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价报告.doc

合集下载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评估企业运营对环境的风险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评估企业运营对环境的风险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评估企业运营对环境的风险(正文开始)一、引言环境风险评估是一种评价企业运营对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和影响的方法。

通过对企业的运营活动、资源利用、废物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本报告将评估企业运营对环境的风险,以期为企业环保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企业概况1. 企业名称:XXXX公司2. 企业类型:制造业3. 企业规模:员工人数XXXX人,总资产XXXX万元4. 企业经营范围:XXXXX5. 企业地理位置:XXXX省XX市XX区三、环境风险评估1. 环境法规合规性评估根据对企业现行环境法规的分析和实地考察,确定企业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对其合规性进行评估。

通过检查企业在排放、废物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履约情况,评估企业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和潜在的环境风险。

2. 环境质量评估评估企业运营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包括大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等方面。

通过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对周边居民的调查,评估企业的运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确定潜在的环境风险。

3. 废物管理评估对企业的废物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废物的产生、收集、存储、处理和处置等环节。

通过现场调查和对废物处理设施的检查,评估企业废物管理的合规性和潜在的环境风险。

4. 资源利用评估评估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能源、水资源等方面。

通过对企业能源消耗和水资源利用情况的分析,评估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潜在的环境风险。

5. 突发事件风险评估评估企业面临的突发事件风险,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等。

通过对企业所在地的环境和历史突发事件的分析,评估企业受灾概率和潜在的环境风险。

四、风险管理建议基于对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以下风险管理建议:1. 加强环境法规合规性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确保企业运营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2. 强化废物管理,优化废物处理流程,减少废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和措施,降低对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单位:分公司编制日期: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七日目录分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1 前言环境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是识别公司存在有主要的环境风险源,划分环境的风险级别,采取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措施,如何将无法接受的环境风险水平降至社会和环境可接受的最低限度;环境风险评估是环境管理的科学基础和重要依据;环境风险评估主要评价人为环境风险,即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危害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在不同概率下时间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采取适宜的对策;环境风险评估能增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切实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2 总则编制原则⑴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⑵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单位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⑶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⑷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依据法律、法规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4月24日;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应急手册2003年5月;⑻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新修定国办函2014 119号;相关依据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新修定环境保护令34号;⑵环保部文件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2015年1月8日;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发201434号;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5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安政发201331号;6关于进一步加强汉江水质保护工作的意见安政发201332号;相关标准及规范⑴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⑵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⑷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⑸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⑹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⑻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⑼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⑽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3. 环境风险识别公司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源有:.当布袋收尘器出现破损,将导致烟囱粉尘排放浓度超标,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及周边的环境;水环境影响,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全部回用,没有废水排放;声环境影响,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厂界噪声满足3类区昼间厂界噪声标准65dBA的要求;夜间:只有西厂界噪声不能满足3类区昼间厂界噪声标准55dBA的要求,西厂界的最大超标距离25m,而此范围内无居民等敏感点,不会发生扰民等噪音污染现象;固体废物及防治,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各生产环节中除尘器收下的粉尘,该粉尘全部返回生产工艺,不外排;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本单位生活垃圾定期由当地环卫部门运到棋盘井镇垃圾处理场;本项目使用的主要危险物质为氨;本项目设置1个12m3氨水储罐,氨水储量为8 m3,约;罐区输配管网系统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很低,但仍不能排除因种种原因引起氨水泄漏乃至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细致的环境风险因素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出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利于管理部门了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早的消除事故隐患和预防事故的发生;①管材缺陷:是指因材料本身有划痕、擦伤、砂眼等瑕疵,而最终导致泄漏的情况;②焊缝开裂:是指由于焊接质量问题所引发的泄漏事故;③施工不合格:是指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因施工质量不合格所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而引发的漏气现象;④腐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储罐内、外壁的腐蚀,引起泄漏的情况;⑤违规操作:主要指由于人为破坏的情况,其中主要为其它项目施工时的影响;⑥自然因素:是指由于地震、洪水、飓风、开春时地面下沉等自然原因而造成的损坏;⑦夏季高温期间如防护措施不力或冷却降温系统发生故障,易引发易燃液体储罐的火灾、爆炸;⑧贮罐附件,如安全阀失灵、阻火器堵塞、排污孔堵塞、泄漏、压力表、液位计等不密封都会给易燃液体的安全贮存带来严重威胁,造成大量泄漏从而引起爆炸事故;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附录物质危险性标准,氨水不属于有毒、易燃或爆炸性物质,但氨水的挥发物氨气为一般毒性物质,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见表氨水及氨气主要理化性质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所列有毒、易燃、爆炸性危险物质名称,本项目涉及的主要危险物质氨水的储存区的存在量及重大危险源辨识计算见表;表重大危险源识别一览表本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运转设备会产生废油,数量≤1吨/年;废油直接排放造成资源浪费,水和土壤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特别是废油对地下水的污染可长达百年之久,微量的矿物油会阻碍植物的生长和毒害水生生物;本单位设有废油专用储存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全部用于链条润滑,实现废物利用、零排放、零污染的目标;4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布袋除尘器破损防范措施公司将会采取果断措施停窑处理,对破损布袋除尘器进行及时检修或直接更换,以保证粉尘排放浓度达标;同时加大对员工的日常培训,对受损情况进行应急处置,保证在收尘器破损粉尘排放超标情况下能做到有效及时处理;氨水储罐破裂破损防范措施为防止氨水破裂泄漏,公司安排生产安全副总经理、烧成车间主任、安环部门负责人、属地安全员,每周不少于三次不定时检查;每班调度、属地岗位工每小时负责对氨水罐进行检查,一旦出现储罐有破烈,及时更换,另在储罐周边修建有事故收集池和防火堤;上述两项措施可将事故率降至最低程度;5 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评估环境风险受体分为大气环境受体、水环境受体和土壤环境受体;大气环境受体主要为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环境风险受体主要为人群,可按企业周边人口数量进行指标量化;水环境受体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取水口、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特殊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区、鱼虾产卵场、天然渔场等区域,可按其脆弱性和敏感性进行级别划分,同时考虑跨界水体;土壤环境受体主要为企业周边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居住商用地等区域;本单位地处棋盘井工业园区,远离居民、远离农田保护区、附近无生态保护区,环境风险无敏感性;公司二〇一七年九月月二十七日。

GMP环境监测风险评估报告

GMP环境监测风险评估报告

××××××有限公司GMP环境监控风险评估报告制定:审核:批准:目录1概述 (3)2目的 (3)3引用相关标准及产品有关资料 (3)4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工 (3)5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4)5.1 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启动 (4)5.2 风险环节确定 (5)5.3 风险评估 (5)5.4 风险控制 (5)5.5 风险报告 (5)5.6 风险回顾 (5)6风险评估 (5)6.1 风险评估的环节 (6)6.2 风险等级判定 (6)6.3 风险等级判断 (7)7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统计 (7)7.1 风险识别 (7)7.2 风险分析 (7)7.3 风险评估与统计 (7)8风险控制和对风险的再次评估 (11)9风险评估报告 (12)10风险回顾: (12)附录: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图 (12)环境监测质量风险评估1概述根据检测需要,我公司严格按照GMP要求和产品要求执行。

目前质量部QA 共有3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的现场管理经验,通过培训,对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仪器能够熟练操作,公司对QA检测赋予的职责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并经过培训,环境监控设备有:悬浮粒子计数器、手持式悬浮粒子计数器、浮游菌采样器、照度仪、风速计、噪声仪、臭氧浓度检测仪、气体检测报警仪等检测检验设备,能够完成满足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在库房有专用留样室及取样间,能够满足取样及留样的要求。

2目的对影响生产过程控制的因素进行评价,对可能的危害进行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程度、危害的发生概率和可检测性进行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建议采取了降低风险的措施,在日常管理中进行控制。

3引用相关标准及产品有关资料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实施指南3)产品工艺规程及相关质量标准4)相关卫生管理规程和操作规程5)相关生产管理规程和操作规程6)质量风险管理规程4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工No. 管理人员部门职务职责1 总经理管理组组长1)提供风险管理所需的资源;2)批准风险管理计划;3)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某公司环境风险评价报告

某公司环境风险评价报告

某公司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一、概述本报告为某公司环境风险评价报告,旨在评估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护公司及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二、背景调查1. 公司简介:该公司是一家从事石化行业的企业,主要经营石油加工、化学品生产和销售业务。

2. 经营场所:公司位于一个工业园区内,拥有石油加工厂、化工厂和仓储设施。

三、环境评估结果1. 大气污染: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放物可能对周围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特别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需要加强控制。

应对措施:加强对排放源的监测和控制,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标准。

采用低硫燃料和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水体污染: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可能含有有机物和重金属,若未经有效处理,可能直接排放到周边水体中,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应对措施:建立废水处理设施,采用适当的处理工艺去除有害物质,确保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定期进行监测,确保废水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3. 地下水污染:由于公司仓储设施涉及化学品储存,存在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

应对措施:加强地下水监测,确保化学品储存区域的漏油、泄漏等事故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定期检测地下水质量,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4. 废弃物处理: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包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若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废弃物管理制度,包括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

委托专业的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废弃物的处理,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要求。

四、风险评估和管理1. 风险评估:根据环境评估结果,对各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2. 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职责,加强环境监测和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的复查和更新。

五、结论通过对某公司环境风险的评估,发现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废弃物处理等潜在风险。

该公司应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落实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环境风险对公司经营和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编号:CDHG201 502 版本号:YA02xxxx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人:审核人:发布人::目录第一部分风险评估报告第一章前言---------------------------------------------------------------------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1.3适用范围---------------------------------------------------------21.4工作原则--------------------------------------------------------------2第二章公司危险性分析-------------------------------------------------------22.1公司基本情况---------------------------------------------------------2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3第三章风险识别--------------------------------------------------------------63.1 源项分析-------------------------------------------------------------153.2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确定--------------------------------------------173.3 危险物质源强确定-------------------------------------------------193.1后果计算--------------------------------------------------------------19第四章风险计算和评价-----------------------------------------------------204.1泄漏危害后果---------------------------------------------------------204.2风险评价---------------------------------------------------------------23第五章风险管理---------------------------------------------------------------235.1风险防范措施---------------------------------------------------------235.2应急预案---------------------------------------------------------------325.3应急监测--------------------------------------------------------------37第六章总结--------------------------------------------------------------------38第二部分附件附件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表-------------------40附件2周边关系图-----------------------------------------------------------42附件3 应急计划区----------------------------------------------------------43附件4 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名录和清单-------------------------------44第一章前言1.1编制目的为确保公司、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和各项管理制度,防止突发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并能够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及时、准确、有条不紊地控制和处理事故,有效地开展自救和互救,尽可能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境风险评估是指对某一特定区域或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确定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及其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是对评估结果的总结和分析,是对环境风险问题的全面把握和科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首先,环境风险评估报告需要对评估范围进行明确定义。

评估范围的确定是评估工作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评估范围应包括被评估对象的空间范围、时间范围、评估内容和评估目的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报告需要对环境风险进行科学的识别和分析。

环境风险的识别是评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对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包括污染源、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扩散路径、受体环境和受体群体等方面的内容,以确定环境风险的具体特征和程度。

然后,报告需要对环境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风险等级划分。

综合评价是对环境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包括环境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和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内容,以确定环境风险的整体水平和风险等级划分,为后续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接着,报告需要提出相应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报告应提出相应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包括风险控制和监测方案、应急预案和环境修复方案等内容,以确保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最后,报告需要对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和展望。

对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和展望是对评估工作的回顾和前瞻,包括评估工作的优缺点和不足之处、改进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以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综上所述,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是对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估工作,才能有效地识别和管理环境风险,保障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个人能够重视环境风险评估工作,共同致力于构建美丽的生态环境。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环境风险评价报告是一份描述环境风险和给出相关建议的文档。

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一个特定的工程、进程、活动、开发或其它环境事件进行系统分析,评估其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和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和环境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因素诸如环境、社会、健康、安全、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等都会得到考虑。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研究计划: 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范围、方法、时间表和人员。

2. 事件描述: 对研究的事件描述其影响的性质、范围、可能的影响和持续时间等。

这可以包括描述工程或进程、技术和现有环境状况。

3. 风险识别: 对事件和可能的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估,包括风险识别和潜在影响的评估。

此步骤需要确定可能对环境、健康和社区的影响,并确定哪些受影响的人可能受到影响。

4.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估量成功的可能性和可能的影响。

这需要对被评估对象的特征和现实环境进行分析。

对环境、社会和结构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数据。

5. 环境基准: 要估算实现环境风险识别所需的数据,需要制定环境基准,基准可以是技术标准或者法律法规。

6. 风险评估决策: 对有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最佳决策方案的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工具。

建议以减少风险为目标, 总结风险管理的方法。

7. 监控和确认: 评估报告应包括监测和确认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建议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和策略。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国家、企业或单个人,我们都必须关注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同时也可能涉及到政策、法律、经济、社会、健康和安全等方面。

因此,要通过环境评估报告,了解和保护自己的环境,减少可能的水、土壤或空气污染,并对环境安全进行风险管理和保护。

同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也可以被用作决策和政策制定工具。

例如:当政府希望开展一个新计划或项目时,如大型水库建设或城市开发,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可以为政府及社会公众提供环境影响和社区影响的基本信息。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第一篇: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概述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问题频发,环境风险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对健康环境的期望,发展文明、和谐、可持续的社会,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成为重要的手段。

二、定义环境风险评估(EIA)是指对环境的可能影响进行系统、综合、科学的评估,旨在确定环境影响及影响的程度、评估影响带来的环境风险,提出适当的控制措施,以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流程1. 前期准备工作:环境风险评估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确定评估范围、建立评估框架、选择评估方法、收集数据与信息等。

2. 影响评价:通过对环境技术、生态、人文等各方面因素的评价,确定评估对象和环境影响的性质、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

3. 风险评估:综合评估影响识别、影响强度和影响区域范围等因素,系统评估环境风险的可能性、程度和可接受性。

4. 风险控制: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保障环境安全,达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四、案例分析某市拟建设新的体育场馆,环境保护部门对此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估。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他们确定评估范围,建立评估框架,选择评估方法和收集数据和信息等,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随后,他们通过对环境技术、生态、人文等各方面因素的评价,确定评估对象和环境影响的性质、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

接下来,他们通过综合评估影响识别、影响强度和影响区域范围等因素,系统评估环境风险的可能性、程度和可接受性,得出建设该体育场馆具有一定环境风险的结论。

最终,他们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包括减少建设面积、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等,保障环境安全,达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五、结论环境风险评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环境可持续是至关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附件1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根据XXXXXXXXXXXXXXXXXXXXXXX原辅料理化特性和危险分析,以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编制要求,公司的环境风险识别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如下。

1 环境风险识别1.1 风险识别范围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全厂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1)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全厂主要生产装置、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2)物质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全厂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1.2 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原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该公司生产过程和储存中这三种风险类型均会出现,因此考虑由此造成的污染物事故排放,不考虑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引起的事故风险。

1.3 风险识别内容(1)物质危险性识别该公司所涉及到的化学品有:液氧、氮气、液氩、甲醇、氢气、盐酸、液碱、石灰粉、煤气。

对照《危险化学品名录》(2012版),该公司涉及到的化学品中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液氧、液氩、甲醇、氢气、盐酸、液碱、煤气。

其余的化学品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属于一般化学品。

该公司涉及的危险化学品见表1-1。

表1-1 公司涉及的危险物料及储存方式①火灾爆炸危险识别燃烧爆炸危险度H 计算公式为:LL)-(R H 式中:H —危险度;R —燃烧(爆炸)上限; L —燃烧(爆炸)下限。

危险度H 值越大,表示其危险性越大。

该公司各物质火灾爆炸危险度如下表所示。

表1-2 物质火灾爆炸危险度②物质危险指数物质危险指数计算公式:物质危险指数=最大储存量/MAC(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 该公司物质危险指数见表1-3。

表1-3 物质危险指数③物质毒性该公司物质毒性判定见表1-4。

表1-4 物质毒性各物质的物质危险指数、火灾爆炸度、物质毒性总结于表1-5。

表1-5物质风险识别总结从表1-7可见,甲醇、氢气、盐酸、液碱、煤气为首要危险物质。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根据物质火灾爆炸危险度和最大储存量,确定火灾爆炸因子为甲醇、氢气及煤气,根据物质危险指数及各种物质的毒性确定毒性物质主要为甲醇、盐酸、液碱及煤气。

因此确定该公司风险评价因子为甲醇、氢气、盐酸、液碱、煤气。

此外,公司有各类大气污染物通过厂区烟囱排放,主要污染物为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旦出现除尘器出现故障,除尘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烟囱废气在非正常工况下排放,大气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故公司废气亦作为公司风险评价因子。

(2)生产装置及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①功能单元确定该公司功能单元划分见表1-6。

表1-6 功能单元划分②重大危险源识别凡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性物质,且危险性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有两种情况: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 q2/Q2+ q3/Q3+ ……+ qn/Qn≥1式中q1,q2,q3……,qn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Q1,Q2,Q3……,Qn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该公司危险物质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别见表1-7。

由表1-7可知,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及《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该公司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 最大可信事件预测结果2.1 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一般泄漏事故为主要由垫圈破损、仪表失灵、连接密封不良、泵故障、人为原因引起的管道、阀门、输送泵、反应设备等泄漏事故。

根据《化工装备事故分析与预防》一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中统计1949年~1988年的全国化工行业事故发生情况的相关资料,目前国内的各类化工设备事故发生频率Pa分布情况见表2-1。

根据该公司所用物料情况及采用设备的性能分析,可能造成物料泄漏的主要部位来自储罐等。

厂区事故以煤气柜的可能泄漏影响量最大,后果最严重,风险可信度最高,其次是输送管道的可能泄漏。

煤气外泄基本事件致因与概率见表2-2-1,泄漏引发燃烧概率见表2-2-2。

表2-2-1 煤气泄漏基本事件致因与概率表2-2-2 煤气泄漏引发燃烧事故概率2.2 最大可信事故确定最大可信事故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和企业生产过程情况,最大可信事件为:(1)煤气发生炉输煤干管煤气泄漏(2)炼钢废气非正常排放事故(3)冷轧薄板厂盐酸泄漏(4)制氢站甲醇储罐泄漏事故2.3 事故源项分析(1)煤气炉产生的煤气为轧钢过程中转换系统产生的产品,主要成分为:CO、CO2、N2、H2、CH4、O2等,其中可燃成分H2、CO 含量分别约占48%、38%左右,O2、CH4的含量很少,CO2、N2的含量分别占6%、6.4 %。

事故预测以煤气管道全破裂,瞬间突然释放,对环境的影响。

煤气炉输煤管道发生煤气泄漏事故时,生产阶段作业人员均在厂区内,在日常维护妥善,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发现煤气发生炉煤气的泄漏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考虑事故时间为10min。

(2)炼钢废气非正常排放电炉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下降,除尘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本次评价以除尘效率下降到90%计算。

(3)冷轧薄板厂盐酸泄漏源项分析冷轧薄板厂发生盐酸泄漏事故时,泄漏的温度、压力状态为常温常压。

生产阶段作业人员均在厂区内,在日常维护妥善,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发现盐酸的泄漏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考虑事故时间为10min。

盐酸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当发生泄漏时,物料以液态形式泄漏到地面上,少量挥发到大气中。

由盐酸的理化性可知,沸点为108.6℃,远高于环境温度25℃,因此泄漏后的盐酸不会产生闪蒸和热量蒸发这两个过程,挥发气体主要通过质量蒸发进入大气中,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

该公司泄漏物质向环境转移的方式和途径主要为:盐酸泄漏物料向大气和水体转移。

该公司泄出物质造成的环境危害类型主要有:①空气:盐酸泄漏并蒸发,污染周围大气环境。

②水体:盐酸物料泄漏,随处置废液进入水体;③其他:泄漏物质处置废物,如石灰等惰性材料。

(4)制氢站盐甲醇泄漏源项分析制氢站甲醇发生泄漏事故时,泄漏的温度、压力状态为常温常压。

生产阶段作业人员均在厂区内,在日常维护妥善,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发现甲醇的泄漏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考虑事故时间为10min。

甲醇的沸点高于环境温度,因此,泄漏后的甲醇不会产生闪蒸和热量蒸发这两个过程,挥发气体主要通过质量蒸发进入大气中,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会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等。

该公司泄漏物质向环境转移的方式和途径主要为:甲醇泄漏物料向大气和水体转移。

该公司泄出物质造成的环境危害类型主要有:①空气:甲醇泄漏并蒸发,污染周围大气环境。

②水体:甲醇物料泄漏,随处置废液进入水体;③其他:泄漏物质处置废物。

3 风险影响分析预测该公司重点考虑煤气发生炉输煤干管煤气泄漏、炼钢废气非正常排放、冷轧薄板厂盐酸泄漏事故、制氢站甲醇泄漏事故。

3.1 煤气发生炉输煤干管煤气泄漏事故的影响分析 1、事故泄漏源强表3-1 污染物排放量与持续时间2、预测方法及模式采用虚拟点源多烟团模式,计算公式如下:()()()[]⎪⎪⎭⎫ ⎝⎛-⎪⎪⎭⎫ ⎝⎛-⎪⎭⎪⎬⎫⎪⎩⎪⎨⎧---=-2222222/32ex p 2ex p 2ex p 22,0,,z yx i z y x i i He y t t u x Qt t y x C σσσσσσπ ()∑=-=ni i i t t y x C C 1,0,,式中:()i i t t y x C -,0,,—第i 个烟团t 时刻在(x,y,0)处的浓度,mg/m 3;Q —排放总量,mg ; u —风速,m/s ;t i —第i 个烟团的释放时刻; He —有效源高度,m ;z y x σσσ,,—为x,y,z 方向的扩散参数,m ;n —烟团个数,这里假设每30s 释放一个烟团,事故期间(30min )共释放60个烟团。

3、预测结果及分析利用虚拟烟团模式计算了煤气管道爆泄漏事故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结果见表3-2。

表3-2 煤气管道泄漏事故影响由表3-2可见,煤气管道泄事故发生时,持续时间约10分钟,最大浓度出现在事故持续期间,CO最大落地浓度达到195.4017mg/m3。

事故停止后,由于没有后续的污染物排放贡献,随着污染物向更远距离输送扩散,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将持续降低,在事故发生30分钟后,CO最大落地浓度为1.0039mg/m3。

CO车间浓度标准为30mg/m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CO半致死浓度为200mg/m3(《环境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

根据预测结果:发生煤气管道爆泄事故后,CO 最高浓度超过车间浓度标准的范围为排放源下风向48.3m(厂区内),CO最高浓度未超过半致死浓度,由于持续时间较短,超标范围较小,不会危及附近人员的生命。

但应特别注意厂区工作人员的安全,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撤离,确保不会对附件工作人员产生不良后果。

煤气管道爆泄事故,主要对安全方面有极大影响,对环境的影响在事故结束后的较短时间内恢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我国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

CO 也是许多国家引起意外生活性中毒中致死人数最多的毒物。

急性CO中毒的发生与接触CO的浓度及时间有关。

有资料证明,吸入空气中CO 浓度为268 mg/m3共1.5h,可是人产生严重的恶心、呕吐、虚脱等症状;CO浓度达到536.2mg/m3时,吸入超过60min可使人发生昏迷。

CO浓度达到5362mg/m3时,数分钟内可使人致死。

煤气管道爆泄事故发生时CO浓度可能在短时间达到极高值,爆泄事故发生时CO浓度超过半致死浓度的超标范围在厂区内,爆泄事故由于持续时间较短,超标范围较小,不会危及附近人员的生命。

但应特别注意厂区工作人员的安全,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撤离,确保不会对附件工作人员产生不良后果。

煤气管道爆泄事故,主要对安全方面有极大影响,对环境的影响在事故结束后的较短时间内恢复。

3.2 炼钢废气非正常排放事故的影响分析炼钢非正常工况主要有:①炼钢电炉废气的布袋除尘器出现故障,除尘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本次评价以除尘效率下降到90%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