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攻略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数学是学科中的基础,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科目之一。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是他们学习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三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的解题技巧。
一、加法和减法问题加法和减法是三年级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并能够正确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1. 加法问题加法问题通常会给出两个数,要求学生将这两个数相加得到结果。
例如:小明有5颗苹果,他又买了3颗苹果,一共有多少颗苹果?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可以利用旁观者的原则,将两个数相加得到结果。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可以先从5开始数3个数,即5、6、7,所以小明一共有7颗苹果。
2. 减法问题减法问题通常会给出两个数,要求学生将这两个数相减得到结果。
例如:小红有8颗糖果,她送给小明3颗糖果,剩下多少颗糖果?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可以利用减法的属性,将两个数相减得到结果。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可以将8减去3,即8-3=5,所以小红还剩下5颗糖果。
二、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问题乘法和除法是三年级数学中稍微复杂一些的运算,学生需要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1. 乘法问题乘法问题通常会给出两个数,要求学生将这两个数相乘得到结果。
例如:小明有3个篮球,每个篮球的价格是2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可以将两个数相乘得到结果。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可以将3乘以2,即3 × 2 = 6,所以小明一共花了6元。
2. 除法问题除法问题通常会给出两个数,其中一个数是被除数,另一个数是除数,要求学生将这两个数进行除法运算得到结果。
例如:小红花了6元,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多少元?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可以利用除法的定义,将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商。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可以将6元除以3个苹果,即6 ÷ 3 = 2,所以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
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诀窍

【解决问题与关键词】
【一】①+:求“一共”,求“大的数”,用+法。
【变多就用+】
②-:求“还剩”,求“小的数”,求“比…多/少…”,求其中的一部分,用-法。
【变少就用-】
③× :求总量(几个几),用×法。
【有几倍就有几份】
④÷ :求“一份”,求“份数”,用÷法。
【二】常用公式:
①【平均分问题】总数=每份数×份数份数=总数÷每份数每份数=总数÷份数
②【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③【价钱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
④【余数要比除数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三】口诀:
①有“吗”要比较: 有“吗”、“够不够”、“能不能”等比较词,要算出总量,再带单位比较。
②看到“大约”圈一圈: 1个“大约”要估算(≈),多个“大约”要精算(=)。
③问题有“各”分开答,两答之间逗号连。
④单位是“倍”,不用写单位。
⑤给后就相等,说明差两倍。
三年级数学必会应用题口诀

三年级数学必会应用题口诀数学应用题,解题有诀窍,口诀记心间,问题不困扰。
一、加法应用题加法问题多,和为关键点。
求总和,找共同点,加一加,答案自然现。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3加5,一共8个苹果。
二、减法应用题减法问题求差值,从总数中去多余。
求剩余,找差额,减一减,答案即揭晓。
例如:班级有40个学生,缺席了6个,问还剩多少个学生?答:40减6,还剩34个学生。
三、乘法应用题乘法问题求倍数,几个几,乘一乘。
求总数,找因数,乘法快,答案即出。
例如:每个篮子里有4个鸡蛋,有3个篮子,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答:4乘3,一共12个鸡蛋。
四、除法应用题除法问题求份额,平均分配,除一除。
求每份,找商数,除法准,答案即明。
例如:有24个橘子,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问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橘子?答:24除以4,每个小朋友分到6个橘子。
五、分数应用题分数问题求部分,整体与部分,分数来表示。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除法用,答案即显。
例如:一个西瓜的一半被吃掉了,问剩下的是几分之几?答:剩下的是1减去1/2,即1/2。
六、比例应用题比例问题比大小,两个数,比一比。
求比值,找比例,比例法,答案即知。
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20厘米,小华的身高是150厘米,问小明的身高是小华的几分之几?答:120除以150,即4/5。
七、混合运算应用题混合运算问题多,先乘除,后加减。
顺序对,答案准,一步一步,解难题。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华3个,又买了5个,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答:10减3加5,即12个苹果。
八、时间应用题时间问题求时刻,小时分钟,要记清。
求经过时间,找差值,时间法,答案即明。
例如:小明早上8点上学,下午3点放学,问小明在学校待了多长时间?答:3点减8点,即7小时。
九、长度应用题长度问题求距离,米厘米,要区分。
求总长,找单位,长度法,答案即出。
例如:小明家到学校是500米,小华家到学校是300米,问小明家离学校比小华家远多少?答:500减300,即200米。
三年级数学列表法解决问题技巧

回答:
三年级数学列表法解决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以下是几个技巧:
1. **明确问题**:首先,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相关的信息。
确保你理解问题的要求,以便你可以正确地列出数据。
2. **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尝试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或数据,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
这将帮助你更全面地考虑问题,并找到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
3. **有序列表**:使用有序列表可以帮助你更容易地追踪每个解决方案的过程,并且有助于确保你不会错过任何可能的答案。
4. **细致观察**:仔细观察问题,注意任何可能影响解决方案的细节。
这可能会帮助你找到一些不常见的解决方案。
5. **从简单到复杂**:如果列表法的使用对你来说有点困难,试着从简单的问题开始。
随着经验的积累,你可以逐渐尝试更复杂的问题。
6. **检查答案**:完成解决方案后,一定要检查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你可以通过将你的答案与可能的正确答案进行比较来完成这一步。
7. **使用图表或图形**:如果问题涉及到数量之间的关系,使用图表或图形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8. **耐心和毅力**:列表法可能不是一种快速的方法,因为它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列出所有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你有耐心和毅力,你最终会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9. **交流与讨论**:如果你在列表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向他人寻求帮助。
与教师、家长或其他同学交流,可能会得到一些启示或提示。
希望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在三年级数学中使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记住,练习和使用这些技巧将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种方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简单的解决问题方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简单的解决问题方法数学是一门让人又爱又恨的学科,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掌握简单的解决问题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解决问题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数学难题。
一、直观法直观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和感知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注重学生从直观的角度出发,利用自己的感官经验进行问题求解。
例如,在解决计数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数量来得出答案。
二、模拟法模拟法是通过模拟或仿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模型或图形,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模拟或者还原问题,从而得出答案。
三、运算法运算法是通过运用数学运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注重学生对数学公式和运算规则的掌握。
例如,在解决加减乘除的计算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相应的运算法则,一步一步地进行计算,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
四、试探法试探法是通过尝试和试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答案或方法,不断检验和调整,以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解决代数方程的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试探不同的数值,逐步缩小范围,最终得到方程的解。
五、归纳法归纳法是通过总结和归纳问题的特点和规律,来解决同类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整理已有的数据和信息,找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到新的问题中。
例如,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变化规律,进而推断下一个数的值。
以上所述的解决问题方法是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中常用的几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类数学难题。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结合不同的方法,灵活运用,以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效果。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掌握简单的解决问题方法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直观法、模拟法、运算法、试探法和归纳法的应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年级数学题解题方法

三年级数学题解题方法解题方法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在三年级数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系列的解题方法,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对策法对策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它适用于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在使用对策法时,我们首先要明确问题的要求和限制条件,然后根据这些要求和限制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求面积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几何图形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公式来计算面积。
二、归纳法归纳法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总结和归纳具体问题的规律,从而推广到一般问题。
在使用归纳法时,我们首先要观察具体的例子,找到其中的共同点和规律,然后根据这些共同点和规律,得出一般的结论。
例如,当我们解决一个数列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出下一项的值。
三、分析法分析法是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它通过将问题分解成几个较为简单的子问题来解决。
在使用分析法时,我们首先要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子问题,然后逐个解决这些子问题,最后将子问题的解汇总起来得到整个问题的解。
例如,当我们解决一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多项式分解成几个不可约的因式,然后逐个求解这些因式。
四、代数法代数法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引入未知数和方程,将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的求解问题。
在使用代数法时,我们首先要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设定未知数和方程,并建立相应的方程组,然后求解这个方程组,最后通过求解得到的解来得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当我们解决一个关于两个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问题时,我们可以设定两个未知数,并建立相应的方程组,然后求解这个方程组。
综上所述,解题方法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
在三年级数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并运用对策法、归纳法、分析法和代数法等多种解题方法,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掌握这些解题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解题中。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一、审题技巧1. 仔细读题例如:“果园里有苹果树30棵,梨树比苹果树多10棵,问梨树有多少棵?”解析:读题时要明确已知条件是苹果树有30棵,梨树和苹果树数量的关系是梨树比苹果树多10棵,问题是求梨树的数量。
要把每个数字、字词的含义都理解清楚,不能漏读或误读信息。
2. 圈出关键信息对于上题,可以圈出“苹果树30棵”“梨树比苹果树多10棵”这些关键信息。
解析:圈出关键信息有助于在解题过程中快速找到有用的数据和关系,避免被多余信息干扰。
二、分析数量关系1. 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如在“小明有15颗糖,小红的糖比小明的2倍少3颗,问小红有多少颗糖?”解析:已知量是小明有15颗糖,未知量是小红有多少颗糖。
同时还要明确数量关系是小红的糖数 = 小明的糖数×2 3。
2. 确定运算关系在“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80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倍,问科技书有多少本?”解析:这里的运算关系是乘法,因为科技书的数量是故事书数量的3倍,所以科技书数量 = 80×3 = 240(本)。
如果是“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80本,比科技书的2倍多20本,问科技书有多少本?”这里的运算关系就复杂一些,需要先从故事书的数量中减去多的20本(80 20 = 60本),再除以2得到科技书的数量,即60÷2 = 30本。
三、列式计算1. 根据数量关系正确列式例如“三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比男生少5人,求全班人数。
”解析:首先求出女生人数,因为女生比男生少5人,所以女生人数为25 5 = 20人。
全班人数就是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列式为25+(25 5)=40人。
2. 注意运算顺序在“18+2×(10 6)”这个式子中。
解析:根据四则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10 6 = 4,再算乘法2×4 = 8,最后算加法18+8 = 26。
四、检查答案1. 代入原题检查例如“一个数除以5商是8,余数是3,这个数是多少?”解析:根据被除数 = 商×除数+余数,算出这个数是8×5+3 = 43。
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大全

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大全数学解决问题大全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充分理解问题。
学生应该仔细阅读问题,确定问题要求解决的内容,理解问题描述中的关键信息。
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做一些思维导图或画图来帮助整理和理解信息。
二、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后,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和给出的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或算式。
通过分析问题,学生可以辨别出问题中的条件、未知数和关系,从而明确解题思路。
三、选择解题方法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解题策略。
例如,对于加减法问题,可以使用列竖式或画图法;对于乘除法问题,可以使用倍数关系或分组法等。
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最适合的解题方法。
四、计算答案选择了解题方法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运算的顺序和步骤,避免出错。
可以使用计算器或计算工具辅助计算,但也要注意审查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五、检验答案计算出答案后,学生应该进行答案的检验。
可以反复阅读问题,确认自己所得的答案是否符合问题的要求。
此外,还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将答案代入到问题中进行验证。
如果答案正确,就可以自信地进入下一道题目;如果答案不正确,需要检查解题过程中是否有错误。
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
学生可以将每道题目的解答过程记录下来,形成解题思路的总结和归纳。
通过总结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练习题目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目。
练习题目可以涵盖各个知识点和难度层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解题的熟练度和准确性。
总之,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攻略
解决问题共分为三大步骤分别如下:
一、阅读与理解
1、找出题中的信息,一般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表格信息等;
2、找出题中的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有几个问号就有几个问题。
二、分析与解答
这是解决问题最关键一步,我为大家举例说明。
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
1、看问题找信息,逐一突破
举例如下:
学校食堂买了22箱苹果,每箱有2层,每层有15 个。
全校有 6 个年级,每个年级有 3 个班,平均每班有36 人。
每 4 个苹果约重 1 千克,每千克苹果 5 元钱。
(1)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2)每人 1 个苹果,够吗?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攻略:
①当看到第( 1 )小问的问题时,我们发现问题是与苹果相关的,所以我们就去与苹果有关的信息,分别有如下信息:“学校食堂买了22 箱苹果,每箱有 2 层,每层有15 个”。
②当看到第(2)小问的问题时,我们发现问题是与“人”还有“苹果”有关的,第(1)小问有关的苹果的个数已经解决了,所以这问主要找与“人”有关的
信息,分别有如下信息:“全校有 6 个年级,每个年级有 3 个班,平均每班有36 人”
2、看条件得信息,逐次突破
举例如下:
①当看到条件我8天才吃608害虫”时我们应该快速得到用608 +可以求出 1 天吃多少只害虫;
②当看到条件我5分钟打了495个字”时我们应该快速得到用495宁可以求出 1 天打多少个字;
③当看到条件“图书室新购进35 包故事书,每包12 本”时我们应该快速得到用35X 12可以求出35包故事书有多少本;
④当看到条件“李叔叔买了14 只烤鸭,每只68 元”时我们应该快速得到用68X 14可以求出1 4只烤鸭一共多少钱;
以上两种方法都可用,一般情况下都用第 1 种方法“看问题找信息,逐一突破”,当有些条件非常明显可以得到信息时,可以用第 2 种方法“看条件得信息,逐次突破”。
三、回顾与反思
回顾与反思也就是检查自己做的对不对的一种过程,很多同学们经常会忽视,这里介绍如下两种方法:
1 、反推法
例如:将60 人平均分成2 队,每队平均分成 3 组,每组有多少人?
列式如下:60-2-3=10人)求出每组有10人。
反推如下:每组有 1 0人,每队 3 组就有30人,2 队60人,解答正确。
2、另找一种方法来解决
例如:超市一周卖出 5 箱保温壶,每箱有12个,每个保温壶卖45元。
一共卖了多少钱?
第一解题方法:先求每箱卖多少钱?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45X 12X 5=540(元)
第二解题方法:先求 5 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12X 5X 45=54元)
两种答案相同,也算是一种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