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

合集下载

如果国宝会说话作文600字

如果国宝会说话作文600字

如果国宝会说话作文600字如果国宝会说话,它一定会让你猜一猜它是什么。

它长着厚厚的“香肠嘴”、朝天鼻、双眼皮,非常漂亮,它还是世界上唯一有笑肌,会微笑的动物。

它既不是大熊猫,也不是斑马,其实它是和大熊猫一样的濒危动物——滇金丝猴。

最近云南省博物馆正在展出《消失中的世界——它们与我们的未来一一频危动物摄影展》,其中就有我们云南的雪山精灵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生活在香格里拉的白马雪山上,去年,我去到了那里,在保护区里知道了很多滇金丝猴的故事。

保护滇金丝猴的护林员叔叔们放弃城里的高工资,回到家乡,住在连张桌子都没有的旧房子里,还冒着生命危险去到有豹子出没的森林里工作。

还记得当时我们问叔叔为什么要来照顾滇金丝猴,他腼腆地低着头笑着说:“我们很喜欢猴子,每天给他们喂松萝觉得很开心。

”和护林员叔叔聊天的那天晚上,有一位叔叔八点才从山上回到家,我们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他一边擦头上的汗一边说:“今天有一个滇金丝猴群跑散了,我追了好久才把它们追回来。

”我们围坐在火炉旁,他一边吃着简单的饭菜,一边给我们讲保护滇金丝猴的故事。

有一次,一只刚出生的小猴和家人被捕猎者追着到处奔逃,失散后的小猴后来就一直在护林员家里生活,怎么都不愿意回到猴群。

小滇金丝猴很爱在人们身上爬来爬去,大家都很喜欢它。

护林员叔叔说,等它再大一些,再送它回去。

那天晚上,火光映在他的脸上,我看见了他那灿烂的笑容,突然觉得他是真的很爱小猴子的。

黑白色的滇金丝猴和千千万万的动植物生活在云南动植物王国。

经过像护林员叔叔们一样的人们的保护,它们的数量已经从一百多只增长到现在的一千多只。

如果它会说话,我想它一定会说:“我生活在云南真快乐!”。

如果国宝会说话1-50

如果国宝会说话1-50

茂陵博物馆
西汉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锦护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考古研究所
汉代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四神纹玉铺首
茂陵博物馆
西汉
破碎与重聚
熹平石经
分藏全国多家博物

西安碑林
博物馆
东汉
序号 图像 40
国宝档案
小标题
主要文物
收藏单位
年代
溯源定本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山东博物馆
东汉
41
来自汉代的一束光
长信宫灯
河北博物院
序号 图像
国宝档案
小标题
主要文物
收藏单位
年代
1
最初的凝望
人头壶
西安半坡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代
2
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贾湖骨笛
河南博物馆
贾湖文化 7800-9000
年前
新石器时代
3
陶醉了六千年
陶鹰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
仰韶文化 6000-7000
年前
新石器时代
4
0.2毫米的精致
龙山蛋壳黑陶杯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 东海御龙山

序号 图像 10
国宝档案
小标题
主要文物
收藏单位
年代
国之重器
后母戊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

11
凤凰传奇
妇好玉凤
中国国家博物馆

12
一只猫头鹰的待遇
鸮尊
河南博物院 中国国 家博物馆

13
刻下商周的界碑
利簋
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周
14
这里有中国
何尊

如果国宝会说话 作文

如果国宝会说话 作文

如果国宝会说话作文篇一《如果兵马俑会说话》如果兵马俑会说话,那可就太有趣了。

我曾经去西安看过兵马俑,那场面真的震撼到我了。

一排排、一列列的兵马俑整整齐齐地站在那里,就像一支等待出征的庞大军队。

我当时就站在那儿想啊,这些兵马俑一个个都有着独特的脸,就像是真人似的。

要是他们能开口说话,估计第一句会是“这一觉睡得可真久啊”。

你想啊,在地下被尘封了那么多年,突然醒来发现世界都变了样。

我看到有一个兵马俑,他身子微微向前倾,像是在奋勇向前冲的样子。

他可能会说“当年跟着秦始皇打仗的时候,那可是紧张到不行,敌人可狡猾了。

我们每天都要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冲向战场。

”旁边一个看起来像是指挥官的兵马俑也许会接着说“我得指挥你们这些小子们,可不能乱了阵脚,每一步行动都要精心策划。

”也许他们看到我们这些游客穿着奇怪的现代衣服,会惊讶地问“你们这是啥衣服啊,花花绿绿的,怎么都不像能上战场的样子。

还有你们手里拿的那小盒子,是啥新式武器啊?”然后我们跟他们解释这是手机,能拍照能通话。

他们肯定得迷糊半天,心里想这世界变化也太快了。

这些兵马俑要是真能说话,肯定会告诉我好多古代打仗的事儿,还有秦始皇的那些故事。

而且它们肯定会对现在的和平盛世感到惊奇,不再有硝烟弥漫,人们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看着那些兵马俑,我就感觉像是穿越到了古代的战场旁边,他们要是能言善语的话,那可就真把古代的战火纷飞和英雄豪迈都给说活了。

篇二《如果熊猫会聊天》要是熊猫会说话,那一定是超级搞怪的画面。

我有幸去过一次熊猫基地,哇,那熊猫一个个憨态可掬的模样,牢牢地印在我的脑子里。

那里面有只特别胖嘟嘟的熊猫,我当时就站在围栏边,看它慢悠悠地啃竹子。

我就琢磨,这竹子有啥好吃的,能让它吃得这么香。

如果它会说话,它肯定会说“嘿,你不懂,这竹子就是我们的美味,嚼起来嘎吱嘎吱的,可带劲了。

”这熊猫呢,吃一会儿还躺下来打个滚儿,把自己弄得一身脏,然后再接着吃竹子。

它可能会告诉你“生活嘛,就要这样自在,吃一会儿玩一会儿。

如果国宝会说话作文600字

如果国宝会说话作文600字

如果国宝会说话作文600字英文回答:As a national treasure, I am often asked what it would be like if I could speak. Well, let me tell you, it would be quite fascinating! I would be able to share my rich history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with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Imagine the conversations we could have, the stories I could tell, and the knowledge I could impart.For instance, I could tell visitors about the intricate craftsmanship that went into creating me. I am a delicate porcelain vase, carefully painted with intricate designs and adorned with beautiful patterns. My existence is a testament to the skill and artistry of the craftsmen who created me. I could share stories of the time when I was used by the royal family, or the journey I took to become a national treasure.Furthermore, I could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historical events and eras that I have witnessed. For example, I could talk about the Ming Dynasty, when Chinawas at the height of its power and influence. I could share stories about the emperors, the wars, and the cultural achievements of that time. I could also talk about the Qing Dynasty, when China faced challenges and changes, and howit impacted the country's art and culture.In addition to history, I could also share anecdotesand stories about the people who have interacted with me over the years. From the emperors and nobles who admired me in the palace, to the scholars and collectors who have studied and appreciated me, I have had the privilege of being in the presence of many remarkable individuals. Each encounter has left its mark on me, and I would love toshare those experiences with the world.中文回答:作为一件国宝,如果我能说话,那将是多么的奇妙啊!我将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我的丰富历史和文化意义。

如果国宝会说话推荐词300字

如果国宝会说话推荐词300字

1.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

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2.犀尊送走了犀牛,比血管更古老的河流,流淌在比国家更古老的土地,过客来来往往,相视一笑,万物有灵犀。

它不是青铜,是温暖的木头。

3.你现在看到的我,来自三千年的西周,我在地下行走了三千年。

我和时光一起行走,穿着我的绳子已经腐朽,我的二百零四块碎片,被光线连接,二百零四个不同的象征,串接成闪光的句子,在身体上被佩戴成段落,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

4.在这个世界里,龙的鳞片和大雁的羽毛,振翅在同样的天空。

鱼的沧海和蚕的桑田,被同一根绳子,以一指相间。

5.当时的人们认为,把一个世界穿戴在身上,让亿万年生命的玉与数十年生命的人,将彼此的生命互相给予,就是人对天地万物之爱的表达。

6.玉,成为西周在青铜之外,留给时光永恒的礼物。

7.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

六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进食,生存,繁衍,不断进化。

而今凝望着你,我们依旧在思索,这一切的意义。

8.石雕无声,荒野长吟。

这些拙朴粗犷的石刻,不同于后世的写实风格,是汉代艺术的杰作。

9.石不朽,磐石之志永存。

亦如闪电的生命,在大地上消失的那一刻,石头里的生命,浮现出来。

10.一块岩石刀刀划过,时间在他们身上碰撞,便镌刻出了故事。

11.陶,是时间的艺术,泥土太干则裂,太湿则塌。

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陶器,匠人们需要等,等土干,等火旺,等陶凉。

12.今天的我们,总感叹生活太快,时间不够用时,六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教给我们,如何与时间融合,如何与时间不较劲。

13.上古神兽目光如炬,凝视它的眼睛,墓主的深思,是否穿行到先祖的世界。

它们沉默无语,它们无需言语。

如果国宝会说话分集简介

如果国宝会说话分集简介

第一集 人头壶 ‐ 最初的凝望人头壶的形神似在说话,人类的历史中人是主角,人头壶是人的造型。

那个时候是母系社会,人头壶体现了母性特征,蕴育生命。

第二集 贾湖骨笛 ‐ 穿越九千年的笛声把仙鹤的翅骨凿成乐器,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一支朴素的骨笛由此诞生,它的孔排列上下不一,吹口也还没有那么讲究,但先人们用神奇的灵感创造了一种朴素的乐器,并延续发展、不断丰富。

第三集 陶鹰鼎 ‐ 陶,醉了六千年陶鹰鼎是中国远古陶器中最特别的一个,它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塑。

仰韶文化以彩陶为最重要特色,器物多是生活用品,陶鹰鼎是唯一一件以鸟类为造型的。

第四集 龙山蛋壳黑陶杯 ‐ 0.2毫米的精致四千多年前,中国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时期,最质朴的材质邂逅了最巅峰的工艺,出土量极少的薄壁黑色陶杯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千古绝唱。

第五集 红山玉龙 ‐ 寻龙玦在内蒙古翁牛特旗发现了一件神秘玉器,玉器雕刻的动物鼻头上翘、眼睛微凸、颚下有网格状的纹理,项背上似鬣毛,有飞腾的动感,造型简素,玉质温润光洁。

第六集 凌家滩玉版玉龟 ‐ 玉中迷藏凌家滩玉版玉龟——玉中迷藏,有人说它和星象学有关,有人说这是数字起源的数字卦,也有人说它和历法相关,还有人说这是传说中的洛书。

第七集 良渚玉琮王 ‐ 神之徽章它的目光,穿越五千年望向我们,用我们尚未了解的语言,讲述着文明起源的秘密,良渚玉琮王,神之徽章。

第八集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 金玉共振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出土于二里头文化(公元前1750‐前1530年),弧形铜胎上镶嵌许多绿松石片,排列成兽面纹。

在烈火中范铸的贵金属——青铜,镶嵌本土崇尚的玉石——绿松石。

金玉共振的局面,开启了东亚的青铜时代。

第九集 殷墟嵌绿松石甲骨 ‐ 刻辞骨柶这是我国博物馆现存的唯一一件文字镶嵌绿松石的甲骨。

田猎好比当时的军事演习,是重要的仪式。

野牛体型巨大,难于捕获。

为了纪念这次田猎,王将此事刻在野牛的肋骨上,并嵌入象征王权礼器的绿松石,彰显权威。

假如国宝会说话作文600字

假如国宝会说话作文600字

假如国宝会说话作文600字English Answer:The Terracotta Warriors.If I could speak, I would tell you the story of how I came to be, over two thousand years ago, in the tomb of 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a, Qin Shi Huang. I am one of the thousands of warriors, each unique, each made of terracotta, and each standing guard to protect the emperor in his afterlife.I would describe the long and arduous process of my creation. First, I would explain how clay was carefully mixed and shaped into my form. Then, I would tell you about the intricate details that were added, one by one, tocreate my armor, my weapons, and my facial features. Finally, I would reveal the secrets of the firing process, which transformed me from a fragile clay figure into a durable and long-lasting terracotta warrior.I would share with you the stories of the artisans who created me. They were skilled craftsmen, working tirelessly to ensure that every detail was perfect. They were also artists, imbuing me with a sense of life and vitality that belies my inanimate form.I would tell you about the emperor himself, Qin Shi Huang. He was a powerful and ambitious ruler, who sought to create a vast and eternal empire. His tomb was a testament to his greatness, and I am honored to have been a part of it.I would end my story by reflecting on the passage of time. I have stood in this tomb for centuries, a silent witness to history. I have seen wars and revolutions, famines and floods. Yet, I remain standing, a testament to the enduring power of human creativity and the enduring legacy of 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a.The Mona Lisa.If I could speak, I would tell you the secrets of my enigmatic smile. I would explain how Leonardo da Vinci, the master artist who created me, spent years perfecting my expression. I would reveal the subtle techniques he used to create the illusion of movement and depth, and how he captured the inner thoughts and emotions of a woman.I would describe the long and fascinating journey I have taken since my creation. I have been admired and studied by countless people, from kings and queens to artists and scholars. I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countless books, articles, and films. And yet, despite all the attention, I remain an enigma, my true meaning and purpose still debated.I would share with you the stories of the people who have been drawn to me. Some have seen in me a symbol of beauty and perfection. Others have seen in me a reflection of their own inner thoughts and feelings. And still others have seen in me a mystery that they long to solve.I would remind you that I am more than just a painting.I am a work of art, created by one of the greatest minds of all time. I am a symbol of human creativity and ingenuity. And I am a testament to the enduring power of beauty.Chinese Answer:兵马俑。

如果国宝会说话 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精选18篇)

如果国宝会说话 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精选18篇)

如果国宝会说话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精选18篇)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透过观影,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深刻的感悟。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 1几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伴着空灵悠远的背景音乐,一件件国宝映入眼帘,仿佛历史的帷幕徐徐拉开,即将上演一场回溯历史的话剧。

那是来自唐朝的色彩。

佛陀赫然出现在楼群中央,垂暮端坐,这就是敦煌经变画。

台阶笔直,就似摆在眼前,仿佛凡尘里的人只需沿着阶梯向前一步,便可登入极乐世界。

雕栏玉砌,花叶生辉,禽鸟聚集,远望伞盖,近察香炉,都是宫廷才能制造的珍宝。

伎乐队伍左右成群,足踩圆毯,蹁跹起舞,佛经中的奇幻世界在画工的笔下变成了现实。

迷人的乐土,越来越像对长安奇景的记忆。

视线焦点回到近处,仿佛眨眼间,天女举臂点亮灯树,一时间,暮色中火光璀璨。

这不正是长安上元灯会的盛况吗?即使是长安,一年中的大多数夜晚都恪守宵禁制度唯有上元时节,这座梦幻之都拥有十二个时辰的'光明,白夜如昼,华服琳琅。

面具各异的人群追逐着流动的光影,像海中鱼龙般徜徉在无极的快乐中。

俗世生活的斑斓与信仰世界的叠加生成极乐幻境。

这富丽堂皇、栩栩如生的壁画,却是我们回访故国的大门。

这是唐人的想象,也是我们想象中的唐。

后人通过出土的文物、发现的遗址等,在脑海中绘制一幅古代的世俗生活图,我们对古人的生活无比好奇,遂以古人遗物为纽带,希望连接古今。

但无论如何模仿、修复,却再也回不到最初的模样。

想象只能是想象,历史只能惊人相似,却无法重演。

就像素纱单衣,今人无论如何也制作不出那般轻薄丝滑的质感,即使我们有了先进的制丝机器。

古人的智慧令我们叹服,在工具匮乏的时代,他们仅靠一双手就创造出衣食住行所需,原始却实用。

揆诸当下,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却仍无法复制某些古物,所以人类社会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值得我们深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解说词整理第1集《鹰顶金冠饰—你好我的对手》这顶金冠曾陪伴主人策马草原。

鹰顶金冠饰,展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北方名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它,代表着草原的荣光。

金冠最高处是一只雄鹰,鹰的头、颈、尾由金丝连接。

当主人策马飞驰,雄鹰也随之震动,仿佛展翅欲飞,花瓣形金冠上,錾(zan4)刻这四狼咬四羊的图案,冠带则雕刻着老虎与猎物的紧张对峙,猎杀仿佛一触即发。

那时,草原上没有文字,历史,便由他们的对手书写,在中原文明的记录中,匈奴曾被成为“猃狁(xianyun3)”。

猃,即长嘴狗的意思,他们贪婪残暴,经常南下掠夺。

然而,如果从草原之王的视角来看,世界很可能与中原的记录不大相同。

“我头戴金冠,身披金甲,草原就是我的帝国,草原以南那群种粮食的人,看上去好瘦,我们草原的男人,吃肉喝奶,都是战士。

但是如果遭遇灾年,诶,他们好像存了不少吃的。

”游牧的草原,相对于农耕的中原,有着完全不同的生存意识。

草原民族的饰物上,动物是永恒的主题,它们在匍匐觅食,在互相咬斗,在伺机而动。

而鹰顶金冠饰,更是以草原之王的威严,俯视着世间一切弱肉强食。

有一个强大而蛮横的对手,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战国赵武灵王终于下决心放弃宽袍大袖,学习胡服骑射,一场场模仿者与被模仿者的对决,由此开始。

一直处于守势的农耕文明,到秦汉,终于建立起统一的帝国,也由此以举国之力,祭出终极防守大法。

长城,不仅是守卫边疆的堡垒,当西汉国力强盛的时候,这里又成为反击匈奴的前哨。

但连绵的长城,真的能阻断人们的交往么?游牧民族,喜爱中原的丝绸和粮食,而中原的人们,需要金属和牲畜,长城两侧,且战且和,直到东汉,南匈奴入塞,多年的对手终合为一家。

今天,当我们看着鹰顶金冠饰,是否能想起当年那些风一般来去的影子,正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在与一个又一个内外对手的对峙和融合中,在经历一次又一次蜕变之后,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逐渐被唤醒。

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

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

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

你好,我的对手。

第2集《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战国春秋》春秋战国,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思想飞扬的年代,几百年间,群雄并起,战乱频繁,而这之前的西周,一直处在礼乐高度发达的社会中。

壶身静默,却非无声,壶身可度量,却也无边。

这件铜壶,用嵌错法记录了战国时代贵族生活中的情境。

顶与底有神兽环绕,静默的壶身上,能听见厮杀与吼叫,这里是一个战场。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到了战国之后,转化为领土吞并战。

一场攻城略地的战斗,一方搭云梯向上仰攻,一方在城墙上奋力坚守,守城方搭弓放箭,挥舞兵器,攻城方有人从城墙上摔下,有人已经身首异处。

引人注目的是,持械格斗的画面,一侧,一人手按着敌方的头,一手用力高举兵器欲砍,另一侧已人头落地,尸体横卧。

水战时激起的波澜,是这个时代在时光之河里发出的声响。

舟行如梭,船上武士个个精神抖擞,奋勇前进。

双层战船,犬牙般纠缠在一起,上层士兵,用长柄兵器相互击杀,下层水手奋力划桨,有的士兵跳船作战,船尾还有人击鼓,以壮声威。

宛如时光的速度,一念之间就到了厅堂。

战争之后,胜利者举办庆功的宴饮,客人们举杯站立,向坐于厅堂之中的主人敬酒、祝福,周围是敲钟磬(qing4)与吹奏的乐队,钟鸣鼎食,礼乐之邦。

战争时,弓箭是杀伤敌人的武器,和平时,则是社交生活的用具。

早在周代,射箭便是贵族必须掌握的基础教育——“六艺”之一,射礼,则是重要的社交礼仪。

射箭者站在亭子里,悬空张开布质的箭靶,宾主按照礼仪要求,向箭靶射箭,旁边有专人负责报靶,其他人在亭外围观。

有时候,也会练习射猎天上的飞鸟,大家使用绑了细绳缴(zhuo2)的箭射向鸟群,一旦射中,就通过收回绳子将猎物捕获,这叫弋射。

弋射有准则,弋不射宿,停息的鸟儿不射。

这里有一片桑田,顶层没有了战争的喧嚣,人们安然的进行着习射,妇女们则在桑园里采桑,盛放桑叶的篮子挂在树上,采桑人爬到树顶把桑叶摘下放到篮子里。

中国是丝的故乡,采桑也进入了礼制,演化为后来的亲蚕礼。

此刻,壶中一滴酒也没有,却盛满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时代,征战的厮杀与欢宴的音乐都隐匿不见,桑叶还在无声的生长。

两千年的时光,是一片沧海,壶身上的桑田茂密如初。

第3集曾侯乙编钟—中国之声(老录音原音,无任何解说)曾侯乙编钟(音响记录)采录单位:湖北省博物馆、中国唱片总公司,1986年3月29日,凌晨两点开始。

(字幕与录音穿插)(字幕)这是一段录制于1986年的音频演奏乐器来自公元前四世纪(录音)室内温度18摄氏度,再录国产音叉,A等于440赫兹。

上层第一组,该组共有钮钟6件上1(组)1(枚)正鼓音(叮)、侧鼓音(叮)。

下2(组)7(枚)。

正鼓音(咚)、侧鼓音(咚)。

全套钟的最低音,为下层一组第一钟。

正鼓音(咚)。

全套钟的最高音,为上层第一组第一钟。

侧鼓音(叮)。

全部甬钟音域,共跨五个八度。

中层第二组,该组共有无枚甬钟,12件。

(敲)中层甬钟构成的,C大调音阶。

(敲)(配乐《茉莉花》)曾侯乙编钟共有64件,另有楚王所送的镈钟一件。

除镈钟以外,每件钟均标识有两个不同的音名。

1986年4月6日,晨6时整,全部采录工作结束。

(画面:采录工作人员的老资料画面,去世的人标白框)字幕(配乐:曾侯乙编钟原声):曾侯乙墓发掘于1978年,墓主人名“乙”,是战国时代曾国国君,曾国也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随国”,在今天的湖北省随州市范围内。

集大成也者,金声与玉振之也。

——《孟子》礼以节人,乐以发和。

——《太史公自序》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尚书》1978-2018曾侯乙编钟发掘40周年向考古工作者致敬第4集木雕双头镇墓兽—天地一角它叫镇墓兽,曾被放在墓穴中,用来保护墓主人的安全。

它双眼圆睁,它吐出舌头,它不是青铜,是温暖的木头,木头上涂画鲜红的漆色,形成抽象纹路。

四只麋鹿角向外生长,预示生命的开始。

这些装饰都在暗示着,这件文物产生于湿地气候的地区,诞生在楚国的大地。

楚,意为树丛、荆(jing1)棘。

楚人生活在沼泽地区,他们制作的艺术品带来浓厚的自然气息,像风,像鸟,像云,没有固定的形态,是中国人血液中,最自由的部分。

如今,楚人的形象,定格在一张窄窄的木片,定格在天地之间的角落。

主人驾着马车经过一棵柳树,三个人兴冲冲的跑在前边,由于并没有采用透视画法,人物像是悬浮在半空。

两只大雁飞过头顶,三个人向上望去,似乎在交换着对天气的看法。

黄狗追野猪,借着春天的响动,亲密的朋友躲在树下说着悄悄话,小心,有人在听呢。

从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楚人的自由气质,它轻快的存在过,存在于略显沉重的文明之中。

马王堆漆棺,西汉初年,三百多只精灵盘坐云端,它拨开云雾,端坐天际,露出婴儿的微笑;另一只精灵张弓搭箭,瞄准远处;它紧紧抓住升腾的气流,左手向上托起,捧起云朵;这只做出体操般的动作,在云层间游动;云端上,一直孤独的精灵,吹奏着思念的歌曲,远远地,它弹琴回应。

在古典时代,一个地区的气候,往往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才可以在楚人的艺术中,看到丰富的自然形象。

一呼一吸间,镇墓兽已存在两千年,以木头和动物的角质对抗时间的销蚀,依然完好,与天空并肩,和星辰同行。

第5集人物御龙帛画—天上见死之后,人会去哪里,两千多年前的楚人相信,是永生。

他,眼神坚定,峨冠博带,身着华服的他,腰佩重剑,手中的缰绳绷得笔直,缰绳的另一端紧紧地拴着一条巨龙,巨龙昂首翘尾,身呈龙舟。

他似乎已经准备完毕,即将摆脱形骸的束缚,前往永生之地。

这幅人物御龙帛画作于战国时代,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帛画,它出土于长沙子弹库,发现时平放在椁盖板和外棺中间的隔板上,是丧葬中使用的“引魂幡”。

华盖高擎(qing3),代表着墓主人正游走于天空,一条鲤鱼引领着航程,墓主人驾驭巨龙,而龙正是可以穿行于人间与仙界的接引神兽。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suo4),像设君室,静闲安些(suo4)”。

据说,“些”(suo4),是远古楚地巫音的残存,楚人认为人死后,魄往下沉,魂往上飘,因此把帛画藏在棺椁的夹层中,游魂识别墓主人形象,就会归来,完成升仙之旅。

作于二百多年之后西汉时期的T形帛画,同样作为“引魂幡”,则将楚人有关生死的宇宙观表现的更加完整而立体。

画中,生死如阴阳相互转换,死后世界的时间和空间如四季循环往复,杂糅一体。

帛画下方是地下的世界,长夜玄冥中,巨人脚踏鳌鱼,震慑恶灵,托举起大地。

帛画的中间部分,墓主人的魂魄则由双龙搭载着一路升腾,穿越人间。

上方的天界中,天门大开,这里日月同辉,是墓主人将要飞升成仙的地方。

装载着墓主人的棺椁上,同样描绘着升仙的极乐之境,消失的生命,虽暂时如烟云般飘散,但在各种神物的庇佑下,阴阳调和,魂气聚合成形,永恒的生命在另一个世界逐渐复苏。

楚人的丧葬,用楚文化奇幻神秘的形象为逝者的出死入生描绘了一套瑰丽而完整的路径。

“死生为昼夜”——生死非人力可逆转,可它们又如春来秋往,昼夜更替,这是大自然冥冥之中的暗示。

楚人对生命奥秘的探寻幻化在烂漫的图景中,让那时的人们面对死亡时,不再恐惧,因为他们相信,死亡是为人之路的终结,却是成仙之旅的开端。

事死如事生,这样的生死观,影响了中国的后世千年。

生而为人,死后成仙,这才是完整的生命记忆,而生死之间,应御龙而行。

第6集跪射俑—帝国的镜像地平面,是神秘的镜子。

镜面上,是巍峨而沉默的陵墓,镜面下,帝国的时间仍在行走。

1974年,大地之境的尘埃被意外触动,深埋在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赫然面世,秦军集结在京畿(ji2),面对东方,三座相邻的坑穴中容纳着超过7000尊与真人同样大小的陶俑,仿佛镜中折射的帝国。

在地下的疆场,我们与史书描写的骁勇秦人面面相觑。

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东端的阵型前锋出土了160尊跪射俑,他们头挽发髻(4),身披铠甲,持握弓箭的双手置于腰间,眼睛注视正前方,面容铁一般冷静。

身居射手队列的这位男子,属于大秦战士中爵位最低的一员,也是帝国万千勇儿的缩影。

他的头、背挺直,两腿纵向交叉,从侧面看,左膝、右膝、右足三点之间构成稳固的三角,这种姿势重心稳,目标小,利于攻防,大概是当时射击训练的最高标准。

靠近观察可以看见射手胸腹的甲片上片叠压下片,肩部和腰下则相反,铠甲的设计细节,贴合人体的曲线,满足了活动和攻击的需要。

支撑全身的右脚鞋底翻起,脚尖和后跟针线更加密集,增强了鞋子的韧性,足弓处针线疏朗,便于屈伸。

动作、铠甲、衣着,陶俑对帝国战士的复刻逼近真实,而五官、须发、掌纹等体貌的严谨处理,又赋予了他肌肤的温度。

出土时,陶俑脸部和周身织物还留有色彩,面目如生,须发毕现,全无冥界的阴翳(yi4),虚拟的将士,不仅颜值尽显,而且暗藏热血。

星辰旋转天穹,山河蔓延大地,人为重现的镜像拥有扭曲时间的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