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永婉约词的特点

合集下载

论柳永婉约词的特点

论柳永婉约词的特点

论柳永婉约词的特点110543 顾润月摘要:柳永是北宋著名的婉约词人的代表,他的创作方向有着独特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本文旨在探讨柳永婉约词的艺术手法、题材内容、语言特点,以及其对后世词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柳永婉约词正文:柳永原名三变,是北宋一大婉约派词家。

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词以语言通俗,音律谐婉著称,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柳永独特的婉约词风。

在审美上,柳永婉约词具有婉约美。

具体的说来,柳永婉约词的婉约表现在:一是,创设的意境有凄清之美。

景为"清秋节",情为"伤离别",善以悲秋入词,写别离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物我交融止境。

这种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融成一种幽婉、轻柔的感人艺术境界,颇能打动人心。

二是情感具有阴柔之美: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沉缠绵。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忧郁伤感。

题材上,柳永婉约词在题材上较为开阔。

历代婉约词内容比较狭窄,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而柳永却在内容上有扩大,柳永婉约词有抒写天涯漂泊、羁旅行投之情的;有描写下层人民生活,表达他们愿望和追求的;有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另外也不乏秦楼楚馆之作。

这一点在开头部分也有所提及。

首先是描写抒发自己羁旅行役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无奈以及离愁别恨的情感。

代表作《雨霖铃》此为别离之作,写恋人离京远旅,临行时于江边依依惜别之情,委婉凄恻。

词的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离别时的背景描写,情调使人黯然神伤。

“帐饮无绪”本已悲苦至极,正留恋时却又“兰舟催发”,真是痛割肌肤离别之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爱情别离的表现。

柳永诗词的俗

柳永诗词的俗

• 3.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门从良的愿望。
• 这类描写妓女的词,在柳永的《乐章集》中占绝 大多数。柳永早期曾因仕途不顺而留恋青楼妓馆, 长期生活在歌儿舞女之间的特殊经历,使得他对 歌妓的生活有较深的了解,对她们的心理情感颇 有体会,同时也对她们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
• 如《迷仙引》 • 才过笈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 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舜 华偷换,光阴虚度。 •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宵,何妨携手同归 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柳永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之 一,他一生经历了太宗、真宗、 仁宗三朝,正值北宋社会承平之 时。生产发展、经济上升、都市 繁荣,整个社会相对稳定,到处 歌舞升平。这种安定的社会背景 为专供娱乐消遣的词的发展提供 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对词的创作 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柳永便在这种时代氛围中应运而生,他顺应了词的 发展要求,大量创作慢词并且开创了俚俗词派。然 而,却遭到了宋以来文人的一致否定和批判,他们 认为这种俗词所反映的内容不符合“雅”词的标准。
• 这首词表现的是思妇的闺怨,全词以思妇的口吻写成, 表现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与悔恨。并通过对其心理 活动的描写,反映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爱情 的追求。 • 在思妇的眼中,桃红柳绿尽变为伤心触目之色,一颗 芳心竟无处安放。尽管窗外已是艳阳高照,她却无心 起床梳洗,长久的相思之苦已使她形容憔悴。只因为 情郎没有音信。至此,抒情女主人公已抛开含蓄和委 婉,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早知那样,真应该当 初就把他留在身边。这位抒情女主人公如此泼辣、放 肆的追求爱情的心理,在文人看来是俗不可耐的。
• “伊”“无那”、“恁地”、“悔”等字词在其 词中频繁出现。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 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 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而 市民化的俚俗语言更是柳词的一大特色。柳词大 量猎取市井习语,妥帖地运用于作品之中,形成 了一种清新晓畅,“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 的语言风格。这种俚俗词语的运用,不仅浅显易 懂,更符合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及心理特征。

柳永歌妓词传情达意的艺术特点简析

柳永歌妓词传情达意的艺术特点简析

柳永歌妓词传情达意的艺术特点简析
柳永歌妓词传情达意的艺术特点简析
(一)表达真挚诚恳
柳永在他的歌妓词中表达了真挚诚恳的情愫,表明衷心的爱慕,传达出真挚的情谊。

他用美妙的词句,诉说出一份心印的爱,把他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令人勾起回忆,使触动最深处的灵魂。

(二)情节跌宕起伏
柳永的歌妓词在情节上,也是跌宕起伏的,令人心碎。

他用优美的词句,捕捉并处理了所有情节,表现出令人感动的深情,令人融入其中,如同置身于情节之中。

(三)语言生动文采
柳永的歌妓词里更是有着语言的生动文采,他用华丽的词句,将感情的思绪形象的表现出来,节奏抑揚頓挫,都是略显伤感的情调,把情绪在文字中完美的展示出来。

(四)情思动人
柳永的词歌,涵盖了无尽的深情,令人情思流连,不但表达了他的个人情谊,更有他对家乡的情愫,对那片土地、对故乡的远方,表达出他一份热深难以割舍的情愫。

综上所述,柳永歌妓词传情达意的艺术特点在于表达真挚诚恳,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生动文采,情思动人。

他的词歌,不但表达了他的个人情感,更有他对家乡的情绪,有独特的韵味,令人激动、感动。

柳永词的看法

柳永词的看法

柳永词的看法
柳永(liu yong)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词人,他的词被称为“柳河东词派”,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种词艺术,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存的一支古典文学流派。

柳永词,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柔中藏刚,情意绵绵”。

他的词多由慢语组成,慢步缓步,显得含蓄而充满情感。

他的情感多以淡雅的语调描写,皆以情意的千秋为主,表现出一种素雅、清新、舒缓的语调和气质,巧妙地将人情和文采穿插在一起,大胆创新,给读者以深度的体验。

此外,柳永词大胆创新,无论是形体,还是押韵等都倍受人们的喜爱,他广泛引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物情感,用高雅而悠远的押韵,使它们更加完美,加深了读者的情感体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柳永词的特点是“柔中藏刚,情意绵绵”
其语调清新舒缓,融情文采于一身,创新大胆,大量引用自然现象,表达人物情感,并有出色的押韵,为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堪称中国古典词艺术的代表。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一、本文概述柳永,这位北宋时期的词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的词作,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誉为雅俗共赏的典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柳永词的雅与俗两个层面,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其词作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我们将对柳永词的“雅”进行分析。

柳永的词作中,不乏对自然风景、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

他善于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使得词作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他的词作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高度的艺术造诣。

这种高雅的艺术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柳永词的“俗”。

柳永的词作不仅高雅,而且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他的词作中,有许多反映市民生活、描写爱情故事的篇章,这些篇章以平实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民间广为传唱,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永的词作既具有高雅的艺术风格,又充满了通俗的生活气息。

这种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他的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柳永词的深入分析,揭示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词坛巨匠的卓越成就。

二、柳永词的雅柳永的词作,不仅以其独特的俗味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更以其深厚的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永的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柳永的词作语言华美,词藻丰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出一个个美丽的艺术世界。

他的词作语言既典雅又优美,既有文人墨客的精致,又不失市井小民的生动,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他的词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深受读者喜爱。

柳永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善于以词抒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生百态,表达出对人生、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略论柳永婉约词的通俗美

略论柳永婉约词的通俗美

略论柳永婉约词的通俗美柳永是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他的词以语言通俗,音律谐婉著称,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因此在柳永的词中,蕴含着独特的通俗美,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柳永独特的婉约词风。

要说柳永词的通俗美的成因,我们首先来看看词的源头,词的源头主要有两个,一是唐五代的民间词,一是唐五代的文人词,而民间词还对文人词产生过直接影响,也就是说,词的根本源头还是来自民间。

民间词以俚俗取胜,文人词以儒雅取胜,民间词到宋代以后逐渐消亡,而文人词却不断发展,久而久之便会以雅为正声,而以俗为邪音。

人们一般说柳永词的通俗多集中在"淫冶"、"亵渎"、"为风月所使",概言之,即说他多作艳词,且多直露语、市井气。

即其多性感描写,柳永敢于在文人雅词方兴未艾、民间俗词濒于断绝之时,大胆地背弃时尚而直承源头。

有记载说,柳永在少年读书时,偶然得到一首民间流行的俗词《眉峰碧》:“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

镇日相看末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柳永非常喜欢它,便把它题在墙上反复吟咏,终于悟出了作词之法。

从这条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柳永是有意地以通俗为美的,柳永的这种做法在当时不但无可厚非,而且相当大胆,不但有胆,而且有识,因为在当时含蓄典雅地写艳情正是"时俗"风气,柳永能反时俗而行之,未尝没有一些反潮流的气魄,因此才有了颇具通俗美的柳永婉约词。

柳永婉约词的通俗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众所周知,柳永婉约词在内容上的拓展与贡献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描写自己与歌妓的艳情生活,二是描写抒发自己羁旅行役的生活和感慨,三是描写都市生活、城市风光。

大致说来,描写艳情的作品多以通俗取胜,描写旅况及都市繁华的作品多以雅致取胜。

首先,从他的艳情词来看,柳永描写自己与歌妓艳情生活的词总的说来是比较通俗的,表现又有三个方面。

姑苏柳永词风的特色与影响

姑苏柳永词风的特色与影响

姑苏柳永词风的特色与影响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姑苏柳永被誉为北宋末年最伟大的词人之一。

他的词,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也为后世文学家所传颂。

他的词风独特,风韵绝伦,极富情感和思想深度。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珍品,更是对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观念的真实记录。

本文将探讨姑苏柳永词风的特色和影响。

一、柳永词风的特色柳永的词风,以其纤细细腻、优雅生动,赢得了无数读者和文人的倾心。

柳永笔下的人物形象,常常是一些虚幻的情感投影,具有鲜明的抒情特征。

他的词作品从思想到表达方式,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一、主题鲜明,情感丰富柳永的词,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咏史、议论,都弥漫着浓郁的情感气息。

作品中的情感,有时深层且复杂,有时则表层明确、简洁,但都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

在他的作品中,主题鲜明,表现出对人生、情感、时代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认识。

通过清新唯美的文学语言和具有思想性的主题,柳永的词展现出了深刻的韵味和感染力。

二、笔墨细腻,妙语连珠柳永的词作品俊秀、洒脱,笔墨细腻而不失轻盈。

他的词,以鲜丽的意象生动有趣,妙语连珠、泼辣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难以忘怀的印象。

他的词作品,思想深刻而又引人入胜,恰到好处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三、文化内涵丰富柳永的词,虽然以情感为主题,但他不同于后世词人的单纯追求。

他的词作品融汇了当时许多文化和哲学思想,如儒、道、佛三教思想、儒家“君臣父子”伦理道德等。

柳永善于用自己深刻的见解,通过词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凸显了他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深度。

此外,他还向后世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神高度和艺术价值。

二、柳永词的影响柳永的词作品,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诗词史上的经典之一。

他的词堪称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瑰宝,为后世的文学艺术发展和文化传承留下了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一、开创了一批新的词艺高峰作为北宋末期文坛的翘楚,柳永开创了自己的词艺高峰。

他的作品因深情、清爽,虽然极短,但优美程度极高,被誉为豪放清丽,深情骨髓。

柳永的词作类型

柳永的词作类型

柳永的词作类型
柳永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柳永的词作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婉约词:柳永的早期词作以婉约风格为主,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

他的婉约词以爱情为主题,以细腻的描写和委婉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的感性和浪漫情怀。

2. 豪放词:柳永的晚期词作以豪放风格为主,他的词作充满了生命力和激情。

他的豪放词以自然为主题,以豪放的笔调和形象的描绘方式,表现了诗人的豪放和奔放的个性。

3. 爱情词:柳永的词作以爱情为主题,他的爱情词具有深刻的感情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他的爱情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婉约的爱情词,另一种是豪放的爱情词。

不同的类型反映了诗人不同的情感状态和情感表达方式。

4. 田园词:柳永的词作中,田园词占有很大的比重。

他的田园词以自然为主题,以深情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方式,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总之,柳永的词作类型多样,从婉约到豪放,从爱情到田园,反映了他丰富的情感和广泛的视野,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作品。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柳永婉约词的特点
110543 顾润月
摘要:柳永是北宋著名的婉约词人的代表,他的创作方向有着独特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本文旨在探讨柳永婉约词的艺术手法、题材内容、语言特点,以及其对后世词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柳永婉约词
正文:
柳永原名三变,是北宋一大婉约派词家。

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词以语言通俗,音律谐婉著称,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柳永独特的婉约词风。

在审美上,柳永婉约词具有婉约美。

具体的说来,柳永婉约词的婉约表现在:一是,创设的意境有凄清之美。

景为"清秋节",情为"伤离别",善以悲秋入词,写别离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物我交融止境。

这种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融成一种幽婉、轻柔的感人艺术境界,颇能打动人心。

二是情感具有阴柔之美: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沉缠绵。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忧郁伤感。

题材上,柳永婉约词在题材上较为开阔。

历代婉约词内容比较狭窄,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而柳永却在内容上有扩大,柳永婉约词有抒写天涯漂泊、羁旅行投之情的;有描写下层人民生活,表达他们愿望和追求的;有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另外也不乏秦楼楚馆之作。

这一点在开头部分也有所提及。

首先是描写抒发自己羁旅行役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无奈以及离愁别恨的情感。

代表作《雨霖铃》此为别离之作,写恋人离京远旅,临行时于江边依依惜别之情,委婉凄恻。

词的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离别时的背景描写,情调使人黯然神伤。

“帐饮无绪”本已悲苦至极,正留恋时却又“兰舟催发”,真是痛割肌肤离别之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爱情别离的表现。

情感由此推向了高潮。

往日的恩恩爱爱,今日别离后的孤独与凄凉,都凝结于此了。

词的肺腑之言,足见情深似海,以至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翠”①。

柳永的这类作品撞击了读者的内心,引起了感情上的共鸣,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类作品还有《定风波》、《戚氏》、《曲玉管》、《婆罗门令》、《夜半乐》等。

其次,反映歌妓舞女乐工等下层人民生活向往和追求的词也广为流传。

如:《迷江引》全词通过一位民间歌妓对自己所信任的男子的表述,表现了她对自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表现了女主人公较为高尚的品格,“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

”表现她轻视千金而要求人们的尊重和理解,深切地反映了歌妓痛苦的精神生活和迫切的从良愿望。

另外还有《采莲令》、《少年游》、《木兰花》等,也属此类。

“词至柳永为一变”,这“变”之一就是柳永的词在题材上的拓宽,改变以晚唐五代词,尤其是花间派题材狭窄,内容空虚的状况,是柳永婉约词的一个特点。

对后世及词坛的影响也是级深远的。

语言上,其婉约词语言清丽简明,通俗易懂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

他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俚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

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碧鸡漫志》卷二②称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后山诗话》③称柳词“作新乐府,骫骨皮从俗,天下咏之。

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

”徐度在《却扫篇》④中说:“故流俗人尤喜道之。

”宋翔凤《乐府余论》⑤说:“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
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

”柳永词首先被民间下层以及边疆汉文化修养层次较低的少数民族所喜闻乐见是不容置疑的,即使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和社会上层,虽然口头上和理智上表示反对,现实中也掩饰不住对柳词的喜爱。

晏殊、苏轼等事实上是熟读了柳词却加以贬斥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艺术手法上,柳永婉约词采用铺叙和白描手法的创造性运用。

柳永自创了不少的词调。

他现存的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

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

“词至柳永,体制始务备”。

⑥柳永适应慢词体式的特点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需求,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⑦的赋的手法创造性运用到词中,尽情地铺叙,恣意渲染。

如《八声甘州》,词上片入手描绘秋景。

迷朦朦暮雨,萧瑟的秋风,淡淡的斜阳,花已凋零了,叶子枯败了。

就连平日里滔滔的长江水也失去了应有的气势。

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肃杀、冷清的暮秋晚景图,大量铺叙,层层展开。

凄苦的心情一步比一步深,不难品味出,这是词人当时心境的表露。

词下片抒怀。

“不忍”三句总写了乡思。

“叹年来”又以反问句式写自己事业无成的慨叹及悔恨之意。

“想佳人,妆楼隅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活生生地勾画了一个思妇形象,侧面表现了与佳人互相思念之情。

词作由“望”到“思”又到“归”再到“想”,最终归结一个“愁”字,层层铺叙,情景交融,极具独特的艺术魅力。

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如《忆帝京》:这首词纯用口语白描来表现男女双方的内心感受,艺术表现手法新颖别致。

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较有特色的一首。

“一夜长如岁”一句巧妙地化用了《诗径·王风·采葛》中“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句意,但语句更为凝炼,感情更为深沉。

这几句把“别离滋味”如话家常一样摊现开来,在质朴无华的词句里,蕴含着炽烈的生活热情。

词的下片转而写游子思归,表现了游子在理智与感情发生冲突复杂的内心体验。

这首词“细密而妥溜”(刘熙载《艺概》),纯用口语,流畅自然,委婉曲折地表达抒情主人公之间的真挚情爱,思想和艺术都比较成熟。

柳永不仅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

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清丽脱俗之境界。

参考文献:①《蝶恋花》李清照代表作之一
②王灼的《碧鸡漫志》“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

评价柳永的词格调不高,近于卑俗。

③《后山诗话》
④徐度的《却扫篇》
⑤谢桃坊《柳永词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⑥采朱熹《诗集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