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4年04月自学考试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历年真题-答案版

合集下载

自考本科《教育学》专业《教育统计与测量》历年真题(总表)剖析

自考本科《教育学》专业《教育统计与测量》历年真题(总表)剖析

2005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课程代码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该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通常在教学工作结束时举行且与其它测验相比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测验是【】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诊断性测验D.终结性测验2.教育领域所获得的反映教育现象或事物数量事实的大量数据具有离散性、规律性和【】A.对称性B.等距性C.等比性D.变异性3.比较同龄人的身高与体重发育的差异程度,要应用【】A.X B.S C.CV D.AD4.若一次考试偏难,多数考生分数偏低,这时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曲线为【】A.单峰对称分布曲线B.正偏态分布曲线C.倒“U”型次数曲线D.“J”型次数曲线5.不.能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为【】A.中数B.众数C.算术平均数D.标准差6.在统计学中,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A.-l≤r≤l B.-l≤r≤0 C.-l<r<0 D.0≤r≤1 7.在正态分布的数据中,下列各百分等级区间所对应的原始分数区间最小的是【】A.PR=15~PR=25B.PR=25~PR=35C.PR=35~PR=45D.PR=14~PR=558.下列中属于发展常模的是【】A.离差智商B.年级常模C.标准分数常模D.百分等级常模9.当一个测验由各个项目组成时,整个测验的难度就是【】A.所有项目的难度的算术平均数B.组成测验项目的难度的调和平均数C.全部被试测验总分的算术平均数对测验满分值的比D.全部被试测验总分的调和平均数对于测验满分值的比10.下列中属于性能优良的试题区分度的取值范围是【】A.D<0.20 B.0.20<D<0.29 C.0.30<D<0.39 D.D>0.4 11.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对有些不太稳定的特质,如考试焦虑进行测量时,用来估计信度的方法不.能是【】A.重测相关B.折半相关C.平行形式相关D.内部一致性相关12.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真分数与观察分数及测量误差的关系是【】A.当误差分数为正值时,真分数被高估B.误差小,观察分数离真分数就越远C.误差大,多次施测时前后一致性就会好D.测验大量反复实施,所得观察分数的就会趋近并最后等于真分数13.下列中关于正态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在X=σ取得最大值B.曲线以过X=σ的直线为对称轴C.曲线在正负两个方向上无渐近线D.正态分布是一条单峰对称呈钟形的曲线14.若想检验两个总体平均数是否相等,应该使用【】A.双侧检验B.单侧检验C.F检验D.X²检验15.下列关于X²分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X²≥0B.X²分布不具有可加性C.当自由度d f≥3时X²分布是双峰正偏态分布D.当自由度df >10时,X²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6.计数数据17.零相关18.小概率事件19.测验效度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作答,全答者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6分,共18分)20. 什么是教育测量?与物理测量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21. 简述圆形图的概念及应用特点22. 什么叫线性变换后的标准分数?23. 简述总体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的主要原理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4. 计算下列原始数据的标准差。

自考00452教育系统与测量-复习资料

自考00452教育系统与测量-复习资料

00452教育系统与测量 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测量所测的主要对象,是教育条件下受教育者的( C ) A. 行为特征 B .人格特质 C 心理特性 D .生理特性2.在教育测量中,人们用标准分数来反映学生的能力高低,这种情形下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属于 ( C )A. 称名变量 B .顺序变量 C 等距变量 D. 比率变量3.某中学会考语文的平均分数为88分,标准差为14.2分,数学的平均成绩为72分,标准差为13.5分。

则语文成绩差异程度( C )A. 等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 B .大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 C .小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 D. 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不可比较4.百分等级是( D )A. 差异量数 B .集中量数 C 差异系数 D .地位量数5.针对两列顺序变量数据之间的相关问题,一般采用的计算方法是( A )A. 等级相关 B .积差相关 C .点二列相关 D. 列联相关6.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人数分别为10、12、14的三组学生成绩的差异,则其组内自由度应为( C ) A .2 B .3 C .33 D .357.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实施的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进步情况的测验是( B )A. 诊断性测验 B .形成性测验 C .安置性测验D .终结性测验8.下列属于客观题的是( A )A .是非题 D .论述题 C. 计算题D .证明题 9.标准差S 属于( C )丸总体统计量 B .总体参数 C. 样本统计量D .样本参数10.学生的测验分数(除等级分数外)通常都被看作是( D ) A .非随机变量 B. 函数变量 C. 离散性随机变量 D .连续性随机变量11.统计假设检验中,备择假设又称为( A )A. 研究假设 B .虚无假设 C. 原假设D .零假设 12.自陈量表法一般用于( B )A. 智力测验 B .人格测验 C. 能力倾向测验D .创造力测验13.在一组连续变量的次数分布表中,“80~85"这组的实际下限是( A )A .79.5B .80C .84.5D .8514.设两个相关系数分别为6.06.0y y -==R R xx 、则表明的相关强度是( C )A. xx R 的相关强度大 B .y y R 的相关强度大 C .二者的相关强度一样大 D .二者相关强度的大小无法比较15.下列对单向方差分析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 可以同时对多于两个的总体平均数有无显著性差异作出检验B .相配的实验设计称为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 C. 可以分析多个方向上多个总体平均数间的差异 D .事先需要精心采集数据和整理数据二、名词解释题16. 描述统计:是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的统计方法。

自考00452自考统计测量资料-复习资料

自考00452自考统计测量资料-复习资料

教育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5*2=30)1、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的理解(13)2、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的理解(14-15)3、散点图(适合描述二元变量之间的关系;右侧倾为正相关;左侧倾为负相关;越近园形;相关程度月低,越近直线相关越高)(70)4、线形图,表示事物发展演变趋势(32-37)5、条形图表示统计量之间数量关系6、圆形图表示统计事项在总体中的比例。

7、集中量数(数据集结的趋势。

代表值:算术平均,中位数、众数)8、差异量数(反映数据离散程度、变化幅度的值。

代表值:平均差AD、标准差S)9、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平均数为原X+c,标准差不变。

4210、年级常模的理解9311、效度、信度、(一个测验的质量)难度、区分度(一个题目的质量)的理解p11812、布鲁姆教育目标三个主要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的理解16013、情景测验法的理解。

(198)14、对确定事件与概率事件的理解20615、概率的取值范围[0,1],小于0.05或0.01的概率(小概率)16、对正态分布的理解21117、抽样方法的理解21818、对统计假设的理解23519、对单、双侧检验的理解24520、Z检验(2个均数之差),F检验(3个以上均数差异) x2检验(计数数据之差)的理解二、名词解析(3*5=15)1、描述统计:是对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表达42、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33、抽样误差(标准误)描述所抽样本特征量数离散程度的指标2274、方差分析: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方法。

2955、教育测量: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5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多少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分布。

187、集中量数:观测数据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2014年4月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和答案

2014年4月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课程代码 0045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教育统计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A.描述统计B.应用统计C.数理统计D.推论统计2.日常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卷尺所测出的长度量值是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3.适合于表示各统计事项在其总体中所占相应比例的图示方法是A.散点图B.线性图C.条形图D.圆形图4.算术平均数的缺点..是A.反应灵敏B.直观易懂C.计算严密D.易受极端值影响5.与其他差异量数相比,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在于A.易受极端值影响B.适合进一步的代数运算C.简单易懂D.全体数据都参加运算6.通常|r|<0.2时称为A.高相关B.中等相关C.低相关D.极低相关7.下列属于组内常模的是A.发展常模B.年级常模C.年龄常模D.百分等级常模8.当测验太容易时,测验总分分布一般呈A.倒U型B.负偏态C.正偏态D.J型9.用于表示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的指标是A.信度B.难度C.效度D.区分度10.开学后,根据学生入学英语成绩分出快慢班的测验是A.安置性测验B.诊断性测验C.形成性测验D.终结性测验I1.正态分布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后,其平均数和标准差就成为A.(0,1)B.(1,0)C.(50,10)D.(10,50)12.当一个总体比较大且内部结构复杂,而所抽样本容量比较小时,最适宜的抽样方法是A.整群抽样B.分层抽样C.分阶段抽样D.等距抽样13.统计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α由0.05变为0.01,则会A.增加I型错误B.减少Ⅱ型错误C.减少I型错误D.同时减少I型和Ⅱ型错误14.对计数数据和交叉分类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最适合的方法是A.t检验B.X2检验C.F检验D.Z检验15.测得某市10岁男童的身高(平均135.1厘米)和体重(平均28.1千克)发展情况,若要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应使用A.方差B.标准差C.平均差D.差异系数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全国0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历年真题

全国0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历年真题
甲: Z语文 = 85-81.5 =0.44, ,Z 数学 =0.19; Z英语 =0.28 8
乙: Z语文 =1.56; Z 数学 =-0.73; Z英语 =0.94 丙: Z语文 =-0.69; Z 数学 =-0.27; Z英语 =0.83 丁: Z语文 =-0.19; Z 数学 =1.04 ; Z英语 =1.61
及其中四位学生的各科成绩列于下表, 试计算这四位学生各科成绩的标准分并比较他们总成绩的优劣。
(结果保留到
小数点后两位数。 ) 4--104
X
S




语文
81.5
8
85
94
76
80
数学
89.5
13
92
80
86
103
英语
72.5
9
75
81
80
87
解:( 1)利用公式 Z= X X 计算各科成绩的标准分 S
元素之间的差异要大于各部分元素之内的差异;
( 3)分阶段抽样适用于总体下各部分的个数很多,但部分之间无明显差异,且样本容量较小的情况。
22.简述方差分析的条件。 10-300
( 1)总离均差平方和的可分解性;
( 2)总体正态性;
( 3)样本随机性;
( 4)方差齐性。
四、计算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
19.概率 7-207 是指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
20.简述标准差的运算性质。 2-59
( 1)全组数据每一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的常数
C 后,计算得到的标准差不变;
( 2)每一观测值都乘以一个相同的非零常数

2022年全国04月自学考试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历年真题答案版

2022年全国04月自学考试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历年真题答案版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记录与测量试题课程代码:0045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旳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旳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教育记录学是社会科学中旳一门(B)0-4A.描述记录B.应用记录C.数理记录D.推论记录2.平常生活或生产中使用旳卷尺所测出旳长度量值是(D)1-15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3.适合于表达各记录事项在其总体中所占相应比例旳图示措施是(D)1-36A.散点图B.线性图C.条形图D.圆形图4.算术平均数旳缺陷..是(D)2-44A.反映敏捷B.直观易懂C.计算严密D.易受极端值影响5.与其她差别量数相比,方差和原则差旳长处在于(B)2-59A.易受极端值影响B.适合进一步旳代数运算C.简朴易懂D.全体数据都参与运算6.一般|r|<0.2时称为(D)3-69A.高有关B.中档有关C.低有关D.极低有关7.下列属于组内常模旳是(D)4-91A.发展常模B.年级常模C.年龄常模D.百分级别常模8.当测验太容易时,测验总分分布一般呈(B)5-124A.倒U型B.负偏态C.正偏态D.J型9.用于表达测验事实上测到它打算要测旳东西旳限度旳指标是(C)5-139A.信度B.难度C.效度D.辨别度10.开学后,根据学生入学英语成绩分出快慢班旳测验是(A)6-151A.安顿性测验B.诊断性测验C.形成性测验D.终结性测验11.正态分布转化为原则正态分布后,其平均数和原则差就成为(A)7-212A.(0,1)B.(1,0)C.(50,10)D.(10,50)12.当一种总体比较大且内部构造复杂,而所抽样本容量比较小时,最合适旳抽样措施是(B)7-220A.整群抽样B.分层抽样C.分阶段抽样D.等距抽样13.记录假设检查中明显性水平α由0.05变为0.01,则会(C)8-243A.增长I型错误B.减少Ⅱ型错误C.减少I型错误D.同步减少I型和Ⅱ型错误14.对计数数据和交叉分类数据进行差别明显性检查最适合旳措施是(B)9-265A.t检查B.X2检查C.F检查D.Z检查15.测得某市10岁男童旳身高(平均135.1厘米)和体重(平均28.1公斤)发展状况,若要比较两者旳离散限度,应使用(D)2-62A.方差B.原则差C.平均差D.差别系数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笔迹旳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课程代码:045210、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数据中属于测量评估数据的是( )。

A.王红每分钟跳绳107下;B.王红的智商为123;C.王红在某年级2班;D.这学期王红班里有10名同学被评为三好学生。

2.在同一个图形中,允许画若干条不同的线形图,一般不超过:( )。

A.2条B.3条C.4条D.5条3.在某个次数分布表中,“80—85”这一组的实际下限是:( )。

A. 79.0B. 79.5C. 80.0D. 80.54.X、Mdn、Mo三点合一时,数据分布形态为:( )。

A.正态B.正偏态C.负偏态D.多峰态5.某生的平时语文成绩为80分,期中考试为85分,期末考试为78分,综合评定成绩时,应该用什么量数代表其水平更合理( )。

A.XB.MdnXC.MoD. w6.平均差的缺点是( )。

A.不直观B.不是所有数据参加运算C.不便于做进一步代数运算D.科学性较差7.下面哪个量数是相对差异量数( )。

A. XB.Mdn第 1 页共 108 页C.CVD.Mo8.学期初或单元教学开始时使用的测验是( )。

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终结性测验D.能力倾向性测验9.下列相关系数中,相关最弱的是( )。

A.-0.80B.-0.46C.0.15D.0.5210.某份数学试卷满分为100,现在要分析试卷中某道以0或1计分的题目的区分度,应采用( )。

A.二列相关法B.等级相关法C.点双列相关法D.列联相关法11.一个测验在对同一批被试进行多次测量时结果的一致性叫做( )。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12.下列各种统计方法中属于描述统计的是( )。

A.t检验B.计算标准差C.求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D.方差分析13.在平均数抽样分布的统计图上横轴表示( )。

全国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以下不属于等距变量特性的是()。

A.可比性B.可加性C.可除性D.可平均2.在某个拼写测验分数分布表中,“80~90”这一组的累积百分数为76,这表示()。

A.80 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 76%B.80 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 24%C.89.5 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 76%D.89.5 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 24%3.当我们需要用图形按学生的家庭出身(包括工人、农民、干部及其他)及性别来描述学生情况时,最好采用()。

A.散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圆形图4.画次数直方图时,要求各直方条()。

A.宽度相等B.高度相等C.间隔不同D.色调不同5.下列数据中,不可能是相关系数取值的是()。

A.-0.85B.0.0C.0.67D.1.03A.积差相关法B.等级相关法C.点双列相关法D.列联相关法7.标准分数量尺属于( )。

A.名义量尺B.顺序量尺C.等距量尺D.比率量尺8.一个性能优良的试题,其区分度指数的取值必须( )。

A.大于 0.40B.大于 0.60C.在 0.6 至 0.8 之间D.在 0.8 至 1.0 之间9.某份试卷按百分制计分,现用再测法来考察测验的信度,应计算两次测验分数的()。

A.积差相关B.等级相关C.点双列相关D.列联相关10.大规模使用的标准化测验,其信度系数的取值必须( )。

A.大于 0.50B.大于 0.90C.等于 1.0D.达到显著性水平11.当一个总体比较大且内部结构复杂 ,而所抽样本比较小时 ,应采用( )。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分阶段抽样D.等距抽样12.平均数的抽样分布的平均数等于( )。

A.原总体分布的平均数B.原总体分布平均数的一半C.原总体分布平均数的 n 分之一D.原总体分布平均数的根号 n 分之一13.虚无假设在统计假设检验中被当作已知条件运用 ,因此 ,虚无假设应是一个(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教育统计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B)0-4
A.描述统计
B.应用统计
C.数理统计
D.推论统计
2.日常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卷尺所测出的长度量值是(D)1-15
A.称名变量数据
B.顺序变量数据
C.等距变量数据
D.比率变量数据
3.适合于表示各统计事项在其总体中所占相应比例的图示方法是(D)1-36
A.散点图
B.线性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
4.算术平均数的缺点
..是(D)2-44
A.反应灵敏
B.直观易懂
C.计算严密
D.易受极端值影响
5.与其他差异量数相比,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在于(B)2-59
A.易受极端值影响
B.适合进一步的代数运算
C.简单易懂
D.全体数据都参加运算
6.通常|r|<0.2时称为(D)3-69
A.高相关
B.中等相关
C.低相关
D.极低相关
7.下列属于组内常模的是(D)4-91
A.发展常模
B.年级常模
C.年龄常模
D.百分等级常模
8.当测验太容易时,测验总分分布一般呈(B)5-124
A.倒U型
B.负偏态
C.正偏态
D.J型
9.用于表示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的指标是(C)5-139
A.信度
B.难度
C.效度
D.区分度
10.开学后,根据学生入学英语成绩分出快慢班的测验是(A)6-151
A.安置性测验
B.诊断性测验
C.形成性测验
D.终结性测验
11.正态分布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后,其平均数和标准差就成为(A)7-212
A.(0,1)
B.(1,0)
C.(50,10)
D.(10,50)
12.当一个总体比较大且内部结构复杂,而所抽样本容量比较小时,最适宜的抽样方法是(B)7-220
A.整群抽样
B.分层抽样
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
13.统计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α由0.05变为0.01,则会(C)8-243
A.增加I型错误
B.减少Ⅱ型错误
C.减少I型错误
D.同时减少I型和Ⅱ型错误
14.对计数数据和交叉分类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最适合的方法是(B)9-265
A.t检验
B.X2检验
C.F检验
D.Z检验
15.测得某市10岁男童的身高(平均135.1厘米)和体重(平均28.1千克)发展情况,若要
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应使用(D)2-62
A.方差
B.标准差
C.平均差
D.差异系数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6.标准分数常模4-103
答:标准分数常模就是用被试所得测验分数转换成的标准分数来提示其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组内常模。

17.测验信度5-129
答:测验信度,就是测验在测量它所测特质时得到的分数(测值)的一致性,它是对测验控制误差能力的量度,是反映测验性能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l8.教育统计0-3
答: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上认识。

19.显著性水平8-234
答: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公认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值被称为统计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0.简述编制简单次数分布表的主要步骤。

1-19-20
答:简述编制次数分布表的主要步骤:
(1)求全距
(2)定组数
(3)定组距
(4)写出组限
(5)求组中值
(6)归类划记
(7)登记次数
21.简述等级相关的适用条件。

3-76
答:(1)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的数据。

(2)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其中有一列或两列数据的获得,主要依靠非测量方法进行粗略评估得到。

22.简述方差分析的目的和条件。

10-294
答:一、目的
方差分析可同时对多于两个的总体平均数有无显著性差异做出检验。

二、条件
1、总离均差平方和的可分解性
2、总体正态性
3、样本随机性
4、方差齐性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3.已知某次考试分数的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这份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1-20
(1)位于“75~79”这组的次数是多少?该组的实际组限是什么? (2)在所有考生中,考分低于74.5的人数及比例各是多少?
(3)如果要录取10%的考生,按1:1划线,你估计这条分数线位于哪一组内?
1.00 0.98 0.91 0.72 0.36 0.12 0.02
答:(1)位于“75~79”这组的次数f=36,该组的实际组限是[74.5,79.5) (2)在所有考生中,考分低于74.5的人数是36人,所占比例为36% (3)该分组线在“80~84”组中。

24.某商场随机询问87位顾客对三种不同风味的月饼的喜好程度,结果三种不同风味月饼 的选择人数分别为35、40、12人,试问顾客对月饼的喜好程度是否有显著差异?9-265、270 (df =1,X 2
0.05=3.84;df =2,X 2
0.05=5.99,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答:(1)假设:H 0:三种月饼选择人数上无显著差异(或顾客对月饼的喜好程度无显著差异) H 1:三种月饼选择人数上有显著差异(或顾客对月饼的喜好程度有显著差异) (2)理论次数f e =29
22
222
()(3529)(4029)(1229)29292915.38
o e e
f f x f -=---=++
=∑
(3)2
0.05
2, 5.99df x ==,由于实得x 2
=15.38>5.99,因此拒绝虚无假设,即三种月饼选择人数上有显著差异。

25.某年高考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平均分为450分,标准差25分。

试问:如果当时高考录取率为2.5%,某生当年高考分数为550分,他能否被录取?(附正态分布表如下:)4-104
正态分布表
.47441 .47500 .47588 .47615 .47670
答: (1)550450
425
i X X Z S --=
== (2)P (0<Z<Z 0)=0.5-0.025=0.475,查表:
Z=1.96 因为4大于1.96,所以仅仅从分数来看,该生可以被录取。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6.设某年高考成绩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在甲省抽取了653名考生,得到平均分为67.41分, 且该省总标准差为5.77分;在乙省抽取了686名考生,得到平均分65.95分,该省的总标 准差为5.17分。

试问两省在该年考试中平均分是否有显著的差异?(Z 0.05/2=±1.96,结 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数)8-251 答:
(1)提出假设: H0:μ甲=μ乙 H1:μ甲≠μ乙 (2)代入公式:
X Z =甲()-(-)
=
=4.87 (3)结论:
因实得值Z=4.87>Z0.005/2=1.96,即拒绝虚无假设,表明两省在该次考试中平均分有显著差异。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27.试述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及二者的主要差异。

6-154
答:
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要有如下一些差异:
(1)常模参照测验的成绩通常是一种相对评分,采用相对的等级分数、百分等级或标准分数体系,说明的足被试在某一被试团体中的相对地位;而标准参照测验的成绩通常是一种绝对评分,采用卷面分数,或者参照既定标准下的等级评定分数,或者答对题目的百分比;(2)常模参照测验在设计意图下比较强调对个体能力的区分鉴别,因而在题目的难度方面多为中等而不用偏难与偏易的题目,以增加测验的区别功能与选拔功能;而标准参照测验
在设计意图上考虑的是测验内容抽样是否良好地代表一组既定的能力标准或既定的教。

(3)常模参照测验通常涉及挺广泛的、难以明确限定的学习内容与能力目标,对每一项
能力或目标一般只用少量题目加以测量;而标准参照测验相对来讲,测验内容集中在限定的学习任务上,对每一项学习任务或目标通常用较多数量的题目来测量,在许多情况下,测验分数要针对各个具体的目标或能力进行分项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