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

合集下载

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ppt课件

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 ——把握思想感情
1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 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品的思想感情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中肯,要实 事求是,既不可以随意贬低,也不要无限 拔高。
2
诗歌中的喜、怒、哀、愁
喜:建功立业保家国,山美水美爱生活 怒:穷兵黩武王昏聩,愤世嫉俗蔑权贵 哀:徭役赋税人民苦, 国破家亡志难酬 愁:思乡怀人愁别离,年华易逝叹今昔
迹、心路历程、创作
风格、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欣赏诗人的作品,理 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 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 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 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11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 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 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8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 几个问题
9
“知人论世”说
• 孟子谓万章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 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对万章说:“吟诵他们的诗歌,研读他们的著 作,不了解他的为人,可以吗?因而要追论他所处的 时代。这就是追寻古人而去与他们交朋友啊。”
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 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 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 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思友、失意之愁)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 直到夜郎西。 4、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 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伤春之愁,家国之愁1)7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完整资料).doc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诗中有真情乃需细品评——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一、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情感,学会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述。

二、考情分析1.解读《考纲》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对诗词的鉴赏做了两点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2.考点分析三、知识链接1.离愁别绪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

或者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咏史怀古形式标志: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3.山水田园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古代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羁旅愁思 思念亲友 边关乡思 闺中怀人
代表诗作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温庭筠 的《商山早行》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李益 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王昌龄的《闺怨》
思想感情 生活 杂感
代表诗作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刘禹锡的《乌衣巷》、姜夔的《扬州慢》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代表诗作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的《过华清宫》、《泊秦淮》
忧国伤时
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的《春望》、王昌龄的《塞 下曲》(其二)
同情人民的疾苦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的《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 担忧
杜甫的《登楼》
思想感情
代表诗作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பைடு நூலகம்伤感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恼
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
告慰平生的喜悦 对生活哲理的阐释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 苏轼的(题西林壁》、陆游的《游山西村》
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 愤》
建功报国
表达保家卫国 的决心 王昌龄的《从军行》《出塞二首》 (其一)
抒写报国 无门 的悲愤 抒写山河沦丧的痛苦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 零丁洋》
思想感情
代表诗作
建功 报国
慨叹年华易逝、壮志 苏轼的《念奴娇·赤璧怀古》、杜甫
难酬
的《登高》
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 武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_2023年学习资料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_2023年学习资料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四生活杂感-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 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7、幽默、乐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 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裹阳向洛阳。-告慰平生的喜悦
评价思想内容应全面-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 抗全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茶的-战斗生活, 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 文学作品。-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我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杨,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是边塞诗,有塞外环烧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 绪激荡。HKS-而宋代词人就不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经设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 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昔胜今-衰的感-乌衣巷-刘禹锡-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山居秋职-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五长亭送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rom winte till-Bloome-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课件
如月亮代表思念,柳树象征离别,长亭寓意送别等。掌握 这些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有助于快速把握诗歌的主题和 情感。
意象的组合与排列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一定的组合 和排列,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分析意象的组合和排列方 式,可以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表达与传递方式
01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然的热爱。
04
高考真题演练与解析
历年高考真题回顾
(201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题目。(真题内容略)
(2020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题目。(真题内容略)
(2021年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元曲 ,完成题目。(真题内容略)
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解题思路 审读标题和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 分析意象特点,把握诗歌情感。
《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描绘了山水田园的清 新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隐居
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诗歌表现
山水田园之乐是古代诗歌中的重 要主题之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 风光、田园生活来表达对宁静安
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常见意象
山水、田园、茅屋、炊烟等常被 用来表现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
直接抒情是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等;间接抒情则是通
过描写景物、叙述事件等方式来抒发情感。掌握这两种抒情方式,有助
于全面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02
情感的深化与升华
诗人在表达情感时,往往会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情感进行深
化和升华,使其更加真挚、动人。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深入
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思 想感情课件
汇报人:XX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 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 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 暮才独自离开。
情感比较题(2014·天津)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 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 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 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物语”。另 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 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 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本义。还有一 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 “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 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关键词的含义及 其表达作用,就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 分显露。
情感概括题(要求直接说出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答 题模式: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感情基 调。
示例:“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涵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翘首以盼,依依不舍(情境)的惜别之情(感情 基调)。 (2)路途艰险,祝福平安(原因)的关切之情(感情 基调)。
情感分析题
春日秦国怀古(2011 ·全国新课标)
(1)具体+概括:先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然后 指出抒发的感情内涵。 (2)概括+具体:先指出抒发的感情内涵,然后 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这里的分析一定要结合语 言,说出感情的依据和来由。
情感分析题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2008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要点1、了解诗歌鉴赏常识,理解诗歌的意境、抒情方式以及诗歌的形象等概念。

2、明确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复习“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会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

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

当然,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孤零零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而是通过一定的形象,营造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点形象、意境、抒情方式等常识。

二、诗歌常识1、形象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艺术形象,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的,都是诗中的形象。

例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

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理想,包孕着诗人的感情。

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粗线条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精雕细刻,可以铺垫、衬托,也可以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2、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及寓情于景、寓情于物。

①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是直接呐喊出心中的不满,表明了自己与权贵们决绝的决心。

②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在历史的发展变革中,辩证地认识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主题、思想以及感情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此考点以概括分析类考题和综合其它考点考查较多,即使真正涉及评价类试题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

二、知识储备情感概述(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理想道路古代文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即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达”即仕途通达,建立功业,功成名就。

文人墨客往往在仕途的顺与不顺之中身不由己,也在“儒”与“道”两大思想流派中的一次次碰撞中完成自我选择和自我救赎。

古人云“文章憎命达”,作为诗人,大多难以“功成名就”,因此他们在理想道路的选择上往往有三种:其一,愤世嫉俗,愤懑郁结,忧国忧民,如屈原、杜甫,这些诗人往往信奉儒家;其二,无奈退隐,悠然闲适,乐情山水,如陶渊明、孟浩然,这些诗人更倾向于道家;其三,忧愤难平,心有不甘,饱受煎熬,这些诗人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王维、苏轼。

古往今来的很多文人墨客,往往在功业未成的无奈痛苦中和坚守自身的执着不屈中,寻找平衡点。

2.悲喜缘由欢喜愉快的缘由主要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一年四季的独特感受;隐逸生活自由、闲适;政治得意,功成名就;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友团聚,回归故乡;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悲伤愤怒的缘由主要是: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人生短暂,逝者如斯;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羁旅异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彼此思念,不得相见;依依惜别,离愁别绪,忧心友人境况;昔盛今衰,王朝更替;抒怀自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批判统治者昏庸等。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类情感1.离愁别绪:多在送别诗中出现,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的《雨霖铃》;表达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2.思乡怀人:诗人或诗歌中主人公多客居他乡或在渡口、舟中、驿站、边塞、闺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②5宽. 请慰友简人要,概表达括对本友诗人所能够表战达胜的病魔思的想信感心情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③表达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陆游(1125—1210),宋孝宗时赐进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任职。光宗时官至礼部郎 中,后被弹劾去职,归老故乡。这首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②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宋高宗
作者的哀愁太多太多,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3.《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的手法和“鱼雁传鸿书雁长”飞的光典不故度,含蓄
地鱼表龙潜达跃书水信成不文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
考查方式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 ,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 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 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限时训练:5分钟】【2020 新课标全国卷Ⅰ】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2017年高考课标Ⅲ卷】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显隐”之处赏诗情
——鉴赏并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
学学习习目目标 标
1 体味古典诗词的情感主旨。
2 探寻把握古典诗词情感的方法
并分析其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连线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叙事抒情 典故抒情
意象抒情(借景抒情)
直接抒情
并分析其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连线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 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③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④出师一表:指诸 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 ⑤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
奉和:唱和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袭美:注释因可吟知,郢袭岸美百是皮亩日蕙休,,欲陆龟采蒙商的崖好朋三友秀。芝。 杜 见 的门寄意思::。杜动,词栖但杜前野医绝的,“鹤沈就见笼约是”宽重闭相门当使瞳不于织健出一,,的个施不意前思置山怕。的僧江代饭花词“别不我教满”炊枝,。。也就是“寄给我”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 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仍:延续不断。③白屋:这里代指平民 百姓。 ④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借指禄至二千石之 官。这里指沈康是有大材之人。 10.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意象 典故 事件
温故知新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陆游(1125—1210),宋孝宗时赐进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 任职。光宗时官至礼部郎中,后被弹劾去职,归老故乡。这首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②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 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 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 长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③塞上长城: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④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三月出 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 ⑤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①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②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直击高考【2020年高考江苏卷】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②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③,忽逢佳士得朱轮④ 。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
理解性默写
1.《雨霖铃》中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 都门帐饮无绪
思 想 “留恋处 兰舟催发 ,

”两情依
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
感 情 不得。由此可窥见留恋之情深。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

”是说
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①壮志未酬,时光虚度的悲愤之情; ②无人领军,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
如何挖掘诗歌的情感?

读标题 读作者和注释

抓关键词句
阅读体验

生活体验
显性情感 隐性情感
【限时训练:5分钟】【2020 新课标全国卷Ⅰ】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限时训练】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 , 蕙【指之参教百考书 亩答。 。案裁 ”】诗 比: 喻作 培诗养。人③才。《④楚商辞崖·离:骚这》里:泛“指余山既崖滋。兰⑤之沈九约畹,兮南,朝又诗树 人①,表史达载了其不眼能中与有友两人个相瞳聚孔,。一这起里赋以诗沈饮约酒代、指饱皮览日春休色。的遗憾;
叙事抒情 典故抒情
意象抒情(借景抒情)
直接抒情
显性情感 (直接抒情)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隐性情感(间接抒情)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次注韵】:①是袭和美诗,的即一陆种龟方蒙式的,好也友叫皮步日韵休,。按②照下原帷诗:的放韵下和室用内韵悬的挂次的序帷来幕和 ,诗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 蕙题之目百的亩意。思”:比皮喻日培休养患人病才居。家④,商闭崖门:谢这客里,泛却指特山意崖给。我⑤谢沈了约一,首南诗朝,诗我 人按,照史他载的其诗眼韵中写有下两了个这瞳首孔诗。。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仍:延续不断。③白屋:这里代指 平民百姓。 ④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借指禄至二千 石之官。这里指沈康是有大材之人。
10.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直击高考
【2020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①对沈康才能的赞许,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 ②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 ③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 ④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