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气质联用法分析金桂不同部位挥发油的成分

气质联用法分析金桂不同部位挥发油的成分作者:张洁胡思颖胡春弟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20年第12期摘要:为研究金桂不同部位中挥发油成分,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金桂花、金桂叶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这两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
从金桂花中鉴定出4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35%;从金桂叶中鉴定出5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9.97%。
金桂花及金桂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在种类及主要成分的含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金桂;不同部位;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12-0244-02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为木樨科木樨属的一种常见栽培植物,具有药用、食用、观赏、绿化等多种利用价值,对其资源的开发正日益受到重视[1]。
咸宁产地的桂花瓣大、肉厚、留香持久、质优量广,故被授予中国“桂花之乡”[2],金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 thunbergii)是咸宁桂花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
桂花叶为单叶对生,叶片腹面具光泽,富含糖类、粗纤维、维生素、黄酮、挥发油等营养成分,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3]。
相关研究表明,桂花叶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红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其挥发成分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的化学传递作用,可有效降低林地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对改善空气有显著作用[5-7]。
因此,分析金桂挥发油的成分对探索金桂的食用药用价值有着重大的意义。
目前,已有文献仅对金桂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然而,对金桂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却十分罕见。
研究金桂花及金桂叶的挥发油含量异同,可为进一步探索桂花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指导。
因此,我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金桂花、金桂叶的挥发油成分,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为桂花在食品、香料、药用及育种栽培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桂花的香气成分与嗅觉相关研究

桂花的香气成分与嗅觉相关研究香气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桂花的独特香气一直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探索桂花香气的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与嗅觉的关系,许多研究人员对该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桂花香气成分与嗅觉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桂花属于植物中的一种花香,它不仅在烘焙食品、茶叶和调味料中广泛应用,还被用作制作香水和香料的重要原料。
桂花的香气是由其中的化学物质所散发出来的。
研究表明,桂花香气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醛、酮、醇、酯等多种有机化合物。
近年来,许多科学家专注于分析和鉴定桂花香气中的主要成分。
他们通常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GC-MS) 来分离和鉴定各种化合物。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令研究人员能够追踪和研究桂花香气的物质基础,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这些化合物如何影响嗅觉系统。
研究人员发现,桂花香气中的化学成分可以直接与嗅觉受体相互作用。
嗅觉受体位于鼻腔的嗅粘膜上,是一种能够感受和识别化学成分的蛋白质。
当桂花香气中的化学成分进入到鼻腔并与嗅觉受体结合时,这种结合会产生信号传递到大脑,从而引起嗅觉的感知。
鉴于这一发现,科学家还探索了桂花香气成分与嗅觉感知之间的关系。
一项研究发现,由桂花香气散发出来的α-长经桂乙醚和β-长经亚乙醚等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刺激人类主观嗅觉敏感性差异的嗅觉受体影响嗅觉感知的差异。
例如,这些化学物质会通过激活不同的嗅觉受体增强或减弱人们对桂花香气的感知。
除了与嗅觉受体的作用之外,桂花的香气成分还被发现对人们的心理和情感状态产生影响。
一项研究表明,桂花香气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镇静、抗焦虑和抗抑郁的作用。
这些效应被认为是通过香气成分进入人们的嗅觉系统并激活与情绪相关的脑区域所引起的。
这一发现对进一步开展香气疗法和香水设计有着潜在的影响。
总的来说,桂花的香气成分与嗅觉的关系是一个令人感兴趣且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科学家对桂花香气成分的鉴定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物质基础,还能为研发香水、调味料、茶叶等提供指导。
桂花精油的萃取技术分析与桂花纯露的提取工艺优化

桂花精油的萃取技术分析与桂花纯露的提取工艺优化周晓静,乔永旭,周静,孙欣,姜婷婷,沈碧君,张永平(宿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宿迁223800)摘要:桂花因其“清芬袭人,浓香远逸”的独特迷人香气,常被提取为桂花精油、浸膏或精油后用作高档天然香原料,产品被应用于食物、药用、美妆等行业。
桂花品种多样,大多花期较短,在生产中有多种提取工艺,主要包括精油萃取的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超声波辅助法、酶制剂辅助提取法及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不同工艺的提取率不同、提取物的香气与品质差异也较大。
针对这种现状,将对桂花精油与纯露在实验研究和工业生产的提取技术、生产工艺及其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与对比,总结每种方法技术的优点及不足,并对不同提取方法的产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充分利用我国本土桂花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桂花;精油;纯露;萃取技术;提取工艺中图分类号:TQ6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18-0196-030引言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是木犀科木犀属的一种常绿乔木或灌木,喜光,较耐阴,喜温暖,不耐严寒,适宜酸性土壤,怕积水。
它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多次提到桂花树,在黄河以南地区可露地种植。
作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因其形美、常绿、花香在城市园林中应用普遍,现广泛栽种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如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等地。
中国的桂花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2014年以来中国的桂花种植面积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桂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2016年,中国桂花种植面积为366200hm2,桂花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246亿t。
此外,我国食用桂花历史悠久,屈原在《九歌》中就有“援北斗兮酌桂浆”之句,说明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把桂花制成佳酿了,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酒均是中国特有食品。
因其富含多糖、多酚、黄酮、萜类、色素类等多种有效成分,故桂花及其制品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降血脂、降血压、止咳化痰、缓解口臭、抑菌等功效,古人将桂花封为“百药之长”。
桂花活性成分及其在化妆品中应用概述

第一期12桂花活性成分及其在化妆品中应用概述张卫红,李岳秦,曲召辉,刘有停(北京东方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48)摘要:桂花是我国一种名贵花木,其气味清香,营养成分丰富,在医药、食品、保健品及化妆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本文对桂花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为桂花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桂花;活性成分;化妆品;应用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1],系木犀科木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
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其花香清雅、沁人心脾,除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桂花性温、味辛,具有健胃、化痰、生津、散痰、平肝的作用,能治痰多咳嗽、肠风血痢、牙痛口臭、食欲不振、经闭腹痛[2]。
桂花现广泛栽种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其适生区北可抵黄河下游,南可至两广、海南等地。
生长地区水热条件好,降水屋适宜,土壤多为黄棕壤或黄褐土,植被则以亚热带阔叶林类型为主。
在上述条件的孕育和影响下,桂花生长良好,并形成了湖北咸宁、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广西桂林、四川成都五大全国的桂花商品生产基地。
桂花既是名贵香料植物,也是传统中药材,具有重要研究开发价值。
桂花富含多种活性物质,随着桂花成分及功效的深入研究,也为桂花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文详细地概述了桂花的主要成分,以及桂花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状况和前景,为其在化妆品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1桂花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表明,桂花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水分等,同时还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激素、酗、生长素、桂花烷、三十碳烷、胡萝卜素、芳香油、花青素等成分,在世界上称为“全营养食品”⑵。
桂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可分为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两大类。
1.1挥发性成分桂花中的挥发性成分为花芳香物质,挥发油约0.3%(植物学上称为精油)。
桂花的有效成分及药理学研究

1桂花的有效成分1.1挥发性成分通过对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2-5] ,目前发现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十六碳酸、二十碳三烯酸甲酯、3- (3-羟基丁基)-2,2,4-三甲基-2-环己烯-1-酮、γ-葵酸内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芳樟醇、二氢-β-紫罗兰酮、牛儿醇、橙花醇、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辛酸乙酯、十氢萘、对羟基苯乙醇、黄樟油素、异薄荷酮、榄香树脂等。
1.2不挥发性成分文献研究显示[6-7]主要非挥发性成分有尼克酰胺、D-阿洛醇、5-羟甲基-2-呋喃甲醛、乙酰氧基齐墩果酸、苯甲酸、麦角甾-7,22-二烯-3-酮、β-谷甾醇、borreriagenin、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C-veratroylglycol、甲基-2-O-β-吡喃葡糖基苯甲酸、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羟基香豆素、咖啡酸甲酯、齐墩果酸、(-)-襄五脂素、莳萝油脑、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2α-羟基齐墩果酸、桦木酸、白桦脂醇、3,3'-Bisdemethylpinoresinol、羽扇豆醇、Boschniakinic acid 、Ursolaldehyde、Augusticacid、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 酸、5-羟甲基-2-呋喃甲醛、异高山黄芩、6,7-二羟基香豆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5,7-二羟基色原酮、柚皮素、乙酰氧基齐墩果酸、绿原酸、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对羟基桂皮酸、丁香脂素、3,4-二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乙酸乙酯、咖啡酸、贝母兰宁、对羟基苯乙酸、对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乙酸甲酯.2桂花的药理作用历史记载:桂花是常用的药材。
桂花的有效成分及药理学研究

1桂花的有效成分1.1挥发性成分通过对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2-5] ,目前发现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十六碳酸、二十碳三烯酸甲酯、3- (3-羟基丁基)-2,2,4-三甲基-2-环己烯-1-酮、γ-葵酸内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芳樟醇、二氢-β-紫罗兰酮、牛儿醇、橙花醇、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辛酸乙酯、十氢萘、对羟基苯乙醇、黄樟油素、异薄荷酮、榄香树脂等。
1.2不挥发性成分文献研究显示[6-7]主要非挥发性成分有尼克酰胺、D-阿洛醇、5-羟甲基-2-呋喃甲醛、乙酰氧基齐墩果酸、苯甲酸、麦角甾-7,22-二烯-3-酮、β-谷甾醇、borreriagenin、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C-veratroylglycol、甲基-2-O-β-吡喃葡糖基苯甲酸、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羟基香豆素、咖啡酸甲酯、齐墩果酸、(-)-襄五脂素、莳萝油脑、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2α-羟基齐墩果酸、桦木酸、白桦脂醇、3,3'-Bisdemethylpinoresinol、羽扇豆醇、Boschniakinic acid 、Ursolaldehyde、Augusticacid、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 酸、5-羟甲基-2-呋喃甲醛、异高山黄芩、6,7-二羟基香豆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5,7-二羟基色原酮、柚皮素、乙酰氧基齐墩果酸、绿原酸、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对羟基桂皮酸、丁香脂素、3,4-二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乙酸乙酯、咖啡酸、贝母兰宁、对羟基苯乙酸、对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乙酸甲酯.2桂花的药理作用历史记载:桂花是常用的药材。
桂花精油的提取及芳香物质分析

桂花精油的提取及芳香物质分析郑义;贾纪萍;邵凤玲;张焕新【摘要】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从桂花中提取精油,考察乙醇、石油醚、二氯甲烷、正己烷4种不同溶剂所得精油的提取率,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桂花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乙醇、石油醚、二氯甲烷、正己烷4种不同溶剂提取所得桂花精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73±0.11)%、(3.80±0.16)%、(3.12±0.12)%、(2.46±0.08)%,以石油醚作为溶剂提取桂花精油的提取率最高,精油中主要芳香成分紫罗兰酮、醇类、酯类、其他芳香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0.3498±1.4027)%、(36.0247±1.8465)%、(2.2872±0.0865)%、(10.9189±0.2750)%,远高于其他3种溶剂提取的精油中各物质的相对含量,且精油呈橙黄色浸膏状,具有浓郁的桂花香味.由结果可知,用石油醚提取桂花精油有利于提高精油的得率和质量.【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22【总页数】4页(P223-226)【关键词】桂花精油;超声波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作者】郑义;贾纪萍;邵凤玲;张焕新【作者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桂花(Osmanthus fragrants Lour)别称木樨、丹桂、岩桂,属木樨科常绿灌木或乔木,在我国南方广西、贵州、福建、湖南、浙江、江苏等各省(自治区)均有栽培。
桂花品种繁多,具有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4种[1]。
桂花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我国自古就有食用桂花糕、酿制桂花酒的习俗;以桂花为原料制作的桂花茶对于舒缓喉咙痛、改善多痰与咳嗽症状、开胃醒神、健脾补虚、防治十二指肠溃疡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2]。
桂花树种子挥发油提取工艺创新性综合教学实验

收稿日期:2023-01-05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学院教改项目(JGYB1808,JGZC2125,JGZC2131)作者简介:蒋德敏(1987-),男,毕业于四川大学,实验师,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
安徽化工ANHUI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5Oct.2023第49卷,第5期2023年10月桂花树种子挥发油提取工艺创新性综合教学实验蒋德敏,陈书鸿,黄承桃,李顺梅(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重庆404100)摘要:根据化工工艺实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融和绿色化工循环经济的理念,选取校园内桂花树种子为原材料,设计了一个化工工艺创新性实验——桂花树种子挥发油提取工艺综合实验。
学生自主收集原材料、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合理的实验方法对提取溶剂种类、提取时间、液固比及种子粉末粒径等工艺参数对种子中挥发性物质出油率的影响进行探索研究。
该工艺实验易于设计,难易适中,操作简单,实践性强。
从资料查阅到原材料收集,从方案设计到实验实施,学生可以全程参与,学习积极性均较高。
因此开设本工艺创新性实验,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工艺选用、实施过程、数据分析以及论文写作等拓展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视野,夯实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训练了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该工艺实验对应用型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的综合实验。
关键词:桂花树种子;挥发油;化工工艺;综合实验doi :10.3969/j.issn.1008-553X.2023.05.034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53X (2023)05-0150-04“化工工艺学”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本科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实验课程是“化工工艺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化工工艺实验”通常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开设[1-2]。
传统工艺学是介绍产品的生产方法、过程原理、工艺流程以及所涉及的主要设备等[3],绝大多数高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介绍典型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合成氨的生产、石油产品的冶炼等[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精油化学成分研究徐继明Ξ,吕金顺(江苏省低维材料化学重点建设实验室(淮阴师范学院),淮安223300)摘 要:用水蒸汽蒸馏法对江苏产桂花精油进行了提取,并用G C-MS联用仪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江苏产桂花精油的香味成分主要是萜烯、醇类、氧化芳樟醇类、52己基二氢呋喃222酮、紫罗兰酮类、邻苯二甲酸酯类,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含量最大。
对水蒸汽蒸馏后的桂花水溶液进行萃取和G C-MS测试,进一步证实了邻苯二甲酸酯的存在。
与其它产地的桂花精油化学成分比较,其主要的香味成分基本相同,但邻苯二甲酸酯含量不同,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不同产地的香料香味成分时需要将多种提取方法结合;对现有应用于化妆品和食用香精的桂花精油是否含有邻苯二甲酸酯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桂花;精油;G C-MS;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香料;化妆品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720(2007)012037205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系木樨科木樨属植物,主产于我国广西、湖南、贵州、江苏、浙江、福建等地[1],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
其浸膏和净油的桂花香气具有清新高雅、幽雅留长而深受喜爱,是一种高档的花香天然香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香料中。
桂花芳香成分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采用的方法是将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萃取法、动态顶空吸附法和G C-MS检测方法应用于桂花浸膏、净油、头香的芳香成分研究[2~7]。
但由于采用的原料来自不同的产地,提取方法及检测时的色谱柱也有不同,造成国内对桂花香料成分的分析结果不同。
本文用水蒸汽蒸馏法对江苏产桂花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将目前已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以便将桂花精油更科学、更安全的用于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
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美国Agilent T echnologies6890N-5973N G C-MS联用仪;水蒸汽蒸馏装置。
乙醚、硫酸钠试剂均为分析纯。
化学工作站G1701DA MS D ChemStation。
色谱条件:色谱柱DB-17MS0.25mm i.d.×30m,0.25μm,柱温40℃,程序升温:40℃下保留1min,然后以10℃Πmin升到100℃,再以8℃Πmin升至230℃,维持20min;载气为He气;进样量1μL;分流比为20∶1。
质谱条件: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接口温度为260℃、质量范围为20~550AMU,溶剂延迟1min。
1.2 挥发油的提取在9月从江苏淮安采取具有淡淡清香味的新鲜桂花85g,用蒸馏水洗涤后进行常规水蒸汽蒸馏3h,馏液用2000m L乙醚分次萃取,萃取液用无水Na2S O4干燥,水浴蒸去乙醚,得有桂花香型气味的淡黄色挥发油1.2g。
1.3 残液成分的提取取以上水蒸汽蒸馏后的浸泡桂花的热水水溶—73—Ξ收稿日期:2006203207;修订日期:20062052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71029)项目资助作者简介:徐继明(1968-),男,副教授液,过滤除渣后用乙醚萃取3次,乙醚萃取溶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一夜,水浴蒸去乙醚,得有桂花香味、淡黄色澄清溶液1.5g。
1.4 成分分析按上述G C-MS条件对桂花精油进行分离鉴定,启动G1701DA MS D ChemStation化学工作站,检索NIST02谱图库,结合有关文献人工检索确定其化学组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成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果见表1,离子流图见图1。
表1 桂花挥发油的化学分析结果T ab.1 Analytical results of volatile oil in Osmanthus fragrant Lour.flow er峰号保留时间t RΠmin化合物名称分子式质量分数wΠ%相似度Π%1 3.693-甲基-2-丁醇C5H12O13.26902 3.853-乙基-3-甲基庚烷C10H22 4.90903 4.14乙苯C8H100.19944 4.603-甲基-5-己烯-1-醇C7H14O 1.06905 5.05苯乙醛C8H8O0.36916 5.17苯甲醇C7H8O0.44927 5.321-壬醇C9H20O0.66908 5.57环己酮C6H10O 1.11879 6.61顺-氧化芳樟醇C10H18O20.4995 107.41反-氧化芳樟醇C10H18O20.2892 117.49芳樟醇C10H18O0.2396 127.903,7-二甲基-1,5,7-辛三烯-1-醇C10H16O0.1290 139.63苯乙醇C8H10O0.5994 1410.02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C10H18O20.7483 1510.80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C10H18O0.3390 1612.77α-紫罗兰酮C13H20O0.5993 1713.48β-紫罗兰酮C13H20O0.5295 1814.782-(4-甲氧基苯基)乙醇C9H12O2 1.3694 1915.855-己基二氢呋喃-2-酮C10H18O20.7890 2018.24邻苯二甲酸二乙酯C14H14O4 2.1398 2121.31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C16H22O421.9197 2222.6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C16H22O415.1394 2323.17(z,z)-9,12-十八碳二烯酸C18H32O20.8499 2423.95二十四烷C24H500.2398 2530.56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酯C16H22O426.51912 结果与讨论2.1 江苏产桂花精油化学成分通过G C-MS分离并检测出了桂花水蒸汽蒸馏出的低沸点物25个峰,经空白试验从保留时间1~3min内的峰大部分为空白萃取峰,少部分为含量很小的产物峰。
分析确认了3.69min以后含量大于或接近0.1%的25种化合物,鉴定的各化合物质量分数约占挥发油总量的94.76%。
从表得知,江苏产桂花精油中主要成分为32甲基222丁醇13126%、32乙基232甲基庚烷4190%、32甲基252己烯212醇、α2紫罗兰酮、β2紫罗兰酮、22(42甲氧基苯基)乙醇1136%、52己基二氢呋喃222酮0187%、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113%、邻苯二甲酸二(22甲基丙)酯2319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5113%、邻苯二甲酸单(22乙基己)酯26151%、烷烃等,占挥发油总量的85180%。
可以看出,江苏产桂花香味成—83—分是顺2氧化芳樟醇、反2氧化芳樟醇、芳樟醇、3,72二甲基21,5,72辛三烯212醇、苯乙醇、2,62二甲基23,72辛二烯22,62二醇、3,72二甲基22,62辛二烯212醇、(32甲基222丁醇13126%、32甲基252己烯212醇、紫罗兰酮、22(42甲氧基苯基)乙醇1.36%、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13%、邻苯二甲酸二(22甲基丙)酯21.9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5.13%、邻苯二甲酸单(22乙基2己)酯26.51%。
其中顺2氧化芳樟醇、反2氧化芳樟醇、芳樟醇、3,72二甲基21,5,72辛三烯212醇、苯乙醇、2,62二甲基23,72辛二烯22,62二醇、3,72二甲基22,62辛二烯212醇、32甲基222丁醇13.26%、32甲基252己烯212醇、紫罗兰酮是用作各种高档香水香精的最主要香料成分,天然品大量存在于各种精油中;芳樟醇、苯甲醇具有抗菌活性和抗炎活性[8,9]。
图1 桂花挥发油总离子流图Fig .1 Toal ion chrom atograms of the volatile oil in flow er ofOsmanthus fragrant Lour .2.2 不同产地桂花香味成分比较比较已经研究的结果,可看出不同产地的桂花香气成分不同。
安徽六安桂花浸膏净油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1.74%,β2紫罗兰酮9.46%,亚麻酸甲酯9.04%,亚麻酸6.29%,二氢2β2紫罗兰酮5.34%,油酸乙酯294%,芳樟醇氧化物4.49%等[3];用超临界C O 2萃取的贵州产桂花的两个变种银桂(tifoliusMark )、金桂(O.fra 2gransvar.thunbergiiMark )净油的化学成分[2]:银桂净油主要成分为二十碳三烯酸甲酯、42羟基2β2紫罗兰酮、十六碳酸、β2紫罗兰酮、52已基二氢22(3H )2呋喃酮(r 2癸内酯)、四氢紫罗兰酮等;金桂净油主要成分为二十碳三烯酸甲酯、32(32羟基丁基)22,4,42三甲基222环已烯212酮、十六碳酸、9,12,152十八碳三烯212醇等。
用石油醚浸泡贵州产桂花得到的浸膏,再用无水乙醇脱浸膏蜡质,无水乙醇低温静置,所得净油化学成分为烷烃,苯环芳烃,蒙桁生物脂肪醇、脂肪醛、酯肪酸、香叶醇、甲酯、乙酯(酸等)、紫罗兰酮及其衍生物、γ2癸内酯、呋喃化合物、苯二甲酸酯等[12]。
用活性炭吸附丝作为吸附剂,对浙江产桂花的头香气进行吸附与测试研究[5],与动态顶空法对杭州产桂花进行吸附研究和用溶剂提取法对贵州产桂花提取所得的香气成分基本相同[6],主要为β2芳樟醇、顺2氧化芳樟醇、反2氧化芳樟醇、β2蒎烯、萜品二醇、1,82萜二烯、二氢2β2紫罗兰酮、β2顺2罗勒烯等化合物,检出的桂花香气成分中芳樟醇质量分数最高,但杭州产顺2罗勒烯含量高,芳樟醇含量较低。
用β2D 2葡萄糖苷酶对浙江产桂花进行酶解后,再用固相微萃取进行顶空吸附,测试桂花头香香气成分[13]。
得到的结果与上述基本相同。
2.3 不同产地桂花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存在及含量的比较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桂花精油中含有多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中邻苯二甲酸单(22乙基2己)酯质量分数达到26.51%,其余几种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13%、邻苯二甲酸二(22甲基丙)酯21.9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5.13%含量也很高。
为了证实邻苯二甲酸酯的存在,进一步对水蒸汽蒸馏后的桂花热水水溶液进行乙醚萃取,并进行了G C 2MS 测试,结果也发现了大量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将文献对桂花香味成分研究得出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比较(比较见表2),可以发现不同产地或同一产地的桂花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存在与否及含量的多少与品种、生长条件特别是与提取方法有关。
邻苯二甲酸酯类是一种内分泌干扰(endo 2crine disrupting ,E D )物质,具有微弱的毒性及雌激素效应,已确认为环境雌激素,具有生殖毒性,会导致生物繁殖能力下降和生殖器官畸形等,它还具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10],在我国将这类物质称为“环境激素类污染物”而列入我国提出的“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中[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