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盛况和唐诗繁荣的社会文化文学原因
唐代的诗歌为什么空前繁荣?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浅析唐代诗歌之所以繁荣的原因

唐代的诗歌为什么空前繁荣?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浅析唐代诗歌之所以繁荣的原因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姘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的确如王国维所说,在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唐代文学中,诗歌获得了空前的繁荣,是最光彩夺目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唐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清朝初年,彭定求等十余名学者编纂的《全唐诗》,其中就收录了唐代2300多名诗人的48900多首诗,而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
单从诗人和他们创作的诗歌数量这一点来说,就远超了任何一个时代,可谓是空前繁荣。
为什么诗歌在唐朝获得了空前的繁荣?这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
我个人感觉,唐朝时期,诗歌出现井喷式的发展,并繁荣起来。
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原因一:继承发展诗歌并不是在唐朝才产生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产生于西周初期至春秋时期,可以说,我国的诗歌有着久远的历史。
诗歌一直是发展着的,汉代的乐府诗也是很出名的。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很多有名的诗人。
如“兼笼前美”的建安诗歌,代表人物就有曹植等。
泰始时期大诗人嵇康、阮籍等,都有很多有名的诗歌。
东晋的陶渊明,南朝时期的谢灵运,鲍照,庾信等,都写出过很多有名的诗歌。
很多的唐代诗人其实都是经过了南朝末期、隋朝才进入唐朝的。
如唐初的诗人虞世南,就曾做过隋朝官员。
虞世南的五言诗很出名。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就是大家熟知的虞世南的《蝉》诗。
他和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他们的诗歌作品中还有南朝齐、梁时期的余韵。
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就写出过唐诗中的精品之作《滕王阁序》等诗,稍后的陈子昂又将诗歌的形式持续发展。
到开元天宝年间,是唐诗最为繁荣的时期,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才华横溢的诗人将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高峰,唐诗进入了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唐诗兴盛的原因,以及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结合唐朝历史背景,阐明唐诗兴盛的原因,以及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在历史上,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个可称之为天朝大国的时代,大唐王朝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
如此繁荣的经济给艺术这一类的东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简单来说, 就是如果人民还吃不饱肚子, 脑袋随时可能搬家的状态下, 恐怕不是大发诗情的好时机。
而唐代国富民强, 前有太宗贞观, 后有玄宗开元。
杜诗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社会几乎达到了上古大同的地步。
在这样国泰民安的时代, 诗歌找到了能让其茁壮发展的肥沃土壤。
而唐代实行的宽松政治政策, 也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经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社会原因。
首先作为统治这个朝代的王族, 唐帝国一代雄主傲视群伦, 胸襟眼界之开阔前所未有。
更重要的,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
连太宗李世民也具有外族血统, 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开明。
“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积弱之宋实难企及,明清两代,国势渐衰,也难望其项背。
”大唐朝奉行的国策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讲究对待外族一视同仁。
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华文化之中,呈现一片天朝大国的风尚。
唐代的自信,使它的诗人具备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般如许的胸襟, 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齐放, 万家争鸣。
其次, 唐朝极重诗才, 严羽的《沧浪诗话》曰:“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 虽不全面, 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高祖武德四年开科取士, 第一场既考诗赋,考五言排律,每诗要求12 句, 太宗开[文学馆]「弘文馆」以征文人。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唐代的统治者之好诗词歌赋, 犹甚往朝。
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

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张欣内容摘要唐代是这样一个朝代:它曾经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一百多年的开拓发展,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盛世造就的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宏气度,极大地丰富了唐诗的创造力,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代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
同时,它也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一场空前战祸,在士人面前展开了杀戳破坏、颠沛流离、灾难深重的生活。
大繁荣与大破坏都经历过了,然后是力图中兴而始终未能的振作。
这样丰富的生活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
多样多彩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土壤,为唐代诗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给了他们激情,让他们不得不歌吟。
正当唐诗发展到它的高峰的时候,唐代社会也从它繁荣的顶峰走向动乱与衰败。
天宝后期,社会矛盾激化,部分诗人开始写生民疾苦。
长庆以后,中兴成梦,士人生活走向平庸,心态内敛,感情也趋向细腻。
诗歌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题材多狭窄,写法多苦吟。
诗人以其善感灵心、细腻丰富的感情,用象征、暗示、非逻辑结构的手法,表现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
关键词:大繁荣大破坏唐诗最后的辉煌写作提纲一、唐诗繁荣的盛况1、体裁齐备2、风格多样3、作者众多二、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1、初唐2、盛唐3、中唐4、晚唐三、唐诗繁荣的原因1、去华夷之防2、存入仕之心3、诗书画相长4、游学谪俱兴5、儒释道并存四、唐诗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与唐诗创作的关系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从诗经、楚辞开始,到唐代登上了繁荣的高峰,创作盛况空前,仅目前留存的诗歌就有五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两千多人,散失的则更多。
唐代诗坛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唐诗的发达不仅是诗人和诗篇的众多,更重要的是有很多的大家和名家,除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这样千古宗仰、中外驰名的大师,其余在文学史上独自名家、开宗立派的诗人有数十位之多。
简述唐诗繁荣的原因

唐诗繁荣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释,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1. 政治稳定: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稳定的时期之一,长达近三百年的盛世。
政治稳定为文人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得文学艺术得以繁荣。
2. 文学政策:唐太宗时期实行文学政策,提倡文学创作,设立了明经局,选拔人才,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这一政策有利于文学的蓬勃发展。
3. 科举制度:唐代实行科举制度,科举选拔官员的同时也激励了文学创作。
许多文学巨匠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仕途,使文学与官场相互交融。
4. 经济繁荣: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社会富裕,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5. 文学家的出现:唐代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如王勃、杜甫、李白等,他们的才华和创作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文学交流:唐代社会文化交流广泛,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也增加,这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7. 社会风尚:唐代崇尚豪放、开放的文学风格,对于文人来说,这种风尚是一种鼓励,使得他们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综合这些因素,唐诗繁荣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环境的开放与繁荣: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
之一,政治稳定、社会富庶、经济繁荣,为文学的兴盛提
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唐朝政府重视文化教育,举办文化
宴会,推崇文人士大夫,并设立进士科举考试,为文人提
供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和社会地位的保障。
2.唐太宗的文治与倡导:唐太宗确立了开创唐代文治的方向,
鼓励进士以文学才能立身于官场,并重用文臣。
唐太宗本
人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他提倡以文治国、以文教人,为
文学的繁荣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士人的追求与创新:唐代文化中兴起了大批有文学才能的
士人,他们以创新和个性化的创作风格著称。
士人们努力
追求文学的卓越,注重修养和才华的培养,不断探索新的
艺术形式和文学题材,使得唐代文学呈现出多样性和创新
性。
4.文人与政治的相互关系:唐代士人常通过博学广识和得到
皇帝的赏识,以进军政治舞台。
这种政治与文学的紧密关
系促使文人们投身政治,将自己的治国理念与文学技巧相
结合,使得文学在官僚体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文化交流与外来影响:唐代处于一带一路的中心地带,广
泛接触和交流了许多文化,如中亚、西域、印度、日本等。
这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唐代文学提供了新的题材、形式和思想,丰富了唐代文学的内涵与外延。
综上所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主要包括文化环境的开放与繁荣、唐太宗的文治倡导、士人的追求与创新、文人与政治的相互关系以及文化交流与外来影响。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促使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唐朝诗歌繁荣昌盛的原因

唐朝诗歌繁荣昌盛的原因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时期,唐朝诗歌繁荣昌盛,其中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唐初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文人雅士有着更多的精神空间去创作诗歌,也有更多的财力去追求艺术,从而使得唐朝诗歌繁荣昌盛。
二是当时朝廷对唐朝诗歌的鼓励和支持,唐朝政府给予了文人追求文艺的机会和支持,充分激发了文人的热情和创作积极性,使得唐朝诗歌繁荣昌盛。
三是当时的文学创作技巧发展迅速,唐朝受到前朝文学创作技巧的影响,在原有的文学创作技巧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文人们追求自由和创新,使得唐朝的诗歌繁荣昌盛。
四是唐朝有众多优秀的诗人,有李白、白居易、杜甫、韩愈、陆游等众多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勾勒出了当时文学发展的景象,他们的诗作更是开拓了新的诗歌领域,使得唐朝诗歌繁荣昌盛。
五是唐朝有很多文学机构,像是“怀仁堂”、“湘夫人居”等文学机构,这些文学机构为文人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文人们有机会在这些机构里面进行文学创作,也更加激发了文人们创作诗歌的热情,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昌盛。
六是唐朝书法创作的繁荣,当时书法创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人们在书法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怀和思想,也把书法创作中的美学思想融入到诗歌中,使得唐朝诗歌更加繁荣昌盛。
七是唐朝有很多文艺活动,比如“游园”、“游山玩水”、“评书”等,这些文艺活动为文人们提供了一个艺术创作的舞台,文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发展,也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昌盛。
八是当时文人普遍拥有良好的素养,文人们深受古代先哲启蒙之思想的影响,他们开拓思想,把古代哲学思想融入到诗歌的创作当中,使诗歌更加有深度和内涵,也使得唐朝诗歌繁荣昌盛。
九是当时社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当时唐朝与外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外来的文化也给唐朝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昌盛。
十是当时有很多艺术组织,当时有很多艺术组织,如“洞仙谷”、“灵峰宫”等,这些艺术组织为文人们提供了一个艺术创作的舞台,使文人们有机会在这些组织中进行文学创作,也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昌盛。
唐代诗歌繁荣的时代原因和文学原因

唐代诗歌繁荣的时代原因和文学原因一、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焕等得以等闲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质条件。
二、全国空前统一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汉代始,多民族的统一体已经形成。
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再现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纷扰混乱,唐使多民族的统一体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为加封边疆的治理,唐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大加封赏。
这就刺激了时人赴边从戎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文人,纷纷奔赴边塞,投佐幕府,随主将驰聘疆场。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
建功立业,获取功名成为一种时尚。
边塞的征戎生活、异域的奇丽风光,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寄情于边塞的诗人应运而生。
据统计,《全唐诗》收录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有两千余首。
边塞诗的兴盛为唐诗的繁荣增添了异彩。
三、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究。
唐初社会经济恢复迅速,庶族地主势力不断上升,为广泛吸收庶族地主参政、唐承隋制,取消了魏晋六朝保护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考试。
唐科举取士分常举和制举两类。
制举由皇帝主持,科目临时设置,不常举行。
常举每年一次,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六科。
考生集中在秀才、进士两科。
进士重在诗赋,虽难及第,但及第后仕途广泛,颇易晋升,尤为士人所重。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科举考试的应制诗多为点缀升平、雕字琢字之作,但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刺激了时人发愤学诗,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诗歌创作,这有利于诗歌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和创作经验的广泛传播。
严诩《沧浪诗话·诗评》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四、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提倡有助于全社会重视诗歌风气的形成。
试论唐诗繁荣发展的原因

试论唐诗繁荣发展的原因试论唐诗繁荣发展的原因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试论唐诗繁荣发展的原因相关内容。
试论唐诗繁荣发展的原因篇1继隋朝之后的大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从秦汉以来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的最强大的统一的封建帝国。
文学在这一时期,更是呈现出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灿烂局面。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论及唐代文学,就必然要谈及唐代诗歌。
唐代诗歌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从现存的五万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拓。
唐朝开宗立派影响久远的大家不下二十人,其余特色显著而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诗人也有百人之多。
唐代诗坛多种艺术风格的争奇斗艳和诗歌体制的完备成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伟观,甚至可以与思想史上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相媲美。
唐诗最为我国文学遗产中最灿烂最珍贵的部分之一,其繁荣发展是多种因素使然。
究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从诗歌文学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第一,唐帝国的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城市发达,是诗歌文学发展的重要原因。
隋朝统一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景象,但隋炀帝穷兵黩武致使民生凋敝而民怨沸腾。
唐朝代替了短命的隋王朝,统一全国。
初盛唐时期,封建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缓和阶级矛盾,实行了休养生息与均田制等一系列安定社会和恢复经济的政策,不仅从经济上进一步巩固了大唐帝国统一的政权,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封建文化的高度发展与繁荣。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一百几十年间,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诗歌的创作与发展,从唐诗中可以透视出唐朝强盛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与发达的城市。
唐玄宗言曰:“若考论政绩,在户口存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宽松的政治环境对诗歌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常说事物要发展往往取决当时社会环境及其性质,而当时的唐朝历代雄主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以经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诗兴盛繁荣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无论是古代还是在当代,君主集权、政治势力都给文学发展以重要影响。
从历朝历代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文学在大多数时候是掌握在官僚士大夫的手里,这些人都是奉承著君主的心理,以此来干禄得宠。
尤其是汉代的赋,建安时代的诗,梁陈时代的宫体文学,我们都可看出政治与文学交互的直接影响。
我们再回头来说说唐朝的诗,在唐代几个得力的皇帝,哪一个不爱好文艺音乐,不提倡风雅。
太宗皇帝先后开设了“文学馆”“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唱和吟咏。
而高宗武后,更喜好乐章,常自造新词,编为乐府。
到中宗时代,君臣赋诗宴乐,更是时有所闻。
再看玄宗,此种行诗作乐风气更盛,他自己本身就是诗人乐师。
其他帝后亦多爱好文学,并以此来提奖后进。
更因为唐代以诗取士,于是诗歌一门,造成文人想要得官进爵,走诗体歌赋之路才是最好捷径。
作为统治王朝,唐朝一代代雄主傲视群伦,胸襟宽广前所未有,更重要的,唐代的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
唐太宗李世民就具有外族血统,这也就充分说明了唐朝的民族政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开明。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政治背景,唐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外来文化”,一代代唐朝雄主的此等自信,明清两代也难望其项背。
而唐朝更奉行的国策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对待外族讲求
一视同仁。
很多域外文化溶入唐文化之中,呈现一片天朝大国的风尚。
严羽的《沧浪诗话》曰:“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这就说明了唐朝的君主非常重视诗才。
高祖武德四年开科取士,第一场既考诗赋,考五言排律,每诗要求 12 句,前面提到太宗开“文学馆”“弘文馆”以征文人。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唐代的统治者之好诗词歌赋,犹甚往朝。
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录入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唐太宗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并序》列位卷首。
而后的高宗、则天、中宗、睿宗,至此道高手玄宗李隆基,都对此十分重视。
不仅如此,王室成员中的后宫佳丽,公主王孙,能言诗的也不在少数,他们所起的引领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唐朝,历代君主极重诗才,少有广兴文字狱而耸人听闻的,这就让诗人感受到了诗人地位的提高,才使得诗人大众化、平民化,诗的内容也包罗万象。
太宗有《望送魏征葬》,玄宗有《送贺知章归四明》,宣宗有《吊白居易》。
甚至连犯了死罪的诗人照样为他们编集出版,以示不泯。
如此的宽容,是历代少有的。
唐代咏史诗、讽喻诗,直露且锋利非常,比起前代被贬的苏东坡或是清代常有的诛族惨案,唐代的诗人是很幸运的。
在唐朝诗体文学里,无论自然山水、战场边塞、农村商贾、宫妃贵妾,就连尼姑妓女的生活,政治现状、历史故事、贫富悬殊情形、妇女问题以及人生哲理、离别爱情,无不加以描写。
这样就扩大了诗的界限,加强了诗的生命,抬高了诗的地位,
有效地丰富了诗的内容。
这种实体上的进步,是唐朝以前所没有的。
唐代的诗人,有名的作家,都不是君主贵族的特殊阶级,大半是出自民间,他们都有丰富的民众生活,与现实社会的体验。
从君主贵族掌握的诗坛,转移到民间诗人的手里,实在是使唐诗发达光辉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在过往朝代里,除了少数的民歌以外,几乎全是掌握在君主与贵族的手里,而那些所谓的君主贵族都是养尊处优,缺少人情世故的体验,不了解人生的实在状况,尤其缺少下层痛苦民众的情感与意识,很难引发大众的共鸣。
其次,唐朝迅猛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不是唐诗兴盛的绝对因素
在历史上,唐代可谓是天朝大国时代,大唐王朝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
也正因为有如此繁荣的经济,发展唐朝艺术这一类的东西才有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试想,如果人民吃不饱肚子,脑袋还随时面临搬家的危险,恐怕也不是大发诗性的好时机。
而唐代国富民强,前有太宗贞观,后有玄宗开元。
杜诗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社会几乎达到了上古大同的地步,在这样国泰民安的时代,唐朝的诗赋也算是真正找到了能让其茁壮发展的肥沃土壤。
但是从细处想想,唐朝发达的经济对唐诗的兴盛繁荣并没有起到绝对的作用,我认为经济作用于文学,其作用是间接的,是以政治为中介的。
因此,我以为唐朝繁荣的经济至多是唐诗歌赋的某种风格的转变,经济影响着诗人的心态,使得唐诗有着壮大之美,宽容之美,乐观之美。
另外,经济与文艺发展的不平衡,古往今来例子很多,在社会稳
定的唐初,很长一段时间里,唐诗的确有所成就,但微然,相反的是,唐朝后期不是那么稳定的时代,唐诗却进一步地繁荣至致了。
第三点是文化的变迁、诗歌本身的历史进化也是唐诗兴盛不可或却的条件之一
唐朝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
一是唐朝上至宫廷秘闻,下至生活百景无一不可入诗,内容也比前朝丰富百倍,格律更加成熟完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多种诗体共生。
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文化背景,才给唐诗带来了绚丽多彩的发挥天地。
二是唐代诗人不仅限于王侯将相,清代编撰的《全唐诗》,作者除文人和帝王将相以外,更有“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和尚尼姑,娈童妓女,渔民樵夫,神棍艺人,甚至乞公丐婆”。
再加上唐朝是一个思想十分自由开放的社会,给唐代文学的空前发达繁荣提供了机会,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唐诗的蓬勃发展是绝对可以理解而且是必然趋势的表现。
诗歌的历史进化还得从周初说起。
周初萌芽产生了四言诗,而四言诗的兴盛却在西周与东周之际,衰败在秦汉。
东汉造就了五言古诗,却在魏晋南北朝繁荣兴盛起来。
然七言古诗以及律绝的新体诗,在六朝时代才开始形成,到了唐朝时代,随着经济、政治、科兴制度等环境的转变,诗作者们正好在这时候大显身手,完成了诗歌本身尚未完成的生命。
而在当时,辞赋一体久已僵化,新的文体尚未产生,这给文人的创作带来更大的创作空间,全部集中精力于诗歌,因此,造成唐朝诗歌的光华灿烂成就。
当然相对贫乏的历史积累给唐朝诗歌的君临天下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唐诗之前虽有诗经楚歌,陈宫梁
体,但并无任何需要仰视的高峰。
能白纸为画,随心所欲,自然挥洒自如在唐朝更是毫无顾忌。
总之,唐诗的兴盛确有其原因,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哪一方面来说,唐朝都具备了诗文歌赋兴盛的条件,给诗歌创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佳环境,致使诗体文学在唐朝如鱼得水一般兴盛起来,从而形成了中国所特有“诗体文学”。