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自主神经反应模式

合集下载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兰格与詹姆斯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上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二)坎农——巴德学说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

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Bard,1934,1950)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理论为坎农——巴德情绪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情绪自主神经特异性研究及进展

情绪自主神经特异性研究及进展

!""#心理科学#$%&’()*)+,’-*.’,/0’/#1223,14(5):!""6!"7情绪自主神经特异性研究及进展李建平8,1#郭念锋8#阎克乐!5#王丽芳5(8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822828)(1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系,北京,822245)(5河北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石家庄,232298)摘#要#研究者们已发现情绪之间存在某些可靠的自主神经差异,至少对某些情绪来说,其自主神经反应是特异的。

但是已经获得的实验结果还远远不够用于确定最后的特异性情绪自主神经反应模式。

而且,自主神经活动的潜在成分和模式并没有得到穷尽。

情绪生理特异性研究应该扩展到多个外周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

关键词:情绪#自主神经系统#特异性8#引言##:-;/%认为,情绪体验是由某些刺激引起的外周生理变化的结果而非这些生理变化的前提,正因为我们的情绪体验是对外周反馈进行直接“感知”的结果,所以不同的情绪伴随骨骼肌和生理变化的独特模式。

后来的大多数有关情绪的心理生理学研究或者以支持:-;/%的观点为目的,或者将其作为靶子来批驳。

曾出现过两种反对:-;/%的观点。

第一种认为:自主神经活动总体上是无差异的、单一的。

这排除了特异的情绪自主神经反应的任何基础。

另一种观点认为躯体内脏(%);-<)=,%’/>-*)过程不反映特定情绪的唤醒,而是提示行动特质(-’<,)0?,%@)%,<,)0)、行动倾向(-’<,)0</0?/0’&)和严格意义上的行动的需求。

而且,情绪能够策动的活动在各种情绪中可能是重叠的。

但是,过去十几年,分立情绪的心理生理反应具有差异的观点变得更普遍,这大部分归于AB;-0,C/=/0D %)0和他们的同事所做的一系列重要实验。

他们得出结论:至少对某些情绪来说,其自主神经反应是特异的[8,18]。

情绪的自主生理反应特异性实验研究

情绪的自主生理反应特异性实验研究

2007年1月第19卷第1期首都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Ja nua ry.2007Vol.19No.1●实验与调查情绪的自主生理反应特异性实验研究A n Exper imental Resear ch on the ANS Specif icity of Emotion李四化,李京诚L I S i 2hua ,L I J ing 2cheng摘 要:为探讨情绪与自主神经之间的关系,研究选取音乐作为诱导材料,分析活跃类(激昂、快乐、紧张)和镇定类(沉静、悲伤、轻松)情绪刺激对36名大学生指温、心率及呼吸影响的差异性。

结果表明:①活跃类均引起三个指标升高;镇定类指温均升高,呼吸与心率均下降。

②快乐刺激指温明显低于激昂和紧张的,呼吸明显高于激昂的;轻松刺激呼吸明显快于沉静的。

③同种刺激自主生理指标间较少显著相关;但与主观报告较多。

关键词:音乐;大学生运动员;情绪;自主生理系统;特异性中图分类号:G 804.8 文章编号:10092783X (2007)0120064203 文献标识码:AAbstra ct :In or der to eval uate the relation be tween e motion and ANS ,the author s have selecte d t hree t ype s of active emotions which are heated ,happy and tight ,three t ypes of calm emotions which are quiet ,sad and relaxed ,under music bac kground ,to e xperime nt on 36undergradua te athlete s a nd te st their diff erence s of skin te mpera ture ,heart rate and respiration rate.The conclusions a re as follow :①For ac tive emotions ,the three diff ere nt indicator s have the same a scending tre nds ;As to calm emotio ns ,skin temper ature is as 2cending ,while t he othe r two have desce nding trends ;②The happy emotion affects skin temper ature greatly with its respiration rate higher tha n the heated type ;a nd the relaxe d emotion impact s the r espiration rate mo re tha n the quite type ;③The mar ked co rrelations are not appa rent a mong indicator s of the sa me emotion ,but appa rent bet ween ANS and subjective perceives.K ey w o r ds :Music ;Under gra dua te a thletes ;Emotion ;ANS ;Specificity收稿日期:2006207210作者简介:李四化(19802),男,湖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青少年运动参与的心理动力;李京诚(19602),男,湖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运动参与的心理动力、运动应激的调控。

心理生理学

心理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在以下方面的差异:【自变量:心理活动(脑形态和脑生理)因变量:脑电等生理因素(心理行为)研究对象:人(动物)】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心理学和生物学(主要是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它以心身关系为基本研究命题,以动物和人为研究对象,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方法,力图阐明行为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脑机制)。

二、脑功能定位说(特定的心理功能可以由单一脑结构独立承担。

证据:颅相学)与功能整体论(任何心理功能都是整体活动的结果)三、系统说:(俄国学者亚历山大·鲁利亚),提出脑功能系统说:脑具有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功能系统。

任何一种心理活动的实现都必须要三个基本功能系统的参与。

鲁利亚认为人脑存在三个相对独立又密切协同的功能系统:负责调节紧张度和觉醒水平;负责接受、加工和保持信息;负责规划、调节和监督复杂活动。

)四、模块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精细认知功能的基础。

)第二章神经元与脑一、神经系统切片的三种方式:【水平切面——从前到后,平行于地面的切面。

矢状切面(纵切面)——从前到后,垂直于地面的切面。

冠状切面(横切面,额状面)——从左到右,垂直于地面的切面。

】二、脑的结构分类:【分类一:前脑(大脑半球和间脑)、中脑(大脑脚和四叠体等)和后脑(小脑、脑桥和延髓)。

分类二:大脑(大脑半球、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海马和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和延髓)和小脑。

】三、大脑皮层的解剖学分区【大脑半球可以分为四个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额叶和顶叶由中央沟隔开;外侧裂将颞叶与额叶、顶叶分开;大脑背侧的顶枕沟和腹外侧的枕前切将枕叶与顶叶、颞叶分隔开。

】四、神经生理学知识【1、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元 2、支持细胞 3、血脑屏障)2、神经元内的信息传递(1、神经信息的传递:总揽 2、动作电位的传递)五、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神经元之间的基本信息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情绪的生理机制名词解释

情绪的生理机制名词解释

情绪的生理机制名词解释情绪是人类内心感受和反应外界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同时也是一种生理状态。

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是通过多个生理机制共同作用完成的。

本文将从生理学的角度探讨情绪的生理机制,并对其中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一、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控制自主功能的一组神经网络,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负责产生应激反应,促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负责恢复身体的平静状态。

这两个系统的协同作用在情绪的产生和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一种负责调节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当人体遭遇压力或情绪激动的刺激时,下丘脑会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进而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释放的ACTH则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应激激素如皮质醇。

皮质醇的释放能够调节身体的应激反应,维持身体的稳态。

三、扁桃体扁桃体是人脑深处的一组神经核团,是情绪加工和情绪记忆的关键结构之一。

它具有重要的情绪调节功能,在情绪的感知和产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扁桃体可以通过与下丘脑、大脑皮质、海马等区域的相互连接来传递和调节情绪信息。

四、杏仁核杏仁核是扁桃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情绪加工和情绪记忆的关键结构之一。

它在情绪的产生和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杏仁核与垂体和下丘脑的相互连接,参与了情绪激发状态的形成和调控。

五、大脑皮质大脑皮质是人脑的最外部的一层,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和情绪调节。

大脑皮质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区域,每个区域都与不同类型的情绪加工有关。

前额叶皮层负责情绪的认知、评估和调控,而颞叶皮质则涉及到情绪的感知和理解。

六、松果腺松果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的一部分,位于脑部。

它分泌的褪黑激素被认为是一种影响情绪调节的重要物质。

褪黑激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规律性,光照和睡眠模式的改变会对其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情绪的波动。

七、内啡肽系统内啡肽系统是人体内一种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系统。

学习了解情绪六、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

学习了解情绪六、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

学习了解情绪六、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自主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支配的一个特殊系统。

它专门控制与调节有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活动。

在情绪刺激作用下,通过自主系统的活动,广泛激活有机体各器官和组织,产生明显的、超出常态生理节律的生理反应。

但在这里我们所要阐述的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并非情绪产生的中枢机制,它的活动对情绪起着支持和延续的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两个分支系统所构成。

交感系统与副交感系统共同控制与调节内脏器官--心脏、血管、胃、肠等,外部腺体--唾液腺、泪腺、汗腺等以及内分泌腺--肾上腺、甲状腺等的活动。

交感系统与副交感系统的机能作用是对立的,二者互相起颉颃的作用(表3)。

这种作用使由交感系统激活的有机体恢复平静,以限制和保存机体的能量消耗。

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是不随意的,它与情绪过程有密切的联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当人受到情绪性刺激、所引发情绪的激动度和紧张度增长时,生理唤醒水平和器官激活的程度也提高。

但是,各种不同情绪是否具有生理激活的特异化模式的问题,尚没有得到确切的解释和明确的验证。

迄今只能做到对某些情绪发生时生理变化的描述。

例如,焦虑引起消化道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被抑制;愤怒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心血管活动加速,血压、血糖升高,皮温升高;恐惧则导致外周血管收缩,面色苍白,咽、口发干,皮温下降,出冷汗等。

情绪的生理测量鉴于有机体在情绪状态下出现许多生理反应,因而有可能运用各种生理记录仪器把这些变化记录下来,作为情绪活动的客观指标之一。

例如,心率、血压、血糖、呼吸、脉搏容积、皮肤电阻、肌肉紧张度以及脑电变化、脑神经化学物质变化等,均可被测量。

1.呼吸呼吸的变化可通过呼吸描记器记录下来,根据记录曲线,可以分析情绪状态下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

高兴时呼吸深度不大,频率略快于平常,整个呼吸曲线基本上较有规律;悲伤时呼吸频率很慢,每次呼吸之间的间歇时间较长;处在兴趣、积极思考状态时,呼吸频率稍慢、均匀,反映了集中思考时的特点;恐惧状态中,呼吸频率变得非常快,但有间歇、停顿的迹象,振幅变化没有规律,反映出恐惧时的颤栗状态;而处在愤怒情绪时,呼吸频率也大大增加,呼吸深度异乎寻常地增大。

人类情绪的外周自主反应与中枢神经机制的整合——情绪信息加工脑功能网络模型的初步构想

人类情绪的外周自主反应与中枢神经机制的整合——情绪信息加工脑功能网络模型的初步构想

本 情绪 所对 应 的外 周 反应 模 式 , 现 人类 所 体 验 发 到的 不 同 情 绪 在 心 率 ( R) 血 压 ( P) 指 温 H 、 B 和 (T 等外周指标上确实存在一定差异 ( k a, F) E m n
Le e o & F is n,1 3; Le e s n, Ek a & v ns n re e 98 vno m n Fre e i s n,1 0; S n a, Lo al & Pa s n 99 ih v lo r o s,1 9 9 2;
中图分类号 :8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0 1 4 0 (0 2 0 0 9 0 收稿 日期 :0 2— 4— 5 B4 A 10 — 68 2 1 )4— 0 0— 9 2 1 0 0
作者简介: 厚德 , 蔡 南京 师 范大学心理 学院脑与行 为 实验 室教授
209 10 7


前 言
后, 文章 结合感 觉与情 绪信 息传入 的“ 双通路 ” 工机 制 , 加 引入 认 知及 动 机 与情 绪 评 价 等 因素 的 影 响 , 步构 想 了一 个解释人 类 情绪信 息加 工的脑 功 能 网络模 型 。 初 关键词: 类情 绪 ; 周 自主反 应 ; 人 外 中枢神 经机 制 ; 合 ; 功 能 网络模 型 整 脑
两方面 的研 究资料后 , 通过 对近期提 出的情 绪环路模 型和 神 经 内脏 整合模 型 的评 述 , 图说 明人 试
类情 绪 的 中枢神 经机 制是 一个 包含 多成分 、 多层 次脑 活动 系统 的 开放性 功 能 网络 。这 一 网络 需 要与 内外环境持 续相 互作 用 , 能协 调 不 同 系统之 间的 活动 , 实现 生存 适 应 的基 本 功 能 。最 才 以

情绪的生理反应

情绪的生理反应

条件化学习和记忆中枢——杏仁基底外侧核
• 尽管存在不同意见,但广泛地认为杏仁基底外侧 核是引起习得恐惧的关键位置。 • 学习前用神经毒性毁损杏仁外侧核,可显著减少 在情景恐惧记忆测试中的呆立行为,提示杏仁外侧 核对于恐惧的长期记忆则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习 得后再毁损则该作用消失。 • 基底外侧复核在恐惧中主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在情 感和警觉方面对感觉传入进行评估[Davis M., Whalen P J 2001]。 • 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输入的汇集增加了突触 将关于条件刺激的信息传递给杏仁外侧核的效能 ,从而引起后来的单独条件刺激就可以引发杏仁 外侧核更大的反应。
2、卡侬的丘脑学说
• 情绪过程是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后丘脑功能 亢进的结果 • 丘脑的情绪冲动传入大脑产生情绪体验 • 丘脑的情绪冲动传出到外同血管、脏器形 成情绪表现的生理基础 • 丘脑损伤不一定引起情绪体验和表现的一 致性 • 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并不持久处于情绪增 强过程
前额叶额眶皮层
中央核
杏仁核 内侧

基底 核 防御性 愤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丘脑 内侧区
背侧PAG
腹侧PAG
捕食
下丘脑外 侧(LH)
攻击行为的激素控制
• 动物:阉割使动物攻击性降低,而注射睾酮 可加强攻击行为
• 生命早期暴露于雄性激素,可使动物敏感化 ,更少量的雄性激素就能引起攻击行为。( 雄性、雌性动物均是如此) • 某些雌性灵长类动物,在排卵期和月经前期 更多攻击其他雌性。
条件恐惧表达中枢——杏仁中央核
• 大量的研究说明杏仁中央核是条件恐惧表达的关 键区域 • 中央核的毁损可减少条件化后即时的呆立,也可 减少记忆测验中的呆立行为。 • 在杏仁中央核精确毁损后,兔心血管系统的恐惧 条件化后的改变则不复存在。 • 无论是在训练前还是训练之后毁损杏仁中央核均 会引起条件呆立行为、条件惊跳反应、条件心率 、条件血压的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 "%(1&’*, 23 &4- #’53%3632 71 !589:747*8,;:%’252 -9&<2=8 71 >9%2’925,?2%@%’* "##"#" ,;:%’& ./ 01234506753 583 90::3;31<34 /: 7=5/1/>0< 13;2/=4 ;34?/143 ?7553;14 01 :023 @740< A058 3B0<05750/1 /: 4791344,9046=45,7163;,:37;,87??01344 74 C3BB 74 583 13=5;7B 45753 @D
中诱发情绪效果较好的录像片段作为诱导情绪的材 料。悲伤: 《 我的兄弟姐妹》 片段, 时间 M( % >01; 厌恶: 愤 怒: 《 不要和陌生人说 《 苍蝇》 片段, 时 间 &( P >01; 话》 片段, 时间 M( # >01; 快乐: 卓别林片段时间M( Q>01; 恐惧: 《 午夜凶铃》 片段, 时间 M( # >01; 中性: 山水风景 ( 扬琴配乐) , 时间 &( % >01。 &- 实验方法: 采用被试内实验设计, 即每个被试 都观看 $ 段影片片断。 M- 实 验 程 序: 首 先 填 写 一 般 情 况 调 查 表, 休息 "#>01, 连接传感器, 播放情绪诱发材料。以拉丁方顺 序放映影片, 每段影片过后, 都要填写自编情绪报告表 ( "& 个情绪形容词的 $ 点 ! 级量表) 。 Q- 数据采集: 记录的生理变量包括: 血压、 呼吸 率、 指温、 心率 ( )*) 间期平均数) 及心率变异性 ( )*) 间期最大值) 、 )*) 间期最小值、 +), 低频功率 ( RS ) 、 +), 高频功率 ( +S) 、 +), 总功率。 !- 数据处理: 首先回放原始数据, 出现伪迹的记 录事件被剔除, 定为缺失值。第 & 步将原始数据录入 GTGG "#- # 数据库并查错。第 M 步进行逸出值检查: 将 A B 5 以外的数值定为逸出值, 剔除并缺失。第 Q 步用 平均数代替缺失值。
%& 名女大学生 【 摘要】 目的 探讨 ! 种观看 $ 段用于诱导基本情绪和中性状态的影片片段, 用 “ 情绪报告表” 采集被试产生的情绪及其等级。 测量多个反映自 主 神 经 活 动 的 指 标。结 果 悲 伤、 愤怒和恐惧以及中性片段都使收缩压升高 (!’ #( ##" ) ; 厌恶、 愤怒、 恐惧和快乐以及中性片段都使呼吸频率加快 ( ! ’ #( ##" ) ; 悲伤和恐惧都使 )*) 间期 延长 ( ! ’ #( ##" , 、 )*) 间期最大值 ( ! ’ #( #" , 、 最小值 ( ! ’ #( #" , 及 +), 总 ! ’ #( #" ) ! ’ #( #! ) ! ’ #( ##" ) 功率减小 ( ! ’ #( #" , ; 悲伤、 恐惧和中性片段都导致 +), 高频功率降低 ( ! ’ #( #! ) 。结论 ! ’ #( #! ) 之间是有差异的。 【 关键词】 基本情绪;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反应模式 !"#$%&’$() *)+,- ./ 0+).(.’&1 ($%2.+* %$*#.(*$ #0))$%(* &( /&2$ 30*&1 $’.)&.(* 【 43*)%01)】 536$1)&2$ 3>/50/14( 7$)8.,* "# $%&’()%’*, +,-./ 本研 究所诱导的每一种基本情绪 ( 除愤怒情绪外) , 都有自己的特异性变化, 并且不同情绪的自主神经反应模式
・ *+1 ・ 结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2+ 年第 !0 卷第 3 期? <@A=:;: 7>BC=8D >E F:@8GA>C8D H:IAJ8D KJA:=J: *22+ , )>D" !0 , L>" 3

一、 情绪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特异性研究结果 !" 情绪体验期间自主神经反应与基线比较: 对各 种情绪在各指标上情绪体验期间的反应与基线期间的 活动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 ! 。每一种情绪都使多 个指标发生了变化, 综合这些变化, 可以总结出每种情 绪各自的特异性变化和各种情绪之间的共同变化。 (! ) 情绪的特异性自主神经反应: 本研究发现情 绪的特异性变化如下: 悲伤: 呼吸频率基本不变、 指温 降低; 厌恶: #$# 间期延长、 #$# 间期最小值升高; 恐 惧: 心率变异性 %& ’ (& 比值升高; 快乐: 血压基本不 变、 指温升高、 (#) 低频功率降低。可见, 在本研究所 诱导出的情绪中, 除愤怒情绪以外, 其他各种情绪都有 自己的特征性变化。 (*) 各种情绪之间的共同变化: 悲伤、 愤怒和恐惧 以及中性片段都使收缩压升高; 厌恶、 愤怒、 恐惧和快 乐以及中性片段都使呼吸频率加快; 悲伤和恐惧都致 使 #$# 间期延长、 #$# 间期最大、 最小值及 (#) 总功 率减小; 悲伤、 恐惧和中性片段都导致 (#) 高频功率 降低。由此可见, 很多指标不但没有使 + 种情绪互相 之间达到区分, 也没有把它们与中性片段区分开来, 说 明各种情绪的自主神经反应可能是互相重叠的。
表! 情绪体验期间自主神经反应与基线 自主神经活动的比较 (, )
悲伤 收缩压 呼吸频率 指温 厌恶 愤怒 恐惧 快乐 中性 ( ! - ./ ) ( ! - .0 ) ( ! - /1 ) ( ! - ./ ) ( ! - /2 ) ( ! - 12 ) 0" 324 !!! 2" *4+ 0" *33 !!! ." /2+ !!! 2" //0 5 3" 0/1 !! !!! !!! !!! !!! 5 2" .13 !*" 32 !2" .. !3" !4 !2" /2/ /" 0.! !!! !! ! !" 1.* 5 !" !13 !" 4+0 5 2" 04. 5 3" 20/ *" 3!+
!!!
# 5 # 间期平均数 5 0" 13! !!! # 5 # 间期最大值 5 0" 40. (#) 低频功率 (#) 高频功率 %&’ (& (#) 总功率
!
*" *0! ! 5 !" *02 !" ./0 5 !" 31. *" 3+1 ! 2" 4*+ 5 2" /.2 !" 0** !" 3.3 5 2" 410 2" 4+2 5 2" *0+ !" 3/1 2" .!.
!!!
5 3" !10 !! 5 *" 31! !
5 !" +3+ 2" *//
5 !" 23+ 5 2" /21
# 5 # 间期最小值 5 *" 4*! !! 2" *1/ 5 *" /03 !! 5 2" .1* 5 *" /1. !!
!!
2" *3* 5 3" 4!* !!! 5 !" ++. !" /!/ 5 *" 0+* ! 2" .4! 2" 3.* 5 3" 22/ !! 5 *" 23+ ! !! 5 !" 0/2 5 !" **2 *" /03 5 *" +1+ ! 5 2" 20!* 5 !" 421
作者单位: "##"#" 北京,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李建平) ; 北京林业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李建平) ; 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 ( 张平) ; 河北师范 大学教科院心理研究所 ( 王丽芳、 代景华、 阎克乐) 通讯作者: 阎克乐, #!##"$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研究所
主效应在 3 个指标上都仍然显著 ( " 6 2" 2+ ) , 各情绪 之间的血压反应对比关系也不变— — —恐惧和悲伤情绪 较其他情绪反应剧烈。 (* ) 不同情绪的呼吸频率比较: 就呼吸频率来说, 情绪种类主效应显著 ( # - !3" .2! ," 6 2" 22! ) 。各种 情绪的呼吸频率均有所增加。恐惧片增加最多, 悲伤 片段呼吸率基本不变。恐惧的呼吸率反应比愤怒大 ( " 6 2" 22! ) 。 (3) 不同情绪的指温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就指温而言, 情绪种类主效应显著 ( # - 3" !41 ," 6 2" 2+ ) 。悲伤期间指温下降, 快乐期间指温上升, 其他 片段指温与基线无显著差异。 (0 ) 不同情绪的 #$# 间期及其变异性比较: 不同 #$# 间期情绪主效应显著 ( #情绪的 #$# 间期比较: ." !!+ ," 6 2" 22! ) 。厌恶情绪体验期间 #$# 间期延 长, 其他情绪 #$# 间期缩短, 其中悲伤和恐惧情绪变 化值较大, 愤怒、 快乐和中性片段较小。#$# 间期最 大、 最小值情绪种类主效应显著, # 值分别为 +" 33+ 和 +" 4!2 , " 6 2" 22! 。厌恶片段最大、 最小值都增大, 悲 伤、 恐惧和中性片段的最大、 最小值都减小。愤怒片段 最大值减小, 最小值增大, 快乐片段最大值增大, 最小 值减小。 (+) 不同情绪的 (#) 功率谱分析指标比较: (#) 高频 功 率 情 绪 种 类 主 效 应 显 著 ( # - 3" *0/ ," 6 2" 2! ) 。悲伤、 愤 怒、 恐惧和中性片段的高频功率降 低, 恐惧情绪降低最多。厌恶和快乐的高频功率升高。 (#) 总功 率 情 绪 种 类 主 效 应 显 著 ( # - 3" /04 ," 6 2" 2! ) 。厌恶和愤怒的总功率增加, 其他情绪 (#) 总 功率减小, 其中恐惧情绪减小最多。 *" 多变量检验: 为了对前面进行的多重单变量分 析作补充, 进行了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 在总体上, 不同情绪之间的自主神经反应差异具有显著性 ( #3" */0 , " 6 2" 22! ) 。 讨 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