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总结

合集下载

大物实验报告 克拉尼图形

大物实验报告  克拉尼图形
物理实验报告
哈工大物理实验中心
班 号 33006 学 号 1190501917 姓 名 刘福田
教师签字
实验日期 2020.4.18
预习成绩
学生自评分
(注:为方便登记实验成绩,班号填写后 5位,请大家合作。)
总成绩
实验 (二 ) 克拉尼图形
一.实验目的
1、模拟克拉尼实验,观察克拉尼图形 2、理解二维薄膜(板)振动模式
处,当听见板发出稳定声音时,不要变换运弓方式,继续拉弓直至板上形成稳定 图案。
e)记录下板稳定振动声音并分析其频谱,记下主频位置,与空敲时出现的频 谱峰比较。
f)用摄像设备记录下稳定后的 Chladni图形。
四.实验数据
1、研究薄膜的振动模式 a)测得空敲膜的振动频谱图 4-1
图 4-1 b)记录不同频率下膜上图案以及其对应频率为如图 4-2、图 4-3、图 4-4
其解为分离变量形式
其解 m 阶 Bessel函数 Jm(x), x=kr=ωr/c 对于边缘国定的半径为 a的圆盘,Jm(x=ωr/c)=0的点(n个根)决定节线径向位置
指数(m,n)决定圆形振动模式
二维圆形薄膜(板)振动模式激发 振动模式
n
m
0
1
2
31Biblioteka 2.405 3.832 5.136 6.380
a)对比实际激发频率和其与基频比如表 5-1
表 5-1
模式
实际激发频率(Hz) 实际激发频率/基频
模式 1(图 4-2)
700.000
2.302
模式 2(图 4-3)
650.000
2.138
模式 3图(4-4)
490.000
1.612

哈工程大物演示实验报告

哈工程大物演示实验报告

哈工程大物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哈工程大物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验仪器的操作,观察物理现象,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仪器:
本次实验所采用的仪器为哈工程大学物理实验室提供的演示实验仪器。

实验过程:
1. 准备实验仪器并检查。

2. 连接实验仪器,并确保仪器连接正确。

3. 启动实验仪器,并校准初始状态。

4. 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5.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数据:
本次实验采集了以下数据:
1. 实验数据1:高度为20cm的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为9.81 m/s²,误差小于0.05 m/s²。

2. 实验数据2:通过切比雪夫反射镜观察的物体图片与实物差异在15%以内。

结论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 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与理论值相符,实验误差较小。

2. 切比雪夫反射镜的反射效果较好,可适用于实际应用中。

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实验仪器的操作,观察物理现象,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采用的仪器运行稳定,数据精确,得到了预
期的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深化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了
实验技能。

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

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

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一、引言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是中国著名的理工科大学之一,拥有丰富的实验资源和实验条件。

大物实验是哈工大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本文将对哈工大大物实验进行报告,以便更好地总结和分享实验经验。

二、实验目的大物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测量方法和实验技巧,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测量光的折射率本实验通过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和入射角,计算出光的折射率。

实验中使用了光学仪器和角度测量仪,通过准确的测量和数据处理,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折射率结果。

2. 实验二:测量电磁感应现象本实验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测量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

实验中使用了恒定磁场和线圈,通过改变线圈的位置和方向,观察到了感应电动势的变化规律。

3.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密度本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中使用了天平和容积瓶,通过准确的质量测量和体积测量,得到了物体的密度结果。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与介质的光密度和折射角有关。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光的折射率与介质的关系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较为接近。

2.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感应电动势与磁场的变化规律相关。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强度和线圈位置的关系曲线,并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

3. 实验三的结果表明,物体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有关。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物体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曲线,并计算出了物体的密度值。

五、实验心得大物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验科学的严谨性和精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掌握了准确测量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2024年-2024年学期物理实验工作总结6篇

2024年-2024年学期物理实验工作总结6篇

2024年-2024年学期物理实验工作总结6篇篇1时光匆匆,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

一下是我对本学期物理实验工作的小结,也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提高的过程。

一、主要成绩:1.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三、四)共x个班的物理实验工作。

每周每班三节物理课,每班同时有两名实验员协助我,所以工作量比较大,但我依然认真准备每一节实验课并提前到实验室理清实验步骤与在教室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一节实验课都能够顺利开展。

2. 本学期完成的学生实验共x项,分别是凸透镜成像实验、物体重心的测量实验、电功率的测量、光的折射现象、自制气压计和冰化曲线的制作。

完成教师演示实验x项。

演示实验完成情况较为理想,实验效果比较明显。

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也已经比较完整的组织了两次。

对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总结能力都很好的进行了训练和培养,但由于分组不均和课堂进度不同因素的影响,有些组完成的慢一些,不过也都基本完成。

3. 在进行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时我注意到老师和学生的参与度问题,我们努力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中来,更多的老师能抽出时间参与到学生探究中来,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便利。

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提供观察机会、增强操作空间、创造总结机会,以完善演示探究和学生探究实验的不足。

4. 在实验教学方面我们依然存在很多困惑,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也在不断反思怎样才能更好的完善实验教学。

比如怎样增强老师参与度、怎样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验、如何提高实验效率等等问题我们还在不断探索并积极寻找答案。

二、思想方面:在这一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已,时时以一个好教师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进步,得到提高,能和中青年教师一起努力工作,毫无保留地分配我的资源并积极参加各类活动。

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热爱学校,能应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面:本学期我积极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认真学习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积极行动、勇挑重担,视教如诊狠抓实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心得(3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心得(3篇)

第1篇一、引言大学物理实验作为理工科学生必修的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多次物理实验,每一次实验都让我受益匪浅。

在此,我想结合具体实验内容,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1. 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实验旨在验证斯涅尔定律,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调整实验装置,观察光路变化,并记录数据。

通过实验,我深刻理解了光在两种介质界面处发生折射的现象,以及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2. 电学实验电学实验主要包括电路测量、电阻测量、电容测量等。

在这些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搭建电路、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和电流、计算电阻和电容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对电路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

3. 力学实验力学实验包括单摆实验、自由落体实验等。

在这些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测量时间、距离等物理量,并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实验,我对牛顿运动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对力学量的测量方法有了更熟练的掌握。

4. 热学实验热学实验主要包括比热容测量、热传导实验等。

在这些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温度计、热量计等仪器,测量物体的比热容和热传导系数。

通过实验,我对热力学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热量的传递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三、实验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物理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实验过程中,理论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使我对物理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促使我查阅资料、思考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2. 严谨的实验态度物理实验需要严谨的态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操作仪器、记录数据、分析误差等。

这些经验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3. 团队合作精神物理实验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完成。

在实验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哈工大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哈工大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哈工大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哈工大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导言哈工大密立根油滴实验是由德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于1909年发明的一种实验方法,用于测量电子电荷的大小。

该实验对于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介绍哈工大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原理、步骤和实验结果,并探讨其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哈工大密立根油滴实验基于油滴的电荷平衡原理。

当油滴悬浮在空气中时,由于空气中的摩擦力和重力的作用,油滴会逐渐下落。

而当油滴带有电荷时,电场力会抵消重力,使油滴保持悬浮状态。

通过测量油滴的下降速度和电场的强度,可以计算出油滴所带电荷的大小。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一个带有两个平行金属板的装置放置在实验台上,其中一个金属板带有一个小孔,通过该孔可以向上喷射细小的油滴。

2. 喷射油滴:将油滴喷射到金属板之间的空间中,使其悬浮在空气中。

3. 施加电场:通过连接电源,施加一个垂直于金属板的电场,使油滴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4. 观察油滴的运动:使用显微镜观察油滴的运动轨迹,并记录下油滴的下降速度。

5. 改变电场强度:逐渐改变电场的强度,观察油滴的运动变化。

6. 计算电荷大小:根据油滴的下降速度和电场的强度,使用密立根公式计算油滴所带电荷的大小。

三、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油滴的下降速度和电场强度的数据。

根据密立根公式,我们计算出了每个油滴所带电荷的大小,并绘制出了电荷与下降速度的关系图。

实验结果显示,油滴所带电荷的大小并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以一个最小单位的整数倍递增。

这个最小单位就是电子的基本电荷,即1.6×10^-19库仑。

这一发现验证了电荷的离散性,为量子力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四、实验影响哈工大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发现对于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验证了电荷的离散性,推翻了传统物理学中连续性的观念,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次,该实验提供了测量电子电荷大小的方法,为后续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哈工程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哈工程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哈工程物理演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物理演示实验,让学生们对哈工程物理课程中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实验材料。

1. 电磁铁。

2. 磁铁。

3. 铁磁物品。

4. 平面镜。

5. 凹透镜。

6. 凸透镜。

7. 灯泡。

8. 电池。

9. 电线。

10. 电流表。

11. 电压表。

12. 示波器。

13. 光栅。

14. 薄膜。

15. 平行板。

16. 声叉。

17. 音叉支架。

18. 音叉共振管。

三、实验内容。

1. 电磁铁实验。

将电磁铁通电,观察磁铁吸附铁磁物品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光学实验。

通过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的实验,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成像原理。

3. 电学实验。

利用电池、电线、电流表、电压表等设备,进行电路连接实验,观察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并探究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4. 光谱实验。

通过光栅、薄膜的实验,观察光的分光现象,了解光的色散规律和光谱的组成。

5. 静电实验。

利用平行板,观察静电场的分布规律,了解静电力的作用原理。

6. 声学实验。

通过声叉、音叉支架、音叉共振管的实验,观察声的共振现象,了解声的传播规律和共振的原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和观察,学生们对电磁、光学、电学、光谱、静电、声学等物理现象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加深了对物理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们对物理学的知识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物理演示实验,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素养。

六、参考资料。

1.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大物实验报告 弦振动与驻波实验

大物实验报告 弦振动与驻波实验

物理实验报告哈工大物理实验中心班号33006学号1190501917姓名刘福田教师签字实验日期2020.4.19预习成绩学生自评分总成绩(注:为方便登记实验成绩,班号填写后5位,请大家合作。

)实验(三)弦振动和驻波实验一.实验目的1、在弦线张力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振动频率的关系;2、在振动源频率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张力的关系;3、观察弦振动及驻波的形成。

二.实验原理在一根拉紧的弦线上,张力为T,线密度为μ,则沿弦线传播的横波应满足运动方程其中x:波在传播方向(与弦线平行)的位置坐标;y:振动位移;而典型的波动方程为通过比较(1)、(2),可得到波的传播速度;若波源的振动频率为f,横波波长为λ,则横波沿弦线传播的速度可表示为波长与张力及线密度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两边取对数,得到公式波长的测量:驻波方法图像如图所示三.实验主要步骤或操作要点1、在弦线张力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振动频率的关系;①将弦线一端固定在鞋盒侧面,线跨过鞋盒沿,另一端下垂并悬挂一水瓶。

实验装置如图3-1图3-1②在保持张力不变的情况下,移动筷子位置,使半波长λ/2分别为10、15、20、25、30c m。

③用牙签波动弦线发出声音,利用P h y p h o x分别测出线的振动频率f2、在振动源频率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张力的关系①固定A B之间的距离并测量②利用小量杯等量地增加水瓶中水的体积,即等量地改变弦线的张力T③波动弦线,用软件p h y p h o x测量不同张力下弦线的振动频率f3、验证三分损益法①保持弦线张力不变,先将A B的距离固定,测出此时的频率,并将音调定为基准音D o,算出相应的F a,S o l,L a,高音D o的理论频率。

②移动筷子,缩短A B距离,波动弦线,先粗略听出F a音,再微调距离使得P h y p h o x 测出的频率恰为理论的F a音频率。

测出相应的A B距离。

标记F a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总结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总结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了解数码照相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一些重要概念;
2.学习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
3.学习数码相机在科学技术照相中常用的一些高级功能。

二、实验原理
数码相机的原理结构:主要是利用CCD/CMOS传感器的感光功能,将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光线通过
光学镜头成像于光电转换器CCD(或CMOS)的感光面上。

经由CCD直接输出的是模拟信号,由A/D转换
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处理,将图像保存到存储器中。

原理光路(在图上标出:光阑直径、进光面积、成象面积各量)
光圈(光圈指数):光圈是限制光束通过的结构。

光圈能改变能光口径,控制通光量。

光圈指数是衡
量光圈大小的参数,数值越小表示光圈的孔径越大,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大;反之,数值越大,表
示光圈的.孔径越小,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小。

H=Et
快门速度(时间):决定曝光时间,速度越快则曝光时间越短。

景深:拍摄有前后纵深的景物时,远景不同的景物在CCD上能够清晰成像的范围。

3.成像曝光量H与光圈指数F及快门开启时间t间的关系:光圈指数越大,快门开启时间越久,则
2曝光量越大;反之,光圈指数越小,快门开启时间越短,则曝光量越小。

即H∝(1/F)t
三、照片及分析评价
项目一
拍照模式:自动ISO:500(自动产生)快门:1/30(自动)光圈:4.5(自动)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0.0
评议:画面较暗,曝光量不足、颜色偏黄,白平衡调节不当、画面不够清晰,聚焦不准,可能是操作不当。

在此场景下全自动拍摄结果不尽人意。

项目二
拍照模式:P ISO:HI-1 快门:1/125(自动)光圈:5.6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0.0
拍照模式:P ISO:HI-1 快门:1/125(自动)光圈:5.6白平衡:白炽灯曝光补偿:±0.0 评议:白平衡为白炽灯时效果更自然,白平衡自动时背景失真。

项目三
拍照模式:A ISO:200 快门:1/3(自动)光圈:9 白平衡:阳光曝光补偿:±0.0
拍照模式:A ISO:200 快门:1/3(自动)光圈:9 白平衡:阳光曝
光补偿:±0.0
评议:经过多次光圈调整,对比所拍摄照片可以发现:当光圈较小(光圈指数较大)时,景深较长。

项目四
拍照模式:自动ISO:320(自动产生)快门:1/125(自动)光圈:5.6(自动)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0.0
拍照模式:P ISO:200(自动产生)快门:1/20(自动)光圈:4.5(自动)白平衡:阳光曝光补偿:+2.7
评议:无曝光补偿时,拍摄背景较亮的景物,物体显得十分昏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