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作文结构思路点拨(起承转合、五笔写作)教案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作文结构指导《起承转合如何写》课件

起承转合式运用
那晚,当我像个熟练老成的炮弹手将最后一球准确无误地轰入篮球 筐后,我们终于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我蓦地抬头,那晚的月光格外皎 洁,娟然如拭。在如潮的鲜花和掌声中,父亲,那拨樟树叶的伟岸身姿, 呈现眼前,犹如天上那轮明月,清亮皎洁。一种抑制不住的情感哽咽在 喉:“父亲,谢谢你送给我的那轮明月。”
【起承转合式结构】一般写作思路
起承转合式结构
第四步:合
起承转合四步骤
写心中充满希望、心态恢复从容
呼应开头、中心、题目
直接抒情、议论, 揭示中心。
回归开头写景状物
15% 20%
50%
15%
起承转合式结构
合:受到启示, 心态恢复从容。
是啊,树经历过伤痛后,反而开出了更美的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一阵东风吹来,吹去了我的帽子,吹起了我的刘海,槐花飘落,轻轻吻着我 额上的伤疤。阳光下,槐花在枝头舞动,在清风中形成一个个浮动游离的光点, 似乎在吐露着幸福的喜悦……
起承转合式例文
这时我不经拿出画板和笔记录这美好的瞬间,拿起笔,我便全神贯入了。有时我细笔勾勒,有时我浓墨
转 着色。在被普通的美而震撼到的我感觉画都有了生命。我太投入了,都没发现花店老板的到来。 “咔嚓”, 相机的快门声惊到了我。停下画笔,抬头一看,老板对我友好地笑了笑:“你画的很好,普通的花都能被你 描绘这么美丽,你内心也一定非常美好吧!”他盯了我的画许久,“你画画的样子,很认真,很美。”他诚恳 地对我说。“谢谢。”我笑了,这几句话或许是对我今晚最大的安慰了。“我想买下它,这太令我感动了。”老 板对我说。我怔了,感动?“没事,谢谢你,送你了。”我对他微微一笑,便转身离开。 第二天晚上,我走在这条街。看到了花店,雏菊还是那么美。只是它的上方贴了我的画和我画画时的照 片,以及几个娟丽清秀的字:最美的姿态。
2020年中考——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方法和技巧辅导 学案

2020年中考语文写作方法和技巧辅导学案历年的中高考作文,都会成为考试过后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写得一篇好作文是各位考生们一直想要修炼的技能,在面对语文考试写作时,如何做到“下笔如有神”,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呢?这不仅需要考生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上的积累,也需要考生们掌握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本次课我们将通过对中考作文的分析和总结,归纳出一些实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们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题型分析(一)考察目标:考生能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的观察和感受生活,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经历的体验、看法或感悟等。
选择恰当的主题、角度和表达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条理清晰,逻辑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适当运用平时所学的写作技法,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写出一篇内容充实,文情并茂的文章。
(二)考察方式:根据考试题目要求,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
(三)中考作文常见类型:1.命题作文: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2.半命题作文: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人们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3.材料作文:指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的中心来立意、构思和写作,所写文章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和主旨。
4.话题作文:指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题一般不强调主旨观点,内容、体裁上也不予限制。
二、中考语文写作辅导(一)写作思路与步骤:◆写作动笔前的3个准备工作:1、审题 (明确题意、文体)2、选材,确定中心主旨3、列好提纲,确定大概内容◆写作的6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拟好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写好题目是中考语文高分作文的方法之一。
“题好一半文”,一个亮丽的题目,会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好的作文题目要简洁、新颖、有寓意或概括性。
第二步,开头亮眼开头是文章的脸面。
记叙文写作的起承转合+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转”法再析】
【起】 寒冷冬日,鹅毛大雪,地上出现结冰的水坑,一黄 发的青年摔倒后,愤愤离开。
【承】 我不信邪,可是还是“中枪”了。一屁股坐在地上, 脚扭了一下,隐隐作痛,无人帮忙。
【转】 本以为黄发青年他们会幸灾乐祸,却出乎意料的帮 我离开困境。还带了铲雪工具热火朝天的铲了雪。
【合】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续集”,都是生活的瑰宝,值得 我们去挖掘,去深思!
【小说起承转合】
小说《窗》结构:
【起】同一病房中,靠窗病人为不靠窗病人描述 窗外发生的有趣的事,不靠窗病人觉得是一种享受 。
【承】不靠窗病人羡慕嫉妒恨靠窗病人,此想法 日益强烈,并在靠窗病人病情发作时见死不救,只 为可以换床位,就能够看到窗外有趣景象。
【转】不靠窗病人终于如愿以偿,等他努力 探头朝窗外看时,窗外竟然是一堵光秃秃的墙!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古诗起承转合】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起承转合】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位,您坐错车了!”
.
合 有一种忍让,叫做让你后悔都来不及,如 果嚎叫能解决问题,驴早就统治了世界。
——记叙文结构设计
【古诗起承转合】
【起】 【承】
麻雀
【清】李调元
一窝两窝三四窝, 五窝六窝七八窝。
【转】 食尽皇家千钟粟,
【合】 凤凰何少尔何多。
【起承转合】
“作诗有四法: 起要平直, 承要春容, 转要变化, 合要渊水。
中考作文结构篇-起承转合(素材)

结构篇一、起承转合结构方法详解:起承转合式结构,是写作当中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
“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全文的总结,是主题的升华,是结尾。
合理地运用起承转合可以使文章行文严谨,事理清晰,文章上下一脉相承。
同时有效地突出文章要表达的关键性情节,制造文章的曲折感,调动读者阅读兴趣。
起笔宜开不益合,或单刀直入,或启发思考,或引起注意,开头变化多端,但要以自然引出主旨为佳。
承接或正承或反承,以顺畅为妙;承后的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迂回曲折,曲折有致,由深入理,才是上品;合即结尾,或揭示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发遐想,以有力取胜。
人物事件转折点:▶转折点——【同学】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小溪同学在期中考试中进步显著,从年级30名一跃而至年级第五,同学们纷纷向她取经。
她淡然一笑,说:“无他,善于抓细节而已。
”“细节?说来听听。
”小陈同学一脸惊讶道。
“比如,我备有一个随手笔记,上课时随机记录自己的灵感、老师强调的重点、练习中的频错点,这是我每天要重点解决的学习内容;又如,认真分析错题,由一个题的错误去发现一个知识点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刷题,一个一个消除知识盲点......”“哦,明白了,原来我跟学霸的距离就差一个细节啊!”小李同学忍不住感叹道。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⑤字数不少于850字。
毫厘之差,成败之遥①皎洁的清辉如水一般,从漆黑天幕缓缓淌下,渗过窗棂,一丝不苛地印下了远山剪影的每处崎岖,也使万千月相有条不紊地依次绽放于新濡湿的墨盘。
可屋内的我没有闲暇欣赏月景,案首歪斜地铺着边角破裂了几处的宣纸,墨盘旁的毛毡星点散落着几滴飞溅出去的墨汁。
②面对时间急迫的比赛,我并未多加思考,只是像往常练习一样,仓促沾上浓墨,胡乱刮干笔尖,将在练习纸上写过的全部原封不动誊写在作品纸上,我囫囵吞枣般写完了整幅参赛作品。
初中作文指导:起承转合式作文指导

起承转合式文章【选材一:抓住机会,绽放美丽】1.剧情梗概:经历过写作比赛失利的“我”,看到了秋季于路边独自开放的花儿,终于解开了那条缚着心灵的绳索,决定再次参加作文大赛,像这花儿一样,不刻意选择季节,抓住机会,去绽放自己的美丽。
2.故事设计:起:我看到公告栏里关于作文大赛的通知承:回忆起上次比赛的失利,陷入了犹豫转:看到路边独自于秋季盛开的花儿,获得启发。
合:我决定再次参加比赛,像花儿一样绽放。
3.展开分析:这是一篇起承转合式的作文,根据起承转合式结构进行分析,文章共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音的第一一段,也就是起的部分,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起因:校园作文大赛们稿又开始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第三四五段,也就是承的部分,写了“我”想起了上次作文比赛的失利,害怕再次失败而犹豫不决,它成了束缚“我”心灵的绳索;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第六七八段,也就是转的部分,写的是“我”正在犹豫之际,看到了路旁千秋季独自盛开的花儿,受到了启发:即使没有陪伴,即使无人欣赏,也要开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为大地增添美丽的色彩;第四部分也就是文章的第九、十段,即合的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结局:那条缚着心灵的绳索一下子断了,我决定要像这花儿一般,抓住机会,去绽放自己的美丽。
(重点)4.点评发散:这个“故事”的核心思路是:不要害怕失败,要能够抓住机会,去绽放自己的美丽。
以此为基础,我们就可以构架出很多类似的起承转合式文章。
比如说,我们的起就写自己看到了某一个比赛或者是某次考级的通知;承就写,自己回忆起曾经在这个老级或者比赛中失败了;转就写,干深秋或者深冬时节,在其他花儿都已归干沉寂之时,却仍然盛开着某种花儿,从而得到启发:即使没有陪伴,即使无人欣赏,也要开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为大地增添美丽的色彩;合就写,“我”最终决定像这朵花一样,不刻意选择季节,抓住机会,去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这个选材实际上借鉴的主要就是两点,一是对干独自盛放的花儿的启发:不刻意选择季节,即使没有陪伴即使无人欣常,也要抓住机会去综放屈干自己的美丽,为大地增添美丽的色彩这个点的借鉴,有利于升华我们文章的主题;二是作者在文中设置的线索:先是以作文比赛引出束缚自己心灵的绳索:曾经作文比赛失利:然后以独自盛开的花儿作为解开这缚心的绳索的关键,这个点的借鉴有利于文章结构的条理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初三语文】作文结构思路点拨(起承转合、五笔写作)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
好的结构,能让写作者行文有序、张弛有度地写人叙事,深入细腻地表达情感,有条有理地发表见解,有效地防止写作时信马由缰的现象,从而使文章不枝不蔓,中心突出。
好的结构,能带领阅读者踏雪寻踪,快速踩准文章的节拍,理清行文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领略作者的感情,接受作者的见解,从而充分体味文章的美感,享受阅读的快乐。
二、复习预习列提纲:1拟定题目2、写主题句3、简述内容(包括主题、材料、段意、层意等)4、选择结构5、正文: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五笔写作法轻点一笔——概说事件交代一笔——介绍原委(穿插一笔——烘托点染)简叙一笔——略写事件巧折一笔——写出波澜(详写一笔——优美、生动细节化)深化一笔——表达感悟注意:五笔不一定是五段,它是文章的骨架,可以细化出更多的内容秘诀:1、将小小的生活细节放大化,小中见大。
2、将平静的故事写出波澜。
3、将一般的感受进行升华。
知识点2起承转合写作法: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和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1、起主要指起领全篇的开头,讲究“新”“活”“深”,既要引人入胜、不落窠臼,又要紧密切题、恰当引篇。
记叙文的开头方式很多,如触景生情式、渲染烘托式、提挈全篇式、平中见奇式、引用点题式等。
具体采用哪种开头的方法,应根据记叙文的具体实际需要来定。
例如,写回忆性的记叙文,可以采用触景生情式,由眼前的现象,触发隐藏在内心的情感,不能自己,引起回忆。
起,还包括每段的开头。
每段的开头也不是随意而为的,一方面要与上文恰当连接,另一方面要注意本段的中心以及与其他句子的逻辑关系。
2、承指文章上下段的承接、联系。
记叙文各部分之间必须气血贯通,脉络分明,造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行文中,不但要安排好句与句的衔接,而且更需要安排好段与段之间的合理承应,准确反映所记叙的事件的内部条理。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写作复习指导《文章思路》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写作复习指导《文章思路》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共7个自然段)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
思念父亲,点明“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7),照应开头,写别后思念。
泪光中再现“背影”,喟然长叹,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本文写作意图:其一,朱自清的弟弟说:“1923年,大哥(指朱自清——笔者)以他的前妻为主角写了一篇小说,名为《笑的历史》,大意是说旧家庭婆媳关系中缺乏欢乐,笑也难得,父母读后有些误会,大哥察觉后,又写了《背影》一文,感谢二老养育的功劳。
”这段史料是朱自清先生的三弟朱自华提供的(见87.4.5《解放日报》),它进一步证实作者写《背影》的动机确有自责,表示歉意的一面。
其二,作者北上以后,收到父亲的信,信中写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这段富有深情的话语更加触动作者的情思,所以“在晶莹的泪光中”,作者发出了一声长叹:“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一声长叹,是思念,是悔恨,是歉意,还是兼而有之,从他写好《背影》后的行动也可以找到答案。
“大哥(指朱自清)对父母很孝顺,《背影》刚发表,他立刻把书寄回扬州东关街仁丰里家中。
我赶紧捧上楼去,先给父亲看。
父亲读了以后很高兴,又说给母亲听,细细作了解释,一家人尽释前嫌。
”(引文同前)主题思想:《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它通过对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的描述,特别是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就是语言朴素自然,清新隽永,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敦厚。
这些特点的把握,必须建立在一个“读”字上。
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可分三步进行,这三步的基础就是“读”。
1)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线索。
2)读课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3)读课文,领会作者语言特色。
“起承转承合”五字法快速构思作文

“起承转承合”五字法快速构思作文作者:黄正斌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35期高考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架构起作文的结构,并且在一定的行文结构中能够自由灵活地表达,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作为教者,能否帮助学生掌握一种行之有效的且不束缚学生思想表达的快速构建作文的技巧呢?笔者经过多年探讨和实践,巧妙地把绝句中“起承转合”引入到作文教学中来,形成了“起承转承合”快速构思作文五字法。
现简述如下,以飨读者。
“起”,文章的开头,要求“入题”,对于命题作文而言,要直奔文章题目或中心而来。
如作文题目是“我眼里的幸福”,开头不妨这样写:“拥有爱心,奉献爱心就是我眼里的幸福。
”“起”是对文章题目的具体化,指引着文章的行文方向。
“起”的语言不要太长,尽量把语言写得美一点,多一点意蕴,能为下文的发挥多一点拓展空间。
示例:《怀表,很老很老了》:一块怀表很老了。
【起,语言简洁,一句话,但紧扣题目,入题及时到位。
】“承”,是对“起”的展开,规定着立意方向。
展开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通过铺排的方式,用优美的语言展开;二是通过记叙的方式展开,通过小故事、小材料展开。
“承”的部分切忌用纯抒情的句子,那样显得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承的内容要具体,同时能为下文的论说奠定坚实基础,为下文的“转”做好铺垫。
示例:(承接上文《怀表,很老很老了》,下同)它镀铬的壳子已经斑驳,针盘也有好几个地方锈蚀。
是带着日月盈亏的刻度么……某天,我把它拿去找修钟表的师傅。
他一看,笑了,“古董啦,不过一般机械表是106个零件吧……上点油?”我说:“你看哩!”他拧了拧发条说:“只要动个小手术,等着好了。
”他打开表,拆了零件。
我点烟吸着,给他一支。
他急性阻拦:不是吸烟时候,烟灰掸不得的。
于是,他把零件挨个吹一吹,放在玻璃盘子120号汽油中。
然后,以极细软的纸吸干,装配。
一根微丝就着瘦长的小瓶口滴下点点油滴,上在轴上,上在钻石上,“行喽”。
经他一拨弄,怀表复活了,金属簧轻轻响着,像在伴奏一种韵律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
好的结构,能让写作者行文有序、张弛有度地写人叙事,深入细腻地表达情感,有条有理地发表见解,有效地防止写作时信马由缰的现象,从而使文章不枝不蔓,中心突出。
好的结构,能带领阅读者踏雪寻踪,快速踩准文章的节拍,理清行文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领略作者的感情,接受作者的见解,从而充分体味文章的美感,享受阅读的快乐。
二、复习预习列提纲:1拟定题目2、写主题句3、简述内容(包括主题、材料、段意、层意等)4、选择结构5、正文: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五笔写作法轻点一笔——概说事件交代一笔——介绍原委(穿插一笔——烘托点染)简叙一笔——略写事件巧折一笔——写出波澜(详写一笔——优美、生动细节化)深化一笔——表达感悟注意:五笔不一定是五段,它是文章的骨架,可以细化出更多的内容秘诀:1、将小小的生活细节放大化,小中见大。
2、将平静的故事写出波澜。
3、将一般的感受进行升华。
知识点2起承转合写作法: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和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1、起主要指起领全篇的开头,讲究“新”“活”“深”,既要引人入胜、不落窠臼,又要紧密切题、恰当引篇。
记叙文的开头方式很多,如触景生情式、渲染烘托式、提挈全篇式、平中见奇式、引用点题式等。
具体采用哪种开头的方法,应根据记叙文的具体实际需要来定。
例如,写回忆性的记叙文,可以采用触景生情式,由眼前的现象,触发隐藏在内心的情感,不能自己,引起回忆。
起,还包括每段的开头。
每段的开头也不是随意而为的,一方面要与上文恰当连接,另一方面要注意本段的中心以及与其他句子的逻辑关系。
2、承指文章上下段的承接、联系。
记叙文各部分之间必须气血贯通,脉络分明,造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行文中,不但要安排好句与句的衔接,而且更需要安排好段与段之间的合理承应,准确反映所记叙的事件的内部条理。
记叙文的承要自然、流畅。
主体部分,材料可分别以时间或空间顺序成文,也可以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的“纵横交叉”顺序成文,如游记类。
也可以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序成文,也可按照材料自身的性质特点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组织成文。
技巧:承接开头,若开头急促,承接不妨和缓;若开头上扬,承接不妨下抑等。
例如朱自清《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简练的笔墨急抒思父之情。
第二段承接开头从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写起,娓娓道来极为舒缓,给读者较多的思维空间。
3、转主要指文章内容的转换、表达的变更。
记叙文的转涉及很多方面,如内容上由现在转到过去,由景转为情,由物转到人,由平淡转为深邃等,表达上由顺叙转为倒叙,由记叙转为议论,由动转到静等。
不论哪一种转,都必须以文章中心为统帅,服从于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需要。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由抑到扬、由记叙到抒情、由实写到虚,使整篇文章波澜起伏。
4、合指文章的结尾。
古语云,一篇之妙在于落句,极言结尾不仅要紧扣中心,注意全文的整体性,而且要注意锤炼,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并引人遐想。
结尾的方式:卒章显志式、画面重现式、展示未来式、蕴含哲理式、委婉含蓄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自然得体,与情节发展的规律相吻合,受制于文章的主题。
四、例题精析【例题1】用五笔写作法分析下面的《散步》散步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5、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6、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7、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8、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案】第1段:轻点一笔;第2段交代一笔;3、4两段穿插一笔;5、简叙一笔;6、7巧折一笔;8深化一笔。
【解析】1、第一段是文章的开头,是倒叙,可以说是轻点一笔。
其作用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事物的一种结果,或者展现一个生活的画面。
2、第二段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对第一段所写事件进行补充、解释,可以说是交代一笔。
3、4两段离开了叙述的主线,指向景物描写,用景物来烘托一家人散步的美好背景,这叫穿插一笔。
5、这一段回到叙事的主线上,开始出现镜头,略写一家人的散步,叫做简叙一笔。
6、7详写一家人散步的过程,写散步的过程中的分歧,由于分歧,散步中就有了故事,也就有了波澜,这叫巧折一笔。
8、最后一段既抒发感情又表达感受,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叫深化一笔。
【例题2】【题干】分析下面这篇记叙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构建框架的?风中的小树1、夏日渐浓,黄昏之下,手握着不敢拿出手的成绩单,拖着长长的身影,慢慢走着。
一阵微风吹过,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2、努力了那么久,起早贪黑,换来的却是那不堪入目的成绩。
真的太失望了,原本那还保留的力量,也随着这张成绩单消失的无影无踪。
心想:命运为什么总是跟我开玩笑,老天似乎也太残忍了。
不是说努力就会看到结果吗?我握紧了手中的那张成绩单,一声怒吼,飞快地跑着,我想将心中的那些不满与气愤都发泄出来。
3、不知跑了多久,我累得再也跑不动了,伏在一棵树上喘息着。
眼泪顺着眼眶流了出来。
我用手擦了擦早已模糊不清的眼睛,忽然我看到了一些小树,它们也生长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这里因为缺水而使土地都像裂了嘴唇的孩子一样,那一棵棵小树也因为缺水缺营养长得又矮又细,仿佛一阵风吹过,它们便会被连根拔起的卷走一样。
我仔细看了看它们,每棵树上都有许多小孔,因为被人忽略,已经被虫子摧残。
4、我突然觉得它们似乎和我一样,上天对我们都十分的不公平,我不禁心疼的拍了拍眼前的小树,无奈地摇了摇头。
5、这时天空突然变了脸,一阵狂风吹过,乌云便布满了天空,接下来便是肆虐的雨点。
我连忙找个近一点的地方躲雨,我看见,那一棵棵小树已被吹得斜弯了腰,但是无论那风吹的多大,它们都咬牙坚持着。
6、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雨已经渐渐停了,我走近那些小树看了看,不由的惊叹!他们没有倒下,反而更显生机,那原先有些暗沉的叶子,也变得翠绿。
7、我看了看天空,深吸一口气。
心想:连植物都那样的坚强,更何况人呢!我也应该变得坚强起来!失败一次算什么,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却迟迟不肯振作起来。
只要我有理想,只要我继续努力,我就不信,成功不向我靠近。
8、我对着眼前的小树笑了笑,重拾起那丢弃的信心和理想,望着前方的大路,觉得它比平时更加宽广平坦,一路上有鲜花小鸟的陪伴。
我将带着我的信心和理想,向着我的目标积极努力奋斗。
【答案】1、2两段是开端部分,也就是文章的“起”。
3、4两段是初步发展部分,也就是文章的“承”。
5、6、7段是高潮发展部分,也就是文章的“转”。
最后一段是结尾部分,也就是文章的“合”。
【解析】1、2两段是开端部分,也就是文章的“起”,先用描写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并初步指出了事件——奔跑发泄不满。
3、4两段是初步发展部分,也就是文章的“承”,写自己遇到了小树,并对小树进行细致的描写,突出自己和小树的相同之处,为下文写小树的坚强做铺垫。
5、6、7段是高潮发展部分,也就是文章的“转”,设置了一场大风雨,细致描写风雨中的小树,突出小树的坚强,对比自己,获得启发。
最后一段是结尾部分,也就是文章的“合”,写出了小树对我的影响。
课程小结1、五笔写作法:轻点一笔——概说事件交代一笔——介绍原委(穿插一笔——烘托点染)简叙一笔——略写事件巧折一笔——写出波澜(详写一笔——优美、生动细节化)深化一笔——表达感悟2、起承转合写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