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2套

合集下载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1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实为花中仙子也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②香远益清:
③荷花为雨所洗:④余以为妙绝: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6.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请简要概括周敦颐和李盛仙各自爱莲的原因。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强项:此处指刚正不为威武所屈。②动:萌发。③后:指武则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
(3)宜乎众矣( )(4)予初不服是论(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谓其色其香权谓吕蒙曰
B.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吾射不亦精乎
27.下列句中加点词前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为俗屈/自以为大有所益B.依于石而不囿于石/出淤泥而不染
C.竹其有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必能谓余为解人/每字有二十余印
28.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
29.清代学者符曾说:“凡花之妙,在于香色。而竹则无色无香,独妙于韵。盖香色易知而韵难知,宜赏韵者鲜矣。”而莲、竹皆非“凡花”,周敦颐盛赞莲是“花之君子者”,郑板桥称竹“有士君子豪气凌云”。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如果周敦颐和郑板桥在同一个时代,能否成为朋友?
③今夫不善内⑥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柳宗元《罴说》)
【注释】①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罴(pí):哺乳动物,亦称“棕熊”“马熊”。③罂(yīng)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罂罐子。④发火:去掉灯火的掩盖物,以便照明射击。⑤摔(zuó):揪住。搏:搏击。挽裂:拉着撕开。⑥善内:改善内部。

爱莲说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2套

爱莲说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2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晋邓攸,字伯道。

元帝时为吴郡太守。

载米之任,不请官禄,但饮吴水而已。

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

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

百姓千余人牵攸船不得去。

临夜,遁。

吴人.①”“打五鼓,鸡鸣天欲曙。

邓候挽不来,谢令推不去。

歌曰:紞如(节选自《劝忍百箴》)(注)①如:击鼓。

13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妖:)灌清涟而不妖(1 ._______________鲜:有闻)陶后鲜(2._______________但:3()但饮吴水而已._______________遁:4)临夜,遁(.1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B送不受一钱/职郡有迎/.后称疾去C.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D.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1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百姓千余人牵攸船不得去。

138.甲文托物言志,突出了作者的什么精神追求?乙文借事写人,表现了主人公的什么精神品质?请简要分析。

【答案】135 (.4(1()艳丽3)只,只是)少(2)逃避,逃跑136C.137.(1)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老百姓一千多人牵着邓攸的船不让他离开。

138.甲: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作者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乙:通过主人公邓攸在太守任上的作为及百姓的爱戴,表现他清廉自律的高尚品质。

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①逸致:情趣。

①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日.上日妍( )(4)及.花之既谢(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请从乙文中找出表现荷花精神品质的句子,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不蔓.不枝蔓:①香远益.清益: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①结庐.在人境庐: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甲】文中揭示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乙】文中能印证“晋陶渊明独爱菊”的句子是。

中考历年(2011-2021)语文卷文言文《爱莲说》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汇集练

中考历年(2011-2021)语文卷文言文《爱莲说》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汇集练

中考历年(2011-2021)语文卷文言文《爱莲说》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汇集练1.文学常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7.句子翻译:先生”。

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

2.文体知识“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3.主体思想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

4.重点音义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蔓(màn)亵玩(màn)噫(yī)颐(yí)鲜有闻(xiǎn)隐逸(yì)5.重点问题(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答: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答: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

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答: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5)“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答: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用牡丹反衬莲,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6)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而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呢?答: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

人教版《爱莲说》对比阅读六篇(含答案)

人教版《爱莲说》对比阅读六篇(含答案)

人教版《爱莲说》对比阅读六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 题。

(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选自《爱莲说》)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5分)(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3)何陋之.有()(4)出淤泥而不染.()(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甲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雅的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

(3分)18.乙文写莲,同时还写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与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与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告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甲)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

爱莲说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

爱莲说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来源:语文网作者:佚名在语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是将内容或者形式相近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

通过对比阅读,我们有目的地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分析、比较、对照,从而在差异中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

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爱莲说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爱莲说[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7.《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

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2分)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0.读文赏荷:(5分)(1)赏荷,可观其形美。

[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

(用原文填空)(2分)(2)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晋邓攸,字伯道。

元帝时为吴郡太守。

载米之任,不请官禄,但饮吴水而已。

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

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

百姓千余人牵攸船不得去。

临夜,遁。

吴人.
①”“打五鼓,鸡鸣天欲曙。

邓候挽不来,谢令推不去。

歌曰:紞如(节选自《劝忍百箴》)
(注)①如:击鼓。

13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妖:)灌清涟而不妖(1 ._______________鲜:有闻)陶后鲜(2._______________但:3()但饮吴水而已._______________遁:4)临夜,遁(.1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
B送不受一钱/职郡有迎/.后称疾去
C.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
D.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
1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百姓千余人牵攸船不得去。

138.甲文托物言志,突出了作者的什么精神追求?乙文借事写人,表现了主人公的什么精神品质?请简要分析。

【答案】135 (.4(1()艳丽3)只,只是)少(2)逃避,逃跑136C
.137.(1)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老百姓一千多人牵着邓攸的船不让他离开。

138.甲: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作者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乙:通过主人公邓攸在太守任上的作为及百姓的爱戴,表现他清廉自律的高尚品质。

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④③②,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韵胜。

氲氲无所,故称瑞耳。

体兼彩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yūn yūn)无。

②氲氲([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5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________)(1)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3)陶后鲜有闻((.________)之不可((4)而名.58.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59.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质朴,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哪些语句?为什么?
60.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兰花,请你说说赞成它的理由。

【答案】57 .4)命名(1)沾染污秽)少(2()认为3(58 (1.)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2)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

59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写出喜欢的句子,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

)60.示例: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