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性别研究综述
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述

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述语言性别差异研究一直是社会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学术界的不断和实践,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概述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的核心主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展望。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旨在揭示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使用和理解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多个层面。
研究语言性别差异有助于深入了解性别角色、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对于促进语言政策的公正性和语言教育的平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已经涉及诸多领域,包括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等。
相关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语言性别差异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也开始这一领域,积极推动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的发展。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各类语料库、调查问卷和实地观察等。
在进行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时,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文献综述是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的重要手段。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特定群体或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
调查研究则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来探讨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一些显著差异。
例如,女性更倾向于使用礼貌用语和情感表达,而男性更倾向于使用粗俗语和强调权威。
男性和女性在语言理解方面也存在差异,女性更容易理解情感丰富的语言表达,而男性则更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和简洁性。
然而,这些差异并不绝对,也会受到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尽管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
部分研究结果可能受到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的限制,需要进一步验证。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涉及到诸多复杂因素,如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新兴的语言现象和交流方式也为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交际中的英语语言性别差异

交际中的英语语言性别差异摘要: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语言使用者出于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考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现象。
性别差异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国家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而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自然会在语言中得到折射。
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从语音、词汇、句法和交际等方面探讨了在英语语言中表现出来的不同性别差异,并探究产生这些差异的心理、生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理解英语语言中性别差异现象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化因素的关系,对于提高我们的英语语言应用及交际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语语言;性别差异;产生原因一、英语语言的性别差异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指男女使用同一种语言或方言时表现出来的使用特点的差异,它经常导致各种性别变体的形成,英语语言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词汇、句法以及话语模式等几个方面。
(一)语音语调的差异女性发音比较清晰、准确,倾向于标准、规范的发音方式。
而男性发音则比较随意、粗糙,倾向于使用非标准的语音形式。
在音调方面女性更喜欢使用升调说话且语调起伏变化较多,而男性则常用降调或平调。
为了表现委婉、礼貌或是对答案的不确定,女性说话时多用升调,回答问题时也常用表示疑问、征询的升调。
而男性则常用降调来回答问题,且语调平缓,以表达其坚决、果断和强势的态度。
(二)词汇的差异在用词方面,女子更喜欢用副词、形容词和语助词等一些强势词语。
比如so,much,horridly,most,very,quite,excessively,vastly等。
而对于色彩词使用,女性比男性要略胜一筹,爱美的天性决定了女性擅长采用复杂、精确的色彩词语来描述所接触的事物,而男性对于所接触事物的细心程度远不如女性,因此经常使用简单色彩词语。
俗语俚语、脏话粗话、黄色玩笑在大多数情况下均出自男性之口,女性很少使用。
(三)句法的差异在句法上,女性喜欢使用附加疑问句、反意疑问句和委婉修饰语来表达个人的观点,一方面希望听话人同意她们的观点,另一方面语气的不确定又减弱了她们意见的力量,缓和了语气的强硬无礼,同时也是一种礼貌的说法。
日语性别语言研究综述

日语性别语言研究综述崔敬研【摘要】语言的使用主体按性别划分为男性、女性,双方在语言上的特点和差异随着社会语言学的诞生而被关注,了解并正确地使用性别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日语性别语言研究为对象,对性别语言的研究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重点讨论了中、日两国关于日语性别语言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视点.【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6)009【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社会语言学;日语性别语言;女性用语;男性用语【作者】崔敬研【作者单位】广东东软学院日语系,广东佛山5282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4性别语言在日语中占有重要地位,即通常说的「男言葉と女言葉」,其表达方式突出,尤其是女性语言,即使不是面对面交流,只是通过书面交流,也可以从措辞、语气、终助词的使用等辨别交流对象的性别。
在学术上,广泛的「女言葉」是指女性使用的全部语言,狭义的是指与男性语言差异显著的女性特有的语言。
从男、女各自的语言特点可以看出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地位。
基于此,本文主要总结了历年来学者对日语性别语言的研究成果。
对性别语言的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兴起的。
1964年,美国召开了第一次社会语言学大会,社会语言学作为语言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在美国首先形成,社会语言学诞生后,人们对性别语言的研究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罗宾·福特(Robnefort)1665年著的Histoire Naturelleet Moraledes Iles Antillet可以看作关于性别语言的最早文献[1]。
该书记载了欧洲人初到小安地列斯群岛时,惊奇地发现当地加勒比印第安人男性和女性使用不同的语言。
1913年,茅斯纳(F·Maut hner)指出,社会和历史原因决定了语言中存在性别差异[2]。
1922年,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O·Jespersen)出版的《语言:它的性质、发展和起源》(Language:ItsNature,Developmentand-Origin)正式拉开了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的序幕。
性别差异在语言任务中的表现

性别差异在语言任务中的表现性别差异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们对于性别在各方面的影响有着浓厚的兴趣。
语言作为最基本的人类交流方式,也受到了性别差异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性别差异在语言任务中的表现,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词汇运用在词汇运用方面,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研究表明,男性更倾向于使用与权力、竞争和实质事物相关的词汇,而女性则更偏好使用与情感、关系和人际互动相关的词汇。
这种差异可能与社会角色和传统性别观念有关,男性被期望扮演更具竞争力和领导力的角色,而女性则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
二、语法结构在语法结构方面,性别差异也有所体现。
研究发现,女性在语法结构上更注重细节和语言的连贯性,而男性则更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句子结构。
这种差异可能与大脑的认知处理方式有关,女性更注重细节和整体的联系,而男性则更追求逻辑和直接的表达方式。
三、语言风格在语言风格方面,男性和女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研究表明,男性更倾向于使用直接、断言的语言风格,而女性则更倾向于使用含蓄、间接的语言风格。
这种差异可能与社会文化中对性别角色的期待有关,男性被期望更加果断和坚决,女性则被期望更加温柔和圆滑。
四、沟通方式性别差异还会在沟通方式上产生明显的表现。
男性更倾向于进行竞争性的对话,注重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控制对话的节奏,而女性则更注重合作性的对话,重视共识和谦逊的表达方式。
这种差异可能与社会角色和性别社会化有关,男性被期望在沟通中展现自信和权威,女性则被期望更具合作性和社交性。
总结起来,性别差异在语言任务中存在明显的表现。
在词汇运用、语法结构、语言风格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表现倾向。
这种差异可能与社会文化角色的期待、认知差异和性别社会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深入了解性别差异在语言任务中的表现,对于实现更有效的性别平等和促进性别意识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初探语言与性别的关系

众 所 周 知 ,男 人 和 女 人 生 理
男性 和 女性 使 用 的不 同语 言 , 并 且 认 为 女 性 更 倾 向 于 使 用 委 婉
语 ; 而 另 一 方 面 ,epr n 12 ) Jses (9 2 e 流 露 了 他 对 女 性 的偏 见 , 他 认 为
三 . 汇 方面 的性 别 差 异 词
面进一 步阐释 了不 同性 别在使 用 语 言方 面的差异 , : 音 , 即 语 词汇 ,
研究 ,语 言数据 和资 料不仅 局限 于英语 , 包括 了汉语 , 也 德语 和 日 语。到 目前 为止 , 语言和性别 的研
句法, 性别歧视 ,
比从前更 高 的地 位后 ,她们 开始 要求 更 多和 男性 一 样 的权 力 , 包
括语 言 。受 到 西 方 国家 的影 响 , 许 多其他 国家 的语 言学 家们也 把更 多 的视 线 关 注 到 了语 言 和 性 别 的
度变窄 , 慢速度 , 而能够使 听 减 从 众感 受到她语 言的权威性 和独 断 性。最后她成功 了 , 的演讲方式 她 成为 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 。
上 , 因 为 她 的 声 音 与 英 国 首 相 的 地 位 不 相 匹 配 ,建 议 她 的 音 调 宽
化差 异 的影 响 ,异性 交流 中经 常 出现 困惑 的地方 。 语 言与性 别之 间的关 系 主要 涉 及到结构 ,词汇 和具体 使用 之
间 的联 系 学 家 的 关 注 。 本 文 一 方 面 陈 述 了 目前 的 相 关 研 究 ,同 时 也 从 以下 的 四个 方
这 一现 象的研究 可 以追 溯到 2 世 0 纪初, 丹麦著名语 言学家Jsesn epr e (9 2 在他 的著作“ ag ae I 12 ) L nug : t s
国内近三年性别语言研究综述

2012年第04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4,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304期)Total No .304收稿日期:2012—01—10作者简介:李萌萌(1973—),女,安徽无为人。
洛阳理工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国内近三年性别语言研究综述李萌萌(洛阳理工学院外语系,河南洛阳471023)摘要:中国性别语言研究在近些年取得了不少进步,文中对国内近三年的性别语言研究成果进行了高度的总结,并指出性别语言研究还需不断壮大研究队伍。
关键词:性别语言;综述;国内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4—0139—02一、性别语言言语风格差异研究(一)语音及语调性别差异1.语音、语调方面的性别差异从生理上,女性发音的语调通常比男性高,但男性的音域要比女性宽广。
男性发音洪亮,女性的音量较小。
从标准发音来看,女性的发音通常较为标准,清晰,而男性较为含糊。
女性说话语速通常比男性快,男性在交谈中言语停顿次数多于女性。
女性说话时喜欢使用升调,即使是在使用陈述句时,也会在句子中使用升调,女性的语调变化丰富且具有表现力;男性说话多用降调,语调变化少,多通过语调声音表现出说话人的坚定和明确。
2.语言的标准性根据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语言学家大都认为女性的语言比男性的语言更接近标准语言,语言学家Labov 和Trudgill 的调查分析也都发现不论处在什么社会阶层,女性的发音总要比男性的发音更接近于标准发音和标准变体。
(二)词汇和语用女性在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比较文雅含蓄,而男性的语言则显得直率粗俗。
女性喜欢用提问来推动谈话的进展,男性说话时喜欢中途打断以控制话题,甚至争夺发言权,研究人员发现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夸张性的、强调性词语来表达瞬间的情感,目的是希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引起他人的注意,因此对于这类夸张性词语不能单纯按字面意思去理解。
幽默话语和性别研究综述

幽默话语和性别研究综述收稿日期:2017-12-25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5C0563);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3YBA396);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编号XJK7BGD022)作者简介:唐贡如(1979-),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从古代哲学家柏拉图到现代的爱因斯坦,生理决定论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之后社会性别才逐渐兴起。
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断地在“制造”性别差异来维持两性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
社会性别既可以作为一种制度来认识,更可以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来了解,并且社会性别概念只有用于特定条件下的具体分析才有意义。
而幽默话语作为一种具有审美情趣的言语行为,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包括幽默话语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体现。
一、生理决定论Lakoff 对语言和性别的研究激发了人们对该领域研究的兴趣。
很多研究者认为在话语上存在着深远的社会性别差异,他们认为本质上女性在话语风格上倾向于支持性,而男性在话语风格上偏向竞争。
国内对性别语言的研究也多是借鉴西方的性别语言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多局限于外语,兼顾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同时也着重体现在性别之间的由于生理差异决定的语言差异。
直到20世纪8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性别语言研究才得以展开,国内这些研究也多是从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的角度展开。
幽默话语作为一个独特的分散的话语模式逐步在语言和性别的研究中兴起,幽默话语本身而不是产生幽默话语的个人逐渐成为研究的对象。
早在1974年Sacks 就通过对男性幽默话语的研究断言幽默的功能是考验知识能力的,不是属于大众化的,而是对性别身份的阐述,因此男性比女性产生的幽默话语多得多。
Lakoff 在她的很有影响力同时很有争议的《语言和女人的地位》一书中列举了构成语言表达的“女性语言”,她当中的一个研究是“女性不说笑话”。
而美国的研究者Mickes 等人则认为这是因为男人经常会被误解成有幽默感。
性别语言差异及对英语教学的应用

男性 和女性在 日常交谈 中话题 的选择方 面有 着显著 的差 别。一般 来说 , 女性 的话题选择范 围比较狭窄 。许多研究表 明 , 女性更 喜欢谈论 自身话题 、 个人情 感 、 婚姻家庭及 子女教育等方 面; 而男性更倾 向于谈 论政治 、 经济 、 国内外新闻 、 军事及运动等方 面。 4 英语性别语言的成 因 .
科言差异及对英 语教学硇应用
上 海民远 职业技 术 学院外语 系 罗坤玲
1 引言 .
语 言盼 陛别差异很早就 为语言学家所注意。随着社会语言学 、 心理 语言学、 语用学等学科研 究的不断深 入和发展, 别语 言遂成为语言学 性 家们探讨的新话题。 2 性 别 语 言研 究综 述 . 21 语 言 学 的角 度 区分 两 个 “ .从 性别 ” 概 念 的 sx gn e 两个词在中文里都作“ e 和 edr 性别” 但是英语里 的意思 则 解, 大不相 同。 国社会学家 A t0 v id n 把 sx 英 nh n d e s e 定义为“ G 男女之间生理 和功能 的差异”而 ne 是指“ , dr 男女之间包括心理 、 社会和文化等方 面 的差异” 简言之 ,e 是生理决定的, gn e 是男女之间包括心理 、 。 sx 而 ed r 社 会和文化等整个范 围的差异的一个 社会构建 。 22性别语言研究的理论发展 . 2 O世纪 6 0年代中期 , 社会语 言学作为语言学和社会学的边缘学科 在美 国首先形成 、 壮大起来。O年代末到 7 年代初 , 6 0 女权主义运动在欧 美国家中兴起 ,女性要求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取得与男子 同等的权 利。这股女权运动的浪潮也波及到语言学 , 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家对性 别问题的进 一步研究。】 7 年 , 国科学院编辑 出版 了一本 社会语言 98 美 学论 文集《 语言 、 性别和性 : 差别有意义吗? 。该书 的序言 中就提 出要建 》 立“ 性别语言学”sx al ii ) ( uli sc 。语言学界对于语言与性别研究的重 e n ts 大 突 破 始 于 R bnL km 代 表 人 物 还 有 PT 对lzmm m n s 0i aD .md l i e a , . , 1 me P0 等 人 。 l lz — t 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 始于 7 0年代 末 、O年代初 , 3 8 在 0多年的历 史 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代表作品有 E 京话语里的性别差异》 ( 曹耕 I8 ) 书面语的男女差异》 j 96《 , ( 大任 l8 ) 方言色彩普通话 的性别差异 同 97《 , 与因素分析》 ( 瞅二岭 l8 ) 京话“ 国音” 9 7 E , 女 调查》 明扬 18 ) 论性 ( 胡 98 《 , 差交际学的理 论和方法》 眺亚平 18 ) 语言与性别》 汝建 19 ) 98 和《 9 4。 23 别语 言 研 究 的 相 关理 论 -性 缺陷论f c er/ 幽c nyter) d j oyd j c 0y认为 , 言反映社会 规约 , ¨h e b 语 同 时起到强化社会规约的作用。男女在语言使用上反映 出的性别差异体 现了他们各 自不 同的社会角色及其在社会地位上 的不平等 。该理论 的 代 表 人 物是 R bnLk f o i a 0f 。 支配论( mn neh0ypw m c) d i c er 0 e 印p ah 盛行于 7 年代初 8 年代 0 a t , 0 0 末, 该理论是对早期缺陷理论 的重 新表述 , 把性别 看作社会权力。按照 这种学说的观点 , 男女性别差异是 男人统 治 、 压迫 , 女人从属 、 被支配的 关系。男女在权势上 的不对等最终导致 了男 女在语 言交 际中的不均衡 现象 。持支配论观点的学者有齐默尔曼( zm r 蚰) D・i mer 、 n 韦斯特(・ s 、 C wet ) (15 l9费什曼( a l F ma) Po一2) P me n和斯宾达 (ae pn e) a D 1s ed r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与性别研究综述
摘要: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所共同关注的热门课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是成为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介绍国内外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对语言与性别研究的理论及成果,并介绍该研究潜在的新领域——网络语言的性别与差异研究。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言与性别差异;网络语言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34-01
社会语言学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它覆盖了大量有关语言和社会的问题,包括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
语言与性别差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男女在词汇、语法以及会话风格方面的性别差异。
一、国外有关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语言和性别的考察还处在零散研究时期。
研究者只是针对语音或语法层面对语言和性别的关系进行摸索似
的探究。
1908年,stopes在其论文中论述了英国法律中”man”和”woman”的使用情况。
1913年,parson指出了男女不同的诅咒语标准。
1922年,jespersen首次描述了女性语言与男性语言的不同之处,并提出了一些女性话语特征:使用委婉语较多,空洞,完成话题平稳转换等。
20世纪60至70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语言和性别关系的研究进入到系统研究时期。
1975年lakoff从话语层面描述了美国文化中女性用语的几个主要特征,并从女性的社会地位来加以解释。
这标志着语言与性别差异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其后,研究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别差异、并且探究其社会根源的论文大量涌现。
随着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别差异研究的不断深入,语言学家又进一步去探讨造成性别歧视和性别差异的原因。
一般认为,自lakoff之后,影响较大的解释性理论有四个:缺陷论、支配论、差异论和社会建构论。
这些理论都在不同层面上解释了语言形式与性别差异的相关性,但也都没能获得学者的广泛认同。
二、国内有关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
总的说来,汉语学者对语言与性别关系的研究与西方学界相比尚有一定的距离(施栋琴,2007)。
在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的专门研究起初出现于一些外语类刊物中。
1979年王文昌在《外国语》发表论文《chairman还是chairperson?——美国的妇女运动与语言改革》,介绍了西方的语言与性别研究。
其后,何自然(1979)、戴炜栋(1983)、杨永林(1991)等人都纷纷发表了著述对国外语言与性别研究进行系统的介绍。
随着对外文尤其是英语性别差异研究的加深,国内的语言学者和外语学者开始着手本国语言中性别现象的研究。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专注文献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两面观——兼议语义贬
降规律和语言的从属性》(孔庆成,1993)《汉字中的性别歧视》(苏杰,1999)《汉语称赞语中的性别研究》(史耕山,2008)等。
国内出版的一些社会语言学著作也都探讨了语言与性别的关系:孙汝建的《性别与语言》(1997)将汉语的性别变异置于社会
心理学框架内加以详尽论述,杨永林在2004年出版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则详细论述了男女两性在音韵、词汇和句法层面的性别差异,以及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还从各个角度对语言中的性别现象进行了解释。
这些研究反映了我国在语音和词汇方面的性别差异,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所获得的成果,丰富了我国的语言与性别研究的方法、范围和内容。
但这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姚春林(2009)就曾指出我国对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在语言本体的衔接,研究层次,本土化研究和针对少数民族语言的语言与性别研究4个方面仍需完善。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与发展,网络语言的性别与差异研究也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
三、网络语言的性别与差异研究
网络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网络语言,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流方式还为社会交往提供了新的平台。
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将其与口语和书面语区别开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变体。
因此,对网络语言进行系统的探讨和分析是适应网络语言发展的迫切需要。
网络语言可以为不同阶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使用者服务,
具有中立性。
但语言的性别差异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之中。
网络语言是“语言使用者社会文化意识的反映,文化意识中对男女两性的定位,会在语言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通过对语言与性别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和地位,并且可以预测语言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对于网络语言的研究成果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网络语言词汇特征的对比研究;(2)网络语言产生原因的研究;(3)网络语言的语体归属研究;(4)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研究。
围绕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对于网络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则起步较晚,所用语料也以英语居多。
因此,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支持,对网络语言进行性别差异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戴炜栋.言语性别差异分析综述[j].外国语,1983.
[2]何自然.从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谈到英语句子的一致关系问
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9.
[3]孔庆成.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两面观——兼议语义贬降规律和语言的从属性[j].外国语,1993.
[4]史耕山.论性别话语风格的相对性——一种情景研究模式[j].外语教学,2004.
[5]苏杰.汉字中的性别歧视[j].语文学刊,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