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心理学课程标准
文秘心理学学习计划

文秘心理学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了解文秘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效率;2. 掌握文秘心理学的应用原则,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3. 培养正确的心态和态度,增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压力的能力;4.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二、学习内容1. 文秘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文秘心理学的概念和范畴(2)文秘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文秘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4)文秘心理学在工作中的应用2. 文秘心理学的应用原则(1)文秘心理学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2)文秘心理学在沟通交流中的应用(3)文秘心理学在时间管理中的应用(4)文秘心理学在团队协作中的应用3. 心理健康与自我管理(1)心理健康与工作效率(2)压力管理与自我调节(3)情绪管理与自我调整(4)自我管理与个人成长三、学习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阅读专业书籍、论文,了解文秘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实践应用结合工作实际,灵活运用文秘心理学的应用原则,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 经验分享参加相关培训和讲座,听取经验分享,借鉴他人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4. 自我调节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四、学习计划1. 阶段一:理论学习(1)时间安排:连续阅读文秘心理学相关专著,每天至少1小时;(2)内容概要:了解文秘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3)学习目标:在一个月内完成理论学习,对文秘心理学有个整体认识。
2. 阶段二:实践应用(1)时间安排:结合工作实际,每天至少半小时应用文秘心理学知识;(2)内容概要:灵活运用文秘心理学的应用原则,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协作能力;(3)学习目标:在两个月内将文秘心理学的应用原则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
3. 阶段三:经验分享(1)时间安排:每月参加一次相关培训或讲座,听取经验分享;(2)内容概要:借鉴他人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3)学习目标:在三个月内积累一定的经验,提高工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秘书心理学项目三 秘书的个性心理

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起源: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 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 是后天的,它是人在社会活动中与社会环境交互作 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可塑性:气质较为稳定,虽也可能逐渐产生变 化,但变化较缓慢,可塑性较弱。性格的可塑性则 较强,环境与教育对性格有着明显的塑造作用。 行为:气质指向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 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指向行为内容,表 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 之分。
二、秘书的个性心理特征
1、秘书的气质 2、秘书的性格
1、秘书的气质
他们的气质好吗?
生活中所说的“气质”与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稳定的、典型的动力特征。也 就是通常所说的“脾气”、“秉性”。表现为心理活动 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等。 (如:情绪体验的强度、思维的灵活性、注意的集中性 等) 具有某种气质的人,在不同内容的活动中所表现出 来的动力特征相同。如,一个具有情绪易激惹的气质特 征的人,和人聊天时容易冲动,与人交谈时常忍不住打 断别人,等待时坐立不安,参加比赛前常沉不住气。
抑郁质类型的秘书
因感受性强、思维细密、善于觉察且 孤僻,适于从事机要秘书、文件起草、档 案管理等工作。
小结
秘书人员也应加强气质修养,使自己成为 能适宜秘书各项工作综合要求的优秀人才。 生活中纯属单一气质类型的人非常少,绝 大多数人都属于混合型。另外,由于各单位实 际情况的不同,有的单位规模较大、组织结构 完整,各项工作任务繁重,因而分工较细,秘 书人员的分工也不尽相同,例如一些大型企业; 有的单位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简单,秘书人员 所在的部门工作综合性强,因而秘书人员的工 作综合性也强,不可能仅从事某一气质类型所 适宜的工作,对秘书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现代秘书心理学第十六章 秘书的心理健康

近几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类新的健康标 准。这一新标准包括肌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部分,具 体可用“三良好” (精神健康)和“五快”(肌体 健康) 来衡量(见图16-1)。
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 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三 良 好
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 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图16-4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日常生活中,许多社会心理因素会形成强烈的刺 激,使人产生心理紧张的状态,导致体内各种内分泌 失调,引起各种疾病。 生活中的挫折:沮丧和抑郁会使人心理压抑、情 绪低落。 恶劣的人际关系:当人受到敌视、冷眼时,心理 压力大;猜忌、嫉妒,也容易 形成不健康心理。 紧张的工作: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信息量急剧增 长,对人们的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冲 击,人的情绪紧张程度大大提高。
秘书活动的紧张性、快节奏和高压力,都对秘书 的心理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对秘书人员进行培养、选拔、考核、配置等工
作中,应重视心理品质这一重要条件。秘书在自我发
展、自我完善的进程中,也要努力加强心理修养,不
断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三节 秘书的心理健康
人类基本心理状态涉及最健康、健康、较
健康、心理缺陷、较轻的心理疾病、严重的心
理疾病,这样一种连续谱的分布。
在心理生理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生理因素
与社会因素以心理因素为中介作用于人体,共
同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机体防御机制崩
溃,从而影响机体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在心理生理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社会因素、心理 因素、生理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机体健康,导致疾 病的发生(见图16-4)。
《秘书心理学》教案

《秘书心理学》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秘书心理学2.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或高职高专学生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4. 学时:32学时5. 学分:2学分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秘书心理学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掌握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提高秘书在工作中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秘书心理学概述:秘书心理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秘书心理素质:秘书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3. 秘书职业心理:秘书职业心理的特点和调适。
4. 秘书人际关系:秘书与领导、同事、下属等人际关系的处理。
5. 秘书心理压力与应对:秘书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秘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秘书工作中的实际案例,探讨心理因素对工作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秘书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模拟秘书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占40%。
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测试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占3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秘书心理学》教材一部,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库:收集一系列秘书工作中的心理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视频资料:选取相关秘书心理学的视频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加深理解。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秘书心理学研究成果和案例。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秘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周:讲解秘书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3. 第三周:分析秘书职业心理的特点和调适。
4. 第四周:探讨秘书与领导、同事、下属等人际关系的处理。
5. 第五周:讲解秘书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
八、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秘书心理素质的自我评估,分析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安排学生参观企业,了解秘书在工作中面临的心理挑战,以及企业对秘书心理素质的要求。
《秘书心理学》教案

《秘书心理学》教案一、教案概述1. 课程背景:2. 教学目标:(1)理解秘书心理学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理论;(2)掌握秘书工作中的人际沟通、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等心理技巧;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案例分析: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角色扮演:模拟秘书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第一章:秘书心理学导论1. 教学内容:(1)秘书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秘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秘书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
2. 教学重点:秘书心理学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
3. 教学难点:秘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第二章:秘书的人际沟通1. 教学内容:(1)人际沟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秘书工作中的人际沟通技巧;(3)提高人际沟通效果的方法。
2. 教学重点:人际沟通的基本概念、秘书的人际沟通技巧。
3. 教学难点:提高人际沟通效果的方法的应用。
四、第三章:秘书的情绪管理1. 教学内容:(1)情绪的定义和分类;(2)秘书的情绪管理技巧;(3)情绪管理在秘书工作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情绪的定义和分类、秘书的情绪管理技巧。
3. 教学难点:情绪管理在秘书工作中的重要性的深入理解。
五、第四章:秘书的时间管理1. 教学内容:(1)时间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秘书的时间管理技巧;(3)提高时间管理效果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时间管理的基本概念、秘书的时间管理技巧。
3. 教学难点:提高时间管理效果的方法的应用。
六、第五章:秘书的职业素养1. 教学内容:(1)职业素养的定义和内容;(2)秘书的职业素养要求;(3)提高职业素养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职业素养的定义和内容、秘书的职业素养要求。
3. 教学难点:提高职业素养的方法的应用。
六、第六章:秘书的心理压力与应对1. 教学内容:(1)心理压力的定义和类型;(2)秘书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其原因;(3)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秘书心理学项目六 秘书的心理健康管理

本节知识点
1、认识情绪
2、秘书的情绪管理策略
一、认识情绪
什么是情绪 情绪的特征 情绪的功能 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
1、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人们基于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在躯体和精神 上复杂的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 (思想)及行为反应(行动)。
对于老师的要求……
情绪是对客观现实、客观情境的一种心理反映; 借助感觉与思想,人的主观体验(认知过程)对 情绪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情绪具有很强的主观 性(情绪本身没有是非标准,人的是非判断会外化为 情绪); 情绪产生的实质在于客观现实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程度,当需要被满足,个体产生满意、愉快的积极情 绪;反之,就会产生生气、焦虑等消极情绪。
3、情绪的功能
(1)适应功能:与环境或情境相适应。直接反映人们生 存的状况,是人们心理活动的晴雨表。如愉快表示处境 良好,痛苦表示处境困难。可通过情绪了解自身或他人 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 展。情商/情绪管理 (2)动机功能: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3)组织功能:当人们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 更容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方面,行为也比较开放,愿意 接纳外界的事物;当人们处在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则容 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甚至产生攻击行为。 (4)信号功能。: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 想的功能。如用微笑表示赞赏,用点头表示默认等。
2、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
(1)智力水平正常。 (2)情感和情绪稳定。 (3)意志健全,行为协调。 (4)社会关系协调。 (5)适应能力强。 (6)健全的人格。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的程度。
小资料:健全和成熟的人格指标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波特,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的需求 出发,提出健全和成熟的人格指标为: ◆有自我扩展的能力。健康的成人能够积极广泛地参与社会 活动,有适当的兴趣爱好。 ◆有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能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无占 有欲和嫉妒心;有同情心,能容忍与自己在价值观念和信仰 上有差别的人。 ◆在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认同感。能忍受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冲 突和挫折,能经得起突然袭来的打击。 ◆具有现实性。健康成人看待事物是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而 非自己所希望,是看清情境并能顺应情境的“明白人”。 ◆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所有的或所缺的都知晓清楚、 准确。理解真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也知道自 己与他人对于自己认识的差别。 ◆有一致的人生哲学。有符合社会规范的、科学的人生观, 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在意识形态、信念和生活方面能够对 他人产生创造性的推动力。
现代秘书心理学.doc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1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 36 学分: 2 适用专业:涉外文秘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一些相关内容,掌握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利用秘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协调关系,制定合适的工作计划,承受工作的压力以及其他因素对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更好的做好秘书的工作。
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管理心理学和秘书心理学的含义,掌握秘书的工作激励深刻掌握秘书的心理素质,掌握秘书的心理健康,秘书的工作心理,牢固掌握秘书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绪论(1)了解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2)了解秘书心理学的学科体系2、秘书的心理素质(1)了解秘书的社会角色(2)掌握秘书的一般能力(3)深刻掌握秘书的特殊能力(4)掌握秘书的情感和意志(5)掌握秘书的气质与性格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2 -3、秘书的工作激励(1)掌握秘书的自我管理(2)掌握秘书的工作激励4、秘书的人际关系(1)掌握秘书的人际交往(2)深刻掌握秘书的人际关系(3)掌握秘书与领导的关系(4)了解秘书的群体心理5、秘书的工作心理(1)掌握会务工作心理(2)深刻掌握信访工作心理(3)了解调研工作心理(4)掌握协调工作心理6、秘书的心理健康(1)掌握秘书的心理健康(2)深刻掌握秘书如何预防心理挫折三、教学安排及方式现代心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以课内讲授为主,习题课或课堂讨论时间不少于4学时。
学生课内课外所用时间之比为1:2。
学时分配建议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3 -四、考核办法开卷笔试,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五、推荐教材[1]《现代秘书心理学》赵中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2]《秘书心理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侯典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秘书心理学教案》课件

《秘书心理学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秘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秘书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和主要内容。
3. 提升秘书在职场中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秘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秘书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2. 秘书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介绍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秘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3. 秘书心理现象的分析:分析秘书在工作中遇到的常见心理现象和问题。
4. 秘书心理素质的培养:探讨如何提升秘书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5. 秘书沟通技巧的应用: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秘书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秘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阐述相关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的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秘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交的报告。
3.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案和课件: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的图片、图表等资源。
2. 实际案例:收集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相应的道具和材料,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4. 参考书籍和文章: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加深对秘书心理学的理解。
六、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引入秘书心理学的实际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理论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秘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包括核心理论和主要内容。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秘书心理现象的理解和分析。
4.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秘书工作中的沟通场景,提升沟通能力。
七、教学安排1. 第1-2周:介绍秘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秘心理学课程标准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附件一:
《文秘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分:3
学时:40
适用专业:文秘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在我国,秘书工作的发韧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真正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初期的研究,往往囿于秘书工作的性质、内容、程序、方法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秘书工作的主体,探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秘书工作中的应用,因此而催生了秘书心理学这一门学科。
秘书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与方法,系统地研究、阐释秘书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是在秘书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属应用学科范畴。
课程的任务:
(一)理论方面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使其能初步掌握一个秘书人员必备的心理素质。
2.通过对秘书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秘书个性心理论和交往行为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秘书职业活动中的应用,以增强秘书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秘书人员能力和秘书工作绩效,为推动秘书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方面
1.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难点、疑点作适当的面授辅导,使学生在实践上系统把握秘书心理学的必备的理论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方法,紧密联系秘书工作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秘书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秘书工作。
前导课程:
文秘心理学与必修课秘书理论与实务、秘书学、公关礼仪、公共关系同属文秘方向专业课程,为先修课程,同时公共课普通心理学也可为先修课程,注意三者之间的协调,
后续课程:
毕业实习与就业指导,可以作为文秘心理学的后续课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文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文秘心理学主要是针对文秘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
是通过对文秘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心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文秘职业活动中的应用,以增强文秘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文秘人员能力和文秘工作绩效,为推动文秘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秘书心理学概述、秘书的个性与实务、秘书的社会角色与实务、秘书的人际交往与实务、秘书处理领导关系的策略与实务、激励理论与秘书工作的实务、秘书的自我管理与实务、秘书的智能素质与实务、秘书职业生涯规划与实务,秘书的压力管理与实务等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2.本课程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并辅以专业实习,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初步掌握一个秘书人员必备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条件
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各学习情境对场地与设施提出了不同要求,总体要求为:多媒体设备、礼仪实训室等。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1.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方法,紧密联系文秘工作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文秘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文秘工作。
2.本课程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并辅以专业实训,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初步掌握一个秘书人员必备的心理素质。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
2.考核要求
(1)命题方式:任课教师出题,逐步建立试卷库。
(2)考试时间:2小时。
(3)成绩评定:平时30%,期末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秘书心理与实务》,李爱娟,沈文其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参考书:
1.利用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补充相关的心理学理论。
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3.《秘书心理与行为》,侯典牧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秘书心理学》,季水河编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秘书心理学》,侯典牧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6.《现代秘书心理学》,赵中利、史玉峤主编,青岛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