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宋柳永词的影响及艺术特征

浅谈北宋柳永词的影响及艺术特征
浅谈北宋柳永词的影响及艺术特征

浅谈北宋柳永词的影响及艺术特征

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在历史上他不为统治阶级和正统文人所喜爱,所以他的事情只在一些地方志。野史及笔记小说中有零星记载。如今,在柳永的故乡——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武夷山,为他建起了纪念馆,又举办首届柳永学术研讨会,实在是件大好事!让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应得的席位!让他在文学艺术上的创建,能更好地为后人所学习、所借鉴!

作为一介书生,走科举之路、入仕途,当是柳永少年时代的唯一选择,只叹他屡试屡遭失败!少年时的他,居住在京城开封,已有“多游狭邪”、“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之名,仁宗就曾因嫌他“浮艳虚华”而不取他当进士。怀才不遇的三变,转而对功名富贵采取了冷淡狂傲的态度,最能说明他这种转变的是他的词《鹤冲天》,这首词传入仁宗的耳中后,对他便有了成见,三变入仕途也就更无望了。对仕途彻底失

望了的三变,于是更加放荡行骸。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历,以及他的博学多才,妙解音律,使这位“浅斟低唱”、“怪胆狂情”的浪子,成为致力于词作的“才子词人”。由于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生活、妓女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股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此外,也有一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等作品。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靡盛,而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现存的《乐章集》一卷中,就保存了他的词近二百首。

柳永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新的开拓,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如他的羁旅行役词,既反映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为衣食所役的悲愤,又流露出对游宦生活,对功名利禄的厌倦与否定。他对都市的写真词,也是当时独一无二的,无论是汴京还是苏、杭,读起

来令人感到如临其境、美不胜收,至于他揭露人民苦难的《煮海歌》,则是一首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反映出他思想的另一面——对劳动人民的“哀其不幸“的态度。当然,柳词中的主要部分还是男女爱情词,他以比较平等的身份和互相怜惜的感情,来描写歌伎的飘零生活和不幸命运,他也就自然成了她们心中崇拜的偶像!

在艺术上,柳永创制慢调,是他对词的最大贡献,柳词中十之七、八为慢词。李清照《词论》中称:“有柳永者······变旧声为新声······大得声称子世。”此处所说的“变旧声为新声”,道出了柳永词在艺术上善于翻新旧曲的特色。如《女冠子》词调,原来只有四十一个字,被他增为一百十一个字和一百十四个字两体,他还能自造新声,如《夜半床》词调,一改词惯为上、下两阕为三叠。是他,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自北,长词成为流行的词体。他翻改旧曲,自创新声大量运用铺叙手法,前人已说过“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李之仪《姑溪词跋》)“善于铺事有过前人”(刘熙载《艺概》)如他描绘男女恋情的代表作《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

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开头三句写离别环境。都门设帐,“留恋”依依,船老大又催促开船,几个曲折,将别情逐渐推向极致。“念去去”顿作转腾。替行者设想,虚处落笔,自见真情。“更那堪”作一递进,强调惟眼下清秋时节的离别最令人感伤。“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为人称道的佳句。至此意还未足,“此去经年”一句,可见这一对依依难舍的情侣的痴情与真情。情景相生,别意缠绵;写景造境,虚实相生。实际上全词所写时空极为有限,就是在分手即将告别登船的刹那间,但作者柳永却铺展开来,有远有近、有虚有实、反复申诉、委婉曲尽,将一对恋人离别之际的神态、动作、心理及所处环境氛围描绘得淋漓尽致,恰似一幅工笔画一样,笔笔皆到,但却灵气活现,毫不板滞之感,这既是长调本身具有采用这种铺叙可能,更是柳永铺叙才能所致。

词本抒情,但一味直白索然无味,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才有韵致,柳永词中的景物描写与所转达的感情二者之间作到了融会无间,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原本是诗词中最常用的手法,但因人而异,对于柳永来说,他似乎对秋景更感兴趣,这与他一生的穷困潦倒,政治失意有直接关系,他笔下的自然秋景也大都具有萧疏,淡远、凄清韵致。

在结构安排上柳永词往往上片写景,为人物思想感情提

供一个氛围,为下片抒情提供一个铺垫。如《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收。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纵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上阕铺写深秋景象,“霜风”三句,以领字“渐”导引,表达出时间之推移并展开空间的层次和深度。“长江水无语东流”更增无穷伤感,耐人寻味。下阕直抒乡愁。“想佳人”这几句,叹已之飘泊,相思没有落空,感情缠绵悱恻。思妇几次把别人的船只误认为是丈夫的,几至神魂错乱。此种盼望丈夫归来入痴入迷的执著,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叙述之笔间柳永也经常以景物描写点染,如《迷神引》:“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夜半乐》:“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柳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淑女。”等等这些景物描写插在行文之中,起着描写视角转换作用,给人以想像余地,同时恰到好处地引起下文。

柳永词也常常会以景语作结,韵味悠长,如《破阵乐》:“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沉沉,洞天日晚。”《采莲令》:“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村”这样以描写景物作为词的结语,给人

以回味无穷的感觉,令人感到清新雅至,为后人所借鉴。

柳永在词史上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柳永词由于三点原因而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的喜爱:其一,语言俚俗浅近,易于被接受。《后山诗话》称柳词“作新乐府,骫骨皮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柳词就其所写内容本身看,并无特别新颖之处,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仕途不遇、游子盼归之类也都是当时其他文人所屡见不鲜的题材,而柳词的语言艺术特色就是用俚语入词,模拟市井人声口语,形象亲切,如《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暗暗生无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渐宽”“消得”都是口语。而《传花枝》:“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知道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哄嗽,表里都峭,每遇立脚点饮席歌宴,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闫罗大佰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胜活取百十年,只凭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著到。”是后来关汉卿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版本。再如“细细算,奇葩艳卉,唯是深红残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玉女摇仙佩》)夏敬观说:“耆卿词,当分雅、俚二类。······俚词袭五代·····开金、元曲子之先声,比于里巷歌谣,亦复自成一格。”(龙榆生《唐

宋名家词选》引)其二,大量创制新调,符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李清照《词论》说: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得声称于世。”在艺术欣赏方面,人们的审美心理永远是“喜新厌旧”的。最动听迷人、流行一时的乐曲也要逐渐被新兴的音乐所替代,柳永“新声”的出现,正好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其三,“艳冶”的话题,迎合了人们的性心理。《艺苑雌黄》说:“柳之《乐章》,人多称之。然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媟之语。”张端义《贵耳集》说:“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故使人易入。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男女性爱是出自人的自然本性的,因此也成为文学的永恒主题,这类题材的作品便受到了无论哪个阶层、哪个时代的读者的普遍欢迎。尤其是宋代都市经济繁荣之后,出现了一个古代的“市民阶层”,他们由中下层官员及家属与仆人、衙门吏卒、商人、手工业者、艺人、城市贫民等等组成,他们在工作闲暇、茶余饭后需要精神调剂,需要娱乐享受,而这个阶层平日最大最多的娱乐方式就是赤裸裸地谈论“性”话题。柳永词因此深得他们的喜爱,趋之若鹜。

柳永全面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传统,并直接继承唐、五代词的创作经验,其中,他接受“花间”词人,特别是接受韦庄和李煜的影响更为明显。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说:“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

能羞?之类是也。牛峤…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抑亦其次。柳耆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即韦意,而气加婉矣。”这里所说,虽然是指柳永的小令,但其率直真切,以抒情见长的特点却是贯穿于柳词整个创作之中的。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却是柳永能一片真诚地对待新事物。柳永长期生活于歌伎舞女之间,他一面继承敦煌曲子词的传统,一面从民间的“新声”中汲取丰富营养,从而在形式、内容、手法以及语言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创造,并由此而获得很高声誉。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方面:慢词形式的大量创制和运用,从而使其成熟并得到推广,成为两宋词坛的主要创作形式;民间文学与语言的汲取,以及俚俗词派的创立。在词史上,作品在当时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除柳永以外,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了。而且,柳永词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当时就传播到西夏、高丽,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柳永以毕生精力从事词的创作,在词的创作上,他是个全才。他既有创意之才,又有创调之才,在创意与创调两方面都充分表现出他的创新精神。后代词人几乎没有不在这两方面接受他的影响的。很明显,如果没有柳永的出现,词的创作还很难摆脱小令的影响。正是因为柳永大量填写慢词并取得很大成功,“东坡、少游辈继起,慢词遂盛”(宋翔凤《乐府余论》)。这说明,象苏轼这样的大词人和秦观这样的“婉约

之宗”,也都是在柳永的影响下大量从事慢词写作的。周邦彦受柳永的影响更为明显。《柯亭词论》说:“周词渊源,全自柳出,其写情用赋笔,纯是屯田法。”不过,在接受柳永的影响方面,各有不同,有的在创意方面接受的多些,有的在创调方面接受的多些。而在创意、创调两个方面同时接受柳永影响的词人就很少了。苏轼开创了豪放词的创作,把词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他在创调方面却没有象柳永那样做出大的贡献。又如周邦彦,他在词调、词律的规范化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创意方面的进展却微乎其微。可见,在中国词史上能够象柳永那样在创意与创调两个方面同时作出贡献的词人,在北宋以后的词坛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了。

在慢词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词人便是柳永。而且,柳永还发展了词的俚俗性特征,使之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口味,开创了“俚俗词派”。柳永是宋词发展转变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正是因为柳永的出现,才使宋词的创作走向更为广阔的道路。他的创作为宋词的发展展示出灿烂的前景。

参考书目

1、《避暑录话》叶梦得江苏古籍出版社

2、《姑溪词跋》李之仪人民文学出版社

3、《艺概》刘熙载上海古籍出版社

4、《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中华书局

5、《李清照研究论文集》陈祖美中华书局

6、《柳永词选》薛瑞生选注中华书局

浅析柳永词中的

浅析柳永词中的“雅” 摘要:柳永是北宋专力于写词的大家,他的词可以分为俗词和雅词两大类。其中,他的雅词独特,在雅情雅境中融入俗语,往往呈现出一种雅俗交错的面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柳词。他的雅词之“雅”主要表现在题材、表现手法和语言等三个方面,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柳永词中的“雅”。 关键词:柳永;词;“雅”;题材;表现手法;语言 柳永是我国北宋词坛上一位杰出的词作家。他前期流连于市井坊曲、秦楼楚馆,接触的多是底层百姓,尤其是歌妓舞女,词的描写内容也常常以他们为主;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使用铺叙,叙事抒情不求含蓄、袒露直率;在语言上,他采用大量通俗易懂的民间口语和俚语。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他的词多为俗词,显得俗艳妩媚。然而,他的词还有“雅”的成分存在。 “雅”作为一个文学和美学中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它本是《诗经》六义之一。《诗经》之大、小雅是区分音乐的。雅,本指高,《毛诗序》称:“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王朝首都所在地的歌诗称为雅,进而政治等级的最高层,发号施令的权利中心即为雅的引申义。[1]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雅”才逐步成为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如曹玉曾把“辞义典雅”视为不朽之作的标志,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列文章风格为八种,首列“典雅”。综合起来看,雅者,指内容雅正或高雅,语言典丽含蓄,长于比兴等。下面笔者将分别从题材、表现手法、语言三个方面来谈论柳词之“雅”。 一、从题材看柳词之“雅” 柳永的词作常取材于日常生活,根据词作的内容,可以将他的词分为怀古词、羁旅词、写景词、咏物词和都市词五大类。而笔者认为柳词之“雅”更多地隐藏于羁旅词、写景词、都市词这三类中。 1.羁旅词 柳永一生仕宦失意,命运多舛,他一方面喜欢过自由浪漫、饮酒听歌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能放弃对功名的幻想和追求,不得不为求名利而浪迹四方,因此创作了大量的羁旅行役词。这类题材成为柳永后期词作的主要内容。 如《八声甘州》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词中“霜”、“关河”等意象分别对应“凄紧”、“冷落”、“残照”等无一不带有词人强烈感情色彩的词,长期的漂泊让他对霜风、关河、残阳等极为敏感,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词的下片有两组对比,排列得极有情韵:不忍看眼前景色,不愿想“年来踪迹”!尖锐的心理矛盾加深了“归乡”情结,把无法解脱矛盾的抒情主人公,推向伤感的极顶—“归思难收”,宦途的步履更难收!万般无奈之下,还得寻求另外一种排解方式:只有想想那位期待慰藉的“她”了,可是,在最后一组对比中,词人却不得不失望的告诉自己:世上实在不可能有人真正体悟我这个仕进无门的落魄文人!在这种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词人的心灵得到了一种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升华。清代冯煦在《蒿庵论词》中评道:“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奡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其羁旅行役词大多喜欢以秋暮意象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审美空间。在这样一个枯寂萧索的意境中,渗透着词人失志落魄的、漂泊凄楚的人生感怀,隐含着他对人生道路的反思,对个体生命的忧患意识,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2.写景词 作者在羁旅途中,也描写沿途景色,写景细致清丽,极有层次性,写出了眼前真切的感受,没有一句陈腐滥言,柳永词作中没有单纯的写景词,而是在词中附带有作者的悲凉和感

论柳永词的俗

论柳永词的“俗” 摘要:柳永是我国第一个专业词人,他改变了词以小令为主的体式,出现了慢与小令平分秋色的局面;他创用了一百多种词调,占了宋代所使用词调的近七分之一;他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对北宋词风的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词以俗著称,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现在我们就其俗这方面以词的内容题材特点、艺术表现以及形成俗的风格的原因来分析一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专业词人,有词作专集《乐章集》。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在词刚产生时,词在文学中的地位是十分低下、不入流的,素有诗贵词贱的说法。它的主要功用是在宴会场合供给伶工歌女唱歌的,到宋朝时词的地位开始有所提升。大量文人用它来抒发感情,表达人生,所以词风开始由俗变雅,词的内容也日益离开世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而柳永却将其变“雅”为“俗”,着意

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 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1)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的面貌和世俗大众的生活,尤其是妓女的生活。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上得意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姬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所以词中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或失恋被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比如他的《锦堂春》中的“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表现 了女主人公泼辣爽直的性格;词中也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比如他的《迷仙引》中的“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表现了妓女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的汴京使他流连忘返;“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瑞鹧鸪》)的苏州,也使他赞叹不已。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

柳永词的意境美

试论柳永词的意境美 [摘要]柳永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缠绵悱恻,哀婉凄美,已经达到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归纳起来具有意境创造的三个特征,即情景交融是柳永词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是柳永词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柳永词意境创造的审美特征,从而奠定了其在词坛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柳永词、意境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如果说苏东坡是豪放派词作者的代表,那么柳耆卿就是婉约派词作者的代表。他们的词作引领一代风骚,使宋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闪烁在我国古代文学璀璨的星空里,光彩照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成就在一般有古文常识的人中都能张口说得出来。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没有了柳永所代表的婉约派词作,宋词也就会失去一半的美,没有了柳永所代表的婉约派词作,宋词也就会失去一半的美,没有了柳永的词作,婉约派的词作便会黯然失色。柳永因此也便成了宋词作者中最灿亮的星星之一。而《雨霖铃》又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离开《雨霖铃》来分析柳永的文学成就则是不全面也是不深刻的.本文试图从文学意境的角度,对柳永的词作《雨霖铃》等作一个简单的分析,粗浅地谈一谈这首词意境创造的三大特征。 柳永的词作《雨霖铃》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从我国古典文论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缠绵悱恻,哀婉凄美,已经达到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或曰:意境深远,韵味无穷,令人情蕴乎心,语塞乎胸,泪盈乎眶,兀现了意境创造情境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了词作者的审美理想。 回头又说《雨霖铃》,柳永这首词是写自己离开汴京之时,与恋人长亭话别的情景。上阙写都门分手时凄凉冷落的清秋景色和难分难难舍的离别的场面。下阙设想分别之后,旅途酒醒,意兴萧索的心境和千种风情无处倾诉的痛苦情怀。既有“花鸟缠绵”,更有“弦泉幽咽”,那种温柔过后的落寞更是无以言表,令人神伤泣叹,无可奈何,创造了一种缠绵悱恻,哀婉凄美的意境。或曰:“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这句话把抒情型作品作为生发意境创造意境的前指,归纳了意境的三个特征。一是“情景交融”,二是“虚实相生”,三是“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雨霖铃》这首词就同时符合这三个特征。 一、情景交融是柳永词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以《雨霖铃》为例,先说上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好一种凄凉冷落的清秋景色:“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好一幅难分难舍的送别场景。此境此景,令人伤怀,让人悲伤得说不出话来,其景何酷,其情何伤?一种感伤之情便蕴藉在这清秋景色和离别场面之中,真是由景生情,情融景中,让人落寞伤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其景虽然开阔,其胸却难以释怀,千里之阔,竟装不下无限惆怅,装不下那无边离愁。正所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景之开阔无边,则尤见其情之怅惘无限。楚天虽阔,柳思绵长,空廓、寂寥、忧伤、落寞之意境便充盈胸间,让人欲语无言。其情之真,其愁之浓,其伤之痛可见一斑,这便是真正的情景交融了。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柳词景生情,情生景,愁痛之触,伤感之情,互藏其宅,貌离神合,情景相融而莫分。表面上句句都是写景,细品之字字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再说作者对《雨霖铃》这个词牌名的选择,也是经过了思考的,无形之中已给全词定下了那种忧伤落寞的基调。《雨霖铃》一作《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禄山之乱迁蜀,入斜谷,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采其声作此曲寄恨。白居易还曾以李杨之恋作《长恨歌》,令读者泪湿青衫。撇开唐玄宗贪恋女色,误江山不说,但就李杨之恋来看,李于杨的情感还是真挚而深刻的,也可谓是感天泣地的。然而,社稷为重,女色为轻,二人之悲剧正在于此,想爱却不能爱,得到了也必将失去,正因为唐玄宗高居帝位,才有机会宠幸杨贵妃,也正因为其身居帝位,他就必将最终失去杨贵妃,这便是帝王的爱情悲剧。正所谓“此恨绵绵无绝期”。爱之深,恨之切,此之谓也。柳永选此词牌,其间不正是有这种难舍难分,却不得不舍不得不分的境况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海誓山盟过后却是“执手相看泪眼”,什么“雨霖铃”,分明是泪汾汾,“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原来是“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词牌名一现,分明便有了寒意,便有了忧怨和落寞,便有了缠绵悱恻的柔肠寸断,便有了柳词那一种惜别伤离的凄美的情怀,便有了这种情景交融的千古绝唱。 试看柳永的《定风波》词: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写一位下层妇女的闺怨。自从春天到来,她一见花红叶绿,就惹起一腔凄惨悲愁的情感,一颗芳心有如乱麻,干什么闲事都平平常常,没有意思。即算在“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的美好时光,仍然拥着被褥闷睡;皮肉消瘦了,发髻下垂了,她还是懒洋洋地,

浅谈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浅谈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平玉霞张瑞静 内容提要柳永虽然社会地位低微,但他扩展并发展了慢词,开拓了词的题材,并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大量吸收市井口语入词,对推动宋词的转变和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慢词铺叙贡献 柳永,出身于福建崇安县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不到20岁就作出《望海潮·东南形胜》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他落拓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交往。因此屡试不第,还落了个“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称号。 对柳永词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我们认为,惟有用文体发展的眼光,在北宋前期两种词风的对立并存之中,考察柳词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的革新意义,才能恰当地评价它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发展贡献。 一、从形式上看,柳永的贡献首先在于把不少小令扩展为慢词,并发展了慢词,使词调构成发生了重要转变 从敦煌曲子词看,慢词早就在民间流行,但文人却很少染指。柳永长期生活在市民阶层中,接受了当时歌妓、乐工们的影响,大量地创制慢词。他一方面“变旧声,作新声”,将旧调名翻新,由小令、中调衍为慢词;另一方面“奏新曲,谱新词”,自己创制了大量新调慢词。这就为词家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翻检一下《乐章集》,与唐五代词同调名的词作不少,但篇幅却长得多。如《定风波》,在敦煌曲子词中是六十字的小令,柳词“自春来惨绿愁红”已衍为一百字的长调。《女冠子》由原来的四十一字衍为一百十一字。他的《夜半乐》词描写“绣阁轻抛,浪萍难驻”的惆怅心情,就可以在长达一百四十四字的篇幅中,大开大阖,恣意铺张。属于这种情况的还有《十二时》、《长相思》、《望远行》等。柳永还因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调。如《笛家弄》、《满朝欢》、《迎新春》、《解连环》诸调,都是柳永新制的慢词。他还在单调、双调之外,创造了三叠的形式,如《戚氏》、《夜半乐》等,可说是词体中的“鸿篇巨制”。但是,柳永的贡献更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把慢词的艺术表达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慢词因篇幅长,字数多,在表现手法上自然要有别于小令。一般说,小令以含蓄蕴藉、言简意丰见长,慢词则以铺叙取胜。 慢词铺叙之法,在后来周邦彦和豪放派苏、辛等人手中,得到充分发展,但作为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柳永实在是功不可没。在柳永的带领下,词人们才大量创作慢词,并取代了旧有小令的地位。 二、开拓了词的题材 词从晚唐以来,主要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其内容总不出男欢女爱、离别相思。北宋前期词坛,文人填词大致承袭唐五代花间词风,而以晏殊、欧阳修为盟主。与晏、欧几乎同时,以柳永为代表的“歌者之词”,却另辟蹊径,把汉魏乐府中游子思妇题材同唐五代词中男女情爱与离愁别绪的描写结合起来,从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到语言风格,都令人耳目一新,给文人词输进了新鲜的血液。 首先,柳词多写当时市民的生活情景,涉及时事政治与人民疾苦者很少。但他或抒

论柳永词的“俗”

论柳永词的“俗” 【摘要】柳永艳情词集中体现了化雅为俗的特点。他描写与歌妓的情场生活,并对歌妓作充满色相的世俗描写。在艺术上则表现为审美趣味的俗,即一反前人的含蓄蕴藉,风格直露而坦率,并以世俗的心理和趣味描写爱情生活,充满了平凡而甜蜜、琐细而愉快的市民情调。表现在语言上则是语言材料的偏重俚俗。柳永词的俗正是对词的本色的保留和发扬,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柳永;艳情词;俗 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世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提到柳永词的“俗”,是离不开他的艳情词的。也就是说,柳永描写自己与歌妓艳情生活的词总的来说是比较俗的。他直接而怡然自得地描写自己的情场生活。柳永虽是一位官场失利的不幸者,将近五十岁才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但这也恰恰成全他成为一位情场的幸运儿,使他能在青壮年时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流连于“平康巷里”,“连日疏狂”(《凤归云》),甚至“往往经岁迁延”(《戚氏》)。柳永对此在词中也有过描写: 迁延,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人含笑立尊前。(《玉蝴蝶》) 因而歌妓和柳永的关系是相当亲密融洽的。他们组成了一个以浪子柳永为中心,一大堆风尘歌妓为羽翼的才子佳人集团,柳永曾自豪地说“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 而柳永所作的《传花枝》也颇为自负风流: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咇嗽,表里都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沽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著到。 可见,他与歌妓的关系十分亲密,他对自己的这种风月生活也颇为自得。这在词里表现得也相当大胆、直白,毫不做作,公开宣称“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鹤冲天》),公开鄙视“名缰利锁,虚度光阴”(《夏云峰》),颇有些反传统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

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苏轼词的特点 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的传统限制,成为了豪放词的主要代表人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词仅仅停留在豪放风格上,而是他的词的豪放与婉约的特征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共同形成了苏轼词的旷达,富含理趣的特点. 且先看苏轼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是其代表作,“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广袤的空间,开阔的时间,使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紧接着,穿空的乱石,拍岸的惊涛,以及卷起的千堆雪,共同形成了一幅奇异的景象,而且“乱”“拍”“惊”“穿”这些动词的运用从声音,形状等方面描绘了赤壁的景色,也客观的说明了古战场的险要地势。气势宏大,意境豪放,更显其“旷”的特点。而“江山如画”这两句,使词自然的由古代战场过渡到了古代英雄人物。下片中抒写古人的英雄气概,塑造了“雄姿英发”的英雄人物,从咏古到咏怀,融入自己的感情,是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以及“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慨。这首词中将壮丽雄奇的自然风光与雄姿英发的人物以及个人理想结合在一起,并且与开阔的时空相结合,饱含历史观与宇宙观以及忠义奋

论柳永词在北宋的传播动力

收稿日期:2011-03-15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词在宋代的传播研究0(编号:07SJ D750017)。作者简介:黄旭(1962-),男,江苏泰兴人,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艺术传播研究。 第27卷第5期2011年5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 I U TEAC H ERS COLLEGE Vo.l 27 No .5 M ay .2011 论柳永词在北宋的传播动力 黄 旭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 要: 柳永词在北宋社会广为流传,其传播动力得之于:其一,柳永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顺 应时代的需要,在创新中得到原动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同;其二,柳永敢于直面/雅0与/俗0的选择,并以主动的姿态选择/俗0,满足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审美要求,从而使其词得以广泛流传;其三,柳永成功利用传播媒介扩大其影响力,促进了柳词在北宋的传播与消费。 关键词: 柳词;传播动力;北宋 中图分类号: I22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1)05-0027-05 传播者与接受者是传播中两个重要的因素。在以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宋代,词作者往往是主要的传播主体。作者控制着传播的方向与内容,用现代传播学的观点来说就是/把关人0。接受者是文学传播的末端。文学作品的传播,最终是要作用于读者受众,只有接受者接受后才能实现作品的价值;而接受者的价值取向对文学作品的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王兆鹏认为,文学的商品化趋势,对宋代文学的发展有两个主要的影响和作用:一是造就了一批以诗文创作为生计的/职业0作者,二是加速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流通与消费 [1] 。传播与接受这两个维度的相互作用,是文学传播的重要动力。 柳永是宋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专业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善于运用传播手段并使自己获得成功的词人。唐圭璋先生曾对柳词的传播情况作过这样的描述: 宋叶梦得5避暑录话6卷三云:/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言其传之广也。0明郑麟趾5高丽史#乐志6中也有柳词。这是宋徽宗赐给高丽的宋乐,可见柳词也传到了高丽。柳词西北传到西夏,东北传到高丽,更为中原广大市民所喜爱。宋陈师道在5后山诗话6里说他的词/天下咏之0。吴曾在5能改斋漫录6卷十六 里,说他的词/传播四方0,也可证实柳词普遍流传的情况 [2](P928) 。 柳词在北宋社会的流行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柳永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的需要,在/变0中求得社会的高度认同,同时能够充分利用传播媒介为其服务。 一 作为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专业词人,柳永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可谓是功绩卓著。/柳永词从词调到作法,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0 [3](P193) 。宋胡 仔5苕溪渔隐丛话6后集卷三十三引李清照5词论6:/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5乐章集6,大得声称于世。0唐圭璋先生对柳永词有这样一段评价:/柳永以其很深的文学素养,习于唐乐、唐诗,又习于本朝的新乐、新词,经常流连坊曲里巷,与乐工、歌伎往来,创制大量慢词,开有宋一代风气。0 [2](P928) 这是从 文学的角度对柳词创作的肯定。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是顺应了当时承平时代的/享乐0主题的需要。 柳永的创作主要从宋真宗天禧至宋仁宗皇佑的三十五年间(1017-1057年)。这段时期,宋朝边界相对安定,没有战争之苦,社会较为安定。宋人孟元老5东京梦华录序6中这一段是经常被人引用的:

柳永《八声甘州》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上片纯写景,写全景这在慢词长调中是不多见的。它取楼头放眼远望的角度,全方位地摄取镜头,画面开阔高远,秋情秋景融为一体,将古今才人失意之悲寄托于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衰谢销亡之中。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篇用一去声字“对”领起,富于气势,发腔即已警动听众,如弹词开篇的一声拍板,戏剧人物出场前的亮嗓,又妙在体现了观景的角度,暗藏登楼凭栏远眺之意,为下片作伏笔。“潇潇”表现雨势的急骤。“暮雨”带有寒意,“洒江天”说明地点是在江头,暗伏以下“长江水”句。词人本是登楼观景的,要在江天之际游目骋怀,即所谓“登高临远”,显然希望天高气爽,天色晴朗,可是突然下起了急雨,弥漫江天,又时值日暮天寒,一股凉意直逼词人而来,这就为全词悲秋伤别定下了基调。 “一番洗清秋”是“潇潇暮雨洒江天”的结果。秋日傍晚,一阵骤雨,气候就更加清凉萧瑟了。而这种景象也正与浪游他方的游子空虚、寂寞、忧伤、愁苦之情凑泊。此句景中含情,亦景亦情。“一番”固然是写观此番骤雨而雨也还会有“二番”“三番”。一番秋雨一番寒,秋凉也是渐次为“清”了。换句话说,一切美好的生命都是渐次衰败消亡了。雨之急,暮之寒,“洒”和“洗”的态势,都蕴含着寒风。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便是东坡叹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名句,而一篇之警策端在于此。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一切在外求仕、谋职、经商、售艺之人大都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园去了,只留下空寂的关山,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这一切,强烈地激射出词人流落他乡的伤楚,孤单和愈益黯淡的情怀。这第二韵不单苏东坡赞。刘体仁《七烦堂词译》又比作《敕勒歌》意为景象壮阔,气势雄浑,又极富情感色彩。此际词人乃觉遍宇宙间悲哉之秋气,似乎一齐袭来,要他一人禁当! 既然雨过天晴,又有夕照当楼,那四处的残红败绿必然尽收眼底,故又引出第三韵。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处”言处处,反映视野之开阔。“红衰翠减”表现远望的感受,真切而又鲜明。站在楼头看那红花衰谢,绿叶凋残的广阔地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只觉得红翠两种鲜嫩的颜色已经淡了许多。这种强烈的视觉与暮雨、霜风、残照相联接,必然显现出自然界美好生命的衰残:“苒苒物华休”此乃不可把握的自然规律。自然界如此,人世间又岂能例外,那美好的故乡,深情的佳人和自己蹉跎的青春年华,无一不苒苒逝去。联想到此,自然悲从中来。“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第四韵承上“休”字言一切生命都将衰亡,只有长江水仍旧日日夜夜奔流不止。“长江水”本是无生命的,只因为它奔流不息,而觉其有了生命。就此唯一的生命也竟感到孤独凄凉,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声容。蓦然无语,似乎也在为自己生命的流逝而感到悲哀。江水春夏上涨,波涛汹涌。秋冬回落,涛声渐息。词人将这种自然规律情感化,寓人生悲慨于江流变化之中。 下片纯系抒情,表现内心的矛盾苦闷:不忍登高临远又偏临远,不当淹留又已淹留,思念家园又下不了回家的决心。千回百转,柔肠寸断。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暮雨,霜风、关河、残照均取登高的角度。“登高临远”四字将上片景物收结无遗。又无论登高还是临远,所引发的都是悲戚,岂止东流水有所不忍,那暮雨、霜风、关河、残照、物华、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然而“不忍登高临远”又不停留在收结和总括前文上,还以居高之势,振臂一呼,唤出了故乡和佳人。原来词人凭楼远眺,顺着

论柳永词对对宋词的影响

论柳永词对宋词的影响 摘要 宋词在形成新脱圆倩、纤丽峭拔的语体风格的过程中,柳永词在宋代大文化背景的濡染下,由对传统辞章进行历史整合的书卷气、按词体的规定性组合渊雅博炼词汇的音乐性,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相当稳固的词体语言系统所构成的语体风格,对后世词体特别是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柳永词宋词慢词 。 引言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 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百十多个词调里,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质始备,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也许只能在小令的世界里横冲直撞,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一.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的(《瑞鹧鸪》)的苏州,也使他赞叹不已。柳记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并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早年进士考试落榜

中国美术史简答题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美术本科函授生 《中国美术史》 1、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混沌性:具体体现在两方面:1)不是纯粹的唯美而创造的, 2、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3、《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4、奴隶制时代青铜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青铜“礼器”的用途及艺术精神是什么? 5、青铜艺术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各期有何艺术特色和重要的代表作品? 6、《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主题是什么?有何艺术特色? 7、为什么汉代墓室艺术极为兴盛?墓室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什么?

8、代表性地区画像石(砖)表现的内容及技法特色。 9、略谈秦陵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1)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划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3)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10、请你谈对霍去病墓石雕的认识。 11、“六法论”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12、中国早期佛教美术兴盛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有哪些主要的石窟? 13、简述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何为本生故事? 14、唐代绘画在哪些方面有新的发展?

15、简述阎立本人物画的表现内容和艺术特点。 16、试谈吴道子的艺术成就。何为“吴带当风”? 17、张萱和周昉在仕女人物画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有何异同?各自有何代表作? 18、展子虔《游春图》有何艺术特色? 19、李思训父子在山水画方面有何贡献? 20、略谈王维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2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含义是什么?

22、唐代有哪些画马画牛名家及代表作? 23、何为“徐黄异体”。 24、简述《韩熙载夜宴图》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5、你怎样评价北宋院体花鸟画风格? 26、北宋前期有哪些主要的山水画名家,他们在构图、表现技法上有何特色? 27、郭熙在山水画史上有何贡献? 28、简述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的艺术价值。

柳永研究综述

柳永研究综述 柳永,字耆卿,北宋著名词人,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柳永对宋词的深远影响,关于他的研究成果也是硕果累累。薛瑞生《柳永的被理解与被误解》(《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提到,新世纪伊始,学术界掀起了一股“柳永热”,研究成果呈井喷之势。近几年,柳永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现将有关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柳永词的题材内容与风格的分析 目前学术界一般把柳永词分为两种,一类是为士大夫填的雅词,一类是市井传唱的俗词。谢慧明《柳永词之“雅”、“俗”考辩》(《群文天地》2012年第24期)一文对柳永词进行了深刻剖析。谢文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对柳永词的评价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从俗到雅俗并存再到以雅为主。柳永词的俗主要表现在描写女性大胆意识和下层歌妓的言行,多用俗言描写市井之事并不符合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被视为轻浮。文章分析《雨霖铃》一词,认为柳永词用俗言却不落俗套,词中感情自然流露,使读者感同身受,艺术造诣高超,可谓之雅。孙雪霄在《以赋为词:柳永的市井之“俗”》(《河北学刊》2011年第一期)一文中提出了对柳永词雅俗兼备原因的独到见解。孙文认为,柳永出身儒学传统的仕宦之家却屡试不中,长期与市井人物相处,对雅俗之别不像其他文人一样泾渭分明,而是具有一种朴素的平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柳永作词时不避俗,甚至有意趋俗,作品中充斥着大量俚语。这一点也跟北宋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蒋金芳《柳永词社会内涵研究》(《剑南文学》2013年第1期)指出,宋代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俗文化,这种文化是繁荣的经济和膨胀的市民阶级促生的。 对柳永词的内容的研究,葛蕾《也谈柳永歌妓词中的情感》(《文学研究》2014年第1期)一文分析的很有代表性。葛文将柳永的歌妓词分为两大类,一类以歌妓本身为主体,或描述歌妓的美貌,或展示她们的内心世界,第一次向社会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歌妓这一社会群体,勾画出形象鲜明的歌妓群体。另一类以词人为主体,表达词人对歌妓的思念、追忆,情感真切,感人至深。文章还提到在柳永的一部分词对男女情事和床笫之欢的描述极为香艳露骨,难登大雅之堂,而这也成为上层士大夫不齿柳永的一大原因。学术界普遍认为柳永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几年对柳永的豪放词研究却大有进展。王立厚《柳永才是豪放词的创始者》提出柳永在词作风格、意境等方面对豪放词的问世和风行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苏、辛派豪放词人提供了经典创作模板。张爱良《温婉背后的豪情》(《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对柳永豪放词的特点做出了概述:意境壮阔高远,以景写情;思想旷达感情沉郁悲壮,有感而发;用词简练有气骨,炼字讲究。 二、柳永思想人格的探讨 对柳永思想人格的评价是柳永研究的一个热点和焦点,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许璟璇《雅俗异势下的角色错位与困境突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一文谈到,柳永的人格精神与当时的整个社会时代是充满矛盾的,他渴望成为士大夫阶层,却屡试不第,尽管写下了鄙弃功名的词作,但骨子里仍是且乐太平的,长期的市井生活冲淡了他身上的士大夫气息,他代表的新兴市民阶层意识与当时的士大夫价值取向大相径庭。柳永的超然,实际上是郁郁不得志的无奈。 薛瑞生《柳永的被理解与被误解》(《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一文对柳永的思想人格进行分析,薛文认为,柳永的思想人格是复杂的,而对他的研究与评价陷入了棒杀与捧杀两种极端;察柳永应察其全,不能偏执一端,肆意涂抹。薛文反对将柳永研究小说化,人物脸谱化,认为将柳永塑造成一个完人不利于柳永研究。薛瑞生对柳永思想人格评价为“殆不出儒家规范,却又不划地自囿,如此而已”。柳永是市民文化兴起潮流下催生的一个词人,也仅仅只是一个词人。

论柳永词的女性特质

论柳永词的女性特质 内容摘要:柳永以特有的方式将内心抽象的愁思依恋、细腻温婉、阴柔多姿的女性特质十分深刻的诉诸于笔端,显示了柳词的独特魅力。柳永渴望个性解放和性爱自由,于是他在青楼中找到理想的归宿;他通过自己的词让世人了解了歌妓等普通女性的生活及境遇。所以他的作品无论从形式上、内容上、语感上或是感情上都时刻展现出女性特质来;他把复杂细腻而又缠绵悱恻的女性情思抒展得扣人心弦;他以女性的口吻如歌如诉,吟唱着生活的酸楚、命运的不济。 关键词:柳永;词;女性特质 柳永生平简介与柳词的主要特点 柳永(987-1055?),字鳍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倦厌官场,眈溺于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最后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人所未写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八九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 了解了柳永的身世以及他在词坛上的地位和影响,笔者通过长期潜心的研究,逐渐发现柳永以特有的方式将内心抽象的愁思依恋、细腻温婉、阴柔多姿的女性特质十分深刻的诉诸于笔端,显示了柳词的独特魅力。关于这些,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以女性口吻抒写复杂细腻而又缠绵悱恻的女性情思,婉倾泣诉,如歌如怨。

论柳永词的情感世界

论柳永词的情感世界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表现手法上力求直观浅露,不求含蓄,不设比兴寄托,铺叙刻画,情感丰富,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评说柳永,自然会想到那些流传千古的佳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怎一个多情才子,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又生活在“清明盛世”的宋仁宗时期,有着孤傲、洒脱性格,加之所处的繁荣开放的社会环境,造就了这位词人大家独特的内心情感世界。 一、柳词的情感世界忧怨落寞。 以《雨霖铃》为例,先说上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好一种凄凉冷落的清秋景色,引出无限的愁绪:“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好一个难分难舍的情感描写。此情令人伤怀,让人悲伤得说不出话来,其情何伤?一种感伤之情便蕴藉在这清秋景色和离别场面之中,让人落寞伤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千里之阔,竟装不下无限惆怅,装不下那无边离愁。楚天虽阔,柳思绵长,空廓、寂寥、忧伤、落寞之意境便充盈胸间,让人欲语无言。其情之真,其愁之浓,其伤之痛可见一斑,这便是真正丰富的内心情感。柳词,表面上句句都是写景,细品之字字在抒情。《雨霖铃》光看词牌便有了忧怨落寞、缠绵悱恻的柔肠寸断,便有了柳词那一种惜别伤离的凄美的情怀,便有了这种直观浅露铺叙刻画内心情感世界的千古绝唱。 试看柳永的《定风波》词: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写一位下层妇女的闺怨。自从春天到来,她一见花红叶绿,就惹起一腔凄惨悲愁的情感,一颗芳心有如乱麻,干什么闲事都平平常常,没有意思。即算在“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的美好时光,仍然拥着被褥闷睡;皮肉消瘦了,发髻下垂了,她还是懒洋洋地,无

唐寅书法略论 谢天

唐寅书法略论 指导教师 寇学臣 作 者 谢天 摘要: 自古以来,提到唐伯虎的名字,人们的眼光往往惯性地聚焦于其旷世不凡的绘画成就上来,由此其书名也顺其自然地被画名所掩。相比之下我们对这位才华横溢的书法艺术的观照相对不足。然而,唐寅的书法极富天资秀润,飘逸洒落和精丽蕴藉之美,可谓“风情潇洒,不为法缚”。今姑据所知,笔者从唐寅早、中、晚期书法代表作品的风格分析,风格成因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展开讨论,“试言其由,略陈数意”。 关键词: 唐寅 书法 艺术价值 借鉴意义 1唐寅生平概述 唐寅(如图1)字子畏,别字伯虎。晚年笃好佛 学,以六如居士为号。为明代中期颇具影响的书画家, 诗文亦成就不凡。唐寅以其卓著的艺术才华与祝允 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明画史将 唐寅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四家”,可见其 绘画成就和影响之大。(绘画作品如图2) 然而,唐寅的一生又是坎坷曲折的,枞观其生平,无不哀其不幸。出身商贾家庭的唐寅,二十九岁参加应天府乡试,凭借卓越的才华雄踞榜首,可谓成绩斐然,声名大噪。然而,宿图1《唐寅画像》

旷世才子开一个巨 大的玩笑。因考场舞 弊案,牵连入狱,获 贬为吏,从此仕途向 唐寅紧闭了大门。此 次受挫令唐寅一蹶 不振,颓废潦倒,沉 醉于烟花之地,以此 来昭示对封建礼教 的反抗。命运在关上 一扇门的同时为他 打开了另一扇门,在 艺术的世界里唐寅 寻找到了慰藉和发 泄愤闷的出口。中年 的唐寅,曾一度寄身 于宁王府,经历了一 段幕僚生涯,后因宁 王图谋叛乱,于是毅然与之断绝联系,险些丧命。际遇不堪,复遭打 击,心灰意冷。自此彻底看破红尘,绝去仕途幻想,以释教思想为依 归,自号逃禅仙吏,六如居士,卖画为生,纵情山水之中,自言“不

浅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

浅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 周华旭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300112 摘要:柳永和苏轼都是北宋词坛上的代表性作家,分别代表了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创作,因而人们常常把他们放在对立的位置上来讨论。柳词委婉绮靡,是为“腻柳”;苏词豪迈奔放,是为“豪苏。” 关键词:北宋词坛主体意识成就影响 柳永在慢词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宋词的发展,而且柳词当时影响极其广泛,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苏轼是不可能完全不受柳词影响的。如果将《乐章集》与《东坡乐府》进行一番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东坡词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柳词的影响,都对柳词进行了借鉴和吸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鲜明的主体意识 词的功能本来是抒情。而晚唐五代以来绝大多数词作都成了应歌之作,只为了歌唱的需要,而不注重自我感情的抒发。有些作品虽然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时光或人生的一些感触和思考,但却是通过女子的口吻或从女子的角度来写的,词中主要感情往往是女子对男子的情怀和思念,抒情主人公常常是女子,偶尔会有意无意间委婉曲折地表露出作者的一些思想感情,但并不明显。从而使词境变得非常狭小和单调。 柳永一直怀有积极用世的志向,然而追求浪漫放诞生活的性格又使得他的仕途极其坎坷,屡遭黜落,久沉下僚。因而他的许多词(主要是羁旅行役词和抒怀词)都表现了他对功名的追求和仕途失意的慨叹,抒发了复杂的人生意味。 而且在主体意识方面,苏轼表现得更为强烈。他的词作中多次出现了第一人称“我”,例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君遇时来纾组绶,我应老去寻泉石”(《满江红》)等。这些“我”的大量使用,在其他词人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而在苏轼词中则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感情介入意识,同时也可以看出柳永的影响。 2..对词的题材的开拓 在将强烈的主体意识灌注到词中的同时,柳永实际上也对词的题材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拓展。以往词的题材仅仅是男欢女爱、离愁别绪,虽然也有涉及其他内容的作品,但数量很少,绝大多数仍然没有跳出恋情的窠臼。 苏轼对词的题材的开拓极大地扩展了词的境界,使词体表现的内容变得极其丰富多彩,从而将柳永做出的开拓得到了继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宋词的发展。 3.高远、阔大的气象 柳永历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他的词作是“只合十七八岁少女,执红牙拍板”而唱的。因此将他的风格定义为“柔弱绮靡”。而实际上,作为北宋初期最杰出的词人,柳永的风格是多样的。在柔弱绮靡之外,他在相当一部分作品中还大力描写了广阔的天地和登高临远之景,营造了开阔的意境,使词作体现出一种高远、雄浑的气象,隐约具有了一些豪放之气。 苏轼的豪放词创作实际上也受到了柳词中这种高远气象的启迪和影响。他的一首《八声甘州·寄参寥子》,从内容和写法上看,明显是借鉴了柳永的这首《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而他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柳永的咏史词《双声子·晚天萧索》的影响。这是一首追思吴越历史的咏史怀古词。看到这首词,我们马上会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两首词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都是面对着在历史上有巨大影响的重大战役的古战场,都是抒发世事成空、人生如梦的感慨,都是在想象历史人物功成名就(柳永的“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和苏轼的“遥想公瑾当年……强虏灰飞烟灭”)的同时,不由地感叹自身的失意(柳永一直宦游四方,久沉下僚,而苏轼作这首词时则是因“乌台诗案”刚被贬谪到黄州不久)。而两人描绘的景象也惊人地相似,都是“江山如画”、“云涛烟浪”、“惊涛拍岸”的具有雄浑气势和高远气象的壮美之景。从两首词的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看出,苏轼在创作咏史词时确实对这首《双声子》的气象、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借鉴和吸收。只是由于柳永的婉约词太过突出,从而使这首可以说开豪放词风气之先的《双声子》湮没无闻了。 4.赋体笔法的运用 和之前许多词人相比,柳永词作的一大特色便是赋体笔法的大量运用。柳永是北宋第一个大量创制长调慢词的词人。为了适应长调篇幅较长、旋律和节奏曲折多变的特点,柳永把赋体笔法引入词中,使赋体善于铺陈、尽情描绘的特色在词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因而柳永的慢词中叙事抒情往往追求详尽,对景物和感情常常铺叙展衍,不求含蓄,增加了词作的叙事性和层次性,同时也使词作实现了叙事、写景与抒情的较好融合。例如他的代表作《雨霖铃》便是条理清晰地层层叙述离别的场面和离人的情感,将景色、感情、议论层次分明地铺叙开来,从而将依依惜别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将一种感伤的氛围完全笼罩住了全词。 柳永的这种赋体笔法受到了后世许多评论家的赞誉。清代刘熙载评曰:“善于叙事,有过前人。”近人夏敬观也在《手评〈乐章集〉》中云:“柳永雅词用六朝小品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容,一笔到底,始终不懈。”而这种笔法也自然对后来的苏轼产生了影响。郑振铎便认为:“东坡词虽取境取意与柳七绝异,然在奔放铺叙一方面,当也是暗受耆卿势力的笼罩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例如苏轼的一首《沁园春》就明显借鉴了柳词的铺排景物的手法: 由于柳永的作品在当时非常流行,而作为一代文豪的苏轼直到四十岁左右才开始作词.因而,苏轼在进行词创作时是不可能完全避开柳永的影响的。语言的明白清晰、感情的直抒胸臆等方面,苏轼也都对柳永的创作经验进行了有益的借鉴和吸收。甚至于他的开豪放词风,都可以说是对柳永词中一种豪气的承继与开拓。因此,当我们谈到柳永与苏轼时,不能只是简单地对立而观,也要注意到他们之间的一种承继关系。 参考文献: 1.《柳永词新释辑评》,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编著,中国书店,2005年; 2.《苏轼词新释辑评》,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编著,中国书店,2007年; 3.《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唐宋词通论》,吴熊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 5.《宋代文学史》,孙望常国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神州文学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