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赏析
柳永词详注及集评

柳永词详注及集评柳永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宋]柳永暮景萧萧雨霁。
云淡天高风细。
正月华如水。
金波银汉,潋滟无际。
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
临轩砌。
素光遥指。
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
尽凝睇。
厌厌无寐。
渐晓雕阑独倚。
注释:【1】佳人醉:词牌名,《乐章集》注“双调”。
双调七十一字,上片七句五仄韵,下片八句六仄韵。
【2】暮景:傍晚的景色。
杜牧《题敬爱寺楼》:“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
”【3】萧萧:萧条,寂静。
【4】雨霁(jì):雨过天晴。
【5】月华:月光。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6】金波:本谓月光,月光浮动若金之波流,借指月亮。
白居易《对琴待月》:“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
”【7】银汉:银河。
温庭筠《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8】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此指星光月光交相辉映。
【9】书帷:书斋中的帷帐,代指书斋。
高启《题天池石辟图》:“乃知别有缩地术,坐移胜景来书帷。
”【10】轩砌:屋前台阶。
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重叙东都别,朝阴改轩砌。
”【11】素光:月光。
【12】翠蛾:妇女细而长曲的黛眉,泛指美女。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
”【13】杳隔:远隔。
杜光庭《川主相公周天后土诸神醮词》:“志切匡君,难申嵇绍之忠;山川杳隔,空抆袁安之泪。
”【14】音尘:音信,消息。
白居易《忆微之》:“三年隔阔音尘断,两地飘零气味同。
”【15】凝睇:凝望,注视。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你看他嚬眉凝睇,如有所待。
”【16】厌厌:无精打采。
【17】雕阑:用彩画装饰的阑干。
作品赏析:上片先写夜景。
“暮景萧萧雨霁”两句写玉宇在暮雨初霁之后的恬静、幽美和辽阔。
“云淡天高”让人体味出阔大,而只有在静境中才会感觉到“风细’。
前句的“萧萧雨霁”作为时间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环境氛围。
正是“萧萧”雨声之止才让人更鲜明地体察到“云淡天高风细”之景。
柳永《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赏析及译文

柳永《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赏析及译文《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是由柳永所创作的,这首词值得一读之处只在上片前三韵景语。
无论是所绘之景还是所用之语,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宋代:柳永渐觉芳郊明媚,夜来膏雨,一洒尘埃。
满目浅桃深杏,露染风裁。
银塘静、鱼鳞簟展,烟岫翠、龟甲屏开。
殷晴雷,云中鼓吹,游遍蓬莱。
徘徊。
集旟前后,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雅俗熙熙,下车成宴尽春台。
好雍容、东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
且追陪,凤池归去,那更重来。
《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译文春天来了,京郊的景色渐渐鲜妍悦目。
昨夜下了一场春雨,洒湿凡尘。
满眼都是浅色的桃花和深色的杏花,露水将它们染色,春风为它们裁衣。
安静的银白色的水塘,水面的波纹就像把卷着的竹席慢慢展开一样,从岸边一层推一层,形成如鱼鳞一样的水上画面。
云雾缭绕的山峰已然翠绿,像龟背一样的丘陵就像孔雀开屏一样的美丽。
权贵郊游的乐队吹起鼓乐,声音如雷,在云雾间环绕。
我游遍了山间美景。
遇到权贵的车仗,我徘徊在车仗周围观看。
权贵带了许多女眷和文人,他们下车摆设野餐,餐饮的场所都选择风景美好的地方。
权贵带来的妓女雍容华贵,他真有东晋谢安的儒雅之风。
而陪他饮酒之人都极善饮酒,可以和汉献帝时的孔融媲美。
姑且也追随他做个陪客,像他这么大的官郊游厌足回到京城了,哪能再来呢!《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注释玉蝴蝶:词牌名。
此调有小令及长调两体,小令为唐温庭筠所创,双调,上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一字;下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字,共四十一字。
长调始于宋人柳永,又称为“玉蝴蝶慢”,双调,九十九字,平韵。
亦有九十八字体。
渐觉:渐渐让人感觉到。
芳郊:京郊的景色。
明媚:鲜妍悦目。
膏雨:即春雨。
古有谚语“春雨贵如油”,故称春雨为膏雨。
膏:油脂。
满目浅桃深杏:满眼都是浅色的桃花和深色的杏花。
柳永词及解析

柳永词及解析
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词人,他的词作以豪放、清新、悲凉为主要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
下面是柳永的一首词及解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首词描写了柳永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凄婉悲怆的气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寒蝉凄切”开篇,表达了悲痛的心情。
后面描述了离别时
的场景,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凸显出不舍之情。
接着,描写了留恋之处,兰舟催发的情景暗示了彼此之间的离别。
词中的“执手相看泪眼”,表现了深刻的离别感,而“竟无语凝噎”更是
表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迫感。
最后,通过念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再次强调了远离的伤感和寂寞。
整首词在构思、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上都非常精湛,形象抒情、回味悠长,是中国词坛的佳作之一。
柳永诗词欣赏

柳永诗词欣赏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是婉约派的创始人物,《雨霖铃》、《少年游》、《定风波》、《望海潮》等都是其代表作。
柳永太多情。
他有着九曲柔肠。
特定的漂泊生涯,人生的太多失意,天生的文人性情,注定了柳永多情的性格。
《乐章集》密布了多少的离情别绪之作,《八声甘州》是其中代表性的一首。
深秋时节,红衰翠减,秋风秋雨愁煞人呢。
柳永在一片秋色里,登高临远,又勾起了怀人的思绪。
故乡渺渺,佳人不在,触发了多少离思。
秋天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增添了柳永心底的凉意。
后来南宋的吴文英曾写下这样的句子:“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汉字的“愁”已经灌注了它的特定含义。
秋日生愁,是中国诗文的一个定律,只有少数的例外。
像柳永这样多情的人,即使不在深秋时节,也少不了离情别绪,更不必说,秋天来临的时候了。
以秋来写离情,来表现凄凉的意绪,并非来自柳永的首创,柳永只不过善于此道罢了。
上片全用来写景,秋雨潇潇,秋风飒飒,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花草凋零,长江无语,浓浓的秋意中,离别思念的情绪氤氲开来。
令人称道的是,下片的抒情,心肠一曲,柔情千万缕,体现了柳永写离情的高明。
悠长的时间,阔远的空间,增添了词人的离思。
“不忍登高临远”,还是按捺不住心头的思恋,终于“登高临远”,原以为可以慰藉乡愁,可以缓解思恋。
谁知相反,登高的结果,更加重了思恋之情。
钱钟书先生认为,登高是古代文人写愁的惯用形式,这和人的心灵变化有契合之处,登高属于“距离增加怅惘”。
多年的漂泊,人生的失意,迫切相见的心情,都一齐涌上心头。
思恋之苦谁人知?柳永的高明就在于,他没有一味地写自己的思恋,突地一转,从对方着笔。
也许我有着千般恨万般痛,但换一角度想,佳人空房独守,看月缺月圆,相比起来,自己的思恋之痛又算得了什么?毕竟,一个男性,多少还可以驾驭自己的人生之舟。
女性呢,在狭小的空间里,执著地等候归人,所承受的苦楚会大得多。
悬想对方的精神状态,通过写对方来写自己,使作品增加了一层曲折,使情感多了一层跌宕,柳永啊,何其高明!当然,这还不算是柳永的创造,只是柳永运用得很娴熟。
柳永评述及作品赏析

上阕:离别难 实 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 景语: 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 皆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情语: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下阕:相思苦
皆 风残月。
虚写
景语: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落 情语: 好景虚 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雨 霖 铃 柳
永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
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 柳屯田。有《乐章集》。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
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 一定的影响。
地漂泊时和心爱的 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 情。 上阕主要是写临别时 难分难舍的情景。 下阕主要是写别后的 孤寂凄清的情景。
更与何人说!
中国古代诗歌里的意象
意象:出现在作品中带有主观感情的物象。 “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柳有“留”意, “柳岸霸桥”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风:秋风带来的是凉意和凄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残月:多表离愁别恨,寂寞凄凉。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寄扬州判 官》)
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 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 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 到了情景交融天衣无缝的境界。
柳永词《鹤冲天·黄金榜上》赏析

柳永词《鹤冲天·黄金榜上》赏析《鹤冲天·黄金榜上》是柳永参与进士科考落第之后,抒发牢骚感慨之作,它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格,也关系到作者的生活道路,是一篇重要的作品。
这首词的意思和赏析如下:鹤冲天·黄金榜上作者: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注释①黄金榜:就是公布考取人员名单的黄榜。
②偶:偶然,表明作者对自己的才能没有失去信心。
③明代暂遗贤:明代,圣明的时代。
此句另有作“千古暂遗贤”,详见《乐章集》。
④恣:放纵的意思。
⑤屏障;屏风。
⑥一饷;一顿饭,形容时间短。
词意在朝廷张贴的状元榜上,偶然没有我的大名,盛明时代暂时遗落贤才,叫我如何面对?反正这不是我的问题,既然不能大显才华一展抱负,那就索性把自己浪费,纵情放荡,何必患得患失!我本才子词人,自应是不穿官衣的能臣高官。
就在烟花巷陌中,就在那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风里流连。
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寻访。
就这样偎红依翠,这样的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
青春如此短暂,还是忍着辛酸,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轻唱!赏析这是柳词中一首非常有名的直抒胸臆之作。
它抒发了作者强烈而又真实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一种傲视公卿、轻蔑名利的思想。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柳永已经三十六岁了,他参加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但都以落榜告终,屡考屡败,这一年再度名落孙山,很伤自尊,郁闷之极,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贻害他一生的著名词作《鹤冲天》。
这首词的构思、层次、结构和语言均与柳永其他作品有所不同。
全篇直说,绝少用典,不仅与民间曲子词极为接近,而且还保留了当时的某些口语方言,如“如何向”、“争不”、“且恁”等。
全词写得自然流畅,平白如话,读来琅琅上口。
不独在柳词中,即使在北宋词中,这一类作品也是少见的。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集注释翻译及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集注释翻译及赏析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集注释翻译及赏析导读:《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
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
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八声甘州①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注释]①八声甘州:一名《甘州》。
②潇潇:雨势急骤。
③“是处”句:到处花叶凋零。
④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
物华休:美好的景物消残。
⑤渺邈(miǎo):同“渺渺”,远貌。
⑥归思:归家心情。
⑦颙望:凝望,呆望。
颙(yóng):仰慕。
⑦渺邈:遥远。
⑧淹留:久留。
⑨颙望:抬头远望。
⑩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好多次看到远处有船驶过,便以为是爱人乘舟归来。
⑾争:怎。
⑿正恁(nen 第四声)凝愁: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绪凝聚化解不开。
【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柳永的诗词及赏析3篇

柳永的诗词及赏析3篇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
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柳永的诗词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词牌名:鹧鸪天|朝代:宋朝|作者:柳永吹破残烟入夜风。
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
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会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词精粹警拔,甘之如饴。
上片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写景清冷空寂,抒情韵悠意远。
“路远人还远”前冠“因惊”,遂得精警拔俗之妙。
所谓“人还远”,即人更远也,即心远也。
与欧阳修“平荒尽出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意想埒。
只是欧词是从闺妇感受言之,柳词则以行人心会出之。
俱可称俊语。
下片妙在后两句,前生有缘爱自可相期,是自慰语,也是祝祷语,更是期待语,语“愿天下有缘得都成了眷属”词异意同,它使全词拔高了一个音节,可堪细味。
《全宋词》此词调名下唐圭璋括注一行小字曰:“案此首调名原作《瑞这股》,非,今按律改。
”51岁时,柳永终于及第,去过福建,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
可惜由于性格原因,他屡遭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词牌名:木兰花慢|朝代:宋朝|作者:柳永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
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词两首赏析
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
“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
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
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
《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有《乐章集》。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 )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
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
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
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
“烟柳
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
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
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
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
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
“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
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
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
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
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
“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
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
柳永《雨霖铃》
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
从上片的
描写,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
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象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
那不远处的长亭,已经隐隐约约,可见天色将晚,一场大雨也刚刚停歇。
天将晚,雨已停,河边不时传来艄公的喊声:“快上船吧,要开船了!”两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帐外,万般依恋之际,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
你看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
船开了,人去了,渐行渐远。
情人岸边伫立,含着泪,举着手,一直目送那兰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暮霭里。
这就是发生在九百四十年前的北宋词人柳永与情人话别的场面,也就是《雨霖铃》上片所写的内容。
首句“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骤雨”,描写天气。
天下雨,正好停留;时将晚,停留时间有限,他们多么希望雨不停,天不晚啊!“都门帐饮”,可知写京都之事,言别离之情。
一桌好酒好菜,怎奈二情伤别,满腹离愁,何来心思。
实在是食之不香,饮而不畅,是谓“无绪”。
乘船的“留恋”情人不忍别,撑船的眼看天将晚不得不割断他们的情丝而“催发”,这种主观意愿与客观形势之矛盾,使别情达到高潮。
“执手”二句,生动细腻,描情绘意,绝妙无比。
仿佛在舞台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两手相拥,两肩上耸,诉无语,泣无声,比千言万语,嚎啕大哭,悲之更切。
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
柔情蜜意千千万,唯在泪花闪烁间。
“念去去”两句,为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交融。
烟波千里,楚天广阔,茫茫天涯,何处是归程?离愁别绪都几许?风吹浪涌融暮霭。
这不仅衬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
《雨》词下阕主要写别后的痛苦。
伤情离别,自古皆然,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叫人怎能忍受?第二句照应首句,“清秋”应“寒蝉”,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意义翻新,不入俗结。
“今宵”二句为千古传诵名句。
“酒醒”遥接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
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
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晓风残月也。
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月”前着一“残”字,而境界全出矣。
更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
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不可遏止。
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
“此去经年”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别后的情景。
作者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咽”想到“更与何人说”。
作
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从今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
恐怕今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
最后两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
《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
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沉,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
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
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
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