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美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而闻名于世。
水体植物在园林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既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美感,又与其他园林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而和谐的景观。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植物造景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式。
一、荷花池荷花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被广泛应用,常常出现在荷花池中。
荷花池一般为圆形或方形,池水清澈见底,荷叶遮蔽了部分水面。
荷花的花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如红、白、粉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荷花池的周围常常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如芦苇、菖蒲等,以增加池边的绿意。
荷花池的造景方式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到了宁静与美好。
二、池塘石桥池塘石桥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之一。
池塘中的石桥通常由几块大石头拼接而成,形状独特,给人以稳重而庄重的感觉。
石桥两侧常常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睡莲、芦苇等,以增加池塘的生机和美感。
在池塘中行走于石桥之上,可以近距离欣赏水中的植物和鱼虾,感受到水的清凉和生命的活力。
三、假山流水假山流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且重要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之一。
假山通常由天然石材堆砌而成,形状各异,给人以奇特而瑰丽的感觉。
在假山的周围布置流水,使水从假山上流下,形成瀑布或小溪,给人以清凉和舒适的感觉。
假山的表面常常种植一些藤蔓植物,如常春藤、爬山虎等,以增加其自然和野趣。
假山流水的造景方式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山间的溪流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四、庭院小池庭院小池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之一。
庭院小池通常为方形或圆形,面积较小,池水清澈见底。
小池中常常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荷花、芦苇等,以增加池水的生机和美感。
庭院小池的四周常常种植一些花草,如牡丹、月季等,以增加庭院的色彩和芬芳。
庭院小池的造景方式使人们在繁忙的都市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悠闲。
以上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植物造景的几种常见方式。
这些方式都以植物为主要元素,通过合理的布置和搭配,营造出了独特而美丽的景观。
植物造景的五大手法

植物造景的五大手法1. 主次分明疏朗有序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其他树种进行陪衬;疏即很自然的进行栽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
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遍绿化,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化,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2. 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
如在碧桃专类园种常绿与落叶的比为1:3,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为1:1。
早春,碧桃开花时以常绿树为背景,弥补了景区花量大,常绿量不足的缺点,而在其他季节,花灌木相继开花,延长了花期存在的时间,丰富了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3. 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视线通透),半开放性空间(有开阔视野,有封闭视线),冠下空间(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四周全被遮挡),竖向空间(视线向上)等几种形式。
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
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4. 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
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几种高矮不同的乔灌草,成块或断断续续的穿插组合,前后栽种,互为背景,互相衬托,半隐半现,即加大了景深,又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
5. 应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设计者引导游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
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乔木,灌木,花草,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是通过选取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布置和组合,以及运用特定的艺术手法,达到美化环境、塑造景观的效果。
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增添景观的观赏性,还能够提升人们的舒适感和活动空间的使用价值,同时还能够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植物造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景观层次:通过选择植物种类,可以在空间上划分不同的层次感。
在公园或者庭院的边界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或者竹子,形成天然的屏障,并起到隔离的作用。
而在空旷的场地中,则可以使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来填补空间,形成丰富的地面层次。
不同层次间的衔接和过渡,能够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变化性。
2. 起到框景的作用:植物造景能够很好地利用植物的高度、形态和色彩等特点,将景观框选起来,突显出美景。
通过植物的形态,可以将景观的重点突出,并引导人们的视线。
在庭院的入口处可以选择高大、有观赏价值的乔木或者矮灌木,形成一个绿色的门廊,不仅能够引人注目,还能够控制人们的视线,增加神秘感。
3. 营造自然氛围:植物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元素之一,通过合理的搭配和布置,可以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生机。
通过运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自然氛围,例如花海、草原、山林等。
这些自然氛围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受,同时也能够减轻城市环境的压力,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
在植物造景中,艺术手法的运用至关重要。
艺术手法是指设计师根据景观的特点、需求和主题,通过设计搭配和布局的方式,使植物的形态、色彩和纹理等与周围环境和其他景观元素产生协调的效果,从而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常见的植物造景艺术手法包括:1. 对比与衬托:通过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形态和颜色等,使其相互对比和衬托,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在庭院中可以选择植物的冷暖色调相间,绿色与红色的植物相互衬托,使庭院显得更加生动和丰富。
2. 重复与节奏:通过重复使用具有相似形态、颜色和高度的植物,形成一种节奏感和连续性。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不仅可以使园林更加美观,还可以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植物造景的作用以及一些常用的艺术手法。
一、植物造景的作用植物造景作为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空间感和视觉效果,并使得园林更加和谐、自然、生动。
植物造景作为园林设计中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美化环境:植物造景可以使园林变得更加美丽,可以烘托出各种不同的气氛和魅力,使人们身心愉悦。
2.调节气候:植物造景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园林空气质量的作用,还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3.增加绿化:植物造景可以增加园林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
4.营造空间感:植物造景可以通过不同种类、颜色、高低、形态、质地等方面的组合,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和美感,使人们更加自然地融入园林环境中。
二、常见的植物造景艺术手法1.色彩艺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不同的颜色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冷色调的植物比如蓝色和紫色的花朵,可以适用在比较温暖的景区;暖色调的植物,如黄色和橙色花朵或树叶,会使园林显得更温馨、亲切。
2.质感艺术:通过植物的质感来表现园林的美感,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手法。
树的树皮质感、花草的叶子质感、果实的脆度等,都可以产生触觉上的感受,使人们更加自然地融入园林环境。
3.形态艺术:植物的形态同样也是创造良好园林环境的重要手法之一。
即使是同种植物,也存在着不同的形态。
利用植物的形态,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装饰和造型,比如喷泉、花坛、石景、水池等。
4.立体艺术:立体艺术指植物在空间上的表现艺术,即植物的高低、密度、大小等。
将不同的高度和大小的植物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的丰富的立体空间,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
5.季节艺术:季节艺术是指在园林里根据季节、天气等变化而改变园林植物的形态和布局。
(完整)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一、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
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
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
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意境美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蜡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
特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形容某一意境,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
海棠,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之意.枇杷则产生"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
"树木的选用也有其规律:”庭园中无松,是无意画龙而不点睛也。
”南方杉木栽植房前屋后,”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
利用树木本身特色”槐荫当庭";"院广梧桐",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
三、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诗意植物的种植,符合诗情、包涵文气,也就是说园林中配置植物,要有文化气息,要立“意”。
选用反映花木性格内涵、歌颂其花姿树容等为主题的诗词、或反映友谊等内容的诗格,进行配置。
园林植物造景的表现手法

(六)密满花相 花或花序密生全树各小枝上, 使树冠形成一个整体的大花团,花感最为强 烈。例如榆叶梅、毛樱桃等。衬式如火棘等。
(七)干生花相 花着生于茎干上。种类不多, 大抵均产于热带湿润地区。例如槟榔、枣椰、 鱼尾葵、山槟榔、木菠萝、可可等。在华中、 华北地区之紫荆,亦能于较粗老的茎干上开 花,但难与典型的干生花相相比拟。
• 另外,园林植物裸露的根也是中国人民自 古以来的追求。在露根上,效果较为突出的 树种有松、榆、楸、榕、蜡梅、山茶、银杏、 鼠李、广玉兰、落叶松等。
第25页/共37页
第二节乔木在园林中的造景功能
• 一、乔木的主要类型及观赏特性 • 1.常绿类 • 2.落叶类 • 3.观花类 • 4.观叶类 • 5.观果类 • 6.观枝干类 • 7.观树类
4、叶的色彩 • 叶片的颜色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根据叶色
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10页/共37页
(1)绿色类 绿色是叶片的基本颜色,但将不同绿色 的树木搭配在一起,能形成美妙的色感,例如在暗绿 色针叶树丛前,配植黄绿色树树冠,会形成满树黄花 的效果。
• ① 叶色呈深浓绿色者 油松、圆柏、雪松、云杉、 侧柏、山茶、女贞、桂花、槐、榕、毛白杨、构树等。
• ② 叶色呈浅淡绿色者 水杉、落羽松、金钱松、七 叶树、鹅掌楸、玉兰等。
(2)春色叶类及新叶有色类 • 园林植物的叶色常因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对春季
新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叶色的,统称为“春色叶 树”,例如臭椿、五角枫的春叶呈红色,黄连木春叶 呈紫红色等。
第11页/共37页
(3)秋色叶类 • 凡在秋季叶片有显著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
第26页/共37页
• 二、乔木的配置方式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 1.进行配植时,应以其自身的特性及生态关
园林景观——城市绿化的植物造景艺术(3篇)

城市绿化的植物造景艺术(3篇)目录城市绿化的植物造景艺术(3篇) (1)1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与城市绿地植物造景对比 (2)1.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与城市绿地植物造景的共同点 (3)2.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与城市绿地植物造景的特点 (4)3.进行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和城市绿地植物造景时的侧重点不同 (6)4.结语 (7)2论植物造景在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8)1 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作用 (8)2 园林植物景观是意境创造的表象 (11)3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3)4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14)5 结语 (15)3浅谈现代城市绿化的植物造景艺术 (16)1 植物造景及其重要性 (16)2 城市绿化植物造景艺术 (16)3 城市绿化植物造景中的注意事项 (18)4 结语 (19)1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与城市绿地植物造景对比摘要:风景游憩林和城市绿地都是以植物为主要景观元素,满足人们游憩休闲的需要。
两者都需要遵循美学和植物的生态学原则进行设计。
但是由于它们地理环境等的差异,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时是以群体美为主,园林建筑作为景观的点缀,而城市绿地面积小,穿插在城市之中,所以植物个体美展现较多,而且还需要用植物柔化过多的城市建筑。
通过对比进而使2种设计方法相互借鉴。
关键词:风景游憩林;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在《雅典宪章》里,“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是城市四大功能。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对游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游憩与休闲我们通常一起提及,而“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人倚木而休”。
木即为植物,由此可见,人们需求的游憩休闲场所就是拥有美好植物的绿地。
在城市中分布着各种城市绿地,为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气候,增强城市抗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也满足了人们在城市里休闲游憩的需求,但是城市中的拥挤、噪声、污染、心理压力等还是促使人们走进郊野、走进丛林、获得一份大自然的恩赐。
探究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及艺术手法

探究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及艺术手法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造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环境,还可以美化景观,丰富人们的视觉享受。
植物造景是通过对植物的选择、摆放和组合,以及与其他景观元素的配合,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景观效果。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美化环境:植物的色彩、形态和质地的变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绿树成荫、花香弥漫的景观会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提高生活质量。
2. 空间分隔:植物的布置可以形成自然的屏障,将空间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区域。
通过种植大面积的绿篱或行道树,可以营造出私密而宁静的空间。
3. 营造氛围:植物的选择和配搭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
种植色彩鲜艳的花卉和多叶树木,可以营造出热情和活力的氛围;而种植浓绿的常绿植物,则能营造出稳重和安静的氛围。
4. 强调主题:植物可以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强调主题和风格。
在中式园林中,常常使用竹子、水杉等传统的中国植物,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布景,营造出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
在植物造景的实践中,设计师可以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提高景观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1. 色彩搭配:植物的颜色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设计师可以通过研究不同植物的花色、叶色和枝干颜色的搭配,创造出丰富多彩而和谐统一的景观效果。
2. 空间层次:通过植物的高矮、茂密和稀疏等特点来组织空间层次,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感。
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高度和形态的树木、灌木和花卉植物,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形成多层次、立体感的景观效果。
3. 构图和形态:设计师通过对植物的布局和形态的刻画,创造出具有艺术性的景观构图。
可以利用对称、重复和对比等形式来创造出规则而有序的景观效果。
4. 与其他景观元素的配合:植物造景需要与其他景观元素进行协调和配合,从而形成整体的景观效果。
可以通过植物与水景、石景、建筑物等景观元素的关联,打造出动静结合、有机统一的景观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造景艺术1植物与园林美的实现园林美的特征在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完全统一,园林美的感受主要体现在园林的环境景观之中。
园林植物是构成园林环境景观的重要因素,因此,它是表现园林美的重要素材。
自然植物不同于园林建筑、园林小品等硬质景观,它是有生命的活生生的自然景物。
植物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表现其特有的姿态、色彩、风韵的美感,并随时间的延续,经历着自身由小到大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时季节的更替又形成了“春花”、“夏绿”、“秋色”、“冬姿”的四季景象;由大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多姿多彩的植物造形,更是人们所喜欢和欣赏的自然美景。
正是植物这种动静交融、寓无穷变化的自然景观,唤起了人类对美的追求,从古至今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文和斑斓奇目的画卷。
植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优美的环境,植物具有(净化、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果化等)多功能效益,在改造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和提供户外活动场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人类生活美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植物作为园林的造型材料,组成了园林中特有的优美长效的风景“艺术表演团”,使园林形式的艺术美锦上添花,可谓山得草木而华,水得草木而秀,建筑得草木而媚。
丰富的园林植物(乔木、灌木、草花、草坪、水生植物、藤本植物等)吐放着千变万化的色彩,展现出美丽动人的形体和线条。
植物间色彩明暗的对比、不同色相的搭配及植物间高低大小的组合,经过人为的巧妙设计、布局,便可表现出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主从与重点等变化的艺术形式美,形成富于统一变化的园林构图。
如:深浅不同的绿色植物配置在一起表现了和谐的美,使人感到优雅而宁静;富于对比色的观花植物间的配合,色彩明快而使人兴奋;植物的形体和线条的变化,表现了自身特有的艺术美感(松树―枝干苍劲、威严挺拔;榕树―盘根错节、冠如华盖;柳树―炯娜多姿、潇洒飘逸;紫藤―蜿蜓虫L曲、形状奇异;银杏―主干通直、气宇轩昂)。
植物群体构成的富于变化的林冠线、林缘线,突出表现了起伏曲折的韵律美。
此外,植物的艺术布局,如树荫浓郁的林地与青草如茵的草坪相依为伴,便在园林景观上形成开与合、明与暗、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对比,并共融于绿色之中,从而达到统一与变化的艺术效果。
园林美的创造离不开植物造景,人类对美的追求,也正需要园林植物创造丰富多彩的园林美得以实现。
2植物与园林时序、空间景观的组织园林艺术讲究动态序列景观和静态空间景观的组织。
植物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应用到园林艺术之中,就构成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和园林空间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 2.1园林植物的时序景现园林植物随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自身也经历了生长、发育的生命周期,表现出展叶、开花、结果、落叶及由小到大的生理变化过程,形成了叶容、花貌、色彩、芳香、树干姿态等一系列色彩与形象的变化,并构成“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的四季景象变化。
植物时序景观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季相构图,给常年依旧的山、石、建筑等硬质景观赋予了生机。
掌握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物候变化和其观赏特性,组织好植物的时序景观,可以人为地延长植物群落的观赏期,若将不同时期的观形、取色、闻香、品味及听声的植物合理地配置在一起,便可组成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园林风景构图。
同时,组织好植物的时序景观,还可能强调园林的特色风光。
如:西湖风景区,苏堤春晓的桃、柳,早春蓓蕾含笑、青丝拂堤;花港观鱼的牡丹,暮春群芳争艳、妩媚多彩;曲院风荷的荷花,夏日芙蓉挺水、风摇荷盖;满觉陇的桂花,’中秋树洒桂雨、芳香飘逸;雷峰夕照的丹枫,晚秋满目红叶,绚丽如霞;孤山的梅花,冬天寒梅怒放、迎霜傲雪。
西湖风景区由于突出了植物时序景观特色,而使山光水色更加迷人。
2.2园林空间的植物景观植物造景是空间艺术。
园林空间是由山、水、建筑、植物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大小不同、景象各异的多种形式的空间。
植物造景起着美化空间和利用空间协调园林环境再现美的风景艺术构图的创造作用。
首先,就空间美化而言,植物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景象表现。
利用植物造景改观地形,以低处植高长大树,高处植低矮小树,达到平缓地势变化;反之,以高处植高长树,低处植低矮树来增强地势的变化,形成平坦、起伏、高耸的不同景观,满足造景环境的要求。
园林中通过岛屿、堤岸、水中植物造景,可丰富水面空间的色彩和层次,使水面生动活泼,上下两色夭光。
在建筑形成的空间,利用植物的自然形体、质地软化建筑所固有的硬质线型,并可通过植物修剪后的规则体形协调周围环境。
此外,通过植物与装饰小品在形态、色彩、质感上的对比效果,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其次,就空间大小而言,植物很好地协调了园林环境。
大空间选用体形高大的树种或以植物群体进行造景,以充分展示植物个体和群体美,并满足空间比例尺度的要求.如:宽阔草坪点缀冠形巨大、开展的树木(雪松、香樟、合欢等);山丘坡地群植树木,构成林相;广阔水岸选用冠形开展的树种(伞形、球形、卵形等)组成层次。
小空间则相应选择较小的树种,如:庭院当中配置一些中、小乔木或灌木(玉兰、海棠、紫薇、石榴、桃、李等);园林道路转弯而围合的隙地,可孤植乔木或丛植矮小灌木;小水面四周则相间错落地种植一些低矮的树冠通透或冠形较窄的树种。
最后,就空间形式而言,植物的多种配置可满足园林不同空间风景构图的要求。
建筑空间,采用规则式种植形式宜于协调建筑环境。
山水空间,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有利于表现山水的自然风貌。
山地造景要突出地势的变化,树种以松、柏等常绿树为主,以银杏、黄连木、黄护、枫香、械树类等色叶木为衬托,并在山道两傍配以花灌木,达到层林叠翠、花好叶美。
水景以静、柔而悠美,水傍植物造景,多选用黄、蓝、白等淡色调花系植物和枝形下垂、轻柔的树木(垂柳、迎春、棣棠、连翅、碧桃、樱花等),达到静水而立、清幽两宜。
开朗空间的宽阔草坪、宽广场地,宜用大色块、浓色调、多色对比处理的花丛、花坛来烘托明快、畅朗的环境气氛;闭合空间的山谷林间、崎岖小路,则宜用小色块、淡色调、类似色处理的花境来表现幽深、宁静的山林野趣。
3植物与园林构景的多样表现园林风景是由许多景构成的,园林的各造园要素(山、水、植物、建筑等)在园林中既能独立成景,又可彼此相互依托组景,而形成千变万化的景观表现形式。
植物在园林中成景的形式具有生动、自然、灵活多变的特点。
由于植物是活的自然物,有较大的可塑性,其形需自然则自然,需规则可整形,需大则聚,需小可散,利用植物造景极易与园林环境协调。
因此,植物在园林中承担了众多景的角色。
3.1 主景与配景植物可成为园林空间构图中心的主景,成为人们观赏的焦点。
无论是草坪上的花坛,还是庭院内的孤植树,或是水中岛屿上的丛植树,布局合理都能成为园林风景构图的主景,向游人展示植物的自然美景。
如:著名的黄山迎客松和庐山花径的桃花,在风景构图中格外引人注目。
利用植物做其它景物的配景,达到突出主景形象、丰富构图层次、彼此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是植物造景的又一表现形式。
如西湖风景区花港观鱼牡丹园的牡丹亭,在牡丹花等花木的陪衬下,其主题更加突出,景色愈加秀美。
3.2 前景与背景园林风景构图的层次组织,常依托于园林植物配置的景观表现。
作为背景安排的植物景观具有突出主景中景和协调环境的多种功能。
明快的园林小品、雕塑以绿色树丛为背景时,无论从色彩、形体、还是质感上都能较好的衬托景物,使主景突出而引人注目。
芳草如茵的草坪在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组合之中,作为背景,既有植物自然美又有人工修整的美,在景观上较好地协调了各景素间的关系,使建筑的人工美与山、石、树木的自然美交相辉映,成为有机的整体。
配置于山石、花架、建筑前的植物,做为前景,极大地丰富了风景构图的层次,并增加了色彩、形体的对比变化。
如天安门前植物的配置,红色为主的城楼在绿色为主的植物组合中,景色更加优美。
3.3对景、障景、隔景、借景园林风景通过对景、障景、隔景及借景等的布局,不但形成了良好的观景环境,而且加深了游人对风景的感受。
造景上达到所谓“欲扬先抑”、“深藏不露”、“开门见山”、“嘉则收入,俗则屏之”、“因借无由、触情俱是”等的艺术效果。
园林中植物的种植形式多样,集点(孤植、丛植、独立花坛等)、联片(群落、林植、花群等)、成带(带植、花带、花境等),并有时序景观的变化,因此,在组织园林风景中有设景随形、灵活多样的独到好处。
如:入口的一处花坛、一组树丛;路傍的一条花带、两列树木;空间中的一片树林、一条林带;因时而借的四季景象,凭水借影的堤岸翠柳,遐想借虚的植物意象表现等,构成了园林中对景、障景、隔景及借景的多样景象,达到了设景有致,观景随机的效果。
3.4框景、夹景、漏景、添景。
在风景的观赏中,为了加强风景画面的景观艺术感染力常用框景、夹景、漏景及添景等造景手法,达到生动风景画面构图的目的。
由植物枝干所形成的景框,其构成的框景及从树木透漏空隙中取景所形成的漏景,具有自然之美,天然之趣。
在狭长空间,由树列、树带等形成的夹景,对表现空间端部的景物起到了障丑显美、加深空间感的作用。
而建筑前有了几丛花枝、几寸芳草的添景处理,往往可达到变呆板为活泼,化人工为自然的艺术效果。
4植物与园林意境的创造园林中的植物花开草长、流红滴翠,漫步其间,使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芬芳的花草气息和悠然的天籁,而且可以领略到清新隽永的诗情画意,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意境。
意境是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艺术表现,也贯穿于园林艺术表现之中。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
如:松―苍劲耐寒,象征坚贞不渝、万古长青;竹―虚心有节,象征谦虚礼让、气节刚直;梅―迎雪怒放,象征不畏严寒、纯洁坚贞;荷花―出污不染,象征廉洁朴素,一身正气等寄情于植物之例不胜枚举,从古至今创造了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寓意的每每佳作。
如:雨花台烈士陵园,北殉难处的种植设计,以松柏常青象征革命先烈精神永驻,风卷松涛仿佛澎拜的革命浪潮,以春花洁白的白玉兰象征烈士们纯洁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垂丝海棠嫣红万点寓意当今一代对先烈的缅怀之情,枫叶如丹、茶花似血启示后人珍惜烈士鲜血换来的幸福。
这样的植物配置突出了庄严肃穆的主题,使游人在遐想中达到了园林美的升华。
另外,北京大观园内潇湘馆“凤尾森森,尤吟细细”的竹景设计,较好地衬托了潇湘妃子林黛玉“孤高自许”的性格,使人物与景物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人们在与植物的长期共存中,对花草树木的鉴赏,已经从形式美升化到了意境美,并寄情于花木,诗赋于花木。
如:英雄―木棉树,爱情―玫瑰,相思―红豆树,富贵―牡丹,弟子众多―桃、李等,这些植物的意象表现是园林意境创造的靛要源泉。
借植物特有的形、色、香、声、韵之美.表现人的思想、品格、意志,达到寄情于景或触景生情的园林意境创造,是园林植物造景的又一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