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压强浮力公式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

物理专题四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一、复习目标(1)熟记密度压强浮力的计算公式(2)学会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二、知识储备1、密度的计算公式ρ=变形公式m= v=2、压强的计算公式p=(适用于所有压强) p=(适用于液体压强和密度均匀的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3、计算浮力的公式有:(1)F浮= G排=(适用于知道液体密度和能知道排开液体的体积时)(2)F浮=(适用于知道物重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探究实验中用得较多)(3)F浮=(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的物体)(4)F浮=(适用于知道压力的题目中)三、典例解析1、有关密度的计算例1、一个容器装满水,总质量为65克,将30克的沙子投入容器中,有水溢出,此时容器及水、沙子的总质量为83克,求沙的密度?针对性练习:1、质量0.9千克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了0.1升,求:(1)冰的质量是多少?(2)冰的密度是多少?2、纯酒精的密度是0.8×103 Kg/m3,某工厂生产的酒精要求含水量不超过10%,用抽测密度的方法来检验,则合格产品的密度应在什么范围之内?2、有关压强的计算例2、如图1所示,一梯形截面容器重10N,容器底面积是200cm2,倒入4 Kg水的高度是30cm。

(g=10N/Kg )求:(1)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2)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力(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针对性练习:1、通常情况下,物体压在同样的泥地上,如果压强相同则压痕深度相同。

野生动物调查员在泥地上发现黑熊刚留下的足印,为了估算黑熊的质量,他把底面积为10 cm2的容器放在足印旁边的泥地上,再慢慢往容器中倒沙子,直到泥地上出现和黑熊足印相同的痕迹,测出此时装了沙子的容器总质量为1.25Kg,g =10N/Kg ,求:(1)装了沙的容器对泥地的压强(2)量出黑熊与地接触的足印痕总面积共800cm2,估算黑熊的质量有多大?2、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提高烹煮食物的温度,缩短烹煮的时间,人们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的性质制造出了高压锅。

高中物理压强,浮力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压强,浮力归纳总结

压强、浮力单元复习一、学习要求:压强的基本概念复习液体压强的公式及其应用复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及相关复习浮力的基本概念复习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的计算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二、要点揭密1.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支承面相垂直.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支承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的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面,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相垂直.(3)单位:如重力、摩擦力等其他力的国际单位一样,是N.(4)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2.压强(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2)计算公式: p=F/S上式为压强的定义公式,可普遍适用于固体、液体以及气体,式中F为压力,单位用N;S为受力面积,单位用m2,p即为压强.(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Pa.1Pa=1N/m2它表示每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4)在生产和生活中,如果要减小压强,可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如果要增大压强,则可以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但从实际出发,压力大小往往是不可改变的,则减小压强应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应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3.液体压强(1)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3)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ρgh式中ρ为液体密度,单位用kg/m3;g=9.8N/kg;h是液体内某处的深度,单位用m;ρ为液体压强,单位用Pa. 由公式p=ρgh可知,液体的压强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ρ、深度h有关,跟液体重、体积、容器形状、底面积大小等其他因素都无关.由公式p=ρgh还可归纳出:当ρ一定,即在同一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p与深度h成正比;在不同的液体中,当深度h相同时,液体的压强p与液体密度ρ成正比.(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如果只装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船闸、锅炉水位器、马路涵洞等就是连通器原理的应用.4.大气压强(1)产生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且空气能流动,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1atm=76cmHg=1.013×105Pa。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
一、压强的概念
1.压强的定义
2.压强的计算公式
3.压强的单位
二、压强的性质
1.压强与力、面积的关系
2.超压与负压的概念和特点
三、压力的传递与压强的应用
1.压力的传递
2.压强的应用
a.刀刃原理与利刃的设计
b.空气垫原理与运动与气垫车
c.鱼类捕食的群体优势
d.液压装置的应用
四、浮力的概念和性质
1.浮力的概念
2.浮力与物体的浸没、浮沉条件的关系
3.浮力的计算公式
4.浮力的性质
五、建立浮力的经验规律
1.等体积法则的实验验证
2.阿基米德定律的实验验证
3.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的浮沉条件
六、浮力的应用
1.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a.游泳救生圈和浮标原理
b.鲸鱼的浮出原理
c.热气球的升空原理
2.浮力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a.船只和潜水器的浮力原理
b.浮桥和浮码头的构造原理
c.浮石和浮冰的成因和运动规律
七、小结回顾
1.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压强的性质和应用
3.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4.浮力的经验规律和应用。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22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分析与计算(解析版)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22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分析与计算(解析版)

专题22 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分析与计算(速记手册)考点1 计算浮力方法(1)称重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3)漂浮、悬浮:F浮=G物(二力平衡求浮力);(4)阿基米德原理:F浮=G物或F浮=ρgV排(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2.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漂浮、悬浮、下沉、上浮);(3)根据浮沉条件列出等式(一般平衡状态的居多)。

3.必须弄清楚的一些概念:①物重G与视重F;②物重G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排;③浸在(浸入)与浸没(没入);④上浮、漂浮、悬浮;⑤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⑥物体的体积V物、物体排开液体体积V物、物体露出液体的体积V露。

4.解浮力问题经常用到的一些规律和概念:①二力平衡条件(推广到三力平衡);②密度;③液体内部压强规律;④浮力;⑤阿基米德原理;⑥物体浮沉条件。

考点2 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例1】一艘质量为2 000 t的货轮沉没在主航道60 m深的水底。

相关部门派出满载排水量为4 000 t 的打捞船进行打捞。

经过现场勘探后得知沉船排开水的体积为1 500 m3,决定采用浮筒打捞法(利用充满水的钢制浮筒靠自重下沉,在水下充气将筒内水排出,借助浮力将沉船浮出水面)进行打捞。

若打捞时所用钢制浮筒体积为200 m3,浮筒充气排水后的质量为30 t。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求:(1)60 m深的水底受到水的压强。

初中物理·密度、压强和浮力

初中物理·密度、压强和浮力

中考复习资料·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密度、压强和浮力
【知识点汇总】
1.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2. 压强计算公式:P=F/S (则F=PS, S=F/P)。

3. 单位:帕斯卡Pa(国际单位);牛/米2。

(1帕= 1 牛/米2)
4. 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5. 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1)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2)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 3)公式:P= ρgh(单位:h:米;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6. 大气压强:
1) 产生原因: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

(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做了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一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105Pa(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0.3m高的水柱))
2)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3)测量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4)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

《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

《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024年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总结在初中物理中,压强和浮力是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下面是2024年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的知识点总结:
1. 压强(Pressure):
- 压强定义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

公式为:压强 = 力/面积(P = F/A)。

-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帕斯卡等于1牛顿/平方米(N/m²)。

- 压强与力和面积成正比,当力增大或面积减小时,压强增大。

2. 浮力(Buoyancy):
-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上浮的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压强造成的。

-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排除液体或气体的重量,即浮力 = 排放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出的液体的重量。

3. 浮力的原理:
- 浮力的大小与所处液体或气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和受力区域的形状有关。

-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沉在液体或气体中。

- 浮力的方向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相反,即向上。

4. 浮力的应用:
- 船只和潜艇的浮力原理使其能够浮于水面或在水下航行。

- 气球和飞机的浮力原理使其能够在大气中飞行。

以上是2024年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密度、压强、浮力期末专题复习

密度、压强、浮力期末专题复习

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密度1.正确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定义式vm =ρ 对于同种物质,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值是恒量。

不能只从数学形式上得出ρ与m 成正比,ρ与v 成反比的结论。

对于同种的物质,无论物质的体积的大小,密度都是相同的。

例如,当铁的质量是原来的几倍时,它的体积也是的原来的几倍,而铁的质量跟它的体积的比值vm 却总是不变的,这体现了密度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这一特殊性。

2.掌握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会用密度公式求密度,把公式变形后求质量或体积;会运用密度公式做求比的问题;会用比例法解密度知识的应用题。

对密度,质量,体积三个物理量的关系,要注意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正比或反比的关系的。

①如果是同种物质,密度ρ就跟质量m ,体积v 没有比例关系,但由于ρ一定,可以说m 跟v 成正比;②如果物质不同,体积相等,则m 与ρ成比;③如果物质不同,质量相等,则v 跟ρ成反比。

学习利用比例关系解题,有时会使解题十分简捷和方便,平时也要注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考试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二)压强1.抓住特点,对比进行复习,将有联系而又不同的概念、公式等对比进行分析。

是学习物理常用的方法。

如:①学习“压力”这一概念时,可将压力和重力进行对比分析,便于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认识列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压力不一定是由物体重力产生的。

但将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支撑面上静止时,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相等。

②学习“压强”概念时,可将压力和压强进行对比分析。

2.抓特性,简化分析和计算过程。

SF P =一般用来计算固体对受力面的压强。

p=ρgh 一般用来计算液体内在某一深度时的压强。

但对于上下截面相同,密度相同的柱形物体,如圆柱体、长方体等,也可以用p=ρgh 计算固体压强,若容器为柱形容器,这时,容器内所盛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的大小就等于液体的重力,所以就可以用S F P =计算液体的压强。

(三)浮力1.采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容易混淆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ρ与m 、V 无关),
▲ 对公式的理解①同种物质ρ一定,m 与V 成正比。

当ρ相同时,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②同质量不同种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或密度越小,体积越大)。

③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密度越大,质量也越大)。

▲ 水的密度写作1.0×103千克/米3;读作:1.0×103
千克每立方米;含义:每立方米水的质
量为1000千克。

▲ 单位换算:103千克/米3=1克/厘米3=1千克/分米3=1吨/米3 1吨(t )=103千克(kg ); 1千克=103克 ; 1克=103毫克 1米3(m 3)=103分米3(dm 3)【升(L )】; 1分米3(dm 3)【升(L)】=103厘米3(cm 3)【毫升(ml)】 当由G 求ρ时,则用G =ρVg 变形得G Vg
ρ=
二、压强公式:=
压力
压强受力面积 F P S
=
变形得压力F=PS 受力面积F S P
= (以上公式对固体、液体和气体都适用)
▲ 单位:帕斯卡(国际单位),简称帕,用符号Pa 表示,另有单位:百帕(hPa )、千帕(KPa)、
兆帕(MPa) 单位换算:1kPa= 103Pa ,1MPa=106Pa
1帕=1牛/米2 1Pa=1N/m 2 含义:物体1平方米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 对公式的理解①F 是压力而不是重力,但物体在水平支持面上自由静止时F=G ,此时有:
F G mg
P S S S
===
②S 是受力面积——相互接触的(小)面积。

对“多腿物”要分清多少只“脚”的接触面积。

③压力F 一定时,受力面积S 越小,压强P 越大;反之受力面积S 越大,压强P 越小。

④受力面积S 一定时,压力F 越大,压强P 越大;反之压力F 越小,压强P 越小。

⑤知道其中任意2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计算过程单位要统一国际单位。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②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③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办法:•①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②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③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 水的压强:1、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面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

①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②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的液体,压强就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只适用于液体) 液体压力公式:F=PS (只要求会用公式判断液体压强、压力的大小,而不要求具体计算) 三、浮力(一)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向下向上浮F F F -=
若物体的下底面紧贴容器的底部,因为不存在向上的液体的压力,所以没有受到浮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气体)受到的重力。

即:F 浮=G 排液=m 排液g=ρ

V 排液g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或表示物体全部体积在液体里;或表示物体部分体积在液体里,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

2、若“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则表示物体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

3、V 排液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它与V 物(物体的体积)不一定相等。

(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 排液= V 物
(2)当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 排<V 物 ,此时V 物=V 排液+V 露 4、F 浮=G 排液,G 排液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而不是物体本身的重力
5、由F 浮=ρ液V 排液g 可知,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ρ液)及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液)有关,而与跟物体本身的性质(密度)、形状、质量、体积、液体的质量、深度没有直接关系。

6、阿基米德原理对气体亦适用:F 浮=G 排气=m 排气g =ρ空气V 排气g(物体一定全部浸没在大气中,此时V 排气=V 物) (三)浮力计算方法:1、公式法: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液=ρ

V 排液g
2、二力平衡法:悬浮或漂浮时F 浮=G 物
3、压力差法(定义法):F 浮=F 向上-F 向下(已不要求)
4、称重法(三力平衡法):F 浮=G -F 拉(物体在空气中称得的为重力G ,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称得的是拉力F 拉) (2、4式不能同时用) 当求物体密度时还要结合用到G 物=m 物g =ρ物V 物g(由G 物或m 物求ρ物) (四)判断物体的浮沉:
①上浮F 浮>G 物或ρ液>ρ物 ②下沉F 浮<G 物或ρ液<ρ物 ③悬浮F 浮=G 物或ρ液=ρ物 ④漂浮F 浮=G 物或ρ液>ρ物
(五)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①采用物体漂浮在液面时F 浮=G 计和F 浮=ρ

V 排液g 原理工作的
②密度计上的刻度线不均匀,读数“上(浸得深)小下(浸得浅)大”。

2、船:①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必须做成空心,虽然受到的重力不变,但体积增大很多,排开更多的水,达到增大浮力F 浮=ρ

V 排液g ,最终使F 浮=G 船,浮在水面。

②a 、轮船由江河驶入海里: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不变,轮船将上浮一些(吃水浅些)。

b 、轮船由大海驶入江河里:重力不变,浮力不变,轮船将下沉一些(吃水深些)。

3、潜水艇:①采用:浸没水中后浮力不变,靠改变自身重力(向水舱充水或排水)来实现沉浮。

②潜水艇在水面下无论在上浮、下沉,受到的浮力不变。

a 当向水舱充水时,潜水艇的重力增大,当重力大于浮力,即ρ平均>ρ水,潜水艇下沉;b 当重力等于浮力即ρ平均=ρ水时,潜水艇悬浮;而排水时,重力减小,当重力小于浮力,即ρ平均<ρ水,则潜水艇上浮。

4、气球和飞艇:①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升空时ρ
平均

空气。

②气球和飞艇重力不变,靠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

如减小体积,则有F 浮<G 球下降。

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