无常的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表明诗人虽然要离开,却也希望彼此再相聚永不醒来,醉醺醺中,也可以让他们在物我关系的细微、静谧
之中,去谱写一曲相依相守的深情友谊。

总之,《定风波》此诗勾勒出一扇窗,让我们看到宋人深情厚谊的情意,也引领我们去寻找友谊的真谛,并通过诗中笔端流露出的怅然若失,去领会世间无常的真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定风波》原文及赏析
《定风波》
年代:宋
作者: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是事可可:凡事不在意,一切事全含糊过去。

②暖酥消:脸上搽的油脂消散了。

③腻云亸:头发散乱。

亸:下垂貌。

④蛮笺象管:纸和笔。

蛮笺:古代四川产的彩色笺纸。

象管:象牙做的笔管。

⑤镇:镇日,整天。

【评解】
这首词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

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反衬人物的厌倦与烦恼情绪。

下片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反映歌伎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这首词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运用通俗的语言,不加雕饰,把人物的生活情态与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颇能体现柳词的特色。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赏析》:柳永的身世处境,使他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妓女的生活,有着很深的了解,对她们的思想感情也有着很深的了解。

因而,词里刻画的许多妇女形象栩栩如生,描绘她们的心理活动,显得格外生动、真切。

《定风波》就是一首描写很成功的以妇女为主人公的词。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生动地体现出柳永“俚词”的特点。

柳永在语言上的“俚”和他“变旧声,作新声”,制作了大量的慢词一样,是他在词的发展上作出的贡献。

这首词以代言体的形式,为不幸的歌妓似诉内心的痛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歌妓的深怜痛惜,这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是不为正统文人所认同的。

相传柳永曾去拜访晏殊,晏殊就以这首词中“针线闲拈伴伊坐”相戏,足见两者艺术趣味之迥异。

这首《定风波》表现的是被情人抛弃者的一腔闺怨。

词从春来写起;“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自从春天回来之后,他却一直杳无音讯。

因此,桃红柳绿,尽变为伤心触目之色,即“惨绿愁红”;一颗芳心,整日价竟无处可以安放。

“是事可可”意思是事事都平淡乏味。

尽管窗外已是红日高照、韶景如画,可她却只管懒压绣被、不思起床。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之美景反衬出“犹压香衾卧”的惨愁。

长久以来不事打扮、不加保养,相思的苦恼,已弄得她形容憔悴,“暖酥”皮肤为之消损,“腻云”头发为之蓬松,可她却丝毫不想稍作梳理,只是愤愤然地喃喃自语:“无可奈何!恨薄情郎一去,音书无个。

”接下来,词人让这位抒情女主人公站出来直抒胸臆:早知这样,真应该当初就把他留在身旁。

在我俩那间书房兼闺房的一室之中,他自铺纸写字、念他的功课,我则手拈着针线,闲来陪他说话,这种乐趣该有多浓、多美,那就不会象现在这样,一天天地把青春年少的光阴白白地虚度!词的上阕重在以景衬情,描写人物的外在表现。

下阕则深入到理想情趣。

主人公的理想就是让心上人安安稳稳地吟诗诵书,自己在一旁温存相伴,过一份静谧、温馨的正常人的生活。

然而现实却是冷酸无情的,多少个被情郎抛弃的青年女子在无边的苦海中虚度着大好的青春年华。

柳永在这首词中代她们发出了心中的呼声:“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