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分析计算公式
《配餐营养计算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营养配餐技能例1.某就餐者40岁,身高172cm,体重68kg,从事中等体力活动,求其每日所需能量。
解:标准体重 = 172 - 105 = 67 kg;体质指数 = 68 ÷ 1.722 = 23.0 kg/m2,属正常体重;查表知正常体重、中体力活动者单位标准体重能量供给量为35 kcal/kg,因此:总能量 = 67 × 35 = 2345 kcal例2:已知某脑力劳动者每日需要2400kcal的能量,求其三餐各需要摄入多少能量?求此人三类产能营养素每餐各应提供多少能量?此人三类产能营养素每餐各应提供多少克?解一:早餐:2400 × 30% = 720kcal午餐:2400 × 40% = 960kcal晚餐:2400 × 30% = 720kcal解二:早餐:碳水化合物:720 × 60% = 432kcal脂肪:720 × 25% = 180kcal蛋白质:720 × 15% = 108kcal午餐:碳水化合物:960 × 60% = 576kcal脂肪:960 × 25% = 240kcal蛋白质:960 × 15% = 144kcal晚餐:碳水化合物:720 × 60% = 432kcal脂肪:720 × 25% = 180kcal蛋白质:720 × 15% = 108kcal解三:早餐:碳水化合物:432 ÷ 4 = 108g脂肪:180 ÷ 9 = 20g蛋白质:108 ÷ 4 = 27g午餐:碳水化合物:576 ÷ 4 = 144g脂肪:240 ÷ 9 = 27g蛋白质:144 ÷ 4 = 36g晚餐:碳水化合物:452 ÷ 4 = 108g脂肪:180 ÷ 9 = 20g蛋白质:108 ÷ 4 = 27g例3:已知某中等体力活动者的早餐中应含有碳水化合物108g,如果本餐只吃面包一种主食,试确定所需面包的质量。
营养成分表计算公式

计算食品中营养成分的量通常需要知道其重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常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
下面是计算食品中营养成分的一些常用公式:
蛋白质含量计算公式:
蛋白质含量(克)= 食品重量(克)×蛋白质含量(%)÷100
脂肪含量计算公式:
脂肪含量(克)= 食品重量(克)×脂肪含量(%)÷100
碳水化合物含量计算公式:
碳水化合物含量(克)= 食品重量(克)×碳水化合物含量(%)÷100
纤维素含量计算公式:
纤维素含量(克)= 食品重量(克)×纤维素含量(%)÷100
维生素含量计算公式:
维生素含量(毫克)= 食品重量(克)×维生素含量(毫克/100克)
矿物质含量计算公式:
矿物质含量(毫克)= 食品重量(克)×矿物质含量(毫克/100克)
需要注意的是,营养成分计算的结果可能会受到不同食品样品、不同分析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营养计算与分析评价--陈欣欣主任

占总热量%
热量来源分布 三大营养素产热量占一日总热量的% 脂肪占总热量%= 脂肪产热量÷总热量×100% 蛋白质占总热量%= 蛋白质产热量÷总热量 ×100%
脂肪(克)产热
9千卡
蛋白质(克)产热
4千卡
4千卡
碳水化合物(克)产热
●每餐热量分配要求:
早餐 午餐 晚餐
加餐
30% 40% 30%
4、蛋白质来源 优质蛋白=动物蛋白+豆类蛋白 ●要求: 优质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
维生素 B2 (毫克)
维生素C (毫克)
钙 (毫克)
铁 (毫克)
锌 (毫克)
平均 每人 每日
参考 摄入 量 比较 %
3、热量来源分布
●要求: 热量来源 蛋白质供热12-15% 脂肪供热30-35% 碳水化合物供热50-60%
三、热量来源分布
脂肪 要求 摄入量 (千卡) 30~35% 12~15% 现状 要求 蛋白质 现状
蛋 白 质
(克) 25
钙
(毫克)
铁
(毫克)
锌
(毫克)
视黄醇 当量
(微克)
维生素 维生素 B1 B2
(毫克) (毫克)
维生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
(毫克)
1
600
9
4
310
0.6
0.6
40
2
4390
25
600
9
4
310
0.6
0.6
40
3
1225
5125
30
600
9
4
310
0.6
0.6
40
4
1275
临床营养评估的金标准

临床营养评估的金标准临床营养评估是通过人体测量、生化指标检测、膳食调查、临床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临床营养评估的一些常用标准:1.体重指数(BMI):BMI 是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²。
BMI 正常范围为18.5-23.9kg/m ²,低于18.5kg/m²表示消瘦,高于24kg/m²表示超重或肥胖。
2.三头肌皮褶厚度(TSF):TSF 是评估患者体脂储备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测量上臂三头肌皮褶的厚度。
正常范围为男性8.3-13.4mm,女性15.3-21.4mm。
3.上臂围(AC):AC 是评估患者肌肉量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测量上臂中点的周长。
正常范围为男性24.8-31.0cm,女性21.0-26.0cm。
4.血清白蛋白(ALB):ALB 是反映患者蛋白质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范围为35-55g/L。
血清白蛋白降低表示患者可能存在蛋白质营养不良。
5.血红蛋白(Hb):Hb 是反映患者贫血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范围为男性130-175g/L,女性115-150g/L。
血红蛋白降低表示患者可能存在贫血。
6.淋巴细胞计数(TLC):TLC 是反映患者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范围为1.5-4.0×10^9/L。
TLC 降低表示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临床营养评估标准,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在进行营养评估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状况、药物治疗等因素,以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计划。
营养成分的理论计算法

营养成分的理论计算法营养成分表是预包装食品标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部分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其他预包装食品必须标示营养成分表。
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3.4食品中营养成分含量应以具体数值标示,数值可以通过原料计算或产品检测获得”。
检测法是比较直接和准确的方法。
而理论计算法也是一个很好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检测时间和检测费用,计算得当的话,计算值跟实际营养成分含量是非常接近的。
理论计算法适用情况:当产品配方中成分已经明确,数据准确而充分;产品已有营养成分数据,调整配方后可以在原配方的营养成分基础上进行计算;理论计算结果与营养成分的检测值可以互相验证。
本文主要探讨强制标示的营养成分表的计算,包括:能量、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百。
希望能够给食品企业研发、品控人员提供营养成分计算方法的参考。
营养成分的含量声称、比较声称以及修约间隔和“0”界限值参照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本文不再详述。
蛋白质、脂肪、碳酸化合物和钠的含量计算一、蛋白质的计算蛋白质是一种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重要营养素。
食品的蛋白质含量可以通过食品原料本身已经有准确数据,或者可信赖的食物成分数据库的营养成分数据进行计算。
蛋白质含量通常用以下公式计算:蛋白质(g/100g)=总氮量(g/100g)×蛋白质折算系数不同食品中蛋白质折算系数见表1。
对于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蛋白质来源的加工食品,统一使用折算系数6.25。
表1.蛋白质折算系数食品添加剂中含氮量的计算:对于某些食品来说,谷氨酸钠和呈味核苷酸二钠是常用的增味剂,尤其在调味品中使用比例较高,所以,计算总氮时不能忽略,计算方法如下:1、谷氨酸钠含氮量:14/187=7.49%=7.49g/100g其中谷氨酸钠(含1分子结晶水)分子量为1872、呈味核苷酸二钠含氮量:63/530=11.89%=11.89g/100g其中呈味核苷酸二钠(含7.25分子结晶水)平均分子量为5303、其他含氮食品添加剂计算方法同(1)和(2)食品中蛋白质含量为:蛋白质(g/100g)=Σ原料百分比×对应含氮量(g/100g)×对应蛋白质折算系数+Σ含氮食品添加剂百分比×对应含氮量(g/100g)×6.25注:蛋白质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即精确至0.1g。
18营养分析与计算

2016/4/26
27
2、经消化率校正 习题 习题(二级) 后的氨基酸评分
请用PDAAS方法评价大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食物 氨基酸含量(mg/100g) 蛋白质含 量 赖氨酸 含硫aa. 苏氨酸 色氨酸 (g/100g) 35.0 2237 55 902 35 78%
28
大豆
1435 40
455 10
大豆
2016/4/26
29
3)计算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 被测食物每克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 AAS=—————————————————— 理想模式每克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 赖氨酸 氨基酸含量 (mg/g) 人体氨基酸模式 AAS 64 55 1.16 含硫aa. 26 35 0.74 苏氨酸 41 40 1.03 色氨酸 13 10 1.3
16
2016/4/26
练习
请计算50克芒果维生素C的含量
2016/4/26
17
第二节 食物营养成分评价
一、食物营养密度计算
100 g食物提供的能量值 1.能量密度= 能量推荐摄入量
2016/4/26
18
香蕉、木瓜的能量含量如图,请分别计算它们的能 量密度
2016/4/26
19
2.营养素密度
2016/4/26
9
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角
质等不可溶纤维,还有果胶、树脂等可溶性纤维。
本表中所列的数据为不可溶性纤维。
维生素A、胡萝卜素和视黄醇当量(μg RE):
=维生素A(μg)+β-胡萝卜素(μg)×1/6
+其它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μg)×1/12
维生素C:表中只列出食物中总抗坏血酸的含量,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对个体的体重、身高、日常饮食摄入量、生物化学指标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的一种方法。
营养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发现潜在的营养不良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一、体重评估体重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体重评估方法有体重指数(BMI)和体重变化率。
1. 体重指数(BMI):BMI是通过计算个体的体重与身高的比值来评估个体体重状况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kg)/身高(m)^2。
根据BMI值的大小,可以将个体分为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四个分类。
2. 体重变化率:体重变化率是通过比较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体重变化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计算公式为:体重变化率 = (当前体重 - 初始体重)/ 初始体重 × 100%。
根据体重变化率的大小,可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者肥胖问题。
二、身高评估身高是评估个体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身高评估方法有身高百分位和身高标准差。
1. 身高百分位:身高百分位是通过将个体的身高与同龄人的身高进行比较,来评估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
根据个体的身高百分位,可以判断个体的身高是否低于或者高于同龄人群的平均水平。
2. 身高标准差:身高标准差是通过将个体的身高与同龄人的平均身高进行比较,来评估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
根据个体的身高标准差,可以判断个体的身高是否低于或者高于同龄人群的平均水平。
三、日常饮食摄入量评估日常饮食摄入量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日常饮食摄入量评估方法有食物频率调查法和24小时膳食回顾法。
1. 食物频率调查法:食物频率调查法是通过问询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各种食物的摄入频率和量来评估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
通过分析个体的食物频率调查表,可以了解个体是否存在饮食不均衡或者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问题。
2. 24小时膳食回顾法:24小时膳食回顾法是通过问询个体在过去24小时内所摄入的食物种类和量来评估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
营养师培训第1、2章计算公式

汁)
• 2。食品营养价值分析(能量密度、营养质 量指数)
• 3。了解GI、GL和脂肪酸比例 • 4。市场调查步骤
• 第六章 • 1。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和实施步骤
• 第七章 • 1。各烹饪方法特点
技能考试
• 1。市场调查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 2。皮褶厚度的测定方法、部位。肱三头肌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
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 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
次比
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 和
个体标准系数=个体RNI/2400kcal
群体混合系数=个体标准系数之和
标准人日数=个体标准系数*人日数
INQ=(某营养素含量/该营养素供给量)/ (所产生能量/能量供给量标准)
• 第二章 • 1。体格测量方法(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皮
褶厚度) • 2。营养不良症状和体征判别
• 第三章 • 1。平衡膳食测评(人际沟通技巧) • 2。膳食纤维摄入量评估(推荐摄入量、常见
食物膳食纤维含量、增加膳食纤维的途径) • 3。健康生活方式 • 4。营养教育(控制体重、平衡膳食)
• 第四章 • 1。食谱编制原则(孕妇、乳母、老人)• (2)蛋白质和脂肪的调整
重点内容
• 第一章 • 1。膳食摄入量调查——称重记账法 • 2。膳食摄入量调查——24h和膳食史回顾
法(适合对象) • 3。膳食结构分析和评价——平衡膳食宝塔 • 4。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计算 • 5。
.5。膳食调查结构计算与分析 (1)食物摄入量 (2)营养素摄入量 (3)食物的能量来源 (4)三大营养素供能比 (5)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6)脂肪的食物来源 (7)结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膳食营养计划
用餐类型:早餐中餐午点
幼儿园每周带量食谱
年学期第周月日至月日单位×××幼儿园所属医院:市保健院
2
3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推荐摄入量(RNIs)及适宜摄入量(AIs)简表
说明:α-TE为α-生育酚RE:视黄醇当量NE:烟酸当量
续表
4
5
6
怎样做营养计算为了保证幼儿每日膳食中获得足够的营养,托幼机构必需了解营养素的来源,并会用科学的营养计算方法算出幼儿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制定出营养、合理的食谱。
带量食谱审核:算后再吃
膳食调查:吃了再算
有营养软件只需录入食物量和人数,自动计算。
计算步骤:
①各食物总消耗量→用餐总人数→每人每日各食物摄入量→查食物成分表→每人每日各营养素实际摄入量
②各年龄组男、女人数→各年龄组男、女各营养素推荐量→各营养素平均推荐量
③每人每日实际摄入量/平均推荐量
(一)营养素的计算
第一步:记录食物总消耗量和用餐总人数。
托幼机构每天要记录所消耗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就餐人数,每周(月)合计1次。
(见食物用量记录表)
(1)记录一周(月)某食物消耗总量
(2)记录一周(月)就餐人数,计算人日数
第二步: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消耗量。
某种食物平均每人每天摄人量(千克)=某种食物的消耗总量/就餐总人数
第三步: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将一周内各种食物按品种归类,一般归成谷类、豆类、动物性食品和其他类(调味品及蔬果类等)。
将各类食物品种和数量填入食物营养计算表中,然后查食物成分表中各类食物食部100克或市品1000克中各营养素含量,将其乘以平均每人每日某食物进食量,将乘积按营养素类别填人表中,再将各种营养素分别加起来,所得和即为平均每人每天各种营养素的摄人量。
第四步(1):平均每人每日营养推荐量标准。
幼儿园)所根据各年龄段的儿童,计算出各种营养素的推荐量标准,即为该园所评价营养素的标准。
其计算方法如下:
①各年龄组营养素的共差=差值×各年龄组的人数;
②各营养素的总共差=各年龄组的共差之和;
③差数=总共差/总人数×计算系数;
④园所的平均推荐量=差数+2岁的基数。
第四步(2):平均每人每日营养推荐量标准
(1)各年龄组推荐供给量标准×各年龄组人数,得各年龄组推荐量的乘积;
(2)各组结果相加,得各年龄组推荐量的乘积相加之和;
(3)各年龄组推荐量的乘积相加之和除以总人数即得幼儿园平均推荐量,即为平均每人每日营养推荐量标准。
例:假设某幼儿园儿童总数278名,其中2岁组20名,3岁组55名,4岁组71名,5岁组71名,6岁组61名,热能平均每人每日推荐量标准计算如下:
①1200×20+1350×55+1450×71+1600×71+1700×61=418500千卡
②41850÷278=1505千卡
第五步:各营养素占推荐量的百分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每人每日实得营养素/平均推荐量×100%。
一般要求幼儿的热量达到推荐量标准的90-95%以上,蛋白质达80-85%以上,其他营养素达80%以上。
吃两餐一点的托幼园所热量要达45-50%,蛋白质达45%,其他营养素达40%以上。
表儿童膳食量的评价标准
营养素主要包括生热营养素、蛋白质、动物脂肪等。
1、热量的来源及分布:热量主要来源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它们产生的热量各占总热量的11%~15%,30%~35%,50%~60%。
公式为:
各类生热营养素摄入量/摄入的总热量×100%。
2、蛋白质的来源及分布: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动物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
要求幼儿的动物蛋白质加豆类蛋白质摄入量占50%,才是目前认为比较好的膳食,有条件的可使动物蛋白质达50%。
公式为:
各类蛋白质摄入量/蛋白摄入总量×100%。
3、动物脂肪的来源及分布:动物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
动物脂肪最好占总脂肪的50%。
公式为:
动物脂肪的摄入量/脂肪摄入总量×l00%。
第七步:幼儿各餐热量分配。
幼儿各餐热量分配,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各餐所摄入热量/全日摄人总热量×100%
一般要求早餐摄入热量占20%~25%(其中早点5%),午餐占35%,午点占10%。
晚餐占25%~30%。
第八步:幼儿营养分析。
根据营养计算结果,将幼儿膳食中各营养素的摄入量与幼儿营养素的推荐量比较,算出有余还是不足,或是严重不足。
根据热量、蛋白质、动物脂肪来源的分布分析营养素是否均衡。
提出改进食谱的依据,以提高园所膳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