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的有效成分及药理学研究

合集下载

中药材 桂花 概述说明

中药材 桂花 概述说明

中药材桂花概述说明功能主治简介:化痰,散瘀。

治痰饮嘲咳,肠风血痢,疝瘕,牙痛,口臭。

1.《本草汇言》: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

凡患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病,蒸热布裹熨之。

2.《国药的...[详情见下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泡茶、浸酒。

外用:煎水含漱,或蒸热外熨。

【别名】:木犀花【汉语拼音】:gui hua【成份】:花含芳香物质,如-癸酸内酯、-紫罗兰酮、-紫罗兰酮、反-芳樟醇氧化物、顺-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壬醛以及-水芹烯、橙花醇、牻牛儿醇、二氢--紫罗兰酮。

花蜡含碳氢化合物、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

【加工采集】:9~10月开花时采收,阴干,拣去杂质,密闭贮藏,防止走失香气及受潮发霉。

【药材鉴别】:【炮制】:【药理作用】:【功能主治】:化痰,散瘀。

治痰饮嘲咳,肠风血痢,疝瘕,牙痛,口臭。

1.《本草汇言》: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

凡患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病,蒸热布裹熨之。

2.《国药的药理学》:治口臭及视觉不明。

3.《陆川本草》:治痰饮喘咳。

【性味】:辛,温。

1.《纲目》:辛,温,无毒。

2.《本草汇言》:味辛甘苦,气温,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泡茶、浸酒。

外用:煎水含漱,或蒸热外熨。

【副作用】:【宜忌】:【归经】:归经_肺经【植物形态】:木犀(《纲目》),又名:九里香、岩桂(《墨庄漫录》),桂(《花镜》)。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灰白色。

叶对生,革质,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3~8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锐细锯齿,叶脉6~8对,向下面突出;叶柄短。

花簇生于叶腋,雌雄异株,具细弱花梗;花萼4裂,裂片齿状;花冠4裂,分裂达于基部,裂片长椭圆形,白色或黄色,芳香;雄花具雄蕊2,隐藏于花冠内;雌花有雌蕊1,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子房2室。

核果长椭圆形,含种子1枚。

花期9~10月。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对桂花的详细研究报告

对桂花的详细研究报告

对桂花的详细研究报告
桂花,学名:Osmanthus fragrans,是广东的省花,也是我国著名的芳香植物之一,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美丽花朵。

本报告将从桂花的分类、特征、生态习性、化学成分、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一、分类与特征:
桂花属于木犀科木犀属下的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

它具有宽阔的分枝,株高约2-10米。

叶子对生,皮质革质,椭圆形或长圆形。

花朵小而密集,白色或黄色,花瓣5枚,花萼管状,长约1.5-2.5厘米。

二、生态习性:
桂花是喜阳性植物,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南和长江流域一带,常见于山坡、溪边、小山丘等地。

桂花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栽培也十分方便。

三、化学成分:
桂花的香气主要来源于其花朵中的挥发性芳香族化合物。

据研究,桂花香气的主要成分包括单萜类物质(如桂花烯、香叶醇)、酚类物质(如酚醛、酚酮)、代酸类物质(如橙橙酸)等。

这些成分对桂花的香气贡献很大。

四、药用价值:
桂花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也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

传统中医认为,桂花性味辛温,具有活血、理气、解郁、祛寒、解痉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胸闷胀痛、月经
不调等症状。

此外,桂花还可制作成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酒等各类食品,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消积、爽口、健脾等作用。

综上所述,桂花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植物。

其分类、特征、生态习性、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桂花的潜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桂花的成份与功能主治图片

桂花的成份与功能主治图片

桂花的成份与功能主治1. 桂花的成份桂花是指桂花树的花蕾,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桂花的成份非常丰富,包括以下主要成份:•挥发油:桂花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其中主要成份为桂花醛和桂皮醛。

挥发油是桂花独特芳香的来源,也是桂花具有药用价值的重要成分之一。

•茶多酚:茶多酚是桂花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防止细胞老化和损伤。

•胡萝卜素:桂花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对视力和皮肤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桂花中还含有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作用。

2. 桂花的功能主治由于桂花的成份非常丰富,它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功能与主治:•调理气血:桂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气血运行,对一些慢性气血不足的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消食化积:桂花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的作用,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缓解消化不良、胃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缓解神经紧张:桂花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能够缓解一些神经紧张、焦虑和失眠等症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抗菌消炎:桂花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消炎作用,对一些皮肤问题和口腔溃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清热解毒:桂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改善一些皮肤问题和口臭等症状。

•改善心情:桂花具有独特的香气,能够改善心情,缓解一些情绪不佳和抑郁等问题。

3.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桂花可以用来泡茶、煮汤、炖鸡汤等,以下是一些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泡茶:将适量的桂花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即可。

可根据个人口味,搭配其他草药或茶叶一起泡制。

•煮汤:可以将桂花与其他草药或食材一起煮汤,增加汤的香味和药用价值。

•炖鸡汤:可以将适量的桂花与鸡肉一起炖煮,使得汤更加鲜美。

注意桂花的用量不要过多,避免影响口感。

•注意事项:桂花性温,一般人群食用无明显禁忌。

但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体质虚弱者、体内有热毒者应避免大量食用。

桂花的药理效应与药效物质探索

桂花的药理效应与药效物质探索

桂花的药理效应与药效物质探索桂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观赏花卉,还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几千年来,桂花一直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中被广泛应用,被认为具有多种药理效应。

本文将探索桂花的药理效应,并介绍其中的药效物质。

桂花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祛风散寒等药理作用。

从中医角度看,桂花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养心安神的功效。

中医认为,桂花具有辛温之性,可以温暖脾胃,促进消化,有助于治疗脾胃寒凝症状。

桂花还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瘀滞引发的症状,如痛经、瘀血症等。

此外,桂花还可以舒筋止痛,具有镇定安神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疾病。

除了传统的中医药理论,现代研究也发现了桂花的一些药理效应。

桂花中富含挥发油,这是桂花赋予药用价值的重要成分。

桂花挥发油中主要含有桂花醛、桂花醇、桂皮醇等活性物质。

桂花醛是挥发油中主要的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桂花醛对多种致病菌和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肺炎球菌等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此外,桂花中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如芍药苷、山柰酚等。

这些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桂花中的黄酮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此外,黄酮类物质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桂花还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即桂花酸,具有抗糖尿病、抗高脂血症等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桂花酸可以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和肝糖原的分解,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桂花酸还可以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对预防和治疗高血脂血症有一定的效果。

总的来说,桂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并且其中的药效物质已被科学家所发现和研究。

桂花的药理效应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祛风散寒等。

桂花中的挥发油、黄酮类物质和桂花酸等成分是赋予桂花药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桂花的传统药用价值与现代研究进展

桂花的传统药用价值与现代研究进展

桂花的传统药用价值与现代研究进展桂花是一种具有浓郁香气的植物,常见于中国南方地区。

它不仅是美食、美酒中的独特调料,还被广泛用于传统药用领域。

桂花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它的药用价值在现代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和发展。

首先,桂花在传统药用中被用于调和气味和起到止血的作用。

桂花具有独特的香气,可以调和其他药材的味道,增加药品的风味。

此外,在中医理论中,桂花被认为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创伤和出血症状。

这种传统观念也得到了现代研究的支持。

实验证明,桂花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小板凝聚,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其次,桂花在传统药用中被用于调理消化系统。

桂花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帮助消化道平衡菌群,改善消化功能。

此外,桂花还被认为具有舒经活络的作用,可以缓解腹痛和腹胀等不适症状。

现代研究表明,桂花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和抑制消化道炎症的能力,可以对消化道疾病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桂花在传统药用中也被用于治疗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桂花具有解毒、止咳和祛痰的作用,可以缓解呼吸道炎症和支气管痉挛等症状。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桂花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从而改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现代研究也证明,桂花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和抑制炎症的能力,可以对呼吸道疾病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进展,桂花的药用价值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桂花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等,这些物质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

此外,桂花还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抗糖尿病和抗衰老等作用,这些发现为桂花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另外,桂花在食品工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桂花的香气独特而迷人,被用于调味和香精的添加。

桂花香精常常用于制作糕点、茶叶和酒类等食品,不仅能增加食品的风味,还能改善食欲,起到养胃的作用。

此外,桂花中的黄酮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延缓食品的氧化和腐败过程,提高食品的品质和保质期。

桂花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与配伍禁忌

桂花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与配伍禁忌

桂花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与配伍禁忌桂花是中医药中的一种重要草药,凭借着其独特的香气和药理作用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桂花在中医药方剂中常被用作调味剂或辅助药材,具有温经散寒、行气宽中、解郁散结等特点,对一些病症有着独特的疗效。

然而,在使用桂花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其配伍禁忌,避免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桂花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用于治疗肝胃不和、失眠、腹泻、咳嗽等症状。

在中医药中,桂花常常与其他草药搭配使用,达到更好的药效。

例如,桂花与金银花、菊花、茉莉花等鲜花一起泡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降火的功效,适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等症状。

此外,桂花与人参、黄芪等补气药物搭配使用,可以调和气血、温阳补虚,对疲劳乏力、气虚体倦等症状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尽管桂花在中医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我们也要注意其配伍禁忌,避免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

首先,桂花不宜与黑豆同用。

在中医药理论里,桂花为温热之品,而黑豆则性质寒凉。

如果两者同用,可能会导致气滞、消化不良等症状的发生。

其次,桂花与柑橘类水果不宜同食。

桂花含有挥发油,而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这两者同食时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

另外,桂花不宜与茶叶一起煮水饮用。

桂花和茶叶的成分可能会相互干扰,减弱药效。

最后,孕妇忌食桂花。

桂花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妇食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慎用。

除了桂花的应用和配伍禁忌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有关桂花的知识。

首先,桂花的采摘时间非常重要。

一般认为,桂花开放后7天内采摘效果最佳。

在采摘桂花时,要注意摘取完整的花瓣,并尽量选择未受虫害的桂花。

其次,桂花的保存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保持桂花的干燥和通风非常重要,可以将桂花晾干,放入干燥的容器中保存。

此外,也可以将桂花与砂糖一起进行蜜糖蜜饯,以延长其保鲜期。

总结起来,桂花是中医药中一种重要的草药,在中草药方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温经散寒、行气宽中、解郁散结等特点,对一些病症有着显著的疗效。

桂花与课本知识点总结

桂花与课本知识点总结

桂花与课本知识点总结引言桂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和园林观赏植物,具有浓郁的芬芳和独特的药用价值。

而课本知识点,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基础,它们贯穿于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涉及到数理化、语文、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

本文将结合桂花和课本知识点,探究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以此总结桂花与课本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一、桂花概述桂花,学名为“桂花”,别名为“月桂”、“香桂”、“栀子”,是桂花科桂花属的植物,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材和花卉观赏植物。

桂花善于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属于温暖地区的植物,广泛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省份。

桂花花语为“希望”,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桂花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药用价值,传统上被用来入药治疗感冒、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同时,桂花也被用来制作花茶、香精油、香包等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桂花的分类和特点1. 分类:桂花科桂花属植物包括有丰富的品种,如金桂、银桂、水仙香桂、一串红香桂、岭南香桂等。

这些品种在花朵颜色、香气强弱、生长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 特点:桂花是一种常绿灌木,树形修剪整齐,生长习性强健,早春开花,鲜花百日,独具艳丽的景观价值。

桂花的香味清雅,花朵小巧玲珑,香气可远传,引来蜂蝶等昆虫为其授粉。

三、桂花的栽培和药用功效1. 栽培:桂花的栽培技术相对简单,但需要注意日常的浇水、施肥、修剪等工作。

桂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耐阴性强,适宜在温度15-25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

在栽培时,应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进行栽培,及时修剪并保持通风透光。

2. 药用功效:桂花能够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等功效,传统上被广泛用于中医的药方中。

桂花富含挥发油、挥发油酮类、芳香醇等成分,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现代研究也证实桂花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益。

四、课本知识点总结1. 语文知识点: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涵盖文学、语言、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

桂花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

桂花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

桂花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桂花,又称为月季花、金桂花,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和草药,被广泛用于中药和食品工业。

桂花具有独特的芳香和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草药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桂花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抗氧化作用是指桂花能够抑制或中和自由基的能力。

自由基是产生于身体内外的化学物质,其高度活性能够损害细胞和组织,引发一系列疾病。

抗氧化剂是一种能够抑制自由基的生成或捕获自由基的物质,可以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

许多研究表明,桂花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有效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

桂花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例如黄酮类化合物、多糖、油脂等。

黄酮类化合物是桂花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桂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中和氧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从而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并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桂花中的多糖也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并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在抗炎方面,桂花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

研究表明,桂花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减少炎症细胞浸润。

此外,桂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也被证明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减少免疫细胞的活化。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桂花具有抗炎作用,可以调节炎症反应并减轻炎症症状。

除了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外,桂花还具有许多其他保健功效。

研究发现,桂花具有抗菌、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多种保健作用。

其中,桂花中的活性成分被发现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并显示出对某些肿瘤细胞株的明显毒性。

此外,桂花还被证实具有调节血糖和血脂的能力,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相关疾病。

总结来说,桂花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和香料,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桂花的有效成分
1.1挥发性成分
通过对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2-5] ,目前发现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十六碳酸、二十碳三烯酸甲酯、3- (3-羟基丁基)-2,2,4-三甲基-2-环己烯-1-酮、γ-葵酸内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芳樟醇、二氢-β-紫罗兰酮、牛儿醇、橙花醇、月
桂酸、棕榈酸、硬脂酸、辛酸乙酯、十氢萘、对羟基苯乙醇、黄樟油素、异薄荷酮、榄香树脂等。

1.2不挥发性成分
文献研究显示[6-7]主要非挥发性成分有尼克酰胺、D-阿洛醇、5-羟甲基-2-呋喃甲
醛、乙酰氧基齐墩果酸、苯甲酸、麦角甾-7,22-二烯-3-酮、β-谷甾醇、
borreriagenin、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C-veratroylglycol、甲基-2-O-β-吡喃葡糖基苯甲酸、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羟基香豆素、咖啡酸甲酯、齐墩果酸、(-)-襄五脂素、莳萝油脑、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2α-羟基齐墩果酸、桦木酸、白桦脂醇、3,3'-Bisdemethylpinoresinol、羽扇豆醇、Boschniakinic acid 、Ursolaldehyde、Augusticacid、2α,3β,23-三
羟基齐墩果-12-烯-28 酸、5-羟甲基-2-呋喃甲醛、异高山黄芩、6,7-二羟基香豆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5,7-二羟基色原酮、柚皮素、乙酰氧基齐墩果酸、绿原酸、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对羟基桂皮酸、丁香脂素、3,4-二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
乙酸乙酯、咖啡酸、贝母兰宁、对羟基苯乙酸、对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乙酸甲酯.
2桂花的药理作用
历史记载:
桂花是常用的药材。

桂花根、花和果实都可药用,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桂花生津,辟臭、化痰,治风火牙痛”,能“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
使,久服轻身部老,而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说文解字》将“桂”字解释为“百药之父”
[8]。

桂花的树皮、根或根皮,具有健脾益肾,舒筋活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痛(胃下垂、胃十二指肠溃疡),牙痛、扭伤以及风湿麻木等病症。

祖国医学认为桂花性温味辛,是一味天然的药材,可醒脾开胃、化痰散淤、疏肝理气。

将桂花蒸馏所得的桂花露对咽干、牙痛、口臭等有显著效果[9]。

间也有利用桂花治疗幼儿轻型口腔溃疡的用法,将桂花炒黄研碎用效果更为显著,对复发性溃疡和创伤性溃疡也有明显疗效。

桂花籽能暖胃、平肝、益肾、散寒,桂花籽中的黑色素成分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10]。

籽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具有化痰生津、暖胃平肝的功效。

桂树的枝叶,煎浓汁敷于患部,能治风湿骨痛。

桂花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红酵母有一定的抑制能力[11]。

现在研究进展:
2.1抑菌作用
研究显示[12],花中的黄酮成分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实验通过同苯甲酸钠的抑菌活性
进行对比,其抑菌作用高于苯甲酸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效果尤为显著,为进一步揭示桂花的抗菌作用奠定了基础。

2.2抗炎作用
有研究通过对48只Wistar大鼠进行抗炎试验[13],对大鼠持续2周的灌胃(桂花提取物)发现桂花提取物对大鼠脂多糖引起的炎性介质NO进行了抑制,但对于具体的抗炎机
制,未见报道。

2.3降血糖作用
曹乃峰等[14]对几种不同品种的桂花和叶子的石油醚的提取成分进行葡萄糖苷酶抑制
剂研究,最终结果表明,提取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相关活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亦发现其提取物活性与浓度呈正比例关系,显示了其提取物的抑
制活性,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食物中涉及的淀粉(多糖)等,通过唾液淀粉酶以及胰淀粉酶消化成低聚糖或者寡糖等,随后经过小肠中的α-葡萄糖苷酶的分解作用,分解成为葡萄糖,最终被吸收,α-葡萄糖苷酶存在于小肠的各段,在对α-葡萄糖苷酶进行抑制后,即会减少食物中的多糖,
降低单糖的吸收。

有研究显示[15],通过对气质联用色谱技术对不同品种桂花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研究,同时对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进行分析,不同桂花的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一定的活性抑制作用,同时表现出较高的浓度依赖性。

2.4抗氧化作用
研究报道[16]通过对健康兔子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阐述了桂花的中低极性成分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超氧离子以及线粒体的体外脂质过氧化.一项通过桂花中总黄
酮对亚油酸氧化能力的试验表明[17],桂花总黄酮有着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参考文献:
[2]文光裕,于凤兰.桂花精油的成分研究[J].植物学报,1983,25(5):468-471.
[3]刘虹,何正洪,沈美英.超零界二氧化碳萃取桂花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1996,25(3):127-131.
[4]巫华美,陈训,何香银,等.桂花精油的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97,19(2):213-216.
[5]祝美莉,丁德生,黄祖萱,等.桂花不同变种的头香成分研究[J].植物学报,1985,27(4):412-418.
[6]尹伟,刘金旗,张国升.桂花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4):4329-4332.
[7]尹伟,宋祖荣,刘金旗,等.桂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4):53-59.
[8]李鹏翔. 金秋时节食桂花[J]. 国土绿化, 2003, 10: 38
[9]全进,洪武,于金平.桂花资源的利用价值[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9, 4: 32-33
[10]Wang, H S, Pan, Y M, Tang, X J,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elanin
from Osmanthus fragrans’seeds [J].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9, 2006: 496-502
[11]何冬守,姜自见,张文慧. 桂花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J].江苏林业科技, 2008, 35(4): 1-3
[12]王丽梅,余龙江,崔永明,等.桂花黄酮的提取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717-720.
[13]丁立新,张宇,于德成.桂花体内抗氧化及抗炎作用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9,32(4):7-8.
[14]曹乃峰,李元元,崔伟恒,等.桂花(晚银桂、窈窕淑女和贵妃红)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9(1):21-23.
[15]陈白泉,王金梅,苑鹏飞,等.四种桂花脂肪酸成分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J].精细化工,2009,26(12):1188-1191.
[16]张俊会.桂花体外抗氧化活性初探[J].农产品加工,2005(3):73-75.
[17]靳熙茜,汪海波.桂花总黄酮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9(11):42-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