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宋柳永词的影响及艺术特征
柳永词的特点是什么

柳永词的特点是什么柳永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为宋词的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改变词的审美和内涵,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柳永的词有什么特点?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柳永的词的特点柳永是北宋历史上第一个全心全意致力于写词的文人,也是带领北宋文人开启宋词之路的引路人。
坎坷的仕途经历,让他流连于各种青楼场所,倾听歌妓和市井的心声,为宋词的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改变词的审美和内涵,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柳永词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柳永扩大了词的范围,不论是题材上还是立意上都和以往的词人不同。
柳永写了很多描写男欢女爱的词,将词涵盖的对象转向了市井百姓,甚至青楼,所以柳永的词带有很浓重的乡土气息,很是亲切。
其表达的内容更是标新,其词中有的表达了世俗女子泼辣大胆的爱情观念,有的则表现命运多舛的悲苦女子的痛苦心声,还有的表达了对下层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第二是柳永发展了词的长调慢词这种体制,改变了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
再加上柳永本人精通音律,所以自创了很多新调,后来长调蔚然成风,柳永功不可没。
第三便是柳永的词运用很多的表现手法,柳永将小赋上的许多变现手法都运用到词曲的创作上。
柳永的词里有很多铺叙、渲染的艺术手法,他的词中还大量运用白描的手法,使得他的词格外优美。
第四声是柳永词的语言表达方式很多。
他的词没有唐五代词人那种雕琢的习气,而是吸收了很多生活中的口语、俗语,通俗易懂。
他的词中还借鉴了不少俗曲和新的腔调,大大扩展了词的题材。
柳永蝶恋花内容赏析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是常用的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
它有一定的词牌格律,分为上下两阕,总共六十个字,双调,上下片各四仄韵。
一般用于作者表达心中的愁绪和缠绵悱恻的情感为主。
柳永的词曲多以歌女和少妇做为主题,抒发种种离愁和相思之情。
此篇蝶恋花是一首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的怀人之作。
上阙写女子登上高楼倚栏远望,春天原本该是令人心情愉悦的时节,万物复苏,春光明媚。
柳永 北宋词人

柳永北宋词人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早年经历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
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
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或987年,任城;史无明确记载)。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
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
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
科举之路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
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龙舟竞渡;汴京风情,纸迷金醉。
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词的特点
1.在题材内容上的开拓
⑴表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⑵比较多地描写了QL女子的生活和思想。
⑶描写流落江湖和离别怀人的情绪,尤工于羁旅行役。
2.艺术上的创新
⑴大量创制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
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⑵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成功地把铺叙手法运用于词中。
柳永对宋词的影响

柳永对宋词的影响
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词人,他对宋词的发展和影响不可忽视。
柳永的词作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真实情感的表达而著称,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柳永的作品在形式上对宋词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倡导以曲调来塑造词的音乐性,强调音韵的变化和反复,使得宋词的音乐性更加突出。
他的作品中采用的韵脚和节奏感给后来的词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他也在词的构思和结构上进行了创新,使得宋词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自由化。
其次,柳永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对宋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词作常常表达出真实的情感,痛苦、忧愁、欢乐、爱恋等各种情绪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
他对爱情的描写尤为出色,使得宋词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深入人心,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
此外,柳永的作品也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中的一些主题和意象成为了后来词坛上的常用素材,如倾国倾城的美
人、离别的伤感等。
他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也影响了后来许多词人的创作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词风。
可以说,柳永对后世词人的影响是巨大而长远的。
综上所述,柳永对宋词的影响不仅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得词的音乐性更加突出,而且在情感表达上开创了新的境界,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其中的真实情感。
他的作品也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词坛上的经典之作。
可以说,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不可磨灭。
柳永词艺术特点

柳永词艺术特点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
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
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
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
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浅谈柳永

浅谈柳永姓名:王丹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1001421084科目:中国古代文学(甘松老师)【论文摘要】:柳永是北宋初期词坛一名著名庶族词人。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深得广大市民喜爱、在市井歌楼广为传唱的词作。
他大量吸收蕴藏在民间的艺术养分,创新词曲,扩大了词境,发展了词体,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而且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关键词】:柳永;北宋词坛;特点;影响;贡献柳永(约987一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一字景庄。
因家族内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时期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他田。
而他又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他对于功名本来很热心,但在仕途上的遭遇是坎坷不平的,最终只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终日在青楼妓院里厮混,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下,这位精通韵律的词人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避暑录话》中载:“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还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美誉。
众所周知,“词”这一文学样式在宋代时得到空前发展,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然而,词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唐五代时期,这一点从白居易,刘禹锡,李煜等人的一些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它的兴起跟音乐的发展密切地结合起来和乐府诗的性质是基本相同的,到了北宋前期,词坛盛行的是以晏殊、欧阳修为首的上层文人雅词,主要是反应贵族士大夫闲适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这些词着色浓丽,刻画过于精细,形象繁复且富于装饰。
就在这时社会上已经在广泛地争相创造“新声”了。
《宋史·乐志》记载:宋代初期设立教坊音乐机关,在旧曲的基础上创造“新声”,“新声”更加流丽动听。
而大量为这种更加流丽动听的“新声”写词来歌唱的词人,就是柳永。
柳永词作自问世以来,即打破隋唐以来词创作萧条沉寂的局面,使得词作从只有王公贵族士大夫欣赏的阳春白雪走向民间,成为当时最受广大底层普通百姓喜闻乐见和欢迎的“流行歌曲”,也因此使得柳永成为北宋时期最受推崇的词坛偶像和最具影响力的词人。
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

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下面是柳永对词的贡献评论,供大家参考!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1、大量制作长调慢词.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词至柳永,体制始备.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2、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柳永多用赋体,开拓了词的内容.柳永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这样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能表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如《望海潮》、《雨霖铃》.3、确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如《雨霖铃》、《八声甘州》都是如此.4、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在慢词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词人便是柳永.而且,柳永还发展了词的俚俗性特征,使之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口味,开创了“俚俗词派”.柳永是宋词发展转变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正是因为柳永的出现,才使宋词的创作走向更为广阔的道路.他的创作为宋词的发展展示出灿烂的前景.具体地说,柳永词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形式上有新的创造;内容上有新的开拓;艺术上有新的进展;语言上有新的变化.1、形式上有新的创造2、内容上有新的开拓3.艺术上有新的进展4、语言上有新的变化对柳永词的俚俗、直率、大胆,时人几乎持一致的非议态度,因为这与词坛整体“趋雅”的审美倾向完全相违背,与时人的审美期待心理相矛盾.同时代的文坛领袖晏殊的态度十分鲜明.其后,苏轼特意将柳永标举出来,立为反面靶子,努力追求一种不同于柳永的审美风格.然而,正是这种“俚俗”、“尘下”和“鄙语”,才赋予柳永词以崭新的时代特征;也正是这种“俚俗”,才使得他的词在下层人民中间广泛流传,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正如宋翔凤《乐府余论》所说:“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两宋时期,尽管文人阶层对柳永俚俗词加以贬斥,而平民百姓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事实上,文人阶层口头上虽然不断对柳词加以指责,创作实践中却或多或少都要接受其影响.在以后讨论各家创作时就会常常接触到这一话题.柳永在词史上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柳永词由于三点原因而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的喜爱:其一,语言俚俗浅近,易于被接受.《碧鸡漫志》卷二称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后山诗话》称柳词“作新乐府,骫骨皮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徐度在《却扫篇》中说:“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宋翔凤《乐府余论》说:“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柳永词首先被民间下层以及边疆汉文化修养层次较低的少数民族所喜闻乐见是不容置疑的,《避暑录话》卷下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就说明了其受欢迎的普遍程度.胡寅在《酒边词序》中也说:柳词“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即使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和社会上层,虽然口头上和理智上表示反对,现实中也掩饰不住对柳词的喜爱.仁宗在人前人后的两套作为,以及晏殊、苏轼等事实上是熟读了柳词却加以贬斥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二,大量创制新调,符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李清照《词论》说: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得声称于世.”在艺术欣赏方面,人们的审美心理永远是“喜新厌旧”的.最动听迷人、流行一时的乐曲也要逐渐被新兴的音乐所替代,柳永“新声”的出现,正好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其三,“艳冶”的'话题,迎合了人们的性心理.《艺苑雌黄》说:“柳之《乐章》,人多称之.然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媟之语.”张端义《贵耳集》说:“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故使人易入.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男女性爱是出自人的自然本性的,因此也成为文学的永恒主题,这类题材的作品便受到了无论哪个阶层、哪个时代的读者的普遍欢迎.尤其是宋代都市经济繁荣之后,出现了一个古代的“市民阶层”,他们由中下层官员及家属与仆人、衙门吏卒、商人、手工业者、艺人、城市贫民等等组成,他们在工作闲暇、茶余饭后需要精神调剂,需要娱乐享受,而这个阶层平日最大最多的娱乐方式就是赤裸裸地谈论“性”话题.柳永词因此深得他们的喜爱,趋之若鹜.然而,更值得注意的却是柳永能一片真诚地对待新事物.柳永长期生活于歌伎舞女之间,他一面继承敦煌曲子词的传统,一面从民间的“新声”中汲取丰富营养,从而在形式、内容、手法以及语言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创造,并由此而获得很高声誉.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方面:慢词形式的大量创制和运用,从而使其成熟并得到推广,成为两宋词坛的主要创作形式;民间文学与语言的汲取,以及俚俗词派的创立.在词史上,作品在当时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除柳永以外,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了.而且,柳永词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当时就传播到西夏、高丽,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柳永的词史贡献

柳永的词史贡献:1、大力创作慢词,采用铺叙手法将叙事、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柳永词中的慢词占到十之七八。
2、柳永作词既利用民间原有的词调,也自创新调,是创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存213首词,用调多达133中,宋人作词所用880多调,有一百多是柳永首创。
3、继承民间传统,采纳市井新声,收俚俗语言入词,促进词的审美趣味与内涵的世俗化,词内容多描写青楼市井羁旅行役,例如《定风波》“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以歌女口吻作词,“镇相随”“莫抛躲”更是当时的俗语。
其以俗入雅的做法为后世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所效仿。
4、增加都市繁华风光的描写,开拓词的内容题材。
如《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展现给读者一副北宋都市繁会图。
传说金主完颜亮就是在看到这首词之后决定南侵的。
词史地位1、推动慢令结合,2、开雅俗结合之风,后世苏辛都曾效仿,甚至影响到更远的金元曲子诸宫调以至于有人柳永把他作为“曲祖“3、影响李清照、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杰出词人。
尤其是周邦彦,有“周次渊源,全自柳出“之说。
词史贡献1、破除诗尊词卑的意识,认为词“别是一家”是“长短句诗”,重视词抒情言志的功能,提高了对此词的认识和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开拓词境,扩展了词的内容题材,增加词词的表现范围。
苏轼化女性化柔情为男性化的豪情词,化爱情之词为豪情之词,元好问曾评价苏轼说“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还表现在“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一、咏物词,所咏之物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神似之余还在其中有所寄托,托物言志或者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
如咏荷词“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咏梅“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雪霜姿”“风流标格”皆可视为苏轼的自我写照。
又如在黄州所做《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独往来”的“孤鸿影”艺术化地写出了苏轼被贬黄州后惊魂未定、只影自怜的情形。
此外还有《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通过精神上得相通之处将杨花思妇以及我这三个原不相关的形象融合成一个有形无迹的艺术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北宋柳永词的影响及艺术特征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
北宋著名词人。
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
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
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
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
在历史上他不为统治阶级和正统文人所喜爱,所以他的事情只在一些地方志。
野史及笔记小说中有零星记载。
如今,在柳永的故乡——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武夷山,为他建起了纪念馆,又举办首届柳永学术研讨会,实在是件大好事!让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应得的席位!让他在文学艺术上的创建,能更好地为后人所学习、所借鉴!作为一介书生,走科举之路、入仕途,当是柳永少年时代的唯一选择,只叹他屡试屡遭失败!少年时的他,居住在京城开封,已有“多游狭邪”、“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之名,仁宗就曾因嫌他“浮艳虚华”而不取他当进士。
怀才不遇的三变,转而对功名富贵采取了冷淡狂傲的态度,最能说明他这种转变的是他的词《鹤冲天》,这首词传入仁宗的耳中后,对他便有了成见,三变入仕途也就更无望了。
对仕途彻底失望了的三变,于是更加放荡行骸。
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历,以及他的博学多才,妙解音律,使这位“浅斟低唱”、“怪胆狂情”的浪子,成为致力于词作的“才子词人”。
由于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生活、妓女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
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股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
此外,也有一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等作品。
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
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
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
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靡盛,而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现存的《乐章集》一卷中,就保存了他的词近二百首。
柳永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新的开拓,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
如他的羁旅行役词,既反映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为衣食所役的悲愤,又流露出对游宦生活,对功名利禄的厌倦与否定。
他对都市的写真词,也是当时独一无二的,无论是汴京还是苏、杭,读起来令人感到如临其境、美不胜收,至于他揭露人民苦难的《煮海歌》,则是一首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反映出他思想的另一面——对劳动人民的“哀其不幸“的态度。
当然,柳词中的主要部分还是男女爱情词,他以比较平等的身份和互相怜惜的感情,来描写歌伎的飘零生活和不幸命运,他也就自然成了她们心中崇拜的偶像!在艺术上,柳永创制慢调,是他对词的最大贡献,柳词中十之七、八为慢词。
李清照《词论》中称:“有柳永者······变旧声为新声······大得声称子世。
”此处所说的“变旧声为新声”,道出了柳永词在艺术上善于翻新旧曲的特色。
如《女冠子》词调,原来只有四十一个字,被他增为一百十一个字和一百十四个字两体,他还能自造新声,如《夜半床》词调,一改词惯为上、下两阕为三叠。
是他,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自北,长词成为流行的词体。
他翻改旧曲,自创新声大量运用铺叙手法,前人已说过“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李之仪《姑溪词跋》)“善于铺事有过前人”(刘熙载《艺概》)如他描绘男女恋情的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开头三句写离别环境。
都门设帐,“留恋”依依,船老大又催促开船,几个曲折,将别情逐渐推向极致。
“念去去”顿作转腾。
替行者设想,虚处落笔,自见真情。
“更那堪”作一递进,强调惟眼下清秋时节的离别最令人感伤。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为人称道的佳句。
至此意还未足,“此去经年”一句,可见这一对依依难舍的情侣的痴情与真情。
情景相生,别意缠绵;写景造境,虚实相生。
实际上全词所写时空极为有限,就是在分手即将告别登船的刹那间,但作者柳永却铺展开来,有远有近、有虚有实、反复申诉、委婉曲尽,将一对恋人离别之际的神态、动作、心理及所处环境氛围描绘得淋漓尽致,恰似一幅工笔画一样,笔笔皆到,但却灵气活现,毫不板滞之感,这既是长调本身具有采用这种铺叙可能,更是柳永铺叙才能所致。
词本抒情,但一味直白索然无味,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才有韵致,柳永词中的景物描写与所转达的感情二者之间作到了融会无间,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原本是诗词中最常用的手法,但因人而异,对于柳永来说,他似乎对秋景更感兴趣,这与他一生的穷困潦倒,政治失意有直接关系,他笔下的自然秋景也大都具有萧疏,淡远、凄清韵致。
在结构安排上柳永词往往上片写景,为人物思想感情提供一个氛围,为下片抒情提供一个铺垫。
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收。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纵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这首词上阕铺写深秋景象,“霜风”三句,以领字“渐”导引,表达出时间之推移并展开空间的层次和深度。
“长江水无语东流”更增无穷伤感,耐人寻味。
下阕直抒乡愁。
“想佳人”这几句,叹已之飘泊,相思没有落空,感情缠绵悱恻。
思妇几次把别人的船只误认为是丈夫的,几至神魂错乱。
此种盼望丈夫归来入痴入迷的执著,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叙述之笔间柳永也经常以景物描写点染,如《迷神引》:“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夜半乐》:“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柳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淑女。
”等等这些景物描写插在行文之中,起着描写视角转换作用,给人以想像余地,同时恰到好处地引起下文。
柳永词也常常会以景语作结,韵味悠长,如《破阵乐》:“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沉沉,洞天日晚。
”《采莲令》:“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村”这样以描写景物作为词的结语,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觉,令人感到清新雅至,为后人所借鉴。
柳永在词史上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
柳永词由于三点原因而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的喜爱:其一,语言俚俗浅近,易于被接受。
《后山诗话》称柳词“作新乐府,骫骨皮从俗,天下咏之。
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
”柳词就其所写内容本身看,并无特别新颖之处,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仕途不遇、游子盼归之类也都是当时其他文人所屡见不鲜的题材,而柳词的语言艺术特色就是用俚语入词,模拟市井人声口语,形象亲切,如《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暗暗生无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渐宽”“消得”都是口语。
而《传花枝》:“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知道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哄嗽,表里都峭,每遇立脚点饮席歌宴,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
闫罗大佰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胜活取百十年,只凭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著到。
”是后来关汉卿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版本。
再如“细细算,奇葩艳卉,唯是深红残白而已。
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玉女摇仙佩》)夏敬观说:“耆卿词,当分雅、俚二类。
······俚词袭五代·····开金、元曲子之先声,比于里巷歌谣,亦复自成一格。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引)其二,大量创制新调,符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李清照《词论》说: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得声称于世。
”在艺术欣赏方面,人们的审美心理永远是“喜新厌旧”的。
最动听迷人、流行一时的乐曲也要逐渐被新兴的音乐所替代,柳永“新声”的出现,正好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
其三,“艳冶”的话题,迎合了人们的性心理。
《艺苑雌黄》说:“柳之《乐章》,人多称之。
然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媟之语。
”张端义《贵耳集》说:“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故使人易入。
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
”男女性爱是出自人的自然本性的,因此也成为文学的永恒主题,这类题材的作品便受到了无论哪个阶层、哪个时代的读者的普遍欢迎。
尤其是宋代都市经济繁荣之后,出现了一个古代的“市民阶层”,他们由中下层官员及家属与仆人、衙门吏卒、商人、手工业者、艺人、城市贫民等等组成,他们在工作闲暇、茶余饭后需要精神调剂,需要娱乐享受,而这个阶层平日最大最多的娱乐方式就是赤裸裸地谈论“性”话题。
柳永词因此深得他们的喜爱,趋之若鹜。
柳永全面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传统,并直接继承唐、五代词的创作经验,其中,他接受“花间”词人,特别是接受韦庄和李煜的影响更为明显。
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说:“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
牛峤…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抑亦其次。
柳耆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即韦意,而气加婉矣。
”这里所说,虽然是指柳永的小令,但其率直真切,以抒情见长的特点却是贯穿于柳词整个创作之中的。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却是柳永能一片真诚地对待新事物。
柳永长期生活于歌伎舞女之间,他一面继承敦煌曲子词的传统,一面从民间的“新声”中汲取丰富营养,从而在形式、内容、手法以及语言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创造,并由此而获得很高声誉。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方面:慢词形式的大量创制和运用,从而使其成熟并得到推广,成为两宋词坛的主要创作形式;民间文学与语言的汲取,以及俚俗词派的创立。
在词史上,作品在当时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除柳永以外,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了。
而且,柳永词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当时就传播到西夏、高丽,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柳永以毕生精力从事词的创作,在词的创作上,他是个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